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测量——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执教: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周霖【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三课《1米有多长》【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

上节课“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会用厘米来测量物体,在学习“1米有多长”时学生就有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准备。

【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能估测物体长度(限整米),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达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能估计物体的长度,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课程资源】1.制作课件2.1厘米长的磁条3.10厘米长的磁条4.米尺【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一)找1厘米出示课件,请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二)用1厘米出示课件,请学生说出测量的方法。

出示课件,请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回顾我们怎样学习厘米的知识,让学生迁移这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了预设。

】二、学习新知(一)情境引入出示情境图,说一说讲的是什么事?齐读入园要求,1米有多长?+【设计意图:通过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的高度。

2. 请学生拿出信封中的磁条,分别用尺子量一量,这两个磁条各有多长?3. 请学生说出磁条长度,老师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度。

4. 老师引导学生对比1厘米、10厘米、1米的长度,提出用10厘米长的磁铁来拼1米长。

5. 师生合作,在黑板上贴10厘米长的磁条,带领学生从10厘米数到100厘米,拼出1米的长度。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指长)来估计物体的长度。

但他们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物体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尺子等。

3.准备教室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等物体,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不同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如直尺、绳子)测量教室内的某个物体(如桌子、椅子)。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测量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1米有多长?引导学生用实际操作的结果来估计1米的长度。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让学生尝试用米来回答这些问题。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解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米,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通过动物游乐园场景引出长度单位〃米〃存在的重要性,并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操作活动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来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欲。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数学小故事〃我身体上漂亮的尺子〃。

师:哇,真没想到,我们身体上还藏着这么有趣的测量单位呢?那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什么长度单位呢?生:厘米。

师: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谁可以来比划一下?老师用尺子比一比,评价每个学生比划的1厘米长度……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纸条,想用它们量一量这个大讲台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可见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如果要量大讲台的长度或者其它更长的距离,我们需要用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生:米(板书“米〃)【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差异,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实物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测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米尺,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比赛跳远,如何判断谁跳得更远?”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有1米长?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米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长度概念,比如短、长、更长等,但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米进行长度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米尺、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的长度。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1米长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两个物品,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米的长度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量黑板上的线段长度,并告诉其他同学线段的长度。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三、教学难点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米尺、课件、跳绳、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的小朋友在测量身高和跳绳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并引入米尺。

2. 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外观和刻度。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米尺上有刻度,1 米的长度有 100 个刻度。

教师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用米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如课桌、黑板等的长度。

(2)1 米有多长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学生可能会发现教室的门、窗,课桌的长度等大约是 1 米。

教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让学生用身体感受 1 米的长度,如张开双臂的长度、迈出一步的长度等。

(3)米和厘米的关系教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厘米的概念,并让学生用米尺测量 1厘米的长度。

学生通过测量,发现 1 米=100 厘米。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或厘米来表示。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1 米的长度观念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米与日常生活中物体长度的关系,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但他们对1米有多长的具体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以及将长度单位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分享的意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剪刀、线段、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米有多长。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并用米尺演示1米的长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并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臂长度等)来估计1米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米尺测量其长度,并用纸笔记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能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如厘米、毫米等。

但他们对1米的长度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1米的长度,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1米的长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游戏教学法,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直尺等教具。

2.准备教室场地,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长度的绳子,用厘米或毫米作为单位表示时,数字会有所不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绳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自己的身高。

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并解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物体,用米作为单位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作业纸上。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4.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量具:尺子、卷尺、计时器;2.实物:钢尺、细线、毛巾、水杯等;3.教具:幻灯片、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首先,展示一张“米”的图片,询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米吗?”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2. 探究(1)学生自测请学生拿出细线,将其拉直,然后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出其长度,并记录。

提示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把线拉直再测量它的长度?你们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测量线的长度吗?(2)教师演示教师使用钢尺进行长度测量,并介绍钢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然后,老师从容器里拿出一杯水,并让学生估算一下水杯有多高,然后再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并对比估算值和实际值的误差。

提示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的场景?3. 实践请学生带来一件自己喜欢的毛巾,老师将毛巾摊开,并请学生使用钢尺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

提示孩子们思考:在实际测量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能够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因素?4. 总结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米?2.钢尺有什么特点,如何使用?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4.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课后作业1.按老师所给的长度,使用钢尺或卷尺测量所在家庭或教室的长度,并写出测量结果;2.查询“千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3.收集日常生活中需要测量长度和高度的场景,并拍照上传至班级相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简单的拉直细线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探究了长度的测量及计量单位的概念。

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并且为此提供了方法和技巧。

此外,通过课堂实践,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测量能力,拓展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53、54页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认识1米有多长的必要性。

2、在游戏、竞赛、观察、测量等活动中感受1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在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1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1厘米的小棒,米尺,剪刀,红绳。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有好多游戏玩,你们想玩吗?好,下面我们来玩第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词语,请大家根据词语做出相反的动作或表情,你们明白了吗?游戏开始!“坐下”、“低头”、“闭眼”、“大哭”、“起立”。

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呀!希望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能表现得更棒!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书上主题图,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看图)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因为游乐园对外开放了。

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游乐园玩。

可是,长颈鹿却被挡在了门外。

这是怎么回事呢?问:为什么长颈鹿要买票?(因为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那1米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1米有多长”。

(师相机板书课题)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1、说一说师:1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1米大约有多长?你们刚才说的都是接近1米的长度,接下来我们来认识1米具体有多长?2、认一认,想一想(师出示1厘米的小棒,师演示)这些都是长1厘米的小棒。

如果把10根1厘米的小棒摆成一排,就是多少厘米?接下来请各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把小棒平均分给组员,使每人手里都有3根小棒。

请分好小棒的小组带上小棒在你小组的旁边排成一队,轮流把手里的小棒穿进铁丝,穿完的同学请上位坐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长度有关的小故事,如“小兔子量身高”,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故事内容要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让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兔子是如何量自己的身高的?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量物体的长度?
5.学生的情感态度: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挑战。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1米的具体长度,能够准确地测量出1米。
2.运用长度单位“米”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比较。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案例可以包括:量课桌长度、测量步长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讨论如何用1米来量取该物体的长度。
-分组时要确保每组学生的能力均衡,以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选取家中的一个物品,用1米直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作业本上,同时写明测量过程和注意事项。
2.选做作业:
-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记录至少三个可以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场景或物品,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长度测量的家庭小项目,如测量家庭成员的步长、房间面积等,并将结果和过程整理成小报告。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我会问他们:“你们是如何用米尺去度量物体长度的?”“你们在度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反思,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估测能力。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我还会组织小组间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例如,在小组合作环节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反思:“你们在合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你们认为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吗?”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1.观察与触摸:学生行初步的估测。
2.实际操作:学生将使用米尺去度量不同的物体,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读取米尺上的刻度,并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3.小组合作: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并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米有多长
1 米=100 厘米
知识点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 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 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对于学生的多种回答,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
教学
重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 厘米,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子在游乐园的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图片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生观察汇报。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100 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 100 厘米。
教学
内容
1 米有多长
教材
分析
教材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
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准备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112 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1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122 教学难点: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建立 1 米的长度表象。

13 教学方法131 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 1 米的长度。

13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 1 米长度的认识。

14 教学准备141 米尺、软尺、绳子、多媒体课件。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复习厘米的知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

创设情境,引出米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些较长的物体,让学生思考用厘米测量不方便,从而引出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52 认识米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特点,介绍米尺的刻度和长度。

让学生比划 1 米的长度,初步感受 1 米的大概长度。

请几位同学上台,用米尺测量他们的身高,让其他同学观察,加深对 1 米长度的认识。

153 探究 1 米与 100 厘米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米尺,数一数 1 米里面有多少个 1 厘米。

通过操作和比较,得出 1 米=100 厘米的结论。

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 1 米和 100 厘米的换算。

154 用米尺测量教师示范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强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黑板、窗户等。

交流测量结果,分享测量的经验和体会。

155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 1 米长度的认识和理解。

拓展练习,如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再用米尺进行测量,检验估计的准确性。

156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米的概念、1 米与 100 厘米的关系、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加强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此外,对于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这个难点,我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进行了解释,但感觉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些迷茫。我考虑在实践活动前,先进行一次简短的模拟演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测量方法。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时,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米有多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者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要关注学生们在作业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米等于100厘米这个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度单位》的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能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长度测量能力发展的起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和实际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度为1米的绳子、直尺、剪刀等教具。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条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1米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绳子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长度为1米和1米以下的物品,如20厘米、30厘米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解释1米等于100厘米,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长度为1米的绳子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绳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长度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北师版20XX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设计和课件

北师版20XX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设计和课件

北师版20XX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设计和课件篇一: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一、情境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2、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PPT出示情境图)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北师版20XX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设计和课件)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板书)②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③汇报量的结果3、量一量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三人一组分三组师提示:先将木直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优秀教案

《1米有多长》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软的卷尺、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引出动物游乐园情境。

观察:在动物游乐园门口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园门口的东西。

2.引出问题。

1米有多长?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1米有多长呢?1.认一认,想一想。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软的卷尺,在卷尺上找一找、数一数、认一认。

(1)第一种:1厘米1厘米的数。

(2)第二种:10厘米10厘米的数。

(3)第三种:直接观察。

(4)第四种: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介绍摆小棒的方法:1根小棒长1厘米,2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2厘米,3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3厘米,4根就是4厘米……,14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14厘米,如果这样一直拼接下去,100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教师小结。

2.比一比,说一说。

教师呈现小华和小芳在教室门口测量身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观察并且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同学为一组,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4.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黄瓜长约20 橡皮长约3李老师身高约175 树高约10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请学生汇报。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2.填一填。

3.谁猜得对?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 米有多长》教案 内 容 1 米有多长
教 学 目 标
重点
知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识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情感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育 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难点 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方法 交流、合作、探究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 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量一量,比一比 1 米的 长度,说一说 1 米有几 个 1 分米,1 米有几个 1 厘米。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四、判断题
1.小树高 10 厘米 。
(X )
比一比,量一量
2.爸爸的身高 170 厘米。
(V )
3.小明的身高是 110 米。
(X )
4.旗杆的高度是 8 厘米。
(X )
5.凳子的高是 30 米。
(X )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毛巾的长约 60 分米。
(X )
7.熊猫的长度是 30 厘米。
(X )
8.我的身高是 8 米。
(X )
9.房子的高是 3 分米。
( X)
五、课堂作业
1.1 米=( )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 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 1 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同桌相互比一比。1 米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 1 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大约有多长。
4.猜想:1 米有多少个厘米。
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
板书 1 米=100 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教案
第1课时,共2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米,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2.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幻灯片、米尺、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数学生有过乘坐公交车或火车的经历,对免费或优惠的车票有所了解。

互动。

公交车票身高限制标准为:(对应触发器:公交车标志)
身高不足1.1米的儿童可免费乘坐公交车。

身高超过1.1米的儿童,可办理学生卡,享受优惠。

(亳州市,区域不同可能有别)
火车票身高限制标准为:(对应触发器:火车标志)
一名成年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小孩,当身高不足1.2米的小孩不止一名时,超过人数的小孩则要买儿童票了。

如果成年旅客携带的是身高在1.2~1.5米之间的小孩,孩子需要买小孩票。

孩子的身高高于1.5米,则要买全价成人票了。

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并引入1米。

问:小狗警卫为什么不让长颈鹿进动物游乐园呢?
答:身高超过1米了,要买票的。

(部分同学可能会谈到坐公交车与坐火车自己买不买票的事。


抛出问题: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能否比画一下或说一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互动重点)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1.认识米和米尺。

通过自己动手用100个1厘米摆出1米,感受慢又累的过程。

(1)展示主情境图中小老鼠摆100根1厘米小棒的动画,并让学生动手完成剩下的。

一方面认识1米与100厘米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感受用小单位表示更长、更高、更远等长度的不易。

(2)为了加深小单位表示大单位的不容易性,在事先准备的小棒中有10厘米长的、有20厘米长的、有50厘米长的不等数量。

让学生感受学习比厘米更大单位“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展示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等式。

2.建立一米表象活动。

(1)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是1米。

(2)把自己的双臂伸开,看伸到什么程度是1米。

(3)把自己的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

(注意安全)
(4)请学生站成一排,看几个人的队伍长差不多是1米。

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比画下1米大约有多长。

3.提供1厘米与1米的两种不同测量工具,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小组合作,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在测量之前要求学生进行估测长度,并与之比较。

(1)观察学生是如何选择测量工具的,进一步体会在测量更长物体时要能恰当地选择单位表示长度。

(2)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观察米尺上有“厘米”这样的小单位,且是100个厘米,可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注意:
①难点在于不足1米时学生会如何处理?可用约等于也可以结合CM表示。

告诉学生测量时应先测量出整米数,再接着测量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应该用比米小的单位厘米来表示。

应该是先说几米再说几个厘米。

②由于班级有的是两间长、有的是三间长、有的可能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这里没有给出具体长度。

请展示学生测量出的数据。

4.你是免费乘车出行的哪个人吗?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多数学校有测量身高与体重的仪器,可让学生互相测试下身高是多少)
(1)测量之前让小伙伴估计自己有多高,并与实际测量数据比较。

(2)帮助个别学生读出测量数据,并作出记录。

难点在于有两个单位需要学生读写出来米厘米。

这类复合单位的表达容易出现错误,要跟进引导。

注意:
①要有序引导,一组一组的相互测量。

②强调方法:先读出整米,再读厘米。

5.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通过类似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
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厘清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1)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通过门与人,一拃、黄瓜、橡皮等对比引导学生估测并推理出合理的长度单位。

(2)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理解厘米与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能够体验。

注意:调整顺序的目的是有个参照物。

三、试一试,加深理解
1.这又是个估测练习。

只是要让学生明白要会正确寻找参照物,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一半的观念对今后学习也有帮助。

2.结合估测,巩固测量时复合单位的表达。

适当进行测量过程的指导。

黑板数据不一,请展示学生测量的数据。

四、本课小结与评价
《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教案
第2课时,共2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米,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2.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幻灯片、米尺、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1米的、1厘米的表象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或比画,说一说或比画1米与1厘米的长度,给出1米与1厘米的换算关系。

1.复习1厘米的。

(1)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

(2)用尺子画出1厘米的线(段)。

2.复习1米的。

(1)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是1米。

(2)把自己的双臂伸开,看伸到什么程度是1米。

(3)把自己的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

(注意安全)
(4)请学生站成一排,看几个人的队伍长差不多是1米。

(5)说一说1米与1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6)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7)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的长?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米与1厘米的长度表象与换算关系
1.练一练P54第2题。

用适当的单位填空。

这一操作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可借助实物或观察实物。

2.练一练P54第3题。

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估一估,再动手量一量。

让学生实际想一想,这些估计的情境中哪些是比较合理的。

(70厘米较为合理)
3.练一练P55第4题。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米的概念,所以本题也要先估测再实测。

要求每个人都进行估测,实测时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

(1)估计长度时用米作单位,结果是大约多少米。

(2)实测,需要量的比较准确,这时应该说成几米几厘米,先测量出整米数,再测量出厘米数。

(3)任意选择一个实物进行测量操作。

(4)数据请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测量数据,并相互评价。

(5)说一说,估计时你有什么好办法?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4.练一练P55第5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之后独立完成,最后讨论提出的问题。

5.练一练P55第6题。

把厘米与米的认识与学生自身实际相结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先估测,再实测。

(2)实测前要明确测量方法。

方法:两臂展开,尺子的“0刻度”与一个中指的指尖对齐,尺子紧靠人体,另一个中指的指尖所对刻度数就是人的臂长。

(3)比较所测伙伴的臂长,并找到最长的与最短的。

6.估算结合乘法,复习乘法意义,强化估算能力。

三、本课小结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