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1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2)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填表、描图)

(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认识特点: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二、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汇总记录的数据,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3)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

(4)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2、做练习七第1题。

三、全课总结。

1、总结收获。

引导: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

2、要求学生从今天起收集、记录连续5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板书设计:

统计表---------填数表示图形统计图------------直条表示

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

直观形象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 (最新教案)

7条形统计图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指导】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教师应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2.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条形统计图......................................2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上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学方案 2007-7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5——78页“条形统计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中一格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观看条形统计图提出有关问题或回答问题,直至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还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增强用统计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进一步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兴趣。 教学流程:

流程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世界博览会吗?世博会和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新、奇、特产品都会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一个国家取得世博会的举办权,不但对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有好处,而且能显著提高这个国家的国际威望。 请阅读“你知道吗?”(课件出示:课本第76页“你知道吗?”) 师:经过四轮投票,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消息传来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屏幕上投影的就是当时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课件出示:书上第75页的例题图 流程2:教学例题 师:第一轮投票的结果是什么呢?你看,这张条形统计图反映的就是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同学们,其实我们以前就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条形统计图(书上P75)。 师:请观察条形统计图。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学生活动) 师:观察直条的长短和直条上的数据,我们很快就能知道这五个城市得票数,像中国上海得票最多——36票。波兰的弗洛茨瓦夫得票最少——2票。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知道上海的得票数是墨西哥的克雷塔罗的6倍,是俄罗斯的莫斯科的3倍等等。仔细观察,我们还能提出很多问题。(根据教师小结,课件提示相应内容) 师:同学们,还记得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你看,这是标题,反映的是统计的内容;这是横轴,横轴是反映统计的项目,在这里我们统计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5个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的情况,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具准备课件,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 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 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

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 (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 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 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1、演示: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 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 卷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卷 ( 试题98分+卷面2分,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在统计过程中,记录调查结果和整理数据,常用画()字的方法。 2、王玲期末考试成绩是:语文96分,数学93分,英语87分。她的平均成绩是()。 3、如右图,甲有( ()根小棒,丙有()根小棒, 要使三个人的小棒根数相等,需从丙处拿 ()根给甲,拿()根给乙。甲乙 丙 4、四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45人,其中一班有42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4人,四班有()人。 5、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 )。 二、判断题。(共10分)

1、小丽5天看了一本350页的书,平均每天看70页。 () 2、7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其中5名同学的体重可能都是25千克。() 3、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米,小林身高120厘米,他下水没有危险。() 4、第三组平均每人折千纸鹤34个,如果小组中每个人折的个数都不相同,那么其中一定有人折的个数超过34个。 () 5、三(1)班期中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6分,三(2)班期中测试的平均分是93分,那么三(1)班小亮的成绩一定比三(2)班的小刚的成绩好。() 6、下面是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情况。 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2014年4月

(1)图中纵格每格代表10个组。 () (2)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最少。() (3)这个活动中心的4个组共有150人。 () (4)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人数少20人。 () (5)合唱组和武术组的总人数比书法组多10人。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下面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小华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每步都走65厘米。

《条形统计图(一)》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 2、通过学习能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用途,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和画法,并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4、通过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教学重点 对条形统计图的信息作出解释和推断。 教学难点 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统计表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班有同学统计了心理话最愿意跟谁说。 杭州胜利小学的学生也进行了统计,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调查结果。课件出示: 胜利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说”统计表。 师:要反映刚才这些问题,除了把这些数据制作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形式?(统计图)你以前见过哪些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二、新授: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师:你能把这张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课件出示) 生说师补充完整。 3、讨论: (1 )这个图统计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统计图要有标题。(板书标题) 参加我们统计的有几个类别?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横线的下面) 这条横线叫做横轴,表示了统计的类别。(板书:横轴)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1 . 小青前几次英语单词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这一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90分,这一次是第(_______)次测验。 2 . 四(1)班原有男生20人,平均体重32千克.后来又转来两位男生,他们俩的体重分别是42千克、44千克.现在这个班男生的平均体重是(_______)千克. 二、解答题 3 . 看图回答问题.育民小学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如图: (1)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那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最多? (2)你看图后有什么感想?你对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4 . 实验小学四(1)班同学在“爱劳动活动周”中做家务的时间记录如下。 编号做家务的时间/分钟编号做家务的时间/分钟 11251380 28014120

(1)根据上表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四(1)班同学在“爱劳动活动周”中做家务的时间统计表 (2)①做家务的时间在()~()分钟的人数最多。 ②做家务的时间在100分钟以上(含100分钟)的同学共有()人。 5 . 下面是实验小学三(2)班同学数学第三单元测试成绩记录单。 男生成绩记录单

女生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数据整理在下表中。

(2)这个班90分以上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几人? (3)比较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整体成绩。 6 . 如图是2005年中国某一网站对人们“十.一”出行选用交通工具情况进行调查后作出的统计图,已知选择乘火车的人数比选择乘长途客车的多1000人,你能将图作完吗? 从统计图中,获得了怎样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班女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记录(单位:下): 63 98 88 69 95 72 87 75 90 100 90 89 85 101 93 98 92 80 102 86 98 110 70~79下为及格,80~95下为良好,96下及以上的为优秀,70下以下为不及格。 7 .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表格。 成绩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 人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5~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你们知道世博会吗?____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 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

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____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投票决定____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5个城市竞选,我国的____(省、市、区、县)经过4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出示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② 条形统计图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③ 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4)教师小结: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线,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线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5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图纵轴上1格只表示1个单位。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四年级上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是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大家能说说从中能了解哪些数学知识吗? 预设:①这是一个天气日历,上面有各天的天气状况 ②有各种图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 …… 提问:那么,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⑴整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分别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先思考,再来交流。 预设:数数 追问:好的,这是最直接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 …… 小结:这一方法即方便,又不易出错。同学们找出的这些方法来统计数据都是可行的。 ⑵表示数据 提问: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

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预设:画统计表、画“O”(象形图)…… 小结: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天气状况表示出来,可以画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画“O”(象形图)表示。开始 ⑶分析数据 提问: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刚才呀,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出示PPT): 追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小结:十分详细、也十分清晰地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都表示出来了。 提问: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的(象形图)——这个图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预设:不清楚,每种天气有几天还要再数,非常麻烦。 过渡:今天呀,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统计图,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上,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追问: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追问:那么,在这里同学们注意到其中一格一格的小正方形了吗?一格就代表——(一天)。你们明白了吗? 预设:明白了。 追问:通常我们在画的时候呀,也要注意。(指Y轴)这条垂直射线也可以叫做纵轴或Y 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指X轴)水平射线也可以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也就是我们要进行统计的项目,对吗? 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提问:那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与象形统计图比较。 预设: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数据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2.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下面打开课本,我们来做一做书本95页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教案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知识点汇总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一、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由教材例1中可以发现,统计张丽华所在班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人数蕴含着 统计的思想方法。所谓统计的数学思想 .......,是指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这时把收集到 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从而方便研究的 一种思想。要清楚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2.统计表 ... (1)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据填写统计表,在对应栏里填上对应的数据。 (2)合计 ..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 3.条形统计图 ..... (1)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确定好横轴、纵轴。 (2)特点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形象地 ............. 反映数量的多少。 ........ 1.完整的统计表要有: (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 (2)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 (3)表示的数据。 2.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外,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表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是多少 要点提示: 1.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时,一定要注

(3)绘制条形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①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宽窄相等意 味着把相应数量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若直条宽窄不等,则意味着比较的标准不同。 ②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其组成部分一个 都不能少,如标题、制图时间、单位、直条、 .............. 数据、统计对象等 ........。 4.横向条形统计图 .......:.用纵轴表示统计对 象的名称,横轴表示统计的数据,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叫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 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二、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1. 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 .........:. (1)收集数据; (2)分段整理(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3)制作统计表;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三、运用对应法解决合并统计表的问题明统计表(图)的名称和制表(图)日期。 2.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直条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 要点提示: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1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2)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填表、描图) (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2)交流统计图数据。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 P 94-95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条形统计图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调查本班师生对水果的喜好情况(苹果、桔子、香蕉、葡萄),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根据统计的信息将统计表补充完整。 教师:根据黑板上的统计表提问同学们知道最受欢迎的水果是什

么吗(学生说出答案) 教师:同学们通过分别比较喜欢四种水果的人数从而得出最受欢迎的水果是什么,那老师想知道大家有没有更加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1)) 二、新知探索 1、师:除了用统计表清楚的表示本班师生对水果的喜好情况外,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生:统计表、统计图、画正字、画图示等)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已不同表示法。 教师板书表示方法 教师划直线,标记水果名称,(学生说),教师板演摆放的过程。 提问:这种图形方便吗能直观地反映出四种水果的喜欢人数吗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更直观呢(条形统计图) 2、出示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描绘条形统计图。观察比较能很快地观察出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多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少一目了然。 说明条形统计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更方便观察和比较数据。 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113---114页 课标要求: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材地位: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学习,知道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学会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能把得到的信息填在条形统计图上,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操作与合作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 3、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数学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表示一个单位,能够理解、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知道一格表示一个单位,能够理解、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单、条形统计图作业纸等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播放课件),看到这些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参加我们学校的集体活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校服是一个学校的象征,代表一个学校的文化,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穿校服为荣。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已经穿上了合体的夏季校服,再征订校服的时候,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收集校服尺码) 问:那你知道自己穿多大的校服尺码吗?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那么多的同学,老师这样一个一个的去记太麻烦了,我想请我们的小组长帮我收集(板书:收集)一下好吗?下面我们分小组进行统计。先来看一下统计活动要求(课件播放)【找学生读一遍要求】,大家都已经明确任务了,现在小组内进行统计吧。 设计意图:创设关于校服的现实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活动,师进行巡视指导 师:通过大家笔挺的坐姿能够看出来你们已经完成任务了,现在呢,老师需要对大家的校服尺码情况进行记录,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进行汇报。【学生汇报,教师填写全班校服尺码情况记录单】 2、全班交流 师: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已经将全班校服尺码情况记录单填完了,看到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将这些多而乱的数据整理(板书:整理)一下吗? 师:你的思维课真清晰!我们班的同学135之前的这段数据人数比较少,所以我们将这一段的尺码合在一起记为一项:135及135一下;160之后的这段人数也比较少,我们也归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1)》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94页的例1、96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新课讲授 1.学习例1 根据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制作成的统计表

(1)在理解统计表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 (2)学生完成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点击课件,完整地展示统计图,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教材第95页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统计表是统计图的基础。要做统计图,一般会先做统计表。统计表中的数据很详细,但是不利于直观地分析问题。所以,如果要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就要在统计表的基础上做相应的统计图,其中,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各变量的数量差异,折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各变量的变化趋势。总之,统计表的优点是详细,便于分析研究各类问题。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反映变量的数量差异,便于比较数量差异,研究数量差异问题。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图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 特点:(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2.教学教材第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认真观察两幅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 第一幅图每格代表1人,纵向比较长一些。第二幅图每1格代表2人,纵向短一些。 (2)最喜欢()的人数最多。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苏教版

课题:统计表与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统计。 2、能够说出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与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的运用。 重点: 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明白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制作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分类整理数据、用平均数比较数据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引言:小明与张丽华在讨论自己及班级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他们准备去调查统计一下班级同学喜欢看的节目种类。 二、探究1: 张丽华同学用写正字的方法调查了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制成了表格 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班级同学喜欢节目的种类呢?” 老师给大家介绍两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的表格。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呢?这里有一个统计表,你能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答案:标题横标题纵标题数据 问题2:请你帮张丽华同学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怎么数数据呢? 答案:通过数正字的笔画来输数据,一个正字五笔画代表5个人。 问题3:合计等于多少呢? 答案:合计= 6+15+10+10=41 问题4:你知道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呢?这里有一个条形统计图,你能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答案:标题横标题纵标题图体 问题5:每小格的高度表示多少? 答案:看左边的纵标题0到2、2到4中间差2,所以表示2人。 问题6:请你用数正字的方法帮张丽华同学补充条形统计图。 问题7:小明认为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形象,而张丽华同学则认为各有各的特点,你的看法呢? 答案:各有各的特点。 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用表格呈现数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用直条呈现数据;能直观、形象的表示数据的多少。 三、活动1: 猪八戒数妖怪 情景:孙悟空抓到一大堆妖怪,让猪八戒统计妖怪,孙悟空要求能直观形象的反映数,可是猪八戒不会数学,哪位小朋友帮帮猪八戒呀。 问题1:小明同学说用条形统计图更加直观、形象的反映数据,你们同意吗? 追问:请大家帮猪八戒补充条形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