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信息化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https://img.taocdn.com/s3/m/9d40d3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6.png)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革命领袖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及世界的雄心斗志和豪迈气派。
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高度概括而又形象鲜明的艺术技巧。
学习诗歌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巧妙照应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诗人对意象的选择与改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壮志凌云的博大胸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925年8月,32岁的毛泽东因在韶山一带组织农民开展“平粜阻禁" 谷米斗争,被军阀、当时的湖南省省长赵恒惕下令缉捕。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离开韶山,秘密来到长沙,向中共湘区委员会汇报工作。
在此期间,他冒着危险来到橘子洲头,面对这个自己曾经学习、成长和战斗过的地方,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二、整体把握1.范读全词2.重点字词读音:舸、遒、遏3.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人当时是什么处境你觉得这首词总体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这首词写的是秋天,诗人当时受当局缉捕。
这首词总的感情基调是豪迈、向上。
4.有感情地齐读全词。
三、研读上阙(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从这一句中,我们知道哪些信息【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人物:作者独自一人2.如果把语序调整一下,变成普通的、常见的语序,应该怎样写【明确】“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3.把“独立寒秋”改成“寒秋独立",表达效果一样吗【明确】不一样。
“独立”放在前面,强化了诗人孤独的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
4.“湘江北去"让你联想起哪一句著名的词句它们之间有哪些同与不同【明确】与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一句相似。
它们在句式、所描写的场景、意境等方面很像,都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感觉。
所不同的是,苏轼的“大江东去",引起的是对时光流逝和逝去的英雄人物的联想。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2024)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d431e6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4.png)
2024/1/29
24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2024/1/29
25
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讨论等方面,记录学生的积极 表现和不足之处。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和合作能力。
2024/1/29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阶段性测试或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并 调整教学策略。
。
2024/1/29
23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沙的历史 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知识。
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方式,对《沁园春·长沙》进行深入分 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 作学习能力。
表演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 演,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 受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 感表达。
19
现场朗诵:感受诗歌韵律美
朗诵技巧指导
对学生进行朗诵技巧的指导,包 括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的把
握。
2024/1/29
现场朗诵
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朗诵,引导学生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魅力。
点评与反馈
对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诵水平。
体会词作中表达的革命豪情和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024/1/29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共分为导入、朗读、讲解、讨论和总结五个环节,其中导入环节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朗读环节引导学 生朗读词作,讲解环节深入分析词作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总结环节回 顾课程内容并布置作业。
2024版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版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dc8e86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6.png)
2024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目录•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教学效果与反思总结•成果展示与推广计划01教学背景与目标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文学背景课文分析课程要求对诗歌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包括意象、意境、语言风格等。
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要求。
030201沁园春长沙课程背景学生需求与特点分析学生认知水平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
学生情感需求分析学生对诗歌中情感表达的需求和期望。
学生能力差异关注学生之间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异。
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包括诗歌鉴赏、意象分析、情感体会等。
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与任务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剖析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体会,以及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2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出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关键知识点。
拓展相关文学知识,如引入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挖掘诗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知识点整合与拓展情境导入与激发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朗诵、配乐等方式营造诗歌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采用小组讨论、提问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024年度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
![2024年度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e13c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7.png)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肯定和 鼓励。
2024/2/3
20
反馈机制建立及运用
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评价结 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调整教
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 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馈过程,提出自己 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30
对未来教学趋势预测
1 2
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未来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 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多元化教学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元化教学方法将得到广 泛应用,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3
未来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 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 发展。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诗词中的生字词,了 解诗词的格律特点,理解 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 情。
2024/2/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赏析等 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诗 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和民族自豪感。
5
学生需求分析
学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 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但对 诗词的深入鉴赏还需要教 师的引导。
创作背景
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 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写下这首词。
2024/2/3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
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
的豪情壮志。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02957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6.png)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课题《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并背诵本首词,疏通音、形、义方面的问题,掌握整首词的主要内容;(2)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通过诵读法,体会这首词在炼字选词方面的精妙之处;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3)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感受词中蕴含的澎湃的青春激情,感受词中所蕴含的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感受词中蕴含的澎湃的青春激情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法,体会这首词在炼字选词方面的精妙之处;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长沙》初步感知整首词的豪放风格。
师:咱们都说“字如其人”,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毛主席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长沙》。
大家看到这一幅书法作品能够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吗?明确:具有一种动态美、阳刚气,如长枪大戟,笔力雄浑,尽显排山倒海之势。
师:欣赏了毛主席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领袖,毛主席的确有与他的书法一样的不凡的气魄。
那么现在咱们正式进入文章来看一看毛主席的词是否也有这样一种不凡的气魄呢?(2)解题:题目《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而“长沙"可以看作是整首词的内容,即该词写的是“长沙生活”(3)文本细读:问题:从前两句大家能够得到什么信息?明确:时间,秋;地点,橘子洲头;事件,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北去的湘江水。
引导:是怎么样的秋呢?词人又是怎样立的呢?明确:寒冷的秋天;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
引导:如果只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几句,不看后面的内容,按照词人的一般创作思路,大家觉得后面是写乐景还是悲景;是抒发昂扬乐观之情还是孤独悲凉之情呢?明确:按照一般规律,“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寒冷萧瑟的秋天,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一定会感觉到一种孤独、寂寞与伤感之情。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8de6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a.png)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五、再读鉴赏品味鉴赏上阕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品味鉴赏下阕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六、熟读成诵七、小结八、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7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92049f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f.png)
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考虑、分析^p 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理论中进步学生鉴赏诗词的才能、方法,并且可以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理解词的构造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才能。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风光,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一样?假设不同,那么请说明。
2024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74618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f.png)
创新教学方法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 学、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05
教学资源与开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选优质教学资源
教材选择
选用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权 威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和权威性。
辅助材料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 简介、诗词鉴赏等辅助材料,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和创新精神。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 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 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
作能力。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借助多媒体展示长沙的美丽风光, 同时播放《沁园春·长沙》的朗 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作的
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毛泽东 诗词,如《沁园春·雪》等,激 发学生对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地理位 置、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对园林艺术形成 初步认识。
组织学生前往沁园春长沙 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园林 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 置等方面的特点,深入了 解园林艺术的魅力。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 自己的考察心得和感受, 提出问题和建议,加深对 园林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校内共享
01
建立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内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共
享和交流。
校际共享
02
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建立校际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教
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社会共享
03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推
动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06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2e7434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f.png)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品意象,感豪情,立壮志—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积累词语,品味关键词语。
通过品读鉴赏,找出意象并分析写景角度,体会诗歌壮阔深沉的意境。
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词作中的乐观态度和对革命青年的期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
学习通过知人论世领悟诗歌主题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说起毛泽东,我们会想起初中我们学过的《沁园春·雪》。
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我们领略了壮美雪景,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我们感受到了王者霸气。
但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毛泽东就已经初露锋芒,一腔报国热情雄心壮志让反对派胆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二、解题入文阅读诗题我们会发现《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都属于同一个词牌,这个词牌有什么特点?毛泽东在长沙又有怎样特别的经历呢?1.沁园春(1)文体介绍沁园春,词牌名。
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代表作有毛泽东《沁园春·雪》等(2)词牌特点上阕后九句与下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
此调一般都用较多的对仗。
上片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下片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可以对仗或对偶。
句式以4字句为主,全词共有15个4字句。
除八字句中三字逗引领的五字句外,其他的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本词两遍,感受沁园春词牌的格律特点(3)词牌声情及适合的写作题材《沁园春》这一词牌在句式上多用四字短句,并且要求对仗,在音律上显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铿锵有力,有简练畅快之美!因此很少抒写缠绵、婉约之情,而更多的宜抒壮阔豪迈情感,体现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雄壮之风格!苏辛一派最喜用之。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2596d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0.png)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材定位】《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与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生活,开始高中学习的时间节点密切相连,与高中生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时间段紧密相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紧扣“青春"的主题,将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入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中,号召生命的崭新活力。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素养目标】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从写景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诵读——美读——成诵2.点拨法:抓关键词语,点拨学生理清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的作品:他(毛泽东)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
他还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48496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3.png)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材分析】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生涯的同学们来说,新诗相对比较陌生,而古诗词在初中已接触很多。
这首词写于五四以后,用古典诗词的格律这个“旧瓶”,装的是新时期革命斗争的“新酒”,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关键词语,鉴赏词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分析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及其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4.结合背景,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学生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鉴赏意象,理解主旨,体会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士,培养学生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提问法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在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
二、学习目标展示见上三、作者背景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从这里走上了求学和思索救国之路。
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1925年春,他回湖南组织农民运动。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时年33岁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
三、诵读课文,熟悉内容1.师范读\正音橘子洲(jú)百舸(gě)挥斥方遒(qiú)遏(è)峥嵘岁月(zhēng róng)怅寥廓(liáo kuó)2.词语释义漫江:满江。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ca95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f.png)
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悟情感。
2.通过品词读句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悟感情。
2. 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通过品词读句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 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两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素裹红妆,指点江山,文字激扬,他就是今朝之风流人物,伟人——毛泽东。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跟着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感受领袖宽广的胸襟。
二、教学过程:(一)朗读——赏音律之妙录音范读——注意标识朗读时的轻重缓急诗歌正是由于它特有的音律、节奏,所以自古到今,才能被编为歌曲演唱。
首先让我们进入自由朗读环节。
自主学习步骤与要求有以下三点,首先请同学和录音一起朗读,感受音律之妙。
注意标识、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注意从语气的轻重,声音的高低,语速的缓急,感情是否充沛这四个方面来标识。
(二)诵读——赏画面之美朗读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词的音律之妙。
词的上阕重写眼前之景,下阕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
结合全词,再次诵读,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用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清代文人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艺术,那么诗歌便是语言艺术中的极品。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e2788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e.png)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对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介绍,对词作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的分析。
例如,介绍毛泽东于1925年秋重游橘子洲头时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分析词中的景色描绘和历史人物怀念,以及词作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应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沁园春·长沙》, 理解并积累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如“怅寥廓"、“百舸”、“挥斥方遒"等,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万山”、“层林"、“百舸”等,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并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诗词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应能品味诗词中壮美的意境,体会诗词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力度,尝试模仿诗词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理解诗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探讨诗词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词作《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以及分析词作中的景色描绘和人物怀念,理解词作的主题和情感。
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意象所象征的革命形势和作者的热情。
难点在于赏析意象,品味语言,把握诗歌情景交融之妙,体会词作的雄浑意境,感受诗人的乐观精神、革命壮志和博大情怀,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激情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诵读法、探究法等,通过情境导入、学生自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朗读导入)以一位同学的朗诵《沁园春·长沙》作为课程的开始,以此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兴趣和感受二、整体感知(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的历史背景是毛泽东在1925年晚秋创作的。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b2e6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7.png)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这则《沁园春·长沙》课例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导入环节通过单元导语引出主题,巧妙地设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着,通过大声诵读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独立者”形象,为后续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青春精神,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词中所蕴含的豪情壮志和青春理想。
特别是对于“竞"和“独立”两个词眼的挖掘,更是将作者的个性情感和青春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毛泽东在1924年、1925年的形象和心理状态,以及他当时的政治处境,巧妙地揭示出“独立"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让他们对“独立”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接着,教师通过对比两种面对孤独的态度,进一步强化了“独立"的价值。
一种是被孤独所征服,一种是在孤独中站立并获得新生。
这种对比不仅让学生看到了不同的人生观,更激发了他们对“独立”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在评析词中的意象和词句时,教师再次强调了“独立者"的理想。
通过“竞自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词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独立者"对于自由、对于青春理想的执着追求。
同时,通过引入李大钊的《青春》,教师更是将“独立者”的青春理想提升到了一个更为宏大的层面,即构建“青春中国”,追寻自由精神。
最后,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独立”这一主题。
这种设计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更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铭记“独立"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通过对《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的学习,掌握意象的概念。
2.通过对这首词的诵读,体会“独立者”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24bd6f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4.png)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知道那些关于秋天的诗歌?明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介绍词和词牌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和曲子连在一起,可以配乐歌唱。
词牌名是词的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三、整体感知1.播放词的朗诵,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参看注释了解词的大意,把不理解的字、词、句作好记录。
3.提出疑问,尤其是前后顺序、文字内容、词牌名的意思和词语的准确解释。
四、分步分析4.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由学生自述。
5.提问一名学生背诵。
6.教师讲述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同志32岁。
1925年12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
在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头,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7.学生思考并回答词分几部分写?如何分的?以什么为线索?(师生互动)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抒情,通过回忆,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奋发向上的革命斗志。
结构上,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点明时间地点,具有独立性。
第二层意思:描写了湘江寒秋的壮丽景色。
第三层意思:由眼前景色引出革命人民的战斗豪情。
2024精选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精选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42089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0.png)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Biblioteka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03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沁园春长沙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是一 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典园林。
沁园春长沙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还是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体现了中国 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沁园春长沙的诗词、碑刻等文本资料丰富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文化背景和实 践材料。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应掌握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历史、 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 、理解、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人数较多。
及格率与优秀率
学生及格率较高,优秀率适中, 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
好。
试题难度与区分度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能 够较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本次课程亮点回顾
1 2 3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课程围绕沁园春长沙的主题,通过讲解、讨 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该诗的背景、 意境和艺术特色。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树立 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地参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 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 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 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
01
教材特点与适用性分析
选用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古典诗词、碑刻等文本资料作为教材,这些资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80e3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a.png)
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欣赏词中高度凝练的语言,体会词中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的表达效果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及其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背景,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作者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鉴赏词中景物的描写方法,品味意象,感悟词中优美阔大的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担当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中国梦,一个雄奇壮丽的梦。
东方睡狮古老中国一梦百年,醒于毛泽东。
毛泽东以他的大气,抒中国少年之风发意气,启少年中国强盛之旅。
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沁园春·雪》,诗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者霸气,这时江山已定。
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诗人就已经初露锋芒,显示出王者的“大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阅读时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1]。
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2]的精妙之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诗词都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可以课外阅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陈毅《赣南游击词》等,感受他们的情怀。
助读资料作者简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诗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2024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2024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620e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0.png)
01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Chapter沁园春长沙诗词背景作者介绍01创作背景02诗词内容03公开课赛课背景及意义公开课背景赛课意义教学目标与预期效果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Chapter诗词背景介绍诗词形式解读诗词意境赏析030201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重点词汇及表达方式分析重点词汇表达方式难点解析与拓展延伸难点解析拓展延伸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Chapter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实践案例分析提问引导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境模拟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图文并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音视频结合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即时反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互动投票器等,即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式课堂氛围营造策略04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Chapter1 2 3分组依据探究主题活动流程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安排学生展示成果分享环节展示形式01分享内容02评价标准03教师点评与总结提升点评要点总结提升教学反思05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总结Chapter学生参与度及表现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方法方面学生评价方面06获奖课件特色亮点展示Chapter课件设计理念及风格呈现突出诗词意境强调学生主体统一风格设计图文并茂,信息丰富直观大量使用图片图表辅助说明文字精炼准确交互性强,操作便捷高效多种交互方式课件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如鼠标点击、拖拽、键盘输入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沁园春长沙信息化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沁园春长沙信息化教学设计获奖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13c89b884868762caaed573.png)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附录:自主预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识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解释词义;能利用互联网搜索并筛选信息,完成自主预习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流利且带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利用重点词语提示,当堂背诵课文上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自主预习任务,掌握互联网搜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反复朗诵课文,体会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悟作者的感情;通过理解和分析,掌握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树立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培养
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诵课文,体会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正确的方法,美读成诵,完成对上片的当堂背诵
[阅读任务]
(一)基础知识
1、给划线的部分注音
2、解释下面的句子
(二)背景及文体知识
1、本文的写作背景
2、毛主席的生平
(三)通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2、上片和下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课后作业]
背诵上片
[课时达标检测]
1、检测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方式:抽检
设计:通过预习自测题奠定学生学习字词的基础,快速检测的方式能加固学习2、检测目标:介绍本课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方式:抽检
设计:评价课前预习情况
3、检测目标:正确且流利的朗读课文方式:抽检
设计:在经过多层次的朗读和正音后,评价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控能力
4、检测目标:背诵上片方式:抽检
设计:应用课堂活动和背诵技巧,提高背诵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附录:自主预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识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解释词义;能利用互联网搜索并筛选信息,完成自主预习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流利且带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利用重点词语提示,当堂背诵课文上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自主预习任务,掌握互联网搜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反复朗诵课文,体会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悟作者的感情;通过理解和分析,掌握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树立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培养
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诵课文,体会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正确的方法,美读成诵,完成对上片的当堂背诵
[阅读任务]
(一)基础知识
1、给划线的部分注音
2、解释下面的句子
(二)背景及文体知识
1、本文的写作背景
2、毛主席的生平
(三)通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2、上片和下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课后作业]
背诵上片
[课时达标检测]
1、检测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方式:抽检
设计:通过预习自测题奠定学生学习字词的基础,快速检测的方式能加固学习2、检测目标:介绍本课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方式:抽检
设计:评价课前预习情况
3、检测目标:正确且流利的朗读课文方式:抽检
设计:在经过多层次的朗读和正音后,评价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控能力
4、检测目标:背诵上片方式:抽检
设计:应用课堂活动和背诵技巧,提高背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