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专题卷)
【名师伴你行】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精讲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名师课件
2.李贽及其思想 (1)李贽:自称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 追求个性发展的需求。 (2)主张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③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 女平等。
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主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 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013·四川文综)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 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整合
观通史·现考题·寻找题源
一、农耕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1.农业生产 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生产 (1)生产方式 ①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地位 (2009海南单科: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 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商业经济 的发展)。 ②明代中后期,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 资本主 义萌芽。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古代中华文明繁盛 与危机并存的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农耕经 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理学仍占据主流地位; 科技文化处于专制社会末期的总结阶段,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 反专制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 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色彩。专制制度逐渐走向腐朽,阻碍了中国 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第3讲中国古代⽂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第3讲中国古代⽂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7湖南怀化⾼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3)黄宗義《明夷待访录》记述:“或谓后之⼊阁办事,⽆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不然。
⼊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
”材料旨在反映( )A.内阁阁员执掌宰相之职B.内阁是中央⼀级⾏政机构C.实掌宰相之职的是太监D.内阁和太监共掌宰相之职2.(2017江西赣州⼗四校⾼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明初朱元璋封他的同姓⼦弟为王并掌兵,但不得参与地⽅政务;地⽅官吏管理地⽅政务,不得参与军务。
朱元璋这样做的⽬的是防⽌出现( )A.诸侯割据的局⾯B.郡国并⾏,诸侯国尾⼤不掉的局⾯C.南北对峙的局⾯D.藩镇割据的局⾯3.(2017⼭西太原外国语学校⾼三第⼀次⽉考,2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已”。
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国B.六部分掌⾏政权⼒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机构出现4.(2017河北⽯家庄⼆中⾼三下学期联考,27)清代,皇⼦被封亲王、郡王、贝勒、贝⼦等爵位,按等第发予粮银俸禄、赐⽥⼟牧场及庄丁,有领兵打仗、参与国政之权,但均建藩于北京,命令“亲王⽆故出京师六⼗⾥,罪与百官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B.庄园经济威胁政府的财政C.封⼟授爵违背历史潮流D.顺应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5.(2017吉林⼤学附中七模,27)就下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提出的相关研讨主题⽐较恰当的是( )A.湖⼴地区农⽥垦殖与经济重⼼南移B.农作物结构变化与⼟地利⽤率提升C.⾼产作物与明清之际⼈⼝持续增长D.地理⼤发现与农耕⽂明遭遇的冲击6.(2017河南南阳⼀中四模,2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价进⾏折算⽐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宋代低约11%。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角度一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2018·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
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选A;结合所学,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B;秦朝的朝议制度属于集体议事制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事权的分割,排除D。
[答案] A2.(2018·河北省辛集中学月考)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
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
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
这反映了明清()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解析]根据材料不难得知,中央派遣专职官员掌管地方军政事务,使得地方的权力削弱,故A项错误;中央政府通过直接派遣的地方大员,直接掌控地方权力,表明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故B项正确;中央派遣地方专职要员并不代表政治制度的不断成熟,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地方机构办事效率的相关提及,故D 项错误。
[答案] B角度二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3.(2018·山西省太原市五中二模)傅衣凌先生认为,江南市镇的创市者,有地主、官僚、家族集团。
封建后期,商品货币经济发展,不仅农民要出卖商品化物资,地主也扩大了购买范围,也要出卖从生产力增长中所掠夺过来的剩余剥削份额,这是他们关心市场创立的原因。
封建地主阶级在建立市镇方面的这种作用()A.有力地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B.推动了地主阶级向市民阶层转化C.压抑着市镇经济新秩序的创建D.增强了市镇经济之于政府的独立性[解析]从材料“创市者,有地主、官僚、家族集团”“不仅农民要出卖商品化物资,地主也扩大了购买范围”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市镇始终是地主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市镇的支配权长期操纵于地方的地主阶级手中,从而压抑着市镇经济新秩序的创立,故C 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阶层转化,故A、B项排除。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通史版: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1840年前)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经历了明、清两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巩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农耕文明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辉煌与迟滞并存。
1.政治:一方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另一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虽然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
4.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考向一 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和地方(边疆)治理论点1 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认识(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清继承明内阁,而军机处则体现了发展。
②专制范围空前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③专制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④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认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清朝设军机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通史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
高考真题回放
3. (2012年江苏历史,4)明成祖时,“特简(选 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 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 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 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分)
高考真题回放
5. (2011年浙江,3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 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 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 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 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 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 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 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 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368—1840年)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368—1840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山西大同高三调研)明宣宗时期,督抚在一些省份已经成为常驻官员,深度介入到地方的各项管理事务之中。
此后,督抚从最初仅发挥监察职能逐渐演变为拥有地方军政大权的巡抚,继而成为统领数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督抚职能的演变( )A.标志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B.弱化了朝廷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改善了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D.进一步健全了明朝的中央官制2.(2023·江西“赣抚吉十一校”联考)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彩瓷的发展也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其色彩发展到后面极为华丽。
而且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无不入画,极具收藏价值。
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明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繁荣趋势B.郑和下西洋全盛时的特点C.手工业发展促进民众审美变化D.手工业产品国际化的程度3.(2023·陕西渭南二模)康熙帝晚年曾回忆说,当年辅政大臣索尼、鳌拜等人“迫朕杀”与之有怨的尚书苏纳海,他“并未依其言降旨”,索尼、鳌拜等人依然宣称是其“旨意”,将苏纳海处绞。
这一事件反映出康熙时期( )A.内阁掌握政务大权B.朝廷决策缺乏效率C.军机处的权力扩大D.专制皇权逐渐发展4.(2023·四川泸州二模)清入关后颁行了时宪历,除京师一地之外,加入了各直省的日出入昼夜及节气时刻列表,堪称一大创举。
康雍乾时期,时刻列表内陆续增入各蒙古、回疆部落以及大小金川土司等政治单元。
这一做法( )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B.说明民族交融推动科技发展C.利于维系大一统的政治秩序D.反映清朝地方治理方式灵活5.(2023·四川凉山二模)中国古代白银作为一种稀缺之物,一直以来都是在皇庭贵族间辗转收藏。
中晚唐之前,中国历代均未将白银定义为一种流通货币。
但及至明朝中叶,白银却成为商贸支付的硬通货。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 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甘青宁高三联考]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
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内阁已经取代六部的权力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解析:明废丞相后一部分相权流向六部,内阁凭借皇帝的信任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表明内阁权力本质上源于皇帝,内阁地位的上升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A项;可以说内阁权力超过六部,而不能说内阁已经取代六部,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虽有票拟权但决策权在皇帝,六部与内阁也经常争权,排除C项;材料中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看不出内阁对皇帝的制约,排除D项。
答案:A2.[2019·安徽合肥二模]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
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钦定台规》是清代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监察法规,在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严格监察纪律,提升监察效果,监察官职务内外的行为都严格控制,故选B项;《钦定台规》是为了惩治腐败现象,但是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提升监察效果,对监察人员的严格纪律,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对巡视御史一些规定,没有扩大御史的权力,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促进制度转型,排除D项。
答案:B3.[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1387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田块形状草图,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解析:材料反映出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到清初官窑和民窑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排除A项;材料能体现民窑数量上占主导,但不能表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排除B 项;虽然民窑数量增加,但不能表明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排除D项。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_明清1840年前习题.doc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四川宜宾三诊)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
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
明代社学的兴办(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办社学占主导地位,其教授内容为国家律令和儒家伦理孝道等,这有利于加强教化,稳定统治,选项A正确;儒、法思想并未走向合流,选项B排除;理学的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选项C排除;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2.(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由此可见( )A.官修史书是对古籍的严重破坏B.清朝开始出现书籍亡佚残缺之劫C.君主专制强化危及文化的传承D.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文化的态度答案 C 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行思想控制之实,造成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A.D两项理解有误,B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3.(2019福建莆田质检)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
这反映出当时(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答案 A 据材料“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可知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A项。
材料主旨是晋商的经济活动,没有体现其经济地位提升,排除B项;“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而不是长途贩运贸易,且只根据晋商的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排除D项。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通史课件: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总纲目录
考点一 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与对外贸易 考点三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与此同 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并存。
3.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且严重阻碍了科技、思 想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上: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落后 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 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在一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 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2)手工业产品: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与对外贸易
1.(2019课标Ⅰ,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 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D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 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 能力,渗透历史解释素养。 明代,交通方式并未发生根本变革,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棉花的产销与 加工,与土地制度无关,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货币制度改变的相关信息,C 项错误;“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运至江南,而后返 销棉布”反映的是原料产地与加工地区的关系,折射出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 正确。
文化
承古萌新:一方面,宋明理学处于统治地位;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能产生,市民文化兴起。另一方面带有民主色 彩的进步思潮产生;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含最新模拟试题,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一、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1)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3.商业(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4.经济政策:对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1.思想(1)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③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课件:专题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20-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3
(1)(2019广东江门调研)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
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引进了西方科
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这说明当时( A )
A.出现社会转型的倾向
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
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 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
答案:A
-8-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1
(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明朝史料记载:“内阁之职同于古相,
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其事。如(大学士)高拱之经掌吏部等,俱出
拟启事,人而调旨。”这反映了( B )
A.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
B.内阁并不直接总理政务大权
C.内阁已拥有对国家大事的部分决策权
-6-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1(2017课标全国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
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朝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15-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 和“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的主张。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③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 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第3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知识重组议权,没有决策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就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2)明朝中后期是明朝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内阁制逐渐成形;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对外政策上明朝开始执行“海禁”政策。
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这一时期的相关变化。
误区警示1.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军机大臣都不是丞相。
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他们都不是丞相,“有丞相之责,无丞相之权”。
2.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完全禁止对外交往。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海外贸易,而是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当时,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而且外商只能与政府设立的十三行进行贸易。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故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4.明末清初反封建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这些思想家仍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批判思想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因此这些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考情调研考向例析1.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解析:此人认为宰相劝谏君主可以防止君主肆无忌惮,有利于防止君主暴政,此人的观点实际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
答案:A备考指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围绕着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斗争一直存在,但每个王朝措施、特点各不相同。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第二步
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二步通史串讲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对点训练1.(2015·江西赣州二模)明朝时,有“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头叩拜矣”的记载。
这主要反映了( )A.官僚贵族是作为君主奴仆身份而存在B.手握国家利器的官员仰仗皇帝的家奴C.宦官专权严重加剧了封建政治的腐败D.宦官借助专制皇权以抬高自身的地位解析:选A。
材料说明“内官”作为皇帝的代表,公侯驸马这些官僚贵族都要对其“回避之,且称以翁父”,大臣则对其“并头叩拜”,这实际上表明官僚贵族是作为君主的奴仆而存在,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宦官专权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宦官地位提高背后反映的是皇权的提高,故D项排除。
2.(康熙帝)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
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
该谕旨的目的是( )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南书房设立的背景,目的是削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
作诗写字是表面现象,故A项排除;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康熙年间已经不存在丞相,故C项错误。
3.(2015·江苏海安中学高三四模)“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为市日,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C.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解析:选D。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解析)-人教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整体感知]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2)权力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明清随堂演练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知识点角度题号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代废丞相的影响 1 清朝家国同构的机构设置 2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明清时期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的影响3 清朝租佃关系的发展 4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晚明民间社团的出现 5 明末清初封建与郡县之争 6 综合71.(2018·河北衡水调研)“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解析:D 本题考查中国明代中枢机构的调整。
明太祖废除丞相,皇帝直管六部,这一中枢机构的调整,使六部地位上升,六部最高长官由正三品提升为正二品,故D项正确。
六部最高长官品级的提升,并不代表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B项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内容,C项错误。
2.(2018·吉林长春三模)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物的机构。
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
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
材料表明(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解析: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征。
材料体现出,内务府作为政府行政之外的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其收入与支出与国家财政往往有交叉的地方,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征,故A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政府腐败的问题,因而B项与题意无关。
C项不符合史实,清代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材料并未体现出内务府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因此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
3.(2018·河北衡水二调)明代大学士徐阶说:“阶惟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咸仰给于东南。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仿真提升练习 通史专题突破 第3讲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杭州模拟)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内阁与清代军机处特点的比较。
根据题干材料“票拟”“类皆小心敬慎”等信息可知,内阁与军机处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侍机构,①符合题意;二者的设立都有利于限制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③符合题意;明太祖时已废除丞相制度,排除②;④与内阁、军机处设置无关,排除。
答案 B2.(2013·深圳模拟)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
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
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
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解析由材料信息“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可知A、B、C三项正确。
答案 D3.(2013·德州模拟) 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解析根据题干“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宰相为政府领袖” 可知,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明清。
高考历史二轮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湖南衡阳一模)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2.(2018陕西榆林高三模拟)下表是明清时期土司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科举制( )A.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B.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C.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D.消除了民族间的文化差距3.(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
这主要是因为(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自翰林院4.(2018辽宁大连高三一模)清朝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创新。
入关前到清初实行八旗制;清代前、中期实行以八旗驻防制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的管理体制;晚清时期则普遍设立州县,最终建立行省体制。
清朝东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反映了( )A.满汉民族关系十分融洽B.专制皇权高度强化C.“大一统”思想不断发展D.地方治理困难重重5.(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
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出游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C.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D.沉重的人口压力6.(2018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三诊)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1.(2019·成都二模)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
这主要反映出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B.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C.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解析据材料“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减少,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上升”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减弱,逐步僵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中平民与官员的变化,而未涉及到平民经商现象,排除A项;依所学,科举制采用糊名、誊写等方式,程序更加公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科举制成员比例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恩荫等其他方式,排除D项。
答案 C2.(2019·惠州三模)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
据此可知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每亩平均米7.77 5.40 6.52 1.22麦数(升)实征麦占总20.49% 3.32% 1.91% 3.88%数百分比实征米占总23% 10.76% 11.47% 1.91%A.各地经济结构差异显著B.区域一体化初露端倪C.南北粮食结构逐渐分化D.江南地区重要性凸显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南直隶和浙江在田赋税收的各项方面都比北直隶多,再联系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达,可知南方经济的发展程度比北方要高很多,即江南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凸显,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是田赋收入的各个方面,不涉及经济结构问题,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四个地区的田赋收入情况,没有涉及经济区域一体化问题,排除B项;通过表格可知,南直隶地区的米和麦都比北直隶地区收入要多很多,不能反映出南北粮食结构的分化,排除C项。
答案 D3.(2019·济宁模拟)据明代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这表明朝贡贸易A.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B.削弱了明朝政府的实力C.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D.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解析根据材料“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可知永乐年间下西洋,导致许多人因此而致富,国库也充实,故选C项;根据材料“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可知永乐年间下西洋国库充实,增强了明朝政府的实力,排除B项;根据材料“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可知永乐年间下西洋,减轻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排除A项;根据材料“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可知永乐年间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交流,排除D项。
答案 C4.(2019·石家庄模拟)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须赘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解析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和“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须赘述”说明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材料说明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不是引用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是个例不是普及,排除B项;材料说明中国科技观念,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
答案 D5.(2019·沈阳模拟)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
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
翰林院职能的演变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解析题干主要论述了翰林院的职能演变,唐朝时期,翰林院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朝时期,翰林院大学士入值文渊阁称内阁、清朝时期,“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其职能的变化,主要是适应了明清时期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选B项;翰林院职能的变化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A项;明初丞相制度被废除,其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D项。
答案 B6.(2019·银川模拟)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这体现了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王夫之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但同时也主张顺从传统儒家伦理等级秩序,体现了对儒家的批判与继承,故选C项;“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统治秩序的质疑,排除B项;等级秩序不符合市民阶级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答案 C7.(2019·南宁二模)据地方志记载,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清代23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其中明代1个,清代60个。
这一现象A.拓展了农业生产范围B.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C.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双季稻种植增多,水稻一年两熟制得到发展,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的状况,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水稻一年两熟制的发展,并未涉及农业的其他方面,排除A项;双季稻一年两熟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同一耕地上一年内两次种植,并非扩大了耕种面积,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双季稻种植增多,并未涉及政府政策,排除D项。
答案 B8.(2019·潍坊模拟)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商人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以商养农成为商人的生存之道B.儒家财富观是商业发展的动力C.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D.形成了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环境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可知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义利观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与农业关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可知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义利观的影响,但并非动力,排除B项;根据材料“商人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可得出儒家获取财富的目的是固守本业、光宗耀祖,不有利于资本积累,排除D项。
答案 C9.(2019·广州模拟)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
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
这表明当时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解析据材料“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可知,这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欺骗隐瞒,这种方式明显扩大了皇帝的权力,皇权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故选C项;材料只强调向皇帝密奏的人员增加,与官员制衡机制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所说“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的增加,与权力机构设置无关,排除B项;材料所涉及的官员并非局限于特务机构,排除D项。
答案 C10.(2019·赣州模拟)康熙五十五年(1711年),热河行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每年四月开始避暑塞外,乾隆在位期间,“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
据此推断,“避暑山庄”这一舞台有利于A.满族全国性统治地位确立B.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的实现C.长城对外防御功能的增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巩固解析题干中“‘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推知这有利于中原农耕地区与边疆游牧地区的融合,再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带来的积极影响,故选D项;满族在全国确立统治是在1644年,排除A项;皇帝避暑地点的变化与各民族平等关系不大,排除B 项;长城主要防御游牧民族,明清时期长城不需要防御游牧民族了,因为满族就是游牧民族的代表,排除C项。
答案 D11.(2019·鄂东南教改联盟模拟)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日升昌票号A.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C.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D.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体现了晋商积极进取的商业文化,故选D项;日升昌票号属于传统金融业,非近代金融业,排除A项;日升昌票号属于传统金融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排除B项;日升昌票号依然属于传统商业汇兑模式,排除C项。
答案 D12.(2019·绵阳三模)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
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
这种变化反映了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解析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外城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商业戏院等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故选C项;由被禁到不断潜入,体现的是戏曲的魅力,无关矛盾缓和,排除A项;戏剧繁荣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而非早期启蒙思想,排除B项;由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可知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排除D项。
答案 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崛起了一些地区性的商帮,他们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为联系场所,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形成一支支颇有活力的生力军,纵横驰骋于商界,操纵着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