41.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万古霉素治疗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研究进展_何囡囡

万古霉素治疗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研究进展_何囡囡

·综述·万古霉素治疗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何囡囡陆芹芹商波李培杰李俊【摘要】 革兰阳性菌是ICU最为重要的致病菌之一,万古霉素作为一线用药对其感染疗效肯定。

近期指南推荐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临床医师对增高的谷浓度所面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肾功能损害)仍十分关注。

现就万古霉素及其在急、危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中药代/药效动力学,治疗方案的调整和相关肾损伤等方面予以综述。

【关键词】 万古霉素;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阳性菌;治疗Research progress of vancomycin for treating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s of ICU patients HeNannan, Lu Qinqin, Shang Bo, Li Peijie, Li Jun. Medical ICU of Second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3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Peijie, Email: 295028434@【Abstract】Gram-positive bacter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s in ICU. The effect thatvancomycin against the infection is certainly. Recent guidelines recommen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vancomycin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but adverse reactions together with higher trough concentration(primarily kidney damage) is still very concerned. Now we reviewed vancomycin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justment of treatment programs and associated kidney injury.【Key words】 Vancomycin; Intensive care units;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rapy近年来,随着院内感染的增多,革兰阳性菌(G+菌)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小儿院内MRSA肺炎的疗效对比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小儿院内MRSA肺炎的疗效对比

124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10期·疗效评价·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内常见多重耐药性病原菌,肺炎是MRSA感染的常见疾病。

小儿一旦获得院内MRSA感染性肺炎,将会加重病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导致其病死率增加[1]。

万古霉素是目前临床治疗MRSA 肺炎的常用药物,但该药不良反应多,易出现多种耐药菌株,并且由于小儿体质较弱,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2]。

利奈唑胺属于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且药物能够经过肝、肾两条通道排泄,对患儿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目前已经得到临床广泛关注[3]。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70例感染院内MRSA肺炎的患儿,分别给予其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70例感染院内MRSA肺炎的小儿选作此次的研究对象,病例资料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按照盲选方法将所有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6.2±1.1)岁。

研究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0.5岁,平均(6.1±1.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止咳、祛痰、营养支持等MRSA常规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生产厂家: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56)治疗,静脉滴注,每次1.0 g,每天2次。

研究组患儿给予注利奈唑胺注射液(生产厂家:美国PfizerPharmaceuticalsLL,注册证号H20060289)治疗,静脉滴注,每次600 mg,每天2 次。

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收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等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利奈唑胺在革兰阳性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利奈唑胺在革兰阳性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利奈唑胺在革兰阳性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伴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日趋加重。

革兰阳性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感染等,已成为社会和院内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

大量文献报道显示,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耐药菌有良好抗菌活性。

现就利奈唑胺及其在革兰阳性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对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帮助。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药耐药性(MDR)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并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如MRSA、VRE、PRSP及耐糖肽类金葡菌(GISA)等,其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提高【1】。

这些耐药菌株的治疗难度大,病死率及治疗费用也较高,这一问题的出现,促使药物化学家对新的抗生素的研发。

近十几年来,已成功研发出8种可用于耐药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这些新型抗生素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比率,也为临床药师应对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利奈唑胺即是其中之一,它是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可口服,也可静脉应用,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0%,组织穿透能力强,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现对利奈唑胺的药理作用及耐药机制,以及利奈唑胺在耐药革兰阳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1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利奈唑胺是第1个用于临床的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抗生素,于2000-04-18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作为首个上市的恶唑烷酮类化合物。

自上市以来,利奈唑胺主要被用于治疗住院患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尤其是针对耐药菌的治疗,已成为其一大优势,而且其对骨骼、肺部、脑脊液等的渗透性和组织浓度的药动学特征良好,也可用于外科感染疾病的治疗【2】。

1.1作用机制利奈唑胺作用机制独特,其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与23S.rRNA 结合,不可逆地阻止70S起始复合物,即fMet-tRNA(甲酰甲硫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糖体-mRNA三元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翻译与合成【3】,并最终产生抑菌作用。

利奈唑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及耐糖肽类金葡菌(GISA)等感染的发生率迅速上升[1]。

由于多重耐药性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因此倍受关注。

近年研制的喹奴普丁-达福普丁、达托霉素、利奈唑胺等新型抗生素使因多重耐药性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大幅减小。

本文综述了利奈唑胺治疗多利奈唑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苗 丽,邓万俊(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湖南衡阳 421002)摘要: 利奈唑胺是新型口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可口服,也可静脉应用。

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0%,组织穿透能力强,即使在心脏瓣膜或赘生物上其局部浓度亦高。

利奈唑胺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虽然体外试验表明利奈唑胺主要是抑菌性的,但其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如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均有抗菌活性。

已经证实,利奈唑胺能有效治疗动物模型实验性IE。

利奈唑胺治疗人类IE时,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报道。

一般来说,利奈唑胺耐受性好。

长期治疗偶可引起可逆性骨髓抑制,如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最近美国心脏学会(AHA)公布的指南建议,虽然利奈唑胺不作为IE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株引起的IE,尤其对“标准疗法”有禁忌证或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糖肽类抗生素者来说,还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革兰阳性细菌;心内膜炎;利奈唑胺;糖肽中图分类号:R97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07)06-0272-05Progress in Linezolid Treat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Caused by Multi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BacteriaMIAO Li , DENG Wan-jun(Affiliated Nanhua Hospital,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China)Abstract: Linezolid, a new oxazolidinone antibiotic that demonstrates a hundred percent of oral bioavailability, has been clinically available in both oral and intravenous formulation. It possesses a characteristic of high tissue penetration, even in cardiac valves and vegetations, which allows high local concentration of the antibiotic to be achieved. Linezolid has no cross-resistance with other classes of antibiotics. Despite in vitro the drug appears to be predominantly bacteriostatic, it shows activity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organisms, including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It has shown the efficacy 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 in animal models, but both successes and failure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human IE cases treated with linezolid. Overall, linezolid is well tolerated. Ra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reversible myelosuppression with anemia and thrombocytopenia,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linezolid therapy. The guidelines published recently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recommend linezolid a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E caused by multi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organisms, especiall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se patients who can not tolerate glycopeptides, or to whom standard therapy is contra-indicated or unsuccessful. However, i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first-line treatment.Key words: gram-positive organisms;endocarditis;Linezolid;glycopeptides·药学进展·收稿日期:2007-06-20作者简介:苗丽,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内科临床及电生理研究。

革兰阳性菌耐药的研究进展

革兰阳性菌耐药的研究进展

1、作用机制 达福普汀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 阻断蛋白质合成的早期阶段;奎奴普丁则抑 制肽链延长,阻断蛋白质合成的后一阶段。 上述两个成分单独应用时均为抑菌作用,联 合应用后则有协同杀菌作用。
2、抗菌谱 本品对葡萄球菌属(MSSA、MRSA、 MSCNS 和 MRCNS)、链球菌属、屎肠球菌、 卡他莫拉菌、军团菌属、厌氧菌及支原体属等 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中度抑制作 用,但对粪肠球菌的作用差,对多数革兰阴性 杆菌无作用。
③ 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包括粪肠球菌、鸟肠球菌、坚韧肠球菌、屎肠球 菌ium)等18个种和1个变异株。
粪肠球菌主要引起医院内感染,如尿道感染或 腹部、盆腔等部位的创伤和外科术后感染等。
近年来耐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菌株逐渐增 多。国外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也不断增加。因此, 肠球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已经成为临床难题之一。
90年代后期PRSP的发生率在世界上许多国 家和地区迅速增高:目前美国PRSP达40%。
1998年的调查发现,高耐药(MIC≥2. 0mg/L)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是 42%,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是52%,对红霉素 的耐药率是61%。
(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1990年发现第一株VRE,在1994~
菌(S.anginosus)和中间链球菌 (S.intermedius)。该菌广泛分布于周 围环境和人与动物的体表,属于化脓 性链球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肺炎、 菌血症、腹腔或皮肤感染等。
营养变异链球菌(nutritionally variant streptococci,NVS)
也称营养缺陷链球菌或卫星状链球菌, 是一种新的独立的链球菌种。该菌存在于人 呼吸道、阴道和皮肤等处,当机体抵抗力下 降时可致中耳炎、心内膜炎等。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

首先从药理特点和临床特点两个角度分析利奈唑胺在治疗该感染中的应用情况。

随后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和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总结。

研究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在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结论部分将对利奈唑胺在治疗该感染中的疗效做出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提高ICU患者感染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利奈唑胺、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药理特点、临床特点、治疗应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疗效、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ICU(重症监护病房)是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环境,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病情的复杂化,ICU中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常见于呼吸道、尿路、伤口等部位,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败血症、休克甚至死亡。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的疗效,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利奈唑胺的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我们希望能够为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评估利奈唑胺在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包括观察利奈唑胺在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临床表现、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临床用药指导。

通过本研究结果,我们也希望为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的用药策略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提高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 正文2.1 利奈唑胺的药理特点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噁唑烷酮类药物,其抗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实现。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a ay e r s d i e仃 am e t o r e Re u t T l er n o ie o t l d su isc mp r gl e o i t n l s swe eu e t n h e t n u s . s ls c we v a d m z d c n r l t d e o a i i z l wi o e n n d h v n o c n we ea ay e , o u i g o e5 8 3 p t n swi a . o i v o c i f c i n . t sf u d b t— a c my i r n l z d f c s n t . 6 a i t t Gr m p s i ec c i n e t s I o n y me a n h e h t o wa a ay i t a . t e p c o c i i a 仃e t n u c s . i e o i smo e e f ci e t a v n o y i l i a l n l ss h t wi r s e t l c l a me ts c e s 1 z l wa r fe t h n’ c m c n i c i c l h t n n d v a n n y
Ab tat 0be t e A t— a s f a d mi dc nrl dt as ntee a ya dsft a e t sr c jci v meaa l i o n o s o t l il o 伍cc n aeyi p t ns n y s r e oe r h n i
时 ,在 微 生物 学可 评 估 患 者 中 ,其 随 访 结 束 后 的微 生物 学 总 治 愈 率 [ R I 9 9 %C (.2 17) :0 3、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清 O = . , 5 I 11 , . , 0 0 ] 3 3 .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比较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比较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的比较编者按:我科临床药师参与查房过程中发现多例患者应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出现肾功损害,以致患者治疗过程中断,临床治疗过程中药学选择出现困扰,针对此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对常用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抗菌药物分析比较如下: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50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迄今国内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

1.抗菌谱: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厌氧菌,艰难梭菌;对革兰阴性菌没有活性。

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的作用比替考拉宁强。

2.药代: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4-6h。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3.适应症: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联合用药: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有抑制作用等。

4.不良反应:1)与输注速率相关的不良反应:<30分,荨麻疹,面部潮红、红斑、低血症、心动过速以及红人综合症2)耳毒性(血药浓度>80ug/ml):耳鸣、眩晕、高频听力丧失、会话听力下降、头痛、眼球震颤、平衡与共济失调;常用方案未见血浓>80ug/ml,故耳毒性罕见3)肾毒性(谷浓度>15ug/ml):肾损害发生率增高,但评价肾损害时需考虑低血症及其它药物引起的肾毒性,为可逆性,通常为一过性增高血清肌酐值,与氨基糖苷肾毒性相比,稳可信肾毒性潜在可能性较低。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2021年5月第11卷第9期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1 No.9 May 202167·临床药物应用·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梁森全 莫庆仪 黄晓雯 葛晓宁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广东中山 528400[摘要]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 =34)和对照组(n =34)。

其中研究组均实施利奈唑胺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均实施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

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脑脊液(CSF)细胞学、降钙素原(PCT)和腺苷脱氨酶(ADA)、C 反应蛋白(CRP)水平,氯化物、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数和脑脊液压力水平,随访两个月,比较其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等远期疗效。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氯化物、葡萄糖等CSF 细胞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SF 细胞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CT、AD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PCT、ADA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CRP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美罗培南在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其CSF 细胞学指标、炎症因子以及PCT、ADA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高永民【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6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白细胞浓度、血液C反应蛋白浓度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不同治疗方法:经过卡方检验,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显著升高,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方法:经过t检验,治疗前两组WBC以及CRP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以及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WBC以及CRP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总不良反应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主要以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主,对照组患者主要以皮肤反应、肾功能障碍不良反应为主.结论: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患者的效果较万古霉素而言,利奈唑胺降低炎症细胞、控制炎症反应效果都更好,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利奈唑胺治疗主要以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主,而万古霉素治疗患者主要以皮肤反应、肾功能障碍不良反应为主,两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具有借鉴性.%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ezolid and vanc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 MRSA) pneumonia.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 MRSA ) pneumonia wereenrolled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vancomycin,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inezolid, and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white blood cell concentratio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After treatment, WBC and CR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BC and CR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P> 0.05) ,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mainly diarrhea, nausea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mainly to skin reactions, renal dys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MRSA pneumonia is lower than that of vancomycin, and it is better to control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s higher. The treatment of lin-ezolid is mainly caused by diarrhea, nausea and so on.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and vancomyc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mainly to skin reactions, renaldys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 two groups of less adverse reactions, higher safety,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with reference.【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7(023)009【总页数】5页(P1448-1452)【关键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疗效;安全性【作者】高永民【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调配站, 青海西宁 810000【正文语种】中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呼吸内科乃至整个内科系统中十分常见病症之一,近年来我国有多项文献报道院内感染以及社区感染发生多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发生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并且由于过去广谱抗生素滥用,细菌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但是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目前还暂时没有发现,这就使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药物成为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有效治疗手段[1,2],有研究指出[3],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易和其他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所以在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患者中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在MRSA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十分突出。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儿童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的系统评价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儿童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的系统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 T0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ezolid versus vanc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pneumonia caused by gram—positive cocci.M 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were re—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n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Linezolid and vancomycin in the children pneumonia caused by gram —positive cocci,and Linezolid has better safety.But rigorously designed large sam ple siz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linica l tr ials are required to further demonstrate and suppo ̄ the conclusion. KEY W ORDS:Linezolid;Vancomycin;Gram.positive cocci;Pneumonia;Children;Meta.analysis
tfieved from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 ,VIP,Wanfang database;other relevant jOUlTlals were
searched manually.The date of publication was up to November 2016.RCTs about comparing linezolid with vancomy. cin in children pneumonia caused by gram.positive COCCi were included.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linezolid.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vancomycin.The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 was evaluated and performed by using Rev M an 5.1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6 RCTs were included.involving 219.a.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ICU科室指针对病情危重患者提供全方位治疗及照护的场所,收治患者多数病情危重。

由于ICU病房的特殊性,部分患者在长期用药治疗期间可能产生耐药性,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居高,一旦ICU患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后,治疗难度较大。

利奈唑胺是临床常用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药物,属人工合成的烷酮类抗菌药物。

本文对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The ICU ward is the ward of offering the critical patients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and most of the patients are in critical condition.Due to the specificity of ICU ward,a few of patients will have the drug resistance during the long-term medication,among them,the infection rate of Gram-positive coccus is high.The difficulty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will be increased as long as the ICU pati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Gram-positive coccus infection.Linezolid is the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 oxazolidinone antibacterial agents,which it is commonly applied in Gram-positive coccus infection.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inezolid in ICU with Gram-positive coccus infection.[Key words]Linezolid;ICU;Gram-positive coccus;Infection;Staphylococcus ICU病房收治对象均病情危重,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产生严重临床症状,生命安全随时受到威胁,需接受医护人员全天候照护,患者入科后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可能产生耐药性菌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1-3]。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给药方案优化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给药方案优化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给药方案优化刘畅;廖莎莎;朱立勤;张蓓;刘薇【摘要】目的:评价并优化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不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给药方案。

方法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理论,将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合这2种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体外药效学数据进行蒙特卡洛模拟,通过比较2种药物不同给药方案对4种革兰阳性球菌的累积反应分数(CFR)来评价并优化给药方案。

结果当患者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时,推荐使用万古霉素3500 mg/d的给药方案;当患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推荐使用万古霉素2500 mg/d的方案;当患者感染粪肠球菌时,推荐使用万古霉素3000 mg/d或利奈唑胺400 mg/次,每日2次的方案;当患者感染屎肠球菌时,推荐使用万古霉素2500 mg/d或利奈唑胺400 mg/次,每日2次的方案。

结论在应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时,应根据感染菌种类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案。

%Objective To estimate and optimize the dosage regimen of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for treatment in different Gram-positive cocci infections. Methods The pharmacokinetic data of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harmacodynamics in vitro of these drugs for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 were analysed. The cumulative response fraction (CFR) was evaluated in different dosage regimens of two drugs against four types of bacteria. Results The regimen of 3 500 mg/d vancomycin wa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infection. The regimen of 2 500 mg/d vancomycin wa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infection. The regimens of 3 000 mg/d vancomycin and 400 mg linezolid given 2 times/day were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enterococcus faecalis infection. The regimens of 2 500 mg/d vancomycin and 400 mg linezolid given 2 times/day were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enterococcus faecium infection. Conclusion In application of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for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cocci infections, different dosage regimens should be us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infections.【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6(044)008【总页数】3页(P1040-1042)【关键词】万古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利奈唑胺;蒙特卡洛模拟【作者】刘畅;廖莎莎;朱立勤;张蓓;刘薇【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邮编30019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邮编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1革兰阳性(G+)球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的重要致病菌[1]。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研究近年来,临床上ICU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尤为常见。

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本文旨在研究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是ICU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其他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感染扩散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利奈唑胺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属于多肽链拓扑异构物。

其作用机制包括与革兰阳性球菌细胞壁特异性的靶蛋白结合,从而扰乱菌体细胞壁的合成和维持。

利奈唑胺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力和杀菌活性。

此外,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耐药性,很少出现交叉耐药现象。

因此,利奈唑胺对于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选取ICU中确诊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利奈唑胺组和对照组。

利奈唑胺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其他抗生素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指标包括治愈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等。

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利奈唑胺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此外,利奈唑胺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也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抗生素。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引入选择偏倚,结果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其次,本研究仅观察了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短期疗效,对于长期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

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0例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红蛋白、白蛋白、ALT、肌酐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以及总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儿通过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利奈唑胺;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疗效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属于恶唑烷酮类药物[1],属于第一个在临床中应用的恶唑烷酮类药物,随之广泛应用在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的治疗中[2]。

本世纪初,美国药监局已经批准利奈唑胺应用于临床[3],但是,是否可以应用在新生儿的治疗中,尚需研究。

本次研究,作者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0例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旨在分析利奈唑胺在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为临床中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治疗提供新方向,现做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0例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注:本研究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家属知情本次研究,且同意参与。

表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s)[n(%)]组别例数男性女性胎龄(周)体质量(g)发病时间(d)观察组3191138.65±3.263035.65±802.4611.03±2.26对照组321938.46±3.213038.65±803.5311.46±2.48X2/t-0.3000.2270.0140.702 P-0.5840.8210.9890.486表1 (续)组别例数新生儿类型感染病原菌足月儿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条件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脑膜炎观察组31982291对照组31892282X2-0.0860.392P-0.9580.8221.2方法对照组患儿通过头孢菌素进行治疗,然后对患儿做血液培养药敏试验,以实验结果为根据,通过静脉注射头孢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通过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10mg/kg。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目的:研究和探讨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采用利奈唑胺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近三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74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单纯的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则是使用利奈唑胺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退热时间(4.2±1.2)d、(5.3±1.1)d、(1.6±1.1)d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退热时间(5.4±1.5)d、(7.5±1.6)d、(3.2±1.3)d相比,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结论:针对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提高了患者治疗时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标签:利奈唑胺;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目前外科手术ICU中,引起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这种微生物细菌用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必须通过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下才能观察到。

它是主要由核糖体、细胞质和细胞膜等部分构成的,患有疾病危重的患者最容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

因此做好预防和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具有极其重大意义[1]。

我院为进一步研究对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效果情况,特选取74例患有该病患者的资料,研究后,做出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1月1日到2014年10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治疗组,其中对组37名患者中有17名女性患者,20名男性患者,他们的年龄在2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0±10.3)岁,对照组37名患者中有19名女性患者,18名男性患者,年龄在2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5±10.7)岁。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黄延玲;张素真;黄群;马红;林志青【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现己发表的利用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利奈唑胺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优于万古霉素.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并追查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Meta分析.纳入比较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863个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可评估患者中,治疗结束后[OR=1.98,95%CI (1.32,2.98),P=0.001]及随访结束后[OR=1.34,95%CI (1.01,1.76),P=0.04]利奈唑胺的临床治愈率优于万古霉素,而在意向性治疗患者中,随访结束后利奈唑胺其临床治愈率亦优于万古霉素[OR=1.20,95%CI(1.01,1.43),P=0.04].同时,在微生物学可评估患者中,其随访结束后的微生物学总治愈率[OR=1.39,95%CI (1.12,1.73),P=0.003]、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OR=1.84,95%CI (1.39,2.42),P<0.0001]及肠球菌清除率[OR=5.42,95%CI (1.49,19.71),P=0.01]方面,利奈唑胺亦优于万古霉素,而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清除率[OR=1.54,95%CI (0.97,2.45),P=0.07]、链球菌清除率[OR=0.89,95%CI(0.31,2.54),P=0.82]方面,利奈唑胺相当于万古霉素.另外,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在病死率[OR=1.07,95%CI (0.89,1.28),P=0.50]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OR=1.10,95%CI (0.83,1.44),P=0.52]等方面亦相当.结论在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利奈唑胺疗效优于万古霉素.但还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Objectiv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cocci infections treated with linezolid versus with vancomycin. Method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EDLINE, EMBASE, OVID, the Cochrane library, and CNKI. We also handsearched relevant journal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aring linezolid with vancomycin in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cocci infections were eligible for inclusion. Two investigators independently assessed the quality and extracted the data.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rails was assessed by the Jadad-scale plus allocation concealment. Heterogeneity was examined by chi-square test. Fixed effects model or random effects model were used to pool the data.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used in the treatment course. Results Twel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comparing linezolid with vancomycin were analyzed, focusing on the 5,863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cocci infections. It 'vas found by meta-analysis that, with respect to clinical treatment success, linezolid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vancomycin in clinically evaluation patients at the end-of-treatment visit [OR 1.98,95%CI (1.32,2.98), P=0.001] and at the test-of-cure visit [OR1.34, 95%CI (1.01,1.76), P=0.04], and ther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vancomycin in intention-to-treat patients at the test-of-cure visit [OR 1.20, 95%CI (1.01, 1.43), P=0.04]. With respect to microbiological treatment success, linezolid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vancomycin in microbiologically evaluation patients at the test-of-cure visit [OR 1.39,95%CI (1.12,1.73), P=0.003]. Additionally, empirical treatment with linezolid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radication rates for S. aureus strains [OR=1.84, 95%CI (1.39, 2.42),P<0.0001] and enterococcal species [OR=5.42, 95%CI (1.49, 19.71), P=0.01]in comparison with vancomycin in microbiologically evaluation patients at the test-of-cure visit.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eradication rates for MRSA strains [OR=1.54, 95%CI (0.97, 2.45), P=0.07], Streptococcal species [OR=0.89, 95%CI (0.31, 2.54), P=0.82]. Mortality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 [OR=1.07, 95%CI (0.89, 1.28), P=0.50]. Treatment with linezolid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more adverse effects in general in comparison with vancomycin [OR=1.10,95%CI (0.83, 1.44), P=0.52]. Conclusion Linezoli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vancomycin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cocci infections although rigorously designed large sample siz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s are required to further demonstrate and support the conclusion.【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2(037)007【总页数】13页(P545-557)【关键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Meta分析【作者】黄延玲;张素真;黄群;马红;林志青【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厦门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厦门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厦门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厦门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厦门36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革兰阳性球菌已经成为目前医院获得性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1-3]。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郭剑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8(025)015
【摘要】ICU科室指针对病情危重患者提供全方位治疗及照护的场所,收治患者多数病情危重.由于ICU病房的特殊性,部分患者在长期用药治疗期间可能产生耐药性,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居高,一旦ICU患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后,治疗难度较大.利奈唑胺是临床常用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药物,属人工合成的(口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本文对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郭剑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广西百色5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7
【相关文献】
1.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刘畅;贾启明;孙保喜;曹清云;
2.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刘畅;贾启明;孙保喜;曹清云
3.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 闫涛;郭菲;王君

4.利奈唑胺对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 [J], 刘巍巍
5.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J], 杨凯; 樊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的r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的r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的r总有效率及
不良反应分析
季文媛;刘炜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8(47)2
【摘要】利奈唑胺属于一种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第一个在临床应用,在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已经批准其在临床应用,但是其应用于新生儿科等儿科却具有极为有限的临床经验[2]。

为了对新生儿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中利奈唑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总页数】3页(P214-216)
【作者】季文媛;刘炜
【作者单位】100038 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学部;100038 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 [J], 张冰;张卫星;齐攀;员丽
2.利奈唑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J], 姚福军;董丽;陈贺;吕勇;高国琴
3.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J], 韩何爱
4.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的疗效 [J], 林素梅; 吕聪; 杨小叶; 吴朝波; 农英高
5.口服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J], 许平;吴银弟;石微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儿童和青少年脑脊液中利奈唑胺药代动力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脑膜炎炎症存在对利奈唑胺渗透入 CSF 无重要影响,利奈唑胺治疗浓度较宽,CSF 中浓度
和血浆中游离浓度相似。利奈唑胺 AUC/MIC 值 80-120 和 T>MIC 值大于 80%或 Cmin 值/MIC
值的 4-5 倍可获得最大(杀菌)治疗效果。Antonello 给儿科患者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
死因子生成。已证实地塞米松对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及成人肺炎球菌脑膜炎有益。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耐药 MIC ≥2 µg/ml 时,万古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青霉素耐药 MIC ≥4 µg/ml 时,
推荐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脑外科手术推荐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备选万古霉
素联合美罗培南。对于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全身性感染治疗,建议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
3 中枢神经系统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指南推荐
2014 加拿大儿科脑膜炎治疗指南推荐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血液和脑脊
液培养期间)推荐: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不使用万古霉素,如果有当地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
肺炎链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可使用万古霉素。肺炎链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青霉素
耐药最低抑菌浓度≥0.12
菌者,首选达托霉素,备选利奈唑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者,无明确有效治疗,使用达托霉素,
备选利奈唑胺。
4 利奈唑胺儿科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美国 FDA 批准的在儿科患者中利奈唑胺的适应症包括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和万古霉
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FDA 未批准用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导管部位的感染。仅用于确定
表 1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特点比较
药物 理化性质
特点 万古霉素 亲水性,分子量 1486,强酸弱碱盐。
抗菌谱
MRSA 一线 导管相关感染 一线
正常脑脊液
浓度极低
炎症 CSF/血中浓度比 7.1%-68%
利奈唑胺
分子量小 337.35,电荷中性;两性化合 物。 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糖球菌 能透过血脑屏障 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差异大
或高度怀疑革兰氏阳性敏感菌的治疗,以减少耐药菌。脑室腹膜分流感染儿科患儿的 CSF 中
利奈唑胺的浓度个体差异大,不能获得或维持一致的治疗浓度,因此,不推荐利奈唑胺作为儿
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经验治疗。
4.1 利奈唑胺可以很好的进入 CSF 中?
n 诊断
年龄
病原菌
临床 治疗时间 不良反应
4 脑室炎 5 脑室造瘘感染
1.07mg/L(0.06-9.13),平均 CSF:血浆浓度 0.08(0-0.66),2 例葡萄球菌 CSF 感染的儿童,给
药间隔末的万古霉素 CSF 浓度 CCSF(1.15 和 9.13mg/L)远大于最低抑菌浓度 MIC (0.75 and 1mg/L)。
1 例表皮葡萄糖球菌感染患儿给药 5h 后的 C CSF (0.06 mg/L)低于 MIC (2 mg/L)[9]。
17M, 7M 20M, 7M 早产儿
屎肠球菌 屎肠球菌
治愈 28D, 25D 无
28D, 21D
治愈 14-16D

在无炎症的脑膜,利奈唑胺 CSF 中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 70%,Dotis J 等研究发现,利奈
唑胺在 CSF 中谷浓度为 1.5–7.0
mg/L 和 CSF/血浆浓度比为 0.8–17.0。通常利奈唑胺对于
过去的 20 年里,新型抗生素和多重耐药菌株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为了达到治疗目标, 药物的选择基于他们在脑脊液中的处置过程,受药物本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由于万古霉素 在治疗一些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阳性菌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难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 临床效果不理想,临床可能需要使用利奈唑胺,但利奈唑胺的适应症无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适应症。因此,评估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或浓度依赖杀菌 模式的基础上,仍然是临床研究和药物实践的重要方面[1]。尽管国外指南和药物手册都推荐在 儿科中枢神经系统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中推荐万古霉素的剂量为 15mg/kg/次,Q6h,但是在临 床实践中临床医生由于对万古霉素肾毒性和引起肝酶升高的不良反应的担忧,按说明书中推荐 的 40mg/kg/天,分次 Q6-8h 给药,常常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更达不到在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时所需要的更高的血药浓度(15-20mg/L),因此治疗的结果往往不好,转而使用利奈唑胺, 但是利奈唑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属于超适应症用药,临床医生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因此, 万古霉素在治疗儿童该类感染时的剂量如何及其在 CSF 和 CSF/血浆的浓度如何?万古霉素和 利奈唑胺相比是否在治疗该类疾病时有无优势,则是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药物透过 BBB 屏障的影响因素
10mg/kg,静脉,Q12h,3 天和 Q8h,2 天,利奈唑胺渗透进入脑室 CSF 的量分别为 CSF/血浆
总 AUC12=0.98 和 CSF/血浆总 AUC8=0.95,相似,平均 Cmin 分别为 1.26 mg/L (Q12h) VS 1.94mg/L(Q8h)[6]。
4.3 利奈唑胺在婴儿、儿童感染患者中的研究
例,治愈率 100%,15 例未发生不良反应,1 例未报到不良反应[8],见表 2。
造瘘时
表皮葡萄球菌
平均 16D 溶血性葡萄球菌
1 脑室炎脑膜炎 6W
屎肠球菌
治愈 35D

2 脑膜炎
6M, 17M 凝固酶阴性
治愈 未报到

葡萄球菌、
10D
溶血性孪生球菌
2 硬脊膜
4Y, 15Y
MRSA 链球菌
治愈 24D,38D 无
µg/mL,以及头孢曲松或者头孢噻肟敏感,最低抑菌浓度
≤0.5µg/mL,推荐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青霉素耐药最低抑菌浓度≥0.12 µg/mL,头孢曲松或 头孢噻肟中度或完全耐药,最低抑菌浓度≥1.0 µg/mL,推荐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以及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需咨询感染疾病专家,两种情况均可备选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可用于治疗头孢曲松或
一项在利奈唑胺在婴儿、儿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该实验分为<2 岁组
和≥2 岁组利奈唑胺 10mg/kg,Q8h;>11 岁 600mg,Q12h。结果显示,治疗 28 天和短期疗程
相比,总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30.8% VS 28.6%, P=0.84),2 岁的儿童接受利奈唑胺疗程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临床和微生物学治疗的成功在于在脑脊液中快速获得杀菌浓 度。由于年龄的限制,儿童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选择的抗感染药物较少,尤其是多重耐 药革兰氏阳性菌株感染时,万古霉素常常作为一线选择药物。万古霉素透过正常脑脊液的比例 很小,脑膜炎时可透入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但其 CSF/血浆浓度比个体差异很 大(0-0.66),而利奈唑胺透入血脑屏障则基本不受脑膜炎症的影响,CSF/血浆浓度比最高可 达 0.8。因此,评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仍 然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关键词】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儿童
Marroyln 等评估了儿科复杂感染患者中万古霉素剂量,研究纳入 1 月-18 岁儿童 75 例,
平均年龄 4.2±3.9 岁,体重 17.0 ± 11.2 kg,万古霉素 15mg/kg/次,Q6h。结果发现仅有 5 个(6%)的
患儿初始谷浓度达到 15-20mg/L,1.0-5.9 岁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更不太可能达到 (P=0.041)。
者头孢噻肟耐药的患者[3]。
热病 44 版推荐对于脑脓肿,MRSA 感染时使用万古霉素,否则推荐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联合甲硝唑。脑膜炎:>1 月婴儿和儿童,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地塞米松+万古霉素。脑膜炎
时,地塞米松 0.15mg/kg,IV,Q6h,2~4 天。与首剂抗生素同时或稍提前使用,以阻断肿瘤坏
蛋白结合率 药代 代谢 动力学 消除
分布 给药方式
不良反应
55% <3% 肾小球滤过 分布广泛:心包、胸膜、腹水 口服吸收极少 静脉滴注 耳肾毒性 耐药菌株少
31% 肝脏代谢 从尿中排泄 组织浓度高,皮肤、软组织 口服吸收快完全,绝对生物利用度 100%,不需转换剂量 骨髓抑制引起 PLT 下降, 菌群紊乱 耐药菌株多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药物透过 BBB,小分子药物,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和亲脂性化 合物易进入 CSF。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则依靠维持循环中药物浓度,从蛋白结合中解离出来。 其次,BBB 炎症反应时脑膜炎早期炎症反应可能甚至是温和的,脑膜炎症反应时,炎症介质 的释放打破 BBB 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出现漏洞;CSF 流出阻力增加,CSF 生成和流出量比例减 少;促炎症释放因子作用下,流出转运蛋白,如 P-糖蛋白减少,药物自 BBB 流出减少,导致 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和滞留时间增加。而免疫抑制患者在整个感染过程可能很少或没有炎症应答, 导致药物渗透入 CSF 少。年龄也是影响药物透过 BBB 的重要因素,新生儿和老年患者中 CSF
性粒细胞减少(<1000/uL),1 例血小板减少(<80000/uL)。结论:利奈唑胺对于治疗革兰氏阳性
菌和分支杆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是可逆和已知的,然而潜在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应
加以注意,密切监测[7]。
Elena 等在 2010 发表的系统评价包括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 16
下囊肿
1 脑脓肿
12Y
诺卡氏菌
治愈 5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