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专题突破九《几何综合》复习方案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专题突破九《几何综合》复习方案

几何综合7分.几何综合题主要包含三角形(全等、相似)、四边形、锐角三角函数、圆等知识,主要研究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几何计算以及图形的运动、变换等规律.求解几何综合题时,关键是抓住“基本图形”,能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辨认、分解出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构造基本图形,或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从而产生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性质,合理运用方程、三角函数的运算等进行推理与计算.接AP ,平移△ADP ,使点D 移动到点C ,得到△BCQ ,过点Q 作QH ⊥BD 于点H ,连接AH ,PH . (1)若点P 在线段CD 上,如图Z9-1(a ). ①依题意补全图(a );②判断AH 与PH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点P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且∠AHQ =152°,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DP 长的思图Z92.[2014·北京] 在正方形ABCD 外侧作直线AP ,点B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E ,连接BE ,DE ,其中DE 交直线AP 于点F . (1)依题意补全图Z9-2①;(2)若∠PAB =20°,求∠ADF 的度数;(3)如图②,若45°<∠PAB <90°,用等式表示线段AB ,FE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图Z93.[2013·北京] 在△ABC中,AB=AC,∠BAC=α(0°<α<60°),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 D.(1)如图Z9-3①,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②,∠BCE=150°,∠ABE=60°,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若∠DEC=45°,求α的值.图 34.[2012·北京] 在△ABC中,BA=BC,∠BAC=α,M是AC的中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1)若α=60°且点P与点M重合(如图Z9-4①),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的度数;(2)在图②中,点P不与点B,M重合,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猜想∠CDB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在线段BM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M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且PQ=DQ,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图Z95.[2011·北京]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Z9-5①中证明CE=CF;(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②),直接写出∠BDG的度数;(3)若∠ABC=120=CE,分别连接DB,DG(如图③),求∠BDG的度数.图Z9-] ,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D,连接BD,CD,其中CD交直线AP于点E.(1)依题意补全图Z9-6①;(2)若∠PAB=30°,求∠ACE的度数;(3)如图②,若60°<∠PAB<120°,判断由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多少度角的三角2.[2015·朝阳一模] 在△ABC中,∠C=90°,AC=BC,点D在射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将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连接BE.(1)如图Z9-7(a),点D在BC边上.①依题意补全图(a);②作DF⊥BC交AB于点F,若AC=8,DF=3,求BE的长.(2)如图(b),点D在BC边的延长线上,用等式表示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图Z93.[2015·海淀一模] 在菱形ABCD中,∠ADC=120°,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DEC =50°,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50°并延长得到射线BF,交ED的延长线于点G.(1)依题意补全图形;(2)求证:EG=BC;________.图Z9-84.[2015·海淀二模] 如图Z9-9①,在△ABC中,AB=AC,∠ABC=α,D是BC边上一点,以AD 为边作△ADE,使AE=AD,∠DAE+∠BAC=180°.(1)直接写出∠ADE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2)以AB,AE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BFE.①如图②,若点F恰好落在DE上,求证:BD=CD;②如图③,若点F恰好落在BC上,求证:BD=CF.图Z95.[2015·西城一模] 在△ABC中,AB=AC,取BC边的中点D,作DE⊥AC于点E,取DE的中点F,连接BE,AF交于点H.(1)如图Z9-10①,如果∠BAC=90°,那么∠AHB=________°,AFBE=________;(2)如图②,如果∠BAC=60°,猜想∠AHB的度数和AFBE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BAC=α,那么AFBE=__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图Z9-6.[2015·丰台一模] 在△ABC中,CA=CB,CD为AB边上的中线,点P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重合),过点P作PE交CD于点E,使∠CPE=12∠CAB,过点C作CF⊥PE交PE的延长线于点F,交AB于点G. (1)如果∠ACB=90°,①如图Z9-11(a),当点P与点A重合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指出与△CDG全等的一个三角形;②如图(b),当点P不与点A重合时,求CFPE的值.(2)如果∠CAB=a,如图(c),请直接写出CFPE的值.(用含a的式子表示)7.[2015·海淀] 将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C,继续旋转α(0°<α<120°)得到线段AD,连接CD.(1)连接BD,①如图Z9-12(a),若α=80°,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②在第二次旋转过程中,请探究∠BDC的大小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BDC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2)如图(b),以AB为斜边作直角三角形ABE,使得∠B=∠ACD,连接CE,DE.若∠CED=90°,求图Z98.[2015·西城二模]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射线DC,DA上运动,且DE=DF.连接BF,作EH⊥BF所在直线于点H,连接CH.(1)如图Z9-13①,若点E是DC的中点,CH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如图②,当点E在DC边上且不是DC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点E,F分别在射线DC,DA上运动时,连接DH,过点D作直线DH的垂线,交直线BF于点K,连接CK,请直接写出线段CK长的最大值.图Z9参考答案1.. 证明:连接CH ,由条件易得:△DH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DP =CQ ,∴△HDP ≌△HQC , ∴PH =CH ,∠HPC =∠HCP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称轴, ∴AH =CH ,∠DAH =∠HCP , ∴AH =PH ,∠DAH =∠HPC ,∴∠AHP =180°-∠ADP =90°,.过点H 作HR ⊥PC 于点R , ∵∠AHQ =152°, ∴∠AHB =62°, ∴∠DAH =17°,∴∠DCH =17°.设DP =x ,则DR =HR =RQ =1-x2.由tan17°=HRCR 得1-x 21+x2=tan17°,∴x =1-tan17°1+tan17°.(2)AE ,则∠PAB =∠PAE =20°,AE =A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AD =90°,AB =AD , ∴∠EAD =130°,AE =AD. ∴∠ADF =25°.(3)如图②,连接AE ,BF ,BD.EF =BF ,AE =AB =AD ,∠ABF =∠AEF =∠ADF , ∴∠BFD =∠BAD =90°.∴BF 2+FD 2=BD 2.∴EF 2+FD 2=2AB 2.3.解:(1)∵AB =AC ,∠A =α,∴∠ABC =∠ACB =12(180°-∠A )=90°-12α.∵∠ABD =∠ABC -∠DBC ,∠DBC =60°,∴∠ABD =30°-12α.(2)△ABE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连接AD ,CD ,ED ,∵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 则BC =BD ,∠DBC =60°. ∴△BCD 为等边三角形. ∴BD =CD.∵∠ABE =60°,∴∠ABD =60°-∠DBE =∠EBC =30°-12α.在△ABD 与△ACD 中, ⎩⎪⎨⎪⎧AB =AC ,AD =AD ,BD =CD ,∴△ABD ≌△ACD ,∴∠BAD =∠CAD =12∠BAC =12α.∵∠BCE =150°,∴∠BEC =180°-(30°-12α)-150°=12α=∠BAD.在△ABD 和△EBC 中, ⎩⎪⎨⎪⎧∠BEC =∠BAD ,∠EBC =∠ABD ,BC =BD ,∴△ABD ≌△EBC , ∴AB =BE .又∵∠ABE =60°,∴△ABE 是等边三角形.°,∠BCE =150°, ∴∠DCE =150°-60°=90°. ∵∠DEC =45°,∴△D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 =CE =BC. ∵∠BCE =150°.∴∠EBC =12(180°-150°)=15°.∵∠EBC =30°-12α=15°,∴α=30°.4.解:(1)如图①,∵BA =BC ,∠BAC =60°,M 是AC 的中点, ∴BM ⊥AC ,AM =MC.∵将线段P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 ∴AM =MQ ,∠AMQ =120°, ∴CM =MQ ,∠ CMQ =60°, ∴△CMQ 是等边三角形, ∴∠ACQ =60°, ∴∠CDB =30°. (2)连接PC ,AD ,∵AB =BC ,M 是AC 的中点, ∴BM ⊥AC ,∴AD =CD ,AP =PC. 在△APD 与△CPD 中, ∵⎩⎪⎨⎪⎧AD =CD ,PD =PD ,PA =PC ,∴△APD ≌△CPD ,∴∠ADB =∠CDB ,∠PAD =∠PCD , ∴∠ADC =2∠CDB. 又∵PQ =PA ,∴PQ =PC ,∴∠PQC =∠PCD =∠PAD , ∴∠PAD +∠PQD =∠PQC +∠PQD =180°,∴∠APQ +∠ADC =360°-(∠PAD +∠PQD )=180°, ∴∠ADC =180°-∠APQ =180°-2α, ∴2∠CDB =180°-2α, ∴∠CDB =90°-α.(3)∵∠CDB =90°-α,且PQ =QD ,∴∠PAD =∠PCQ =∠PQC =2∠CDB =180°-2α. ∵点P 不与点B ,M 重合, ∴∠BAD >∠PAD >∠MAD , ∴2α>180°-2α>α,∴45°<α<60°.5AF 平分∠BAD ∴∠BAF =∠DA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DAF =∠CEF ,∠BAF =∠F .∴∠CEF =∠F .(3)如图,分别连接GB ,GE ,GC ,∵AD ∥BC ,AB ∥CD ,∠ABC =120°,∴∠ECF =∠ABC =120°.∵FG ∥CE 且FG =CE ,∴四边形CEGF 是平行四边形.由(1)得CE =CF .∴四边形CEGF 是菱形,∴GE =EC ,①∠GCF =∠GCE =12∠ECF =60°, ∴△ECG 与△FCG 是等边三角形,∴∠GEC =∠FCG ,∴∠BEG =∠DCG ,②由AD ∥BC 及AF 平分∠BAD 可得∠BAE =∠AEB ,∴AB =BE .在▱ABCD 中,AB =DC ,∴BE =D C.③由①②③得△BEG ≌△DCG ,∴BG =DG ,∠1=∠2,∴∠BGD =∠1+∠3=∠2+∠3=∠EGC =60°,∴∠BDG =180°-∠BGD =60°.1.解:(1)(2)连接AD ,如图①.∵点D 与点B 关于直线AP 对称,∴AD =AB ,∠DAP =∠BAP =30°, ∵AB =AC ,∠BAC =60°,∴AD =AC ,∠DAC =120°,∴2∠ACE +120°=180°.∴∠ACE =30°.(3)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60°角的三角形.AP对称,∴AD=AB,DE=BE,可证得∠EDA=∠EB A.∵AB=AC,AB=AD,∴AD=AC,∴∠ADE=∠ACE,∴∠ABE=∠ACE.设AC,BE交于点F,∵∠AFB=∠CFE,∴∠BAC=∠BEC=60°,∴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60°角的三角形.(a)所示.),由题意可知AD=DE,∠ADE=90°.∵DF⊥BC,∴∠FDB=90°.∴∠ADF=∠ED B.∵∠C=90°,AC=BC,∴∠ABC=∠DFB=45°.∴DB=DF.∴△ADF≌△EDB.∴AF=EB.∵AC DF=3,∴AB=8 2,BF=3 2.AF=AB-BF=5 2,即BE=5 2,(2)2BD=BE+AB.3.解:(1)补全图形,如图①所示.(2)BE∵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BC.∵∠ADC =120°,∴∠DCB =60°.∵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DCA =12∠DCB =30°. ∴∠EDC =180°-∠DEC -∠DCA =100°.由菱形的对称性可知,∠BEC =∠DEC =50°,∠EBC =∠EDC =100°, ∴∠GEB =∠DEC +∠BEC =100°.∴∠GEB =∠CBE .∵∠FBC =50°,∴∠EBG =∠EBC -∠FBC =50°.∴∠EBG =∠BEC.在△GEB 与△CBE 中,⎩⎪⎨⎪⎧∠GEB =∠CBE ,BE =EB ,∠EBG =∠BEC ,∴△GEB ≌△CBE .∴EG =BC .方法二:证明:连接BE ,设BG 与EC 交于点H ,如图②.∵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BC.∵∠ADC =120°,∴∠DCB =60°.∵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DCA =12∠DCB =30°. ∴∠EDC =180°-∠DEC -∠DCA =100°.由菱形的对称性可知,∠BEC =∠DEC =50°,∠EBC =∠EDC =100°, ∵∠FBC =50°,∴∠EBG =∠EBC -∠FBC =50°=∠BEC .∴BH =EH .在△GEH 与△CBH 中,⎩⎪⎨⎪⎧∠GEH =∠CBH ,EH =BH ,∠EHG =∠B HC ,∴△GEH ≌△CBH .∴EG =BC .(3)AE +BG =3EG .4.解:(1)∠ADE =90°-α.(2)①证明:∵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AB∥EF.∴∠EDC=∠ABC=α.由(1)知∠ADE=90°-α,∴∠ADC=∠ADE+∠EDC=90°.∴AD⊥BC.∵AB=AC,∴BD=CD.②证明:∵AB=AC,∠ABC=α,∴∠C=α.∵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AE∥BF,AE=BF.∴∠EAC=∠C=α.由(1)知∠DAE=180°-2∠ADE=180°-2(90°-α)=2α,∴∠DAC=α.∴∠DAC=∠C.∴AD=CD.∵AD=AE=BF,∴BF=CD.∴BD=CF.5.解:(1)90 1 2(2)结论:∠AHB=90°,AFBE=32..°,∴△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BC的中点,∴AD⊥BC.∴∠1+∠2=90°.又∵DE⊥AC,∴∠DEC=90°.∴∠2+∠C=90°.∴∠1=∠C=60°.设AB=BC=k(k>0),则CE=12CD=k4,DE=34k.∵F为DE的中点,∴DF=12DE=38k,AD=32AB=32k.∴ADBC =32,DFCE=32.∴AD BC =DF CE. 又∵∠1=∠C ,∴△ADF ∽△BCE .∴AF BE =AD BC =32, ∠3=∠4.又∵∠4+∠5=90°,∠5=∠6,∴∠3+∠6=90°.∴∠AHB =90°. (3)12tan(90°-α2). 6.解:(1)①作图.交CG 于点N ,交CD 于点M ,∵∠CPE =12∠CAB , ∴∠CPE =12∠CPN .∴∠CPE =∠FPN . ∵PF ⊥CG ,∴∠PFC =∠PFN =90°.∵PF =PF ,∴△PFC ≌△PFN .∴CF =FN .由①得:△PME ≌△CMN .∴PE =CN .∴CF PE =CF CN =12. (2)12tan α. 7.解:(1)①30°.②不改变,∠BDC 的度数为30°.方法一:由题意知AB =AC =A D. ∴点B ,C ,D 在以点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上.∴∠BDC =12∠BAC =30°. 方法二:由题意知AB =AC =A D.∵AC =AD ,∠CAD =α,∴∠ADC =∠ABD =180°-α2=90°-12α. ∵AB =AD ,∠BAD =60°+α,∴∠ADB =∠ABD =180°-()60°+α2=120°-α2=60°-12α.∴∠BDC =∠ADC -∠ADB =(90°-12α)-(60°-12α)=30°. (2)过点A 作AM ⊥CD 于点M ,连接EM .在△AEB 与△AMC 中,⎩⎪⎨⎪⎧∠AEB =∠AMC ,∠B =∠ACD ,AB =AC ,∴△AEB ≌△AMC.∴AE =AM ,∠BAE =∠CAM .∴∠EAM =∠EAC +∠CAM =∠EAC +∠BAE =∠BAC =60°. ∴△AEM 是等边三角形.∴EM =AM =AE .∵AC =AD ,AM ⊥CD ,∴CM =DM .又∵∠DEC =90°,∴EM =CM =DM .∴AM =CM =DM .∴点A ,C ,D 在以M 为圆心,MC 为半径的圆上.∴α=∠CAD =90°.8.解:(1)CH =AB(2)结论成立.证明:如图,连接BE .AB =BC =CD =AD ,∠A =∠BCD =∠ABC =90°.∵DE =DF ,∴AF =CE .在△ABF 和△CBE 中,⎩⎪⎨⎪⎧AB =CB ,∠A =∠BCE ,AF =CE ,∴△ABF ≌△CBE .∴∠1=∠2.∵EH ⊥BF ,∠BCE =90°,∴H ,C 两点都在以BE 为直径的圆上.∴∠3=∠2.∴∠3=∠1.∵∠3+∠4=90°,∠1+∠HBC =90°,∴∠4=∠HB C.∴CH=CB.∴CH=AB. (3)3 2+3.。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题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题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问题【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已知正方形中,为对角线上一点,过点作交于,连接,为中点,连接.(1)直接写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2)将图1中绕点逆时针旋转,如图2所示,取中点,连接,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将图1中绕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思路点拨】本题的核心条件就是G 是中点,中点往往暗示很多的全等关系,如何构建一对我们想要的全等三角形就成为了分析的关键所在.连接AG 之后,抛开其他条件,单看G 点所在的四边形ADFE ,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梯形,于是根据我们在第一讲专题中所讨论的方法,自然想到过G 点做AD,EF 的垂线.于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出现了.第三问在△BEF 的旋转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依然是G 点是FD 的中点.可以延长一倍EG 到H ,从而构造一个和EFG 全等的三角形,利用BE=EF 这一条件将全等过渡.要想办法证明三角形ECH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就需要证明三角形EBC 和三角形CGH 全等,利用角度变换关系就可以得证了.【答案与解析】ABCD E BD E EF BD ⊥BC F DF G DF EG CG ,EG CG BEF ∆B 45︒DF G EG CG ,BEF ∆B 图3图2 图1F EA B C D A B C D E FG GF E DC BA(1)(2)(1)中结论没有发生变化,即.证明:连接,过点作于,与的延长线交于点.在与中,∵,∴.∴.在与中,∵, ∴.∴在矩形中,在与中,∵, ∴.∴.∴(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CG EG =CG EG =AG G MN AD ⊥M EF N DAG ∆DCG ∆AD CD ADG CDG DG DG =∠=∠=,,DAG DCG ∆∆≌AG CG =DMG ∆FNG ∆DGM FGN FG DG MDG NFG ∠=∠=∠=∠,,DMG FNG ∆∆≌MG NG =AENM AM EN =Rt AMG ∆Rt ENG ∆AM EN MG NG ==,AMG ENG ∆∆≌AG EG =EG CG =MN图2A BC D E F G【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图形旋转题.从旋转45°到旋转任意角度,要求讨论其中的不变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1),射线射线,是它们的公垂线,点、分别在、 上运动(点与点不重合、点与点不重合),是边上的动点(点与、不重合),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且.(1)求证:∽;(2)如图(2),当点为边的中点时,求证:;(3)设,请探究:的周长是否与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答案】 (1)证明:∵,∴.∴.又∵,∴.∴.∴∽.(2)证明:如图,过点作,交于点,G图3F E ABCD//AM BN AB D C AM BN D A C B E AB E A B EC DE ⊥a AB DE AD ==+ADE ∆BEC ∆E AB CD BC AD =+m AE =BEC ∆m m BEC∆EC DE ⊥︒=∠90DEC ︒=∠+∠90BEC AED ︒=∠=∠90B A ︒=∠+∠90EDA AED EDA BEC ∠=∠ADE ∆BEC ∆E EF BC //CD F∵是的中点,容易证明. 在中,∵ ,∴ . ∴ . ∴ .(3)解:的周长,.设,则.∵ ,∴ .即.∴ . 由(1)知∽,∴ . ∴ 的周长的周长. ∴ 的周长与值无关.2.在△ABC 中,∠ACB=45º.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为一E AB )(21BC AD EF +=DEC Rt ∆CF DF =CD EF 21=)(21BC AD +CD 21=CD BC AD =+AED ∆DE AD AE ++=m a +=m a BE -=x AD =x a DE -=︒=∠90A 222AD AE DE +=22222x m x ax a +=+-am a x 222-=ADE ∆BEC ∆的周长的周长BEC ∆∆ADE BEAD =m a a m a --=222a m a 2+=BEC ∆⋅+=m a a 2ADE ∆a 2=BEC ∆m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 =,,CD=,求线段CP 的长.(用含的式子表示)【思路点拨】(1)由题干可以发现,正方形中四条边的垂直关系是不动的,于是利用角度的互余关系进行传递,就可以得解.(2)是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问法,那么思路很简单,就是从一般中构筑一个特殊的条件就行,和上题一样找AC 的垂线,就可以变成第一问的条件,然后一样求解.(3)D 在BC 之间运动和它在BC 延长线上运动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已给的线段长度就需要分情况去考虑到底是4+X 还是4-X.分类讨论之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CP.【答案与解析】(1)结论:CF ⊥BD ;证明如下:AB=AC ,∠ACB =45º,∴∠ABC=45º.由正方形ADEF 得 AD=AF ,∵∠DAF=∠BAC =90º,∴∠DAB=∠FAC ,∴△DAB ≌△FAC , ∴∠ACF=∠ABD .∴∠BCF=∠ACB+∠ACF= 90º.即 CF ⊥BD .(2)CF ⊥BD .(1)中结论仍成立.理由是:过点A 作AG ⊥AC 交BC 于点G ,∴AC=AG可证:△GAD ≌△CAF ∴∠ACF=∠AGD=45º∠BCF=∠ACB+∠ACF= 90º. 即CF ⊥BD3 BC xx(3)过点A 作AQ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Q ,①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CA=45º,可求出AQ= CQ=4.∴DQ=4-x ,易证△AQD ∽△DCP ,∴ ,∴, .②点D 在线段BC 延长线上运动时,∵∠BCA=45°,∴AQ=CQ=4,∴DQ=4+x .过A 作AQ ⊥BC ,∴∠Q=∠FQC=90°,∠ADQ=∠AFC ,则△AQD ∽△ACF .∴CF ⊥BD ,∴△AQD ∽△DCP ,∴, ∴, CP CD DQ AQ =44CP x x =-24x CP x ∴=-+CD DQ AQ 4+4x x =.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性强,需要综合运用全等、相似、正方形等知识点,属能力拔高性的题目.3.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cm ,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交射线DC 于点F ,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落在点B′ 处.(1)当=1 时,CF=______cm , (2)当=2 时,求sin∠DAB′ 的值; (3)当= x 时(点C 与点E 不重合),请写出△ABE 翻折后与正方形ABCD 公共部分的面积y 与x 的关系式,(只要写出结论,不要解题过程).【思路点拨】动态问题未必只有点的平移、图形的旋转,翻折(即轴对称)也是一大热点.(1)给出比例为1,(2)比例为2,(3)比例任意,所以也是一道很明显的从一般到特殊的递进式题目.需要仔细把握翻折过程中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哪些条件没有发生变化.一般说来,翻折中,角,边都是不变的,所以轴对称图形也意味着大量全等或者相似关系,所以要利用这些来获得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尤其要注意的是,本题中给定的比例都是有两种情况的,E 在BC 上和E 在延长线上都是可能的,所以需要分类讨论,不要遗漏.【答案与解析】(1)CF=6cm ;(2)① 如图1,当点E 在BC 上时,延长AB ′交DC 于点M ,24x CP x ∴=+CE BE CE BE CEBE∵ AB ∥CF ,∴ △ABE ∽△FCE ,∴ . ∵ =2, ∴ CF=3. ∵ AB ∥CF ,∴∠BAE=∠F .又∠BAE=∠B ′ AE , ∴ ∠B ′ AE=∠F .∴ MA=MF .设MA=MF=k ,则MC=k -3,DM=9-k .在Rt △ADM 中,由勾股定理得:k 2=(9-k)2+62, 解得 k=MA=. ∴ DM=. ∴ sin ∠DAB ′=; ②如图2,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延长AD 交B ′ E 于点N ,FCAB CE BE =CE BE 13252135=AM DM图2同①可得NA=NE .设NA=NE=m ,则B ′ N=12-m .在Rt △AB ′ N 中,由勾股定理,得m 2=(12-m)2+62, 解得 m=AN=. ∴ B ′N=. ∴ sin ∠DAB ′=. (3)①当点E 在BC 上时,y=; ②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y=. 【总结升华】动态几何问题当中有点动,线动,乃至整体图形动几种可能的方式,动态几何问题往往作为压轴题出现,所以难度不言而喻,但是拿到题后不要慌张,因为无论是题目以哪种形式出现,始终把握的都是在变化过程中那些不变的量.只要一个个将条件抽出来,将大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去解决,就很轻松了.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已知如图,在梯形中,点是的中点,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是等腰梯形;(2)动点、分别在线段和上运动,且保持不变.设 求与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当取最小值时,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属于纯静态问题,只要证两边的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2)是双动点问题,所以就需要研究在P,Q 运动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题目给定∠MPQ=60°,其实就1529253='AN N B 18x x 1+18x 18x -ABCD 24AD BC AD BC ==∥,,,M AD MBC △ABCD P Q BC MC 60MPQ =︒∠PC x MQ y ==,,y x y PQC△是将静态的那个等边三角形与动态条件联系了起来.因为最终求两条线段的关系,所以很自然想到要通过相似三角形找比例关系.(3)条件又回归了当动点静止时的问题,由第二问所得的二次函数,很轻易就可以求出当x 取对称轴的值时y 有最小值,接下来就变成了“给定PC=2,求△PQC 形状”的问题了,由已知的BC=4,自然看出P 是中点,于是问题轻松求解.【答案与解析】(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是中点∴∵∴∴∴∴梯形是等腰梯形.(2)解:在等边中, ∴ ∴∴∴ ∵ ∴∴ ∴MBC △60MB MC MBC MCB ===︒,∠∠M AD AM MD =AD BC ∥60AMB MBC ==︒∠∠,60DMC MCB ==︒∠∠AMB DMC △≌△AB DC =ABCD MBC △4MB MC BC ===,60MBC MCB ==︒∠∠,60MPQ =︒∠120BMP BPM BPM QPC +=+=︒∠∠∠∠BMP QPC =∠∠BMP CQP △∽△PC CQ BM BP=PC x MQ y ==,44BP x QC y =-=-,444x y x -=-2144y x x =-+(3)解:为直角三角形,∵ ∴当取最小值时,∴是的中点,而∴∴∴为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以上题目是动点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动点移动中出现特殊条件,例如某边相等,某角固定时,将动态问题化为静态问题去求解.如果没有特殊条件,那么就需要研究在动点移动中哪些条件是保持不变的.举一反三:【高清课堂:几何综合问题 例3】【变式】已知:如图,N 、M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两点,B 是上一动点(B 不与点M 、N 重合),∠MON=90°,BA ⊥OM 于点A ,BC ⊥ON 于点C ,点D 、E 、F 、G 分别是线段OA 、AB 、BC 、CO 的中点,GF 与CE 相交于点P ,DE 与AG 相交于点Q .(1)四边形EPGQ (填“是”或者“不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EPGQ 是矩形,求OA 的值.PQC △()21234y x =-+y 2x PC ==P BC MP BC ⊥,60MPQ =︒∠,30CPQ =︒∠,90PQC =︒∠PQC △MN【答案】(1)是.证明:连接OB,如图①,∵BA⊥OM,BC⊥ON,∴∠BAO=∠BCO=90°,∵∠AOC=90°,∴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AB=OC,∵E、G分别是AB、CO的中点,∴AE∥GC,AE=GC,∴四边形AECG为平行四边形.∴CE∥AG,∵点D、E、F、G分别是线段OA、AB、BC、CO的中点,∴GF∥OB,DE∥OB,∴PG∥EQ,∴四边形EPGQ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②,∵口EPGQ 是矩形. ∴∠AED+∠CEB=90°.又∵∠DAE=∠EBC=90°,∴∠AED=∠BCE .∴△AED ∽△BCE ,∴, 设OA=x ,AB=y ,则 得y 2=2x 2,又∵OA 2+AB 2=OB 2, 即x 2+y 2=12.∴x 2+2x 2=1,解得:x=. 即当四边形EPGQ 是矩形时,OA 的长度为. 5.在中,过点C 作CE ⊥CD 交AD 于点E,将线段EC 绕点E 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F (如图1)(1)在图1中画图探究:①当P 为射线CD 上任意一点(P 1不与C 重合)时,连结EP 1绕点E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EC 1.判断直线FC 1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当P 2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结EP 2,将线段EP 2绕点E 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C 2.判断直线C 1C 2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AD AE BE BC=::222x y y x =3333ABCD 909090(2)若AD=6,tanB=,AE=1,在①的条件下,设CP 1=,S =,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 备用图【思路点拨】(1)本题在于如何把握这个旋转90°的条件.旋转90°自然就是垂直关系,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直角三角形,于是证角、证线就手到擒来了.(2)是利用平行关系建立函数式,但是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1)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证明:如图1,设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线段分别绕点逆时针旋转90°依次得到线段,∴.∵,, ∴. 43x 11P FC y y xx 1FG CD 1FG CD H 1EC EP 、E 1EF EG 、111190PEG CEF EG EP EF EC ∠=∠===°,,1190G EF PEF ∠=-∠°1190PEC PEF ∠=-∠°11G EF PEC ∠=∠FDC BAE 图1 G 2 G 1P 1 H P 2∴. ∴. ∵,∴, ∴.∴.∴.∴.②按题目要求所画图形见图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可得.由(1)可得四边形为正方形.∴.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11G EF PEC △≌△11G FE PCE ∠=∠EC CD ⊥190PCE ∠=°190G FE ∠=°90EFH ∠=°90FHC ∠=°1FG CD ⊥12G G CD ABCD B ADC ∠=∠461tan 3AD AE B ===,,45tan tan 3DE EBC B =∠==,4CE =EFCH 4CH CE ==1P CH∵, ∴. ∴. ②如图3,当点在线段上(不与两点重合)时,∵, ∴. ∴. ③当点与点重合时,即时,不存在.1114FG CP x PH x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4)2y x x x =->1P CH C H 、1114FG CP x PH x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04)2y x x x =-+<<1P H 4x =11PFG △综上所述,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或. 【总结升华】本题着重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形的旋转变换、三角形全等、探究垂直的构成情况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点P 是∠MON 的平分线上的一动点,射线PA 交射线OM 于点A ,将射线PA 绕点P 逆时针旋转交射线ON 于点B ,且使∠APB+∠MON=180°.(1)利用图1,求证:PA=PB ;(2)如图2,若点C 是AB 与OP 的交点,当S △POB =3S △PCB 时,求PB 与PC 的比值;(3)若∠MON=60°,OB=2,射线AP 交ON 于点D ,且满足且∠PBD=∠ABO ,请借助图3补全图形,并求OP 的长.【答案】(1)作PE ⊥OM,PF ⊥ON ,垂足为E 、F∵四边形OEPF 中,∠OEP=∠OFP=90°,∴∠EPF+∠MON=180°,已知∠APB+∠MON=180°,∴∠EPF=∠APB ,即∠EPA+∠APF=∠APF+∠FPB ,∴∠EPA=∠FP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E=PF ,∴△EPA ≌△FPB ,即PA=PB ;y x x 212(4)2y x x x =->212(04)2y x x x =-+<<(2)∵S △POB =3S △PCB ,∴PO=3PC ,又∵∠BPC=∠OPB (公共角),∴△PBC ∽△POB ,即PB 2=PO •PC=3PC 2,(3)作BH ⊥OT ,垂足为H ,当∠MON=60°时,∠APB=120°,又∵∠PBD=∠ABO ,∠PBD+∠PBA+∠ABO=180°,在△OBP 中,∵∠BOP=30°,∴∠BPO=45°,在Rt △PBH 中,PH=BH=1,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直角三角板ABC 的斜边AB=12cm ,∠A=30°,将三角板ABC 绕C 顺时针旋转90°至三角板A ′B ′C ′的位置后,再沿CB 方向向左平移,使点B ′落在原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上,则三角板A ′B ′C ′平移的距离为( )A.6cmB.4cmC.cmD.cm2.如图,△ABC 和△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90°,AB=2,DE=4.点B 与点D 重合,点A ,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ABC 沿DE 方向平移,至点A 与点E 重合时停止.设点B ,D 之间的距离为x ,△ABC 与△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准确反映y 与x 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二、填空题3.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斜边重合,E 是两直角三角形公共斜边AC 的中点.D 、B 分别为直角顶点,连接DE 、BE 、DB ,∠DAC=60°,∠BAC=45°.则∠EDB 的度数为_______.4.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ABC ,将其在水平面上沿斜边AB 所在直线按顺时针方向翻滚,使它滚动(6-()6cm .三、解答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AF 平分∠BAC ,交BD 于点F.(1)EF+AC =AB ; (2)点C 1从点C 出发,沿着线段CB 向点B 运动(不与点B 重合),同时点A 1从点A 出发,沿着BA 的延长线运动,点C 1与点A 1运动速度相同,当动点C 1停止运动时,另一动点A 1也随之停止运动.如图,AF 1平分∠B A 1 C 1,交BD 于F 1,过F 1作F 1E 1⊥A 1 C 1,垂足为E 1,试猜想F 1E 1,A 1 C 1与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当A 1 E 1=3,C 1 E 1=2时,求BD 的长.21216.如图,等腰Rt△ABC 中,∠C=90°,AC=6,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沿△ABC 的边运动,当Q 运动到A 点时,P 、Q 停止运动.设Q 点运动时间为t 秒,点P 运动的轨迹与PQ 、AQ 围成图形的面积为S.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7.正方形ABCD中,点F 为正方形ABCD 内的点,△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1)如图1,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BE=1,FC=,求证:AE ∥BF ;(2)如图2,若点F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点,且AF :FC=3:1,BC=2,求BF 的长.8.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如图1摆放,连DF .3∠DMC=_____;∠DMC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DMC=_________.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用证明).9.已知△ABC≌△ADE,∠BAC=∠DAE=90°.(1)如图(1)当C、A、D在同一直线上时,连CE、BD,判断CE和BD位置关系,填空:CE_____BD.(2)如图(2)把△ADE绕点A旋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试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将△ACE绕点A旋转一个角度到如图所示的△AC′E′的位置,连接10.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GEF 如图1摆放,使D 点在CF 边上,M 为AE 中点,(1)连接MD 、MF ,则容易发现MD 、MF 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2)操作:把正方形CGEF 绕C 点旋转,使对角线CE 放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CG >BC ),取线段AE 的中点M ,探究线段MD 、MF 的关系,并加以说明;(3)将正方形CGEF 绕点C 旋转任意角度后(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直接写出猜想,不需要证明.图3D E C F GM B A 图2CF MA B D E G 图1A B G MF ED C【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2.【答案】B.二、填空题3.【答案】15°.4.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 (1)证明:如图1,过点F 作FM ⊥AB 于点M ,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于点E . ∴AE=AC ,∠ABD=∠CBD=45°, ∵AF 平分∠BAC ,∴EF=MF ,又∵AF=AF ,∴Rt △AMF ≌Rt △AEF ,∴AE=AM ,∵∠MFB=∠ABF=45°,∴MF=MB ,MB=EF ,∴EF+AC=MB+AE=MB+AM=AB .1212证明:如图2,连接F1C1,过点F1作F1P⊥A1B于点P,F1Q⊥BC于点Q,∵A1F1平分∠BA1C1,∴E1F1=PF1;同理QF1=PF1,∴E1F1=PF1=QF1,又∵A1F1=A1F1,∴Rt△A1E1F1≌Rt△A1PF1,∴A1E1=A1P,同理Rt△QF1C1≌Rt△E1F1C1,∴C1Q=C1E1,由题意:A1A=C1C,∴A1B+BC1=AB+A1A+BC-C1C=AB+BC=2AB,∵PB=PF1=QF1=QB,∴A1B+BC1=A1P+PB+QB+C1Q=A1P+C1Q+2E1F1,即2AB=A1E1+C1E1+2E1F1=A1C1+2E1F1,(3)解:设PB=x,则QB=x,∵A1E1=3,QC1=C1E1=2,Rt△A1BC1中,A1B2+BC12=A1C12,即(3+x)2+(2+x)2=52,∴x1=1,x2=-6(舍去),∴PB=1,∴E1F1=1,又∵A1C1=5,6.【答案与解析】当P运动到C点时:t=6当Q运动到A点:t=∴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0≤t≤6时,如图:作PH⊥AB于H,则△A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AP=t,BQ=t,则AQ=-tPH=APsin45°=t∴S△AQP=AQ·PH=·(-t)·t=t2+3t(2)当6<t≤时,如图:过P过PH⊥AB于H,此时△PB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CP=t,BQ=t∴BP=AC+CB-(AC+CP)=12-t∴PH=BPsin45°=(12-t)∴S四边形AQPC=S△ABC-S△BPQ=AC·BC-BQ·PH=·6·6-·t·(12-t)=18-t+t 2=t 2-t+18.综上,.7.【答案与解析】(1)证明:∵△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BE=BF=1,∠EBF=∠ABC=90°,∠AEB=∠BFC在△BFC 中,BC 2=22=4∴BF 2+FC 2=BC 2∴∠BFC=90°…(3分)∴∠AEB+∠EBF=180°∴AE ∥BF …(4分)(2)解:∵Rt △ABC 中,AB=BC=2,由勾股定理,得∵AF :FC=3:1,∵△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90°∴∠BAC+∠ACB=90°∴∠EAB+∠BAC=90°即∠EAF=90°在Rt△EBF中,EF2=BE2+BF2∵BE=BF8.【答案与解析】(1)如图2,连接BF,∵四边形ABCD、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FBC=∠CBD=45°,∴∠CBD=∠GBC=90°,而BF=BG,BD=BC,∴△BFD∽△BGC,∴∠BCG=∠BDF,=而∠DMC=180°-∠BCG-∠BCD-∠CDF=180°-∠BDF-∠BCD-∠CDF=180-45°-90°=45°,∴=,∠DMC=45°;(2)如图3,∵将图1中的正方形BEFG绕B点顺时针旋转45°,DF的延长线交CG于M,∴B、E、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2DFCGBFBGDFCG2而四边形ABCD 、四边形BEFG 是正方形,∴△BFD ∽△BGC, 而∠DMC=180°-∠BCG-∠BCD-∠CDF=180°-∠BDF-∠BCD-∠CDF=180-45°-90°=45°,即∠DMC=45°;9.【答案与解析】(1)CE ⊥BD .(2)延长CE 交BD 于M ,设AB 与EM 交于点F .∵∠BAC=∠DAE=90°,∴∠CAE=∠BAD .又∵△ABC ≌△ADE ,∴AC=AE ,AB=AD ,∴∠ACE=,∠ABD=, ∴∠ACE=∠ABD .又∵∠AFC=∠BFM ,∠AFC+∠ACE=90°,∴∠ABD+∠BFM=90°,∴∠BMC=90°,∴CE ⊥BD .(3)过C ′作C ′G ⊥AM 于G ,过D 作DH ⊥AM 交延长线于点H .01802CAE -∠01802BAD -∠∵∠∠E ′NA=∠AGC ′=90°, ∴∠NE ′A+∠NAE ′=90°,∠NAE′+∠C ′AG=90°,∴∠NE ′A=∠C ′AG , ∵AE ′=AC ′∴△ANE ′≌△C ′GA (AAS ),∴AN=C ′G .同理可证△BNA ≌△AHD ,AN=DH .∴C ′G=DH .在△C ′GM 与△DHM 中,∠C ′GM=∠DHM=90°,∠C ′MG=∠DMH ,C ′G=DH ,∴△C ′GM ≌△DHM ,∴C ′M=DM ,∴. 10.【答案与解析】如图1,延长DM 交FE 于N ,图1∵正方形ABCD 、CGEF ,∴CF=EF ,AD=DC ,∠CFE=90°,AD ∥FE ,∴∠1=∠2,又∵MA=ME ,∠3=∠4,∴△AMD ≌△EMN ,∴MD=MN ,AD=EN .∵AD=DC ,12DM DC ='∴DC=NE.又∵FC=FE,∴FD=FN.又∵∠DFN=90°,∴FM⊥MD,MF=MD;(2)MD=MF,MD⊥MF.如图2,延长DM交CE于N,连接FD、FN.∵正方形ABCD,∴AD∥BE,AD=DC,∴∠1=∠2.又∵AM=EM,∠3=∠4,∴△ADM≌△ENM,∴AD=EN,MD=MN.∵AD=DC,∴DC=NE.又∵正方形CGEF,∴∠FCE=∠NEF=45°,FC=FE,∠CFE=90°.又∵正方形ABCD,∴∠BCD=90°,∴∠DCF=∠NEF=45°,∴△FDC≌△FNE,∴FD=FN,∠5=∠6,∠DFN=∠5+∠CFN=∠6+∠CFN=90°,∴△DF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M为斜边DN上的中线,∴MD=MF,MD⊥MF;(3)FM⊥MD,MF=MD.如图3,过点E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DM、DC的延长线于N、H,连接DF、FN.∴∠ADC=∠H,AD∥EH,∴∠3=∠4.∵AM=ME,∠1=∠2,∴△AMD≌△EMN,∴DM=NM,AD=EN.∵正方形ABCD、CGEF,∴AD=DC,FC=FE,∠ADC=∠FCG=∠CFE=90°.∴∠H=90°,∠5=∠NEF,DC=NE.∴∠DCF+∠7=∠5+∠7=90°,∴∠DCF=∠5=∠NEF.∵FC=FE,∴△DCF≌△NEF.∴FD=FN,∠DFC=∠NFE.∵∠CFE=90°,∴∠DFN=90°.∴FM⊥MD,MF=MD.。

北师大数学中考一轮综合复习 ( 最值问题)

北师大数学中考一轮综合复习 ( 最值问题)

北师大数学中考一轮综合复习(最值问题)知识点1 几何问题最值【典例】例1(2020•泰安)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B(0,2),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则OM的最大值为()A.√2+1B.√2+12C.2√2+1D.2√2−12例2(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点F为平面内一点.连接FC,H是FC的中点,连接DH,将DH绕点H逆时针旋转90°,点D的对应点为点E,连接HE、AE、EF.(1)①补全图形;②猜想AE与E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在(1)的基础上,连接AF.其中AB=a,AE=b,将△AEF绕点A旋转一周,直接写出DH的最大值.例3(2020秋•赣榆区期中)【问题情境】(1)点A是⊙O外一点,点P是⊙O上一动点.若⊙O的半径为2,且OA=5,则点P到点A的最短距离为.【直接运用】(2)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BC=2,以BC为直径的半圆交AB于D,P是弧C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则AP的最小值是.【构造运用】(3)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M、N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边BC、CD方向向终点C和D运动,连接AM和BN交于点P,则点P到点C的最短距离,并说明理由.【灵活运用】(4)如图3,⊙O的半径为4,弦AB=4,点C为优弧AB上一动点,AM⊥AC交直线CB于点M,则△ABM的面积最大值是.例4(2020•北辰区二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点A,C在坐标轴上,点B(6,6),P是射线OB上一点,将△AO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ABQ,Q是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1)如图(1)当OP=2√2时,求点Q的坐标;(2)如图(2),设点P(x,y)(0<x<6),△APQ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当S取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3)当BP+BQ=8√2时,求点Q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随堂练习】1.(2020•包河区校级一模)如图,等腰Rt△ABC的一个锐角顶点A是⊙O上的一个动点,∠ACB=90°,腰AC与斜边AB分别交⊙O于点E、D,分别过点D,E作⊙O的切线交于点F,且点F恰好是腰BC上的点,连接OC,OD,OE,若⊙O的半径为4,则OC的最大值为()A.2√5+2B.4√2+2C.6D.8 2.(2020•宁波模拟)如图,△ABC内接于⊙O,且AB=AC.直径AD交BC于点E,F是AE的中点,连结CF,若AD=6√3.则CF的最大值为()A.6B.5C.4D.33.(2021秋•汶上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O⊥BC于点O,OE⊥AB于点E,以点O为圆心,OE为半径作圆O交AO于点F.(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AOE=60°,OE=3,在B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F+PE有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PF+PE的最小值.4.(2021•蒙阴县一模)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在边AB,CD 上,将正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M始终落在边AD上(点M不与A,D重合),点C落在点N出,MN与CD交于点P,设BE=x.(1)当AM=时,求x的值;(2)随着点M在边AD上位置的变化,△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如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定值;(3)设四边形BEFC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小值.5.(2020秋•巴南区期中)在△ABC中,AB=8,AC=6√3,∠ACB=30°,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1)如图1,点F为BC与DE的交点,连接AF,求证:∠AFD=∠AFC;(2)如图2,点P为线段AB中点,点G是线段B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点G的对应点是点G1,直接写出线段PG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知识点2 代数问题最值几种常见问题1、利用一次函数表达式在定义域内的增减性来求最值。

北师大版九年级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1)如图,如果树的周长为3m,从点A绕一圈到B点,葛藤升高4m,则它爬行路程是多少米?
(2)如果树的周长为cm,绕一圈爬行10m,则爬行一圈升高多少米?如果爬行10圈到达树顶,则树干高多少米?
6、学校内有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ABC,其中AB=13米,BC=14米,AC=15米,计划将这块空地建成一个花园,以美化校园环境,预计花园每平方米造价为60元,学校修建这个花园需要投资多少元?
∴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2.55尺.
2.解:由勾股定理可知:AC= ,又∵AC2+BC2=52+122=13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所求面积=S△ABC﹣S△ACD= ×5×12﹣ ×3×4=30﹣6=24.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4.
3.解:设CE=x,则DE=20﹣x,由勾股定理得:在Rt△ACE中,AE2=AC2+CE2=82+x2,在Rt△BDE中,BE2=BD2+DE2=142+(20﹣x)2,由题意可知:AE=BE,所以82+x2=142+(20﹣x)2,解得:x=13.3.所以E应建在距C点13.3km处,即CE=13.3km.
(1)如图①,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求证:∠1+∠2=180°;
(2)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请猜测∠1与∠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专练1:勾股定理的应用答案
1.解: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斜边为(10﹣x)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2+72=(10﹣x)2.解得:x=2.55,
4.如图,△ABC中,D为BC边上的一点,AD=AC,以线段AD为边作△ADE,使得AE=AB,∠BAE=∠CAD.求证:DE=CB.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点E,F分别在AB,AD上,AE=AF,CE=CF,求证:CB=CD.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提高)【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2016•太原校级自主招生)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CE=BF,连接DE,过点E作EG⊥DE,使EG=DE,连接FG,FC.(1)请判断:FG与C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2)如图2,若点E、F分别是CB、BA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出判断判断予以证明;(3)如图3,若点E、F分别是BC、AB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判断.【思路点拨】(1)结论:FG=CE,FG∥CE.如图1中,设DE与CF交于点M,首先证明△CBF≌△DCE,推出DE⊥CF,再证明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2)结论仍然成立.如图2中,设DE与CF交于点M,首先证明△CBF≌△DCE,推出DE⊥CF,再证明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3)结论仍然成立.如图3中,设DE与FC的延长线交于点M,证明方法类似.【答案与解析】解:(1)结论:FG=CE,FG∥CE.理由:如图1中,设DE与CF交于点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BC=∠DCE=90°,在△CBF和△DCE中,,∴△CBF≌△DCE,∴∠BCF=∠CDE,CF=DE,∵∠BCF+∠DCM=90°,∴∠CDE+∠DCM=90°,∴∠CMD=90°,∴CF⊥DE,∵GE⊥DE,∴EG∥CF,∵EG=DE,CF=DE,∴EG=CF,∴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GF=EC,∴GF=EC,GF∥EC.(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图2中,设DE与CF交于点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BC=∠DCE=90°,在△CBF和△DCE中,,∴△CBF≌△DCE,∴∠BCF=∠CDE,CF=DE,∵∠BCF+∠DCM=90°,∴∠CDE+∠DCM=90°,∴∠CMD=90°,∴CF⊥DE,∵GE⊥DE,∴EG∥CF,∵EG=DE,CF=DE,∴EG=CF,∴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GF=EC,∴GF=EC,GF∥EC.(3)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图3中,设DE与FC的延长线交于点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BC=∠DCE=90°,∴∠CBF=∠DCE=90°在△CBF和△DCE中,,∴△CBF≌△DCE,∴∠BCF=∠CDE,CF=DE∵∠BCF+∠DCM=90°,∴∠CDE+∠DCM=90°,∴∠CMD=90°,∴CF⊥DE,∵GE⊥DE,∴EG∥CF,∵EG=DE,CF=DE,∴EG=CF,∴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GF=EC,∴GF=EC,GF∥E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注意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图形变了,条件不变,证明的方法思路完全一样,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举一反三:AM射线BN,AB是它们的公垂线,点D、C分别在AM、BN 【变式】已知:如图(1),射线//上运动(点D 与点A 不重合、点C 与点B 不重合),E 是AB 边上的动点(点E 与A 、B 不重合),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EC DE ⊥,且a AB DE AD ==+.(1)求证:ADE ∆∽BEC ∆;(2)如图(2),当点E 为AB 边的中点时,求证:CD BC AD =+;(3)设m AE =,请探究:BEC ∆的周长是否与m 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 BEC ∆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EC DE ⊥,∴︒=∠90DEC .∴︒=∠+∠90BEC AED . 又∵︒=∠=∠90B A ,∴︒=∠+∠90EDA AED .∴EDA BEC ∠=∠.∴ADE ∆∽BEC ∆.(2)证明:如图,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E 是AB 的中点,容易证明)(21BC AD EF +=. 在DEC Rt ∆中,∵ CF DF =,∴ CD EF 21=. ∴ )(21BC AD +CD 21=. ∴ CD BC AD =+.(3)解:AED ∆的周长DE AD AE ++=m a +=,m a BE -=.设x AD =,则x a DE -=.∵ ︒=∠90A ,∴ 222AD AE DE +=.即22222x m x ax a +=+-.∴ am a x 222-=. 由(1)知ADE ∆∽BEC ∆,∴ 的周长的周长BEC ∆∆ADE BE AD =m a a m a --=222am a 2+=. ∴ BEC ∆的周长⋅+=ma a 2ADE ∆的周长a 2=. ∴ BEC ∆的周长与m 值无关.2.在△ABC 中,∠ACB=45º.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3=BC ,CD=x ,求线段CP 的长.(用含x 的式子表示)【思路点拨】(1)由题干可以发现,正方形中四条边的垂直关系是不动的,于是利用角度的互余关系进行传递,就可以得解.(2)是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问法,那么思路很简单,就是从一般中构筑一个特殊的条件就行,和上题一样找AC 的垂线,就可以变成第一问的条件,然后一样求解.(3)D 在BC 之间运动和它在BC 延长线上运动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已给的线段长度就需要分情况去考虑到底是4+X 还是4-X.分类讨论之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CP.【答案与解析】(1)结论:CF ⊥BD ;证明如下: AB=AC ,∠ACB =45º,∴∠ABC=45º.由正方形ADEF 得 AD=AF ,∵∠DAF=∠BAC =90º,∴∠DAB=∠FAC ,∴△DAB ≌△FAC , ∴∠ACF=∠ABD .∴∠BCF=∠ACB+∠ACF= 90º.即 CF ⊥BD .(2)CF ⊥BD .(1)中结论仍成立.理由是:过点A 作AG ⊥AC 交BC 于点G ,∴AC=AG可证:△GAD ≌△CAF ∴∠ACF=∠AGD=45º∠BCF=∠ACB+∠ACF= 90º. 即CF ⊥BD(3)过点A 作AQ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Q ,①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CA=45º,可求出AQ= CQ=4.∴DQ=4-x ,易证△AQD ∽△DCP ,∴CP CD DQ AQ= ,∴44CP x x =-, 24x CP x ∴=-+.②点D 在线段BC 延长线上运动时,∵∠BCA=45°,∴AQ=CQ=4,∴DQ=4+x .过A 作AQ ⊥BC ,24x CP x ∴=+.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性强,需要综合运用全等、相似、正方形等知识点,属能力拔高性的题目.3.(2015•河南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并延长,交射线DC 于点F ,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坐在点B ′处.自主探究:(1)当=1时,如图1,延长AB ′,交CD 于点M .①CF 的长为 ;②判断AM与FM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点B′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如图2,此时CF的长为,=.拓展运用:(3)当=2时,求sin∠DAB′的值.【思路点拨】(1)①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FC=AB即可得出答案;②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AF=∠MAF,进而得出AM=FM;(2)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AE=∠MAF,进而得出AM=MF,利用△ABE∽FCE得出答案即可;(3)根据①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延长AB′交DC边于点M,②如图3,当点E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AD交B′E于点N,分别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①当=1时,∵AB∥FC,∴△ABE∽FCE,∴==1,∴FC=AB=6,②AM=FM,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C,∴∠BAF=∠AFC,∵△ABE沿直线AE翻折得到△AB′E,∴∠BAF=∠MAF,∴∠MAF=∠AFC,∴AM=FM;(2)如图2,∵当点B′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1=∠2,∵AB∥FC,∴∠1=∠F,∴∠2=∠F,∴AC=FC,∵AB=BC=6,∴AC=FC=6,∵AB∥FC,∴△ABE∽FCE,∴===,(3)①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延长AB′交DC边于点M,∵AB∥CF,∴△ABE∽△FCE,∴==2,∵AB=6,∴CF=3,∴DF=CD+CF=9,由(1)知:AM=FM,∴AM=FM=9﹣DM,在Rt△ADM中,由勾股定理得:DM′2=(9﹣DM)2﹣62,解得:DM=,则MA=,∴sin ∠DAB ′==, ②如图3,当点E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AD 交B ′E 于点N ,由(1)知:AN=EN ,又BE=B ′E=12,∴NA=NE=12﹣B ′N ,在Rt △AB ′N 中,由勾股定理得:B ′N 2=(12﹣B ′N )2﹣62,解得:B ′N=, AN=,∴sin ∠DAB ′==.故答案为:6;6,.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利用相关性质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24AD BC AD BC ==∥,,,点M 是AD 的中点,MBC △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2)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和MC 上运动,且60MPQ =︒∠保持不变.设PC x MQ y ==,,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当y 取最小值时,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属于纯静态问题,只要证两边的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2)是双动点问题,所以就需要研究在P,Q 运动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题目给定∠MPQ=60°,其实就是将静态的那个等边三角形与动态条件联系了起来.因为最终求两条线段的关系,所以很自然想到要通过相似三角形找比例关系.(3)条件又回归了当动点静止时的问题,由第二问所得的二次函数,很轻易就可以求出当x 取对称轴的值时y 有最小值,接下来就变成了“给定PC=2,求△PQC 形状”的问题了,由已知的BC=4,自然看出P 是中点,于是问题轻松求解.【答案与解析】(1)证明:∵MBC △是等边三角形∴60MB MC MBC MCB ===︒,∠∠∵M 是AD 中点∴AM MD =∵AD BC ∥∴60AMB MBC ==︒∠∠,60DMC MCB ==︒∠∠∴AMB DMC △≌△∴AB DC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2)解:在等边MBC △中,4MB MC BC ===,60MBC MCB ==︒∠∠,60MPQ =︒∠ ∴120BMP BPM BPM QPC +=+=︒∠∠∠∠ ∴BMP QPC =∠∠∴BMP CQP △∽△ ∴PC CQ BM BP= ∵PC x MQ y ==, ∴44BP x QC y =-=-, ∴444x y x -=- ∴2144y x x =-+(3)解:PQC △为直角三角形, ∵()21234y x =-+ ∴当y 取最小值时,2x PC ==∴P 是BC 的中点,MP BC ⊥,而60MPQ =︒∠,∴30CPQ =︒∠,∴90PQC =︒∠∴PQC △为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以上题目是动点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动点移动中出现特殊条件,例如某边相等,某角固定时,将动态问题化为静态问题去求解.如果没有特殊条件,那么就需要研究在动点移动中哪些条件是保持不变的.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N、M是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两点,B是MN上一动点(B不与点M、N重合),∠MON=90°,BA⊥OM于点A,BC⊥ON于点C,点D、E、F、G分别是线段OA、AB、BC、CO 的中点,GF与CE相交于点P,DE与AG相交于点Q.(1)四边形EPGQ (填“是”或者“不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EPGQ是矩形,求OA的值.【答案】(1)是.证明:连接OB,如图①,∵BA⊥OM,BC⊥ON,∴∠BAO=∠BCO=90°,∵∠AOC=90°,∴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AB=OC,∵E、G分别是AB、CO的中点,∴AE∥GC,AE=GC,∴四边形AECG为平行四边形.∴CE∥AG,∵点D、E、F、G分别是线段OA、AB、BC、CO的中点,∴GF∥OB,DE∥OB,∴PG∥EQ,∴四边形EPGQ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②,5.在ABCD中,过点C作CE⊥CD交AD于点E,将线段EC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 (如图1)(1)在图1中画图探究:①当P为射线CD上任意一点(P1不与C重合)时,连结EP1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C1.判断直线FC1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当P2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结EP2,将线段EP2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C2.判断直线C1C2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若AD=6,tanB=43,AE=1,在①的条件下,设CP1=x,S11P FC=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图1 备用图【思路点拨】(1)本题在于如何把握这个旋转90°的条件.旋转90°自然就是垂直关系,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直角三角形,于是证角、证线就手到擒来了.(2)是利用平行关系建立函数式,但是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1)①直线1FG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证明:如图1,设直线1FG 与直线CD 的交点为H .∵线段1EC EP 、分别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依次得到线段1EF EG 、,∴111190PEG CEF EG EP EF EC ∠=∠===°,,.∵1190G EF PEF ∠=-∠°,1190PEC PEF ∠=-∠°, ∴11G EF PEC ∠=∠. ∴11G EF PEC △≌△. ∴11G FE PCE ∠=∠. ∵EC CD ⊥,∴190PCE ∠=°, ∴190G FE ∠=°.∴90EFH ∠=°.∴90FHC ∠=°. FDC BAE 图1 G 2 G 1P 1 H P 2∴1FG CD ⊥.②按题目要求所画图形见图1,直线12G G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 ADC ∠=∠. ∵461tan 3AD AE B ===,,, ∴45tan tan 3DE EBC B =∠==,. 可得4CE =.由(1)可得四边形EFCH 为正方形.∴4CH CE ==. ①如图2,当1P 点在线段CH 的延长线上时,∵1114FG CP x PH x ===-,,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 ∴212(4)2y x x x =->. ②如图3,当1P 点在线段CH 上(不与C H 、两点重合)时,∵1114FG CP x PH x ===-,,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04)2y x x x =-+<<. ③当1P 点与H 点重合时,即4x =时,11PFG △不存在.综上所述,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12(4)2y x x x =->或212(04)2y x x x =-+<<. 【总结升华】本题着重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形的旋转变换、三角形全等、探究垂直的构成情况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点P 是∠MON 的平分线上的一动点,射线PA 交射线OM 于点A ,将射线PA 绕点P 逆时针旋转交射线ON 于点B ,且使∠APB+∠MON=180°.(1)利用图1,求证:PA=PB ;(2)如图2,若点C 是AB 与OP 的交点,当S △POB =3S △PCB 时,求PB 与PC 的比值;(3)若∠MON=60°,OB=2,射线AP 交ON 于点D ,且满足且∠PBD=∠ABO ,请借助图3补全图形,并求OP 的长.【答案】(1)作PE ⊥OM ,PF ⊥ON ,垂足为E 、F∵四边形OEPF 中,∠OEP=∠OFP=90°,∴∠EPF+∠MON=180°,已知∠APB+∠MON=180°,∴∠EPF=∠APB ,即∠EPA+∠APF=∠APF+∠FPB ,∴∠EPA=∠FP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E=PF ,∴△EPA ≌△FPB ,即PA=PB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doc

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doc

1 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 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 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那么:⑴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⑵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⑶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D ABC QP2【思路点拨】⑴中应由△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需补充条件AQ=AP ,由AQ=6-t ,AP=2t ,可求出t 的值;⑵中四边形QAPC 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其面积可由矩形面积减去△DQC 与△PBC 的面积求出;⑶中由于题目中未给出三角形的相似对应方式,因此需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本题是动态几何题,同时也是一道探究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归纳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计算分析,抓住其本质,揭示出变中不变的规律.四边形QAPC 的面积也可由△QAC 与△CAP 的面积求出,;⑶中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永春县校级月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3,CD=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直接写出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使得MC=MN .3【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梯形中位线的定理求出即可;(2)平移梯形的一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3)利用MC=MN 时,结合路程=速度×时间求得其中的有关的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AD=3,BC=10,∴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为:(3+10)÷2=6.5;(2)如图1,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点,则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MN ∥AB ,∴MN ∥DG ,∴BG=AD=3.∴GC=10﹣3=7.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CN=t ,CM=10﹣2t .∵DG ∥MN ,∴△MNC ∽△GDC . ∴=, 即=. 解得,t=;(3)当MC=MN 时,如图2,过M 作MF ⊥CN 于F 点,FC=NC=t .∵∠C=∠C ,∠MFC=∠DHC=90°,∴△MFC ∽△DHC , ∴=, 即=, 解得:t=. 综上所述,t=时,MC=MN .【总结升华】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但是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拐点.3.(2016秋•泗阳县期末)(1)已知:如图1,△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为BC 边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边△ADE ,连接CE .求证:①BD=CE ,②AC=CE+CD ;聪明的小明做完上题后进行了进一步变式探究.(2)如图2,在△ABC 中,∠BAC=90°,AC=AB ,点D 为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腰Rt △ADE ,∠DAE=90°(顶点A 、D 、E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类比题(1),请你猜想线段BD 、CD 、DE 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不需论证;(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D点在BC的延长线上运动,以AD为边作等腰Rt△ADE,∠DAE=90°(顶点A、D、E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①题(2)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②连结BE,若BE=10,BC=6,求AE的长.【思路点拨】(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BAC=∠DAE=60°,AB=BC=AC,AD=DE=AE,进而就可以得出△ABD≌△ACE,即可得出结论;②由△ABD≌△ACE,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DC+CE;(2)先判定△ABD≌△ACE(SAS),得出∠B=∠ACE=45°,BD=CE,在Rt△D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E2+CD2=DE2,即可得到BD2+CD2=DE2;(3)①运用(2)中的方法得出BD2+CD2=DE2;②根据Rt△BCE中,BE=10,BC=6,求得,进而得出CD=8﹣6=2,在Rt△DCE中,求得,最后根据△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E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①如图1,∵△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BAC=∠DAE=60°,AB=BC=AC,AD=DE=AE,∴∠BAC﹣∠DAC=∠DAE﹣∠DAC,∴∠BAD=∠EA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BD=CE;②∵BD=CE,AC=BC,又∵BC=BD+CD,∴AC=CE+CD;(2)BD2+CD2=DE2.证明:如图2,∵∠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B=∠ACE=45°,BD=CE,∴∠B+∠ACB=∠ACE+∠ACB=90°,∴∠BCE=90°,4∴Rt△DCE中,CE2+CD2=DE2,∴BD2+CD2=DE2;(3)①(2)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图3,∵∠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ABC=∠ACE=45°,BD=CE,∴∠ABC+∠ACB=∠ACE+∠ACB=90°,∴∠BCE=90°=∠ECD,∴Rt△DCE中,CE2+CD2=DE2,∴BD2+CD2=DE2;②∵Rt△BCE中,BE=10,BC=6,∴=8,∴BD=CE=8,∴CD=8﹣6=2,∴Rt△DCE中,∵△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一反三:【变式】△ABC是等边三角形,P为平面内的一个动点,BP=BA,若0︒<∠PBC<180°,且∠PBC平分线上的一点D满足DB=DA,(1)当BP与BA重合时(如图1),∠BPD= °;(2)当BP在∠ABC的内部时(如图2),求∠BPD的度数;(3)当BP在∠ABC的外部时,请你直接写出∠BPD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答案】(1)∠BPD= 30°;(2)如图3,连结CD.56∵ 点D 在∠PBC 的平分线上,∴ ∠1=∠2.∵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A=BC=AC ,∠ACB= 60°.∵ BP=BA ,∴ BP=BC .∵ BD= BD ,∴ △PBD ≌△CBD .∴ ∠BPD=∠3.∵ DB=DA ,BC=AC ,CD=CD ,∴ △BCD ≌△ACD .∴ 134302ACB ∠=∠=∠=︒.∴ ∠BPD =30°.(3)∠BPD= 30°或 150°.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90°,AC=8,BC=6.折叠该纸片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与AB 、BC 的交点分别为D 、E.(1) DE 的长为 ;(2) 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 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 .7【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变式】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45°,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得△AB ′E,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在Rt △ABE 中,∵∠B=45°,AB=2,∴AE=BE=2 ,∴S △ABE =1.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B ′E ≌△ABE ,∴EB ′=EB=2∴B ′C=BB ′-BC=22-2,∵四边形ABCD 是菱形,∴CF ∥BA .∴∠ B ′FC=∠B ′AB=90°, ∠B ′CF=∠B=45°∴'C ∴S B FC △' =221CF =3-22 ∴S 阴=S B E ′△A -S B FC′△=22-2.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DC,∠A=45°,AB=10 cm ,CD=4 cm ,等腰直角△PMN 的斜边8MN=10 cm , A 点与N 点重合, MN 和AB 在一条直线上,设等腰梯形ABCD 不动,等腰直角△PMN 沿AB 所在直线以1 cm /s 的速度向右移动,直到点N 与点B 重合为止.(1)等腰直角△PMN 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形状由________形变化为________形;(2)设当等腰直角△PMN 移动x (s)时,等腰直角△PMN 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4 (s)时,求等腰直角△PMN 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已知求出∠PNM=∠DAB=45°,求出∠AEN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判断即可;推出∠DAB=∠PNM=45°,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判断即可;(2)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 ≤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 ,AN=x (cm ),过点E 作EH ⊥AB 于点H ,则EH 平分AN ,求出EH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当6<x ≤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 ,求出AN=x (cm ),CE=BN=10-x ,DE=x-6,过点D 作DF ⊥AB 于F ,过点C 作CG ⊥AB 于G ,求出DF ,代入梯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1)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2)等腰直角△PMN 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 重合部分图形的形状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如图①).此时AN=x(cm),过点E 作EH ⊥AB 于点H ,则EH 平分AN ,∴EH=AN=x , ∴y=S △ANE =AN·EH=x·x=.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如图②). 此时,AN=x(cm),∵∠PNM=∠B=45°,∴EN ∥BC ,∵CE ∥BN ,∴四边形ENBC 是平行四边形,CE=BN=10-x ,DE=4-(10-x)=x-6, 过点D 作DF ⊥AB 于F ,过点C 作CG ⊥AB 于G ,则AF=BG ,DF=AF=(10-4)=3,∴y=S 梯形ANED =(DE+AN)·DF=(x-6+x)×3=3x -9. 综上,.(3)当等腰直角△PMN 运动到PN 边经过点D 时,移动时间为6(s),∴当x=4 (s)时,y=x 2=×42=4.∴当x=4 (s)时,等腰直角△PMN 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4cm 2.【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15,AD=20,∠C=30°.点M、N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点D开始在AB、AD(包括端点)上运动.(1)设ND的长为x,用x表示出点N到AB的距离,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请判断△AMN的形状.【答案】(1)过点N作BA的垂线N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则AM=x,AN=20-x.∵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 ∥CD,∠D=∠C=30°,∴∠PAN=∠D=30°.在Rt△APN中,PN=AN×sin∠PAN=(20-x),即N到AB距离为(20-x).∵点N在AD上,0≤x≤20,点M在AB上,0≤x≤15,∴x取值范围是0≤x≤15.(2)∵S五边形BCDNM=S 梯形-S△AMN且S梯形为定值,∴当S五边形BCDMN最小时,应使S△AMN最大据(1),S△AMN=AM·NP=.∵<0,∴当x=10时,S△AMN有最大值.∴当x=10时,S五边形BCDNM有最小值.当x=10时,即ND=AM=10,AN=AD-ND=10,即AM=AN.则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AMN为等腰三角形.9。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演练—几何证明(I卷)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演练—几何证明(I卷)

2020春北师大版本数学中考专题演练—几何证明(I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则BC的长为()A .﹣1B .+1C .﹣1D .+12.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 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A .B.1 C .D.7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E⊥BC,垂足为点E,连接AC交DE于点F,点G为AF的中点,∠ACD=2∠ACB.若DG=3,EC=1,则DE的长为()A.2B .C.2D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AG=CH=8,BG=DH=6,连接GH,则线段GH的长为()A .B.2C .D.10﹣5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6.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BC上的点,DE∥AC,若S△BDE:S△CDE=1:3,则S△DOE:S△AOC的值为()A .B .C .D .7.如图,已知AB、CD、EF都与BD垂直,垂足分别是B、D、F,且AB=1,CD=3,那么EF的长是()A .B .C .D .8.如图,在△ABC中,∠CAB=65°,将△ABC在平面内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CC′∥AB,则旋转角的度数为()A.35°B.40°C.50°D.65°第8题第9题第10题9.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和CD,AE分别交CD,BD 于点M,P,CD交BE于点Q,连接PQ,BM,下面结论:①△ABE≌△DBC;②∠DMA=60°;③△BPQ为等边三角形;④MB平分∠AMC,其中结论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在钝角△ABC中,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F,EM平分∠AEB交AB于点M,取BC中点D,AC中点N,连接DN、DE、DF.下列结论:①EM=DN;②S△CDN =S四边形ABDN;③DE=DF;④DE⊥DF.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第二部分(共70分)二、填空题(共4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1.如图,直线a∥b,三角板的直角顶点A落在直线a上,两边分别交直线b于B、C两点.若∠1=42°,则∠2的度数是.12.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第12题第13题第14题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6,点E在边AB上,AE=3,点F是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沿EF折叠,点B落在B′处.若△CDB′恰为等腰三角形,则DB′的长为.14.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EB和GD相交于点H.若AB=,AG=1,则EB=.三、解答题(一共9题,共58分)15.(6分)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接CD和EF.(1)求证:DE=CF;(2)求EF的长.16.(6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BF,BE=BF,EF与BC交于点G.(1)求证:AE=CF;(2)若∠ABE=55°,求∠EGC的大小.17.(6分)如图,点C是线段AB上除点A、B外的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的同旁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DC于M,连接BD交CE于N,连接MN.(1)求证:AE=BD;(2)求证:MN∥AB.18.(6分)如图,在Rt△ABC中,∠C=90°,B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点O、E、F分别在BD、BC、AC上,且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1)求证: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2)若AC=5,BC=12,求OE的长.19.(6分)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3)若AC=4,AB=5,求菱形ADCF的面积.20. (6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3,点P是AB边上一点(不与A,B重合),连接CP,过点P作PQ⊥CP交AD边于点Q,连接CQ.(1)当△CDQ≌△CPQ时,求AQ的长;(2)取CQ的中点M,连接MD,MP,若MD⊥MP,求AQ的长.21.(8分)如图,在Rt△ABC中,∠B=90°,AC=60,AB=30.D是AC上的动点,过D作DF⊥BC于F,过F作FE∥AC,交AB于E.设CD=x,DF=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四边形AEFD为菱形时,求x的值;(3)当△DEF是直角三角形时,求x的值.22.(6分)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且AB=AC,直径AD交BC于点E,F是OE上的一点,使CF∥BD.(1)求证:BE=CE;(2)试判断四边形BF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BC=8,AD=10,求CD的长.23.(8分)如图,在Rt△ABC中,∠A=90°,O是BC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半圆与AB边相切于点D,与AC、BC边分别交于点E、F、G,连接OD,已知BD=2,AE=3,tan∠BOD=.(1)求⊙O的半径OD;(2)求证:AE是⊙O的切线;(3)求图中两部分阴影面积的和.2020春北师大版本数学中考专题演练—几何证明(I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C B C D C C D D4.【解析】如图,延长BG交CH于点E,在△ABG和△CDH中,,∴△ABG≌△CDH(SSS),AG2+BG2=AB 2,∴∠1=∠5,∠2=∠6,∠AGB=∠CHD=90°,∴∠1+∠2=90°,∠5+∠6=90°,又∵∠2+∠3=90°,∠4+∠5=90°,∴∠1=∠3=∠5,∠2=∠4=∠6,在△ABG和△BCE中,,∴△ABG ≌△BCE(ASA),∴BE=AG=8,CE=BG=6,∠BEC=∠AGB=90°,∴GE=BE﹣BG=8﹣6=2,同理可得HE=2,在RT△GHE中,GH===2,故选:B.7.【解析】∵AB、CD、EF都与BD垂直,∴AB∥CD∥EF,∴△DEF∽△DAB,△BEF∽△BCD,∴=,=,∴+=+==1.∵AB=1,CD=3,∴+=1,∴EF=.故选C.10.【解析】∵D是BC中点,N是AC中点,∴DN是△ABC的中位线,∴DN ∥AB ,且DN=;∵三角形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M平分∠AEB交AB于点M,∴M是AB的中点,∴EM=,又∵DN=,∴EM=DN,∴结论①正确;∵DN∥AB,∴△CDN∽ABC,∵DN=,∴S△CDN =S△ABC,∴S△CDN=S四边形ABDN,∴结论②正确;如图1,连接MD、FN,,∵D是BC中点,M是AB中点,∴DM是△ABC的中位线,∴DM∥AC,且DM=;∵三角形A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是AC的中点,∴FN=,又∵DM=,∴DM=FN,∵DM∥AC,DN∥AB,∴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AMD=∠AND,又∵∠EMA=∠FNA=90°,∴∠EMD=∠DNF,在△EMD和△DNF中,,∴△EMD≌△DNF,∴DE=DF,∴结论③正确;如图2,连接MD,EF,NF,,∵三角形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M平分∠AEB,∴M是AB的中点,EM⊥AB,∴EM=MA,∠EMA=90°,∠AEM=∠EAM=45°,∴,∵D是BC中点,M是AB中点,∴DM是△ABC的中位线,∴DM∥AC,且DM=;∵三角形A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是AC的中点,∴FN=,∠FNA=90°,∠FAN=∠AFN=45°,又∵DM=,∴DM=FN=FA,∵∠EMD=∠EMA+∠AMD=90°+∠AMD,∠EAF=360°﹣∠EAM﹣∠FAN﹣∠BAC=360°﹣45°﹣45°﹣(180°﹣∠AMD)=90°+∠AMD; ∴∠EMD=∠EAF,在△EMD和△∠EAF 中,∴△EMD∽△∠EAF,∴∠MED=∠AEF,∵∠MED+∠AED=45°,∴∠AED+∠AEF=45°,即∠DEF=45°,又∵DE=DF,∴∠DFE=45°,∴∠EDF=180°﹣45°﹣45°=90°,∴DE⊥DF,∴结论④正确.∴正确的结论有4个:①②③④.故选: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11.48°12. 6 13.16或414.13.【解析】(i)当B′D=B′C时,过B′点作GH∥AD,则∠B′GE=90°,当B′C=B′D时,AG=DH=DC=8,由AE=3,AB=16,得BE=13.由翻折的性质,得B′E=BE=13.∴EG=AG﹣AE=8﹣3=5,∴B′G===12,∴B′H=GH﹣B′G=16﹣12=4,∴DB′===4(ii)当DB′=CD时,则DB′=16(易知点F在BC 上且不与点C、B重合).(iii)当CB′=CD时,∵EB=EB′,CB=CB′,∴点E、C在BB′的垂直平分线上,∴EC垂直平分BB′,由折叠可知点F 与点C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DB′的长为16或4.故答案为:16或4.14.【解析】连接BD交AC于O,∵四边形ABCD、AGFE 是正方形,∴AB=AD,AE=AG,∠DAB=∠EAG,∴∠EAB=∠GAD,在△AEB和△AGD中,,∴△EAB≌△GAD(SAS),∴EB=G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D⊥AC,AC=BD=AB=2,∴∠DOG=90°,OA=OD=BD=1,∵AG=1,∴OG=OA+AG=2,∴GD==,∴EB=.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50分)15.(6分)【解析】(1)证明略;(2)解:DC=EF=.16.(6分)【解析】(1)证明:△AEB≌△CFB(SAS),AE=CF.(2)∠EGC=∠EBG+∠BEF=45°+35°=80°.17.(6分)【解析】证明:(1)△ACE≌△DCB(SAS),∴AE=BD;(2)证明略18.(6分)【解析】(1)证明:过点O作OM⊥AB,∵B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OE=OM,∵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OE=OF,∴OF=OM,∴AO是∠BAC的角平分线,即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2)解:∵在Rt△ABC中,AC=5,BC=12,∴AB===13,设CE=CF=x,BE=BM=y,AM=AF=z,∴,解得:,∴CE=2,∴OE=2.19. (6分)【解析】(1)证明:△AFE≌△DBE(AAS);(2)证明:由(1)知,△AFE≌△DBE,则AF=DB.∵DB=DC,∴AF=CD.∵AF∥BC,∴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AD=DC=BC,∴四边形ADCF是菱形;(3)连接DF,∵AF∥BD,AF=BD,∴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DF=AB=5,∵四边形ADCF是菱形,∴S菱形ADCF=AC▪DF=×4×5=10.20.(6分)【解析】(1)∵△CDQ≌△CPQ,∴DQ=PQ,PC=DC,∵AB=DC=5,AD=BC=3,∴PC=5,在Rt△PBC中,PB==4,∴PA=AB﹣PB=5﹣4=1,设AQ=x,则DQ=PQ=3﹣x,在Rt△PAQ中,(3﹣x)2=x2+12,解得x=,∴AQ=.(2)如图2,过M作EF⊥CD于F,则EF⊥AB,∵MD⊥MP,∴∠PMD=90°,∴∠PME+∠DMF=90°,∵∠FDM+∠DMF=90°,∴∠MDF=∠PME,∵M是QC的中点,∴DM=QC,PM=QC,∴DM=PM,在△MDF和△PME 中,,∴△MDF≌△PME(AAS),∴ME=DF,PE=MF,∵EF⊥CD,AD⊥CD,∴EF∥AD,∵QM=MC,∴DF=CF=DC=,∴ME=,∵ME是梯形ABCQ的中位线,∴2ME=AQ+BC,即5=AQ+3,∴AQ=2.21.(8分)【解析】(1)∵在Rt△ABC中,∠B=90°,AC=60,AB=30,∴∠C=30°,∵CD=x,DF=y.∴y=x;(2)∵四边形AEFD为菱形,∴AD=DF,∴y=60﹣x ∴方程组,解得x=40,∴当x=40时,四边形AEFD为菱形;(3)①当∠EDF=90°,∵∠FDE=90°,FE∥AC,∴∠EFB=∠C=30°,∵DF⊥BC,∴∠DEF+∠DFE=∠EFB+∠DFE,∴∠DEF=∠EFB=30°,∴EF=2DF,∴60﹣x=2y,与y=x ,组成方程组,得解得x=30.②当∠DEF=90°时,Rt△ADE中,AD=60﹣x,∠AED=90°﹣∠FEB=90°﹣∠A=30°,AE=2AD=120﹣2x,在Rt△EFB中,EF=AD=60﹣x,∠EFB=30°,∴EB=EF=30﹣x,∵AE+EB=30,∴120﹣2x+30﹣x=30,∴x=48.综上所述,当△DEF是直角三角形时,x的值为30或48.22.(6分)【解析】(1)证明:Rt△ABD≌Rt△ACD,∴∠BAD=∠CAD,∵AB=AC,∴BE=CE;(2)四边形BFCD是菱形.证明:略(3)解:∵AD是直径,AD⊥BC,BE=CE,∴CE2=DE•AE,设DE=x,∵BC=8,AD=10,∴42=x(10﹣x),解得:x=2或x=8(舍去)在Rt△CED中,CD===2.23.(8分)【解析】解:(1)∵AB与圆O相切,∴OD⊥AB,在Rt△BDO中,BD=2,tan∠BOD==,∴OD=3;(2)连接OE,证明略;(3)S阴影=S△BDO+S△OEC﹣S扇形FOD﹣S扇形EOG =×2×3+×3×4.5﹣=.。

【精品】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doc

【精品】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doc

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 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 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那么:⑴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⑵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⑶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D ABC QP【思路点拨】⑴中应由△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需补充条件AQ=AP,由AQ=6-t,AP=2t,可求出t的值;⑵中四边形QAPC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其面积可由矩形面积减去△DQC与△PBC的面积求出;⑶中由于题目中未给出三角形的相似对应方式,因此需分类讨论.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计算分析,抓住其本质,揭示出变中不变的规律.四边形QAPC的面积也可由△QAC与△CAP的面积求出,;⑶中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永春县校级月考)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CD=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直接写出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2)当MN∥AB时,求t的值;(3)试探究:t为何值时,使得MC=MN.【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梯形中位线的定理求出即可;(2)平移梯形的一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3)利用MC=MN时,结合路程=速度×时间求得其中的有关的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AD=3,BC=10,∴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为:(3+10)÷2=6.5;(2)如图1,过D作DG∥AB交BC于G点,则四边形ADGB是平行四边形.∵MN∥AB,∴MN∥DG,∴BG=AD=3.∴GC=10﹣3=7.由题意知,当M、N运动到t秒时,CN=t,CM=10﹣2t.∵DG∥MN,∴△MNC∽△GDC.∴=,即=.解得,t=;(3)当MC=MN时,如图2,过M作MF⊥CN于F点,FC=NC=t.∵∠C=∠C,∠MFC=∠DHC=90°,∴△MFC∽△DHC,∴=,即=,解得:t=.综上所述,t=时,MC=MN.【总结升华】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但是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拐点.3.(2016秋•泗阳县期末)(1)已知: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BC边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连接CE.求证:①BD=CE,②AC=CE+CD;聪明的小明做完上题后进行了进一步变式探究.(2)如图2,在△ABC中,∠BAC=90°,AC=AB,点D为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腰Rt△ADE,∠DAE=90°(顶点A、D、E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类比题(1),请你猜想线段BD、CD、DE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不需论证;(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D点在BC的延长线上运动,以AD为边作等腰Rt△ADE,∠DAE=90°(顶点A、D、E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①题(2)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②连结BE,若BE=10,BC=6,求AE的长.【思路点拨】(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BAC=∠DAE=60°,AB=BC=AC,AD=DE=AE,进而就可以得出△ABD≌△ACE,即可得出结论;②由△ABD≌△ACE,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DC+CE;(2)先判定△ABD≌△ACE(SAS),得出∠B=∠ACE=45°,BD=CE,在Rt△D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E2+CD2=DE2,即可得到BD2+CD2=DE2;(3)①运用(2)中的方法得出BD2+CD2=DE2;②根据Rt△BCE中,BE=10,BC=6,求得=8,进而得出CD=8﹣6=2,在Rt△DCE中,求得,最后根据△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E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①如图1,∵△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BAC=∠DAE=60°,AB=BC=AC,AD=DE=AE,∴∠BAC﹣∠DAC=∠DAE﹣∠DAC,∴∠BAD=∠EA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BD=CE;②∵BD=CE,AC=BC,又∵BC=BD+CD,∴AC=CE+CD;(2)BD2+CD2=DE2.证明:如图2,∵∠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B=∠ACE=45°,BD=CE,∴∠B+∠ACB=∠ACE+∠ACB=90°,∴∠BCE=90°,∴Rt△DCE中,CE2+CD2=DE2,∴BD2+CD2=DE2;(3)①(2)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图3,∵∠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ABC=∠ACE=45°,BD=CE,∴∠ABC+∠ACB=∠ACE+∠ACB=90°,∴∠BCE=90°=∠ECD,∴Rt△DCE中,CE2+CD2=DE2,∴BD2+CD2=DE2;②∵Rt△BCE中,BE=10,BC=6,∴,∴BD=CE=8,∴CD=8﹣6=2,∴Rt△DCE中,∵△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一反三:【变式】△ABC是等边三角形,P为平面内的一个动点,BP=BA,若0︒<∠PBC<180°,且∠PBC平分线上的一点D满足DB=DA,(1)当BP与BA重合时(如图1),∠BPD= °;(2)当BP在∠ABC的内部时(如图2),求∠BPD的度数;(3)当BP在∠ABC的外部时,请你直接写出∠BPD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答案】(1)∠BPD= 30°;(2)如图3,连结CD.∵点D在∠PBC的平分线上,∴∠1=∠2.∵△ABC是等边三角形,∴ BA=BC=AC,∠ACB= 60°.∵ BP=BA,∴ BP=BC.∵ BD= BD,∴△PBD≌△CBD.∴∠BPD=∠3.∵ DB=DA ,BC=AC ,CD=CD ,∴ △BCD ≌△ACD .∴ 134302ACB ∠=∠=∠=︒.∴ ∠BPD =30°.(3)∠BPD= 30°或 150°.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90°,AC=8,BC=6.折叠该纸片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与AB 、BC 的交点分别为D 、E.(1) DE 的长为 ;(2) 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 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 .举一反三【变式】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45°,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得△AB ′E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在Rt △ABE 中,∵∠B=45°,AB=2,∴AE=BE=2 ,∴S △ABE =1.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B ′E ≌△ABE ,∴EB ′=EB=2∴B ′C=BB ′-BC=22-2,∵四边形ABCD 是菱形,∴CF ∥BA .∴∠ B ′FC=∠B ′AB=90°, ∠B ′CF=∠B=45°∴CF='2B C ∴S B FC △' =221CF =3-22 ∴S 阴=S B E ′△A -S B FC ′△=22-2.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DC,∠A=45°,AB=10 cm ,CD=4 cm ,等腰直角△PMN 的斜边MN=10 cm , A 点与N 点重合, MN 和AB 在一条直线上,设等腰梯形ABCD 不动,等腰直角△PMN 沿AB 所在直线以1 cm /s 的速度向右移动,直到点N 与点B 重合为止.(1)等腰直角△PMN 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形状由________形变化为________形;(2)设当等腰直角△PMN 移动x (s)时,等腰直角△PMN 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4 (s)时,求等腰直角△PMN 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已知求出∠PNM=∠DAB=45°,求出∠AEN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判断即可;推出∠DAB=∠PNM=45°,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判断即可;(2)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 ≤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 ,AN=x (cm ),过点E 作EH ⊥AB 于点H ,则EH 平分AN ,求出EH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当6<x ≤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 ,求出AN=x (cm ),CE=BN=10-x ,DE=x-6,过点D 作DF ⊥AB 于F ,过点C 作CG ⊥AB 于G ,求出DF ,代入梯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1)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2)等腰直角△PMN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重合部分图形的形状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如图①).此时AN=x(cm),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平分AN,∴EH=AN=x,∴y=S△ANE=AN·EH=x·x=.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如图②).此时,AN=x(cm),∵∠PNM=∠B=45°,∴EN∥BC,∵CE∥BN,∴四边形ENBC是平行四边形,CE=BN=10-x,DE=4-(10-x)=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则AF=BG,DF=AF=(10-4)=3,∴y=S梯形ANED=(DE+AN)·DF=(x-6+x)×3=3x-9.综上,.(3)当等腰直角△PMN运动到PN边经过点D时,移动时间为6(s),∴当x=4 (s)时,y=x2=×42=4.∴当x=4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是4cm2.【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15,AD=20,∠C=30°.点M、N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点D开始在AB、AD(包括端点)上运动.(1)设ND的长为x,用x表示出点N到AB的距离,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请判断△AMN的形状.【答案】(1)过点N作BA的垂线N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则AM=x,AN=20-x.∵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C=30°,∴∠PAN=∠D=30°.在Rt△APN中,PN=AN×sin∠PAN=(20-x),即N到AB距离为(20-x).∵点N在AD上,0≤x≤20,点M在AB上,0≤x≤15,∴x取值范围是0≤x≤15.(2)∵S五边形BCDNM=S梯形-S△AMN且S梯形为定值,∴当S五边形BCDMN最小时,应使S△AMN最大据(1),S△AMN=AM·NP=. ∵<0,∴当x=10时,S△AMN有最大值.∴当x=10时,S五边形BCDNM有最小值.当x=10时,即ND=AM=10,AN=AD-ND=10,即AM=AN.则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AMN为等腰三角形.。

1、北师大版初三数学几何压轴题专项训练(探究题)

1、北师大版初三数学几何压轴题专项训练(探究题)

压轴题几何专项训练(一)——几何探究题渗透思想方法:特殊到一般、类比、化归解题策略:运用特殊情况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完成一般情况。

1、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许老师出示了如下问题:如图1,己知四边形ABCD 中,AC平分∠DAB, ∠DAB=60°, ∠B与∠D互补,求证:AB+AD= 3 AC.小敏反复探索,不得其解.她想,若将四边形ABCD特殊化,看如何解决该问题.(1)特殊情况入手添加条件:“∠B=∠D”, 如图2,可证AB+AD= 3 AC.(请你完成此证明)(2)解决原来问题受到(1)的启发,在原问题中,添加辅助线:如图3,过C点分别作AB、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请你补全证明)2、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且DF =BE .⑴求证:CE =CF ;⑵在图1中,若G 在AD 上,且∠GCE =45°,则GE =BE +GD 成立吗?为什么?⑶运用⑴⑵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B =90°,AB =BC =12,E 是AB 上一点,且∠DCE =45°,BE =4,求DE 的长.B C A G D FE图1 图2B CA DE3、(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填空:△△AEB的度数为;△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CD=,若点P满足PD=1,且△BPD=90°,请直接写出点A到BP的距离.4、(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H分别在BC,AB上,若AE⊥DH 于点O,求证:AE=DH;类比探究:(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点H,E,G,F分别在AB,BC,CD,DA上,若EF⊥HG于点O,探究线段EF与H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综合运用:(3)在(2)问条件下,HF∥GE,如图3所示,已知BE=EC=2,EO=2FO,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022年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几何部分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2022年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几何部分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2022年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几何部分综合练习题(附答案)1.如图是一个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A.B.C.D.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1)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P′的坐标为()A.(3,﹣1)B.(3,3)C.(1,1)D.(5,1)3.下列所述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菱形D.平行四边形4.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若AB=4,BC=8.则D′F的长为()A.2B.4C.3D.25.已知△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若AD=10,A'D'=6,则△ABC 与△A'B'C'的周长比是()A.3:5B.9:25C.5:3D.25:96.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和点D是⊙O上位于直径AB两侧的点,连接AC,AD,BD,CD,若⊙O的半径是13,BD=24,则sin∠ACD的值是()A.B.C.D.7.如图,点P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CA⊥AB,PD⊥AC于点D,连接AP,设AP=x,P A﹣PD=y,则下列函数图象能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是()A.B.C.D.8.如图AB∥CD,CB∥DE,∠B=50°,则∠D=°.9.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点D,使CD=AC,连接AD.若AB=2,则AD的长为.10.如图,建筑物C上有一杆AB.从与BC相距10m的D处观测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53°,观测旗杆底部B的仰角为45°,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m(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AB,CD,AC,BD的中点,若AD =BC=2,则四边形EGFH的周长是.1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有一点E,且CE=4AE,点F在DC的延长线上,连接EF,过点E作EG⊥EF,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GF并延长,交AC的延长线于点P,若AB=5,CF=2,则线段EP的长是.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A(4,2),B(5,0),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ABO缩小,得到△A1B1O,则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14.如图,BD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在BA和BD上分别截取BE,BF,使BE=BF;分别以E,F为圆心,以大于EF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D内交于点G,作射线BG 交AD于点P,若AP=3,则点P到BD的距离为.15.如图,点B1在直线l:y=x上,点B1的横坐标为2,过B1作B1A1⊥l,交x轴于点A1,以A1B1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1B1B2C1,延长B2C1交x轴于点A2;以A2B2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2B2B3C2,延长B3C2交x轴于点A3;以A3B3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3B3B4C3,延长B4C3交x轴于点A4;…;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下去,点∁n的横坐标为(结果用含正整数n的代数式表示)16.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F=DE.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和点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AE=CF,DF=BE,且DF∥BE,过点C作C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若tan∠CAB=,∠CBG=45°,BC=4,则▱ABCD的面积是.18.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弦,直线MN与⊙O相切于点C,过点B作BD ⊥MN于点D.(1)求证:∠ABC=∠CBD;(2)若BC=4,CD=4,则⊙O的半径是.19.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过点A的切线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且∠APC=∠BCP(1)求证:∠BAC=2∠ACD;(2)过图1中的点D作DE⊥AC,垂足为E(如图2),当BC=6,AE=2时,求⊙O的半径.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D,∠B=45°,延长CD到点E,使DE =DA,连接AE.(1)求证:AE=BC;(2)若AB=3,CD=1,求四边形ABCE的面积.21.小李要外出参加“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需网购一个拉杆箱,图1,2分别是她上网时看到的某种型号拉杆箱的实物图与示意图,并获得了如下信息:滑杆DE,箱长BC,拉杆AB的长度都相等,即DE=BC=AB,B,F在AC上,C在DE上,支杆DF=30cm,CE:CD=1:3,∠DCF=45°,∠CDF=30°,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求AC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2)求拉杆端点A到水平滑杆ED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2.如图,点P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BP并延长交CD于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O是△DEF的外接圆,连接DP.(1)求证:DP是⊙O的切线;(2)若tan∠PDC=,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求⊙O的半径和线段OP的长.23.在Rt△ABC中,∠BCA=90°,∠A<∠ABC,D是AC边上一点,且DA=DB,O是AB的中点,CE是△BCD的中线.(1)如图a,连接OC,请直接写出∠OCE和∠OAC的数量关系:;(2)点M是射线EC上的一个动点,将射线OM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射线ON,使∠MON=∠ADB,ON与射线CA交于点N.①如图b,猜想并证明线段OM和线段ON之间的数量关系;②若∠BAC=30°,BC=m,当∠AON=15°时,请直接写出线段ME的长度(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4.思维启迪:(1)如图1,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亮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聪明的小亮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B点的点C,连接BC,取BC的中点P(点P可以直接到达A点),利用工具过点C作CD∥AB交AP 的延长线于点D,此时测得CD=200米,那么A,B间的距离是米.思维探索:(2)在△ABC和△ADE中,AC=BC,AE=DE,且AE<AC,∠ACB=∠AED=90°,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把点E在AC边上时△ADE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此时点B和点D位于AC的两侧),设旋转角为α,连接BD,点P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PC,PE.①如图2,当△ADE在起始位置时,猜想: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②如图3,当α=90°时,点D落在AB边上,请判断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③当α=150°时,若BC=3,DE=1,请直接写出PC2的值.2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ABC中,∠BAC=90°,点D、E在BC 上,AD=AB,AB=kBD(其中<k<1)∠ABC=∠ACB+∠BAE,∠EAC的平分线与BC相交于点F,BG⊥AF,垂足为G,探究线段BG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同学们经过思考后,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小明:“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BAE与∠DAC相等.”小伟:“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到线段BG与AC的数量关系.”……老师:“保留原题条件,延长图1中的BG,与AC相交于点H(如图2),可以求出的值.”(1)求证:∠BAE=∠DAC;(2)探究线段BG与AC的数量关系(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并证明;(3)直接写出的值(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1.解: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1.故选:B.2.解:将点P(3,1)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P′的坐标为(3,1﹣2),即(3,﹣1),故选:A.3.解:A、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D、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4.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D=90°,CD=AB=4,AD∥BC,∴∠AFE=∠CEF,由折叠的性质得:∠AEF=∠CEF,AE=CE,∠D'=∠D=90°,AD'=CD=4,∴∠AFE=∠AEF,∴AF=AE=CE,设AF=AE=CE=x,则BE=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E2=AE2,即42+(8﹣x)2=x2,解得:x=5,∴AF=5,在Rt△AFD'中,由勾股定理得:D'F===3;故选:C.5.解:∵△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AD=10,A'D'=6,∴△ABC与△A'B'C'的周长比=AD:A′D′=10:6=5:3.故选:C.6.解:∵AB是直径,∵⊙O的半径是13,∴AB=2×13=26,由勾股定理得:AD=10,∴sin∠B===,∵∠ACD=∠B,∴sin∠ACD=sin∠B=,故选:D.7.设:圆的半径为R,连接PB,则sin∠ABP=,∵CA⊥AB,即AC是圆的切线,则∠P AD=∠PBA=α,则PD=AP sinα=x×=x2,则y=P A﹣PD=﹣x2+x,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故选:C.8.解:∵AB∥CD,∴∠B=∠C=50°,∵BC∥DE,∴∠C+∠D=180°,∴∠D=180°﹣50°=130°,故答案为:130.9.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BAC=∠ACB=60°,∵CD=AC,∵∠ACB=∠CAD+∠D=60°,∴∠CAD=∠D=30°,∴∠BAD=90°,∴AD===2.故答案为2.10.解:在Rt△BCD中,tan∠BDC=,则BC=CD•tan∠BDC=10(m),在Rt△ACD中,tan∠ADC=,则AC=CD•tan∠ADC≈10×1.33=13.3(m),∴AB=AC﹣BC=3.3≈3(m),故答案为:3.11.证明:∵E、G是AB和AC的中点,∴EG=BC=×=,同理HF=BC=,EH=GF=AD==.∴四边形EGFH的周长是:4×=4.故答案为:4.12.解:如图,作FH⊥PE于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5,∴AC=5,∠ACD=∠FCH=45°,∵∠FHC=90°,CF=2,∴CH=HF=,∵CE=4AE,∴EC=4,AE=,∴EH=5,在Rt△EFH中,EF2=EH2+FH2=(5)2+()2=52,∵∠GEF=∠GCF=90°,∴E,G,F,C四点共圆,∴∠EFG=∠ECG=45°,∴∠ECF=∠EFP=135°,∵∠CEF=∠FEP,∴△CEF∽△FEP,∴=,∴EF2=EC•EP,∴EP==.故答案为.13.解: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ABO缩小,点A的坐标是A(4,2),则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4×,2×)或(﹣4×,﹣2×),即(2,1)或(﹣2,﹣1),故答案为:(2,1)或(﹣2,﹣1).14.解:结合作图的过程知:BP平分∠ABD,∵∠A=90°,AP=3,∴点P到BD的距离等于AP的长,为3,故答案为:3.15.解:过点B1、C1、C2、C3、C4分别作B1D⊥x轴,C1D1⊥x轴,C2D2⊥x轴,C3D3⊥x 轴,C4D4⊥x轴,……垂足分别为D、D1、D2、D3、D4……∵点B1在直线l:y=x上,点B1的横坐标为2,∴点B1的纵坐标为1,即:OD=2,B1D=1,图中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两条直角边的比都是1:2,∴点C1的横坐标为:2++()0,点C2的横坐标为:2++()0+()0×+()1=+()0×+()1点C3的横坐标为:2++()0+()0×+()1+()1×+()2=+()0×+()1×+()2点C4的横坐标为:=+()0×+()1×+()2×+()3……点∁n的横坐标为:=+()0×+()1×+()2×+()3×+()4×……+()n﹣1=+[()0+()1×+()2+()3+()4……]+()n﹣1=()n﹣1.故答案为:()n﹣1.16.证明:∵BE=CF,∴BE+EF=CF+EF,即BF=CE,在△ABF和△DCE中,,∴△ABF≌△DCE(SAS)∴AF=DE.17.(1)证明:∵AE=CF,∴AE+EF=CF+EF,即AF=CE,∵DF∥BE,∴∠DF A=∠BEC,∵DF=BE,∴△ADF≌△CBE(SAS),∴AD=CB,∠DAF=∠BCE,∴AD∥C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解:∵CG⊥AB,∴∠G=90°,∵∠CBG=45°,∴△B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4,∴BG=CG=4,∵tan∠CAB=,∴AG=10,∴AB=6,∴▱ABCD的面积=6×4=24,故答案为:24.18.(1)证明:连接OC,∵MN为⊙O的切线,∴OC⊥MN,∵BD⊥MN,∴OC∥BD,∴∠CBD=∠BCO.又∵OC=OB,∴∠BCO=∠ABC,∴∠CBD=∠ABC.;(2)解:连接AC,在Rt△BCD中,BC=4,CD=4,∴BD==8,∵AB是⊙O的直径,∴∠ACB=90°,∴∠ACB=∠CDB=90°,∵∠ABC=∠CBD,∴△ABC∽△CBD,∴=,即=,∴AB=10,∴⊙O的半径是5,故答案为5.19.(1)证明:作DF⊥BC于F,连接DB,∵AP是⊙O的切线,∴∠P AC=90°,即∠P+∠ACP=90°,∵AC是⊙O的直径,∴∠ADC=90°,即∠PCA+∠DAC=90°,∴∠P=∠DAC=∠DBC,∵∠APC=∠BCP,∴∠DBC=∠DCB,∴DB=DC,∵DF⊥BC,∴DF是BC的垂直平分线,∴DF经过点O,∵OD=OC,∴∠ODC=∠OCD,∵∠BDC=2∠ODC,∴∠BAC=∠BDC=2∠ODC=2∠OCD;(2)解:∵DF经过点O,DF⊥BC,∴FC=BC=3,在△DEC和△CFD中,,∴△DEC≌△CFD(AAS)∴DE=FC=3,∵∠ADC=90°,DE⊥AC,∴DE2=AE•EC,则EC==,∴AC=2+=,∴⊙O的半径为.20.证明:(1)∵AB∥CD,∠B=45°∴∠C+∠B=180°∴∠C=135°∵DE=DA,AD⊥CD∴∠E=45°∵∠E+∠C=180°∴AE∥BC,且AB∥CD∴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AE=BC(2)∵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AB=CE=3∴AD=DE=AB﹣CD=2∴四边形ABCE的面积=3×2=621.解:(1)过F作FH⊥DE于H,∴∠FHC=∠FHD=90°,∵∠FDC=30°,DF=30,∴FH=DF=15,DH=DF=15(cm),∵∠FCH=45°,∴CH=FH=15(cm),∴(cm),∵CE:CD=1:3,∴DE=CD=(20+20)(cm),∵AB=BC=DE,∴AC=(40+40)cm;(2)过A作AG⊥ED交ED的延长线于G,∵∠ACG=45°,∴AG=AC=(20+20)(cm),答:拉杆端点A到水平滑杆ED的距离为(20+20)cm.22.(1)连接OD,∵正方形ABCD中,CD=BC,CP=CP,∠DCP=∠BCP=45°,∴△CDP≌△CBP(SAS),∴∠CDP=∠CBP,∵∠BCD=90°,∴∠CBP+∠BEC=90°,∵OD=OE,∴∠ODE=∠OED,∠OED=∠BEC,∴∠BEC=∠OED=∠ODE,∴∠CDP+∠ODE=90°,∴∠ODP=90°,∴DP是⊙O的切线;(2)∵∠CDP=∠CBE,∴tan,∴CE=,∴DE=2,∵∠EDF=90°,∴EF是⊙O的直径,∴∠F+∠DEF=90°,∴∠F=∠CDP,在Rt△DEF中,,∴DF=4,∴==2,∴,∵∠F=∠PDE,∠DPE=∠FPD,∴△DPE∽△FPD,∴,设PE=x,则PD=2x,∴,解得x=,∴OP=OE+EP=.23.解:(1)结论:∠ECO=∠OAC.理由:如图1中,连接OE.∵∠BCD=90°,BE=ED,BO=OA,∵CE=ED=EB=BD,CO=OA=OB,∴∠OCA=∠A,∵BE=ED,BO=OA,∴OE∥AD,OE=AD,∴CE=EO.∴∠EOC=∠OCA=∠ECO,∴∠ECO=∠OAC.故答案为:∠OCE=∠OAC.(2)如图2中,∵OC=OA,DA=DB,∴∠A=∠OCA=∠ABD,∴∠COA=∠ADB,∵∠MON=∠ADB,∴∠AOC=∠MON,∴∠COM=∠AON,∵∠ECO=∠OAC,∴∠MCO=∠NAO,∵OC=OA,∴△COM≌△AON(ASA),∴OM=ON.②如图3﹣1中,当点N在CA的延长线上时,∵∠CAB=30°=∠OAN+∠ANO,∠AON=15°,∴∠AON=∠ANO=15°,∴OA=AN=m,∵△OCM≌△OAN,∴CM=AN=m,在Rt△BCD中,∵BC=m,∠CDB=60°,∴BD=m,∵BE=ED,∴CE=BD=m,∴EM=CM+CE=m+m.如图3﹣2中,当点N在线段AC上时,作OH⊥AC于H.∵∠AON=15°,∠CAB=30°,∴∠ONH=15°+30°=45°,∴OH=HN=m,∵AH=m,∴CM=AN=m﹣m,∵EC=m,∴EM=EC﹣CM=m﹣(m﹣m)=m﹣m,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EM的值为m+m或m﹣m.24.(1)解:∵CD∥AB,∴∠C=∠B,在△ABP和△DCP中,,∴△ABP≌△DCP(AAS),∴DC=AB.∵AB=200米.∴CD=200米,故答案为:200.(2)①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PE,PC⊥PE.理由如下:如解图1,延长EP交BC于F,同(1)理,可知∴△FBP≌△EDP(AAS),∴PF=PE,BF=DE,又∵AC=BC,AE=DE,∴FC=EC,又∵∠ACB=90°,∴△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P=FP,∴PC=PE,PC⊥PE.②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PE,PC⊥PE.理由如下:如解图2,作BF∥DE,交EP延长线于点F,连接CE、CF,同①理,可知△FBP≌△EDP(AAS),∴BF=DE,PE=PF=,∵DE=AE,∴BF=AE,∵当α=90°时,∠EAC=90°,∴ED∥AC,EA∥BC∵FB∥AC,∠FBC=90,∴∠CBF=∠CAE,在△FBC和△EAC中,,∴△FBC≌△EAC(SAS),∴CF=CE,∠FCB=∠ECA,∵∠ACB=90°,∴∠FCE=90°,∴△F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P=FP,∴CP⊥EP,CP=EP=.③如解图3,作BF∥DE,交EP延长线于点F,连接CE、CF,过E点作EH⊥AC交CA 延长线于H点,当α=150°时,由旋转旋转可知,∠CAE=150°,DE与BC所成夹角的锐角为30°,∴∠FBC=∠EAC=α=150°同②可得△FBP≌△EDP(AAS),同②△F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P⊥EP,CP=EP=,在Rt△AHE中,∠EAH=30°,AE=DE=1,∴HE=,AH=,又∵AC=BC=3,∴CH=3+,∴EC2=CH2+HE2=∴PC2==.25.证明:(1)∵AB=AD,∴∠ABD=∠ADB,∵∠ADB=∠ACB+∠DAC,∠ABD=∠ABC=∠ACB+∠BAE,∴∠BAE=∠DAC,(2)设∠DAC=α=∠BAE,∠C=β,∴∠ABC=∠ADB=α+β,∵∠ABC+∠C=α+β+β=α+2β=90°,∠BAE+∠EAC=90°=α+∠EAC,∴∠EAC=2β,∵AF平分∠EAC,∴∠F AC=∠EAF=β,∴∠F AC=∠C,∠ABE=∠BAF=α+β,∴AF=FC,AF=BF,∴AF=BC=BF,∵∠ABE=∠BAF,∠BGA=∠BAC=90°,∴△ABG∽△BCA,∴∵∠ABE=∠BAF,∠ABE=∠AFB,∴△ABF∽△DBA,∴,且AB=kBD,AF=BC=BF,∴k=,即,∴(3)∵∠ABE=∠BAF,∠BAC=∠AGB=90°,∴∠ABH=∠C,且∠BAC=∠BAC,∴△ABH∽△ACB,∴,∴AB2=AC×AH设BD=m,AB=km,∵,∴BC=2k2m,∴AC==km,∴AB2=AC×AH,(km)2=km×AH,∴AH=,∴HC=AC﹣AH=km﹣=,∴。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一一几何专题【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BC = 5, AB 的垂直平分线是 DE,则4BEC 的周长为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EF 2 ,菱形边长是【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例4 (09绍兴)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沿 DE 折叠,若 CDE 48°,则 APD 等于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4, AD=2.将矩形纸片沿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 函数计算等。

例6如图3, P 为。

外一点,PA 切。

于A, AB 是。

的直径,PB 交。

于C,PA= 2cm, 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是() A. 5^^ B 5^cm 2 C 巫2cm 2。

2^^ 图 32 4 4 2【题型四】证明题型(一)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 SASI例1 (2011广州)如图,AC 是菱形ABC 面对角线,点 E F 分别在边AR AD 上,且AE=AF 。

求证:△ AC 总 △ ACF图例3 (切线)已知AB 是。

O 的直径,PB 是。

的切线,AB=3cm, PB=4cm,贝U BC = 例1如图1,等腰4ABC 的周长为21,底边例2如图2,菱形ABCD 中, A 60EF 折叠,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A. 8B. —C. 4D.-例2 (2010长沙)在正方形 ABC 珅,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 EB ED(1)求证:△ BE 挈△ DEC(2)延长BE 交ADT F,当/ BEB 120。

时,求/ EFD 勺度数.例3 如图,ABCD1正方形,点 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 DELAG 于E, BF // DE ,交AG 于 F,求证:AF BF EF .如图,在 口ABCM,分另1J 延长 BA DC 到点E,使得AE=ABCH=CD 连接 EH,分另h 交 AD, BC 于点 F,G 。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必修一1.整式加减乘除1)同类项的合并与分离2)利用整式的代数性质进行计算2.一元一次方程1)解一元一次线性方程的步骤与方法2)列方程、解方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3.平方根与立方根1)正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2)计算含有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式子4.数据分析1)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的读图与画图2)描述数值数据的中心与离散程度5.算式的字母代换1)字母的代数意义2)利用字母代数意义变形解决实际问题6.几何图形的变换1)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与性质2)利用变换解决实际问题7.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2)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8.算式的乘方1)乘方的定义与性质2)乘方的运算律9.一元二次方程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与方法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0.圆的性质1)圆的定义与性质2)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周长关系11.空间几何体的计算1)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棱柱的计算2)利用空间几何体计算实际问题二.必修二1.实数的性质与运算1)实数的分类与性质2)实数的运算规律与法则2.一次函数与方程1)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概念2)用函数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数与图的关系1)数据与图像的对应关系2)利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4.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定理2)利用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5.一元二次不等式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与方法2)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6.合并与分解因式1)整式的乘法公式2)合并与分解因式的基本法则与技巧7.比例与相似1)比例与比例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8.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9.数和式的巧算1)加减乘除的巧算技巧2)巧算结题10.数据的表示与传递1)数据的调查与表示方法2)利用数据传递解决实际问题11.圆的性质与切线1)圆的切线定义与性质2)圆周角、弧度弧长的关系这就是北师大版中考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平面与空间几何基础知识1.平面与空间的基本概念:平面、空间、点、线、面等。

2.直线与射线:直线的定义、射线的定义及表示法。

3.线段:线段的定义及表示法、线段的中点与等分。

4.角:角的定义、角的大小及度量、角的种类、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三等分。

5.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构造。

6.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外角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7.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线:中位线的性质与定理、高线的性质与定理。

8.三角形的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9.三角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10.二次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运算1.平行、垂直与夹角: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垂直线的性质及判定、夹角的性质与判定。

2.平行线的交线及其应用:平行线的交线性质、平行线的应用。

3.相交线与四边形:相交线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及命名。

4.五边形、六边形与多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构造及性质、多边形的构造方法、多边形的性质。

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碰撞问题。

6.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运算测量。

7.相似与全等图形的应用:相似图形的面积比、全等图形的面积对应、变形学应用。

(三)平面立体图形与体积计算1.立体图形的组成:点、线、面、体的关系、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2.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三棱锥的性质、正四面体的性质、棱柱的性质、棱锥角的性质、棱台的性质。

3.空间几何体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金字塔的体积、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点、线、面、体的相互关系:空间几何体的轴面与投影。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中考专题动态几何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中考专题动态几何

6
F' 2 2 G
4
2
小结
模型一:动点到定点定长模型
模型二
模型三
课后思考题
同学们再见!
折叠得到△EB’F ,连接B’D,则B’D的 最小值是 10 1
.
= 动点到定点的距离 定长
DE 12 32 10
A
3
D
1
B'
E
1
B'
B ' D DE B ' E 10 1
BF
3
C
变式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CD=30°,BC=4, CD=3 3 ,M 是 AD 边的中点,N 是 AB 边上一动点,将 △AMN 沿 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 MC, 则 A'C 长度的最小值是 5 。
设△ACD的面积为S1,△ABF的面积为S2,记S=S1-S2, 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S的最大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
DH 2 3 DF ' 2 3 2
H
SABF '最小
1 2
AB
DF '
1 2
6 (2
3 2)
6 36
1 S1 2 6 3 3 3
Smax S1 S2 3 3 (6 3 6) 6 3 3
点 C 落在点 P 处。
6
(1)点 P 到边 AB 距离的最小值是 5

A
= 动点到定点的距离 定长
sin A BC 8 4 AB 10 5
FH 4 4 16 55
P'H FH FP' 16 2 6
5
5
变式: △ABP的面积的最小值是 6

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精品】.doc

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精品】.doc

中考总复习: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表示方法,掌握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解决与线段有关的实际问题;2.了解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会把角进行分类以及进行角的度量和计算;3.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理解所形成的各种角的特点、性质和判定;4.了解命题的定义、结构、表达形式和分类,会简单的证明有关命题;5.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直线代数中学习的数轴和一张纸对折后的折痕等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的概念是一个描述性的定义,便于理解直线的意义).要点诠释:1).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1)用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条直线,如直线AB,其中A、B是表示直线上两点的字母;(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如直线a.2).直线和点的两种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或说直线经过某点);(2)点在直线外(或说直线不经过某点).3).直线的性质: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射线只向一方无限延伸.要点诠释:(1)用表示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任意一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条射线,如射线OA,其中O是端点,A是射线上一点;(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如射线a.3.线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要点诠释:1).线段的表示方法:(1)用表示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A、B是表示端点的字母;(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2).线段的性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线段的中点:线段上一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做线段的中点.4).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考点二、角1.角的概念:(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分别叫做角的边.(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射线的端点是角的顶点,射线旋转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分别是角的两条边. 要点诠释:1).角的表示方法:(1)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意将顶点字母写在中间,如∠AOB;(2)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意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用此法,如∠A;(3)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来表示,如∠1,∠.2).角的分类:(1)按大小分类:锐角----小于直角的角(0°<<90°);直角----平角的一半或90°的角(=90°);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90°<<180°);(2)平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与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等于180°.(3)周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又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等于360°.(4)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9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5)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18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3).角的度量:(1)度量单位:度、分、秒;(2)角度单位间的换算:1°=60′,1′=60″(即:1度=60分,1分=60秒);(3)1平角=180°,1周角=360°,1直角=90°.4).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角的平分线:如果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考点三、相交线1.对顶角(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性质: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1)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2)性质:邻补角互补.3.垂线(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要点诠释: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2)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基本概念:两条直线(如a、b)被第三条直线(如c)所截,构成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如图所示:∠1和∠8、∠2和∠7、∠3和∠6、∠4和∠5是同位角;∠1和∠6、∠2和∠5是内错角;∠1和∠5、∠2和∠6是同旁内角.(2)特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是由三条直线相交构成的两个角.两个角的一条边在同一直线(截线)上,另一条边分别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上.考点四、平行线1.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来表示,.如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在几何证明中,“∥”的左、右两边也可能是射线或线段.2.平行公理及推论:(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3.性质:(1)平行线永远不相交;(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某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可用符号表示为:若b∥c,b⊥a,则c⊥a.4.判定方法:(1)定义;(2)平行公理的的推论;(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考点五、命题、定理、证明1.命题:(1)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2)命题的结构:题设+结论=命题;(3)命题的表达形式:如果……那么……;若……则……;(4)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5)逆命题:原命题的题设是逆命题的结论,原命题的结论是逆命题的题设.2.公理、定理:(1)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能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依据的真命题叫做公理.(2)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证明:用推理的方法证实命题正确性的过程叫做证明.考点六、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2)按角分类:3.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5.三角形内角与对边对应关系在同一个三角形内,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6.三角形具有稳定性.7. 三角形中的四条特殊的线段是:高线、角平分线、中线、中位线.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典型例题】类型一、直线、射线及线段1.数轴上有两点A、B分别表示实数a、b,则线段AB的长度是( )A.a-bB.a+bC.│a-b│D.│a+b│【思路点拨】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解决问题.【答案】C.【解析】本类题目注意线段长度是非负数,若有字母注意使用绝对值.根据题意,画图.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a-b│或│b-a│.【总结升华】解决本例类型的题目应结合图形,即数形结合,这样做起来简捷.2.有一段火车路线,含这段铁路的首尾两站在内共有5个车站(如图),图中共有几条线段?在这段线路上往返行车,需印制几种车票(每种车票要印出上车站与下车站)?【思路点拨】先求得单程的车票数,再求出往返的车票数即可.【答案与解析】线段有10条;车票需要2×10=20种.【总结升华】在直线上确定线段的条数公式为: (其中n为直线上点的个数).在求从一个顶点引出的n条射线所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也可用此公式.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点A、B、C在直线上,则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答案】3.类型二、角3.如图,已知∠COE=∠BOD=∠AOC=90°,则图中互余的角有______对,互补的角有______对.【思路点拨】先要确定等角,再根据角的性质进行判断.【答案与解析】互余的角有:∠COD和∠DOE、∠COD和∠BOC、∠AOB和∠DOE、∠AOB和∠BOC,共4对;互补的角有:∠EOD和∠AOD、∠BOC和∠AOD、∠AOB和∠BOE、∠COD和∠BOE、∠AOC和∠COE、∠AOC和∠BOD、∠COE和∠BOD,共7对.【总结升华】在本题目中,当图中的角比较多时,就将图形的角进行归类,找出每种相等的角,按照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解决问题,注意要不重不漏.举一反三:【变式】【答案】70°.类型三、相交线与平行线4.(2015春•南京校级月考)如图,AB∥CD,则∠α、∠β、∠γ之间的等量关系为.【思路点拨】通过观察图形,可作出一条辅助线即平行线,从而把问题化难为易.【答案】∠α+∠β﹣∠γ=180°.【解析】解:如图,过点E作EF∥AB,∴∠1+∠γ=∠β,∵AB∥CD,∴EF∥CD,∴∠1+∠α=180°,∴∠α﹣∠γ=180°﹣∠β,∴∠α+∠β﹣∠γ=180°.故答案为:∠α+∠β﹣∠γ=180°.【总结升华】本题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举一反三:【变式】(1)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答案】B.类型四、三角形5.(2014•怀化模拟)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2a﹣2,8,则a的取值范围是()A.1<a<2 B.<a<2 C.2<a<8 D.1<a<4【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类求三角形第三边的范围的题,实际上就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答案】C.【解析】解:由于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a﹣2<6+8,即a<8,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a﹣2>8﹣6,即a>2,∴2<a<8,故选:C.【总结升华】涉及到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尽可能简化运算,注意运算的准确性.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b,c为△ABC的三条边,化简得_________.【答案】∵a,b,c为△ABC的三条边∴a-b-c<0, b-a-c<0∴=(b+c-a)+(a+c-b)=2c.6. 下列命题:(1)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60°;(4)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内角之和必大于9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0 个B.1个C.2个D.3个【思路点拨】认真阅读各小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依据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进行分析解答.【答案】B.【解析】(2)中应强调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若小于60°,则三个角的和就小于18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故(3)正确;(4)三角形中,任意两内角之和若不大于90°,则另一个内角就大于或等于90°,就不能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只有(2)错,故选B. 【总结升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定义,掌握每种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的确定.举一反三:【变式】【答案】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
例1如图1,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是DE ,则△BEC 的周长为 。

例2 如图2,菱形ABCD 中,60A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2EF =,菱形边长是______.

1 图
2 图3
例3 (切线)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AB =3cm ,PB =4cm ,则BC =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例4(09绍兴)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沿DE 折叠,若48CDE ∠=°,则APD ∠等于 。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 EF 折叠,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
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 8 B .
11
2
C . 4
D .52
图4 图5 图6
【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

例6如图3,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A ,AB 是⊙O 的直径,PB 交⊙O 于C ,
PA =2cm ,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 ( ) A.
2235cm π- B 2435cm π- C 24235cm π- D 22
32cm π
- 图3
【题型四】证明题型:
(一)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1:SAS 】

1 (2011广州)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
AB 、AD 上,且 AE=AF 。

求证:△ACE ≌△ACF
A D
F
E
例2 (2010长沙)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EB 、ED . (1)求证:△BEC ≌△DEC ;
(2)延长BE 交AD 于F ,当∠BED =120°时,求∠EFD 的度数.
【判定方法2:AAS (ASA )】
例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 E ,BF DE ∥,交 AG 于F ,求证:AF BF EF =+.
【判定方法3:SSS 】
例4 (2011浙江台州)如图,在□ABCD 中,分别延长BA ,DC 到点E ,使得AE=AB , CH=CD 连接EH ,分别交AD ,BC 于点F,G 。

EF=HG,AF=CG 。

求证:△EBG ≌△HDF.
【判定方法4:HL (专用于直角三角形)】
例5 ( 2011重庆江津)在△ABC 中,AB=CB,∠ABC=90º,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 且AE=CF.
(1)求证:Rt △AB E ≌Rt △CBF; (2)若∠CAE=30º,求∠ACF 度数.
(二)相似三角形
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例1 (2010珠海)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
连接DE ,F 为线段DE 上一点,且∠AFE =∠B. (1)求证:△ADF ∽△DEC
(2)若AB =4,AD =33,AE =3,求AF 的长.
A
B
C
E
F
D
C
B
A
E F G
F E
D C
B
A
例2(2011襄阳)如图9,点P 是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PD 并将线段PD 绕点P 顺
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 , PE 交边BC 于点F .连接BE 、DF 。

(1)求证:∠ADP=∠EPB ; (2)求∠CBE 的度数; (3)当AP
AB
的值等于多少时.△PFD ∽△BFP ?并说明理由.
2.相似与圆结合,注意求证线段乘积,一般是转化证它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将乘积式转化为比例式→比例式边长定位到哪个三角形→找条件证明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例3 (2010•日照)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与E ,交BC 与D .
求证:(1)D 是BC 的中点;
(2)△BEC ∽△ADC ;
(3)BC 2
=2AB•CE .
3.相似与三角函数结合,
①若题目给出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将给出的三角函数值用等角进行转化,然后求线段的长度 ②求某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先将这个角用等角转化,间接求三角函数值
例4 (2011四川南充市)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中CD 边上一点,⊿BCE 沿BE 折叠为⊿BFE,
点F 落在AD 上.(1)求证:⊿ABE∽⊿DFE ;(2)若sin∠DFE=3
1
,求tan∠EBC 的值.
A
B
C
D
E
F A D B
E 图6
i =1:3
C
(三)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常见模型
1 张华同学在学校某建筑物的C 点处测得旗杆顶部A 点的仰角为30°,旗杆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若旗杆底部B 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E=9米,旗杆台阶高1米,试求旗杆AB 的高度。

2.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
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 处的距离。

3(2010漠河)某年入夏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不断下降,一条船在松花江某段自西向东沿直
线航行,在A 处测得航标C 在北偏东60°方向上。

前进100m 到达B 处,又测得航标C 在北偏东45°方向上(如图),在以航标C 为圆心,120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浅滩,如果这条船继续前进,是否有被浅滩阻碍的危险?
4: (2009年·东莞市)(本题满分7分)如图6,梯形ABCD 是拦水坝的横断面图,(图中3:1=i 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B=60°,AB=6,AD=4,求拦水坝的横断面ABCD 的面积.(结果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参考数据:3≈1.732,2≈1.414)
(四)四边形
例1 (2011广东)如图,分别以Rt△AB
C 的直角边
AC 及斜边AB 向外作等边△ACD、等
边△ABE。

已知∠BAC=30º,EF⊥AB,垂足为F
,连结DF 。

1.73

(1)试说明AC=EF ;
(2)求证: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

例2 (2010安徽省中中考)如图,AD ∥FE ,点B 、C 在AD 上,∠1=∠2,BF =BC
⑴求证:四边形BCEF 是菱形
⑵若AB =BC =CD ,求证:△ACF ≌△BDE
例3 (2010·潼南中考)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 点,连结AG ,点E 、F 分别在AG 上,连接BE 、DF ,∠1=∠2 , ∠3=∠4.
(1)证明:△ABE≌△DAF; (2)若∠AGB=30°,求EF 的长.
例4 (2009崇左中考)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AD BC ∥,AB DC =,2AD =, 4BC =延长BC 到E ,使CE AD =. (1)证明:BAD DCE △≌△;
(2)如果AC BD ⊥,求等腰梯形ABCD 的高DF 的值.
(五)圆
Ⅰ、证线段相等
例1:(2010年金华)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
的中点,CE ⊥AB 于 E ,BD 交CE 于点F .(1)求证:CF =BF ;(2)若CD =6, AC =8,则⊙O 的半径为 ,CE 的长是 .
2、证角度相等
例2(2010株洲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圆周上一点,30ABC ∠=︒,过点B 的切线与CO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求证:(1)CAB BOD ∠=∠;(2)ABC ∆≌ODB ∆.
3、证切线
点拨:证明切线的方法——连半径,证垂直。

根据: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
D A B
E
F
B
D
B
A
圆的切线
例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BD是⊙O的直径,
AE⊥CD于点E,DA平分∠BDE。

(1)求证:AE是⊙O的切线。

(2)若∠DBC=30°,DE=1cm,求BD的长。

例4 (2011•曲靖)如图,点A、B、C、D都在⊙O上,OC⊥AB,∠ADC=30°.(1)求∠BOC的度数;
(2)求证:四边形AOBC是菱形.
例3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