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李清照十大诗词
李清照十大诗词1、《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5、《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鹧鸪天·桂花》宋·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0、《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李清照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诗人大全】李清照简介_李清照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李清照简介_李清照的资料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李清照诗词全集70首
李清照诗词全集70首1《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2《武陵春·春晚》[宋代]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夏日绝句》[宋代]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8《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9《清平乐·年年雪里》[宋代]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0《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 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李清照简介古诗
李清照简介古诗李清照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李清照简介与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作品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评价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古诗词全集大全
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 一作:人似)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简介
1生平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2004年,徐北文教授经过考证,撰文称:李清照籍贯应该是齊州历下人,即今济南市历城区人,但是其一生并未在济南定居过)。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
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外曾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岐国公。
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07年移居青州。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
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生活困顿。
建炎三年,赵明诚独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
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一说绍兴二年(1132年)曾孤寡再嫁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张汝舟,但不久随即离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
约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
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
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
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中文名称: 李清照又名: 易安居士李易安性别: 女生卒年: 1084~1155?国别: 中国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一剪梅生平简介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生平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
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
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
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
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
他们极力打击旧党。
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
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
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
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
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
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
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在10年以上。
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风格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着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李清照详细生平简介
李清照详细生平简介李清照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李清照详细生平简介,更多热点杂文欢迎访问(/wenxue)。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李清照简介
一、人物名片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二、个人履历艺术人生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诗人李清照——个人简介
诗人李清照——个人简介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人李清照——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简介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 - 生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
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
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章丘人[3] ,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号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1] ,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
李清照
颠 离 漂 泊
(《金石录后序》)十二月,青州兵变,杀 郡守曾孝序,青州剩余书册被焚。(李清照 在《金石录后序》中曾这样记载此事:“青 州故第,尚锁书册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 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此处文字 当因在传抄中或夺或衍而臻误。史实应为 “青州兵变”。)
创 作 风 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 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 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 的,据今人所辑约有 45 首,另存疑 10 余首。她的 《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 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 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 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 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 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 清 照 ( 宋 代 女 词 人 )
仲 蘅
李 清 照 ( 宋 代 女 词 人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 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
李 清 照 ( 宋 代 女 词 人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 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 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 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 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 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 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 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简介生平
李清照
(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
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陆游
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李清照简介
六、常见意象
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 空、幻灭。 2、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3、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后即以东篱指代菊园。 4、黄昏:是有凄迷朦胧之美的视觉意象。 5、消魂:指因愁苦、悲哀而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多用来 形容悲伤愁苦时的情状。 6、西风:秋风,给人以悲凉之意。 7、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 8、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 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大雁 秋天从北方飞来,女词人南渡之前的词常写到鸿雁传书事。 9、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一、李清照简介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 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 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 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 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 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 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 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 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大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左右,李清照(65 岁)寂寞地死在江南。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纪念馆座落在 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代表作有《声声慢》、 《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五、《声声慢》背景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 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 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 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 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 快。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凤求 凰》、《人在楼上》等。有平韵、仄韵两种,这一 首是仄韵体。
李清照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李清照[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怀禅微刻《李清照词二首》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她生活得如此的真实,其 词作就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在绝大多数女子都孜孜于‚女红‛ 制作的封建社会,在二程理学日益禁锢妇女天性,‚女子无才 便是德‛观念逐渐弥漫的宋代,李清照一介闺阁女子,能够染 指于诗文词赋的创作,本已难得,更何况其敢于在词中抒写真 爱,可谓大胆叛逆之至。这岂是巾帼不让须眉,与诸多道貌岸 然之士相比照,高低不判自明。王灼说她:‚闾巷荒淫之语, 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及也。‛ (《碧鸡漫志》卷二)诸如此类的许多批评语中,我们不正好 认识到李李清不同凡常之处吗?她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远远 超出了她所处的时代,以至于被时人所不理解,这是一种天才 的寂寞,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她说出了许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 话,自然要受到一此封建卫道士的指责,我们也正从此看到了 他人格的高贵及其词作的价值。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 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 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 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 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 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 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 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 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 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那活泼 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 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 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 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
三、李清照的闺情词
李清照的闺情词,在因袭前辈闺情文学 的基础上,加之自己勤奋好学、对文学创作 的不懈追求,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揭示了女 性内心开朗、至情、婉美的情怀,而且以其 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 的巨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1、展现了青春、活泼、泼辣的少女情怀 少女时的李清照是一个青春、活泼、开 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 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 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 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蓬蓬勃勃 的青春气息。她的这类词作,加强了人们对 美好事物的热爱,给人以美感的细致体验,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如梦令》、《庆清朝慢》、《点绛唇》
《减字木兰花》、《一剪梅》、《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 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 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 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 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 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 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 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 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 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 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 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 ‚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闺情之作古亦有之,《诗经》是最早的源头。《诗经》中不乏描写闺中女 子心情的诗,如 小雅《白华》,就是写女子因男子离家出走,而感到悲伤、 自怨自艾;再如王风《君子于役》,运用比兴手法,述说着女子心中对男子的 思念,这些便可看作是闺情文学的源头。 闺情文学至先秦、汉魏诗辞得到了发展。在屈原的《离骚》当中,他以 女子求爱失恋的口吻,来表现自己所受的不平;他把自己和君王的关系,比喻 为女子和男子之间的恋爱关系,把自己的角色转为弃妇,看起来就是一种闺怨 的心情,这种手法在之前的《诗经》是没有的。从《离骚》开始,往后的文人 就时常把自身投射进作品里,化身为诗里的怨妇、弃妇,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 思想感情。如曹植的《七哀》诗,就是一首怨妇诗、闺怨诗。 闺情文学至唐代而精进。到了唐诗,闺情文学的形态可以说是越来越精 简,内容越来越凝练。唐代的闺情诗大多以绝句为主,如李白《玉阶怨》,作 者以意象表达女子的行径,以意象、气氛酝酿出怨意,因此意象突出,而情感 隐约;且在声调、平仄上比前代更为讲究,用词更为优美。 闺情文学到两宋词达到了鼎盛。词,起于隋,但在隋唐五代‚词为艳 科‛、‚诗庄词媚‛,词大多是宴饮时的舞女浅斟低唱的艳语。北宋初期,词 坛上还是承袭唐五代以来的婉丽词风,闺情词的内容主要是描写男女之间的艳 情或离别感伤的愁情。后经欧阳修、张先等人的开拓,闺情词到柳永得到了一 个巨大的发展飞跃。柳永在词的体式上发展了慢词长调;在题材内容上较前人 作品更有包容性、社会性,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后期到南宋又得 周邦彦等婉约词派在语言技巧、审音、度曲、创调等艺术上的润色,特别是巾 帼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闺情文学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
二、 闺情词
所谓‚闺情‛,指的是‚闺中女子的情趣‛, 只要描写女子情态感受的,我们就统称为闺情之 作。闺情之作在李清照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大多 是男子作闺音写出的代笔之作。由于男子作闺音, 不外乎就是想象、假托,或是描写女性外貌神情 的作品。对于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总是如蜻蜓 点水,或是隔靴搔痒一般,无法进一步地写出心 境、感受这些属于内心比较深层的东西。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 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 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 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 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 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 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 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 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 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 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 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 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 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这首词细致地描摹了难描的相思:重阳佳节,怀念远 人的心更甚。女词人独自在闺中伴着炉香消磨了漫长的白 日,又在小院篱边对着菊、酒挨过了黄昏,当百无聊地袖 着菊香转向帘内时,一阵西风吹来,心里怜惜着瑟瑟的黄 花,怜惜着孤零零的自己。关于这首词,还有这样一个故 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 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 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伊士珍《琅嬛 记》)胜过赵词的未三句,所以超绝,是因为作者寓情于 物,情景交融,以西风黄花的意境和一个‚瘦‛字形容憔 悴,形象地表达了闺中人爱情之深和相思之苦。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 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 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 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 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 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 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 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 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女性情怀的全面展示 ——李清照闺情词探究
组员:武子萌、陈文旭、李瑞
一、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 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 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 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 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 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 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 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 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 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 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 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 的南宋初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 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 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 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 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 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 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 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 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 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 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 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 意未尽,耐人寻味。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 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 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 香气充盈衣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 《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 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 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 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了;离愁别恨涌上心头, 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 花呢?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 情状却有所不同。这是构成‚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 ‚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 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 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便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 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 的境界。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 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 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 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