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农用地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875a40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0.png)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引言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于保障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进行探讨。
二、土地利用1.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土地资源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
农业用地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对于保障人们的粮食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用地的利用应包括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个方面,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土地的优势,实现最高效的农业生产。
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的规划与布局对于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用地的利用需遵循环保、高效能源利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涵盖了城镇建设、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各个方面。
在土地利用中,合理规划和管理建设用地,能够提高城市的建设质量和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4. 生态用地生态用地的保护和恢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至关重要。
生态用地包括了湿地、水域、自然保护区等,保护这些用地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土地保护1. 土壤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侵蚀、污染和退化,优化土壤质量,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等措施都是土壤保护的重要手段。
2.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对于土地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水资源的监管与管理,提高用水效率,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水资源保护的关键。
3. 植被保护植被是土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植被,加强植被的治理和保护,植树造林,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等都是植被保护的关键措施。
4. 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对自然资源的特定区域实施严格保护的地方。
农村经济的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农村经济的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fd073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0.png)
农村经济的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讨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认识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保护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合理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二、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与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同时,政府还需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需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确保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发展高效农田建设高效农田建设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善耕地质量、加强节水灌溉等措施,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
五、推行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农田和耕地进行规划、整理和治理,提高土地功能,减少荒地数量,促进农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六、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将农村经济从单一农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民的收入。
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七、加强农村土地环境保护农村土地环境保护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动农作物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
八、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使用权等方面的管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九、加大拓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土地综合利用产业,如农村光伏发电、农村资源化利用等,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效益。
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资源。
十、形成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形成农村土地管理、利用和保护的良性循环,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40f0bc804d2b160a4ec049.png)
§8-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3、可更新性资源是以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生态条件为
前提的,也并非取之不尽; 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合理利用,才可永续利
用。 • 4、农业资源的负荷是有限的。
如:草场一旦超载,其调控机制就会失灵,贫困地区“越穷越生, 越生越穷”就是明证。
• 应珍惜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经济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采 取有效措施保护资源。
本章提要
• 6、资源与环境问题 • 7、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 • 8、农业资源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重要问题 • 1、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 2、农业生态 系统平衡的特点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第2页/共83页
第九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 基础,农业生产的过程实质是把农业资源的潜在生产 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不同地域内农业资源的 质、量、时空组合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 发展方式,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的优 势,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生态 学的重要内容。
第5页/共83页
§9-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一、农业资源的分类 • (一)、按来源可分为:
• 自然资源(nature resources):
是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以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自然条件总和。
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 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 )
资源的可更新性不是必然的。
• 不可更新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 )
指不能连续不断或周期性的产生、补充和更新或 者其更新周期对人类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
第九章 农用地利用与保护
![第九章 农用地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58ec88c453610661fd9f44a.png)
肉奶 皮毛
三、草地利用与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①加强草地合理利用的技术措施体系建设
✓ 分季、分片轮牧,不断更新牧草 ✓ 封育草场 ✓ 建立防护区 ✓ 采取必要的水利措施 ✓ 清除毒害性草类 ✓ 防治鼠虫害 ✓ 防治草地火灾
②科学开展草地资源评价 ③开展草地规划
二、园地利用特点 利用特点
①集约性; ②景观价值性; ③社会需求性; ④区域适宜性。
三、园地利用与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①加强园地资源保护
✓ 名特优品种保护 ✓ 环境保护 ✓ 生产基地保护
②科学编制园地规划
✓ 用地选择 ✓ 耕作小区规划 ✓ 田间工程规划设计
9.4 林地利用与保护
一、基本概念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规定,林地指按土地利用类型划 分,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 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 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中国宜林地面积约占 全国土地面积的25%以上。分为有林地、灌木林 地、其他林地。
二、农用地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义
二、保护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 ②有利于优化农用地配置,提高农用地生产力水平; ③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农业景观。
三、保护原则 三、保护原则
①合理规划、统筹安排; ②集约利用; ③因地制宜; ④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四、保护措施
四、保护措施
作业与思考
1 农用地的分类及作用? 2 不同农业用地的利用特点及保护措施?
为什么要保护耕地?
2008年初世界范围 的粮食涨价造成部 分国家的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问题成 了热点问题。
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
![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e9e7499fcfc789eb162dc898.png)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 为9大类。它们分别为:①耕地;②园地;③有林地、疏林地、灌 木林地;④草地、草山、草坡;⑤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⑥ 沼泽、沙漠化土地、沙质荒地、戈壁;⑦寒漠、石骨裸露山地、 永久积雪冰川;⑧沿海滩涂、内陆水域;⑨城市、工矿、交通用 地。
➢ (1)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 (2)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 (3)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 ➢ (4)积极开展逐步推行土地修复工作 ➢ (5)与土地修复相关的存量土地的优化利用
第二节 用地分类
一、按地貌特征分类
根据地貌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平原等类型。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一、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
张占承等综合了多种意见,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完整的 定义应是: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自然 和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和合理的组织。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用地分类 第三节 用地分区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节 土地保护 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
第一节 概述
一、土地
土地是指地球表层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在内的陆地,是由 地貌、土壤、岩石、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 构成的物质综合体。
第三节 用地分区
三、空间管制区划
3. 生态功能区划
➢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的主导生态功能,提出生 态功能区划方案,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
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fac5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a.png)
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业作为人类的重要生存方式和经济支柱,充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垦、破坏和污染。
其次,要推动土地的综合利用,发展农田水利、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二、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加强水源地的保护,禁止乱采乱挖、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
其次,优化农业灌溉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三、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农作物、牲畜种质资源的保护,改善品种结构,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的抗病虫害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技术的创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四、能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能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保护和利用好能源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推广农业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如农作物秸秆、粪便等的转化为生物质燃料。
同时,要加强农田的太阳能利用和风能利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
五、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与资源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浪费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自然资源知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知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47a2c3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f.png)
自然资源知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是自然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土地资源在利用中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
为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利用方式土地资源的特点是稀缺性、不可移动性、地域性强、固定生产要素等。
由于它的自然和不可再生性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特别的注意和精心计划。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分为农业、工业、建设和生态四个方面。
其中农业用地占用比例最大,但农业对土地的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有水源和肥料,就能开垦出良田;工业用地则需要满足一定的交通、能源、水源等要求;建设用地则通常需要更多的生态保护;生态用地则要求土地避免开发和干扰,保护面积的多样性和食物链,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不合理。
由于经济和发展需要,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垦,一些良好的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导致土地的水土流失,死亡生态环境,降低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2.土地利用失衡。
由于地区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土地利用和保护也存在失衡的情况。
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业和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导致土地面临严重威胁。
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和废弃地的现象。
3.土地污染严重。
由于轻重污染工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受到垃圾、工业废弃物、排放污染物的侵害,导致土地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功能。
三、土地资源的保护策略1.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政府应建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土地治理体系建设,落实各种规划和科技手段,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制定土地利用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制度,减少建设用地的比例,逐步提高农业和生态用地的比例,加强废弃地区的整治和利用,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实现城市的绿化和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平衡。
第九章--农用地分等定级
![第九章--农用地分等定级](https://img.taocdn.com/s3/m/60cd51fde009581b6bd9eba7.png)
确定标准样地基准分值
确定标准样地的分等属性特征值以及标准样地的基准分 值,其最高分值由县级标准样地控制(在省级样地尚未确 定前,县级样地最高分值暂定为100分)。
13
第二节 农用地分等
标准耕作制度如表。
14
第二节 农用地分等
二、 确定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 基准作物指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的 一种,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根据种植日期,将基准 作物进一步区分为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 季稻、早稻和晚稻七种。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从 中选择一种,作为本行政区的基准作物。 指定作物指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分等单元:是农用地等级评定和划分的基本空 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 3 较大差异。
第一节 农用地分等概述
产量比系数: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为基础,按 当地各种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与基准作物实际产 量之比。 土地利用系数:用来修正土地的自然质量,使 达到接近土地的实际产出水平的系数,计算公式: KLj = Yj / Yj,max (KLj为某样点的第j种指定 作物土地利用系数;Yj为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单 产;Yj,max 为第j种指定作物的省级二级区内最高 单产)。
2
第一节 农用地分等概述
因素指标区: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 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 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它指标区的最小单元 。 样地适用区:采用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 需要划分样地适用区,是指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 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它适用区的最小 单元。样地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特征与其适用区的其 他分等评价单元的特征应具有相似性。17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 农用地分等
农村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农村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5fbb4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8.png)
农村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农村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占用农村土地,导致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其次,农村闲置土地急剧增加,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另外,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了农田土壤退化和农作物产量下降。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
首先,应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要加强土地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其次,要优化农田布局,加强土地整治和农田建设。
通过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农田生态保护也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应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重视农村的生态问题。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村垃圾、污水排放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水、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农村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规划。
首先,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
同时,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另外,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环保的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要加强农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重建。
五、政府角色农村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指导,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
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18a4d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5.png)
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农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规划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利用。
通过科学的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合理布局农作物、养殖业等。
将不同产业安排在适宜的地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潜力,并避免过度开发导致土地疲劳。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借助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并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四、加强土地保护加强土地保护是保护土地资源的关键措施。
建立健全土地保护和利用制度,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加强对耕地的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同时,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流转和保护。
五、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是土地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
通过推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质量和水体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
六、推广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有效的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通过保留秸秆、覆盖耕作、轮作休耕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地的肥力和水分。
推广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设施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合理调配水资源,推广水稻轮作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可行措施,提高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八、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通过土地整治和复垦,修复和改善退化的土地资源。
对于受到污染、荒漠化或沙化的土地进行合理整治,恢复其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保护土地资源的健康发展。
第九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
![第九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https://img.taocdn.com/s3/m/5c2ee73dc281e53a5802ffa5.png)
8
第一节 农用地分等概述
4 土地收益பைடு நூலக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反映不同区域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 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区域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 响,也应反映对区域土地收益水平的影响。
农用地分等应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 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 结果可用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提高农 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 跟踪检验原则 在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对每一步成果进行检验,并进 行专家咨询、论证,确保成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4
“产量-成本”指数:计算公式为:aj = Yj / Cj (aj为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单 位为千克/元;Yj为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 产,单位千克/公顷;Cj为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 实际成本,单位为元/公顷)。
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Kcj= aj/ Aj(Kcj 为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aj为样点 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j为第j种指 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省级二级区内最大值 )。
5
第一节 农用地分等概述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 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 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 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 由于各地养地方式难以统一,因此这里的标准耕作制度主 要指种植制度。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分 、CO2供应充足,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理想作物群体 在当地光、热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其它 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光、热、水气候 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即在光温 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农作物的 理论产量。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c39ea2e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e.png)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它不仅提供了农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物质支持,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承载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服务。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首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关键。
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农业生产,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用途的多样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农业方面,要实施科学种植技术,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在工业方面,要实施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工业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在居住用地方面,要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各种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还要注重保护农田、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也是重要的。
土地资源的保护主要包括保护耕地、改善水土、防止土地沙漠化、治理土壤污染等方面。
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严格执行耕地占用准入制度,限制非农业占用农用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改善水土是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防止土地沙漠化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要加强沙地治理工作,种植抗旱植物,恢复退化土地。
治理土壤污染是保护农田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
要严格监管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推行农业有机耕作,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在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中,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政府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问题。
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经济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升级,加强对农民和企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76e3c3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b.png)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农村土地是国家和农民的重要财富,也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
为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
1.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利用情况。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土地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或破坏。
例如,一些农田被非法占用用于非农用途,造成农地减少,影响粮食安全。
此外,过度开垦林地和草地,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却损害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遏制农村土地过度开发与破坏。
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与目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主要意义在于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指导土地开发和利用,合理布局农业、工矿、交通、生活等用地,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其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利用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功能和利用强度。
其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保护好生态脆弱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同时,注重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方法上,可以采用科学技术手段,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4. 农村土地保护的措施与政策为了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加大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农地管理,加强对非法占地和超标建设的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采取生态修复与补偿措施,恢复破坏的农田、林地和草地。
同时,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用地行为。
5. 农村土地规划与农户利益的平衡农村土地规划需要兼顾国家和农户的利益,实现平衡发展。
农村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
![农村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26f29a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a.png)
农村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转型的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和农田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农村的土地资源扮演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角色。
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的相关问题。
一、农村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利用是指在农村地区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
在农村地区,土地的利用形式多样,既有农业生产用地,也有农村建设用地。
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关系到农田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因此,农村土地利用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以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同时,保护好农田资源,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农村土地利用的挑战农村土地利用在实践中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农田被非农用地转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农田被用于工业、商业、住宅等非农业用途,导致农田资源不断减少。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土地供应结构的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低下,产业发展难度增加。
再次,农田的维护和保护工作相对缺乏,农田的水土流失、农药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
三、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农村土地利用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状况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的土地利用规划。
其次,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田综合利用,提高农田生产力。
另外,还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加大农田立地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为了进一步保护农田资源,可采取农村土地整治的措施。
农村土地整治是指对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整治,可以解决农田利益关系、提高农田的质量和生产力。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农田布局,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
同时,还要完善土地的权属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指南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0d8ab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6.png)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指南第1章引言 (3)1.1 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3)1.2 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 (3)第2章农业土地资源概述 (4)2.1 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分布特征 (4)2.2 农业土地资源类型及特点 (4)2.3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4)第3章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5)3.1 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5)3.1.1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5)3.1.2 土地利用规划的层次与类型 (5)3.1.3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 (5)3.2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5)3.2.1 土地适宜性评价 (5)3.2.2 土地需求预测 (5)3.2.3 土地利用优化模型 (6)3.3 农业土地资源管理策略 (6)3.3.1 实施土地整治 (6)3.3.2 保护耕地资源 (6)3.3.3 推广节约集约用地 (6)3.3.4 加强土地市场监管 (6)3.3.5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6)第4章耕地资源利用 (6)4.1 耕地资源保护与改良 (6)4.1.1 防止耕地污染 (6)4.1.2 改良土壤结构 (7)4.1.3 防治水土流失 (7)4.2 耕地土壤肥力提升 (7)4.2.1 增施有机肥料 (7)4.2.2 优化化肥施用 (7)4.2.3 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 (7)4.3 耕地轮作与休闲制度 (7)4.3.1 轮作制度 (8)4.3.2 休闲制度 (8)第5章林地资源利用 (8)5.1 林地资源保护与培育 (8)5.1.1 林地资源保护 (8)5.1.2 林地资源培育 (8)5.2 林地资源合理开发 (8)5.2.1 木材资源开发 (8)5.2.2 非木质林产品开发 (9)5.3 林下经济与多功能利用 (9)5.3.1 林下经济发展 (9)5.3.2 多功能利用 (9)第6章草地资源利用 (9)6.1 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 (9)6.1.1 保护草地生态系统 (9)6.1.2 草地资源建设 (10)6.2 草地资源合理利用 (10)6.2.1 科学确定草地载畜量 (10)6.2.2 优化草地产业结构 (10)6.2.3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10)6.3 草地畜牧业发展 (10)6.3.1 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 (10)6.3.2 构建草地畜牧业产业化体系 (10)6.3.3 加强草地畜牧业环境保护 (10)第7章水域资源利用 (10)7.1 水域资源保护与开发 (10)7.1.1 水域资源保护 (11)7.1.2 水域资源开发 (11)7.2 水产养殖业发展 (11)7.2.1 水产养殖业现状 (11)7.2.2 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向 (11)7.2.3 政策支持与产业扶持 (11)7.3 水域旅游资源开发 (11)7.3.1 水域旅游资源优势 (11)7.3.2 水域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1)7.3.3 水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农业融合发展 (12)第8章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技术 (12)8.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 (12)8.2 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12)8.3 农业节水技术 (12)8.4 农业生物技术 (13)第9章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政策与法规 (13)9.1 我国农业土地政策概述 (13)9.2 农业土地法律法规体系 (13)9.3 农业土地政策与法规实施 (14)第10章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4)10.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在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14)10.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 (14)10.1.2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4)10.1.3 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应用实践 (14)10.2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14)10.2.1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5)10.2.2 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15)10.2.3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 (15)10.3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乡村振兴 (15)10.3.1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5)10.3.2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5)10.3.3 推进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15)10.4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4.1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 (15)10.4.2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15)10.4.3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展望与建议 (15)第1章引言1.1 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b8f9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2.png)
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对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农民参与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政策层面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政府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制定合理的政策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明确土地用途和流转规定,合理规划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比例,保持土地资源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土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对于滥用土地资源、非法占用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农村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还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资源保护。
通过设立土地保护奖励机制,给予优惠政策和经济补贴,激发农民自觉保护土地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农民参与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农民是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体,其积极参与对于取得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民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在土地利用上的不当行为。
首先,农民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合理使用水资源,改善田间排水系统,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土地水浸和涝灾害的发生,保护农田耕地不受水资源短缺或过量利用的影响。
其次,农民应加强耕地的合理利用。
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提高农田产量的同时,避免土地流失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此外,农民还可以积极参与农业的生态建设。
发展农业多元化,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并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能力。
三、科技创新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应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一方面,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选育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和适应性,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地资源的环境安全。
农业规划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农业规划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265ef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1.png)
农业规划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规划作为一种系统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手段,具有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农业规划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农业规划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规划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功能区域。
在土地利用上,合理的规划可以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需求,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例如,在农业生产上,规划可以对不同的地块进行不同的利用选择,如将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优先用于农业生产,而将适宜发展林果业的土地用于果树种植。
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还可以避免农业生产对土壤造成的过度压力。
此外,在农村发展中,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农业规划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
农业规划可以通过设置环保红线,限制不合理的农地开垦和建设活动,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规划可以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进行保护,如湿地、山地等,设立生态保护区,并禁止破坏性开发。
同时,规划还可以优化农田布局,合理利用和保护水源地、水土保持功能区等重要农田。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维护农村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业规划还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通过农业规划,可以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
例如,规划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水利设施和管理水平,减少农田的水资源消耗。
规划也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民发展农畜套种、养殖业等农业产业,并推动农业与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新农村建设的农田保护与土地利用
![新农村建设的农田保护与土地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aa3f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5.png)
新农村建设的农田保护与土地利用一、引言农田是农村人民的衣食父母,保护农田就是保护农村的命脉。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面临丧失、占用以及水土流失等种种威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田保护与土地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田保护与土地利用问题。
二、农田的重要性农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之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田保护不仅关乎农民的生活,也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
如果农田受到毁坏或占用,将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威胁到粮食供给和农村社会秩序。
三、土地的有效利用农村土地的利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粗放式的耕种模式上,应该注重土地的有效利用。
包括强化田间管理、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优化作物结构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确保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
四、农业生产与农田保护的平衡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与农田保护需要取得平衡。
一方面,农业生产要满足农民的生计需求,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农田保护要避免对农田的过度开发,防止土地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
五、农田保护的法律保障农田保护需要法律的保障,政府应加强农田的土地所有权保护、耕地保护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农田管理。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占地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农田的安全受到有效的保护。
六、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农田水土流失是农田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加强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修建梯田、植树造林和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等,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七、农田的集约化利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紧张已成为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农田资源,应推动农田的集约化利用,通过优化耕地结构、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农机化设备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八、农田的耕地保护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应该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设立耕地保护区,严禁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对非法占地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同时,推动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与完善,确保土地的长期利用权。
九、科技创新与农田保护科技创新是农田保护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保护措施 四、保护措施
农用地转用管理——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1.农用地转用的条件 符合城镇建设规划; 符合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保质足额补充耕地; 符合土地供应政策
实用文档
四、保护措施
四、保护措施
2.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 能源、水利、矿山、交通、军
事项目用地
国 ❖ 国家级、省区级大型项目用地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
一、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
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 平原、珠江三角洲 ②增产潜 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 ③
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
嫩平原、三江平原
已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有良好水利水保设施的耕地 改造中的中低产田
蔬菜生产基地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实用文档
利用特点
二、耕地利用特点
农用地利用与保护
【第九章】
实用文档 LOGO
农用地利用与保护
▪ 9.1 ▪9.2 ▪9.3 ▪ 9.4 ▪9.5 ▪ 9.6
农用地概述 耕地利用与保护 园地利用与保护 林地利用与保护 草地利用与保护 其他农用地的利用与保护
实用文档
目的要求
1 了解农用地类型与作用 2 不同类型农用地利用及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实用文档
9.1 农用地概述 一、农用地的含义及其特点
农业生产时国民经济最基本的产业,农 用地是其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农用地 利用与保护不仅关系到农业、林业和牧 业和渔业的发展,对稳定农业生产、促 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实用文档
一、农用地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基本概念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 养殖水面等。农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农业的基础。
四、保护措施
四、保护措施
①维护农用地资源再生能力; ②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依据适宜性原则合理配置农用地
资源; ③加强土地整治,确保农用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④健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是实现农用地可持续管理的
基本保障。
✓ 建立严格的农用地保护制度 ✓ 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 建立完善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2、耕地减少情况严重
1000万亩/年
69%结构调整
(86~96年)
31%建设占用
300万亩/年 (冻结期, 97~98年)
国家建设,集体 建设,个人建房
江苏、山东、 河南、河北、 广东、北京、 浙江、四川、 上海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16.0%
①自然性-自然条件的限制; ②社会性——提供农产品、轻工业原来来源; ③稀缺性——对土地资源自然禀赋要求高; ④区域差异性——地域分异; ⑤生态景观性——生态系统,景观特征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北京、天津、 上海、湖南、 浙江、广东、 福建
人均0.093 公顷,即 1.4亩/人
务 (含需要在城市建设区外单独选址的)
院 ❖ 大城市的建设用地
批
准 ❖ 基本农田
实用文档
四、保护措施
四、保护措施
2.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
省
级 ❖除报国务院批准外的城市建设用地, 政 ❖县级市、县建设用地
府
批 ❖地、市以下批准的建设项目
准
两级审批 实用文档
四、保护措施 四、保护措施
2.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 ❖乡镇企业、农村公共设施、农民宅 基地等占用农用地,可授权地(市) 级人民政府审批
8% 灾害损毁
31.7% 建设占用
2005年
58.4% 生态退耕
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 严重沙化的耕地 泄洪区影响抗洪防汛的耕地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21% 10%
开发未利用地 复垦废弃地 整理增加耕地
69%
2003年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北方地区:62% 的耕地20%的水 资源
总体线
为什么要保护耕地?
实用文档
2008年初世界范围 的粮食涨价造成部 分国家的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问题成 了热点问题。
粮食自给是经济发 展的重要保证,特 别是对于中国这样 一个大国来说更是 这样。
实用文档
一、基本概念
2.2 耕地利用保护
实用文档
一、基本概念
2.2 耕地利用保护
基本农田:为满足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 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
基本农田占全国耕地的80%以上
➢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通过管理实现现有总量不
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布局总体稳定。
实用文档
2.2 耕地利用保①护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耕地坡度15度 以上:14%
3、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较低
水田与水浇地 占39%
330公斤/亩
粮食净进口: 800万吨(2004年)
实用文档
二、农用地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义 二、保护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 ②有利于优化农用地配置,提高农用地生产力水平; ③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农业景观。
实用文档
三、保护原则
三、保护原则
①合理规划、统筹安排;
②集约利用;
③因地制宜; ④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一、基本概念
2.2 耕地利用保护
实用文档
一、基本概念
2.2 耕地利用保护
实用文档
一、基本概念
2.2 耕地利用保护
实用文档
一、基本概念
2.2 耕地利用保护
实用文档
一、基本概念
2.2 耕地利用保护
实用文档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耕地保护 面临的形势?
人均占有量小
耕地 流失 严重
严峻!
后备资源匮乏
农用地利用: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对农 用地对进行的干预活动。
农用地保护: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 技术等手段,保持农用地面积和质量稳 定,实现农用地可持续利用。
实用文档
一、农用地的含义及其特点 (二)农用地利用特点
利用特点
①农用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②农用地质量的基础是土地的自然肥力; ③农用地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 ④农用地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⑤农用地的多宜性和利用多样性。
24.3%
建设占用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灾害损毁
12.7%
46.9%
1999年
2000 年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3.7% 5.4%
19.7%
建设占用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灾害损毁
17.2%
2.8%
2002 年 9.7%
71.2%
2001年
70.3%
实用文档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1.9% 农业结构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