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肥胖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学——肥胖
4.脾肾阳虚
症状: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 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 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方药:小承气汤合保和丸。
小承气汤方中以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佐以枳实、厚朴行气 散结,消痞除满。
保和丸用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以神曲消 食健脾,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善消谷面之积;半 夏、陈皮行气化滞;茯苓健脾利湿;连翘清热散结。
两方合用有清热导滞化积之功,适用于胃热滞脾之实热积滞型肥 胖。湿热食积,内阻肠胃引起肥胖而兼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 泄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沉有力,亦可用枳实导滞丸。方中 以大黄泻热攻积,枳实行气消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茯苓、 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神曲消食化湿,全方消导化积, 清热祛湿,使湿热清,积滞除,胀满消,肥胖减。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等。
《素问·奇病论》中有“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 问·宣明五气论》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记述,认为过食 肥甘及缺乏运动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早就认识到肥胖容易引起消渴、中风、胸痹心痛等类病证,甚 至影响人的寿命,所谓“肉坚则寿”、“肉脆则夭”,实指身体 肥胖则长寿者少。
2.黄胖病
是肠寄生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征,与肥胖迥然有 别。
04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痰湿痰热
痰湿,表现形体肥胖,腹大胀满,四肢沉重,头重胸闷,时吐痰 涎,水湿偏重,多有腹泻便溏,暮后肢肿;
痰热偏盛者,多见心烦口苦,大便秘结等。 临床辨证时,当分标本缓急,虚实多少。
肥胖(中医内科学)
(1)肥胖与水肿
水肿严重时,体重亦增加,也可出现肥胖 的伴随症状,但水肿以颜面及四肢浮肿为主, 严重者可见腹部胀满、全身皆肿,与本病症 状有别。水肿经治疗,病理性水湿排出体外 后,体重可迅速减轻降至正常,肥胖患者体 重减轻则相对较缓。
(2)肥胖与黄胖
黄胖由肠道寄生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部 黄胖肿大为特征,或伴有喜食异物,与 肥胖迥然有别。
(4)先天禀赋:
《内经》即认识到肥胖与人的体质有关,现 代已明确认识到,肥胖的发生具有家族性。阳 热体质,胃热偏盛者,食欲亢进,食量过大, 脾运不及,可致膏脂痰湿堆积,而成肥胖。
此外,肥胖的发生还与性别、地理环境等因 素有关,由于女性活动量较男性少,故女性肥 胖者较男性为多。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
肥胖
卢老师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肥胖的辨证要点、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肥胖的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肥胖的演变与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肥胖患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肥胖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李某,女,29岁。1980年4月23日初诊。 肥胖两年余,伴头晕头痛、咽喉干涩、五心烦热,日食
(2)病史
1)病史特征:长期食欲旺盛,有恣食膏粱厚味的不良饮食习 惯,或同时缺乏体力活动。可有肥胖家族史。 2)诱发因素:本病是一个慢性过程,发病前无明显诱因。
(3)相关检查
肥胖病人一般应做相关检查,以便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明 确是否存在并发症,并明确肥胖的病因。
1)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2)血脂分析。 3)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清胰岛素、皮质醇。
4)肝脏B超、肝肾功能检查。 5)抗利尿激素测定。 6)测定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 7)心电图、心功能,眼底及微循环检查。 8)为排除继发性肥胖,可考虑做头颅X线摄片,显示蝶鞍有否扩大, 骨质有否疏松,或头颅、双肾上腺CT扫描,测定T3、T仆TSH,以排 除内分泌功能异常引起肥胖的可能性。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3)9
【摘要】中华中医药学会8月5日宣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已完成全部编写工作正式发布。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是实施《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战略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负责编写的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技术规范性文件。
自2005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的带领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总页数】1页(P848-848)
【关键词】中医内科;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常见病;常见疾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实施 [J],
2.《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 [J], 建宇;李杨;文竹
3.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J],
4.《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发布 [J],
5.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肥胖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多有进食过多和(或)运动 不足病史。常有肥胖家族史。轻度肥胖症多无症状,中重度肥胖 症可有气急短、体力活动减少、肌肉酸痛表现。
二、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糖尿病,也容易伴发痛风和胆石 症,慢性消化不良、脂肪肝、轻至中度肝 功能异常也较常见,其他如癌症发生率也 较非肥胖者咼。
2.神经精神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饥饿感和食欲,影响能量消耗速率,调节与能 量贮存相关激素的分泌,在体重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知人类 与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调 节食欲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但在临床上单纯性肥胖病人不 一定有下丘脑病变。食欲也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当精神过度紧张 时,食欲受抑制,反之食欲亢进。
实主要在于胃热、痰湿,其中胃热是痰湿 之因,膏脂堆积而成痰湿是胃热多食之果。
虚主要是脾气亏虚,运化不足而水谷精微 积为痰湿。
病变过程中,常发生虚实之间、各种病理 产物之间的转化。另外,肥胖病变日久, 常变生他病,或合并他病,如常合并消渴、 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
【临床表现】
一、症状及体征
(二)病理
1.脂肪细胞和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仅可以贮存和释放能量,而 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能分泌数十种脂肪细胞因子、激素或其他 调节物,影响局部或远处组织器官,在机体代谢及内环境稳定中 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块的增大可由于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增 生型)、体积增大(肥大型)或同时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增生 肥大型)。
第四节 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 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2010年国际肥胖症研究协会报告显示,全球肥胖 症患者4.75亿,每年至少有260万人死于肥胖及其 相关疾病。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迅速上升,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成人超 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
中医内科学肥胖PPT课件
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冥想、瑜伽、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
定期检测体重,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总结词
定期监测体重是预防肥胖的重要环节,能够 及时发现体重异常增长,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调整。
详细描述
建议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在册。如果 发现体重异常增长或减重困难,应咨询专业 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 间久坐,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饮食减肥注意事项
饮食减肥需注意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或 健康问题。
04
CHAPTER
肥胖的预防与保健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总结词
控制饮食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应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详细描述
选择低热量、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和鱼类等。控制餐后甜点和零食 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饮酒。
胃热滞脾型肥胖
总结词
胃热炽盛,食物进入胃中难以消化, 导致脂肪堆积。
详细描述
多食、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口臭、 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清胃泻火,佐以消导,方用防风通圣 散加减。
脾虚湿阻型肥胖
总结词
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调,湿邪内停,导致肥胖。
详细描述
肢体困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泄泻、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益 气,利湿化浊,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肥胖的病因病机
病因
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失调、年老体衰。
病机
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湿热内蕴。
肥胖的中医治疗原则
健脾祛湿
清利湿热
针对脾虚痰湿型肥胖,以健脾祛湿为 治疗原则。
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单纯性肥胖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体重超标、腹部肥胖、血脂异常等。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运动情况等信息,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具体来说,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步骤:计算体重指数(BMI):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为5-9,超过24则考虑为超重,超过28则为肥胖。
测量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可考虑为肥胖。
计算体脂率:通过测量肌肉、骨骼、脂肪等不同身体成分的含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肥胖程度。
排除其他引起肥胖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过程中,疗效评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疗效评定标准: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在治疗前后分别计算患者的BMI值,根据其变化来判断疗效。
若BMI下降≥5%或腰围下降≥10cm,可认为治疗有效。
腰围:由于腹部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腰围的变化也是评定疗效的重要指标。
若腰围下降≥5cm,可认为治疗有效。
体脂率:体脂率的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肥胖程度。
若体脂率下降≥5%,可认为治疗有效。
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方法针对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控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餐后零食和饮料的摄入。
运动健身: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同时增加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加肌肉量,提高新陈代谢。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减肥,如抑制食欲的药物、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等。
心理治疗:肥胖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治疗也是减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预防措施预防单纯性肥胖病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均衡饮食:坚持“三餐有规律,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
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22版)肥胖是指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居民超重及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持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超过总人口50%。
2016年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人体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的肥胖人口数量(8960万)已超过美国(8780万),跃居全球第一名。
体质量不只是身体肥胖或消瘦的反映,更是个体内部功能及组织代谢分泌的外在表现,是反映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对于超重及肥胖的治疗,西医主要推荐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认知干预、药物疗法和减重手术几种方法。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亦不乏体重管理、治未病的思想,以及维持体重平衡、维护身体健康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就已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
实际上,中医特色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减重治疗当中,逐渐形成肥胖症的中医诊疗模式,并在临床实践中呈现显著的优势。
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套完善、规范的诊疗规范,亦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临床实践共识,限制了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综上,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原则,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证据,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旨在对有临床循证证据支持或经专家共识形成的中医治疗肥胖症临床方案作出推荐,参考《中医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报告规范》[5]制定及报告。
1适用范围1.1适用人群本共识适用于符合超重及肥胖诊断的成年人。
1.2诊断依据参考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428—2013)》及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发布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提出的体质量指数(BMI)界定值,BMI介乎24.0-27.9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单纯性肥胖中医证型标准及针灸治疗现况研究
单纯性肥胖中医证型标准及针灸治疗现况研究单纯性肥胖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辨证分型类型繁多,而且有关的证型标准较少,临床应用极为欠缺,故单纯性肥胖中医证型标准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对近10年来有关单纯性肥胖文献中的中医证型标准进行总结,并探讨针灸对肥胖的治疗作用。
标签:单纯性肥胖;证型标准;针灸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运动的缺乏,肥胖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人类的健康正日益遭受肥胖的威胁。
其中以单纯性肥胖为主,占肥胖的90%以上。
单纯性肥胖是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原因,且排除水钠潴留或肌肉发达等蛋白质增加诸多因素引起实际体重20%以上的一种疾患。
单纯性肥胖易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等疾病,可引起关节病变,与多种妇科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1 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标准由于单纯性肥胖病机复杂,故临床上辨证分型各抒己见类型繁多,目前临床上各医家对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的认识尚不统一,医家治疗时多根据各自经验辩证分型,进行治疗。
综合各家观点,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辨证,①虚证,包括脾肾阳虚、阴虚内热等证型;②实证,包括肠胃实热、胃热湿阻、气滞血瘀等证型;③虚实夹杂证,如脾虚湿阻型等。
脏腑辨证多从胃、脾、肝、肾、肠等脏腑进行,病理因素多考虑气滞、血瘀、痰湿、实热等方面。
目前有关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分型提到最多的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胃热湿阻、肝郁气滞、阴虚内热五个证型。
笔者查阅2004年~2014年有关单纯性肥胖的文献196篇,进过筛选、剔除无辨证分型的文献、删除重复文献后,剩余98篇文献,进行总结。
绝大多数文献未标明辨证分型的标准及出处,只有部分文献(7篇文献)标明了辨证分型的标准及出处,其中3篇是采用教科书中的分型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分型。
目前有关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辨证标准,除去各版教科书中的辨证分型,笔者仅查阅到两版辨证分型标准。
中医内科单纯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单纯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属于中医学“瘦病”的范畴,称为“气瘦”。
发病原因为郁怒忧思,肝失条达,痰气互结于颈部,或因居住山区,长期饮用“沙水”缺碘所致。
如肝郁化火伤阴,可出现阴虚阳亢证,多相当于西医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诊断】1.颈项粗大,一侧或两侧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按之质软不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或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
肿块大者觉局部沉重,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
2 .单纯性甲状腺肿有地方性特点,多见于离海较远的山区,女性多见。
大多发生在青春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基础代谢率正常或偏低。
3 .如兼见心悸、易怒、多汗、消瘦、失眠、双手伸直时震颤、眼球突出等,在甲状腺上可触到震颤,并听到血管杂音,以及心率加快者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征象,基础代谢率常增加30%~50%.有条件者可作甲状腺功能试验[包括甲状腺摄碘率,或血清总甲状腺素(TQ、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游离T、T3(FT4>FT3)测定]。
4 .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如出现脉搏增快,体温升高,剧烈呕吐,腹泻,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现为甲状腺危象,严重的可发生昏迷、休克,危及生命。
此种情况多因精神刺激、感染、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原因诱发。
【治疗】一、辨证论治单纯性甲状腺肿,治当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为主。
如属甲状腺功能亢进,则予以育阴清火法。
1.痰气郁结颈项一侧或两侧甲状腺日渐肿大,随情绪好坏而增减,按之松软不痛,或可触到结节,一般无全身症状,或见胸闷,干咳声哑,吞咽不利,苔厚白,脉多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方药举例:四海疏郁丸加减。
海藻IOg,昆布10g,牡蛎30g,海蛤粉(包)12g,香附IOg,柴胡5g,枳壳IOg,黄药子12g。
加减:胸闷干咳者,可加郁金IOg,竹沥半夏6g,大贝母IOgo声音嘶哑,加射干10g,木蝴蝶3g0口苦苔黄,加夏枯草15go触有结节,加桃仁10g,莪术10g,红花10g,白芥子10g。
中医治疗肥胖型2_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
中医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马香菊1,刘飞21.邹城市中医院肿瘤科,山东邹城273500;2.邹城市中医院内一科,山东邹城273500[摘要]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作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医治疗在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中医治疗通常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理气血。
本文综述了中医治疗肥胖型T2DM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治疗方法、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旨在为医学界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中医;肥胖型;糖尿病;综述[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a)-0194-05 Progres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A Xiangju1, LIU Fei21.Oncology Department, Zou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2.Internal Department Section One, Zou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Abstract] A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prevalent worldwide, th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achieved some posi⁃tive results in improving islet function, lowering blood sugar level and improving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2D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usually focuses on overall conditioning, emphasizing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conditioning of qi and bloo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bese T2DM, including important advances in treatment methods,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effects.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in-depth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reatment methods.[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ese type; Diabetes mellitus; Summarize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还包括胰岛功能不足、高血糖、肥胖和高血压等[1-2]。
中医院减肥挂什么科
中医院减肥挂什么科
在中医院,想要减肥的人常常会有一个疑问,减肥挂什么科?其实,中医院减肥主要挂的是中医内科或者中医肥胖病科。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肥胖被归为“积滞”范畴,主要认为是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蕴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中医治疗肥胖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疏通气血、祛湿清热来达到减肥的效果。
中医内科是中医院的常规科室,主要负责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治,包括肥胖症。
患者可以通过挂号的方式预约中医内科的专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病情分析,然后制定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艾灸、推拿等方法,通过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祛湿清热来帮助患者减肥。
此外,一些中医院还设有专门的肥胖病科,针对肥胖症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治疗。
肥胖病科的医生通常是经过系统的中医内科专业培训,对肥胖症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临床经验。
患者可以直接挂号到肥胖病科就诊,得到更加专业的治疗建议和方案。
在中医院就诊减肥,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准备,首先,要提前了解中医院的挂号流程和就诊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就诊。
其次,患者要准备好自己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检查报告,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
最后,患者要有耐心,中医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坚持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总的来说,中医院减肥主要挂的是中医内科或者肥胖病科,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来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祛湿清热,帮助患者减肥。
患者在就诊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中医的疗效,坚持治疗过程,才能取得更好的减肥效果。
希望每一位减肥的朋友都能早日实现自己的减肥目标,拥有健康美丽的身体!。
中医内科糖尿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病;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较少见。
其特征为多饮、多食、多尿、血糖过高和出现尿糖。
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由于嗜好酒食甘肥,情志刺激,或素体阴虚,从而形成阴虚和燥热的病理变化,两者互为因果,消灼肺胃津液及肾的阴精。
如病延日久,气阴两伤或阴伤及阳,往往导致肾阳亦虚。
【诊断】1.早期可无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三多症:即多食、多饮、多尿。
身体日渐消瘦虚弱。
2.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
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126mg∕dl),或随意血糖浓度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ll.lmmol/L(200mg∕dl),即可诊断。
尿糖仅为参考,确诊需依靠血糖测定。
3.如有厌食、呕吐、腹痛,口内有苹果气味,应考虑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反射消失。
尿酮呈强阳性。
4.常易兼有或伴随肺结核、高血压、动脉硬化、多发性疮拜及白内障等病症。
【治疗】一、辨证论治由于本病病理主要是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当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主。
并辨别三多症状的主次,根据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的不同特点,阴虚与燥热的轻重进行处理。
治法:滋阴清热,生津润燥。
方药举例: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15g,怀山药15g,山萸肉IOg,牡丹皮10g,麦冬IOg,天花粉IOg,石斛15g。
加减:烦渴多饮,苔黄舌红,脉洪数,加石膏30g,知母12g0多食善饥,苔黄燥,加黄连3g,炒黄苓10g。
如便秘,脉滑数有力,可去山英肉、山药;加大黄IOg,芒硝10g。
尿多如脂膏,酌加煨益智仁10g,桑螺峭12g,五味子5g,覆盆子15g。
肾阳虚,面色晓白,头晕,阳痿,舌苔淡白,脉细,去天花粉、石斛;酌加制附子5~10g,肉桂(后下)2g,仙灵脾15g,菟丝子10g,鹿角霜10g。
气虚,面色萎黄,倦怠气短,自汗,苔薄,质淡红,脉细软,去牡丹皮、天花粉;加党参15g,黄黄15g,白术10g。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修订+肥胖症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T/CACM ×××—201×代替ZYYXH/T59-2008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肥胖症Obesity(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时间:2017年9月26日)201×-××-××发布 2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4)2 术语和定义 (4)3 临床诊断 (4)3.1 西医诊断 (4)3.2 中医诊断 (4)3.3鉴别诊断 (5)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5)4.1 治疗原则 (5)4.2 辨证论治 (6)4.3 对症治疗 (7)4.4预防和调护 (7)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方法学策略 (9)A1 临床证据的检索 (9)A2 文献评价 (9)A3 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 (9)A4指南工具的评价 (10)参考文献 (11)附件1改良的Jaded评分量表 (13)附件2 MINORS条目 (14)附件3 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 (15)附件4 AMSTAR评价量表 (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ZYYXH/T59-2008《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肥胖》,与ZYYXH/T59-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指南的适用范围及术语和定义(见1,2);——修改了先前版本中的临床诊断依据(见3);——修改了先前版本中的临床治疗建议(见4.2);——增加了穴位埋线疗法和保健功法(见4.3);——增加了预防和调护(见4.4)。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负责起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解放军八五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浙江省慈溪市中医院参加起草。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摘要中医内科常见病是指在内科领域中,以中医诊疗方法治疗的常见病症。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1. 咳嗽1.1 病因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
中医内科常见咳嗽的常见病因有风寒袭表、痰热壅肺、气滞血瘀等。
1.2 诊断在诊断咳嗽时,需要观察患者的咳嗽属性(如声音、频率等),以及伴随症状(如咳痰、咳血等)。
同时,还需进行舌诊、脉诊等辅助诊断。
1.3 治疗•风寒袭表型:宜辛温解表,如葱白、生姜等。
可配合表浅辛凉药物,如板蓝根、连翘。
•痰热壅肺型:宜清热化痰,如玄参、苦杏仁等。
同时根据病情,可配合宣肺止咳药物,如百部、贝母。
•气滞血瘀型:宜活血化瘀,如赤芍、丹参等。
可配合行气止咳药物,如川贝、桑白皮。
2. 腹痛2.1 病因腹痛是指腹部疼痛的症状。
其病因复杂多样,可由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妇科系统等引起。
中医内科常见的腹痛常见病因有湿寒蕴结、气滞血瘀等。
2.2 诊断在诊断腹痛时,需要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症状。
同时,还需进行舌诊、脉诊等辅助诊断。
2.3 治疗•湿寒蕴结型:宜温化寒湿,如半夏、砂仁等。
同时可配合健脾化湿药物,如陈皮、厚朴。
•气滞血瘀型:宜活血行气,如川芎、当归等。
可配合舒肝止痛药物,如枳实、川楝子。
3. 高血压3.1 病因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压力持续升高的疾病。
其病因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中医内科常见的高血压病因有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
3.2 诊断在诊断高血压时,需要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观察伴随症状,如头痛、头晕等。
同时,还需进行舌诊、脉诊等辅助诊断。
3.3 治疗•肝肾阴虚型:宜滋阴降火,如生地、山药等。
可配合平肝潜阳药物,如龙胆、丹皮。
•气滞血瘀型:宜活血化瘀,如桃仁、红花等。
可配合行气降压药物,如丹参、广藿香。
结论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该指南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症
肥胖系人体脂肪储存过多,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其他肥胖症三类。
单纯性肥胖症无明显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继发性肥胖症多有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其他肥胖症如水钠潴留、痛性肥胖等。
中医学称为“肥人”,其发病与进食过多,嗜食甘肥,喜静少动以及素体脾运不强有关。
饮食不节,脾运失健,内生痰湿,或因水谷精微化为膏脂,积聚于脏腑组织、四肢、皮下,而致形体肥胖。
本节主要介绍单纯性肥胖的证治,继发性肥胖症、其他肥胖症还当结合原发病治疗。
【诊断】
1有饮食过多、活动过少史,或家族遗传史。
多见于40~50岁中壮年,尤以女性为多。
2.评估肥胖的方法很多,目前较简便且最常用的方法为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1=体重(kg)/身高2(m2)0国外诊断标准为:24.9为正常上限,25~29.9为超重,230为肥胖。
适用于中国人的诊断标准为:2
3.9为正常上限,24~26.9为超重,227为肥胖。
3.结合病史、体征特点作有关检查,如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甲状腺功能测定、检查蝶鞍、立卧位试验、血糖、血脂、B超、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进一步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肥胖症。
【治疗】
本病重在预防。
应适当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脂肪、高糖类食物,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轻症注意摄生,不需服药;中等度以上肥胖者,可配用药物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多属标实本虚证。
临床辨证,初起以痰湿标实为主,治予化痰祛湿法;病久以脾虚为主,治予健脾益气法。
虚实夹杂者,当予消补兼施。
1痰湿内盛形体肥胖,食欲旺盛,头昏沉重,嗜唾鼾声,流涎,胸闷气短,痰多口黏,行动迟缓,苔腻滑,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举例:导痰汤加减。
制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5~10g,枳实10g,苍术10g,菖
蒲10g,广郁金10g,茯苓10g,荷叶15g。
加减:胸闷心悸,加制远志10g,丹参12g,慈白6g。
痰多稠黏或黄色,怕热,加黄连3g,炒竹茹10g,瓜萎皮15g,并可饮服竹沥水20m1,每日2~3次。
腹胀,大便干结,加番泻叶5~10g,或制大黄6~10g°
2.脾气虚弱肥胖懒动,四肢困倦,疲劳乏力,腹胀,纳食不多,下肢轻度浮肿,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举例:六君子汤加减。
炒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5g,法半夏10g,木香5g,枳壳10g,砂仁(后下)3g,焦山楂12g。
加减:气短喘促,汗多,加黄黄12g。
尿少,下肢浮肿,加泽泻15g,生意母:仁12gs
二、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每次5g,每日2次。
三、简易方药
鲜荷叶1张,洗净切碎煮水,去渣,加白米60g煮成稀粥,每日作早餐。
也可用鲜荷叶30g,洗净,泡水代茶。
生山楂15g,红茶适量,每日泡茶饮服。
连皮冬瓜,每日IOOog,作菜。
四、针灸疗法
体针中腺、水分、阴陵泉、足三里、膀胱俞、三阴交、神门。
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耳针三焦、神门、胰、小肠。
用埋针法,每日教患者按压埋针3次,使局部有微痛感。
5日后起针,休息5天,再做第2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