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f9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课标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课时1 从问题到方程(1)

一、教材分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方程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2.重、难点: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二、教材处理:

1.情景创设:

(1)天平称球(或硬币、铅笔等),见课本P114.

(2)排球联赛,某队胜多少场?见课本P114.……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较多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

用天平演示实验后,学生思考问题一: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二: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借助方程能否解,怎样解?

对排球队胜多少场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一:猜一猜,该队胜了多少场?问题二: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尝试法;枚举法;列方程等)问题三:设该队胜了x场,能用方程来解吗?如何解?从而揭示课题——从问题到方程.

3.数学运用:

例1(补):见教师教学参考资料“某校七年级共有216名师生参加某次活动,用一辆面包车和若干辆客车接送,已知这一辆面包车只能坐16人,还需用多少辆40座的客车?”

学生思考一:设用x辆40座的客车,则客车能接送多少人?

学生思考二:列方程,等量关系是什么?

师提供正确的解题格式“设还需用x辆40座的客车.根据题意,得40x+16=216”. 变式训练一:用四辆轿车和若干辆客车接送,已知一辆轿车只能坐4人,还需用多少辆40座的客车?

变式训练二:用轿车和客车共9辆车接送,已知一辆轿车只能坐4人,还需用多少辆轿车和多少辆40座的客车?……

思维拓展见课本P115试一试;也可补充题,见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习题处理,见课本P115练一练1,2,3.学生说清每小题的等量关系式,而后师小结.

建议补充一些能借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形积问题、商品销售问题等,介绍一些名词,为后面的学习作一铺垫,但一定要控制难度.

4.回顾反思:

(1)本课只是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是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模型的重要意义,建立方程思想.为第3单元作铺垫,对本章知识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教学时,要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

课时2 从问题到方程(2)

一、教材分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实际生活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人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领会方程与现实生活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2.重、难点:分析问题,探寻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材处理:

1.情景创设:

(1)列车提速问题,见课本P115.

生活背景:从1997年到2004年,我国共进行了5次列车提速.

(2)见教师教学参考资料手机通讯话费付费方式

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

结合问题情景,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题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如何?你能找出表示问题意义的相等关系吗?用方程怎样表达?

方法一:用直接未知数.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相等关系: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时间.

方法二:用间接未知数.设提速前列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运行时间为x 小时,相等关系:提速前的运行速度×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速度×运行时间,即80x=100

(x-3).

建议只让学生多一些方法,但不要讲的太多.

3.数学运用:

例1(补):某班学生39人到公园划船,共租用9艘船,每艘大船可坐5人,每艘小船可坐3人,每艘船都坐满.问: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艘?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和探索,然后交流.而后概括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找出表示问题意义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通常用x、y等),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题中相关的量,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思维拓展见课本P116试一试,P116练一练1.

习题见课本P117及教师教学参考资料等.

……

最后,学生观察所列方程的特点,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再举出几个类似的方程.建议结合导学与评价,补充练习.

4.回顾反思:

(1)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从数学问题到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弄清题意,恰当地巧设未知数,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设元设得巧,方程列得妙;设元设得好,方程列的得快.一般问什么则设什么,有时设未知的另一个量来求也较方便.

(3)解题时,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要深刻理解题意,把握题中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如题中等量关系语句、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4)学有余力的同学鼓励其解方程(小学根据逆运算原理),对一般同学不作要求.

课时3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材分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2.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处理:

1.情景创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