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讲肥胖体质
中医内科学——肥胖
4.脾肾阳虚
症状: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 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 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方药:小承气汤合保和丸。
小承气汤方中以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佐以枳实、厚朴行气 散结,消痞除满。
保和丸用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以神曲消 食健脾,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善消谷面之积;半 夏、陈皮行气化滞;茯苓健脾利湿;连翘清热散结。
两方合用有清热导滞化积之功,适用于胃热滞脾之实热积滞型肥 胖。湿热食积,内阻肠胃引起肥胖而兼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 泄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沉有力,亦可用枳实导滞丸。方中 以大黄泻热攻积,枳实行气消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茯苓、 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神曲消食化湿,全方消导化积, 清热祛湿,使湿热清,积滞除,胀满消,肥胖减。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等。
《素问·奇病论》中有“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 问·宣明五气论》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记述,认为过食 肥甘及缺乏运动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早就认识到肥胖容易引起消渴、中风、胸痹心痛等类病证,甚 至影响人的寿命,所谓“肉坚则寿”、“肉脆则夭”,实指身体 肥胖则长寿者少。
2.黄胖病
是肠寄生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征,与肥胖迥然有 别。
04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痰湿痰热
痰湿,表现形体肥胖,腹大胀满,四肢沉重,头重胸闷,时吐痰 涎,水湿偏重,多有腹泻便溏,暮后肢肿;
痰热偏盛者,多见心烦口苦,大便秘结等。 临床辨证时,当分标本缓急,虚实多少。
黄帝内经关于肥胖的解释
黄帝内经关于肥胖的解释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涉及了对肥胖的
一些解释和观点。
从多角度来看,以下是对《黄帝内经》关于肥胖
的解释:
1. 饮食观点,《黄帝内经》认为肥胖与饮食习惯有关。
其中
《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到,“喜怒者,形已立,肉腠理坚,肌肉满,脂肪膏腴。
”意味着过度的喜怒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从而引
起肥胖。
此外,《素问·至真要大论》也强调了饮食节制和合理搭
配的重要性,以防止肥胖的发生。
2. 运动观点,《黄帝内经》认为肥胖与运动不足有关。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提到,“肥人多阴,瘦人多阳。
”这意味着
肥胖的人体内阴气过盛,阳气不足,需要通过运动来调节阴阳平衡,以防止肥胖的发生。
3. 脏腑观点,《黄帝内经》将肥胖与脾胃功能紊乱相关联。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肥人多痰,痰多则胃气不行。
”
这说明肥胖的人体内容易积聚痰湿,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从而引起
肥胖。
4. 情志观点,《黄帝内经》认为情志不稳定也会导致肥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喜则肥,怒则瘦。
”这意味着过度的喜欢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而过度的愤怒则会导致体内阳气亢盛,从而影响体重的平衡。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对肥胖的解释主要包括饮食观点、运动观点、脏腑观点和情志观点。
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肥胖的原因,为我们理解和预防肥胖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指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其中的解释和观点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
【中医】中医说胖
中医说胖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其中胖瘦之辨,尤为精妙。
古人云:“瘦子多病,胖子多寿。
”然而,此言未必尽然,中医认为,胖与瘦并非绝对的优劣之分,而是一种身体状态的体现。
“形神合一,阴阳平衡”,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胖瘦之别,实则源于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
中医认为,肥胖多因脾胃虚弱、湿气内生所致。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湿气内生则停滞于体内,进而形成肥胖。
“胖人多痰湿,痰湿生百病”,中医认为肥胖之人易生痰湿,痰湿停滞于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诸多疾病。
故而,中医治疗肥胖,重在调理脾胃,祛除痰湿。
中医治疗肥胖,方法多样,既有食疗,又有药疗,更有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食疗方面,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等,以健脾利湿。
药疗方面,可根据个体体质,选用健脾化湿、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苍术、白术、泽泻、丹参等。
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则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减肥的目的。
“病从口入”,中医认为,肥胖之因,与饮食密切相关。
故而,减肥过程中,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饮食要多样化,合理搭配。
此外,中医还强调“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以保持脾胃的正常功能。
在治疗肥胖的过程中,中医还注重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进而影响肥胖。
故而,保持心情舒畅,对减肥具有重要意义。
“医者,仁术也”,中医治疗肥胖,不仅关注病痛的消除,更注重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治疗过程中,医者应以仁爱之心,耐心指导,使患者树立信心,共同战胜肥胖。
总之,中医治疗肥胖,注重整体调理,既关注病因,又关注症状,旨在恢复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
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医的世界,探寻减肥的奥秘,拥有健康的生活。
中医对于肥胖与代谢障碍的调理方法
中医对于肥胖与代谢障碍的调理方法肥胖和代谢障碍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中医秉持着“天人合一”的观念,提倡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从而对肥胖和代谢障碍进行调理。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肥胖和代谢障碍的调理方法,并探讨其可行性。
一、饮食调理中医注重饮食的调理,认为“药食同源”,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新陈代谢和减肥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根据体质进行调节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人体分为五种体质:金、木、水、火、土。
不同体质的人在选择饮食时需要有所区别。
例如,属于“火”体质的人应该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果、蔬菜汁等。
2. 三餐定时定量中医强调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过度饱食或暴饮暴食,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此外,中医还提倡慢嚼细咽,有助于提高饱腹感。
二、药物调理中医药物调理是中医特色之一,通过草药的运用,可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帮助肥胖和代谢障碍的缓解。
1. 中药调理中医经典中有许多对肥胖和代谢障碍有益的草药方剂,如花椒、山楂、荷叶等。
这些中药能够促进脂肪的代谢,调理胃肠功能,改善体内的湿热痰浊。
2.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也是一种药物调理的方法。
例如饮用薏苡仁粥可以帮助清热利湿,调理肠胃功能;食用红豆可以补血调理胃肠功能;吃山药可以补益脾胃,增强体力。
三、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整体内的气血流通,对于调理肥胖和代谢障碍有着一定的效果。
1. 跨膝脉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膝盖两侧有一对关键的穴位,称为跨膝脉穴。
针灸这一穴位可以刺激腿部肌肉的运动,促进脂肪燃烧,达到减肥的效果。
2.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是针灸中常用的一处穴位。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加速新陈代谢,帮助减肥和调理代谢障碍。
四、运动调理中医认为运动对于调理肥胖和代谢障碍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人体的代谢率,消耗脂肪。
1. 散步中医推荐每天散步30分钟以上,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
散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的能量消耗。
中医药对肥胖症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药对肥胖症的综合治疗方法肥胖症是一种影响全球范围内大量人群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肥胖症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对肥胖症的综合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脾胃论”,即将肥胖症归结为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器官,失调将导致湿浊内生、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形成肥胖。
因此,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功能。
二、中医药的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合理饮食,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
常用的饮食原则包括少油少糖,多食蔬果,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过食寒凉和过食油腻食物等。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饮食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等方法能够使食物更利于消化吸收。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薏米、陈皮等,它们具有消食化湿、燥湿利尿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具有代谢调节和食欲抑制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大久保等,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和瘦身效果的达成。
针灸不仅能够减轻体重,还能改善肥胖引起的相关代谢紊乱,如高血压、高血糖等。
4.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改善脾胃功能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肥胖症与脾胃气滞有关,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经络畅通,疏通气血,改善脾胃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5. 运动疗法运动在中医药治疗肥胖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强调通过运动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提高脾胃运化能力。
适合肥胖症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太极拳、气功等传统中医运动方式。
三、中医药在肥胖症治疗中的优势中医药在肥胖症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 个性化治疗:中医药注重个体的整体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肥胖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肥胖症肥胖系人体脂肪储存过多,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其他肥胖症三类。
单纯性肥胖症无明显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继发性肥胖症多有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其他肥胖症如水钠潴留、痛性肥胖等。
中医学称为“肥人”,其发病与进食过多,嗜食甘肥,喜静少动以及素体脾运不强有关。
饮食不节,脾运失健,内生痰湿,或因水谷精微化为膏脂,积聚于脏腑组织、四肢、皮下,而致形体肥胖。
本节主要介绍单纯性肥胖的证治,继发性肥胖症、其他肥胖症还当结合原发病治疗。
【诊断】1有饮食过多、活动过少史,或家族遗传史。
多见于40~50岁中壮年,尤以女性为多。
2.评估肥胖的方法很多,目前较简便且最常用的方法为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1=体重(kg)/身高2(m2)0国外诊断标准为:24.9为正常上限,25~29.9为超重,230为肥胖。
适用于中国人的诊断标准为:23.9为正常上限,24~26.9为超重,227为肥胖。
3.结合病史、体征特点作有关检查,如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甲状腺功能测定、检查蝶鞍、立卧位试验、血糖、血脂、B超、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进一步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肥胖症。
【治疗】本病重在预防。
应适当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脂肪、高糖类食物,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轻症注意摄生,不需服药;中等度以上肥胖者,可配用药物治疗。
一、辨证论治本病多属标实本虚证。
临床辨证,初起以痰湿标实为主,治予化痰祛湿法;病久以脾虚为主,治予健脾益气法。
虚实夹杂者,当予消补兼施。
1痰湿内盛形体肥胖,食欲旺盛,头昏沉重,嗜唾鼾声,流涎,胸闷气短,痰多口黏,行动迟缓,苔腻滑,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举例:导痰汤加减。
制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5~10g,枳实10g,苍术10g,菖蒲10g,广郁金10g,茯苓10g,荷叶15g。
加减:胸闷心悸,加制远志10g,丹参12g,慈白6g。
痰多稠黏或黄色,怕热,加黄连3g,炒竹茹10g,瓜萎皮15g,并可饮服竹沥水20m1,每日2~3次。
肥胖之人大多是什么体质?有什么脉象?该如何治疗及养生?
肥胖之⼈⼤多是什么体质?有什么脉象?该如何治疗及养⽣?1 肥胖与痰湿、⽓虚⼀、朱丹溪《丹溪⼼法》 “肥⽩⼈多痰。
肥⼈⽓虚⽣寒,寒⽣湿,湿⽣痰,故肥⼈多寒湿。
肥⼈湿多,肥⼈宜⼆陈汤加参、芪、归、术、银花、连翘等类治之”。
元朝医家朱丹溪⾸次提出“肥⼈多痰”、“肥⼈湿多”、“肥⼈多⽓虚”的理论,即痰、湿、虚是肥胖症的最主要病机,为后世肥胖症的治则开创了先河。
由于形体过于丰盛,全⾝四肢百骸内脏器官多处于⽓虚状态,以致⾝体笨重,⾏动迟缓,动辄⽓促。
⽓虚不能运化、输布⽔液,则易⽣⽔湿痰饮,导致肥⼈多痰湿。
根据其理论观点,朱⽒提出⽤⼆陈汤加味来治疗本病。
后世医家傅青主进⼀步指出妇⼈更易患肥胖,原因就是痰湿停积⽇久、有助膏脂的形成,与其“恣⾷厚味”有关。
⼆、陈⼠铎《⽯室秘录》《⽯室秘录·论⽓虚多痰》:“肥⼈多痰,乃⽓虚也,虚则⽓不能运化,故痰⽣之。
” 清朝医家陈⼠铎⽴⾜于朱丹溪的“肥⼈多痰”的观点,进⼀步指出,肥胖多痰的根本原因是⽓虚。
主要是脾⽓亏虚,不能运化⽔⾕,导致痰湿内⽣,湿浊积聚,促使⾎中脂质增加。
⽽同时代另⼀医家何梦瑶则在《医碥》中提出“肥⼈⽓滞必挟痰”,主张⽤⼆陈汤加枳壳、⾹附,重者加苍术、⽩芥⼦,来治疗本病。
三、叶天⼠《临证指南医案》 “湿从内⽣,必其⼈膏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冷⽠果及甜腻之物。
其⼈⾯⽩⽽肥,肌⾁柔软”。
清朝医家叶天⼠详细阐述“肥胖多湿”理论,提出内湿产⽣的三个主要因素,认为过⾷膏粱甜腻、厚味肥⽢、酒醴汤茶、⽣冷⽠果,均可导致精微物质过剩,化为脂液⽽引起肥胖。
其中,饮⾷不节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
2 肥胖脉象如何管⽟衡《诊脉三⼗⼆辨·辨肥瘦脉异》:“瘦⼈脉健,肥⼈脉沉。
瘦⼈多⽕,故脉健。
肥⼈多湿,故脉沉。
” 清朝医家管⽟衡认为,肥胖症主要表现为沉脉,其原因在于湿浊凝滞脉⽓于内。
3 肥胖如何⾷疗赵彦晖《存存斋医话稿附录吴⼭散记》:“碘质有改进⼈体新陈代谢,减少蓄积脂肪,以治肥胖病之效。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八节肥胖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八节肥胖肥胖【概说】一、概念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身肥体胖,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二、沿革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对其病因、证候、分类有较祥的论述。
病因:“食甘美而多肥也”,“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证候:“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
分类: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证型。
(二)《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认为肥人多气虚。
(三)《医门法律》认为肥人多痰湿。
(四)《丹溪心法·中湿》认为肥胖应从湿热及气虚两方面论治。
(五)《石室秘录·肥治法》认为治痰须补气兼消痰,并补命火,使气足而痰消。
三、讨论范围现代医学的单纯性(体质性)肥胖病,继发性肥胖病(如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病、胰岛病及甲低等的肥胖病),可参照本篇治疗。
【病因病机】一、病因(一)年老体弱中年以后,脾肾虚衰,运化功能减退——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湿壅结,故而肥胖。
(二)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水谷精微——堆积成为膏脂形成肥胖;运化无权——湿浊内生,痰湿内聚——体壅肿肥胖。
(三)缺乏运动喜卧好坐——运行不畅,痰浊内聚而致肥胖。
(四)先天禀赋胃热偏盛者——食量过大,脾运不及——膏脂痰湿堆积,而成肥胖。
此外,肥胖的发生还与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女性活动量较男性少,故女性肥胖者较男性为多。
二、病机(一)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
脾气虚弱——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
肾阳虚衰——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
(二)病位主要责之于脾,与肾肝心肺有关。
肥胖的病机关键为水湿痰浊壅滞,而脾主运化,脾主肌肉,又为“生痰之器”故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肾主水,肾虚水湿不化,变湿为浊,故与肾虚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滞血瘀,津液不布,水湿痰浊内停,与肝有关;若心肺气虚,亦可致病,与心肺的功能失调有关。
肥胖的辨证论治
肥胖的辨证论治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早在古医籍中就有记载,中医认为肥胖发生原因多与“湿、痰、虚”有关。
中医根据成因把肥胖分为以下几类:1、气胖:因三焦经异常引起,属精神压力型肥胖。
2、腹型肥胖:因肝气过剩引起,多伴有便秘及高血压倾向。
3、脂肪型肥胖:因血气过盛引起,容易引发心脏病。
4、虚胖:因肾功能太强或太弱引起,多伴有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等症状。
5、病态肥胖:因血气不足,脾脏阳气太盛引起,产后肥胖、激素性肥胖属于此类。
对于这些类型的肥胖,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早在古医籍中就有记载,中医认为肥胖发生原因多与“湿、痰、虚”有关。
中医根据成因把肥胖分为以下几类:1、气胖:因三焦经异常引起,属精神压力型肥胖。
2、腹型肥胖:因肝气过剩引起,多伴有便秘及高血压倾向。
3、脂肪型肥胖:因血气过盛引起,容易引发心脏病。
4、虚胖:因肾功能太强或太弱引起,多伴有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等症状。
5、病态肥胖:因血气不足,脾脏阳气太盛引起,产后肥胖、激素性肥胖属于此类。
对于这些类型的肥胖,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
而中医则能够由内而外的调整人体,从调节内分泌入手、对肝、脾、肾、心脏、肺及三焦等进行调节,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达到减肥的目的。
同时,中药无副作用,还能起到滋补和保健的作用。
存活度。
而中医则能够由内而外的调整人体,从调节内分泌入手、对肝、脾、肾、心脏、肺及三焦等进行调节,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达到减肥的目的。
同时,中药无副作用,还能起到滋补和保健的作用。
食疗减肥六法1、鲜荷叶汁10克,山楂6克,生薏苡仁6克,沸水沏饮,尤其适于高血脂症的肥胖之人;或鲜荷叶1张,洗净煮汤,用荷叶汤同粳米100克煮粥服食代饭。
2、菊花5克,生山楂及草决明各12克,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日数次服用。
中医肥胖的类型
中医肥胖的类型中医肥胖的类型一、内湿型肥胖内湿型肥胖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体形肥胖,身体沉重,动作迟缓。
舌苔厚腻,口腔黏腻不爽。
大便稀软,小便短黄,可能伴有气味。
口渴不欲饮水,喜欢冷饮。
脸部容易出油,皮肤黯淡粗糙。
二、阳虚型肥胖阳虚型肥胖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体形肥胖,但身体虚弱无力。
容易疲乏乏力,动作迟缓。
容易感到寒冷,怕冷,手脚发凉。
面色苍白,气色不佳。
舌苔淡白,脉虚弱。
三、阴虚型肥胖阴虚型肥胖主要表现为体形肥胖,但体重不增加或者增加不明显。
容易疲乏乏力,腰酸腿软。
面色晦暗无光泽,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皱纹。
舌红少苔或无苔,口干咽燥。
四、痰湿阻滞型肥胖痰湿阻滞型肥胖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体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
身体沉重,动作迟缓,容易疲倦。
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口腔黏腻不爽。
大便稀软黏滞,可能伴有气味。
五、气滞血瘀型肥胖气滞血瘀型肥胖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体形肥胖,尤其是下半身肥胖。
容易疲乏乏力,痛经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皮肤暗黯不鲜亮,可能有色斑。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下脉络紫暗。
附件:⒈中医肥胖类型饮食指导表⒉中医肥胖类型运动建议表⒊中医肥胖类型草药方剂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法律名词:肥胖:指体质指数(BMI)大于或等于28的人群。
注释:体质指数(BMI)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计算得出的结果,常用于评估一个人体重是否过重或肥胖。
⒉法律名词:健康饮食:指合理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等。
⒊法律名词:中药方剂:指根据中医理论,选取不同草药组合配制而成的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组合。
中医治肥胖案例
中医治肥胖案例
小莉因肥胖前往一家中医诊所寻求帮助。
小莉的BMI为30,属于肥胖的范围。
医师对小莉进行详细的问诊、观察和检查,发现小莉的肥胖主要是由于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的。
根据中医的理论,小莉属于体重偏重的湿热质,主要表现为身体水肿、食欲不振、排便不畅、易疲劳等症状。
医师制定了针对小莉的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饮食结构
医师建议小莉改善她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粗粮、低脂肪的食物摄入量,尽量少吃夜宵和零食等垃圾食品。
同时,医师还给小莉开了一些中草药方剂,帮助她调理身体,促进代谢和消化功能,加速燃脂的过程。
2. 按摩调理
医师还建议小莉进行按摩调理,帮助她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并促进身体内湿气排出,减少水肿现象。
小莉可以在家自己按摩或者去中医院进行专业按摩治疗。
3. 运动减肥
医师还给小莉制定了合适的运动方案,帮助她加速燃脂的过程。
由于小莉平时较为懒散,医师并没有要求她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而是建议她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医师提醒小莉不要过度激烈运动,以免造成身体的伤害。
4. 调整作息
医师还建议小莉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习惯。
医师提醒小莉不要熬夜或者吃太多热气的食物,以免大量积聚湿气,加重身体负担。
小莉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个月的治疗,BMI下降到了28,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水肿状态改善,精神状态更佳,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提升。
她也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始注意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养生讲座中医体质辨识
你是什么体质呢
2021/4/27
人的体质不同,养生的方法也不同。你知 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
中医师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患 者身体情况,包括脸色、声音、胖瘦、壮 弱、行动、舌苔、脉象等来判断一个人的 体质。
2
一、平和质 (A型)
2021/4/27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体育锻炼:
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控制出汗量
,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
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法,养成冷静沉着
的习惯。
饮食调理:多食梨、百合、银耳、菠
菜、无花果、冰糖、茼蒿等甘凉滋润食物。 少吃葱、姜、蒜、椒等辛辣燥烈品。
药物调养:可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
之品,如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麦冬、 沙参、玉竹等药。常用方有六味地黄丸。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
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 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 较难适应。
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都是 中暑常见的诱因。
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 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
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22
一旦发生中暑怎么急救?
2021/4/27
出现中暑症状时,首先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 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 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可在太阳穴涂抹清 凉油、风油精,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中医肥胖的名词解释
中医肥胖的名词解释引言:肥胖是当今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而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于肥胖问题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疗法。
本文将对中医肥胖的名词进行解释,并深入探讨中医在肥胖治疗中的应用。
一、体质分类中医将肥胖体质分为三类:气虚体质、湿热体质和瘀滞体质。
气虚体质的肥胖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但体力较差,容易疲劳;湿热体质的肥胖则伴随着体形肥胖、口苦口渴、大便黏腻等症状;而瘀滞体质的肥胖则表现为形体肥胖伴随着血液循环不畅、经期不调等特点。
二、中医病因分析中医认为肥胖的病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人体内部的问题,如脾胃湿腻、气虚等;外因则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环境压力等外部因素。
中医强调内外统一,认为解决肥胖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内因和外因。
三、中医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强调食物对人体的热能影响。
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
例如,气虚体质可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湿热体质则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此外,中医还强调对于人体内湿气的排解,如多喝绿茶、薏苡仁粥等。
2. 中药调理:中药在中医治疗肥胖中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中医师可开方使用不同的中药。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可以使用补气药物,如党参、黄芪;对于湿热体质,则需要使用清热药物,如黄柏、栀子。
3.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在肥胖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功效。
通过针对不同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达到瘦身的目的。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和脾经穴位可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肥胖也有一定的效果。
它能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体质,缓解肥胖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脾经、肝经和脾胃经等。
结语:中医肥胖的名词解释包括体质分类、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推拿按摩和艾灸疗法等手段,中医能够有效地调理身体的内外平衡,帮助人们解决肥胖问题。
中医在肥胖治疗中不仅注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兼顾人体的整体健康,有助于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肥胖病中医诊疗方案
肥胖病中医诊疗方案肥胖病,又被称为单纯性肥胖,是指因能量摄入过多、消耗不足,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疾病。
中医认为肥胖病主要是由于脾胃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以及湿浊内生等多种原因所导致。
下面是一份针对肥胖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体质辨证: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来辨别体质类型,如痰湿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等。
根据体质类型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2.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肥胖病的关键。
首先要控制能量摄入,建议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增加食物的纤维含量,如蔬菜、水果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根据体质类型可以选择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山楂、茶叶等。
3.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和症状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薏苡仁、茯苓、荷叶、山楂、赤芍等。
一般配合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调整体内的气血、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
4.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肥胖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激活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脾俞、神阙、内关等。
5.推拿按摩:通过运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穴位、经络,疏通气血,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常用的手法有揉腹法、捻脂法、按摩足三里等。
除了上述治疗方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参与运动:中医强调运动对于减肥治疗的重要性。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燃烧。
可以选择散步、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心理调节:肥胖病往往伴随着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应该积极面对自己的体形,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的压力影响减肥效果。
3.定期随访: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进行随访,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可以根据体重变化、体质反应等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肥胖病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对肥胖的分型及辨证论治
中医学对肥胖的分型及辨证论治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医学关于肥胖的分型及辨证论治中医学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气阳虚或气阴虚,病位以脾为主,次为肾及肝胆,亦可及心肺,但总以脾肾气虚为多见,肝胆疏泄失调也可见。
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有兼血淤、气滞者。
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表现为复杂多样的证侯。
应详察证侯、舌、脉,抓住重点,精确辩证,精心遣药,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现在有一种倾向,提到中医减肥,就一定用泻剂。
而忽略了造成肥胖的病因各不相同,患者的体质禀赋也有差异,肥胖又多系虚症。
结果不仅未能减肥,反而产生他种疾病,因此,在中医减肥治疗中,一定要树立整体观念,严格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
一、肥胖症的中医分型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治疗肥胖症同样要强调辨证论治,它具有针对性强,兼顾合并症,毒副作用小,组方灵活,起效快,效果好等优点。
关于肥胖症的辩证分型,目前各家看法不一。
1987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会议,经广泛酝酿讨论制定中医分型标准,并经1989年11月武汉会议修订,单纯性肥胖病分为5个型。
1.脾虚湿困型其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
舌淡苔薄腻,脉沉细。
2.胃热湿困型(湿浊内阻、郁久化热)其主要表现是头胀头晕,消谷善饥,肢体困楚息惰,口渴喜饮。
舌苔腻微黄,脉滑小数。
3.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是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舌质色暗,苔薄,脉细弦。
4.脾肾两虚型(脾肾阳虚)主要表现是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冷。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5.阴虚内热型主要表现是头昏、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
舌尖红苔薄,脉细数、微弦。
以上五型,在一般肥胖者中是较普遍的表现,但在实际诊疗中,表现可多种多样,不同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状况可有不同的表现。
中医详解虚胖的原因,该如何减?
中医详解虚胖的原因,该如何减?虚胖虚胖不虚不胖很多人老说自己胖但其实还不是您真的胖您有可能只是虚胖虚胖的特征1、食量不大,东西吃得并不多。
2、身体容易疲累。
3、手脚容易感觉肿胀,特别是蹲下时,觉得小腿肿胀感强烈;与上半身比较,下半身更肥胖点。
4、脸色偏白或带青,讲话虚弱无力,怕冷;不易流汗、多白痰。
5、平时很少运动,肌肉比较松垮虚浮。
6、解出的尿液颜色清淡。
7、睡觉时经常做梦。
虚胖和真胖的区别1、虚胖的人肉软,很好减,真胖的人肉瓷实,难减。
2、虚胖的人吃没多少就饱了,真胖的人总想接着吃。
3、虚胖的人可能会身体不好,真胖的人没那么体弱4、虚胖的人蹲下身小腿有肿胀感。
虚胖多为阳虚,脾胃失调在临床上肥胖多表现为以阳虚为主,与脾胃的关系比较密切。
阳虚不一定会导致肥胖,但肥胖者绝大部分都是阳虚。
阳虚会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脾胃失调、身体和脏腑机能减弱和衰退,而肥胖本身只是阳虚导致的其中一个问题。
人体的虚有4种:阴虚,血虚,阳虚,气虚。
而胖子们大多是第三种——阳虚。
阳虚导致的气虚会引发各种身体问题:四肢身体不温,怕冷又怕热,溏便(大便软,不成形),皮肤黄、松弛、暗哑、多油、多斑、没弹性、新陈代谢和消耗减慢、内脏功能衰退、失眠多梦、食欲强、多汗、容易疲倦、懒动、水肿以及中气下陷(内脏下垂)等。
健脾胃补阳虚,才能解决肥胖正常情况下食物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部分被脾带走,上输给肺。
肺朝百脉,通过血液将精微润养五脏六腑。
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就会脾失去健运,营养物质全部堆积在身体内形成肥胖。
要解决肥胖,一定要先健脾益气,改变阳虚。
常见的中医药材有葛根、红曲、代代花(回青橙)等。
生活调理方健脾补虚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还要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藕、大枣以及各种豆类食物。
当然,坚持体育锻炼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除生活规律、按时吃饭睡觉、少吃生冷之外,还要多吃些健脾食物,如莲子、薏米、山药等,多喝水,多吃水分足的水果,如梨、苹果和西瓜等。
中医内科学——肥胖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肥胖【定义】肥胖是由于过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使体重超过一定范围,或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是多种其他疾病发生的基础。
西医学中的单纯性(体质性)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属于本病范畴。
其他具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肥胖,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对于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若肥胖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肥胖多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情志所伤、先天禀赋等导致湿浊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形成肥胖。
肥胖的基本病机是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导致气郁、血瘀、内热壅塞。
【病位】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形体肥胖为主要表现。
2.起病缓慢,病程长,常伴有身体沉重、头晕乏力、行动迟缓,甚或动则喘促等症状。
一旦形成肥胖,不易短时间内减轻体重。
3.常有嗜食肥甘、缺乏运动的习惯,或有肥胖病的家族史。
可因长期过重的精神压力以及不适当地服用药物诱发。
4.肥胖病变日久,常变生他病,易合并消渴、眩晕、中风等。
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腹围、血压,进行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黄体生成素、皮质醇、睾酮等检查,计算体重指数可反映身体肥胖程度,腰围或腰臀比可反映脂肪分布,必要时行CT或MRI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量检查,也可通过身体密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量X线吸收法测定体脂总量。
(二)鉴别诊断1.水肿两者均形体肥胖甚则臃肿。
肥胖多因饮食不节、缺乏运动、先天禀赋等原因引起,经治疗体重可减轻,但较慢。
水肿多因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久病劳倦等导致,以颜面、四肢浮肿为主,严重者可见腹部胀满、全身皆肿。
经治疗体重可迅速减轻并降至正常。
2.黄胖两者均有面部肥胖。
肥胖多由于年老体弱、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所伤、先天禀赋等原因引起。
黄胖则由肠道寄生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征。
【辨证论治】1.胃热火郁临床表现: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可有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肥胖症中医分型
肥胖症中医分型:
1、胃肠积热型(结实肥胖)
其主要表现失眠、头晕、形体肥胖、多食善饥、口渴善饮、怕热多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兼有腹胀、口苦口臭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
2、肝郁气滞型(腰腹肥胖)
其主要表现型体肥胖,情志抑郁式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妇女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经前乳房胀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
3、脾虚湿阴型(浮肿肥胖)
其主要表现为体态肥胖症浮肿,面色萎黄,疲乏无力,肢体困重。
脘腹不适,纳谷不香,大便溏薄、白带清稀、舌淡胖苔薄腻,脉沉细。
4、阴虚内热型(壮实肥胖)
其主要表现体态肥胖、头昏、头胀、头痛、易汗、腹酸腿软、下肢浮肿、食欲不振、气短懒言、疲乏无力、五心烦热、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脉细数、微弦。
5、脾肾两虚型(重度肥胖)
其主要表现体态肥胖、多食易饥、口干汗出、疲乏无力、心季气短、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弱无力。
中医药知识宣传——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中医药知识宣传——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出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首次记载“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
这是判断人体基本状况的一项宏观标准。
意思是说形体肥胖的人大多阳气偏虚,体内有痰;而形体偏瘦的人则往往火旺,易口渴、头晕。
解释健康体态是不过胖亦不能过瘦。
过胖其水液平衡失调,水滋泛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甚至水肿,周身无力,即所谓的“富贵病”。
过瘦则血枯精灼,阴虚火旺,胃液干涸,食少纳呆,头眩失眠,当然,过胖过瘦有先天的因素,后天的环境、情绪、生活的优劣等造成。
但疾病有进有退,人体亦可能时胖时瘦,阴虚阳虚可以互相转换。
瘦者多寿,肥胖命短。
但世间胖人长寿亦不少,瘦人未必都长寿。
人应时时调整自己,顺应四时冷暖,饱食暖衣之外,要懂得用精神生活统领时月,长寿便不在话下。
中国医学认为,体病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
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乏力。
现代研究认为:肥胖使大多数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房颤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恶化,包括葡萄糖耐量受损、糖尿病的风险也都在肥胖的环境中增加。
传统中医认为:肥胖与体质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痰湿质和气虚质是与超重和肥胖有较强正向关联的体质类型,也就是说,肥人多湿、多痰、多虚。
瘦是“本分”。
胖犹如水上浮萍,瘦似水中蛟龙。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
瘦人虽阴虚火旺,但真气存内,虽有眼干涩,咳嗽,失眠等,却不失健康的体态,思维,认知能力尚佳。
所以瘦人多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讲肥胖体质
欧阳光明(2021.03.07)
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你吃了胖,她却不胖?难道是天生的吗?今天,就从中医的角度跟大家聊一聊。
中医讲肥胖体质分为五个类型:胃热滞脾型、脾虚不运型、痰浊内滞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
换而言之就是肝、胆、胰、脾、肾,这些脏器的功能或是太强亦或是太弱,导致机体的代谢不平衡,进而发生肥胖,严重者会出现病症。
所以减肥唯有从根源入手,才能不至于让吃的食物都变成肥膘堆积在身上,才能彻底摆脱胖子的称号。
想瘦必须先诊断清楚自己的体质,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现在你可知道你为何一直在减了又涨,涨了又减,一直涨一直在减的状态了吧!
现在我们具体说一下这五种类型的具体症状解惑。
1、胃热滞脾型
症状: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苦。
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
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解惑:胃热则易饥,饥则纳食增加,纳食过多则伤脾,伤脾则使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脾运失常则水湿内停,水湿聚而成饮成痰,故久而久之,则成肥胖。
故此类患者宜清胃热泻胃火,导滞而祛脂。
2、脾虚不运型
症状:肥胖臃肿,神疲乏力。
身体困重,胸闷脘张,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解惑:脾主肌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则身体健壮,肌肉发达。
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故神疲乏力。
脾虚则气血无力,气血运行无力则水饮痰湿内阻,从而出现舌胖嫩舌边有齿印,肚腹肥胖。
故脾气健,水湿利,则肥胖减。
3、痰浊内盛型
症状: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壅盛,头晕目眩,呕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解惑:先天形体肥胖,或父母遗传,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聚而生痰,使痰浊内生,痰浊内阻,从而形体臃肿肥胖。
故宜燥湿化痰,理气消痞,痰湿祛则肥胖消。
4、脾肾阳虚型
症状:体型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
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解惑: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人体出生之前,先天养后天,出生之后,后天养先天,肾气充足,脾气健旺,相反,脾气虚弱,则导致肾失所养,导致脾肾虚弱。
脾肾在水液代谢中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受损,脾气虚
弱,导致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体内,聚液成痰,聚于组织孔窍之间,而成肥胖。
肾主水,水液代谢需要肾阳的蒸腾气化,才能将水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导致水液停聚。
肾阳不足又无力温煦脾阳,导致脾阳受损,从而出现脾肾阳虚,水液代谢障碍,停聚体内,而发为肥胖。
5、气滞血瘀型
症状:体形丰满,面色紫红或暗红,胸闷胁胀,心烦易怒,夜不能寐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瘀筋,脉沉弦或涩。
解惑: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通畅。
反之肝气不舒,疏泄功能失常,则导致气血、水液代谢失常,停聚于组织孔窍之间,化液为饮,聚而成痰。
中医素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
气滞和血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无论气滞,还是血瘀,阻于组织、孔窍之间,而发为肥胖。
所以减肥首要任务就是要认清体质,辨症分析,科学的进行减肥方案搭配。
在此声明一点:节食减肥的方法不可取,节食减肥后只要稍稍放肆一下就会反弹很多,而且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珍爱健康,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