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教学重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教学难点】⒈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⒉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
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
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⒊比较法。
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总括: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二、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8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怀和豪情壮志,教育学生要胸怀人民、充满豪情。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2、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当代诗人任泽键写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话下,谈笑间,钟山风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战地的黄花。
这首诗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主席,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整体感受:1、师范读,正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
(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找第二个学生读,或学生齐读,师点评。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板书)通过朗读全词咱们可以知道,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
三。
具体鉴赏1、鉴赏前三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那么,这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提问学生)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潜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潜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透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比较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①.导入新课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
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用心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
[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
然后进行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词给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宏伟,可以说亘古未有。
齐背《沁园春雪》。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壮美的风格体现于他的绝大多数诗词中。
他不但在《沁园春雪》中体现了这种壮美,而且在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壮美之情。
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充分感受一下这种壮美,这种气魄。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详细内容:本课主要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通过分析诗歌的历史背景、诗歌手法、意境特色和思想内涵,使学生领会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历史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意境特色、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产生对《沁园春·长沙》的兴趣。
2. 文本解读(10分钟)讲解诗歌的、作者、背景,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艺术分析(10分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韵律、对仗、意象等,使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4. 课堂练习(5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就诗歌的某一特点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沁园春·长沙》板书内容:意象:湘江、橘子洲、百舸、青松、红烧云手法:韵律、对仗、象征、拟人情感:豪情壮志、奋发向前七、作业设计1. 熟读《沁园春·长沙》,背诵诗歌。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短文。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其他诗歌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本解读、艺术分析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沁园春·长沙》的历史背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
课堂练习和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歌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的讲解,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重点内容1. 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课所学习的诗歌《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并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课文导读(10分钟)教师通过语音朗读《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韵律和音乐感,然后请学生跟读。
步骤三:诗意解读(20分钟)1. 解读诗歌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描写,感受作者对长沙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理解其中所表达的美景和喜悦。
2. 解读诗歌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激情和豪情,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感受。
步骤四:语言表达(2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表达结果。
全班共同讨论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
步骤五:情感体验(15分钟)1. 听音乐赏析:播放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 朗诵演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展示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学生或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诗歌知识和体验,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并展示一幅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诗词《沁园春-长沙》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b. 掌握诗词的韵律特点和词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对诗词进行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b. 运用多媒体展示诗词背景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
c. 注重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诗词《沁园春-长沙》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b.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a. 提升学生对诗词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抒发的情感。
b.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2. 课件:包括诗词背景介绍、图片展示、相关解读等。
3. 学生作业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利用幻灯片播放长沙的美景照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b. 引导学生谈论对长沙的印象,导入课堂主题。
2. 展示和讲解(10分钟)a. 利用幻灯片展示《沁园春-长沙》的全文。
b. 介绍作者毛泽东和他的创作背景。
c. 通过诗词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意象。
3. 想象与表达(20分钟)a.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b. 梳理思路:每组学生将讨论出的意象和情感写在纸上。
c.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全班共同探讨和交流。
4. 朗读与韵律(15分钟)a. 教师诵读《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跟读。
b. 解读韵律:分析诗句的平仄、押韵等特点,增强学生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5. 创作与分享(20分钟)a.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创作一首与《沁园春-长沙》主题相近的诗或歌曲。
b. 学生分享:每个学生轮流朗读或演唱自己的作品。
c.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鼓励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6. 总结反思(10分钟)a. 老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更深入了解了长沙的美景和毛泽东的创作。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10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地单元的第一首诗歌。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运用资料、图片、声音等形式,让学生很好融入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努力使学生接受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学情分析高一是由初中到高中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和审美欣赏能力,在本词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此时的学生爱国意识不是特别强烈,应注意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2.熟读全诗,把握词的情感脉络,品味其音乐美。
3、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背诵全诗,再现诗歌意境,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品质。
教学重点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1、全词的意象特征和品味个别字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知道那些关于秋天的诗歌?学生自主发言。
2、我们仔细体会一下同学们总结的这些诗词,发现大都是诗人抒发悲伤情绪的,再看我们所处的秋天是不是也很容易引发感伤情怀啊!所以我们知道“悲”是秋天的一个鲜明特征,然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却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另一番风景。
二、播放词的朗诵,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要求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三、背景及作者简介。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一:“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四、介绍关于词和词牌名的常识。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二:关于词的文体知识)五、整体感知,疏清思路。
1、全班学生诵读→教师点评→教师范读2、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词描绘了几幅图?明确: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时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该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应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随后,老师提问方式探究学生对于长沙的认识和对于水乡文化的感触。
接着老师阅读并讲解每一句诗歌的意义,让学生重点注意诗歌韵律、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本诗歌的思想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后,学生自己朗读、理解和赏析该诗歌,并根据感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与实践:评估的方式应该是以开放性的调研问卷来进行的,考核思想的质量和严密性,关键性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的领悟。
本课的实践应该以实际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形式来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先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来感受劳动的最高境界,了解劳动的伟大。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共同探索真理,分享感悟,提高思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美妙和深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沁园春长沙》 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描绘了他对湖南长沙的那份深情厚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这首诗歌,组织一些教学案例,以增强学生对长沙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四个优秀的沁园春长沙教案,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教案一:用沁园春·长沙引发学生对长沙的好奇心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长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背景知识2.分析诗歌内容,并讨论学生对长沙的看法3.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熟读沁园春·长沙2.分析诗歌的内容,讨论学生对长沙的感受和想法3.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对长沙的认知和了解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收集关于长沙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资料5.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学评价•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教案二: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开展写作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长沙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笔和写作技巧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的文章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引导学生观察长沙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3.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的文章4.学生相互交流、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文章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选和评析教学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增强•学生的文章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案三: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进行美术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长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3.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的画作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分析诗歌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观察长沙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的画作4.学生相互欣赏、讨论和评价作品5.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彰教学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准确表达在作品中•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和艺术感染力教案四:沁园春·长沙的演唱和舞蹈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长沙的情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歌曲版本和舞蹈2.分析歌曲的表演要求和情感表达3.进行演唱和舞蹈的排练,创作一套适合沁园春·长沙的舞蹈动作和编排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歌曲版本和舞蹈,分析歌曲中的表演要求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对长沙的归属感3.进行演唱和舞蹈的排练,学生分工合作,创作一套适合沁园春·长沙的舞蹈动作和编排4.进行排练和彩排,提高演唱和舞蹈的质量和效果5.进行演出和展示,邀请其他班级和老师观赏教学评价•学生的演唱和舞蹈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的情感和归属感是否准确表达在演唱和舞蹈中•演出和展示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结论以上是四个优秀的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简介,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对长沙的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4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4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的博大气魄。
2、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在理解的赏析后进行背诵。
二、教学手段1、老师串讲,师生赏析。
2、课堂朗读。
3、幻灯显示,电脑课件。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
(二)朗读全首词,在朗读前,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二)分析上阙1、第一层(第一句至第三句)[老师串讲]“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提问“独立”,“寒秋”,“橘子洲头”,分别点明了什么?[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三句,并在旁标出学生回答的“处境”,“季节”,“地点”](2)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提问:为什么作者却写成“独立寒秋”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出因为填词的需要,并说明词有一定的句数,格律要求。
[赏析]:△“独”(1)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谈谈。
(2)学生谈完,老师总结:明确作者为了逃避军阀耳目,才独自一个人登上橘子洲头。
[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2、第二层(第四一第十句)[老师串讲]深秋时节,作者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问:此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同时,老师用电脑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画](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上述画像,用电脑显示“湘江秋景图”一表,在“景物栏上打上景物名称。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了解词语结构及相关知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
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进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力量培育目标1.训练同学诵读力量。
2.着重训练同学抓准词中意象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育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喜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日的一切,激发同学奋勉向上的热忱。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妙的。
缘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美,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全都中突出了剧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亮,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教导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精确精当。
【解决方法】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同学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学问。
【同学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预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老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争论。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1.抽查同学朗读,老师点评。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
2.分析诗中的意象、意义和艺术手法。
3.领略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容。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和思想内容。
2.难点: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和写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沁园春·长沙》的全文、作者的简介、背景知识等。
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资料和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播放《沁园春·长沙》的音频或使用录音朗读该诗,然后提问学生:•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你对这个名字有什么了解?•所以,你认为这首诗可能写了什么内容?2. 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10分钟)介绍《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毛泽东简介,并向学生展示毛泽东的图片。
然后,简要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提到《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25年秋天创作的,当时正值民主革命高潮。
•毛泽东当时是位热衷于革命的青年,有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情感和责任感。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与意义(20分钟)将《沁园春·长沙》的全文显示在课件上,逐句解读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与意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逐句解读,分析以下问题:•北国风光以及冰封、雪飘的意象有何意义?•长城内外的莽莽、大河上下的失滔滔有何象征意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什么意象?•诗中提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它们与诗的意义有何关系?•诗的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4. 分析艺术手法(15分钟)随着学生对诗歌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寓言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简介本次教学内容为《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赏析。
该诗是毛泽东创作于1925年的一首长诗,讴歌了生长在长沙的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首诗歌,了解毛泽东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情况:高一年级,为文科生,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成绩集中在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方面,但整体学习态度较为积极。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掌握诗歌中的基本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掌握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感。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和抒发思想的意图;•能够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词;•能够带着发现问题的视角品味文学作品。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并在黑板上展示《沁园春·长沙》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的意义与价值。
2.分析诗歌•第一步: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并记录第一印象;•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第三步: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分析诗歌,发掘诗歌的美和情感。
3.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展开自由的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批判,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和思考。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领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总结学习体会和收获,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方式:•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对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对课堂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点评。
2.学生评价方式:学生通过班级评议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长沙的春天景色。
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现出作者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思想情感。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写作背景与社会背景。
2.读懂《沁园春·长沙》的文本。
3.掌握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
4.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1.课堂配备投影仪及ppt2.课件中包括诗歌原文3.黑板和彩色粉笔4.处置学生作业的本子5.高一生活汇总册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背景,告诉他们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并让学生看看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
通过展示图片和学生的讨论,学生对毛泽东和他的诗歌稍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40分钟)(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诗歌原文。
(2) 教师让学生阅读诗歌原文,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解释。
(3)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等。
(4) 教师为学生提供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诗歌原文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句子,并识别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5)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写作规则,例如如何使用修辞、如何使用抒情语言等。
(6)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
(7)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诗技巧和表达技巧。
作业教师布置以下作业:1.给出各式各样的沁园春长沙写作情境,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写一篇相关的小作文,如在海边、在森林等等。
2.要求学生为诗歌《沁园春长沙》的某个句子或一句话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四、教学收尾(1)教师对课上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篇一:《沁园春长沙》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初步领会诗词的内容。
2.抓住词中的关键语句,对诗词的中心思想、写作思路和创作手法作深入思考与分析,读懂诗词的内涵。
3.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4.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抒情主人公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领会词中重要的词句的内涵。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在他一生中,大量阅读古典诗词。
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如神”,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真如神”。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初读感知(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导点拨。
反复诵读,助学生渐入佳境。
(三)词作一般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三、解读文本(一)思路理清1.划分节奏。
2.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生字词并解释。
(二)品析上阕“看”字来描写的(“看”――寒秋景致)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的秋景图秋景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染: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初步领会诗词的内容。
2.抓住词中的关键语句,对诗词的中心思想、写作思路和创作手法作深入思考与分析,读懂诗词的内涵。
3.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4.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抒情主人公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领会词中重要的词句的内涵。
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写作手法的,是怎样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在他一生中,大量阅读古典诗词。
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如神”,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真如神”。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沁园春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
如本词的“长沙”就是小标题,词又分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有114字,分为上下两阕。
二、初读感知(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导点拨。
反复诵读,助学生渐入佳境。
(三)词作一般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三、解读文本(一)思路理清1.划分节奏。
2.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生字词并解释。
(二)品析上阕1.问:上阕是围绕那个字来描写景色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上阕所绘之景。
作者是怎么来构画这幅秋景图的?“看”字来描写的(“看”——寒秋景致)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的秋景图秋景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染: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浓。
击: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翔:突出鱼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犹如在天空飞翔。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2.请用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准确概括这幅秋景图的特点。
如果要在原文里找出一句话来表达画面特点,是哪一句话?色彩绚烂、生机勃勃“万类霜天竞自由”3.词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景的?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4.大家都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实境的游客,你会有什么感觉?进行想像力的训练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
分为四步:(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2)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描述画面:远眺:群山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枫林树林经霜变红,好像被染过一样;近观: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高飞;俯察:鱼儿在江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万物都在这深秋时节,争取生存的自由)5.作者是什么感觉?置身于这样一种万类多姿竞自由的蓬勃画境里,作者何来“怅”慨?为何会发出“谁主沉浮?”,这一发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胸襟与高远志向。
(此间落实到一些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6.问: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
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7.“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想到了国家前途与命运,想到革命,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过去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
(以上三句意谓:面对广漠无垠的天地,感慨丛生,不禁要问,要思索: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究竟由谁掌握呢?)四、小结上阕(一)“看”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色彩缤纷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动静结合)对仗工整(万类霜天竞自由)仰视:鹰击长空动词传神俯视:鱼翔浅底生机盎然(二)“看”眼前景物——“怅”世间万物——“问”谁主沉浮第二课时一、回顾前文并了解下文(一)回顾前文1.上阕的前三句根据大意,大家试着分析是什么句式?倒装句。
(并解释这三句的大意)2.上阕是通过一个“看”字为领字,来写出景物并发出感慨的,那么下阕又是通过什么领字可以来写呢?大家试着分析一下。
通过“忆”字来写出下文的“峥嵘岁月”3.背诵上阕,并用分析上阕的方法,试着品读下阕。
(二)品析下阕交待诗歌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来到韶山来到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
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沁园春·长沙》。
1.下阕的前两句是什么句式?过渡句(承上启下)2.前两句中有一个“忆”字,那我们通过这个“忆”字又看到了什么?作者回忆了什么,从哪一句到哪一句?从“恰同学少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用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革命活动和战斗激情。
3.那么“同学少年”又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和精神面貌呢?从原文中能找出他们具有怎样的特征吗?同学少年:精神面貌:风华正茂书生意气青春活力挥斥方遒批判精神指点江山英雄气概粪土当年万户侯4.为什么要“忆”这些“同学少年?上阕的提问,下阕又是如何来回答的?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最后三句的,借回忆当年游泳的情景,表现“同学少年”激流涌进,搏击风浪的斗争精神、壮志豪情,巧妙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革命领导权归属的问题。
革命领导权应当属于像毛泽东一样的革命者。
二、内容小结1.上下两阕有何联系?两阕的写景抒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上阕:由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下阕:忆峥嵘岁月,记豪迈气概。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通过描写一幅充满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而号召那些关心国家命运、斗争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去主沉浮,表现出作者与同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伟大气概,以及对革命的信心。
由上阕的“问”“谁主沉浮”引发出下阕的“答”,写景、叙事和抒情的完美结合。
三、再次放声朗读全文,结束课程四、作业布置(一)要求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二)对照《沁园春·长沙》,把你自己一次出游的看到的景色,心中所抒发的情感写出来,写一篇三百字的小游记。
(三)课外阅读任先青诗《诗人领袖》,领会他笔下的毛泽东。
五、板书设计上阕:绘秋景,问苍茫大地以天下为己任下阕:忆往事,抒壮志豪情沁园春.长沙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教学要点:诵读、领会、品评、鉴赏教学过程:1导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
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
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2.简介词的有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3.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
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
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