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清照人物评析教学教材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5ffa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3.png)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评课稿一、引言《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中的一篇课文。
通过学习该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感受到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所带来的魅力。
本评课稿旨在对《李清照词两首》这篇课文进行全面的评析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二、课文概述《李清照词两首》是一篇介绍李清照及其词作的文章。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她对爱情的感受、她的词作风格以及两首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和《声声慢》的赏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李清照词两首》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理解李清照对爱情的感悟与思考;•分析词作的风格特点和意蕴;•鉴赏和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词作背景;•分析李清照对爱情的感悟与思考;•鉴赏和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作的意境和风格。
五、教学难点•分析李清照词作中的意蕴和感悟;•理解和鉴赏李清照的词作风格。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和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作的意义和作用。
•示范法:通过展示和示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词作。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PPT演示:通过PPT展示课文、图表和例句等,辅助教学。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课堂练习: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唐代的画作或文人墨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主题和氛围,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展示课文内容通过PPT演示,向学生展示《李清照词两首》的课文内容,并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词作背景。
《李清照词两首》的教学设计及点评
![《李清照词两首》的教学设计及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ef34411da21614791711281c.png)
内容摘要:高中人教版第4册第2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宋词。
其中宋词发展史上的一位奇女子―李清照,她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里,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
现对《李清照词两首》做了一课时独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按照少年――中年――晚年的时间顺序,了解李清照传奇的人生经历,从而获得个人的独特的阅读审美体验。
关键词:李清照词知人论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搜集资料了解李清照的整个人生经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意象,领悟意境,体悟情感。
3.指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李清照词两首的写作处境,进而获得独特的阅读审美体验。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李清照个人的相关资料,包括她的作品,不仅仅局限在词上,还有她的诗文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意图:由远及近,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八百多年前,她发出了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壮志豪情;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里,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在世人的眼里,她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1987年,她的光芒再次穿越时空,成为太阳系中一颗最亮丽的行星。
这一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而他们都是由15个世界名人名字来命名的。
她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这道独特的风景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她就是婉约词派的一位词宗――李清照。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她的词两首走进这位传奇女词人,了解她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二.忆设计意图:通过重点回忆这首词,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忆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在这之前,分别在人教版初中七、九年级(上)的课外古诗词中收录了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在九年级(上)词五首中选了《武陵春》。
然后让学生重点回忆如梦令(其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初中语文_走进巾帼词人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走进巾帼词人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c14733551810a6f42486ad.png)
走进巾帼词人李清照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学会用知人论世赏析诗词。
2、反复诵读体会词人的情感,培养感悟美的情怀。
四、课前准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作品及故事。
2、熟读下发资料中的五首词。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屏幕展示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让学生猜“女儿花”是我国哪位词人的形式导入。
两宋词坛群芳竞秀,姹紫嫣红。
李清照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朵。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朵词坛奇葩,去轻嗅她穿越千古的芬芳!(二)清照情况大家说关于李清照的情况,你知道多少呢?分组展示一下大家搜集的有关李清照的1、生平2、作品3、故事(翻书赌茶等)等情况。
老师给她做了一张名片。
屏幕展示作者情况。
学生齐读, (展示照片:大家看这是百脉泉李清照雕塑、大明湖畔李清照雕像)过渡:李清照不仅是文化的标签,而且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下面我们就踏着词人成长的脚步,一路捡拾她盈满暗香的衣袖间飘落的朵朵花瓣,品味它的馨香,感悟词人的美丽情怀!(三)清照诗词大家赏本环节分别选取李清照三个阶段有代表性的词进行诵读赏析。
1、李家有女初长成——纯真欢快的少女时代学生诵读《如梦令》,体现了词人愉快心情。
有人说这首词像一幅有趣的生活照,泛舟湖上,荷叶莲莲、荷花飘香、水鸟纷飞。
难怪她们流连忘返。
再读另一首词——《点绛唇》。
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把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描绘的淋漓尽致。
结合这两首词用几个词语形容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学生交流展示。
教师小结:李清照美好的少女时代定格在荷花飘香、鸥鹭群飞、回首嗅青梅的美好画面中。
一位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少女向我们翩然走来。
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呢?屏幕展示家庭背景,师解说。
2、十八嫁为赵家妇——甜蜜闲愁的少妇时代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屏幕展示赵明诚简介)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举案齐眉。
语文:《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
![语文:《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a69d8d360cba1aa911da35.png)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出处:深圳市莲花中学作者:艾巧杜如璋授课撰稿:艾巧点评:杜如璋(教室里轻声播放着典雅的古琴曲,讲台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蓝色调的“天地沙鸥”图。
)(点评)开课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鸥图”把学生和听课者带入一个艺术境界。
师:记得几个星期以前,我第一次在班上提到李清照,许多同学都感到十分陌生,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大家现在对她想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生:(有的点头、小声交流)师:大家是怎样去了解她的呢?生:(七嘴八舌)看书、去图书馆、读她的诗词、上网查资料……师:看来,尽管相隔九百多年,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近李清照,体会他她的内心世界,你们很不简单哪。
生:(笑)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屏幕画面上出现“走近李清照”字样),把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同时,也向今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作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汇报,好吗?生:(齐声)好!师:这段时间,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63份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12个电脑课件。
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所以,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
(走下讲台)生:(小声交流,跃跃欲试。
)师:在大家发言之前,我要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
这几天,他利用休息时间,根据课堂需要,把同学们制作的课件进行了综合编排,今天,他又将担任这堂课的电脑操作员和监控员。
李清照人物评析
![李清照人物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f0e5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2.png)
Part Six
李清照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开创了女性写作的 新境界,成为现代 女性文学的先驱
丰富了现代文学 的题材和表现手 法
对现代文学语言 的发展产生了积 极影响
对后世文学创作 提供了启示和借 鉴
对女性文学的启示
李清照的词作展现了女性在古 代社会中的细腻情感和独特视 角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为女性文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清照的作品对现代女性文学 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李清照的形象成为女性追求独 立自主、自由创作的象征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李清照的词作体现了宋词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的词风影响了后世文学家,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念对于了解宋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清照的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李清照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感悟 她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李清照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由、爱情和艺术的追求 她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art Four
李清照的历史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开创了女作家抒写爱国情怀的先河 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成为后世女性争取自清照的诗词中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情感真挚动人 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李清照的诗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情感真挚动人 李清照的诗词中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情感真挚动人
Part Three
李清照的思想观念
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李清照在词中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爱恋,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高中语文_李清照“愁”之品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李清照“愁”之品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a7fcbbcc7931b764ce158c.png)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教学的内容应该以课文的特点来确定。
古代的诗文经历了时光的淘洗而留存至今,是因为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文化的核心有二:一为价值观,二为审美观。
这也是语文学科中最重要和宝贵的教学资源。
我以为古诗词教学离不开“品读”“体味”“审美”三个关键词。
品读感受汉语之美,获得驾驭语言的能力;体味感受人性之美,获得人生借鉴的教益;审美感受艺术之美,获得艺术表现的体验。
我主要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设计我的教学的。
【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语言、句式、诗歌意象三个方面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上课导入: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被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女词人,她拥有年轻时的幸福快乐,也亲历了中年以后北宋灭亡、丈夫去世的伤痛。
这就是宋代的词人李清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声声慢》。
二、李清照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情感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
词风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但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汴京失守,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
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李清照诗词鉴赏》教育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李清照诗词鉴赏》教育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5e01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b.png)
壹贰叁肆
代
表
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
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注释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形。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品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及评解
【注释】①绿肥:指枝叶茂盛。 ②红瘦:谓花朵稀少。 【评解】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显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 曲精工。轻巧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李清照诗词鉴赏
宋代女词人/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
个人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诞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 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情势上善用白描手 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保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大方,与其 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a205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c.png)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专题》【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揣摩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体味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3、理解并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的不同“愁”情。
难点:理解并积累词中的常见意象,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法设想】鉴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教学步骤】一、导入[也可以从全国海选出李清照照片导入,让学生讨论海选出的“李清照”符不符合?)1.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2.对于宋朝的一个女子来说,她所爱之物有四:(1)唯美酒不可辜负在李清照“书画琴棋诗酒花”的生活日常中,酒占了很大比例。
据统计,在《漱玉词》中,“醉”字出现了11次,“酒”字出现了19次。
由此可以推测,李清照不仅爱喝酒,还要喝尽兴,不醉不休。
(2)赌圣李清照说起打马,李清照更是得心应手。
打马是古代的一种博戏,棋子叫做“马”。
它类似于现在的飞行棋,但是难度较大。
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打牌、赌博。
打马游戏在北宋的上流阶层盛行,宋徽宗就曾写下“终朝打马为娱乐,不顾频输万亿钱”的诗句。
李清照非常喜欢打马,而且精通打马,她专门把自己的打马经验写成了一本书《打马图经》。
(3)怼人——《词论》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柳永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晏殊、欧阳修、苏轼不可读——王安石、曾巩(4)愿得一心人——链接高考题《点绛唇》,这也是李清照初见赵明诚之作。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点绛唇》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引入纳兰容若《浣溪沙》中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中的两句,讲述赵明诚和李清照之间的“赌茶泼墨”的故事。
小学校本课程_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_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41fd2da16fc700abb68fcfb.png)
传统文化《李清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感受其作品清丽婉约的风格特点。
2、能熟练诵读课文中的两首诗词。
3、感受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朗读诗词的正确方法,流畅的朗读诗词;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一、导语:在号称“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公园内坐落着一座纪念堂,纪念堂内有一幅郭沫若先生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座纪念堂谁的?你是从我刚才话中的那些信息判断出来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板书:李清照及代表作《漱玉词》《金石录》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下!二、作者介绍1、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看一段“微视频”,了解一下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2、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李清照,济南章丘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诗、词、散文皆有成就,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
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父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
夫妇俩志同道合,幸福美满。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无子嗣,所有的厄运相继降临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终老。
(学生总结李清照前后两期的生活特点)教师板书:前期:幸福美满;后期:颠沛流离。
3、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她前期的词风及词作。
欣赏《如梦令》《醉花阴》三、朗读词作,整体感知,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
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
好,我们在小组内自由朗读一下,互相评价一下。
指定两位同学朗读,并师生共同评价一下。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
宋词之李清照讲义剖析PPT学习教案
![宋词之李清照讲义剖析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fc774e284ac850ac02422f.png)
李清照 ┊
张元干、张孝祥、… ┊
辛弃疾 ┊
辛派词人(爱国词派)
第1页/共22页
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
第2页/共22页
李 调 元 《 雨 村词话 》卷三 :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 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 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 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 眉。”
第5页/共22页
李清照前期词
主要风貌: ➢ 题材上以吟唱爱情、
人生为主 ➢ 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
常起居中选择 ➢ 风格委婉轻盈
第6页/共22页
《如梦令。 试问卷帘人,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
却道海棠依旧。 “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
知否?
答得极淡,跌出 ‘知否’二句
知否?
来;而‘绿肥红瘦’ 无限凄凉, 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之中藏
应是绿肥红瘦。 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第7页/共22页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表现少女时代的 幸福生活
第8页/共22页
《醉花阴》
薄 雾 浓云 愁永昼 ,瑞脑 消金兽 。佳节 又重阳 ,玉枕 纱橱, 半夜凉 初透。 东篱 把酒黄 昏后, 有暗香 盈袖。 莫道不 消魂, 帘卷西 风,人 比黄花 瘦。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 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 思妇之情也,三也。良人既已行矣, 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 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有未信其便 去也,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 察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 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 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 清,内也,非复外亦 第13页/共22页 。又继之凄凄, 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 凝于心而不堪任。故终之于戚戚也,
小学校本课程_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_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51c7da090c69ec3d4bb7542.png)
《李清照》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飞花令“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播撒诗意的种子,希望有一天能够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组飞花令,今天我们飞花令的主题是“春”字。
谁想挑战?请两位同学上台下面我来说一下飞花令的活动规则:请选手依次说出一句带有春字的诗句,如果5秒钟之内有哪位选手不能接出诗句或者诗句重复即视为输掉比赛。
听清楚了吗?好,谁先开始。
谁想挑战?感谢几位诗词小达人带我们领略了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同学们是不是跃跃欲试啊?老师也积累了带有春字的诗句:“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唉,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句词的作者是谁呀?对,这句词出自李清照的《永遇乐》。
二、新授《永遇乐》说起李清照,可是我们章丘的名人呢!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生1、2、3、4)拓展齐读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结前期作品两首《如梦令》风格。
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家乡的这位女词人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啊。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3页,自己读一下关于李清照的简介。
(生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视频。
我们了解到:李清照的词长与抒情,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诗词早期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清理明快;后期多写身世不幸和家国仇恨,悲凉沉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品《永遇乐》。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请一生回答。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这首《永遇乐》。
3、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老师划分的节奏,自己练读这首词。
5、一生读。
6、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弄懂这首词的意思,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交流。
7、交流学习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中写了什么节日?景色怎么样?天气如何?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那既然天气晴好,景色优美,当李清照的朋友们香车宝马来相召时,李清照有没有去游玩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强调“谢”的意思,谢绝。
李清照人物评析
![李清照人物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1f5f2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b.png)
李清照人物评析第一篇:李清照人物评析宋代出名的才女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女词人,也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能够与男人媲美的女词人。
勇于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而航向文学这座灯塔的李清照是才华洋溢的,所作作品可说是字字珠玑,轰动当时的文坛。
而清照那清灵秀丽的词也无疑的大大辉煌了中国古典文学,让词的婉约发扬的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
虽然可惜的是她的作品多已因为年代久远而散佚,传世的只剩下原本的五分之一不到,但是对她在宋词上的成就,世人是多所赞誉的。
而此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在探讨绝代才女李清照之所以能从这么多以婉约为主要风格的宋代词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其次也探讨了从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到苍凉孤单的晚年这样长的时间过程,她的词风之转变;而最后想谈论的,则是跟她作品关系密切的国仇家恨。
论文内容几乎全都取材自书籍上,各家词选、词注、词评均包括在内--但又因为本论文的论述要点之一在于宋代才女李清照笔下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因此又以古今各评论家、文学家对她的文学涵养以及作品之艺术特色所发表的评论占多数。
正文一、清照作品特色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公元一○八四年,自号易安居士,为山东济南人。
出身诗书世家的她自幼便负有才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之外,更能鉴赏金石篆刻。
其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她那纤柔工细的宋词,并与秦观并列为婉约派之首。
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对她赞誉有加:“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01。
艺术特色A。
修辞运用技巧绝代词女李清照之所以能享誉盛名,自有其独到之处。
擅用白描技巧表现出细致的情意便是她为人赞美的特色之一。
《醉花荫》透过上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勾勒,便先有一分惆怅萧索,让人心有戚戚焉--这样“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用意是先让寻常景物染上了清愁,以便于使人深入其情境。
再看《诉衷情》下片:“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捻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透过笔墨描写夜阑人静仍未入眠的主人翁的小动作,看似琐碎,但却巧妙的烘托出一份深闺百无聊赖的闷闷心情。
高中语文_李清照“愁”之品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李清照“愁”之品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a7fcbbcc7931b764ce158c.png)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教学的内容应该以课文的特点来确定。
古代的诗文经历了时光的淘洗而留存至今,是因为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文化的核心有二:一为价值观,二为审美观。
这也是语文学科中最重要和宝贵的教学资源。
我以为古诗词教学离不开“品读”“体味”“审美”三个关键词。
品读感受汉语之美,获得驾驭语言的能力;体味感受人性之美,获得人生借鉴的教益;审美感受艺术之美,获得艺术表现的体验。
我主要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设计我的教学的。
【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语言、句式、诗歌意象三个方面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上课导入: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被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女词人,她拥有年轻时的幸福快乐,也亲历了中年以后北宋灭亡、丈夫去世的伤痛。
这就是宋代的词人李清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声声慢》。
二、李清照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情感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
词风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但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汴京失守,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
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出名的才女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女词人,也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能够与男人媲美的女词人。
勇于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而航向文学这座灯塔的李清照是才华洋溢的,所作作品可说是字字珠玑,轰动当时的文坛。
而清照那清灵秀丽的词也无疑的大大辉煌了中国古典文学,让词的婉约发扬的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
虽然可惜的是她的作品多已因为年代久远而散佚,传世的只剩下原本的五分之一不到,但是对她在宋词上的成就,世人是多所赞誉的。
而此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在探讨绝代才女李清照之所以能从这么多以婉约为主要风格的宋代词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其次也探讨了从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到苍凉孤单的晚年这样长的时间过程,她的词风之转变;而最后想谈论的,则是跟她作品关系密切的国仇家恨。
论文内容几乎全都取材自书籍上,各家词选、词注、词评均包括在内--但又因为本论文的论述要点之一在于宋代才女李清照笔下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因此又以古今各评论家、文学家对她的文学涵养以及作品之艺术特色所发表的评论占多数。
正文一、清照作品特色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公元一○八四年,自号易安居士,为山东济南人。
出身诗书世家的她自幼便负有才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之外,更能鉴赏金石篆刻。
其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她那纤柔工细的宋词,并与秦观并列为婉约派之首。
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对她赞誉有加:“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01。
艺术特色A。
修辞运用技巧绝代词女李清照之所以能享誉盛名,自有其独到之处。
擅用白描技巧表现出细致的情意便是她为人赞美的特色之一。
《醉花荫》透过上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勾勒,便先有一分惆怅萧索,让人心有戚戚焉--这样“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用意是先让寻常景物染上了清愁,以便于使人深入其情境。
再看《诉衷情》下片:“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捻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透过笔墨描写夜阑人静仍未入眠的主人翁的小动作,看似琐碎,但却巧妙的烘托出一份深闺百无聊赖的闷闷心情。
而《凤凰台上忆吹萧》开头几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匲尘满,日上帘钩……”,短短几句道出闺中情景,却将那种欲说还休的无奈心情勾勒出……这般细腻柔美的情思和笔触,岂是区区纤巧细致四个字足以形容?B。
文字运用技巧除了长于白描之外,以婉约为宗的清照也擅用浅俗文字入诗词,但虽如此,她笔下作品却一点儿也不流于俗气。
如《玉楼春》最后两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虽说淡淡几笔只是一派家常口吻,看似平凡无奇,却偏偏平常得不足为别人所道;一阕《蝶恋花》:“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也是用语浅白流畅,让人一看便大略明白其中涵意。
脱离了花间派雕琢的词风而选择以寻常语入句,词意却翻腾而得“平淡入妙”旨趣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
而这样难得的艺术涵养,绝非一般词人可比。
C。
运笔特色词风毫不流于矫柔造作,李清照用笔是以奇巧脱俗、俊雅秀美称于世的。
词评家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夸赞她的:“作长短句曲折而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的确是名副其实。
而就算是引用前人语句,别有匠心的清照也是脱的妙极,不留一丝刻凿痕迹。
那为历代文人所激赏的“莫道不销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字,一来以晚秋残花之瘦相比人被相思折磨之消瘦,二来在声韵方面极为恰当--自发声最宏亮的“风”到最细的“瘦”,字如贯珠的道出脉脉余韵……连陆德夫也评为绝佳!而梁绍壬所著的《两般秋雨庵随笔》更赞她的名篇《一剪梅》起首七字“红藕香残玉簟秋”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
虽说《一剪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出自范仲淹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但难能可贵的是清照脱出的新句更加缠绵有味,将那情思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思量描入骨髓,比起范仲淹的原句反而越发生动了。
D。
架构之妙处李清照除了在文字上的功力深厚之外,对于整篇文章的整体架构也是重视的,其细腻的程度常叫人叹服。
以武陵春为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上半阕描写景物,以萧瑟的景物先入哀愁的情感,而下半阕则以“闻说”两字承上阕而启下阕。
先用想像的笔法另辟一境,又轻轻转到双溪春好、拟泛轻舟的清愁来追悔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但全篇又都紧紧扣住“轻舟”这个要点,毫不放松下半阕另启的新境……这样的笔力和情感,就难怪词评家们说她的词风又凄婉又劲直了。
02。
情感特色A。
婉约之情清照的作品另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便是她毫不虚伪的情感。
不管是喜是悲,她词中的情感都是真挚细密而不让人觉得轻浮浪荡的。
娓娓道来其中情意转折无限,女子特有的矜持、委婉和柔美表现得尤让人低回不已,完全抓住婉约派的精华。
如她的《永遇乐》写道:“落日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由今到昔又由昔到今,一波三折,余下无限情思。
而《白雨斋词话》更夸赞《武陵春》中最让人愁肠寸断的那几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实在是“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
句句说来情深意真,让人不为她的喜怒哀乐动容都不成。
B。
豪迈之情除了婉约之外,其实我们的女词人也有她意气风发、潇洒奔放的一面的,而那份不同于一般描写闺情的女诗人的豪情万丈,其雄健磅礡的气象也直追词风豪放的苏轼。
这样的豪情表现得最明显的一首是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词情感热烈真切而奔放不拘,大胆鲜明的抒发了她欲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意气风发。
而对清照这样洒脱豪迈的一首词,词评家夏承熹评道:“这绝非没有直接产生情感而故作豪语之人所能写出的”,清朝著名词评家黄蓼园于他所写的《蓼园词选》中更直言:“无一毫釵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由此可见,以婉约著称的李清照绝非无豪情壮志与热血激情,只会一味沉浸在自我情感营造出的世界的文弱词人!二、词风比较一位真正的作者是活于生活中、时代中的,而不是只单单写些风花雪月自娱娱人而已。
生活环境和整个大时代的变动,应该是都会反映在作家的作品中的。
从李清照早年的惬意闲适到晚年的飘零异乡对她作品风格的改变,可以非常明显的印证这一点。
01。
少女时期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家中经济称的上是富裕的,因此她早期的诗词中也很自然的反映出生活上的闲情逸致,多是些闺中景物、郊游所见或者少女情怀等等,情感天真烂漫、笔触淡雅宜人。
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等等即是。
02。
婚后生活李清照在十八岁那年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两人共同研究金石文物,感情甚笃。
因此除了和丈夫分离的日子之外,婚后的她是快乐幸福的。
《减字木兰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
”中少妇特有的娇痴、《浣溪沙》里:“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
”的妩媚均将她婚后美满安定的生活表露无疑。
不过也因为两人情深意重,在分别之时清照总是格外感伤、格外牵挂,不曾稍减的思念之情反而还与日俱深。
不管是“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细重”、“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还是“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都可以从浓浓的相思里看出她对丈夫的款款深情以及盼望丈夫早归的恳切之心。
03。
寡居岁月也因为夫妻感情深厚,因此赵明诚不幸在建康病死之后清照便始终郁郁不乐,词中满是旁人难以完全体会的浓愁,读来句句叫人柔肠百转。
《孤雁儿》寂寞孤独的:“吹萧人去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以及《清平乐》写出的那份怅然:“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都使人不得不暗自为她和丈夫生死诀别的痛楚、抑郁而感伤得不能自己。
04。
流寓余生因为战争造成的动乱变迁和颠沛流离,清照被迫逃往南方避难。
对于这场改变了许多事情的战争,她是很有感触的。
在这场战争中,她不但失去了几十年来费心蒐集收藏的数十屋书籍古物,更与心爱的丈夫天人永隔--这双重的噩耗对她的打击之大,是完全可以想像的。
那千古传诵的佳构《声声慢》里如泣如诉的心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以纤柔哀怨的女子特有笔触,沉重的发洩了她难以用笔墨形容的凄苦心境。
三、女词人与国仇家恨李清照横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对于强敌对中原故土无情的糟蹋蹂躏、战争造成的凄苦漂泊与悲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败懦弱等等都太过明白。
但是,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是区区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说是对改变现状根本无能为力,连照顾自己都恐怕有困难啦!但是,躲不过的历史残酷事实依旧造就了情感难以承受的包袱,让多愁善感得难以拋下对北边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的以诗词来反映魂萦梦牵的乡愁以及愤慨了。
而身为一个亡国之人,在精神上无所寄託的清照是以哀婉的语调来抒发自己的悲愤的痛以及难斩的愁,不管是《添字采桑子》:“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还是《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侷。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都能够明显的看出晚年的李清照之作品重点已经不放在别离之苦,而著重在国家的兴亡以及民族的命运身上,词的境界更加开阔,情感也更苍凉浓郁了。
结论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综观清照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调,不管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生离死别、她因节序更替所带来的感伤或者她为国为家的愤激等等都离不了一个“情”字。
但难得的是清照却能够独树一帜,运用巧思在这些无数诗人大作文章过的题目上发己之思,并且篇篇韵味不一。
再者,富有巧思的清照下笔情感真挚而不虚伪、文字绰约却不浪荡,比起专事绮罗香泽、风月艳情的花间派更别有一种大家风范。
沉东江曾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确是事实,但可惜由于整个大时代对女子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使李清照几乎整个人生里的经验和重心都还是受限于深闺之中,视野无法更加开阔--这是无法否认的,除了晚期有几首诗词抒发宋朝偏安对她造成的伤害之外,她作品的主要内容都在别愁离恨之上。
也正因为她大多数的诗词作品都还未能突破闺中点滴以及词的柔媚特色,所以只能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闺阁词人而已。
就算心中有那么一点不为人所知的英雄情怀或者理想抱负,也只能聊以自慰,无法真正去实践自己的愿望、想法和意见--这令人遗憾的一点,只能说李清照也是无数封建时代下对女性的态度以及方式所造成的牺牲品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