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初步领会诗词的内容。
2.抓住词中的关键语句,对诗词的中心思想、写作思路和创作手法作深入思考与分析,读懂诗词的内涵。
3.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4.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抒情主人公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领会词中重要的词句的内涵。
教学难点
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写作手法的,是怎样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在他一生中,大量阅读古典诗词。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如神”,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真如神”。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沁园春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就是小标题,词又分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有114字,分为上下两阕。
二、初读感知
(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导点拨。反复诵读,助学生渐入佳境。
(三)词作一般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解读文本
(一)思路理清
1.划分节奏。
2.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生字词并解释。
(二)品析上阕
1.问:上阕是围绕那个字来描写景色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上阕所绘之景。作者是怎么来构画这幅秋景图的?
“看”字来描写的(“看”——寒秋景致)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的秋景图
秋景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染: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浓。
击: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翔:突出鱼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犹如在天空飞翔。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请用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准确概括这幅秋景图的特点。如果要在原文里找出一句话来表达画面特点,是哪一句话?
色彩绚烂、生机勃勃“万类霜天竞自由”
3.词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景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4.大家都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实境的游客,你会有什么感觉?
进行想像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
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2)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描述画面:
远眺:群山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枫林树林经霜变红,好像被染
过一样;
近观: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高飞;
俯察:鱼儿在江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万物都在这深秋时节,争取生存的自由)
5.作者是什么感觉?置身于这样一种万类多姿竞自由的蓬勃画境里,作者何来“怅”慨?为何会发出“谁主沉浮?”,这一发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胸襟与高远志向。
(此间落实到一些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6.问: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7.“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想到了国家前途与命运,想到革命,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过去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
(以上三句意谓:面对广漠无垠的天地,感慨丛生,不禁要问,要思索: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究竟由谁掌握呢?)
四、小结上阕
(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