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证

合集下载

医学知识之脾阳虚证

医学知识之脾阳虚证

脾阳虚证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称“脾虚寒证”、“中焦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

脾阳不足,不能温煦脘腹四肢,则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寒得热散,故疼痛得温则减,且喜热饮。

脾阳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作用减弱,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清稀,或浮肿,带下增多。

脾阳不足,胃阳亦虚,故纳食减少,泛吐清涎。

气与阳同类,阳气不足,则倦怠神疲。

脾阳虚证是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脾气虚证失治误治,气虚严重,累及于阳,即可形成脾阳虚证,两者临床均有神疲倦怠,纳食减少等表现,但脾阳虚因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往往伴有畏寒肢冷、脘腹冷痛等寒象。

【机理分析】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故纳少腹胀,大便稀溏;阳虚阴盛,寒从内升,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

【药方】归脾汤或归脾丸。

金元时期李东垣曾以脾胃阳气不足为立论依据,自创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沉香温胃丸等有效方剂。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此证的各种证治案例。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脾肾阳虚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脾肾阳虚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 脾肾阳虚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脾肾阳虚证是内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百病由内而生,脾气虚日久,脾阳就会有所损伤,脾阳虚衰,运化减弱,故症状显现。

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 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1、嘴里发咸:无缘无故地感觉口咸:脾肾阳虚的人,除了口咸外,往往还伴有全身倦怠、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腿软无力、夜间尿频等症状,如果看一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

2、无故地出现恐惧的感觉:这里说的“恐”与平时说的惊是有区别的。

惊是事先自己不知道,事出突然而受到惊吓。

恐就是俗称的胆怯,自己事先是知道的,就是害怕。

由脾肾阳虚导致的善恐,一般会同时伴有头脑发空、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

3、畏寒、怕冷: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人体阳气遍布全身,无处不在,每个脏腑都有阳气,从本质上说,肾是阳气产生的根源。

肾是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也叫肾阴、肾阳,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

治疗所有类型的畏寒都要涉及温补肾阳。

肾阳虚引起的畏寒,常常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冷痛、面色黧黑、小便清长频数等症状。

另外,男子会有阳痿、早泄、滑精的问题。

4、连带疾病:脾阳虚衰,运化减弱,故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中阳不振,虚寒内生,寒凝气滞,故腹中冷痛,喜温喜按,阳虚阴盛,温煦失职,故有畏寒肢冷;中阳不运,水湿内盛,水湿流注肠中,故便溏清稀;水湿泛溢肌肤,故周身浮肿;水湿渗注于下,故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脾阳虚之征。

5、腹泻、便秘: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

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6、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则腰膝酸软,小便不利。

7、过度肥胖: 脾肾阳虚直接会导致脾、肾功能低下,阳气亏虚,必然会造成气化功能的低下,水湿、痰浊、膏脂则停滞在肌肤中,最终形成了脾肾阳虚型肥胖。

国医泰斗治脾肾阳虚医案

国医泰斗治脾肾阳虚医案

国医泰斗治脾肾阳虚医案一、脾肾阳虚的理论基础1. 中医概念- 在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以滋养全身。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液代谢,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有着根本的作用。

- 脾肾阳虚是指脾肾阳气亏虚,虚寒内生,温化无权,运化失职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病因多为久病耗气伤阳、久泻久痢、水邪久踞等,导致脾肾阳气不断损耗。

2.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痛,尤其是在进食生冷食物后加重,大便溏薄,甚至完谷不化,食欲不振等症状。

这是因为脾阳虚衰,运化失常,不能正常消化食物。

- 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男子可能有阳痿、早泄,女子可能出现宫寒不孕等。

肾主生殖,肾阳虚则生殖功能减退。

同时,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冷痛,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等症状,这是由于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腰膝和膀胱气化失常所致。

- 全身症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㿠白或黧黑,神疲乏力等。

阳虚则寒,阳气不能温煦肢体和面部,同时身体机能衰退,出现神疲乏力等表现。

二、国医泰斗医案举例1. 医案一- 患者情况- 患者张某,男,45岁。

自述近年来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明显,腹部胀满,进食后尤甚,大便稀溏,每日3 - 4次,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 辨证论治- 国医泰斗诊断为脾肾阳虚证。

认为患者久病体虚,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阳亦虚。

治以温补脾肾之阳。

- 方剂选用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

药用附子(先煎)10g、干姜10g、党参15g、白术15g、炙甘草6g、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鹿角胶(烊化)10g、杜仲10g。

- 方解:附子理中汤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脾,干姜温中散寒,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共奏温中健脾之功;右归丸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等药补肾填精,温补肾阳。

两方合用,脾肾双补,使阳气得复。

- 治疗效果:患者服用上方14剂后,腹胀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1 - 2次,畏寒怕冷症状有所缓解。

我是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

我是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

我是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益类中成药分别以益气、补血、滋阴、助阳的药物为主所组成,具有补虚扶弱,增强抗病机能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虚证。

所谓虚证,一般说来,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

但是,人的气、血、阴、阳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气虚和阳虚是表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血虚和阴虚是体内阴血津液等物质的亏损。

在临床上阳虚每兼气虚,气虚常致阳虚;阴虚每兼血虚,血虚亦可导致阴虚。

气和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是互相生成和互相依赖的。

所以,气血两亏的病症,更是临床多见的。

阴和阳在病理和症状上,虽各有重点,但阴阳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阴阳互根),在病理变化上常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所以,阴阳两虚的病症,也是临床经常出现的。

因此,补气养血和滋阴助阳的药物,在中成药的处方中,是经常配伍应用的。

现将疾病的主要症状和适宜的中成药分述如下。

一、气虚:指脾气虚和肺气虚而言。

脾气虚则症见:气短懒言,倦怠无力,饮食不振,腹胀便溏;如果气虚下陷,则见脱肛,妇女子宫下垂等症。

肺气虚症则见:少气,气息不能续接,说话声音低弱,易出虚汗,劳动则喘促等症。

气虚虽有脾气虚与肺气虚之分,但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

而肺气的来源,则又赖于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华以润养,故补气以补脾为主。

脾气旺,则肺气自充。

健脾则可以补气,常用的补气的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补益资生丸、参苓白术丸等。

补中益气丸(片)为水丸或洁剂,主要功用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适用于由脾胃气虚引起的气短懒言,身体倦怠,肌热有汗,头痛怕风,渴喜热饮,食欲不振,以及气陷脱肛,子官脱垂等。

另外,此药对于固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等均有较好效果。

凡一般慢性病,症见脾胃虚弱,气短懒言,身体乏力,自汗,动则气促,食欲不振等症均可应用。

用法为水丸每服6克,片剂每服6片,均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补益资生丸为蜜丸,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开胃进食。

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脘闷腹胀,不思饮食,呕逆,久泻久痢,面黄肌瘦,精神倦怠等症。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

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脾肾阳虚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指身体内的脾脏和肾脏阳气不足,影响了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常见症状包括腰腿酸软、手脚冰凉、腹泻、食欲不振、气短等。

下面为你详细介绍25种调理脾肾阳虚证的药膳和中药方:1. 四君子汤: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后,去渣去汤,饮用。

主要作用是补气健脾,强肾固本。

2. 六味地黄丸:山药20克,熟地20克,白术20克,枸杞子20克,牛膝20克,丹参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益肾,补脾生津。

3. 十全大补丸:人参15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巴戟天10克,枸杞子10克,淮山10克,山药15克,桂枝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补气养血,固肾壮腰。

4. 生脉饮:当归15克,熟地12克,黄精10克,白芍10克,川芎8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后,去渣去汤,饮用。

主要作用是调补肝肾,滋阴补血。

5. 八味地黄丸: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巴戟天15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牛膝15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强身健骨。

6. 白芍地黄丸:白芍15克,熟地20克,麦冬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祛风散寒。

7. 防己茯苓丸:防己10克,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

将药材混合后入丸,每次20丸,用水送服。

主要作用是和中益气,利水消肿。

8. 党参、黄精、白术粥:党参15克,黄精15克,白术15克,大米适量。

将药材和大米混合后,加水煮粥,食用。

主要作用是健脾益气,增强肾阳。

9. 枸杞子、蛤蚧、红枣粥:枸杞子15克,蛤蚧1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

脾肾阳虚证详解

脾肾阳虚证详解

脾肾阳虚证详解脾肾阳虚证 - 正文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所造成,临床以腰膝小腹冷痛,久泻不止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脾脏依靠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

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全身,肾所藏之精虽禀受于先天,但须不断继养于后天。

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脾虚则运化无力,不能化生精微以充肾,或水湿内停,影响肾阳蒸化水液的功能,日久导致肾阳不足,最终而成脾肾阳虚证。

至于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

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

总之,无论脾阳虚衰,或肾阳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展成为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三个方面:①阳虚寒盛,气机凝滞,而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②水谷失运而见腹胀,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③水湿泛滥,而见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也为阳气亏虚之象。

脾肾阳虚证的治疗,根据由脾及肾,或由肾及脾,病在脾肾侧重不一,治疗也有所区别,但总以温补脾肾为基本原则。

附子理中汤、济生肾气丸、右归丸、脾肾双补丸、真人养脏汤等方剂可随证选用。

脾肾阳虚症的饮食治疗

脾肾阳虚症的饮食治疗

推荐几种补肾的食品
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具有补肺、健脾作用,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脾肾阳虚症的饮食治疗
脾肾阳虚症是由于素体阳气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脾阳虚日久,波及肾阳,导致脾、肾阳气均不足的病症。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1. 脾肾阳虚症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阳虚泄泻者:泄泻多于黎明之前发生,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阳虚便秘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喜暖怕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宜食食物:
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
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
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
补肾食品
有补肾作用的食品很多,其中最简便可行,经济实惠的是羊背骨汤。
将羊背骨洗净煮两小时,加葱姜佐料当汤料。
肾虚瘦弱、乏力、虚损、腰脊痛者可把羊脊骨剁碎,加中药肉苁蓉30克, 丝子1-3克(用布包好)加水同煎,2-3小时后取汁加米煮成粥,加以调料食用。

脾肾虚弱的症状是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脾肾虚弱的症状是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脾肾虚弱的症状是什么?
文章导读
身体虚弱分为很多类型,比如平时我们从事重体力劳动之后,身体就会进入虚弱期,这时候如果得到充足的休息便会恢复。

还比如我们平时不论是否从事体力劳动,身体都感觉特别虚弱,这就很可能是脾肾虚弱。

脾肾虚弱的人群还容易面色苍白、小便频繁、腰膝酸软等,都是需要警惕的。

症状
脾肾阳虚的症状表现包括三个方面:
①阳虚寒盛,气机凝滞,而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②水谷失运而见腹部胀,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③水湿泛滥,而见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仍。

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也为阳气亏虚之象。

病机分析
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脾肾阳虚舌苔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温煦、运化、固摄作用减弱测下利清谷,泄泻滑脱或五更泄泻;阳气虚,阴寒内盛,则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则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阳气虚,水气泛滥,则面目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为阳虚阴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该证当与单纯的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相辨别。

单纯的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以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为主,该证则脾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

该证还当与阳虚水泛证辨别,阳虚水泛证以水气泛滥浮肿为主,该证则以下利清谷、滑脱不禁、五更泻、畏寒肢冷等虚寒症状为主。

该证与一般阳虚证的区别是,一般阳虚证有全身性的虚寒症状,该证则还有脾肾阳虚的定位见症。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定义:脾胃阳气不足,失其温煦,受纳运化功能减退,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脾胃虚寒,中医名词,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欢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脾阳虚寒证。

多由脾气虚证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

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

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

病因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

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

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脾胃虚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脾阳虚寒症。

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

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

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

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文章目录*一、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二、导致脾肾阳虚的原因*三、脾肾阳虚的饮食宜忌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1、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之食疗方法淫羊藿茯苓炖鹌鹑:配方淫羊藿30克、茯苓30克、鹌鹑1只制法宰杀鹌鹑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后切块,与药材共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吃肉饮汤。

功效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胃脾肺经,有利水去湿宁心安神,补脾胃作用,鹌鹑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

2、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之中成药补天灵片:本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

方用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

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

并用牛膝强筋壮骨。

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

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3、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之针灸疗法取穴:风池、大椎、合谷、迎香、足三里、脾俞、肾俞。

手法:风池、大椎、合谷、迎香,用泻法。

足三里、脾俞、肾俞、用补法,加灸。

4、脾肾阳虚的治疗方法之按摩疗法取穴:双风池、双迎香、双足三里、双肾俞。

手法:用双大拇指按揉风池穴1~5分钟,1日3次。

有祛风散寒作用。

用双手中指腹部轻按迎香穴,沿鼻旁向上,经前额、太阳穴处而下,回到迎香穴为一次,如此36次,每日2~3次。

与风池穴配合,可治感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

用双手拇指轻揉按摩足三里穴5~10分钟,1日3次。

可起到健脾强身效果。

以双手搓热放在两腰部,轻揉按摩。

或用两手叉腰,大拇指按在肾俞穴上,轻揉按摩2~5分钟。

有温补肾阳、壮腰强身作用。

导致脾肾阳虚的原因1、年龄增长或久病伤身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2、脾肾久病耗气伤阳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

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

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文章目录*一、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1. 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2. 脾肾阳虚的原因3. 脾肾阳虚的表现*二、脾肾阳虚应该吃什么*三、脾肾阳虚艾灸穴位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1、哪些中药方剂治疗脾肾阳虚真武汤:茯苓9g、芍药9g、白术9g、生姜9g、附子(脱去皮)9g。

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固涩剂:常用敛肺止咳药如罂粟壳、五味子、乌梅等,配伍益气养阴药如人参、阿胶等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九仙散敛肺止咳,用于久咳久喘,自汗等肺气阴不足之证。

天魂汤:甘草2钱,桂枝3钱,茯苓3钱,干姜3钱,人参3钱,附子3钱。

功能主治:脾肾阳虚。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温服。

运用: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

各家论述:方中甘草、茯苓培土而泄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安肾汤:大茴香、附子、苍术各二钱,韭子一钱。

鹿茸3钱,葫芦巴3钱,补骨脂3钱,韭子1钱,大茴香2钱,附子2钱,茅术2钱,茯苓3钱,菟丝子3钱。

治湿温日久,脾肾阳虚。

用法用量:水煎,分三次服。

2、脾肾阳虚的原因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

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

3、脾肾阳虚的表现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

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脾肾阳虚证的名词解释

脾肾阳虚证的名词解释

脾肾阳虚证的名词解释脾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一种证候,也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身体问题之一。

那么,什么是脾肾阳虚呢?简单来说,脾肾阳虚是中医学中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它是指人体脾胃与肾脏的阳气不足,导致整个身体无法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阴阳平衡”,而脾肾阳虚就是“阳”的一种失衡状态。

脾肾阳虚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疲劳、寒冷环境的长期暴露等等。

当人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脾肾功能会逐渐衰退,阳气也会逐渐虚弱。

脾肾阳虚可以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感,例如疲乏无力、肢体冰凉、腰膝酸软、腹泻、脾气急躁等。

这些都是阳虚的表现,也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

脾肾阳虚也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肾炎、阳痿、痛经等。

针对脾肾阳虚,中医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调整饮食习惯,中医认为温补的食物有助于补充阳气。

例如,人参、枸杞、姜、葱、桂皮等食物都可以起到温补的作用。

其次是适当锻炼,中医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阳气的产生。

还有养生保健的方法,如按摩腹部、泡脚、穴位按摩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改善脾肾阳虚。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是注意饮食,平衡膳食结构,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处理压力和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脾肾阳虚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证候,其实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种表现。

中医认为阳虚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养生保健来改善和调节的。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重视身体的阴阳平衡,是预防脾肾阳虚的重要途径。

脾阳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脾阳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脾阳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导语:脾阳虚体质,其实是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到寒气所导致的。

脾虚阳气不足很有可能造成便秘,腹泻等症状。

脾阳虚常见于虚弱,水肿等症状。

我还是建
脾阳虚体质,其实是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到寒气所导致的。

脾虚阳气不足很有可能造成便秘,腹泻等症状。

脾阳虚常见于虚弱,水肿等症状。

我还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因为一旦生病受疼的的还是自己,而且这种脾阳虚体质人更应该多注意,生活作息啊饮食起居啊都应该注意。

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主要临床表现有:
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

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

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文章目录*一、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1. 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2. 脾肾阳虚怎么引起的3. 脾肾阳虚危害有哪些*二、脾肾阳虚吃什么好*三、脾肾阳虚如何调理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1、脾肾阳虚是什么症状 1.1、畏寒肢冷:“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

“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关节的症状。

“畏寒肢冷”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病症。

1.2、头晕无力,失眠多梦:肾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滋养和温煦着其他脏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伤及肾脏。

许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病人,往往伴随有肾虚症状。

要想根治肾虚,彻底治好其他器官的疾病是根本之道,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1.3、腰痛:腰痛根本在于肾虚,可分为内伤和劳损。

内伤肾虚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或疲劳过度所致。

轻者难以弯腰或直立,重者出现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症;劳损指体力负担过重,或长期从事同一固定姿势的工作(使用电脑、开车等),久之会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不足。

2、脾肾阳虚怎么引起的 2.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2.2、年龄增长、久病伤身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2.3、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3、脾肾阳虚危害有哪些 3.1、在脑力方面,肾虚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3.2、在情绪方面,肾虚同样有影响,主要有:情绪不佳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脾阳虚症状有哪些

脾阳虚症状有哪些

脾阳虚症状有哪些文章目录*一、脾阳虚症状有哪些*二、脾阳虚的中药调理*三、脾阳虚的适宜食物脾阳虚症状有哪些1、脾阳虚症状有哪些四肢不温常年手脚凉,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手感也是凉凉的,对于体热的人来讲都热的非常难受,脾阳虚的人会感觉夏天过的很舒服。

冬天晚上暖不热被窝。

四肢浮肿小腿和脚踝的浮肿比较明显,尤其是晚上睡觉前,脚踝一按一个坑,皮肤的回弹速度很慢,同时平常感觉腿沉走不动路,总是感觉累。

食欲减退到了吃饭的点总是感觉不饿,吃啥都没有胃口。

饭量总是小,吃完就腹胀老是感觉不消化。

胃痛,胃喜温喜按经常会胃痛,按着就会舒服些或者喝些热水也会缓解些,这就是阳虚引起的胃痛和别的胃痛明显的症状。

大便溏稀大便不成型,或者是先干后稀,这个也是明显的特点,正常的大便应该是润润的,形状是圆的,排便速度非常快,但是脾虚的人可能时间比较长,常年都是大便溏稀,自己反而觉得这个是正常的,所以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

舌淡胖嫩舌边周围有齿痕。

这个一般有专业的中医来判断。

不过舌边齿痕自己也能很好的认出来。

舌头两侧的边缘有小坑一样。

2、脾阳虚的病因病机脾阳虚,中医证候名,又称脾虚寒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过食生冷、外寒直中、过用苦寒,久之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

证候鉴别与脾气虚鉴别,本证可由脾气虚发展而来,同时有畏寒肢冷、脘腹隐痛喜温等寒象。

3、脾阳虚的辩证施治水肿水肿以腰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由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

治应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用实脾饮。

腹泻脘腹疼痛绵绵,得温痛减,遇冷更甚,或兼呕吐不能食。

治宜温中散寒,方用附子粳米汤,甚者用大建中汤。

泄泻由于暴注水泻,短时间内即导致脾阳大虚;更多见于慢性腹泻,病程日久,饮食不化,缠绵不愈,时轻时重,腹痛隐隐,得温则舒,多由素体脾胃虚弱,阴寒内生所致,治当调理元气,温中健脾,元气充足,脾阳来复,其泻即止。

什么是脾阳虚

什么是脾阳虚

什么是脾阳虚文章目录*一、什么是脾阳虚*二、脾阳虚的饮食注意事项*三、脾阳虚食疗方什么是脾阳虚1、什么是脾阳虚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称脾虚寒证。

脾阳虚病名。

又称脾胃虚寒。

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2、脾阳虚的症状2.1、夜间多尿:一般夜尿次数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过全日的1/4,严重者夜尿一小时一次,尿量接近或超过白天尿量,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属于“夜间多尿”。

2.2、畏寒肢冷:“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

“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关节的症状。

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病症。

2.3、头晕无力,失眠多梦:肾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滋养和温煦着其他脏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伤及肾脏。

许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病人,往往伴随有肾虚症状。

要想根治肾虚,彻底治好其他器官的疾病是根本之道,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2.4、腰痛:腰痛根本在于肾虚,可分为内伤和劳损。

内伤肾虚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或疲劳过度所致。

劳损指体力负担过重,或长期从事同一固定姿势的工作(使用电脑、开车等),久之会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不足。

3、脾阳虚的病因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脾气虚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过用误用寒凉药物,或肾阳虚衰所导致。

主要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

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

舌质淡胖,苔由滑。

脉沉迟无力。

病机分析:脾阳虚衰,运化失职,故腹胀纳少;阳虚则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阳虚水湿不化,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清稀;脾阳虚不温四末,故形寒肢冷;中阳不振,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流溢肌肤则肢体困重,甚至肢体浮肿,渗注于下则妇女白带量多质稀。

脾肾阳虚中医治疗

脾肾阳虚中医治疗

脾肾阳虚中医治疗文章目录*一、脾肾阳虚中医治疗*二、脾肾阳虚的人忌食食物*三、脾肾阳虚患者日常的注意事项脾肾阳虚中医治疗1、脾肾阳虚中医治疗1.1、内服方药:真武汤加味茯苓15克、白术10克、炮附子、白芍、怀牛膝、巴戟天、泽泻各10克、车前子15克。

本方宜于阳气虚衰而水邪停聚者。

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1.2、外敷药物:甘遂末30克、面粉60克,以水调匀作饼,取冰片1克放于饼上,贴敷于中极穴,冷敷、热敷交替进行30分钟。

1.3、灌肠疗法: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各1克,溶于100毫升的温水之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适于久痢不愈者。

2、脾肾阳虚病因2.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2.2、年龄增长、久病伤身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2.3、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2.4、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

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

3、脾肾阳虚食疗方3.1、淫羊藿(仙灵脾)茯苓炖鹌鹑配方淫羊藿30克、茯苓30克、鹌鹑1只制法宰杀鹌鹑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后切块,与药材共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吃肉饮汤。

功效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胃脾肺经,有利水去湿宁心安神,补脾胃作用,鹌鹑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阳虚证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脾阳虚证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yang
定义:
脾阳虚衰,失于温运,以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冷肢凉,大便溏薄,或下肢水肿,或妇女带下量多,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诊断学(二级学科);辨证(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中焦虚寒证”。【临床表现】为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脾阳不足,不能温煦脘腹四肢,则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寒得热散,故疼痛得温则减,且喜热饮。脾阳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作用减弱,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清稀,或浮肿,带下增多。脾阳不足,胃阳亦虚,故纳食减少,泛吐清涎。气与阳同类,阳气不足,则倦怠神疲。脾阳虚证是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脾气虚证失治误治,气虚严重,累及于阳,即可形成脾阳虚证,两者临床均有神疲倦怠,纳食减少等表现,但脾阳虚因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往往伴有畏寒肢冷、脘腹冷痛等寒象。【机理分析】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故纳少腹胀,大便稀溏;阳虚阴盛,寒从内升,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药方】:归脾汤或归脾丸。金元时期李东垣曾以脾胃阳气不足为立论依据,自创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沉香温胃丸等有效方剂。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此证的各种证治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