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专题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
(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成都二模)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B.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
C.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解析据材料“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减少,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上升”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减弱,逐步僵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中平民与官员的变化,而未涉及到平民经商现象,排除A项;依所学,科举制采用糊名、誊写等方式,程序更加公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科举制成员比例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恩荫等其他方式,排除D项。
答案 C
2.(2019·惠州三模)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
每亩平均米
7.77 5.40 6.52 1.22
麦数(升)
实征麦占总
20.49% 3.32% 1.91% 3.88%
数百分比
实征米占总23% 10.76% 11.47% 1.91%
A.各地经济结构差异显著
B.区域一体化初露端倪
C.南北粮食结构逐渐分化
D.江南地区重要性凸显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南直隶和浙江在田赋税收的各项方面都比北直隶多,再联系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达,可知南方经济的发展程度比北方要高很多,即江南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凸显,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是田赋收入的各个方面,不涉及经济结构问题,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四个地区的田赋收入情况,没有涉及经济区域一体化问题,排除B项;通过表格可知,南直隶地区的米和麦都比北直隶地区收入要多很多,不能反映出南北粮食结构的分化,排除C项。
答案 D
3.(2019·济宁模拟)据明代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这表明朝贡贸易A.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削弱了明朝政府的实力
C.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
D.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解析根据材料“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可知永乐年间下西洋,导致许多人因此而致富,国库也充实,故选C项;根据材料“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可知永乐年间下西洋国库充实,增强了明朝政府的实力,排除B项;根据材料“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可知永乐年间下西洋,减轻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排除A项;根据材料“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可知永乐年间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交流,排除D项。
答案 C
4.(2019·石家庄模拟)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
过程则无须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解析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和“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须赘述”说明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材料说明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不是引用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是个例不是普及,排除B项;材料说明中国科技观念,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
答案 D
5.(2019·沈阳模拟)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
解析题干主要论述了翰林院的职能演变,唐朝时期,翰林院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朝时期,翰林院大学士入值文渊阁称内阁、清朝时期,“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其职能的变化,主要是适应了明清时期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选B项;翰林院职能的变化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A项;明初丞相制度被废除,其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D项。
答案 B
6.(2019·银川模拟)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王夫之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但同时也主张顺从传统儒家伦理等级秩序,
体现了对儒家的批判与继承,故选C项;“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统治秩序的质疑,排除B项;等级秩序不符合市民阶级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答案 C
7.(2019·南宁二模)据地方志记载,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清代23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其中明代1个,清代60个。这一现象
A.拓展了农业生产范围B.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
C.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双季稻种植增多,水稻一年两熟制得到发展,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的状况,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水稻一年两熟制的发展,并未涉及农业的其他方面,排除A项;双季稻一年两熟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同一耕地上一年内两次种植,并非扩大了耕种面积,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双季稻种植增多,并未涉及政府政策,排除D项。
答案 B
8.(2019·潍坊模拟)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商人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以商养农成为商人的生存之道
B.儒家财富观是商业发展的动力
C.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
D.形成了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环境
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可知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义利观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与农业关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可知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义利观的影响,但并非动力,排除B项;根据材料“商人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可得出儒家获取财富的目的是固守本业、光宗耀祖,不有利于资本积累,排除D项。
答案 C
9.(2019·广州模拟)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