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器鸮卣(xiāo yǒu ) 西周叔夨(yú)方鼎内铭文西周乐器曹侯酥钟春秋舀水器A.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 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答案】A【解析】依据青铜器的图片,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涉及音乐、生活等方面,种类繁多,而且用途广泛。
由此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是可以从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的信息。
故B不符合题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由此可知,的图片中获取的信息。
故C不符合题意;观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图片,可以获取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图片中获取这一信息。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
这一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再有世袭的诸侯。
故C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制,西周产生众多诸侯。
分封产生的诸侯可以世袭。
故B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出()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 规模扩大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诗句“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未涉及农村商品经济,因此排除A项;诗句中的“妇织”应该属于家庭手工业生产,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因此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排除D项;从“田家”“妇织”“ 登垅”“锄”等信息可知是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符合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特征,因此B项符合题意。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器鸮卣(xiāo yǒu ) 西周叔夨(yú)方鼎内铭文西周乐器曹侯酥钟春秋舀水器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2.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
这一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3.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出()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4. 明确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
下列有关中国历史上年代计算和纪年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统一了六国B.贞观八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C.按照干支纪年法1894年是戊戌年D.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1950年5. 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6.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涕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昭,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因此,时人激愤地指责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下列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是()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7. 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山西省2018年中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2018年山西中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文科综合<历史)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pBMchDexox1.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叔虞的儿子改国号为晋。
晋国的位置是右图中的 < B )pBMchDexoxA.① B.②C.③ D.④2.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其重要措施是 < C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创立行省制度C.完善科举制度 D.修建大运河3.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与其所做出的贡献,搭配不正确的是 < B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侯德榜——主持修建京张铁路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4.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D )pBMchDexoxA.设置驻藏大臣 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C.实行西部大开发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则材料反映出 < C )pBMchDexox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6.1953年底,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是 < A )pBMchDexox①互相尊重主要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⑤平等互利⑥和平共处pBMchDexox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⑥7.希腊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指的是古希腊文明的 < C )A.种姓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雅典民主政治D.建立帝国8.下面两幅图片均为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巴黎圣母院。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1.产生在黄河流域古老而神秘的文字A.埃及象形文字B.苏美尔契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甲骨文2.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B.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3.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下列有关西藏历史发展史实的排序,正确的是①清朝设驻藏大臣②文成公主入藏③西藏和平解放④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5.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工农红军长征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重庆谈判7.右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国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8.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A.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D.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9.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10.反映古代中西文明交往的史实是A.大化改新B.北魏孝文帝改革C.鉴真东渡D.马可波罗来华11.美国最早确立“自由”“平等”政治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拿破仑法典》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2.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A.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C.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强盛的工业国D.美国霸权政策——匈牙利改革13.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A.《蒙娜丽莎》B.《哈姆雷特》C.《英雄交响曲》D.《战争与和平》1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特征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美苏两极格局C.一超多强语多极化趋势D.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15.2018年6月5日欧洲外电报道,进行了15年的俄罗斯贾茹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有望于年底结束,这反映了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B.俄美对抗C.跨国公司影响增大D.欧盟扩张二、列举题(本大题含1小题,共8分)16.依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1)曾在太原生活过,有“太原公子”之称的唐朝皇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山西中考试题与答案(高清)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Hale Waihona Puke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初中化学辅导 qq:583176177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文科综合(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2.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3.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①②④4.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金戏曲文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土珍品等。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A. 丰富的戏曲文物,说明了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B. 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山西C. 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形成于明清时期D. 山西“四大梆子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5.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2018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答案)
2018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
共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粹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喜爱的文化遗产。
我国传统戏剧种类众多,深受国人喜爱。
下列剧种中,因其表演成熟、势宏美,而成为近代中国戏曲代表的国粹是A。
越剧B。
楚剧C。
黄梅戏D。
京剧2.《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祀”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渐形成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
上述材料表明古代统治者A。
关心民间百姓疾苦B。
经常参加农业劳动C。
特别重视农业生产D。
以民为本轻徭薄赋3.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A。
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B。
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C。
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D。
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4.《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
学生和知识分子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
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C。
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D。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人民革命运动5. 抗日战争胜利72 周年纪念活动中,某地准备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以供展览。
其中,最能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是A。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6. 在雅典民主政体确立后一段时间,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
2018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山西省2018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图片所示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酒器、乐器、舀水器等: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的种类繁多。
用途广泛;图片中青铜制品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文化、青铜制造业有很大帮助,反映出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示青铜器外形多样、外现精美,反映出当时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所以B,C,D三项由图片信息均能体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由图片无法体现,但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商周时期青钢铸造业的发展。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命,不再按照血缘关系袭表继承,故选C项;禅让制、分封制均与材料中“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不符,故A,B项排除;科举制与题意无关,D项排除,【考点】郡县制。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诗句“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可知,这一现象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特征。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以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A,C,D三项均可排除。
故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征。
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这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而不是早期,A项排除;按照干支纪年法,1894年是甲午年,而不是戊戌年,C项排除;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1949年,而不是1950年,D项排除。
贞观八年属于年号纪年,表述正确,故选B项。
【考点】年代计算与纪年方法。
5.【答案】D【解析】图片所示四个明代(秦、汉、元,清)均为中国古代统一集权量不断强化趋;A项项除,四个朝代分别通过几次战争,实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内容与中外交往无关C项排除。
材料中秦朝至清朝疆域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国与发展。
2018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示范试卷(三)(解析版)
2018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模拟示范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陈姓先祖是黄帝的孙子额项,妨满是额项的三十八世孙。
周武王封妨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
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
”由此可见,陈姓起源于()A.分封制B.禅让制C.郡县制D.科举制2.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这反映出春秋时期战乱纷争、尔虞我诈的局势。
经城濮之战成为春秋时期中原霸主的是()A.秦始皇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在政治建设方面将继续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
”在中国秦朝时期,负责监察工作的官员是()A.御史大夫B.纪检委C.锦衣卫D.丞相4.某学校在后进生转化和校园零欺凌工作方面成绩显著,得到了央视的报道,他们的这种教育思想符合以下哪一教育理念()A.因材施教B.民贵君轻C.有教无类D.独尊儒术5.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下列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搭配错误的是()A.A B.B C.C D.D6.它“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这段话赞颂的是()A.虎门销烟B.邓世昌英勇殉国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运动7.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通知,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的表述转变为“十四年抗战”。
对此改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B.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砒柱作用C.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D.有利于反映中国人民的苦难,以博取世界的同情8.石鲁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他一生以画笔宣传革命。
2018山西中考历史试题
201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
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②历史统治者的推崇③造纸术的发明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
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
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做出贡献4.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5.为如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6.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
这一现象说明了()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7.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
如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2018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图片所示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酒器、乐器、舀水器等: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的种类繁多。
用途广泛;图片中青铜制品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文化、青铜制造业有很大帮助,反映出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示青铜器外形多样、外现精美,反映出当时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所以B,C,D三项由图片信息均能体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由图片无法体现,但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商周时期青钢铸造业的发展。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命,不再按照血缘关系袭表继承,故选C项;禅让制、分封制均与材料中“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不符,故A,B项排除;科举制与题意无关,D项排除,【考点】郡县制。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诗句“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可知,这一现象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特征。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以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A,C,D三项均可排除。
故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征。
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这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而不是早期,A项排除;按照干支纪年法,1894年是甲午年,而不是戊戌年,C项排除;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1949年,而不是1950年,D项排除。
贞观八年属于年号纪年,表述正确,故选B项。
【考点】年代计算与纪年方法。
5.【答案】D【解析】图片所示四个明代(秦、汉、元,清)均为中国古代统一集权量不断强化趋;A项项除,四个朝代分别通过几次战争,实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内容与中外交往无关C项排除。
材料中秦朝至清朝疆域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国与发展。
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慈禧表示后悔进攻外国使馆区,并在1501年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的背景下提出的。
结合医学知识可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这说明清政府已完全论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三项所述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项。
【考点】人国联军侵华。
7.【答案】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文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而“公车上书”并没有体现反封建性质,因此④并不是一者的共同之处,排除。
故选A项。
【考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得解放军进人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区域,减轻了华北解放军的压力,揭开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序幕,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均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内容不符,A,B项排除;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项。
【考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故A,C,D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合协商会议上颁布了《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B项。
【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0.【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旨在说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基督教、拉丁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与传播A,B,C三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题干主旨不符。
排除,故选D项。
【考点】罗马帝国。
11.【答案】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君主有最高决策权,而18世纪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最高决策权,而不是英王,③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项。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1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在巴黎就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其通布的《民法典》中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理念。
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来,故D项表述符合卡片内容。
A,B,C三项表述与卡片内容并不贴切,排除,故选D项。
【考点】法国大革命。
1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司知。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由玻璃瓦尔和圣马丁共同领导。
其率领的军队横扫的是南美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军队,而非英国军队。
C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表述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考点】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1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29—1933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
失业率强增。
胡佛政府面对危机。
采取不干预的收策。
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故A项表述正确。
B,C项表述错误;为了渡过经济危机。
胡佛政府提高了进口关税。
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报复性行为;国际关系恶化。
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项。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来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但新的政的格局向未形成。
D项表述锁误。
但符合题章,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选D项。
【考点】世界收治格局的演变。
第Ⅱ卷二、简答题16.【答案】(1)民族;吐蕃(或藏族);政权;辽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出现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等。
(2)图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人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
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图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二战后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野心的障碍,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出台冷战政策,在军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对美国的冷战政势: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①联合国;②世界贸易组织,【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与吐蕃订立盟约,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根据图1“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并带动中日建交以及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等角度作答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属于一战当中的两大对立集团,其出现的原因可从第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旧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角度作等。
图3中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从二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社会意识形态对立等角度作答。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立于1945年10月,总部在纽约,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主要联的重要国际组织为联合国:成立于1995年1月,总部在日内瓦,主要职能为解决贸易争端的国际组织为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的外交。
(2)第一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3)战后成立的重要政治经济国际机织。
三、材料解析题17.【答案】(1)相同,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社举;都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王室的支持;都有航海家的冒险精神;都增进了应好往来。
促进了文明的传播等。
不同,郑和远航以友好交往为目的。
哥伦布远航以掠夺财富为目的;郑和远航增进了中国同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哥伦布远就带来了早期的殖民掠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哥伦布远航横穿大西洋到达美洲等。
(2)第一次工业革台;实现机器化大生产的资主义国家用大量丰富的工业品换取其他地区的农品和间的贸易更加便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把全球卷入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技术、新发明,在全球范围继续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的同时,加大资金技术的输出,以资本输出占领全球市场;汽车电视和电话等交通通信工具、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世界逐渐被列强瓜分完事,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时代需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和共同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共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顺应世界和手与发展的趋势等。
深远意义:避免重蹈覆辙、冲突的老路: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等。
【解析】(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及所学知识,相间之处可从者的意义、作用、成功航行原因等角度作等;不同之处可从二者远载的不同目的、影响及航行路线等角度作答。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头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变化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以及促进殖民体系的形成等角度作答。
(3)可从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膜的时代主题、有利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角度作答,第二小问“深远意义”,可从有利于实现合作其赢,有利于避免国际冲突、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网体等角度作答。
【考点】(1)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劈。
(2)两次工业革命。
(3)当今国界收的经济格局以及“时代需求”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
18.【答案】(1)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
作用: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物质基础等。
(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不同: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明治维新全方位变革。
博采众长,吸取各国优势;结果不同: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又强国。
(3)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北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在第二次工革命。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世纪20年代一战期间大发战争机制:战后,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了华盛顿体系。
20世纪50年代;二战期间,美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领导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二战后,美国利用第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二战后的头号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