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NEW
医学影像物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物理学重点总结2020-09-02医学影像物理学重点总结X射线管:产生X射线的装置,阴极是X射线管的负极,由灯丝和聚焦罩构成;阳极是射线管的正极焦点,灯丝发出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板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是实际的是实际的射线源X射线源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的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x射线的量是x射线光子的数目,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本领的大小,x射线质是x射线光子的能量,决定于x射线束中的光子数足跟效应阳极效应,厚靶周围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越靠近阳极一侧的x射线辐射强度下降的时间减影,在对比剂进入欲显示血管区域之前,利用计算机技术采集一帧图像中存于存储器中,作为掩模,他与在时间上顺序出现的充有对比剂的血管图像一对一的进行相减,使相对固定的图像部分被消除,突出了对比剂影像的对比度,这种减影方式称为能量减影,在欲显示血管引入碘对比剂后,分别用略低于和略高于碘k缘能量33kev 的x射线曝光,由于碘在不同能量下衰减特征有较大差别,而其他组织差别不大,将这两种能量条件下曝光的影像进行数字减影处理,可突出减影图像中碘的对比度,消除其他无关组织结构对图像的影响,这种减混合减影,在时间减影和能量减影的基础上,先做高能和低,像的剪影图像,来得到一系列的双能减影图像,在这些双能减影图像中,软组织像已经被消除,在用时间减影法处理这些双能减影图像以消除骨骼等背景,由于软组织像是用能量剪影法消除的,因此软组织的运动将不会产生影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造影前后获的数字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在剪影图像中消除骨骼软组织等结构使浓度很低的对比剂所充盈的血管在剪影图像中显示出来,有较高的图像对比度为什么通过能量减影可分别显示软组织或骨的图像?答:光电效应的发生概率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物质的密度、有效原子序数有关,是钙、骨骼、碘造影剂等高密度物质衰减X射线光子能量的主要方式;而康普顿效应的发生概率与物质有效原子序数无关,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略有关系,与物质的每克电子数有关(但因除氢外其它所有物质的每克电子数均十分Csych001 接近,故所有物质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几乎相同)。
影像物理知识点及解答
14133[410]7.43i i i i a z Z a z ⎡⎤==≈⎢⎥⎢⎥⎣⎦∑∑第一章X 射线物理1、X 射线的产生条件(P1)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高电压、高真空度),X 射线靶(或阳极靶)2、阴极与阳极的作用 (P1-2)阴极:发射电子、 使电子聚焦,阳极:产生 X 射线3、韧致辐射 (P5)当高速电子经过原子核时,它会慢下来,并改变其原来的轨迹,电子将向外辐射电磁波,电子的这种能量辐射叫韧致辐射。
4、X 射线的基本特性 (P8)电磁波、不带电,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化学和生物作用5、X 射线与物质的主要作用形式(P15-19)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6、 连续X 射线在物质中衰减的特点(P23)强度(量)变小,硬度(质)变大。
7、 水分子有效原子序数的近似计算(P27)8、X 射线强度、硬度、滤过、半价层的概念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x 和射线的总能量(光子数与单光子能量之积)硬度:单光子能量或所有光子的平均能量滤过:用一定厚度金属将X 射线的低能部分吸收,使X 射线的硬度提高的过程。
分为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
半价层:使X 射线束强度减弱为原一半的滤过板厚度。
第二章X 射线影像1、X 射线影像的基本原理 (P30)X 射线源(X 射线管)产生 X 射线束(强度大致均匀)投照于人体(密度、厚度不同,衰减不同)后产生X 射线束(强度分布不同),然后采集、转换、显示此强度分布(转换为可见影像)2、对比剂的选择必须具备的条件 (P35)无毒性、无刺激性、副作用小;容易吸收和排泄,不久存于体内发,理化性能稳定,便于储存,有效原子序数高(或低)、密度大(或小),用于有效原子序数低(或高)、密度小(或大)的组织器官中,能形成较高的密度差别,使影像清晰。
3、评价医学影像质量的参数 (P35)对比度与对比度分辨力, 模糊与细节的可见度,噪声 ,伪影 , 畸变(失真)4、为什么不宜无限增加灰阶? (P41)增加灰队阶可以获得更高的细节可见度,但是因为电子噪声和量子噪声的存在,使信号包含了一定的随机误差,只有用适当的灰阶才能不明显增加误差,因此过多的增加灰阶是一种浪费。
医学影像物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医学影像物理学(Z)1、X 射线产生条件: ①电子源②高速电子流③适当的靶物质。
2、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是由连续X射线和标识X射线两部分组成的混合射线。
3、连续X射线(又称韧致辐射):是高速电子流撞击阳极靶面时,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连续波长的X射线(连续X射线)的过程。
4、标识放射(又称特征辐射):标识X射线的波长同阳极靶原子的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与X射线产生过程中的其它因素无关。
不同靶材料的辐射光子的能量和波长也不同。
每一种元素的标识X射线的波长是固定不变的。
标识辐射的X射线波长是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决定的,与高速电子的能量(管电压)无直接关系,主要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高,产生的标识辐射的波长越短。
5、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的穿透作用、X射线的荧光作用、X射线的电离作用、X射线的热作用、X射线的化学和生物效应。
6、X射线的质:又称线质,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X射线穿透物体的能力与光子能量的大小有关,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
7、X射线的量:垂直于X射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 射线的量。
8、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光子本身整个被原子吸收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9、在光电效应过程中产生:(1)负离子(光电子、俄歇电子);(2)正离子(丢失电子的原子);(3)标识X射线。
10、X射线诊断中的光电效应:(1)利在于可以产生高质量X射线照片,一是因为它不产生散射线,减少了照片灰雾,二是增加了射线对比度,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的 4 次方成正比,增加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吸收差异。
(2)弊在于入射光子的能量通过光电效应全部被人体吸收了,加大了辐射损伤,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经常采用高千伏(高能量)摄影,减少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
(完整)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最新版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一。
X线成像1。
X线成像三个基本条件1)。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2).被穿透的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荧光或摄影)显示2。
普通X线检查透视(照光)电视透视普通摄影(照片,平片,素片)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记波摄影,高仟伏摄影,放大摄影,软X线摄影(钼靶)3。
X线的特性电磁波,波长短(肉眼不可见)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生物效应)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二.计算机体层成像1。
CT图像特点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单位:Hu。
骨=1000软组织=20—50 水=0 脂肪—90———70 空气=-1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窗位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图像变白2。
C T检查方法1)平扫2)增强扫描 3)造影扫描3*CT检查不足X线剂量(X线摄影相比)较大软组织分辨力低(与MRI相比)碘过敏患者不能做CT增强检查一般以横断面直接扫描,不能任意直接扫描三、磁共振成像M R I增强扫描,常用Gd-DTPA 0。
1mmol/kg磁共振血管(MRA),时间飞跃(TOF)法*MRI临床应用: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软组织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MRI 绝对禁忌症:心脏起搏器,眼球内金属异物,外科手术夹、动脉夹,高烧患者*相对禁忌症:体内的金属异物,危重患者要有医师监护,怀孕3个月内,幽闭恐惧症四。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时,光学减影技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对血管显示的重迭干扰*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上有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第一节骨与软组织一.常用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1。
透视:用于寻找异物与定位或骨折、脱位时复位2.照片:1)一般包括正侧位,有些需斜位、切线位、轴位2) 包括周围软组织,四肢应包括邻近一个关节3)表现轻微或诊断困难时需加照对侧3。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NEW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第一章:X射线物理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包括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和高度真空的空间)(3)阳极靶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
(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
(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
(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管电流、管电压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a.标识辐射(特征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 a. 连续X射线短波极限(λmin):连续X射线强度是随波长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每条曲线有一个峰值,曲线在波长增加方向上无限延展,但强度越来越弱,在波长减小的方向上,曲线都存在一个最短波长,称短波极限。
光子能量的最大极限(hv max)等于入射电子在X射线管加速电场中所获得的能量eU,即光子最短波长为:λmin=1.24/U(nm)。
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
且与其成反比。
最大光子能量对应的光子最短波长。
b.特征X射线产生条件:管电压U满足入射电子动能>靶原子某一壳层电子结合能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医学影像物理学重点
医学影像物理学重点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医学影像学的物理原理和相关技术。
作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医学影像物理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物理学的几个关键领域。
1. 放射学物理学放射学物理学是医学影像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放射学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和参数。
放射学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放射学物理学主要关注影像质量的提高和辐射剂量的控制,其中辐射剂量管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2. 超声影像物理学超声波成像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超声影像物理学研究的是超声波的产生原理、传播特性以及影像的形成。
它对于超声成像器的调整、性能评估以及图像质量的控制和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3. 核医学物理学核医学物理学是研究核医学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和技术参数的学科。
核医学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这些技术在神经科学、心血管学和肿瘤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核医学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引入和选择、仪器的调节和保养以及图像质量的评估等。
4. 磁共振成像物理学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于检测人体内脏器官结构和病变有着很高的分辨率。
磁共振成像物理学研究MRI的物理原理,包括强磁场的产生、脉冲序列的设计和图像的重建算法。
该学科与核磁共振波谱学有着联系,共同构成了核磁共振技术的理论基础。
5. 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是将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它包括图像重建、去噪、增强、分割以及模式识别等方面。
医学图像处理的发展使得影像学在医学研究和诊断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支持。
总结:医学影像物理学是一门学科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的学科,它不断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影像物理复习重点
二 特殊X射线摄影
1、软X射线摄影的产生方式、基本原理
2、X射线造影、造影的目的,对比剂的分类、选择条件
三 X射线摄影图像质量评价
1、评价医学影像质量的参数
对比度、模糊与细节可见度、噪声与信噪比、伪影、畸变。
2、影响X射线影像质量的因素
第二 节 数字X射线影像
第二节 静磁场中的磁性核
一、微观描述
1、磁矩 沿空间某几个特定方向分布
2、取向不同的磁性核所具有的能量状态不同
3、核磁矩 旋进角速度 的表达式。
二 宏观描述
1、磁化强度矢量的概念 、本质、数学表达式。
2、自旋核数密度
3、RF电磁波作用,两个基本脉冲的作用。
第三节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
第五节 医学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医学放射性核素的三种来源及基本原理
第六章 核医学影像
一、核素示踪
1、核素示踪技术
2、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应用于示踪的两个基本根据
3、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
二、放射性制剂
1、放射性制剂。
2、核医学影像的本质
3、决定放射性制剂性质的物质
3、决定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4、“足跟”效应(阳极效应)及对焦点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衰减系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过程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 次要过程 相干散射 光核反应
第四节 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1、致使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的两方面
第五章 核医学物理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医学影像物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物理学重点总结医学影像物理学是研究医学影像学领域中的物理原理、技术和应用的学科。
它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一、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能够通过对人体部位进行X射线照射,并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来获取影像。
在X射线成像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 X射线的生成和相互作用:了解X射线是如何产生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吸收、散射和透射等。
2. X射线剂量学:研究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剂量,以保证影像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对患者的伤害。
3. 放射学模式成像:掌握不同的放射学模式成像,如正位、侧位、斜位等,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影像信息。
4. 影像质量评价:学习如何评估X射线影像的质量,包括对比度、分辨率、噪声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二、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利用静态磁场、梯度磁场和射频脉冲磁场对人体进行成像。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常用于检查脑部、关节和脊柱等部位。
在学习磁共振成像时,我们需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磁共振成像原理:了解核磁共振现象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梯度磁场的产生、射频脉冲的应用等。
2. 磁共振脉序:学习不同的磁共振脉序,如T1加权、T2加权、FLAIR等,了解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3. 影像对比增强技术:了解影像对比增强技术,如增强剂的应用和增强图像的质量评价。
4. 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区别:掌握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区别,学习如何根据不同临床情况选择适合的扫描方式。
三、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利用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的声学特性相互作用,生成图像。
它在妇产科、心脏科、肝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研究超声成像时,我们应着重了解以下几点:1. 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学习超声波的产生原理、传播特性和不同组织对声波的反射、衍射和吸收等现象。
影像物理知识点
2学时
第一章 X射线物理
1、X射线的产生条件(P1)
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高电压、 高真空度),X射线靶(或阳极靶)
2、阴极与阳极的作用
(P1-2) 阴极:发射电子、 使电子聚焦, 阳极:产生 X 射线
第一章 X射线物理
(P5) 当高速电子经过原子核时,它会 慢下来,并改变其原来的轨迹,电 子将向外辐射电磁波,电子的这种 能量辐射叫韧致辐射。 4、X射线的基本特性 (P8) 电磁波、不带电,穿透作用,荧 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化学 和生物作用
第一章 X射线物理
8、X射线强度、硬度、滤过、半价层的概
念 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x和射线的 总能量(光子数与单光子能量之积) 硬度:单光子能量或所有光子的平均能量 滤过:用一定厚度金属将X射线的低能部分 吸收,使X射线的硬度提高的过程。分为 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 半价层:使X射线束强度减弱为原一半的滤 过板厚度。
6、具有自旋角动量的1H核在外磁场中旋进时, 其自旋角动量 B A、不发生变化 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大小改变,方向 也改变 9、样品的磁化强度矢量与那些量有关?(P104) 自旋核密度越大,磁化强度矢量越大;外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越大,磁化强度矢量越大;环境 温度越高,磁化强度矢量越小。
第五章 磁共振成像
1、如何理解加权成像?
由某个量主要决定的图像,则称为该量的加权成 像。短TE,长TR时,图像主要由质子密度决定,叫密 度加权成像;短TE,短TR时,图像主要由T1决定,叫 T1加权成像;长TE,长TR时,图像主要由T2决定,叫 T2加权成像;密度加权成像的特点为:共振信号最强, 最清晰,分辨率最高,但组织含水差别很小,反差不 大,氢核周围的生化病理信息反映少。T1、T2加权成 像的特点为:T1、T2值差别远大于水比例,反差大, 同时能反映氢核周围分子结构的生化信息。
医学影像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X射线影像学中的开拓者伦琴发现X射线(2)MRI(磁共振成像);(3)核医学影像是以放射性元素和射线为物理基础,把放射性元素放入体内,体外接收射线的发射成像技术(4)核医学影像技术的物理基础: 射线和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核技术的主要支撑:粒子加速器和核探测(6)▲朗之万医学超声影像的奠基人1.普通X线成像(1)X线成像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2)CR(计算机X线摄影) 半数字化产品,仅仅是过渡产品IP板可使用一万次(3)模拟X线机->CR(过渡产品)->DR(4)非螺旋CT (全身CT - 滑环CT - 头颅CT)(5)螺旋CT (螺旋CT- 双排螺旋-多排螺旋-64排-128排)(6)容积CT2.磁共振成像MRI(1)磁共振:“磁”是指主磁场和射频磁场;“共振”是指当射频磁场的频率与原子核旋进的频率一致时,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能级间的共振跃迁。
(2)磁共振原理:“磁”是指主磁场和射频磁场;“共振”是指当射频磁场的频率与原子核旋进的频率一致时,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能级间的共振跃迁。
(3)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利用人体内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在磁场内与外加射频磁场发生共振,采集MR信号,用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通过计算机系统图像重建,形成磁共振图像。
p7.(4)磁共振成像设备(简称MRI设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及图像处理等系统组成。
3.放射性核素成像原理PET(1)PET采用正电子核素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
第二章x射线物理及成像1.X线产生条件(1)X线的本质:X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波长较短。
(2)本质:波动性X线具有干涉、衍射、偏振、反射、折射等现象。
粒子性X线的光电效应、荧光作用、电离作用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X线的客观属性(3)▲物理特性: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汇总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使用不同的物理学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处理、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的原理和应用。
了解医学影像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医学从业者以及对医学影像感兴趣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医学影像物理学,本文将汇总一些有关该领域的重要资料和资源。
1.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影像物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医学影像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成像技术和设备、影像质量和安全等相关内容。
阅读该教材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医学影像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了解和深入研究医学影像物理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和数据库,可以找到大量的医学影像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阅读学术论文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3. 专业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参加医学影像物理学的专业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可以提供系统化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这些课程和研讨会通常由医学影像物理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主讲,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与专家和同行的互动,参与者可以深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领域专家进行学术合作。
4. 在线学习资源互联网上有很多医学影像物理学的在线学习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和考试题库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读者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些在线学习平台还提供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交流机会,读者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学习和讨论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理解。
5. 学习笔记和总结总结和整理学习笔记是复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学习医学影像物理学的过程中,读者应该做好笔记,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
这些笔记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帮助读者巩固记忆,还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
在备考前,读者可以通过整理笔记,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加深对医学影像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在复习医学影像物理学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资料。
医学影像物理学重点-2024鲜版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设备结构组成
主要包括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以及患者 承载系统等部分。
2024/3/27
工作原理
通过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作用于人体组织,利用不同组织 间弛豫时间的差异形成对比度,从而得到人体内部结构的图 像。
13
不同类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
自旋回波序列(SE)
02
01
环境因素控制
保持室内恒定的照明、温度和湿度条件,减 少外部干扰。
04
03
2024/3/27
26
2024/3/27
谢谢聆听
27
辅助治疗方案制定
通过对病灶的精确定位和定量分析,医学影像物理学有 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3
促进医学研究与教育
医学影像物理学不仅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5
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
与医学影像学关系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学科,为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扩散加权成像(DWI)
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 ,常用于脑梗死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利用流动血液与静止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异来显示血管结 构,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实现无创性血管检查。
磁共振水成像(MRH)
利用重T2加权技术使含水器官和组织呈现高信号,从 而清晰显示其形态和结构。
14
04
超声成像技术
2024/3/27
15
超声波产生及传播特性
超声波产生
利用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传播特性
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
X射线和CT成像基础1.X射线摄影的定义由X射线管产生的一束强度大致均匀的X射线投射到人体上,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在密度、厚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投射在其上的X射线的衰减各不相同,使透过人体的X射线强度发生改变,从而携带人体信息,把穿过人体的X射线通过特定的采集器进行采集,再通过特定的转换直接显示在胶片上或者经过算法处理和图像后处理使其变成所需数字图像,成为人眼可见的X射线影像。
2.轫致辐射:当高速电子经过原子核时,库仑力使电子减速变慢而向外辐射电磁波,电子的这种能量辐射称轫致辐射。
3.特征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发生作用时,靶原子的内层电子电离,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产生的辐射。
4.X射线管的三要素与X射线的强度。
量。
质及照射剂量的关系,管电流、管电压与X射线特性关系。
5.足跟效应:X射线管中,愈靠近阳极,X射线强度下降越多的现象。
6.X射线与人体作用,如光电效应,三种定义。
光电效应:X射线光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把全部能量传递给这个电子,光子消失,获得能量的电子挣脱原子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原子的电子轨道出现一个空位而处于激发态,它将通过发射特征X射线或饿歇电子的形式很快回到基态,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当入射X射线光子和原子内一个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并改变运动方向,电子获得能量而脱离原子的过程。
电子对效应:当X射线光子从原子核旁边经过时,在原子核的核库仑场的作用下形成一对正负电子的过程。
7.X射线的基本特性(1)X射线的穿透作用,X射线的波长短,具有较高能量,物质对其吸收较弱,因此它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2)X射线的荧光作用,当X射线照射某种特殊物质使,能够发出荧光的特性(3)X射线的电离作用,有足够能量的X射线光子撞击物质原子电子时能使电子脱离原子而产生一次电离,进而发生二次电离(4)X射线的热作用,X射线被物质吸收,绝大部分最终都将变为热量,使物体升温(5)X射线的化学和生物效应,X射线能使很多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在生物体内也能产生电离及激发作用,使生物体产生生物效应。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在医学领域中,影像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学影像学考试是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
有充分准备和理解考试重点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提供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
I. 放射学基础知识1. 放射线的基本概念与物理学原理:- 放射线的种类和属性- 放射线的生成机制和特性- 放射线的剂量及安全性- 放射线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 医学影像学技术:- X射线检查:常用检查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CT扫描:扫描原理、影像重建和临床应用- MRI检查:工作原理、图像形成和应用范围- 超声检查:声波技术、图像生成和适应症- 核医学检查:同位素应用、图像观察和安全措施3. 影像学质量控制与安全:- 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解剖学、鉴别和评估- 辐射防护:辐射剂量、辐射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 - 医学伦理与法规:患者隐私、知情同意和法律责任II. 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1. 骨骼系统影像学:- 解剖学结构与常见骨折类型- 骨肿瘤与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骨科手术术前评估与术后影像学评估2. 胸部影像学:- 常见肺部疾病及其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扫描与肺结节评估- 胸部外伤和气胸的影像学诊断3. 腹部影像学:- 腹部CT扫描与腹腔器官疾病的诊断- 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肾脏和泌尿系影像学评估4. 神经影像学:- 脑部CT与MRI扫描:解剖学结构和脑卒中的影像学特征- 脊髓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III. 影像学与临床应用1. 影像学在诊断中的价值:- 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的对应- 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影像学引导下的肿瘤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3. 影像学与疾病预后评估:- 影像学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影像学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总之,医学影像学考试的复习重点知识包括放射学基础知识、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影像物理学总结复习资料
图像灰度主要由T1 决定:短TE,短TR;图像灰度主要由T2决定:长TE ,长TR;质子密度加权图像:短TE,长TR。
混响时间及其成因1界面间多次反射2声波引起固有振动3介质不均匀性引起散射超声回波所携带的信息1反射回波主要携带结构信息2散射回波主要携带组织信息足跟效应(阳极效应) 厚靶周围X射线分布,越靠近阳极靶一侧X射线辐射强度下降得越多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底能端发生的是光电效应,中间部分主要发生康普顿效应,高能端主要发生电子对效应光电线性衰减系数,指X射线光子通过单位距离的吸收物质,因光电效应而导致的衰减。
引入对比剂:形成密度差异,显示形态功能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大,密度高,吸收强,荧光屏上显示浓黑影像,胶片上为淡白影像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小,密度低,吸收弱,荧光屏上显示淡白影像,胶片上为浓黑影像。
评价医学影像质量的参数有对比度模糊与细节可见度噪声与信噪比伪影畸变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方法:图像增强技术图像恢复灰度变换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三种方法时间减影能量减影混合减影传统X-CT的扫描方式:单束平移-旋转方式;窄扇形束扫描平移-旋转方式;旋转-旋转方式;静止-旋转扫描方式;电子束扫描方式。
传统CT扫描的技术缺憾:每次扫描完必需停止扫描而回原位,同时扫描床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静止。
使用较小螺距的CT可以增加原始扫描数据量,提高重建断层图像质量,但增加了扫描时间和受检体辐射剂量弛豫(一种向原有平衡状态恢复的过程)纵向弛豫,是指纵向磁化逐渐恢复为的过程;横向弛豫,是指横向磁化逐渐衰减恢复为零的过程化学位移:均匀静磁场中,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下的同一种自旋核会受到不同磁场B的作用,因而会有不同的共振频率,这种共振频率的差异称为化学位移。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磁化强度矢量在自由旋进的情况下所产生的MR信号。
临床上用的三种序列脉冲:自旋回波反转恢复和梯度回波决定X射线衰减程度的因素,X射线本身的性质,另外三个属于吸收物质的性质,即物质密度原子序数每千克物质含有的电子数胶片宽容度是指感光材料按特性曲线直线及胶片线性关系正确记录被检体反差范围部分照射量范围,称曝光宽容度度图像的模糊度与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关系较大,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是成像系统区分或分开相互靠近的物体的能力,习惯用单位距离内可分辨线对的数目来表示。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lxn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X射线物理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一.X射线管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产生X射线的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包括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和高度真空的空间)(3)阳极靶2.x射线管的主要构成部分:阴极和阳极。
阴极包括灯丝和聚焦杯;阳极即靶物质,可以分为固定阳极和旋转阳极。
X射线靶物质的特性见表1-1. x射线的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杯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为实际焦点。
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射线管的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3.x射线管的三个参数及其关系:管电压,灯丝电流,管电流。
结合图1-2 对于任意给定的灯丝电流,x射线管将会随着管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并达到其最大值。
这个时候进一步增加管电压,将不会使管电流增大。
超过管电压,只有通过提高灯丝温度来提高管电流。
二.X射线的产生机制1.电子轰击阳极靶原子时,它们便将其动能传递给了靶原子。
能量分为碰撞损失(多)和辐射损失(少)。
2.辐射损失只涉及原子的内层电子和原子核。
高速电子除与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碰撞而损失能量外,也可能电离原子的内层电子,将能量转化为特征辐射;另外,高速电子还可能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凡电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统称为辐射损失。
结合公式1-1可知,提高x射线产生率可以通过增大原子序数或增大管电压的方法。
3.韧致辐射的原理:当高速电子经过原子核时,它会慢下来,并改变其原有轨迹。
按上述理论,电子将向外辐射电磁波而损失能量。
电子的这种能量辐射称为韧致辐射,这种能量产生为hv的电磁波称为x射线光子。
(参考图1-6)谱线参考图1-7. 掌握公式1-2 1-3 1-44.影像因素:滤过和管电压。
二.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一.X射线强度掌握公式1-6 表1-3二.X射线空间分布厚靶周围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阳极效应)越靠近阳极的一侧x射线辐射强度下降越多,且靶倾角越小,下降越程度越大。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大纲整理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物理学在医学影像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研究有关医学图像的产生、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医学影像物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X射线成像1. X射线的发现和特性X射线由威廉·康拉德·伦琴于1895年发现,它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
X射线具有穿透性、可离子化、吸收性和荧光性等特性。
2. 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吸收和散射反应产生物理图像。
利用X射线管、滤光器、衰减器、偏振器等器材,可以将X射线成像成传统的平片、增强型平片、CT图像、传统CT图像以及数字化X射线成像等多种形式。
3. X射线成像质量控制医学影像物理学通过对X射线成像质量的控制和评估,保证了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线性加速器工作周期、膜曝光容积产品、曝光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等。
二、放射性核素成像1. 放射性核素的物理特性放射性核素是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可以释放出高能射线。
放射性核素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射线成像人体内部的代谢和生理活动。
2. 放射性核素成像原理放射性核素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经内脏、血液、骨骼等部位的代谢和血流进行成像。
通过控制放射性核素的剂量和监测检测器的信号可以得到清晰的放射性核素成像。
3. 放射性核素成像质量控制医学影像物理学通过对放射性核素成像仪器和设备的校准、伽马相机灵敏度和分辨率的评估,保证了放射性核素成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磁共振成像1. 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利用高强度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成像人体内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磁场梯度和脉冲信号的控制和解析,可以生成清晰、详细的磁共振成像。
2. 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医学影像物理学通过保证磁场强度、磁场均匀性、梯度线性度、接收通道等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来保证磁共振成像的质量。
3. 磁共振成像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1、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机治疗的医学学科。
内容:x线诊断(CR、DR、DSA诊断)、超声诊断、CT诊断及MRI诊断(简答回名解+内容)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
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填空):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保护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一般规律:密度逐渐不均,边界逐渐不清,水肿逐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2、脑膜瘤: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中年女性。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组织学分:为脑膜皮行、纤维型、砂粒体型、过度型型、血管瘤型等15型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颅骨相连,常有钙化,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征”。
3、垂体瘤: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
>为大腺瘤,<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
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
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
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第一章:X射线物理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包括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和高度真空的空间)(3)阳极靶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
(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
(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
(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管电流、管电压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a.标识辐射(特征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 a. 连续X射线短波极限(λmin):连续X射线强度是随波长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每条曲线有一个峰值,曲线在波长增加方向上无限延展,但强度越来越弱,在波长减小的方向上,曲线都存在一个最短波长,称短波极限。
光子能量的最大极限(hv max)等于入射电子在X射线管加速电场中所获得的能量eU,即光子最短波长为:λmin=1.24/U(nm)。
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
且与其成反比。
最大光子能量对应的光子最短波长。
b.特征X射线产生条件:管电压U满足入射电子动能>靶原子某一壳层电子结合能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韧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射线的机制。
影响X射线能谱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因素:管电流——能谱幅度管电压——能谱幅度和位置附加滤过——能谱幅度,在低能时更加有效靶材料——能谱幅度和特征X射线位置电压波形——能谱幅度,在高能时更加有效第二节: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1.X射线强度: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补充:X射线强度是由光子数量和光子能量两个因素决定。
2. X射线的量与质X射线的质(x-ray quality)又称线质,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本领的大小。
与光子能量有关。
由管电压和滤过间接表示。
通常以千伏数(kV)为单位。
X射线的量(x-ray quantity)决定于X射线束中的光子数。
由管电流与照射时间间接表示通常以毫安秒(mA?s)为单位。
3.各种因素对X射线强度的影响影响因素(增加)X射线的质X射线的量毫安秒不变增加管电压增加增加靶原子序数增加增加附加滤过增加降低距离不变降低电压脉动降低降低管电流不变增加第三节: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X射线与物质三种作用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2.光电效应:能量为hv的X射线光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把全部能量传递给这个电子,光子消失,获得能量的电子挣脱原子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原子的电子轨道出现一个空位而处于激发状态,他将通过发射标识X射线或俄歇电子的形式很快回到基态,这个过程成为光电效应。
补充:产生条件:入射光子、轨道电子、相互作用能量守恒hv=Ee+Eb. Ee:光电子的动能,Eb:原子第i层电子的结合能,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Z的3次方成正比,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光电效应的发生概率迅速增加。
3.诊断放射学中的光电效应:利:能产生质量好的影像,原因是:(1)不产生散射线,减少照片灰雾(2)可增加人体不同组织和造影剂对射线的吸收差别,产生高对比度的X射线照片,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好处。
弊:入射X射线通过光电效应可全部被人体吸收,增加了受检者的剂量。
4.康普顿效应:当入射X 射线光子和原子内一个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并改变运动方向,电子获得能量而脱离原子,这个过程成为康普顿效应。
5.诊断放射学中的康普顿效应:散射线增加了照片灰雾,降低了影像的对比度,但与光电效应相比受检者的剂量较低。
散射较强,医生和技术人员应注意防护。
6.电子对效应:当X 射线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时,在原子核库伦场的作用下形成一对正负电子,此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
产生条件:hv=E++E-+2mec27.各种相互作用的相对重要性:光子能量处于10keV——100MeV能量范围的低能端部分,光电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康普顿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8.X射线的基本特征(1)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化学和生物效应*X射线的穿透作用是X射线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第四节: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包括距离所致的衰减(扩散衰减)和物质所致的衰减(吸收衰减)X射线强度衰减的平方反比定律:X射线点源在向空间各方向辐射时,若不考虑物质的吸收,与普通点光源一样,在半径不同球面上的X射线强度与距离(即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一、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1. 单能窄束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半价层(half-value layer,HVL) :X射线强度衰减到其初始值一半时所需某种物质的衰减厚度。
宽束X射线:含有散射线成分的X射线束。
积累因子B:表示在物质中所考虑的那一点的光子计数率与未经相互作用原射线光子计数率之比。
二、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决定X射线衰减程度的因素:X射线本身的性质,物质的密度,原子序数,每千克物质含有电子数。
三、X射线的滤过滤过:X射线管出口放置一定均匀厚度的金属,预先把X射线束中的低能成分吸收掉,将X射线的平均能量提高,这种过程就是所谓滤过。
铝当量(mm Al):是指一定厚度的铝板与其它滤过材料相比,对X射线具有相同的衰减效果,此铝板厚度就是该滤过材料的铝当量。
实际滤过板可选择某种物质使它通过光电效应大量吸收低能成分,而高能成分通过时仅有极少量的康普顿散射吸收和光电效应吸收,绝大部分高能射线可通过。
理想滤过板低能成分全部吸收高能成分全部透过单能X射线由于具有同样的穿透本领,无需滤过,其线质可用X射线光子的能量或半价层表示。
但对连续X射线来说,光子能量不同,当通过滤过物质后,能量分布有不同的变化,要描述它的线质比较困难。
在不需严格的能谱分析情况下,通常可用半价层、有效能量等表示。
三、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是指在相同照射下,1kg混合物或化合物与1kg单元素物质所吸收的辐射相同时,此元素的原子序数就称为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
康普顿散射占优势时,电子密度成为衰减的主要因素。
四、X射线在人体内的衰减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密度,有效原子序数,厚度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各不一样。
当X射线穿过人体组织,由于透过量不同,从而形成带有信息的X射线影像,这种影像是肉眼看不见的,当它到达荧光屏或X射线胶片时,将不可见的X射线影像变为可见光影像。
观察分析这种深浅不同的影像,就能帮助判断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正常或病理的形态,这就是X射线诊断的物理基础。
第二章第一节1.X射线摄影基本原理?X射线贯穿本领强,当一束强度大致均匀的x射线照到人体时,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在度、厚度方面的差异,对投照在其上的x射线的衰减各不相同,使透过人体的x射线强度分布发生变化,携带人体信息,形成x射线信息影像。
再通过一定的采集,转换,显示系统将x射线强度分布转换成可见光的分布,形成人眼可见的X射线影像。
2.采集、转换、显示系统(1)X射线电视系统:主要包括X射线影像增强器,光学图像分配系统,含有摄像机与监视器的闭路视频系统与辅助电子设备。
(2)X射线照片系统:用胶片采集转换X射线信息影像,使之成为可见的影像,即为X射线摄影。
X射线照片系统主要包括医用胶片(或胶片—增感屏系统)和胶片处理系统。
胶片作用:影像记录,显示,贮存。
特性:感光,即接受光的投照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潜影。
灰度:明暗或黑白的程度,主要由曝光量(即投照光强度对投照时间的积分)X射线照射的胶片,经过显影、定影后,胶片感光层中的卤化银被还原成金属银残留在胶片上,形成由金属银颗粒组成的黑色影像。
胶片变黑的程度称为胶片光密度D。
胶片成像原理:利用X射线的感光特性,医用胶片接收X射线照射时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医用胶片上形成与X射线信息影像相对应的不可见的潜影,再将带有潜影的胶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最终获得可见的描述组织、器官分布情况的灰度图像。
临床上,影像白对应组织的密度高,吸收X射线多,照片上呈白影;黑对应组织的密度低,吸收的X线少,照在胶片上的多,胶片呈黑影。
胶片特性曲线:相对曝光量RE与对应光密度D的关系曲线胶片宽容度:是胶片的性能指标之一,指感光材料按线性关系正确记录被检体反差的范围,即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照射量范围,又称曝光宽容度。
增感屏构造:基层、反射层和吸收层、荧光层、保护层。
作用:增加X射线对胶片的曝光,以缩短摄影时间,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
增感原理:增感屏上荧光物质受到X射线激发后,将X射线能量的一部分(大约5%~20%)转变为容易被胶片所接受的荧光,从而增强了对X射线胶片的感光作用。
第二节1.软X射线摄影:采用20-40KV的峰值管电压产生的低能X射线(即软X射线)进行的摄影。
原理是利用人体各种组织对不同质地软X射线的吸收有显著差别,其质量衰减系数与物质有效原子序数3次方成正比,使密度相差的基本不大的脂肪、肌肉和腺体等软组织在感光胶片上形成对比度高的影像,从而使影像更清晰。
物质对软X射线的吸收衰减以光电效应为主。
2.高千伏X射线摄影的产生方式:管电压大于120kV产生高能X射线。
应用:胸部摄影(显示心脏、肋骨和膈肌后的肺组织)基本原理是利用管电压达到120kv以上时,组织吸收以散射效应(康普顿散射)为主,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密度无关,骨骼、软组织、脂肪的气体的影像密度差别随之减少,相差不大,即使相互重叠也不致为骨影所遮盖,从而使与骨骼相重叠的软组织或骨骼本身的细小结构及含气的管腔等变得易于观察。
3. .对比剂:造影剂是为增强影响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
分为阳性和阴性,阳性是指对比剂的有效原子序数大,物质密度高,对X射线吸收强,在透视荧光屏上显示浓黑的对比剂影像,在胶片上则是淡白的对比剂影像,如各种钡剂、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