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中国古代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但也经历了衰落的阶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衰落,并探讨其原因。

一、辉煌时期1.1 夏、商、西周的辉煌古老的夏、商、西周王朝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点,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有了统一的文字、制度和宗教信仰,发展了良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夏朝时期始祖禹治理洪水,商朝时期铸造铜器成为其中的代表,西周王朝时期诗经的创作使得文学开始繁荣。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代,各个诸侯国勃兴,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例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的思想影响深远,这些思想家的成就在以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

同时,兵器的制造技术进步,冶铁术的发展,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

1.3 秦汉时期的辉煌秦朝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秦朝统一度量衡、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统一货币制度等。

汉朝时期,科技、制度、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等的发明,文学作品的繁荣。

二、衰落时期2.1 内忧外患的土地制度削弱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在一些关键时刻,土地制度的演变使得国家内部动荡不安。

封建制度使得地主权力过大,大量土地被几个豪强垄断,中小农民无法生存,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外患也成为衰落的原因之一,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南方海上贸易遭受破坏。

2.2 帝制衰落及政治腐败帝制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中长期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制衰落的弊端也渐渐显现。

特权阶级的形成,皇帝的过度奢侈和享乐,导致政治腐败。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统治者的失信于民众,政权威信的崩溃。

2.3 经济落后与科技停滞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还与经济的落后和科技的停滞有关。

封建制度下,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乏力。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定时期内停滞不前,与其它文明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中历史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高中历史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考点:清朝京剧
B
阶段特征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
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
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
权力、评价


地 方
2、经济
洪武后期(1391)在三 司之上设置阶巡段抚特征一职, 节制三司,总览地方大 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出现风力水车。
阶段特征
注意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 影响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阶段特征
3、思想文化
阶段特征
1、中国科技的特点;中外对阶比段特。征 2、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 3、中国古代科技无法促进社会
B
考点:明朝地方体制
阶段特征
2.[2016·全国卷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
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
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转型的原因。
明清小说反映 商品经济发展 和市民阶层的
社会生活
阶段特征
1.[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 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至清朝前期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至清朝前期

明至清前期(1368-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余晖。

从中国自身的发展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从世界历史角度看,中国走向封闭,由领先转为落后,拉大了和世界的差距,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具体表现在:政治上:专制集权从内阁制度到设军机处;帝国余晖从明清易代到康乾盛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和实行奏折制度,出现了“康乾盛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但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经济上:经世济民从商业繁荣到商人群体;赋役变革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封建经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私营手工业崛起成为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上:疆域奠定从收复台湾到平定叛乱;对外交往从光耀异域到海禁闭关。

把加强与少数民族关系与反对外来侵略相联系,使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政治的版图。

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影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遭受外来侵略并进行反侵略斗争;西学东渐开始,继而到逐渐衰落。

思想文化上:承古萌新从陆王心学到思想活跃;继往开来从传统科技到西学东渐。

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了人性;八股取士使人们的思想不断僵化,文化专制空前加强;带有反封建专制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西学东渐开始;文学艺术繁荣,市民文化发展,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文艺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明显;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完备阶段,但未发展为近代科技,中西方差距逐步拉大。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

第三讲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第三讲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文、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互相节 制: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宋代的三司二府制等。
4、注重官吏选拔与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 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 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2:科学技术
(1)医学:《本草纲目》系统的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学:《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
(1)文学:四大名著 (2)绘画与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 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3)戏剧: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 “百戏之祖”;
三、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1)王阳明的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认为人皆有私欲,主张个性自由。(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A、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提出 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张工商皆本。B、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 C、王夫之: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 C、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
A
D、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 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 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 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 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与清朝前期一、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1368——1644年)(1)内阁①废除丞相明朝建国沿袭元制,设中书省,丞相,位高权重。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②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为此而设立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品级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影响:明清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2)选官制度: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2、清朝前期(1344——1912年):军机处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康熙在宫内设南书房,参与机要、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中央。

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在皇宫内设立军机处。

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达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帛帝一人裁决。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1.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

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第3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知识重组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就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2)明朝中后期是明朝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内阁制逐渐成形;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对外政策上明朝开始执行“海禁”政策。

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这一时期的相关变化。

(3)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重点把握一个趋势,两个联系,三个核心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二是联系同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从而得出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结论;三个核心,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误区警示1.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军机大臣都不是丞相。

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他们都不是丞相,“有丞相之责,无丞相之权”。

2.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完全禁止对外交往。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海外贸易,而是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当时,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而且外商只能与政府设立的十三行进行贸易。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故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4.明末清初反封建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这些思想家仍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批判思想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因此这些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深化提升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清朝军机处实际上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执行机构,两者都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职权受皇帝限制,都是皇权加强的产物。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⑤.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思想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朝八 股取士,秦代实行文字狱。
2.(★★★★★)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的历史特征。据此 推断这个朝代是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官营手工业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出现“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A.汉朝 C.宋朝 B.唐朝 D.明朝 (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 力。朱元璋减轻商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轮班匠制度的取 消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一条鞭法”的推行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这些都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供了必 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故A正确。
4.(★★★★)黄宗羲在一首诗歌中感叹:“近来学人少,谁 何识真伪。……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推之入理窟, 涂车可略地。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该诗歌主要抨 击明朝 A.君主专制加强 C.理学的空疏学风 ( B.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D.土地兼并现象 )
7.盘点: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及原因。 区别:
中国传统科技重经验轻理论,重实用轻分析,属经验科学; 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方法及理论体系的构建,属实验科学。
原因: 中国:A.科举制重人文轻科学的积弊; B.小农经济对科技创新要求低; C.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新经济弱; D.官营手工业技术封闭不外传; E.儒家思想的官本位理念束缚; F.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创新力; G.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中外交流。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外交上
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 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 、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4.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 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 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 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分裂割据严重
02
此时期分裂割据现象严重,各地豪强并起,形成多个独立或半
独立的政治实体,加剧了社会动荡。
官僚腐败加剧
03
政治腐败现象普遍,官僚地主势力膨胀,导致政治黑暗和社会
不公。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现象分析
民族大迁徙与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 民族大量南迁,与汉族人民相互 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格局 。
文化交流与传承
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带来了各 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促进 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儒释道三教并立
此时期儒释道三教并立,相互竞 争又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思 想文化景观。
经济发展缓慢原因探讨
01
战乱频繁破坏生产
长期战乱导致社会生产力遭到严 重破坏,农田荒芜、人口锐减、 经济萧条。
02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历 史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统一六国后, 封建制度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奴隶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进入了奴 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是中国 奴隶社会的代表。
经济基础与生产力水平
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人们通过耕种土地、饲养家畜等方式获取生活资料 。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设施的兴建,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
01
02
03
百家争鸣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归纳拓展
(2014合肥八中联考)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 ,唐宋时
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
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些地 方因“为稻利薄,蔗(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该状况出 现的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外来物种的引进 C.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D 据材料明朝中后期江浙地区百姓因为种稻利薄 ,故改种棉 花或甘蔗,这是“逐利”的结果,即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故D项 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表述与材料不符;C项是材料中现象 带来的结果,故排除A、B、C三项。
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人物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 世致用 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 致用”,建立起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体系
易错易混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并非近代民主思想:
明末清初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2)《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 法,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达到了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2.文学艺术 (1)小说: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2)“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 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3)绘画:集绘画、文学、书法及篆刻为一体的文人画成就突出,代 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答案]
C
[拓展归纳]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1)调整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三 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郡县制;北宋知州通判; 元朝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
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 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②近代西方内阁: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 革的完成。 (2)权力、地位: ①明清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丞相的重设,
其职权与地位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皇帝。
②近代西方内阁: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英国的
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 的监督;内阁首相实际上控制行政权、立法权等大权。总 统制下的内阁由总统组建,不对议会负责。 (3)历史影响: ①明清内阁:是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重要标志,严 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视角一
[点击 命题角度]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明后期松江人何良
[例1]
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 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 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 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 )
2.(2012·苏锡常镇二模)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
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
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 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 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 )

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1368--1840)——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一、知识整合一、政治(一)君主专制1、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

中央设立都察院和监察御史,监察百官。

2、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很少参决政事。

明成祖时“内阁”出现,皇帝顾问内侍,内阁大学士有“票拟”权,取决于皇帝“批红”。

3、清初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三足鼎立。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4、军机处:(1)职能:跪受笔录、草拟谕旨、上传皇帝审批、下达各级执行。

(2)特点:简、速、密。

(3)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专制皇权顶峰。

(二)中央集权1、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别隶属中央部门;2、清雍正帝设军机处,皇帝诏令直接传达地方,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3、选官制度:科举实行八股取士,依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地方设按察司,监察地方官员。

二、经济(一)农业1、土地政策:重农抑商,厚本抑末;抑制兼并。

2、生产工具:风力水车。

(二)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1)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领先世界。

(2)制瓷,青花瓷(宣德珍品),瓷都景德镇,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3)纺织业:苏杭等地设立织造局,苏州、杭州和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2、民营手工业:(1)地位: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生产工具:花楼机。

(3)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三)商业1、表现:城镇商业依然繁荣;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出现商帮;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兴办票号(如晋商)。

(四)对外关系1、继续朝贡贸易特点:朝贡与赏赐完成贸易;官府控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2、海禁(1)明朝: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实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由官方主持进行。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7-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1(2017课标全国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
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朝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知识:古代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2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3
(1)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
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
进行了补充。这说明当时( A )
A.出现社会转型的倾向
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
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 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
-19-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3(2020山东卷,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 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 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问题的能力。 ②知识:明清之际的反封建进步思想。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教师版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教师版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鸦片战争之前)[时空坐标]六、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阶段特征]总特征】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

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具体史实】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沿用内阁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同时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2、经济:农业:农耕经济过度发展: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出现风力水车;双季稻扩种和产量提高,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并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徐光启《农政全书》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制瓷技艺进一步发展,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丝织业中心:苏杭,《天工开物》、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商业:大批商业市镇出现,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产性和专业性增强;商帮涌现;农产品商品化,商品流通扩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世界经贸中心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专题三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统 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 税,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4.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专制强化 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 商和歧视商人的现象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 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 5.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 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 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经济长期与世隔绝,逐渐 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专题三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 “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 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专题三
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 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 画、戏曲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4.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滋长,使中 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主干整合
专题三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 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 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 制民间对外贸易。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 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主干整合
专题三
人物 黄宗羲 顾炎武
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 世致用 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王夫之 用,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体系
主干整合
2. 科学技术成就
专题三
(1)《本草纲目》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 成就。(2)《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 科技的顶峰。(3)数学: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并外传。 3.文学艺术 (1)文学: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三国 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最为著名。 (2)戏曲:①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 祖”。②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 成京剧,被誉为“国粹”。 (3)绘画:文人画成就突出,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 图》 、郑板桥的《墨兰图》等。
专题三
专题三
【考点导图】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专题三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3)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4)监察制度: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使司,在中央设有都 察院和监察御史。 (5)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专题三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解题思路
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 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 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 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问题探讨
主题三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请回答: (1)亚当· 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
专题三
(2)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 请再指出造成停滞 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 解题思路 本题的难点是对材料中亚当· 斯密《国富论》的理
解。把握亚当· 斯密的观点:法律和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专题三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背景 ①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 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能: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受 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中 央集权,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 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 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 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 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 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 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 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1)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
(2)同意;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不同意; 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主题四
专题三
儒学的发展与社会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政 治、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是它在物质条件和 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反映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孔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 修己安人为价值取向。孟子、荀子在与诸子百家的争论 中,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秦朝推崇法家,使儒家文化受到政权力量的重创。西汉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文化在中 国传统社会中取得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 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专题三
二、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 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 业科技的水平。 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私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专题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 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 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 该国的马可 · 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 许在马可 · 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 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 若易以其他法 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 (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 斯密《国富论》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专题三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四、选修内容 1.(选修四)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2.(选修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问题探讨
专题三
主题一
明清时期(1368~1840年以前)的时段特征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1.政治上: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 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且江南地区出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 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 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问题探究】 材料一 阅读下列材料:
专题三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
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 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 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 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 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 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 原君》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专题三
魏晋以来儒、法、道融合,使儒家思想得到新的更新,宋 明理学形成,丰富了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为挽救政治危 机,王阳明创立了心学;同时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反封建的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之在对理学弊端和封建制度的批判反思中复归了儒家经世 致用的宗旨。
明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
专题三
1.调整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郡县制;北宋知州通判;元朝行 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 代设置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分 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 时期由贵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 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 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