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2019年精选文档
近代中国看天津系列之008.天后宫
近代中国看天津系列之008.天后宫天津天后宫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6年,当时叫天妃宫),并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称天后宫。
当时海运漕粮,漕船海难不断发生,而天津是海运漕粮的终点,是转入内河装卸漕粮的码头。
水工、船夫、官员在出海或漕粮到达时,都向天后祈福求安。
居家百姓没钱的也来求财,没儿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灾。
天后宫最初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并举行酬神演出的场所,后来,天后宫两侧的街道形成商业集市和年货市场,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宝诞之日,天后宫都会举行天津皇会,会上会表演龙灯、高跷和旱船等民俗艺术。
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天后宫进行居民动迁、文物修缮和博物馆建设,对天津天后宫内的海神天后妈祖、王灵官和四大金刚等神像进行复原。
1986年元旦,天津天后宫经过重建重新对外开放。
目前,天津民俗博物馆将天津天后宫内的配殿辟为民俗展品陈列室。
天后宫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庙宇。
它与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受到全世界瞩目。
天后宫的香火至今未断。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到天后宫烧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他们拿着香烛、供品走入山门先拜前殿的“护法神:王灵官”像和“四大金刚”神像。
然后穿过前殿,就望见正殿。
人们先在正殿前半人高的铁铸香炉里焚香,随即向正殿里天后圣母方向三叩头,再起身步入正殿。
天津天后宫俗占地面积为52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41平方米。
天后宫建筑群坐西朝东,由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正殿、藏经阁、启圣祠、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组成,之后又新添建了关帝殿和财神殿。
其中,正殿内的娘娘塑像高2.7米,两旁设有捧印、抱瓶、打扇恭立的四侍女和一套銮驾。
天后宫的山门前矗立有两棵分别高25米和26米的幡杆。
前殿和正门之间有普济泉等三口井水,据传说是天后娘娘为保一方平安镇住海眼留下的遗迹,以前还有井水售给游客,味道清冽甘甜,现在已经加盖保护起来了。
身边的历史——天后宫
天后宫是天津市现存的著名道教宫观,主要是为了祭祀道教 女神天后。它位于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原名天妃宫、 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 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最初创建于元朝(1206-1368 年)时期的1326年,后来的朝代又多次重修。从东向西,主 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 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主体建筑是大殿,建 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中间面阔3间,进深3间,7檩单檐庑 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是典型的明代 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该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 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宫之一。 天后宫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历代海祭中心,也是 古代船工海员娱乐聚会的场所,除了举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 的仪式外,还经常有各种中国特色的酬神演出。据说在每年 农历3月23日为天后妈祖的诞辰,这里经常举办民间花会, 吸引了很多游人。 早在1954年,天后宫就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 政府又重新修复天后#34;娘娘宫",原名"天妃宫",宫内从元朝始为天津道教 历史三个派别之一清微派(清微正乙派)为主,在天津旧 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如今的古文化街上。始建于 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 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天后宫坐西朝东, 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 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 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 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 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 闹非常。现存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 南、宫北大街, 全长580米,宽7米。这里的建筑大多是仿清代民间小式建 筑。街内有近百家店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古旧书籍、 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 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刻等都在这里设了专门店铺。 天后宫如今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 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
【最新推荐】天津天后宫各位神仙-精选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天津天后宫各位神仙篇一:天上神仙的诞辰天上神仙的诞辰正月初一:元始天尊万寿(另有腊月之说法)弥勒佛佛辰正月初四:孙天医真人千秋正月初六:清水祖师佛辰正月初八:五殿阎罗王圣诞正月初九:玉皇上帝万寿正月十三:关圣帝君飞升正月十五:门神护尉千秋正月廿四:雷都光耀大帝圣诞二月初一:一殿秦广王千秋二月初二:济公菩萨佛辰二月初二:土地公正神张福德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二月初八:三殿宋帝王千秋二月十五:九天玄女娘娘圣诞二月十六:开漳圣王千秋二月十七:新竹城隍爷千秋二月十八:四殿五官王千秋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佛辰二月廿一:普贤大帝佛辰三月初一:二殿楚江王千秋三月初三:玄天上帝万寿三月初八:六殿卡城王千秋三月十五:保生大帝三月十六:准提菩萨佛诞三月十九:太阳星君圣诞三月二十:注生娘娘千秋三月廿三:鬼谷先师千秋三月廿七:七殿泰山王千秋三月廿八:东岳大帝圣诞上元天官圣诞临水夫人陈靖姑千秋福德正神赵公明千秋精忠岳王千秋三山国王千秋吴真人千秋中路财神赵元帅圣诞四月初一:八殿都市王千秋四月初四:文殊菩萨佛辰四月初八:释伽佛祖万寿九殿平等王千秋四月十四:吕纯阳祖师圣诞四月十七:十殿转轮王千秋四月十八:北极紫微帝君千秋华陀神医千秋四月廿一:托塔李天王圣诞四月廿五:武安尊王千秋四月廿六:南鲲李大王爷千秋四月廿七:南鲲范五王爷千秋四月廿八:神农先帝万寿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帝君千秋五月初七:巧圣先师千秋五月十一:天下都城隍爷千秋五月十三:关平太子千秋五月十七:萧府五爷千秋五月十八:张府天师佛诞六月初三:韦驮佛佛辰六月十一:田都元帅千秋六月十五:王灵天君圣诞六月十九:南鲲池二王爷千秋六月廿四:关圣帝君圣诞七月初七:大成魁星圣诞七月十四:开基恩主千秋七月十五:中元地官圣诞七月十八:王母娘娘圣诞七月十九:伏羲氏八卦祖师千秋七月廿三:诸葛武候千秋七月廿四:郑延平郡王千秋七月廿六:新竹都城隍奶奶圣诞南极大帝圣诞雷祖大帝圣诞值年太岁星君千秋法主圣君千秋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佛辰八月初三:北斗星君圣诞九天司命灶君千秋八月初五:雷声普化天尊圣诞八月初八:瑶池大会八月十五:临水夫人林姑千秋太阴星君圣诞南鲲朱四王爷千秋八月十六:新竹都城隍爷千秋八月廿二:燃灯古佛万寿广泽尊王千秋八月廿三:邢天王爷千秋八月廿七:至圣孔子先师圣诞九月初一:南斗星君圣诞九月初九:临水夫人林姑千秋中坛元帅千秋皇大帝圣诞九月十三:孟婆尊神千秋九月十五:南鲲吴三王爷千秋九月十八:仓圣先师千秋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十月初五:达摩祖师佛辰十月初十:水仙尊王千秋十月十五:下元水官大帝圣诞十月廿二:青山灵安尊王千秋十月廿三:周仓将军爷千秋十月廿五:感天大帝许真人千秋十一月初四:安南尊王千秋十一月十一:太乙救苦天尊圣诞十一月十九:九莲菩萨佛辰十一月廿三:张仙大帝圣诞十一月廿九:新竹都城隍公爷圣诞十二月十六:福德正神千秋。
(原创)天津印象:在古文化街感受古味、津味、文化味(38幅图)
(原创)天津印象:在古文化街感受古味、津味、文化味(38幅图)天津印象:在古文化街感受古味、津味、文化味(38幅图)天津国家5A旅游景区只有两个,市区的“古文化街”就是其中一个。
这条街由宫南、宫北大街和宫前广场三部分组成,全长580米,街宽7米,是天津市最大的一处仿古建筑群。
在这里游玩可以领略到正宗的津味、古味、文化味,值得一游哦。
这是古文化街的南入口。
国家最高级别旅游景区标志——5A既然来天津旅游,这样高级别的景区当然不会错过的。
古文化街之:古味古文化街中的天后宫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御赐修建的妈祖庙。
这座古庙始建于公元1326年的元朝,坐东朝西,是天津市区目前最古老的建筑。
其原名为“天妃宫”,后改称“天后宫”。
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
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从中国人的寺庙建筑观念来看,多是面南背北的。
但这座天后宫却是坐西向东,为什么?经打听,知道这是因为:面东朝向,让天后宫直接面对海河,沿海河乘船而来的信众不需下船就可以直接遥拜妈祖。
遗憾的是由于游览当天,天后宫不开放,只能站在山门门槛上拍下这张图片。
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天津现存的古老的建筑之一。
初建成时,“玉皇阁”是当年天津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
殿内主要供奉的是在道教神系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玉皇大帝,它是道教世界中级别最高的神明之一。
玉皇阁是当时天津卫的至高点之一,所以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日,老百姓就会登上玉皇阁,以求登高之意,祈求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在古文化街有一条极具天津地方特色的胡同——通庆里,它始建于民国2年,是目前天津独具规模的、中西合璧式的四合院群落,距今有近百年的历史。
它早年是天津的一大盐商卞家的宅院,既有徽派建筑的特点,又有民国时期建筑的特色,显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通庆里巷道一角。
位于天后宫对面的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是为了答谢妈祖的护佑而给妈祖演戏用的。
天津景点的介绍
天津景点的介绍
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它高110米,
直径20米,是由两个巨大的平行四边形共同组成的摩天轮。
晚上,可以看见周围的高楼大厦和美丽的夜景。
天后宫
天津之庙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
庙内供奉着妈祖像。
天后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至雍正七年(1729年)完成,前后历时六十年。
后因历代修葺和修缮,天后宫规模越来越大。
”天后宫主体建筑
有山门、主殿、戏楼、配殿、钟鼓楼等,东西两侧有厢房和耳房。
主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歇山顶。
殿内供奉着天后圣母像。
戏楼与主殿之间的过厅里有一座汉白玉石雕刻的八仙过海石雕,它是在清末民初时雕刻的。
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是天津最具特色的一条历史老街,也是天津最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和商业街之一。
—— 1 —1 —。
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5年6月 283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田思源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000摘要:天津天后宫是中国民俗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妈祖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传承、发展的作用。
无论天后宫建筑群还是天后皇会,皆为民间艺术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用影像来记录,使天后宫众多历史资料更为丰富,摄影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使资料的留存更为真实、可信,是影像学中最为重要的品质。
关键词:天后宫;世界文化遗产;纪实摄影;影像学记录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14-0283-011 用影像学记录的方式为天津天后宫留下历史资料人类的模仿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内容丰富。
狩猎、祭祀、耕种等等,形成绘画的最初形态。
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留存下来成为人们绘画的基本目的。
而摄影作为最便捷最真实的留下影像的艺术,成为人们记录的最终选择。
而摄影用它最公正、最直接、最公正的独特的客观性,全面真实的记录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摄影这种对客观事物做真实记录的本性被人们接受,认可。
因此用照相机记录的行为从发明摄影术之初就成为够容摄影与社会的直接方式。
摄影师用社会真实形态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
在天津这个拥有民俗、历史、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直辖市,用镜头记录下她的发展变化成为亟不可待的影像学责任,保留真实的天津城貌在我看来是既严肃又有趣的事。
2 天津天后宫的发展简史天津自明成祖赐名“天津卫”距今已有612年的历史,在这个经历数代变迁,见证文化历史洪流的城市中,几乎处处可见岁月留给她的痕迹。
天津人有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 天后宫是天津市区内著名的道教宫观。
主要供奉的是女神“天后”。
“天后”名叫林默,福建人,生于海岛,善习水性。
常常救助在海上遇险的渔夫渔民,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被称为“通元灵女”。
27岁时在台风中失去生命。
天津古文化街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筑奇观
天津古文化街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筑奇观天津古文化街,作为津门十景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游客们探寻天津历史文化的热门去处。
这里不仅汇聚了众多的传统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摊,更有着许多令人称奇的建筑景观。
首先要说的便是天后宫。
这座古老的庙宇建于元代,是中国北方少有的妈祖庙之一。
其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朱红色的门窗与金色的琉璃瓦相互映衬,彰显出皇家的气派。
踏入天后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牌坊,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主殿内供奉着妈祖娘娘的神像,香火旺盛,信徒们虔诚祈祷,场面庄严肃穆。
天后宫的建筑结构严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与之相邻的玉皇阁同样引人注目。
这座始建于明朝的建筑,是天津市区内仅存的明代高层楼阁式建筑。
其建筑风格独特,整体造型优美。
底层的砖石结构稳固坚实,上层的木质楼阁则显得轻盈灵动。
站在玉皇阁的顶端,可以俯瞰古文化街的全貌,感受这座古老街区的独特韵味。
楼阁内部的壁画和木雕工艺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戏楼也是古文化街的一大亮点。
这座戏楼建筑造型别致,舞台宽敞,观众席布局合理。
戏楼的屋顶采用了传统的歇山式结构,四角翘起,犹如展翅欲飞的鸟儿。
戏楼的外部装饰着精美的彩绘和木雕,充满了艺术气息。
在过去,这里常常上演着精彩的戏曲表演,吸引着众多戏迷前来观看。
如今,虽然戏曲表演不再频繁,但戏楼依然屹立在那里,成为了古文化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除了这些大型的建筑,古文化街的店铺建筑也别具一格。
许多店铺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砖灰瓦、木质门窗,门前挂着红灯笼,充满了古朴的韵味。
走在古文化街的小巷中,你会发现每一家店铺的门头都各具特色,有的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书写着苍劲有力的书法。
这些店铺虽然面积不大,但内部布局合理,充分利用了空间,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古文化街还有许多传统的四合院建筑。
四合院的围墙高大,大门紧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中的妈祖信俗
《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中的妈祖信俗
吕伟涛
[摘 要]自元代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地区以来,在当地得到了长足发展,妈祖由最初的海神转变为天津 城市的全能保护神。在与天津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妈祖信仰演化出以天津天后宫皇会为核心的妈祖信俗, 它集合了天津建城以来多种民间文艺形式,深具天津地方文化韵味。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天津天后宫行会 图》就是一部关于天津皇会的风俗画卷,真实记录了清末天津妈祖信俗的靓丽风采,是研究我国北方妈祖信 俗的重要实物。
76
J.I
5Nr r
图1《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第四十五图(原第五十八起)
“会”在中国民间有着多重意义,但主要是 1929年刊行的《北平指南》第十编“附录”之说
指宗教庆典、纪念日活动等,“凡神所栖舍,具威 法或许更为中肯,“走会又名武会,为民间最热闹 仪、萧鼓、杂戏迎之,曰会”①,也就是俗称的 之杂戏,亦即民间有系统之艺术。各种歌舞技艺, “香会”或“庙会”。而在“会”上结队游行表 五花八门,均有活泼之精神,而不染营利之思想。 演,这就是所谓“行会”,或曰“过会” “走会” 会中人员具有坚实勇敢之精神,表演各种艺术, 等。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过会者, 均极精彩,于民间艺术中,占有雄厚之势力。每 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杠箱、官儿、五 逢山坛庙集开逛时,或一村一处有典礼庆贺时, 虎棍、跨鼓、花钱、高跷、秧歌、什不闲、耍坛 皆举行走会,而城外各村亦有例年行之者。”③的 子、耍狮子之类,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随 确,《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中所描绘的民间文艺形 地演唱,观者如堵,最易生事。”②行会的情景大 式就极其丰富,如下表所示: 致如此,但说是“游手”之辈所为则也不尽然。
从全图结构、内容关系看,此作原计划裱成 一个长卷,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多数图幅 都留有原先的起签,标明第X起,现在的图幅排 序则是国家博物馆老一辈学者梳理后的结果。有 的图幅局部没有设色,仅存墨线,应该是未完成 之作,如《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第四十五图最左 侧就有3个人物只做线描。现存的图幅不加接纸, 如若连接起来,长度可达100多米。值得一提的 是,《天津天后宫行会图》每幅图均有题记,共计 4万余言,述及各组会的缘起和表演形式 ,既是图 画的注脚,也是民俗学的重要资料。图画与其题 记应是一个互为补充的整体,因为二者的创作时 间相同,所要表达的主题一致。
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
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作者:田思源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9期摘要:天津天后宫是中国民俗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妈祖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传承、发展的作用。
无论天后宫建筑群还是天后皇会,皆为民间艺术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用影像来记录,使天后宫众多历史资料更为丰富,摄影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使资料的留存更为真实、可信,是影像学中最为重要的品质。
关键词:天后宫;世界文化遗产;纪实摄影;影像学记录1 用影像学记录的方式为天津天后宫留下历史资料人类的模仿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内容丰富。
狩猎、祭祀、耕种等等,形成绘画的最初形态。
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留存下来成为人们绘画的基本目的。
而摄影作为最便捷最真实的留下影像的艺术,成为人们记录的最终选择。
而摄影用它最公正、最直接的独特的客观性,全面真实的记录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摄影这种对客观事物做真实记录的本性被人们接受,认可。
因此,用照相机记录的行为从发明摄影术之初就成为沟通摄影与社会的直接方式。
摄影师用社会真实形态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
在天津这个拥有民俗、历史、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直辖市,用镜头记录下它的发展变化成为急不可待的影像学责任,保留真实的天津城貌在我看来是既严肃又有趣的事。
2 天津天后宫的发展简史天津自明成祖赐名“天津卫”距今已有612年的历史,在这个经历数代变迁,见证文化历史洪流的城市中,几乎处处可见岁月留给它的痕迹。
天津人有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天后宫是天津市区内著名的道教宫观。
主要供奉的是女神“天后”。
“天后”名叫林默,福建人,生于海岛,善习水性。
常常救助在海上遇险的渔夫渔民,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被称为“通元灵女”。
27岁时在台风中失去生命。
相传,在其死后常有显灵救助的事情发生,海舟危难,有祷必应。
于是,跑船的富商纷纷捐钱修筑妈祖庙,又称娘娘庙,称为人们祭拜供奉的女神。
2.1 元代时,疆土广阔,大量的瓷器、药材、绸缎、米粮都需走京杭大运河运输由于内河航运船只过量,经常引发阻塞,所以元朝政府鼓励海运。
北方妈祖重镇 ——天津天后宫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道出了天后宫与天津卫的历史关系。
天津的建城史可追溯至明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1404年12月23日),也是我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历经600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今天这座古今兼容、中西合璧的城市。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交汇处,东濒渤海,北靠燕山,海河蜿蜒穿行在城市之中。
金朝贞佑元年(1213),在海河三岔口设直沽寨(元朝改名海津镇),在后续的发展之中,这里成为南北漕(海)运的中转站。
直沽因漕运集聚、中转而逐步兴起、筑城、北方妈祖重镇—天津天后宫□ 程林盛立庙,明永乐年间更名为“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
妈祖其人妈祖,闽南语“娘妈”之意,源于宋代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林氏女。
其人原名林默,自幼聪慧好学,通晓天文地理,熟悉水性,能测吉凶,消灾除险,乐于助人,人称“神女”“龙女”。
传说她在28岁时因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而不幸牺牲,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其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
乡里人为纪念她,在家乡建祠立庙,虔诚敬奉,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林默化身海神,人称“妈祖”,这样代代传续,从莆田到福建,到中国沿海,再到海外,广布28个国家和地区,有6000多座庙宇供奉她。
从宋代到清代,妈祖得皇帝褒封36次,从“夫人”到“天妃”,到“天后”,再到“天上圣母”。
妈祖来津从宋朝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发展远胜北方。
元朝代宋,定都大都(北京),为了维系京师的发展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大量粮食物资由南方运往北方,主要交通渠道就是海运。
天津濒临渤海,海河连接海津与大海,海津镇三岔河口码头就成为南粮北运的重要枢纽。
参与海运的船员主要是南方人,他们知道海运的风险与不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都祈求妈祖保佑,于是妈祖随船北上落户津门。
元泰定三年(1326),皇帝下令在三岔河口码头附近建天妃宫,供人们祭祀海神天后,以保障海运安全,同时当地百姓也来此祭拜求子求财、免除病灾。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敕封海神娘娘“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封号,天妃宫更名为“天后宫”,民间俗称“娘娘宫”。
关于《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研究的几个问题
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
这幅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展示了清朝末期天津地区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特点,还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衰落。此外,这幅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也 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文化内涵
这幅画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 。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民间绘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这幅画不仅是中国绘 画史上的珍品之一,也是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03
《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反 映的社会现象与人文精神
社会各阶层的形象表现与对比010203贫民形象
描绘了劳作、贫困的贫民 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贫困现象和底层民众的艰 辛生活。
富人形象
描绘了富有、奢侈的富人 形象,与贫民形象形成鲜 明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官员形象
描绘了官员的威严、权势 和官场的腐败,揭示了当 时政治制度的黑暗面和官 民矛盾的尖锐性。
创造经济效益
通过将《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应用于文化旅游开发,可 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绘画技艺的传承
《天津天后宫行会图》是一幅传统绘画作品,通过对其研究和推 广,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技艺。
传统工艺的发掘与发展
通过对《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的研究,可以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传 统工艺元素,进而推动传统工艺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让公众更加认同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公
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03
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天津天后宫行会图
》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
感谢您的观看
游津前天后宫作文
游津前天后宫作文初夏的清晨,空气是那样的新鲜、凉爽。
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游玩津前的天后宫。
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建筑坐落于古镇津前街上,因供奉天后娘娘而得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
据说是宋元时期所建造的,现在只留下一部分遗迹和珍贵文物。
到处充满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天后宫在津前街中心广场旁边,走近一看高大宏伟,占地面积二千四百平方米,其规模之大,远超过北京故宫,当你站在天后宫的广场前抬头仰望时,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正对着大门是一个很大的圆形喷水池,里面放养着许多鱼儿,还不时吐出泡沫来呢!圆形的喷水池中央是一尊天后娘娘雕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天后宫的外围有三层回廊环绕,每一层都用琉璃瓦盖顶,显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墙壁也绘画得十分精致,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再往里走就会发现屋檐是那么的高,柱子是那么粗壮,地板是那么的光滑,让人惊叹。
房梁也非常结实,可见工匠们的手艺真是巧夺天工啊!整个建筑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展示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一踏进门口就有一条小溪流向大海,沿着弯曲的石板路走到底,映入眼帘的是“飞凤阁”。
飞凤阁上刻有“津阳第一楼”六个字,为著名书法家周汝昌先生题写的。
飞凤阁分两层,从阁内眺望远处,山清水秀,郁郁葱葱,宛若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使人陶醉。
阁前还种植了几棵桃树,春天花开时节,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犹如世外桃源。
这里不仅是欣赏美景的好地方,更是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站在飞凤阁上举目远眺,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近处的河流蜿蜒曲折,波光粼粼,水中的鱼儿欢快地嬉戏追逐……这里的一切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叫人拍案叫绝。
天后与天津
天后与天津2004-07-05 09:54今日天后宫正殿天后神像天津俗语有云:“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妈祖(天后)民俗文化在天津影响深远,是天津城市聚落形成与发展中最重要的人文现象之一,并成为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妈祖民俗信仰源于繁盛的河海漕运。
妈祖实有其人,她本名林默(960-987),祖籍福建莆田,本是一普通渔家女,生前不畏艰险,乘席渡海,最后因救助海难而献身,年仅27岁。
林默死后被百姓奉为海神,经宋、元、明、清历代敕封褒扬(宋代14次,元代6次,明代4次,清代8次),关于她的故事和信仰遂广泛传播于中国沿海各地。
天津的妈祖民俗信仰,源于津沽繁盛的河海漕运。
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元朝设大都(今北京)后,天津即成为最重要的漕粮转运枢纽,帆樯林立,吞吐量与日俱增,来往官船、民船为保平安,无不酬谢妈祖,祈祷海神护佑。
《元史·祭祀志》记载:“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妈祖封号),至元(1264-1294)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
”自元代以来,天津先后建有数十座天后宫,遍布津沽各地,其中以距今近700年历史的三岔河口天后宫(西庙)和大直沽天妃宫(东庙)最为著名。
三岔河口天后宫至今保存完好,即我们今天所常说的天津天后宫。
它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宫中供奉着的慈眉善目、仪态端庄的女神就是妈祖。
为拉近与天后的关系,天津人亲切地称天后为“娘娘”或“老娘娘”,天后宫也由此被俗称为“娘娘宫”。
妈祖信仰造就了500多年历史的宫前集市。
天后民俗信仰多层面、多角度地影响着天津城市的发展,天后宫山门前有500多年历史的集市贸易就是最好佐证之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天津卫城内原有的商业集市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明弘治六年(1493),天津城区附近又设五集一市,宫前集即位于今天后宫前广场,分为宫南、宫北二集,逢初一、十一、二十一行集。
天后宫叙旧(二)
天后宫叙旧(二)天后宫叙旧妈祖落户天津卫:一提妈祖您可就会想到仁慈、博爱、助人、救难、惩恶、扬善的这些字眼。
妈祖文化在天津已有800年的悠久历史。
而坐落在旧城东门外——三叉河两岸,现在的古文化街的这座始于元泰定三年(即1326年)的天后宫,就已经成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群。
几百年来,天津人对天后娘娘的喜爱和信赖一直持续不减,那么,这位万人尊崇的女神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呢?一个凄美的传说:话说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3月23日,福建莆田的一个渔民家里,一个小女孩出生了,可奇怪的是,直到满月还听不到她的哭声,于是家人就给她起名叫林默。
林默生来就与众不同,15岁就能给人看病了,尤其是航海技术和水性更好的出奇!小姑娘经常驾一叶扁舟,在海上救人于危难之中。
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一只商船被风浪打翻,船上10人被救上来9人,那最后一个被风浪吹得越来越远,眼看就沉下去了,林默把生死置之度外,奋力救起最后一个遇难者。
可她自己却精疲力竭被风浪吞噬,时年17岁。
从人到神:为了纪念这位古道热肠的女子,人们纷纷立祠祭奉,尊称林默为“神女”或“龙女”后来人每逢出海,就会暗自祷告,希望林默保佑自己航程平安。
而人们顺利到达目的地时,优惠深感林默的灵验。
久而久之林默就成了航海者的精神寄托。
因为名气太大了,这位民间的渔家女受到了一等皇封,从此由人变为神了。
这位民女被宋朝至清朝历代统治者一路晋封,由“夫人“到”“妃”“贵妃”“天妃”到“天后”再到“天后圣母”。
林默由人间凡尘步入天上神坛。
但在民间,老百姓称她为“妈祖”“娘娘”,而天津人更是生动的地叫——“老娘娘”。
要说起来,咱天津卫的天后宫,比天津城岁数还要大呢,“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天后宫建于元代泰定三年,那时天津称海津镇,只是个水路大码头。
天后宫就建在海河源头的三岔河口,这样,终日来往的船工和水师都不免到三岔河口停船靠岸。
少不了到庙里烧香叩头,祭祀祈福。
由于香火日盛,宫门前几条大街便繁集了店铺。
天津天后宫
天津天后宫
魏克晶
【期刊名称】《城市》
【年(卷),期】1990(000)004
【摘要】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南方多称“妈祖庙”,天津俗称“娘娘宫”,是古代祭祀女海神的庙宇.宋代以来,在我国沿海城镇、台湾省以及东南亚地区,相继兴建,多达千余处。
天津市原有十八处,著名者二座:一是大直沽的东庙;二是小直沽的西庙.东庙也叫大直沽天妃宫,在海河东岸,今河东区大直沽赵家胡同内.建于元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泰定年被火焚毁,由朝廷拨款重修.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魏克晶
【作者单位】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副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1
【相关文献】
1.论天津天后宫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J], 刘芹
2.从建筑场域谈天津天后宫与妈祖文化传承 [J], 刘芹
3.从建筑场域谈天津天后宫与妈祖文化传承 [J], 刘芹
4.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 [J], 田思源
5.《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中的妈祖信俗 [J], 吕伟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后宫娘娘宫
天后宫娘娘宫发了几天北京庙会的卧游昨儿有朋友留言说到天津天后宫突然就想起来曾经去过两次找出照片儿来也做一次卧游吧天后宫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原名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娘娘宫主要是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后而建为著名的道教宫观历经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区内最古老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天津乃九河下梢海运漕粮的终点由于当年的漕船经常发生海难事故所以对保佑航海安全的妈祖尤其崇敬元朝皇帝下令于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修建天妃宫供人们奉祀海神天后/妈祖出海或漕粮到达时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周围百姓也来求财求子祈免病灾天后宫建筑群坐西朝东面向海河主要的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属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天后宫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又成为了天津民俗博物馆每年天后诞辰以天后宫为中心会举行大型的民间酬神庙会活动沿河船户周边信众各地商贾云集渐渐形成了一大片的商铺和街市也造就了宫南宫北大街的繁荣如今这里被开辟为天津古文化街古文化街内有各种商号近百家集中了天津的老字号和民间手工艺著名的<风筝魏>风筝泥人张彩塑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老翟药糖张家水铺天津麻花等等在古文化街范围内还有座玉皇阁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天津现存的古老建筑之一玉皇阁的原建筑群落十分庞大有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挂亭清虚阁南斗楼北斗楼三清殿现仅存的建筑就是原来的清虚阁至今仍然沿用着玉皇阁的名称天后宫每年的庙会是天津的一大盛景天津人习惯管它叫做娘娘宫庙会今年估计也不搞了看不到热闹了去过没去过的就在这儿卧游一下吧。
我去天津天后宫
我去天津天后宫我去天津天后宫春节刚过,我一个人逛古文化街逛(老伴腿不方便只能一个人去)。
重点去了古文化街中心的天后宫,天后宫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在天津很早就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之说。
天后宫是天津市现存的著名道教宫观,天津人对天后宫一般都俗称为“娘娘宫”,也称“妈祖庙”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
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天后宫的兴起和变迁呈现了天津城历史,天后宫是为供奉天后娘娘(妈祖)所搭建的,天后宫与福建福田湄州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列为中国三大妈祖庙。
全国各地有很多座天后宫,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后裔。
妈祖世称默娘,自幼聪颖灵悟,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故被后人敬为女神。
早年水工、船夫、官员在出海或漕粮到达时,都向天后祈福求安。
居家百姓没钱的也来此进香求财,没儿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灾。
一进腊月居民来此进香,置办年货,年货大都为应时到节之物,宫前人来人往,繁华兴旺。
如今从腊月二十三天津天后宫内鼓乐齐鸣,人头攒动,春祭大典开始,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博览园、老城博物馆等春节期间将推出庙会、灯会等系列民俗活动,广东会馆、名流茶馆、老城小梨园等曲艺演出场所也将推出春节专场演出,体现了津城民众体会浓浓到年味,这特色民俗文化一直持续到整个正月。
天后宫和宫南、宫北大街成为天津年文化的荟萃之地。
旧时的天津卫,一对夫妻结婚了,建立了家庭。
当这家女人怀孕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娘娘宫请一个“大哥”,在一个家庭中,再出生的孩子都要依次向后排。
我从小就对娘娘宫留有深刻认识,记得解放不久,哦!是1951年的年三十十岁的我,晚饭后带着一帮小朋友,偷偷地去了娘娘宫,深夜回来让家人担心了,尤其是弟弟发烧了,奶奶说我冲撞了神,又是磕头又是拜佛的,我还不以为然。
华北游记【19】津门故里
华北游记【19】津门故里津门故里,即天津古文化街,天津的”津门十景”之一。
津门故里,位于天津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的海河西岸,全长687米,以中国味儿、天津味儿、文化味儿和古味儿闻名于海内外。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绘彩贴金的仿清牌楼,上书四个大字:津门故里。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天津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地方叫直沽寨,他是约800年前统治中国北方的金人设立的一处军事建置。
据历史学家考证,直沽寨当初就建在古文化街附近,也就是说,今天的天津当年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向四周扩展而成的。
“津门故里”这四个字告诉人们,这里是天津的城市之根,是天津的发祥地、原生点。
天津古文化街系5A商业步行街。
街的两旁开满了各色商店。
店内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工艺品。
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的风筝闻名海内外,是最有天津地方特色的艺术品。
无论是放在自己的书房、客厅做以纪念点缀,还是赠送亲友,都极具文化韵味。
认识楼上牌匾的三个字吗?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是中国北方沿海城市现存最早的妈祖庙,她所供奉的是南方沿海地区共同尊奉的护海女神林默娘。
这里之所以也会出现供奉的专庙,是因为元朝在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后,所有粮食等物品需从江南调运,从海上运输到天津交卸。
船员安全抵达后需感谢妈祖护佑,返程时还需祈祷妈祖的护航。
于是元政府拨专款在这里建了这座庙。
清康熙帝曾封林默娘为天后,所以这座庙叫天后宫。
天津人称之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天津人称为娘娘宫。
天津天后宫是中国三大妈祖庙之一。
天后宫的对面是一座元代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
戏楼高12米,宽10米,深11.5米,抱住楹联写的是:望海阔天空千帆迎晓日喜风清云淡百戏祝丰年。
过去这座戏楼是天津人酬神演出的主要场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娘娘的生日,那天酬神演出将在这里达到高潮。
玉皇阁建于明代,是和当年的天津城大约同时出现在天津土地上的。
所谓的“阁”就是“亭台楼阁”的“阁”,在天津方言中读作阁。
天后宫游记作文600字
天后宫游记作文600字天后宫游记作文600字1你听说过南沙的天后宫吗?它座落在海滨,是给天后娘娘制作的。
一进天后宫的进口,迎候你的是一条绿树成荫的大路。
紧接着的是天后娘娘的石像、天后塔等跟留念天后娘娘有关的修建。
人们为什么要给天后娘娘制作妈祖庙呢?本来,传说天后娘娘的姓名叫林默,她的终身到升天之后都在给人们协助,所以人们为了留念她,就给天后娘娘制作了妈祖庙。
转过身来,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了。
海面上,有一些船舶通过,有的运着货品,有的载着游客。
在挨近进口的当地,有一个较小的公园——蒲洲公园。
你别看它比天后宫小,但它却非常美丽:那里有美丽的牵牛花,有美丽的蔷薇花,有绮丽无比的玫瑰花等花朵争奇斗艳。
花丛中,勤劳小蜜蜂落在花蕾上,正忙着采花粉和传达花粉,美丽的蝴蝶在花朵上翩然起舞着。
有时候趁你不注意,勤劳的'蜜蜂会从你眼前飞过,吓你一大跳。
在出口邻近,有一个更小的公园,它还没有姓名。
它尽管没有姓名,但是它却是一个美丽的当地。
那里的绿树葱葱翠茏,有许多运动设备,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我爱南沙的天后宫,那里前前后后都是风景优美的当地,是休闲休假的好去处!天后宫游记作文600字2金口天后宫在布局上分为行宫和寝宫两大主体建筑。
行宫在前,寝宫在后,其间配以诸多附属建筑,将两座高大的宫殿融为一体。
两宫的模式一样,都是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四角飞檐、前后出厦。
宫内宽约12米,长约30米,高约10米。
两宫加上后面的议事厅,占地18.4亩。
行宫是天后圣母升殿理事的地方?,共?5间,以红漆圆柱撑梁,高大宽敞。
正间北面是神台和神龛,里面用香樟木雕有天后圣母坐像。
此像四肢灵活,以便更衣,像前设有香案。
宫门上方悬有“沧海慈云”的巨幅匾额,后面匾额是“长发其祥”。
宫脊上用小瓦构成莲花图案,并镶嵌有“风调雨顺”4个大字。
宫门前建有3米宽的3级阅台,台边围汉白玉石柱栏杆,据说是专供圣母在此检阅之用。
行宫前檐西端挂一口大铜钟,钟上铸有“光绪十八年谷日韩同茂号庙捐敬献,无锡南门许和记造”,重343公斤。
蔡长奎先生呕心沥血绘妈祖30年第三幅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亮相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
蔡长奎先生呕心沥血绘妈祖30年第三幅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亮相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蔡长奎呕心沥血绘妈祖30年第三幅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亮相滨海新区蔡长奎呕心沥血绘妈祖30年第三幅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亮相滨海新区天津美术网讯为纪念“两岸开启交流35周年”,进一步发挥妈祖文化这一两岸同胞共同精神纽带作用,充分展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重要成果,增强台湾同胞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世界上第三幅巨型壁画《天后圣迹图》发布暨展览会8月20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举行。
本次活动由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董事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天津天后宫、天津莆田妈祖乡土文化分会承办,由《中国书画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荣宝斋天津分店支持。
天后又称妈祖,本名林默,原是北宋时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民间女子,因她生前善于医药救世、屡次救助海上的遇难船只,死后被人们尊奉为舍己救人、救弱扶危的海上女神。
妈祖最开始只是一个民间信仰的神,南方叫妈祖,天津卫叫娘娘。
后来也被朝廷所认可,从元世祖忽必烈敕封妈祖为天妃,到清康熙最后一次敕封为天后,历代皇帝对妈祖的赐封就达到了二十多次。
妈祖信仰在中国沿海地区非常流行,自南宋时传入香港,几百年来,天后妈祖一直被人们尊为吉祥的化身。
当人们乘船远航,在惊涛骇浪中漂泊万里的时候,是妈祖的力量让航海者有勇气向茫茫的海洋进行不断探索与征服。
天津是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具有丰厚的妈祖历史文化底蕴,天津坊间有句俗语:先有娘娘庙,再有九河下梢天津卫。
这是天津人对天津城市变迁的一种最生动简洁的总结,天津东临渤海,汇集九河下梢,是四通八达的“商贸码头”,作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自然就成为它们的精神支柱。
秉持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共同弘扬妈祖文化、妈祖文化的影响深深根植绵延于天津人的民间生活形态中,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发布暨展览会前,出席活动的嘉宾同谒妈祖祈福平安参加活动的有:全国台企联谊会荣誉会长、天津市台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丁鲲华,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湄洲祖庙名誉董事长赵柳成,天津市台企联谊会荣誉会长罗文德,台湾企业家曾锡福、方玉萍,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子升,天津莆田妈祖乡土文化分会副会长蒋风虎,天津社科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张春生,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姜陆,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文艺理论家王振德,文化学者姜维群,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作家李治邦,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楹联协会会长陈伟明,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秘书长刘静华,天津画院原院长、著名画家郭凤祥,百花文艺出版社赵中令,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画家杨沛璋,天津歌舞剧院高级舞美设计师、著名油画家姚铁正,天津江苏人家书画院名誉院院长、书法篆刻家、古汉语学者陶桂森,教育家、古汉语学者、著名画家费超杰,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杰,天津市宏达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玉林,鹤艺轩董事长李建华,荣宝斋(天津)分店副总经理郭智文,以及尚金声、董振涛、赵德昌、赵俊山、孙越、皮志刚、王惠民、李根友、翟鸿涛、吴团团、翁佳慧、陶桂森、江海、陈普、王倩等天津市书画家、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在津台商代表、妈祖信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
1用影像学记录的方式为天津天后宫留下历史资料
人类的模仿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内容丰富。
狩猎、祭祀、耕种等等,形成绘画的最初形态。
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留存下来成为人们绘画的基本目的。
而摄影作为最便捷最真实的留下影像的艺术,成为人们记录的最终选择。
而摄影用它最公正、最直接的独特的客观性,全面真实的记录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摄影这种对客观事物做真实记录的本性被人们接受,认可。
因此,用照相机记录的行为从发明摄影术之初就成为沟通摄影与社会的直接方式。
摄影师用社会真实形态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
在天津这个拥有民俗、历史、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直辖市,用镜头记录下它的发展变化成为急不可待的影像学责任,保留真实的天津城貌在我看来是既严肃又有趣的事。
2天津天后宫的发展简史
天津自明成祖赐名“天津卫”距今已有612 年的历史,在这个经历数代变迁,见证文化历史洪流的城市中,几乎处处可见岁月留给它的痕迹。
天津人有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天后宫是天津市区内著名的道教宫观。
主要供奉的是女神“天后”。
“天后”名叫林默,福建人,生于海岛,善习水性。
常常救助在海上
遇险的渔夫渔民,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被称为“通元灵女”。
27岁时在台风中失去生命。
相传,在其死后常有显灵救助的事
情发生,海舟危难,有祷必应。
于是,跑船的富商纷纷捐钱修筑妈祖庙,又称娘娘庙,称为人们祭拜供奉的女神。
2.1元代时,疆土广阔,大量的瓷器、药材、绸缎、米粮都需走京杭大运河运输
由于内河航运船只过量,经常引发阻塞,所以元朝政府鼓励海运。
并在沿海各州县督建妈祖庙,祈求海航平安。
天津市作为
海运的终点,也是装卸运转漕粮的码头,是较大的交通枢纽,三岔河附近建立大型粮仓,逐渐形成了天津最早的聚居地。
1326 年,皇帝下旨修建“天妃宫”,供人们祭祀,并每年派遣官员代祀,代表皇家对天妃的崇敬和虔诚。
不仅渔民、船夫、商人和官员在出海前或抵港后向天妃祭祀,祈求平安,百姓有病,有难也会来祈免病灾。
元代史记官张翥代祭来到天津,在他的《代祀天妃角次直沽作》中描写道:“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
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
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
”来描述自己祭祀“天妃娘娘”的喜悦心情。
2.2到了清代,康熙为“天妃宫”改名为“天后宫”
庙门两侧的街市逐渐形成建筑和行业,为船商服务。
天津著名的饮食集团“狗不理”的兴起就在这。
还有估衣街,为来往船夫提供二手衣物。
竹竿巷,提供各种生活用品。
后来管理漕运、行政以及政府派驻兵慢慢进驻在这附近,形成了一个城市的雏形。
2.3天津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坐落在天津老城厢东门外、三岔河岸西面,是天津市市区年代最为古老的建筑物
天后宫占地2500 平方米,自海河向西,建筑依次为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钟鼓楼、配
殿和张仙阁等。
大殿为天后宫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香烟缭绕,香火繁盛。
属于明代中晚期典型的木质结构的建筑基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后宫建筑之一。
更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天后宫两侧的街市为仿清的民间店铺,长580 余米,经营古玩旧物、民俗用品,旅游用品及传统手工艺品等等。
天津著名的杨柳青年画就在天后宫山门前的广场设立店铺,手工泥塑“泥人张”也在此占据一席之地。
广场中设立两根粗大的幡杆,为庙会期间悬挂旗帜、长幡所使用。
据说,在元朝,这两根幡杆还高悬气死风灯,为来往的船只商旅导航所用。
3天津皇会
天津皇会就是“天后娘娘”诞辰日,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经天津,正逢三月二十三,见此会龙腾虎跃,五光十色,歌舞升平的景象,一时龙颜大悦,赐予会首每人一件黄马褂,并吩咐地方继续办下去,并给予财政支持,由此,天后宫的娘娘会改为皇会。
清乾隆年间天津有一举子杨昆,在他的《皇会论》中写道:“国泰民安,时移岁转,春光明媚艳阳天。
只听得,锣鼓声喧,又见那儿童欢喜,妇女争妍,却
原来是皇会重兴第二年”。
皇会的仪式隆重,仪仗精美,典礼庄严肃穆,参加表演人员的服饰力求尽善尽美,行会种类丰富多彩,汇集了天津民间技艺的精华。
明目元君“眼光娘娘”、荣贵元君“子孙娘娘”、长寿元君“送生娘娘”、永保元君“斑疹娘娘”依次巡街散福,善男信女跟随两旁,不时有人跪拜。
天后宫两侧街道的商户更为虔诚,当圣驾路过门前,皆焚香插炉,点放礼花,三叩三拜。
人们跟随巡街结束回到天后宫内,也可免费领取斋饭纳福。
2008年6月,天后娘娘诞辰日的天津皇会列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4影像学资料
以天后宫建筑在中国妈祖文化中的地位可见,天后宫建筑群几经建造、修改,在修旧如旧的维护下,可作为中国现存妈祖文
化的典型代表,也为元代,乃至明清建筑文化提供了优秀的建筑
史学范本。
而天后娘娘诞辰日“皇会”的申遗成功,更张示了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多么难能可贵。
经过朝代变迁、政治改革和人们文化生活迅速发展的今天,记录具有600 多年传统的文化习俗尤为必要。
以影像的方式来留存这种文化传统,不仅大大丰富了有关天后宫一系列文化史料的种类,也可使摄影这种独特的真实性,截取时间片断的能力在后人的史料记载中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