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试笔》
欧阳修学书文言文
欧阳修学书文言文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尤其擅长古文写作。
以下是四首欧阳修学书的文言文及其解析:1. 《学书为乐》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以学书为乐。
他说:“余幼时学书,见古人笔迹,爱之不已,遂刻意模仿。
及长,益觉其难,然亦不辍。
”这句话表达了欧阳修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他努力模仿古人的笔迹,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书法的难度,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
2. 《书论》欧阳修在《书论》中说:“学书之法,在乎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
”他认为,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用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字才能写得好。
解析:这段话强调了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用心。
欧阳修认为,只有心态端正,笔下的字才能端正。
这不仅是书法技巧的要求,更是一种修养和心境的体现。
3. 《集古录跋尾》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写道:“学书当以神会,不可徒求形似。
”他主张学习书法要注重领悟其精神实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形似。
解析:欧阳修认为,学习书法应该注重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形似。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精髓。
4. 《试笔》欧阳修在《试笔》中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
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
”他认为,学习书法要掌握基本的笔法,但真正的妙处在于个人的领悟和创造。
解析:这段话表达了欧阳修对于书法学习的看法。
他认为,学习书法需要掌握基本的笔法,但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个人的领悟和创造。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笔法,但要达到独特的境界,则需要凭借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感悟。
欧阳修的书法观强调了用心、领悟和创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书法不仅要掌握技巧,更要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和个人的独特表达。
这些观点对于书法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洇开怎么办?
墨洇开怎么办?在书画创作中,一幅好的作品,是人通过技法、利用工具材料将个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于纸面的完美体现。
创作中,技法和材料都非常重要。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中有云:“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笔砚纸墨皆极精良,神清气爽,创作更好把控一些,如有好的手法,自然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书画创作中,不少人只重技法,不重视材料工具,这个观念比较偏执。
笔者认为材料工具与技法同等重要。
好的材料能够使技法如虎添翼,反之如果使用的工具存在问题,则影响创作。
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用生宣写字不好把控,行笔时墨容易洇开,这是很多书画初学者遇到的棘手问题。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人说生宣不可书写小字。
事实真是这样吗?墨色洇出的楷书洇墨现象洇墨现象,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生宣的问题、墨的问题、行笔速度。
宣纸品质与行笔速度是容易管控的问题,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墨的问题。
墨的问题分两类,一类是成品墨汁,一类是研墨墨汁。
成品墨汁几乎都是浓缩型,用胶重,使用时需要加水稀释,如果稀疏不得法则容易洇墨。
因此,成品墨汁防止洇墨主要是掌握调节墨汁浓度的经验问题。
成品墨汁胶重,书写小楷行笔困难,兑水又容易洇墨。
因此,使用成品墨汁,在生宣上书写小楷,相对会困难些,尽量使用熟一点的宣纸。
如果是研墨墨汁,则要简单得多。
研墨墨汁,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墨是否磨透。
磨透了的墨汁,用生宣书写容易控制得多,且不易洇墨。
(参阅《砚之发墨》、《谈散之老人的用墨》、《小楷用墨如此讲究》)有人会问,何为研墨研透呢?研的墨直如熬盘搨蜡,墨如油泛,墨汁发光,如油如漆,即是墨研透。
通俗一点说,就是墨研得极浓,能拉出丝,如下图。
如此墨汁,适当控制行笔,生宣上书写不易洇墨,书写小字也极流畅。
(参阅《想知道如何研墨吗?》)下图则是没有研透的墨,对比起来墨色无神,书写时必定洇墨。
水墨交融,更不可破水用之,若创作水墨画,墨色无神无疑。
墨研透,除了使用良墨之外,也需要寻一方佳砚。
浅论欧阳修书法创作观对当代书法之启示
浅论欧阳修书法创作观对当代书法之启示作者:罗红胜桑婷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20年第12期摘要:在中国书法史上,欧阳修有其筚路蓝缕之功的是开启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先河,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唐人严谨重法的书风注入新鲜血液。
笔者试图从他“学书为乐”的学书理念、“不计工拙”的学书态度、“见笔辄书”的学书方法三方面进行简要的爬梳,并结合当代书法相关现象,指出欧阳修师古出新、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和自然天成及非功利性的学书心态对当代书法的启示。
关键词:欧阳修书法创作观当代书法启示欧阳修身处书学沉闷孱弱的宋初,学书者大多本着实用主义的观念趋时所尚,书坛一度出现“趋时贵书”的不良风气。
欧阳修感慨书坛之衰弱流弊,发出“学书当成一家之体”的声音,并凭借其政治文化地位,担起了书学振兴的时代重任,团结了同样具有影响力的蔡襄、苏舜元、苏舜钦、石延年等人。
他们以开阔的眼界、丰厚的学养为北宋书法文化吹来了自由的风气,打破了宋代书坛百年沉闷的格局,形成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又一座高峰,为后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书学营养。
作为宋代文化革新的旗帜,欧阳修在政治、文学、史学上均有较高成就,在书法上也不例外。
他虽然受儒家传统“崇道轻艺”思想影响,将书法视为“学者之余事”,但亦比较关注和身体力行。
欧阳修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书法理论上,《集古录跋尾》比较集中地记录了他的学书经验和书学思想。
他反对唐人学书功利至上,提出了“学书为乐”“学书消日”、学书“不计工拙”等个性化观点。
其学书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使书法进一步脱离了传统儒家济世功能,而书写时的随意性和洒脱感,则打破了晋唐以来重视法度、形式统一的至善至美的审美格局,深刻影响了以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为代表的宋代书家,真正开启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先河。
一、欧阳修的书法创作观欧阳修提出一系列书学理念,如强调“字如其人”,将书品与人品并论;主张“师古”但不泥古,强调“自成一家之体”的创新精神等。
中国古代女书法家介绍
一、说“女红”去年和前年,书法界有一本书很是火了一阵子,叫做《书法有法》。
我们今天不探讨书中所论述的书法问题,我们只是要关注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孙晓云先生。
说到先生,同学们不要误会了,所谓“先生”,是对于那些先于我们出生者的尊称,后来泛用于学问、道德、阅历比我们丰富的人。
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就会注意到,毛泽东称呼宋庆龄女士的时候,用的就是先生这个词。
学习书法,懂得一点古人的习惯不是什么坏事。
孙晓云在书法界有很高的声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书画院副院长。
也许有的同学知道这个人,但要提起她的外祖父,知道的人就更多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朱复戡。
朱复戡(1900-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静堪,40岁后更名复戡,原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明代桂王后裔。
早年游学法国,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西泠印社、中国书协理事。
朱复戡出身名门,十七岁即拜吴昌硕为师,书法、篆刻深得吴昌硕之旨。
吴昌硕尝谓其云:“以你才智,应取法乎上,力追秦汉,以迄晋唐,然后融会变通,走出你自己路子”。
朱氏最长篆书,除师法《石鼓》外,更博涉商周金文、秦刻石及诏版。
行草入手黄道周,倪元璐,王觉斯诸家,碑习《张猛龙》、《龙藏寺》。
孙晓云自小当然是受到外公指点的了。
当记者问到孙晓云先生对书法的认识之时,孙晓云说:书法让我愉悦,让我躲避了很多名利烦恼,让我获得许多做人道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觉得,书法就像是做“女红”。
过去女子出嫁前,须学缝纫、编织、烹饪、绣花等手艺。
浸于女红,则人心平气和。
书法练久了就有这样的感觉,殊途同归。
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才成就了孙晓云宁静飘逸的书法风格。
“女红”在词典中的意思是: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写作女工。
“女红”的“红”应该读做gōng,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
一般凡妇女以手工制作这些传统艺术以及制成品,都可以称为“女红”。
谦让的意思是什么
谦让的意思是什么谦让的意思:谦虚地礼让或退让。
英文解释modestly decline ;[modestly decline] 谦虚地礼让或退让详细解释谦虚退让。
《史记·淮阴侯列传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 宋欧阳修《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近年君謨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 马南邨《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我们中国人历代相传,都以谦让为美德。
”1、《史记·淮阴侯列传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2、宋欧阳修《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3、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谦让多时,薛婆只得坐了客席。
这是第三次相聚,更觉熟分了。
”4、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叔敖谦让再三,乃受命为令尹。
”5、马南邨《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我们中国人历代相传,都以谦让为美德。
”6、明施耐庵《水浒》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这鲁智深也不谦让,也不推辞,无一时,一壶酒,一盘肉,都吃了。
中英双语例句巴塞尔,瑞士—持久的婚姻是建立在爱,谦让和对另一半的逐渐增加的不知上。
BASEL, Switzerland — Long-lasting marriages may thrive onlove, compromise and increasing ignorance about one another.他站起来,把他的位子让给了波维里先生,后者毫不谦让地坐了下来,急忙写那张对方需要的转让证明,而那英国人则在写字台的对面数钞票。
He rose, gave his seat to M. de Boville, who took it without ceremony, and quickly drew up the required assignment, while the Englishman counted out the bank-not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desk.那麽如果奥巴马能利用这次凯旋来把加速跑偏的重心扳回正轨,他将从这次某种方面来说是“谦让的胜利”中获益匪浅。
得意忘形的意思是什么
得意忘形的意思是什么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絶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得意忘形的意思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词语得意忘形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注音力才/丨、以尢、丁丨厶/词性动词基本解释◎得意忘形déyì-wàngxíng[slap-happy be lost in exhilaration] 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得意忘形引证解释1.《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
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画》曲:“手掛掌坳,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官场维新记》第六回:“袁伯珍弄得得意忘形了。
”沙汀《在祠堂里》:“当他向他的同事问询了几句以后,他就更加嚷叫得口沫乱飞,显出一种得意忘形的神态。
”2•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絶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得意忘形造句一、他才赚了一点钱就开始得意忘形了二、他只不过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三、他那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样子,免不了又要自我吹嘘一番。
四、甜言蜜语会使愚者得意忘形。
五、考了100分的小明得意忘形,结果,下次考差了。
六、他才升了一个小组长,就得意忘形到这副德性!七、我们如果因为一点成就就得意忘形,终究难成大器。
八、他听说自己中了头奖,一时得意忘形,竟然摔断了腿。
九、有时候,她为了这一切的光荣和愉快真乐得得意忘形呢。
十、高盛的而竞争对手也不要得意忘形。
十一、麦琪这几天得意忘形,怎么啦?十二、当知道获得金牌的时候,我竟然得意忘形地欢呼起来!十三、你这次段考有点进步,应再接再厉,可别就得意忘形,鬆懈下来了!十四、胜利者得意忘形的微笑使某些人感到烦恼。
学书法,不可不知的历代书论书目!
学书法,不可不知的历代书论书目!历代书法理论书目由于历代书论繁杂,各发各家言,难以全述。
下面列出历代书论名录,以便爱好书法的朋友选取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性阅读。
注意,是选择性阅读。
秦汉李斯《用笔法》蔡邕《篆势》蔡邕《隶势》蔡邕《笔论》蔡邕《九势》崔瑗《草书势》许慎《说文解字序》赵壹《非草书》魏晋卫夫人《笔阵图》卫恒《四体书势》鲍照《飞白书势》江式《论书表》成公绥《隶书体》索靖《草书状》钟繇《用笔法》王羲之《书论》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王羲之《自论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南北朝虞龢《论书表》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笔意赞》王僧虔《论书》王僧虔《又论书》颜之推《论书》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萧衍《答陶隐居论书》萧衍《草书状》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袁昂《古今书评》庾肩吾《书品》王愔《古今文字志目》江式《论书表》鲍照《飞白书势》隋唐五代释智果《心成颂》李世民《指意》欧阳询《八诀》欧阳询《传授诀》欧阳询《用笔论》欧阳询《三十六法》张怀瓘《书断》虞世南《笔髓论》虞世南《书旨述》孙过庭《书谱》窦臮窦蒙《述书赋》张怀瓘《书估》张怀瓘《二王等书录》张怀瓘《书议》张怀瓘《文字论》张怀瓘《六体书论》张怀瓘《评书药石论》徐浩《论书》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李阳冰《论篆》蔡希综《法书论》李华《二字诀》李嗣真《书后品》韩方明《授笔要说》卢携《临池诀》释亚栖《论书》林蕴《拨镫序》张彦远《法书要录》韦续《墨薮》李煜《书述》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宋代欧阳修《试笔》欧阳修《六一论书》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米芾《砚史》米芾《书史》米芾《海岳名言》米芾《宝章待访录》朱文长《续书断》陈槱《负暄野录》无名氏《三十六法》苏轼《论书》蔡襄《论书》黄庭坚《论书》朱熹《论书法》赵构《翰墨志》姜夔《续书谱》元代盛熙明《法书考》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陈绎曾《翰林要诀》虞集《论书》吾丘衍《学古编》无名氏《书法三昧》明代项穆《书法雅言》杨慎《墨池琐录》杨慎《书品》汤临初《书指》祝允明《奴书订》祝允明《评书》徐渭《书论》徐渭《执笔法》徐渭《七字书诀》丰坊《书诀》丰坊《童学书程》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费瀛《大书长语》宋啬《书法纶贯》赵宧光《寒山帚谈》张绅《法书通释》潘之淙《书法离钩》方孝孺《评书》解缙《春雨杂述》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钱谦益《绛云楼题跋》莫云卿《论书》清代钱泳《书学》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梁章钜《学字》朱履贞《书学捷要》笪重光《书筏》阮元《南北书派论》阮元《北碑南帖论》宋曹《书法约言》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傅山《作字示儿孙》傅山《散论》周星莲《临池管见》包世臣《艺舟双楫》何绍基《书论》王铎《论艺摘录》刘熙载《艺概》冯班《钝吟书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桂馥《国朝隶品》侯仁朔《侯氏书品》王宗炎《论书法》梁同书《频罗庵论书》蒋骥《续书法论》杨守敬《书学迩言》梁巘《评书帖》魏锡曾《书学绪闻》万经《分隶偶存》姚配中《书学拾遗》曾国藩《书论语录》清人原著《书法秘诀》孙光祖《六书缘起》文伯子《书法辑要》王澍《翰墨指南》王澍《论书賸语》(节录)近现代沈曾植《寐叟论书六则》黄宾虹《书史两则》黄宾虹《笔法两则》弘一《谈写字的方法》鲁迅《写字就是画画》于右任《书论七则》沈尹默《学书有法》胡小石《书艺略论》郭沫若《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林语堂《中国书法》沈子善《学书捷要》闻一多《字与画》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丰子恺《艺术的园地》(节选)邓散木《临池偶得》林散之《笔谈书法三则》白蕉《白蕉论艺》祝嘉《论书法中的“疾涩”》林风眠《书法的影响》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商承祚《说篆》梁实秋《书法的前途》潘伯鹰《书法杂论》陆俨少《笔墨技法简论》徐邦达《五体书新论》启功《关于法书墨迹和碑帖》启功《启功给你讲书法》黄绮《书中五要》马国权《爨宝子碑》研究金开诚《颜真卿的书法》丁梦周《书法线条的品格》茹桂《试谈书法欣赏》邱振中《“写字”与“书法”》孙晓云《书法有法》。
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崇文之上,夜宿钟亭观书。
3. 苏轼《黄州快哉亭记》:
知止乎其所不能,谓之以德服人。
放矢鹄目,诸葛之武;含章默诵,夫子之文。
4. 欧阳修《试笔》: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鸿飞那复计东西,泥鸿踏雪留痕迹。
5. 杜甫《书事》:
抱朴真以策勋,忍将千载名归尘。
可怜光阴不相待,便作浮云隐月身。
6. 白居易《赋得书斋寄刘三十五》:
谁言五千文字,抵不上长安一片砖。
伤心落笔知多少,风雨江边夜夜船。
7. 韩愈《送杜曾游江南》:
为我谢王逸少,书传千里共追寻。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这些古诗词中,作者通过描绘书法作品的形式、风格和内涵,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学习欧阳修和颜真卿楷书感受
学习欧阳修和颜真卿楷书感受提起欧阳修,最先在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应该是那个苍颜白发,醉态酣然的老头儿。
迫而察之,会看到一个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的文坛巨擘,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最美情郎,是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诗词文章光耀千古,金石遗文,断简残编爱不释手,酒筵歌席,游遍芳丛,潇洒风流。
这样一个姿彩纷呈的人,越来越乐在其中的喜好,唯书法而已。
让我们在《欧阳文忠公集》所录的《试笔》,《笔说》等书论篇章中去寻找答案。
欧阳修在《试笔》自述: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又不厌者,书也。
小编深以为然,自年少以来,爱好众多,人到中年大多都荒废了。
有些是厌倦,不再去做了,亦如小编少时喜欢象棋,杀伐好斗之心正炽,人到中年,经历世事沧桑之后,一切淡然处之,对于以谋算为主的棋类游戏已经提不起来半点兴致。
“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有些是依然喜好,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有心无力,也不能再有进益了,比如小编喜欢篮球,上了年纪后,身体反应跟不上意识,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下极容易受伤,伤过几次后,也就只能当看客了。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唯有书法,历久弥新,好之愈甚。
为何书法能有这等魅力,让人沉醉其间,愈久益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永叔有言:“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
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看看醉翁对书法的态度,我有空就学习书法,不是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磨练技艺。
只是觉得学书法胜过在其他事情上劳心劳力。
难道学书法只是贪图身心的安逸?非也,学书不能不劳,书法之路不可能不动手,也不可能不动脑子,换句话说就是劳心又劳力,那为何书法还能让人在劳累中得欢乐?因为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得静中之乐,唯有书法。
这里有两个字让我们明白书法的意义,一是乐,书法可让人得其乐,沉醉于此,使人身心愉悦。
虽然书坛喧乱嘈杂,但拨开名利的纷纭,超越技法的高下,在明心见性之后,书法的初心是让人快乐,书法的趣味和快乐能够贯穿的持续于整个生命。
【精选】关于欧阳修的成语
关于欧阳修的成语:/changyong/14987.html 儿怜兽扰 ér lián shòu rǎo 象小孩一样加以抚爱,象野兽一样加以驯化。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兒憐獸擾,卒俾來臣。
”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
” 昂然自得 áng rán zì dé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 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杯觥交错 bēi gōng jiāo cuò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
觥,酒器。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
” 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 常镇静。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可磨灭 bù kě mó miè 磨灭:消失。
永远消失不了。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 道当然也。
” 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圭角:圭玉的棱角。
关于书法的熟练
关于书法的熟练● 过大江熟能生巧,这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对于书法来说,如熟练的目的和意义,熟练的标准,熟练的方法以及熟练是否会导致匠气、什么是熟练后返生等等,这些方面,书法界的看法未必一致,甚至相左,故深入讨论,似有必要。
关于熟练的目的和意义,历代书家颇多论述:“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
”(欧阳修《试笔》)“书至神妙,使笔有运斤成风之趣,无他,熟而已。
”(方薰《山静居画论》)“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有气则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成一气,却着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梁同书《频罗庵论书》)“口不忘声,则语言难于属文,手不能忘笔则限于刻雕,及其相忘之至也,则形容心术,酬酢万物之变,忽然不自知也。
”(苏轼《东坡集》)……总之,写字只有熟练后才能产生笔势,才能产生神气,才有可能形成风格,才谈得上创新变化等等。
关于熟练的标准即如何判断熟练的程度,根据笔者自己与他人的经验体会,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判断:一是纸面效果,这是直接性的,二是观察书写者的运笔动作,这是间接性的,当然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字面效果就是看字的神气、气势,即线条的内涵与质量。
最美的线条是刚与柔的统一,凝重性与流畅性的统一,沉着与痛快的统一。
熟练程度的不同必然直接影响线条的质量,产生差异。
但线条质量的判断比较抽象,不像结构与章法容易把握。
金开诚先生曾言:“线条的精深不是在短时间能够判断的。
因为一般的线条看起来都是白纸上写黑字,看不出什么区别,这就是年轻的学书者不重视线条得缘故。
他练了三年五载,字的外观看上去蛮好,便以为线条的学问不过如此,因而主要在构思想象上用功夫。
” 1 “深知书者,唯同见神采,不见字形”,早在一千年前唐代张怀瓘就提出了书法品评中这一最重要的标准。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无论是书法学习还是书法欣赏,只有进入了线条即书神这一层面,才算真正进入了书法的堂奥,尽管对它的感知相当的不易。
关于书写动作,包括速度、弹力、手腕的灵活性与节奏感等方面。
书法名家名言
书法名家名言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我国很多书法名家,都有很多的书法名言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下是小编分享的书法家的内容,希望你喜欢!经典书法名家名言1) 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
《画学心法问答》2) 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
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燥俱平。
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下笔作诗,,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3) 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
清.杨守敬《学书迩言》4) 欲其博也先生,与其肆也宁谨,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安,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5)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
始之生者,学历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
清.冯武《书法正传》6) 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
“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
”清.梁献《学书论》7) 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唐.孙过庭《书谱》8) 惟书法无古无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盖天资高妙,直在古人上也。
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
清.钱泳《书学》9) 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10) 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
唐.虞世南《笔髓论》11) 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
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12) 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13) 资分高下,学别浅深。
资学兼长,神融笔畅。
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
资不可少,学乃居先。
明.项穆《书法雅言》14) 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我要谦让写作文
我要谦让写作文《史记·淮阴侯列传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 宋欧阳修《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谦让多时,薛婆只得坐了客席。
这是第三次相聚,更觉熟分了。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叔敖谦让再三,乃受命为令尹。
”马南邨《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我们中国人历代相传,都以谦让为美德。
”谦让,是人生前行的一张通行证;谦让,是幸福微笑的一包催化剂;谦让,是和谐相处的充要条件ο如此,不怕半路被拦截,不怕伤心流泪,更不怕会有争吵ο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贵在谦让ο谦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与宁静ο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ο如果陈小姐能谦让,如果司机能谦让,就不会出现争执与'对峙”这样由小而闹大的一件事,居然还出动警察,浪费了多少社会资源,是不是有点无聊,有点好笑?曾经,在战国时,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让他的身份地位攀高升,从一个'门客”而与廉颇'同列”ο以至招来大将廉颇的不满,还企图羞辱蔺相如一番ο而蔺相如却以礼谦让他,使廉颇终于负荆请罪,成就'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并合二人之力,保全了赵国ο试想一下,假如两人互不相让,坚持针锋相对,后果又会怎样呢?大概为秦所灭了吧?ヘ这种相互谦让的作风,多麽难能可贵啊ヘ可见,谦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弘清泉浇灭艾怨嫉妒之火ο可以化冲突为详和,化干戈为玉帛ο谦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ο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ο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ο不管是家人,老师或是朋友、同学,相处之间应该谦让有礼,和谐社会的构建,不都是需要以此来保证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需要谦让ο如果中国牢牢记住日本的罪恶,我们的世界还能如此的和平吗?恐怕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吧?ヘ因为中国懂得谦让,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氛围下,只有相互谦让才能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毕竟,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ヘ然而,谦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而是指在不伤害别人或危及社会的情况下,作出的合理让步,对于没有道理,存在伤害的对峙,我们是不应该谦让,应当肯定的坚持ο就如肯定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一样,不管国际的反华势力多猖獗,也不管岛内台独分子的叫嚣声有多高,中国至终坚持,绝不退让,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毋容置疑不能更改的事实ο人生的旅途总有坎坎坷坷,带上'谦让”,总能找到避风港ο人生的小路总有弯弯曲曲,握住'谦让”,总能披荆斩棘,看到胜利ο相互谦让,让社会更和谐,世界更和平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处处讲求竞争的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试论欧阳修的书学观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影响
试论欧阳修的书学观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影响目录一.欧阳修所处时代的学术背景与其书学思想的渊源二.欧阳修书学思想中“意”1 •与晋人相比2.学书为乐三.欧阳修学书过程四.《集古录》编撰的影响五.欧阳修对苏轼及门人书学思想影响1.欧阳修对苏轼书学思想的影响2.欧阳修对黄庭坚与米芾的影响结语致谢论文摘要关键词:欧阳修书学观尚意书风在宋代书法史上,作为政治家、书法家、金石学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编纂《集古录》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认识到当代与古人的差距已经到了不可等闲视之的地步。
欧阳修极力欣赏与推崇蔡襄的书法, 为改变宋代书法颓败之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以苏轼为首,黄庭坚、米芾等相继为书法做出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宋代书法的力量,也是开启了尚意书风。
苏轼、黄庭坚都师从欧阳修,米芾与黄庭坚交往密切,这三人都初学唐人,渐渐意识到唐人一味的遵循法度,而丧失了天真趣味的味道。
在欧阳修的思想引领下,书学更是慢慢成为宋代书法爱好者的进步动力,突破唐人的束缚,他们另辟蹊径闯出一条新路一一尚意。
研究现状尚意书风的掀起与欧阳修的书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欧阳修在书法上的造诣,不是单一的依托思想,他在政治、金石、诗学、文学方面的探索也是横向的在拓宽他的书法进步,擅长行书,他的传世作品《集古录题跋尾》,书法理论方面编纂《集古录》,从中可以看出他不仅对书法,而且对于史学、金石学、文学等都有卓著的贡献,由自己的书学思想影响自己的学生等,尤其以苏轼为首,从而最终推动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发展。
曹宝麟先生所著的《宋辽金卷》其中涵盖了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等书学思想,但是对欧阳修对宋尚意书风所产生的影响寥銮几笔,本文就欧阳修的书学思想来分析其对尚意书风所起到的作用。
英文摘要试论欧阳修的书学观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影响一•欧阳修所处时代的学术背景与其书学思想的渊源欧阳修处于书道不振的时代,由于五代更替,兵燹之灾不断等诸多原因,原先流传于世的魏、晋、唐法帖稀缺,书法传承的断裂,统治者不再以书取士。
欧阳修的古诗名句
以下是欧阳修的古诗名句: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欧阳修《别滁》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欧阳修《梦中作》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欧阳修《晚泊岳阳》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欧阳修《诉衷情·眉意》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不枉东风吹客泪。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垂杨紫陌洛城东。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试笔:宋人“偶然欲书”情境下的文献生成_
2023 年第 6 期第 63 卷(总 306 期)No.6 2023Vol.63 General No.306试笔:宋人“偶然欲书”情境下的文献生成 *李成晴摘要:明茅维本《东坡先生全集》所载苏轼篇题《泗岸喜题》,宋本原貌应作《闻骡䭾试笔》或《骡䭾驿试笔》。
所谓“试笔”,既指试写行为,也指在书写准备阶段所自由书写的诗文。
以“试笔”为篇题,滥觞于晚唐郑谷的《试笔偶书》,并在宋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等文士那里蔚然成风,《欧阳文忠公集》甚且专编《试笔》一卷。
试笔作为日常书写情境,深度参与了宋人的日常书写与文献生成。
试笔具有“书以自识”的个人化特点,承载着作者的生命意识,并被作者用来自抒情志与自述身世。
以“试笔”为篇题的诗文大抵冲口而得,信手而成,初不加意,有着“偶然欲书”的舒展和自由,因此也最大限度地释放着试笔类诗文的文体自由,为诗人检点身心行止提供了宽松的文本空间。
关键词: “试笔”; 宋人; 书写准备; “书以自识”;“偶然欲书”DOI :10.13471/ki.jsysusse.2023.06.006一、从苏轼《闻骡䭾试笔》谈起宋咸淳廖氏世彩堂本《昌黎先生集》卷2《送文畅师北游》“照壁喜见蝎”句下注曰:苏内翰《闻骡䭾试笔》:余谪居黄州五年,今日离泗州北行,岸上骡䭾声空笼,意亦欣然,盖不闻此声久矣。
退之“照壁喜见蝎”,不虚语也。
①宋庆元六年魏仲举家塾刻本《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卷2所引,同作“苏内翰《闻骡䭾试笔》”②,后世韩集注本如顾嗣立《昌黎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等所引亦同③。
苏轼以自己听闻北地骡䭾声之喜与韩愈照壁见蝎之喜相印证,不著议论,而南谪北归之感慨毕见其中。
夷考苏轼此篇在苏轼本集中的载录情况④,可发现宋郎晔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60卷阙载,也不见于存世宋刻苏集* 收稿日期:2023—01—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敦煌写本、宋刻本所见唐人的别集编撰思想与实践研究”(19YJC751013)作者简介:李成晴,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91)。
书法创作资料
书法创作资料1.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秦?李斯-朱文长《墨池编川》2.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
秦?李斯-朱文长《墨池编川》3.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受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
萧何《佩文斋书画谱川》4.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有法焉,而况书乎!汉?扬雄《法言》5.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
汉?崔援《草势》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汉?赵壹《非草书》7.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您性,然后书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汉?蔡邕《笔论》8.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汉?蔡邕《笔论》9.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汉?蔡邕《九势》10.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汉?蔡邕《九势》11.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三国?钟繇《笔法》12.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驾,舒翼未发,复举还安。
晋索靖《草书势》13.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福,莫重于银钩。
晋?卫铄《笔阵图》14.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晋?王表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5.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6.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7.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末作之始,结成思矣。
晋王羲之《书论》18.藏骨抱筋,含文包质。
晋?王羲之《用笔赋》19.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南北朝王僧虞《笔意赞》20.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南北朝?袁昂《古今书评》21.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銛。
关于写字的名言
关于写字的名言关于写字的名言关于写字的名言11)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北宋.欧阳修《试笔》2)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清.梁谳《学书论》3)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
北宋.黄庭坚《论书》4)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5)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
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
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明.丰坊《学书法》6)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晋.卫铄《笔阵图》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
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8)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清.梁谳《学书论》9)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见。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0)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
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贴而索之。
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11)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北宋.苏轼《论书》12)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
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
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唐.蔡希综《法书论》13)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
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声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泝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尝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方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欧阳修
试 笔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