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武德”培养提升论文

合集下载

武术礼仪与武德教育

武术礼仪与武德教育

武术礼仪与武德教育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它是中国武学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武学文化的代表作如《孙子兵法》,它从用兵之道到天时、地理,对将帅的要求、将帅的作用及军队建制、军事法制、战略战术、后勤外交等均有深刻的论述。

总体上讲,它论述的是集团作战法则。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术礼仪与武德教育。

武术礼仪与武德教育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它是中国武学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武学文化的代表作如《孙子兵法》,它从用兵之道到天时、地理,对将帅的要求、将帅的作用及军队建制、军事法制、战略战术、后勤外交等均有深刻的论述。

总体上讲,它论述的是集团作战法则。

而武术则是单兵作战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它在发展中吸收了大量民间的技艺,如医家的“五禽戏”、道家的“易筋经”等等。

武术史上,以少林、武当两大派为最。

其原因就在于民间习武者必具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时间。

所谓“穷文富武”,这“富”不单指饮食、衣着上的富有,同时还包括时间上的富有。

僧、道确是此项的优越者,在诵经之余用大量时间习武,不仅可以健身,而且无暇滋生妄念,这对修道参佛极为重要。

僧、道均提倡习武,而僧、道之寺、观又提供了相宜的场地和人员来源,有一定水准之僧、道还有云游之举,其武技传播之广,对形成门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上千年的历练与发展,就形成了一种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种多样、门类众多且极具中国传统哲学坚实思想基础的武术文化。

因此,其发展就更有生命力,其内涵也就远远超出了武术技能本身。

所以,不能把武术看成是简单的竞技体育,应当把它看成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多种内涵的教育课题。

如对武术进行全面整理,它完全可以形成德、智、体、美等教育学术体系。

现简单分述如下:武术礼仪与武德教育一、德育武术本身是有武德相约束的,武林各门派均强调重武尚德。

武德并非为单纯的武术本身的道德规范,它的核心是一个“义”字。

“义”的实质就是代表整体社会利益的要求,既要有热爱整个社会之心,反过来也要有自尊、自爱、爱人之心。

武术教学渗透武德教育的路径

武术教学渗透武德教育的路径

武术教学渗透武德教育的路径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

武术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如何在传授武术技艺的渗透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一直是学校、武术馆等教学机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武术受众的不断增加,如何将武术教学与武德教育相结合,成为了武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本文将从武术教学渗透武德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重视武德教育的重要性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精髓在于弘扬武德,即武术的道德价值观。

武术不仅技术要求高,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丰富的哲学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敬畏生命的观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武德教育的重要性,是武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和深入理解的。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要想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结合武术技艺的传授,融入武德内涵的培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使武德教育与武术技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教学计划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年龄阶段,量身定制,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重视师德师风的培养教师是武术教学的中坚力量,其师德师风的培养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的效果。

武术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提高,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榜样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崇尚正能量。

只有武术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武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注重文化传承的教学内容武术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教学中应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弘扬中华武术的精髓。

通过讲解武术的历史沿革、技法特点、名家名篇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术的渊源和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内化武术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当代武术之武德建设

论当代武术之武德建设

论当代武术之武德建设论当代武术之武德建设引言: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自古以来一直被重视并发扬光大。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武术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武德的建设。

武德是武术练习者所应具备的高尚品质与道德准则,它们体现了武术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因此,论当代武术之武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武德的概念与内涵武德是武术的灵魂,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品质。

首先,武德强调礼仪与修养。

武德追求的是内外兼修,不仅要掌握技术和技能,更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品德修养。

其次,武德注重忍耐与克己。

武术练习者必须经受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忍受疼痛和不舒适,从而培养出毅力和坚韧精神。

此外,武德强调正直与公正。

武术练习者应坚持真实和正义,不为个人利益而违背道义。

最后,武德追求慈悲与仁爱。

武术练习者应尊重生命,关注他人,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现状与问题在当代社会中,武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商业化对武术的传承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武术市场的扩大,一些不具备真正武德的机构和人士涌现,他们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忽略了武德的培养。

其次,追求快速进步和成名的心态导致了武德的缺失。

部分武术练习者心怀功名,只注重技巧的炫耀和实用性的提升,忽视了武德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一些人对武德的理解存在偏差,将之简单地等同于体能训练或格斗能力,忽视了其道德层面。

三、加强武德建设的途径为了继续发扬武术的精神与价值,加强当代武术之武德建设,需要采取以下途径:1. 建立规范的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武术教育体系,包括培训合格的教练员和教师,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强调武德的培养和价值观的传递。

2. 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体系。

制定客观公正的武术考核标准,依循对技术和道德的综合评估,确保只有具备武德的人才能获得相应的认可和荣誉。

3. 重视武德教育。

提倡武术练习者注重武德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通过活动、讲座和文化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武德概念的宣传和教育。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作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作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作文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中国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我从小就开始练武术,虽然学武术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坚持,并且乐在其中。

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来,我却在练功房里练得满头大汗,夏天就更不用说了。

但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食物过敏扁桃体肿大,还发了烧,妈妈在头天晚上问我,第二天去不去练武术,我毫不犹豫地说要去。

那天在课上我仍然练得很认真,喊得很起劲,徐老师说我很棒,我真高兴!还有一次,我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雨下得很大,风也很大,我怕路上时间长迟到了,着急地叫妈妈快走快走。

我们一到外面风夹着雨扑面而来,我两只手紧紧地握着伞,可还是被吹得东倒西歪,等我到教室时全身又冷又湿,都打哆嗦了。

可我换好练功服后,很快就练得满头大汗,一点也不觉得冷了,你说神奇不神奇?不过,练武术可不是用来打架的哦!你看!这个“武”字就是结合了“止”与“戈”的会意字,它的意思是以止戈为目的,才是真正的武。

以后,我不光要自己好好练武术,强身健体,还要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让它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很强大!中华武术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培养品德,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

最先接触武术是在2021年漯河电视台会展中心举办春节联欢会上,一群少林寺的僧人表演的节目。

只见他们有的前空翻,有的后空翻,有的舞枪,有的耍剑……最引人注目的是四个僧手持长矛,把一个高僧挑起来,然后高僧腾空而起,用脚一踢,把四根长矛踢成八段,真是武艺超群!从此我就喜欢上了武术,暑假里,我报了一个武术班,教练教我们练武术,先从基本练起,又练了五步拳、综合拳等套路,一开始练的时候很辛苦,我不太会,还好我有一个小伙在那练武,他很耐心的教我,并且练的时候很辛苦,我浑身酸疼,但我克服了种种困难,认真学,认真练,终于掌握了一些基本功夫,通过练武,我变得勇敢坚强,虚惊好学,勇于进取。

试论小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

试论小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

体育教育学试论小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吴刚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摘要:随着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不少学校都先后开设了武术教学课程,除了要学生掌握武术技巧以外,都极为重视武德教育。

文章以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探讨了小学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武术;武德随着国家教学体制的改革,武术成为小学体育教材的新宠,不过还是因为教师受其传统观念较深,课程只是注重了基础技能的运用并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武德教育。

以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要想学好其精髓就必须先修其武德,才能从中体会到中华的体育精神以及内涵。

一、武德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发展武德的意思就是既会武术又崇尚道德,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它是崇尚武术的人所遵循的基本品质。

武德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左传》一书中,左丘明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武德的内涵也更加深厚,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

在武术的发展历史上,由于收到封建文化的影响,武德教育也不可避免的有局限性和封建思想内容。

而如今,我们应取其精魄,将武德的文化贯穿到体育活动中,提倡传统武德中的精髓,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尊师重道、谦让虚心的美好品质,以及弘扬激流勇进、不轻言放弃的美好武德精神。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把武术与责任相联系,让学生形成一个新型的价值观,做一个新时代的道德与责任共同进步的武术人才。

二、小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策略(一)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老师应结合实践,将武德教育融会贯通到武术教育中,让学生自学武术起就潜移默化的受到其影响,让学生更好的形成新型的价值观。

在武德融入武术教学中后,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很大影响,更加适应新时代的步伐,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

浅谈初中武术教学中武德的培养

浅谈初中武术教学中武德的培养

浅谈初中武术教学中武德的培养摘要:武术是一项兼具健身、欣赏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学校武术教学有着悠久的传统。

如今,初中体育武术教学模式和手法也日趋成熟,不过,武德培养始终是初中武术教学的薄弱环节。

文章先简述了初中武德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然后就如何在初中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武德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初中武术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武术教学武德培养一、初中武德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顾名思义,武德指个体在学习、从事武术活动中应遵守的武术道德规范和品质。

武德是武术的精髓所在,武德自古以来就是武术教育和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有了武德的存在,武术才有了强劲的生命基因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文艺德彰,武以德显。

古人关于武德的看法是“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左丘明.《左传》)。

随着社会发展,武德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尊师重道、扶危济贫都成为武德信条。

继承、弘扬武德,是培养文武全才的先决条件。

学习、修炼武德,是习武之人的必修课,也是习武之人的美德。

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借助武德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认识,使学生脱离对武术运动的感性认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成长为武德高尚、武技精湛的人才。

对于习武者来说,武德养成与武术技能提高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这也要求学校在武术教学中,给予武德教育以重视。

不过,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许多学校对武德教育都不够重视。

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武德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武德教育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不过整体来看,武德教育内容过于抽象,武德教育的连贯性、实效性也不够。

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对武德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甚少,学生的武德素质也有待提高。

二、在初中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培养的建议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重视武德教育。

学校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的重要阵地,如今,国内许多中学生在武术教学中都开设了武德教育课程,并在学生武德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加强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意义

加强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意义

加强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意义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武术教学中,武
德教育发挥着非凡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态度和道德修养,更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健康的体育风尚。

首先,武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态度和道德修养。

武术,古称“武艺”,是根据中华传统文化而演变出来的,强调自制、谦逊、拒暴、克己、慎独等,它体现了朴实、和谐等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在美德的感染下,能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其次,武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武术是一项技术活动,利用多种内
功和外技的结合,加强身体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他们避免某些恶习,从而塑造健康的体育风尚。

总之,加强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态
度和道德修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国武术中的“武德”培养与提升

中国武术中的“武德”培养与提升

中国武术中的“武德”培养与提升摘要: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

“习武先习德”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是武术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

本文探析了如何培养“武德”的问题。

关键词:武术;武德;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科学技术作为本国的发展重心。

而大量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无疑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可以说,21世纪就是科技的世纪、人才的世纪,武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武术传承传播发扬光大的先决条件。

而武术人才是要通过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培养的,作为教育活动主体之一的武术人就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了这一重任。

因此,武术人本身的素质程度对于武术人才的培养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武德”的培养与提升是其中的重点。

培养高素质的武术人才需要高素质,有“武德”的武术人,如何成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武术人,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释义“武德”“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这里的“武”,指的是军事。

由于军事与武术是同根共源,交叉发展的,后来武术也就将“武德”纳为己有了。

古人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孔子办学设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也以“德行”为首。

武德,是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

我国古代对“武”的理解是泛指军事行动。

《说文解字》上说要“止戈为武”,它的意思是要以武禁暴治乱,止息干戈,而求得安定和平。

“武”的原意并不是叫人们去“穷兵赎武”而称王称霸,恃强凌弱,灭人国家,占人土地,夺人财物,奴役人民。

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称“武”的。

“武”的含义是正义,如古代周武王讨伐元道之纣王,死后被誉为“武王”;岳飞抗击金兵,死后被封为岳武穆王飞,这种冠以“武”的都是具有赞美和颂扬意义的美称。

浅论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

浅论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

浅论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随着我国武术的正式立项,武术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系统中的一项必修课程,而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也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武德教育是武术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能够建立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石,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等素质。

本文将浅谈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从武德的含义、武德教育的目标、渗透武德的方法和策略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武德的含义武德是武林文化的中心理念,其中“武”一端突出强调实际技能的训练和体育锻炼,而另一端鲜明的强调了武者应符合的道德行为;“德”泛指品德及其相关的事物,至今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品牌。

武德不单影响到武术在道德、体能、智力等方面的提升,更是引领武术文化冲破国界,进入国际舞台的重要信仰。

具体而言,武德是指围绕武术体系的道德规范、精神内涵、人文理念、修心养性和日常行为等。

而在教学过程中,武德是应该贯穿始终的,不仅应体现在学生的武术技能教学中,还应该影响学生的思想、生活、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武德教育的目标武德教育作为中学武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内心锻炼。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强烈的人格力量武德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具备坚韧、胆识、智慧、慈悲、正义等品质,同时也能使学生从竞争中寻求合作和协调,使学生对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意识武德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其外在表现,也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要求学生学会自省和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自我控制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武术作为一项集体体育活动,要求不同的人团结协作,这种集体意识需要在武德教育中加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武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浅论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

浅论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

浅论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摘要】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武德教育与技术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武术课堂中渗透武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直、勇敢、坚毅等品质。

武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道德层面。

实施武德教育的策略包括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练武、让学生从武术中领悟武德等方面。

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塑造学生成熟稳重、有担当的形象。

未来,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应更加深入到课程体系中,完善教育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武术教学,中学,武德教育,渗透,重要性,技术教学,课堂,影响,实施策略,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武术教学的背景中学武术教学的背景包括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武术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其体质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武术,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精神内涵,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传统的尊重。

在当代社会,中学武术教学的背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术指导,更加注重武德教育的渗透和培养。

武术教学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在运动中体现出武德精神,做到“德技双馨”,将武术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

1.2 武德教育的概念武德教育强调的是修身立德,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勇敢坚毅、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也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通过武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正义思维,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力和精神风貌。

在中学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论当前大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培养

论当前大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培养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22.159论当前大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培养①张晨(无锡太湖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摘 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武术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长期以来对于我国的体育锻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越来越突出对武术的重视。

在长期的武术发展中,武术多给人们的印象是暴力的行为活动,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因此在意图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武德的培养,不能只注重较为表面的现象及动作要领,从内心中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对学生的武德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情操,从而使得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本文从大学生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分析,对增强大学生武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武术教学 武德培养中图分类号:G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159-02大学武术的武德培养,在长期的推广中展示了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在接受了武德的教育后,其个人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在武德的熏陶和感染下,学生的爱国热情不断的高涨,培养出人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做到诚实、守信、有礼的人生素养,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武德,能够全面的认识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理念,从而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得我国的文化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位置。

1 武德教学的现状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武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于现在的武德培养具有较大的影响,从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在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武术,所以更谈不上什么武德的培养了,在中学教育阶段,武术这门课程几乎就没有开设,只有在一些武术特色院校,或者是武术兴趣课外班中会进行武术的教学,所以当下大学生对于武术的了解十分少,所以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武德培养,这也就给武德的培养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研究[论文]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研究[论文]

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研究随着当前社会对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进一步重视,武术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普及开来,除了高校增设武术课程,其他类型的武术学校也越来越多,但习武者追求更多的是武术技艺,如何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叙述了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当前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武术教学武德教育武术武德自古以来就有“为武之道,以德为本”的武德修养教育,人们练习武术,不单单是锻炼身体、防卫自身安全,更多的是通过外在的武术练习来提高内在的德行与修养。

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之瑰宝。

而武术发展到今天,武德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它赋予更多切合人们精神需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武术教育中,它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一、武术教育中武德培养的重要性1.有利于德育与体育的双丰收俗话说:“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

”这句话有力的说明了武术与武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武德就无法学好武术。

有的过分投机取巧最终只能练个花架子,有的即使练就一些本领,由于武德的缺失,走到那里就祸害到那里,很少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大学阶段是人才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的人生意识已基本完善,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已经大大增强,所以这个阶段是教授他们技术、技能及武德的最佳时期。

武术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感同身受,它不仅有强身健体之作用,更有修身养性之功效。

2.有利于磨砺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当代大学生缺什么呢?一是自信心,二是意志品质。

作为人生最宝贵的两个人格品质,在武术中都可以找到。

武术的精髓就是刺激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如在散打比赛中,学生首先要克服心理畏惧与生理极限,所以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的激励自己打败对手,又不断的反复的练习技术与技能,在搏击中能够战胜对手。

再如武术套路的训练,这其中包括了对学生智力、速度、力量和耐力的考验,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克服一个接一个的生理、心理的困难及障碍,这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的过程。

探析当前大学武术教育中的武德培育

探析当前大学武术教育中的武德培育

探析当前大学武术教育中的武德培育文/韩海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

在任何科目的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渗入德育教育。

而武德是习武之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有着比较显著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武术礼仪的教授之下,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的德育环境,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形成比较良好的习武意识和习惯,能够培养学生比较完整和健全的人格,使得学生能够朝着全面的方向进行发展,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武术教育当中武德的培育进行探讨,以此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武术教育;武德培育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应该具备的一种行为方面的规范和道德方面的品质。

在历代的武术发展过程当中,武德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当中所形成,最终成为了无数群众社会价值的一个道德规范。

武德能够对武术群体产生比较强大的约束力,因此实践武德的标准也是无数习武之人毕生的一个价值和追求。

在大学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武德的培训,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一、武德概要(一)武德的内容武德的内容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所诞生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中的内容会出现一定的改变,但是它的核心内容却是从来都没有改变的,是习武之人在行为方面的一个标准。

对于历代的习武者来说,他们大多数都会坚持正道和维护公义,把正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当中,同时也会在习武的过程当中做到除暴安良和助人为乐,并且也会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进行一切行为的实施和开展,能够有着侠之大义和爱国爱民的情怀。

尽管武德的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它的本质内涵却是在时代的传承过程当中进行不断延续的。

因此在大学的武术教育当中,要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对武德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把握,更好地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教育的融入。

(二)武德的价值武德本身有着比较显著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武德教育的形成和作用之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比较高尚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朝着全方位的方向进行发展。

发扬武术传承武德的作文

发扬武术传承武德的作文

发扬武术传承武德的作文Martial arts is not only a physical discipline, but also a way of nurturing virtue and honor.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纪律,也是一种培养美德和荣誉的方式。

It is deep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generations. 它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并世代相传。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martial arts, individuals can cultivate not only their physical strength, but also their mental fortitude and moral character. 通过练习武术,个人不仅可以培养身体力量,还可以培养心理坚韧和道德品质。

The essence of martial arts lies in its emphasis on discipline, respect, and humility. 武术的本质在于其强调纪律、尊重和谦逊。

Practitioners must adhere to a strict code of conduct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training hall. 练习者必须严格遵守训练馆内外的行为准则。

This not only instills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lf-control, but also fosters a deep respect for one's teachers and fellow practitioners. 这不仅培养了责任感和自我控制,也培养了对师长和同门的深切尊重。

青少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培育研究

青少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培育研究

青少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培育研究摘要:武术训练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进步。

武术训练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强身健体,还可以成为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

在对青少年武术进行弘扬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武术技巧的训练更应该培养学生武德的养成。

武术品德作为一种精神,不仅能够支撑青少年成长,更能够为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指引正确的路径。

本文对青少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了解其重要性的同时,并对武德的培育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武术训练;武德培育;路径探索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在国家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武术训练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培养,让青少年的成长不仅仅有身体素质和理论知识的成长,更包含优良品德的培育。

武德是武术训练与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精神元素,能够指引青少年的武术训练,能够让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思想与品德上的进步。

在关注青少年武术训练及武德培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武德培育路径的探索。

通过对现阶段青少年武术训练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武德与武术训练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武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武术训练的开展,而武德的培育还能够引导青少年在武术训练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

1武德培育在青少年武术训的重要的重要性青少年通过训练不仅能够获得身体上的强健更能收获精神上的丰收。

通过武术训练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获得身体素质增强。

除此以外,武术训练的开展会加入一些文化知识,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让青少年在训练中感受到文化与心灵双层面的熏陶。

这些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体育训练和知识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1.1 提高基本道德水平和强化德性修养武术训练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来训练过程中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情操。

为了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的培育武德,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更加关注于对真、善、美的认知。

浅谈青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培养模式

浅谈青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培养模式

浅谈青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培养模式青年武术训练是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

在青年武术训练中,重视青少年武德培育,在内心深处给予青年正确的精神引领与支撑,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对此,本文着重分析青年武术训练中武德培育的价值,提出青年武术训练中武德培育模式路径。

标签:青年武术训练;武德;培育引言武德将武术道德,是从业者在武术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品质与规范。

在青年武术训练中,培育青年武德,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形式,不仅重视青年武术技能的教育,更重视青年道德修养教育,健全青年人格素养,进而武术根本性教育特性。

因此,研究青年武术训练中武德培育模式十分重要,不仅是青年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新青年武术训练模式变革的需要。

一、青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培养的价值(一)强化青年德性修养在青年武术训练中,培育青年武德,能够让青年在武术学习中,全面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我国民族古人的优秀美德,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武德提倡青年要真、善、美,是指做人要诚实守信,以本性与他人交往,进而构建良好的关系。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倡导武德教育,增强青年明辨是非能力,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二)增强青年自我约束能力青年武术训练中,大都是根据武术的训练步骤、套路开展,而将武德教育渗透到其中,改变单一训练模式,增强青年训练积极性,使青年在武术学习中不仅自我武术技能,更理解武术文化。

青年身为社会发展的一员,应注重自身言行,遵守公共纪律,进而更好的生活与发展。

而在青年武术训练中,培育青年武德,增强青年自我约束能力,使青年在武术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以武术文化教育青年,使青年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青年。

二、青年武术训练中的武德培养模式路径(一)加强武德教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留下较为丰厚的文化,武德是其中之一。

青年武术训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陶冶青年情操,提升青年道德素养。

然而,在以往青年武术训练过程中,部分教师较为重视武术的技能训练,通过反反复复的训练,促进青年掌握武术技能,但忽视武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青年在武术学习中只知道其是强身健体,并不知道其内在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中的“武德”培养与提升摘要: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

“习武先习德”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是武术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

本文探析了如何培养“武德”的问题。

关键词:武术;武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5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141-03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科学技术作为本国的发展重心。

而大量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无疑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可以说,21世纪就是科技的世纪、人才的世纪,武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武术传承传播发扬光大的先决条件。

而武术人才是要通过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培养的,作为教育活动主体之一的武术人就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了这一重任。

因此,武术人本身的素质程度对于武术人才的培养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武德”的培养与提升是其中的重点。

培养高素质的武术人才需要高素质,有“武德”的武术人,如何成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武术人,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释义“武德”“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这里的“武”,指的是军事。

由于军事与武术是同根共源,交叉发展的,后来武术也就将“武德”纳为己有了。

古人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孔子办学设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也以“德行”为首。

武德,是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

我国古代对“武”的理解是泛指军事行动。

《说文解字》上说要“止戈为武”,它的意思是要以武禁暴治乱,止息干戈,而求得安定和平。

“武”的原意并不是叫人们去“穷兵赎武”而称王称霸,恃强凌弱,灭人国家,占人土地,夺人财物,奴役人民。

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称“武”的。

“武”的含义是正义,如古代周武王讨伐元道之纣王,死后被誉为“武王”;岳飞抗击金兵,死后被封为岳武穆王飞,这种冠以“武”的都是具有赞美和颂扬意义的美称。

因此,武术一直将有无优秀的品德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让它指引武术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一直置优秀的品德于首要地位,让它成为武术的灵魂;一直将有无优秀的品德当作评价武林人物最重要的标准,激励习武人士:一直用优秀的品德为有力的武器,鞭挞武林中的不良风气与败类武德,顾名思义就是武术道德,即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

这是传统的习惯提法。

实质上,武德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它不仅是个人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侧重于个人意志的选择,而且包含了在整个武术社会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并且,个人的武德只有适应社会实践才能决定其品格的高低,同时,武德也只有在社会共识的秩序规范中,才有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对武德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援武、用武、比武等一系列的武术社会活动中。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

培养武德,可以使武术人了解武术的文化涵蕴,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良好的习武品质和习武观念。

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

“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

“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

“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二、“武德”培养通过对“武德”在词源上发展变化来对武术人“武德”进行释义,对武术人“武德”概念进行界定,在对武术人道德重新释义的基础上,阐释武术人“武德”的内涵,进而提出“武德”设目标要自我发展与“武德”发展同步。

“武德”建设内容要个体道德与专业道德兼顾,“武德”建设方法要主体反思与团体互助结合和“武德”建设途径要规范制约与职场实践并重的主张,视“武德”建设为武术人职业生命历程的理解与诠释,“武德”建设不是对武术人道德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也是对“武德”武术人职业生活的提升。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现代汉语词典》中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弘扬武术文化需要依靠教育的渗透,要从娃娃抓起,世代学习。

因而武术教育是中华武术之树常青的重要保证,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

武术本身是有武德相约束的,武林各门派均强调重武尚德,具体内容如下,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弘扬武术以德为先;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强身健体,文武兼备;遵纪守法,伸张正义;维护公德,尊师爱生;爱岗敬业,勤学苦练;团结友爱,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知行统一;仪表端庄,礼貌待人。

(一)自我培养“武德”在日常的武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武术人不仅进行着武术教学劳动,而且还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与其他劳动不同的是,这种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并且受着千变万化客观环境和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由此决定了武术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周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从而也决定社会对武术人的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和全面性。

武术人的“武德”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要求,而且涵盖了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自身的修养,修养则体现在生活活动中,外在规范表现告之了道德主体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武术人从外在的道德规范到自我的道德意识,再到道德行为,这一过程离开了“武德”主体的内化和践行,而离开了道德主体的德行修养,武术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就是空话。

一个合格的武术人,必须是一个自觉进行“武德”修养的武术人。

随着我国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武术教育的要求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更多的要求是培育学生自身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武术教育的过程是武术人与学生互动的形式。

武术人作为“武德”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品格、德行的塑造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媒体与“武德”传播互联网络是由无数个网络站点互相连接而成的,网站就成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各种网络信息如影视、文学、游戏等通过网络在站点之间传递,如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对中国武林和其精气神“武德”的视听刻画。

武术“武德”在网络中通过调查可知,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教育科研机构网站、商业网站、其它非赢利机构网站等,教育科研机构网站主要指高校武术院系的网站。

武术借助媒介得以保存、发展、传播,对武术的传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

时至今日,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也承载着武术“武德”传播的历史重任,武术“武德”传播正在逐渐步入网络时代。

目前,互联网上的武术网站数量成千上万,武术论坛、武术博客等数量也相当可观,它们的内容缤纷多样,在网络中共同构建起了缤纷绚丽的武术文化。

美国当代人类文化学家本尼迪克特曾经说:“真正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即它们共同所具有的观念和准则”。

中国武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它还是中国人的一种思想道德方式。

在中国“武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等。

(三)文学与“武德”传承武侠小说包含武德的传承基因。

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从《淮南子·本经训》载的《羿射十日》;《山海经·海外西经》载的《刑天舞干戚》,虽为神话却已孕育着武侠小说的因子。

汉魏六朝出现了微型武侠小说。

《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世说新语》中的《干将莫邪》、《周处》,标志着武侠小说的萌芽。

到了清代,武侠小说出现了石玉凰的《三侠五义》小说中的侠客义士都是除暴安良的英雄,故事曲折离奇、语言通俗流畅,受到普遍的喜爱。

此外,还有《小五义》、《续小五义》、《七剑十三侠》、《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作品出现。

当代主要代表作家有金庸、梁羽生、古龙等。

大量的文学作品树立豪侠形象,为了在天地间树立一种浩荡正气,为千千万万侠义之士以及民众伸张正义,夸赞忠胆义肝,宣扬江湖以及民间的侠骨柔肠的“武德”精神。

(四)武术比赛与“武德”体现在武术比赛中,逐渐培养武术人的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武术人的崇尚以武会友、切磋技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武德武风,培养学生努力向上、积极拼搏、精益求精、不怕失败的精神,也培养武术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集体观念和良好的作风。

学武术要讲武德,如比赛前,比赛双方施“抱拳礼”,这一礼节集中体现了“武德”的精髓,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

右拳表示勇猛习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立掌如月,握拳如日,日月并出,意思为大明,反手推出,意思为反清。

“抱拳礼”,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的同时,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弯曲,两手手心向外前推。

抱拳礼,又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

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武术比赛,一方面凝聚了武术人之间认同与交流交融,寄托武术人对于标志国家富强的象征的渴望;另一方面,它也是武术人寻求圈外人的了解和寻求了解武术圈外的愿望的体现。

借助武术比赛,让国内外人民了解中国武术的技术与文化,尤其是武术的精髓即“武德”,在比赛中,中国武术“武德”所体现的和平、安宁和寻求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愿,“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理念的真谛,经历百年沧桑的东方文化的神韵。

三、结语“武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就会影响“武德”建设的实践,任何理论研究都要基于概念的界定。

“武德”建设要遵循武术道德发展客观规律,要发挥武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的选择性,将“武德”发展融合在武术人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