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9-8 中考数学基本几何模型探究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9-8 中考数学基本几何模型探究

中考数学基本几何模型探究【专题综述】许多中考试题都是以教材的例题、习题为背景,经过命题专家巧妙构思编拟而成.中考试题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是由命题专家独具匠心精心打造的,其思路和方法常具有类比迁移和拓广探索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提炼出基本几何模型,用基本几何模型解决问题,则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方法解读】一、中考试题呈现和探源题目 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cm, ,P Q 分别从,B A 出发沿,BC AD 方向运动,P 点的运动速度是1cm/秒,Q 点的运动速度是2 cm/秒.连结AP 并过点Q 作QE AP ⊥,垂足为E . (1)求证:ABP QEA ;(2)当运动时间t 为何值时,ABP QEA ≅?(3)设QEA 的面积为y ,用运动时间t 表示QEA 的面积y .(不要求考虑t 的取值范围) (提示:解答(2)(3)时可不分先后)此题动静分明,梯度清晰,较好考察了学生全等、相似、函数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不难看出此题由课本题变化而来.课本原题为:如图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边BC 的中点,,//DE AG BF DE ⊥交AG 于点F ,求证: AF BF EF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2013年10月第一版P62页第15题) 将此题的条件“//BF DE 交AG 于点F ”去掉,即可变为上述中考题. 二、探寻基本图形和基本模型由课本习题和中考题不难找出它们蕴含的基本图形和几何模型:如图3,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AE BF 交于点O .性质1 若AE BF ⊥,则AE BF = (或BE CF =). 性质2 若AE BF = (或BE CF =),则AE BF ⊥.性质3 若点O 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且AE BF ⊥,则,AE BF 把该图形的面积四等分. 若将线段,AE BF 分别平移到,GH EF 处(如图4),结论EF GH =仍成立.由于以上主要利用直角和互余的性质,不难猜想到若由正方形变为矩形,会有三角形相似和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5,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且DE CF ⊥,则DE ADCF CD=. 若将线段,DE CF 分别平移到,NM HQ 处(如图6),结论MN ADQH CD=仍成立.由以上图形可提炼出如下模型:模型1 正方形+线段垂直(或线段相等)=线段相等(或线段垂直)模型2 中心对称图形+线段垂直(或面积四等分)=面积四等分(或线段垂直) 模型3 矩形+线段垂直(或线段成比例)=线段成比例(或线段垂直) 三、模型解题提升能力 1、用模型1解决问题例1 已知:如图7,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AQ BE ⊥于点,Q DP AQ ⊥于点P . (1)求证: AP BQ =;(2)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四对线段,使每对中较长线段与较短线段长度的差等于PQ 的长.分析 由模型1易得AQ DP =,得本题证明思路是证全等形,进而得AP BQ =,由全等形可得AQ BQ PQ -=或PD AP PQ -=.例2 如图8,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cm 2, E 为BC 边上一点,30BAE ∠=︒,F 为AE 的中点,过点F 作直线分别与,AB DC 相交于点,M N ,若MN AE =,则AM 的长等于 cm.分析 由模型2可得MN AE ⊥,用勾股定理和30BAE ∠=︒,求得AE =2,则AF =1,所以3AM =2、用模型2解决问题 例3 问题探究(在图9中作出两条直线,使它们将圆的面积四等分.(2)如图10, M 是正方形ABCD 内一定点,在图9中作出两条直线(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必须过点M ),使正方形ABCD 的面积四等分,并说明理由.问题解决(3)如图1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 CD BC +=,点P 是AD 的中点.如果,AB a CD b ==,且b a >,那么在边BC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PQ 所在的直线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PQ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 (1)据模型2,只要作两条过圆心且互相垂直的直线即可,如图9所示.(2)据模型2,过点M 和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作直线OM ,分别交,AD BC 于,P Q 两点,再过点O 作OM 的垂线,交,AB CD 于,E F 两点,则直线,OM EF 将正方形ABCD 的面积四等分,如图10所示.(3)如图11,延长BA 至点E ,使AE b =,延长CD 至F 点,使DF a =,连结EF .由//,BC CF BC BE CF a b ===+,易证四边形BCEF 是菱形,连结BF 交AD 于点M ,则MAB MDF ≅,得AM DM =,所以点M 与P 重合,点P 是菱形对角线的交点.在BC 上截取BQ CD b ==,则CQ AB a ==.设点P 到菱形一边的距离为d ,则1()2ABP QBP S S AB BQ ∆∆+=+1()2CQ CD d =+ CPQ CPD S S ∆∆=+.所以,当BQ b =时,直线PQ 将四边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3、用模型3解题 例3 探究证明(1)某班数学课题学习小组对矩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与矩形两邻边的数量关系进行探究,提出下列问题,请你给出证明.如图12,矩形ABCD 中,,EF GH 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GH 分别交,AD BC 于点,G H .求证:EF ADGH AB=.结论应用(2)如图13,在满足(1)的条件下,又AM BN ⊥,点,M N 分别在边,BC CD 上,若1115EF GH =,则BNAM的值为 . 联系拓展(3)如图14,四边形ABCD 中,90,10,5,ABC AB AD BC CD AM DN ∠=︒====⊥,点,M N 分别在边,BC AB 上,求DNAM的值.分析 (1)由模型3,过点A 作//AP EF ,交CD 于P ,过点B 作//BQ GH ,交AD 于Q ,如图15,易证,,AP EF GH BQ PDA QAB ==∆∆,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就可解决问题.(2)只需运用(1)中的结论,可得到EF AD BNGH AB AM==,就可解决问题.(3)过点D 作平行于AB 的直线,交过点A 平行于BC 的直线于点R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S ,如图16,易证四边形ABSR 是矩形,由模型3可得DN ARAM AB=. 设,SC x DS y ==,则5,10AR BS x RD y ==+=-,在Rt CSD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5x y+=. ①在Rt AR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5)(10)100x y++-=.②解①②就可求出x,即可得到AR,问题得以解决.【强化训练】1. (2017四川省广元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边的中点,BE⊥AC,垂足为F,连结DF,下列四个结论:①△AEF∽△CAB;②tan∠CAD=2;③DF=DC;④CF=2AF,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017四川省泸州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边BC的中点,AE⊥BD,垂足为F,则tan∠BDE 的值是()A.24B.14C.13D.233. (2017湖北省十堰市)如图,正方形ABCD中,BE=EF=FC,CG=2GD,BG分别交AE,AF于M,N.下列结论:①AF⊥BG;②BN=43NF;③38BMMG=;④12CGNF ANGDS S=.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4. (2017四川省广安市)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了AB、AD上的一点,且BF⊥CE,垂足为G,求证:A F=BE.5. (2017浙江省宁波市)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点E在边AB上,BE=4,过点E作EF∥BC,分别交BD,CD于G,F两点.若M,N分别是DG,CE的中点,则MN的长为()A.3B.23C.13D.46. (2017丽水)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E,作点A关于BE的对称点F,且点F落在矩形ABCD的内部,连接AF,BF,EF,过点F作GF⊥AF交AD于点G,设ADn AE.(1)求证:A E=GE;(2)当点F落在AC上时,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ADAB的值;(3)若AD=4AB,且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n的值.7. (2017江苏省南通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PQ垂直平分BE,分别交AD、BE、BC于点P、O、Q,连接BP、EQ.(1)求证:四边形BPEQ是菱形;(2)若AB=6,F为AB的中点,OF+OB=9,求PQ的长.8. (2016内蒙古赤峰市)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cm2,E为BC边上一点,∠BAE=30°,F为AE 的中点,过点F作直线分别与AB,DC相交于点M,N.若MN=AE,则AM的长等于cm.9. (2016内蒙古包头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过点A作AE⊥BD,垂足为点E,若∠EAC=2∠CAD,则∠BAE=度.10. (2016广西贺州市)如图,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过AC的中点O作EF⊥AC,交BC于点E,交AD于点F,连接AE,CF.(1)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2)若AB=3,∠DCF=30°,求四边形AECF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

专题 几何专题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例1如图1,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是DE ,则△BEC 的周长为 ; 例2 如图2,菱形ABCD 中,60A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2EF=,菱形边长是______.图1 图2 图3 例3 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AB =3cm,PB =4cm,则BC =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沿DE 折叠,若48CDE ∠=°,则APD ∠等例4 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于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 EF 折叠,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A . 8B .112C . 4D .52EDBC A P图4图5 图6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例6如图3,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A,AB 是⊙O 的直径,PB 交⊙O 于C,PA =2cm,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A.2235cm π- B 2435cm π- C 24235cm π- D 2232cm π- 图3 题型四证明题型: 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一——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SAS例1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 AE=AF; 求证:△ACE ≌△ACF例2 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EB 、ED . 1求证:△BEC ≌△DEC ;2延长BE 交AD 于F ,当∠BED =120°时,求∠EFD 的度数.BD GFF ADFEBCDCBA EFG判定方法2:AASASA例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 E ,BF DE ∥,交 AG 于F ,求证:AFBF EF =+.例4如图,在□ABCD 中,分别延长BA,DC 到点E,使得AE=AB, CH=CD 连接EH,分别交AD,BC 于点F,G;求证:△AEF ≌△CHG.判定方法3:HL 专用于直角三角形例5在△ABC 中,AB=CB,∠ABC=90o,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 且AE=CF. 1求证:Rt △AB E ≌Rt △CBF; 2若∠CAE=30o,求∠ACF 度数.对应练习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BC 中点,AE 的延长线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1证明:∠DFA = ∠FAB; 2证明: △ABE≌△FCE.2.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CDE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EB 、EA ,延长BE 交边AD 于点F . 1求证:BCE ADE ∆≅∆;5分2求AFB ∠的度数.5分3.如图,已知∠ACB =90°,AC =BC ,BE ⊥CE 于E ,AD ⊥CE 于D ,CE 与AB 相交于F .1求证:△CEB ≌△ADC ;2若AD =9cm,DE =6cm,求BE 及EF 的长.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二——三角形相似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AE ⊥BC,垂足为E,连接DE,F 为线段DE 上一点,且∠AFE =∠B. 1求证:△ADF ∽△DEC2若AB =4,AD =33,AE =3,求AF 的长. 例2如图9,点P 是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不与点A .B重合,连接PD 并将线段PD 绕点P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 PE 交边BC 于点F .连接BE 、DF;E B D A CF AF DEB CABCEFABCDF EF ED CBA 1求证:∠ADP=∠EPB ; 2求∠CBE 的度数; 3当APAB的值等于多少时.△PFD ∽△BFP 并说明理由.2.相似与圆结合,注意求证线段乘积,一般是转化证它所在的三角形相似;将乘积式转化为比例式→比例式边长定位到哪个三角形→找条件证明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例3 如图,在△ABC 中,AB=AC,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与E,交BC 与D .求证:1D 是BC 的中点;2△BEC∽△ADC; 3BC 2=2AB CE .3.相似与三角函数结合,①若题目给出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将给出的三角函数值用等角进行转化,然后求线段的长度②求某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先将这个角用等角转化,间接求三角函数值例4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中CD 边上一点,⊿BCE 沿BE 折叠为⊿BFE,点F 落在AD 上.1求证:⊿ABE∽⊿DFE ;2若sin∠DFE=31,求tan∠EBC 的值. 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1,将非等腰ABC △的纸片沿DE 折叠后,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点D 为AB 边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②DFE CFE ∠=∠;③DE 是ABC △的中位线,成立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图1 图22.如图,等边△ABC 中,BD=CE,AD 与BE 相交于点P,则∠APE 的度数是A .45° B.55° C.60° D.75° 3.如图3,在ABC △中,13AB AC ==,10BC =,点D 为BC 的中点,DE DE AB ⊥,垂足为点E ,则DE等于A .1013 B .1513 C .6013 D .7513MEDCBA图3 图4 图5GFE CBADAO BCXY4.如图4,⊿ABC 和⊿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 在一条直线上,点M 是AE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AEC=CDBC;②S ⊿ABC +S ⊿CDE ≧S ⊿ACE ;③BM⊥DM;④BM=DM.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如图5,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为AB 、BC 边上的两个动点,且总使AD=BE ,AE 与CD 交于点F ,AG ⊥CD 于点G,则FGAF= . 6.如图6,已知点A 、B 、C 、D 均在已知圆上,AD ∥BC ,AC 平分∠BCD ,∠ADC = 120°,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10cm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2B.3C. 23D. 43图6 图7对折,使点A 落在点1A 处;已知7.如图7,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3=OA ,1=AB ,则点1A 的坐标是 ; A 、23,23 B 、23,3 C 、23,23 D 、21,23 三、解答题1如图,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一点,AE =AD,DF⊥AE 于F,连结DE.求证:DF =DC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A =PQ .3.如图9,已知点D 为等腰直角△ABC 内一点,∠CAD =∠CBD =15°,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1求证:DE 平分∠BDC ;2若点M 在DE 上,且DC=DM ,求证: ME=BD . 4.如图5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CD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AD ⊥CD 于点D .求证:1∠AOC =2∠ACD ; 2AC 2=AB ·AD . 、5.把一张矩形ABCD 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E 重合,点C 与点F 重合E 、F 两点均在BD 上,折痕分别为BH 、DG;1求证:△BHE ≌△DGF ;2若AB =6cm,BC =8cm,求线段FG 的长;6.如图8,在Rt △ABC 中,∠BAC=90°,AC=2AB,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 连结BE 、EC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ABCDEAC B DPQABCDEF 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三——四边形例1 如图,分别以Rt△ABC 的直角边AC 及斜边AB 向外作等边△ACD、等 边△ABE;已知∠BAC=30o,EF⊥AB,垂足为F,连结DF;1试说明AC=EF ;2求证: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例2如图,AD ∥FE,点B 、C 在AD 上,∠1=∠2,BF =BC⑴求证:四边形BCEF 是菱形⑵若AB =BC =CD,求证:△ACF ≌△BDE例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 点,连结AG,点E 、F 分别在AG 上,连接BE 、DF,∠1=∠2 ,∠3=∠4.1证明:△ABE≌△DAF; 2若∠AGB=30°,求EF 的长.例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AD BC ∥,AB DC =,2AD =, 4BC =延长BC 到E ,使CE AD =.1证明:BAD DCE △≌△;2如果AC BD ⊥,求等腰梯形ABCD 的高DF 的值.对应练习1.如图,在菱形ABCD 中,∠A=60°,点P 、Q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AP=BQ . 1求证:△BDQ ≌△ADP ;2已知AD=3,AP=2,求cos ∠BPQ 的值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E F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两点,AF CE DF BE DFBE ==,,∥. 求证:1AFD CEB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3. 如罔7,在一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连接EB 、ED,1求证:△BEC ≌△DEC :2延长BE 交AD 于点F,若∠DEB=140°.求∠AFE 的度数.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延长CB 到点E ,使BE =AD ,连接DE 交AB 于点M .1求证:△AMD ≌△BM E ;2若N 是CD 的中点,且M N=5,BE =2,求BC 的长.第二轮复习之几何四——圆Ⅰ、证线段相等例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的中点,CE ⊥AB 于 E ,BD 交CE 于点F .1求证:CF=BF ;2若CD =6, AC =8,则⊙O 的半径为 ___ ,CE 的长是 ___ .ABDEFCDAB EC F ACBDEFO2、证角度相等例2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圆周上一点,30ABC ∠=︒,过点B 的切线与CO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求证:1CAB BOD ∠=∠;2ABC ∆≌ODB ∆. 3、证切线点拨:证明切线的方法——连半径,证垂直;根据: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例3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BD 是⊙O 的直径, AE⊥CD 于点E,DA 平分∠BDE;1求证:AE 是⊙O 的切线;2若∠DBC=30°,DE=1cm,求BD 的长;例4如图,点A 、B 、C 、D 都在⊙O 上,OC⊥AB,∠ADC=30°. 1求∠BOC 的度数;2求证:四边形AOBC 是菱形. 对应练习1.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与弦CD 互相垂直,垂足为点E . ⊙O 的切线BF 与弦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且AD =3,cos ∠BCD= . 1求证:CD ∥BF ; 2求⊙O 的半径; 3求弦CD 的长.2.如图,点D 是⊙O 的直径CA 延长线上一点,点B 在⊙O 上,且AB =AD =AO .1求证:BD 是⊙O 的切线.2若点E 是劣弧BC 上一点,AE 与BC 相交于点F,且△BEF 的面积为8,cos∠BFA=32,求△ACF 的面积.1.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A .75B .60C .65D .55图1 图22.如图2,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点E 、F 是AD 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43B .33C .23D .33.如图3,△ABC 中,∠C =90°,AC =3,∠B =30°,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是DCBOADOBCA E 例7图43DOEC O图 8OFE BCADCB A O P D图3 图4 A B C D74. 如图4,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A .247B .73C .724D .135.如图5,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重合,如果3AP =,那么PP '的长等于 A .32B .23C .42 D .336. 图6,已知等边△ABC 中,点D,E 分别在边AB,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点B ˊ处,DB ˊ,EB ˊ分别交边AC 于点F,G,若∠ADF=80o ,则∠EGC 的度数为 图5 图67.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4cm,AD=7cm,∠ABC 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则DF=______cm .8.如图,矩形ABCD 中,AB =2,BC =3,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 于点E 、F,连接CE,则CE 的长________.9.如图,BD 是⊙O 的直径,OA ⊥OB,M 是劣弧错误!上一点,过点M 作⊙O 的切线MP 交OA 的延长线于P 点,MD 与OA 交于点N; 1求证:PM=PN ; 2若BD=4,PA=32AO,过B 点作BC ∥MP 交⊙O 于C 点,求BC 的长. 10.如图,在△ABC 中,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P,PD ⊥AC 于点D,且PD 与⊙O 相切.1求证:AB =AC ;2若BC =6,AB =4,求CD 的值.11.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AB ∥CF,∠F=∠ACB=90°, ∠ E=45°,∠A=60°,AC=10,试求CD 的长.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点G ,E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AEF =90o,且EF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 于点F . 1证明:∠BAE =∠FEC ; 2证明:△AGE ≌△ECF ; 3求△AEF 的面积.13.如图,矩形ABCD 中,53AB AD ==,.点E 是CD 上的动点,以AE 为直径的O ⊙与AB 交于点F ,过点F 作FG BE ⊥于点G .1当E 是CD 的中点时:①tan EAB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② 证明:FG 是O ⊙的68CEABD切线;2试探究:BE 能否与O ⊙相切 若能,求出此时D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几何之——解直角三角形1在△ABC 中,∠C=90°,sinA=45,则tanB =A .43B .34C .35D .452、在 ABC 中,若|sinA-22 |+23-cosB 2=0, ∠A.∠B 都是锐角,则∠C 的度数是A. 750B. 9003、如下左图,在△ABC 中,∠C=90°,AB=13,BC=5,则sinA 的值是A 、513B 、1213 C 、512D 、1354如上右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若EF=2, BC=5,CD=3,则tanC 等于A 、34B 、43C 、35D 、455、如,在矩形ABCD 中,DE⊥AC 于E,设∠ADE=α,且53cos =α, AB = 4, 则AD 的长为 . A3 B316 C 320 D 516 6在锐角△ABC 中,∠BAC=60°,BD、CE 为高,F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DF 、EF,则结论:①DF=EF;②AD:AB=AE :AC ;③△DEF 是等边三角形;④BE+CD=BC;⑤当∠ABC=45°时,BE=√2DE 中,一定正确的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7.084sin 45(3)4-︒+-π+-=为528.某人沿着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前进了10米,此时他与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米,则这 个破面的坡度为 . 9.如图,已知直线1l∥2l ∥3l ∥4l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 α= . 直角三角形常见模型1 张华同学在学校某建筑物的C 点处测得旗杆顶部A 点的仰角为30°,旗杆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若旗杆底部B 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E=9米,旗杆台阶高1米,试求旗杆AB 的高度;2.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DE OCBG FAABC DαAABCDEADBE图6i =1:3C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 处的距离; 3某年入夏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不断下降,一条船在松花江某段自西向东沿直线航行,在A 处测得航标C 在北偏东60°方向上;前进100m 到达B 处,又测得航标C 在北偏东45°方向上如图,在以航标C 为圆心,120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浅滩,如果这条船继续前进,是否有被浅滩阻碍的危险4如图6,梯形ABCD 是拦水坝的横断面图,图中3:1=i 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B=60°,AB=6,AD=4,求拦水坝的横断面ABCD 的面积.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数据:3≈,2≈3 1.73≈。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1数学中考复习,将围绕数学考纲要求,大致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

时间:3月至4月中旬。

复习内容:按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版块进行。

巩固基础知识,理顺知识点、考点,强化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

系统复习期间,交叉进行系统测试,培养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构建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时间4月中旬至5月底。

复习内容:根据黄石中考考点,按有理数计算、化简求值、解方程组、概率计算、圆的证明与计算、解直角三角形、函数应用题、直线型综合、二次函数综合九个专题进行,巩固提高学生解答题得分率。

专题复习期间,交叉进行系统知识测试,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准确率。

第三轮复习;中考模拟训练。

时间:6月前三周。

复习内容:模拟测试为主,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查缺补漏。

训练学生考试的适应能力。

主要复习资料:1、系统复习教辅资料2、往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3、自编专题练习、测试试卷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方案2一、复习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

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⑴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⑴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

(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复习过程侧重评讲(3)是对每周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备课组成员每人出好两套模拟试题,优化及共享资源。

3.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

2023年中考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第一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性质:若C是线段AB中点,则AC=BC=12AB;AB=2AC=2BC.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5.垂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二、角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2.角平分线(1)定义: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2)性质: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BOC =12∠AOB,∠AOB=2∠AOC =2∠BOC.3.度、分、秒的运算方法:1°=60′,1′=60″,1°=3600″.1周角=2平角=4直角=360°.4.余角和补角1)余角:∠1+∠2=90°⇔∠1与∠2互为余角;2)补角:∠1+∠2=180°⇔∠1与∠2互为补角.3)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方向角和方位角:在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应先说北或南,再说偏西或偏东多少度,而不说成东偏北(南)多少度或西偏北(南)多少度.当方向角在45°方向上时,又常常说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三、相交线1.三线八角1)直线a,b被直线l所截,构成八个角(如图).∠1和∠5,∠4和∠8,∠2和∠6,∠3和∠7是同位角;∠2和∠8,∠3和∠5是内错角;∠5和∠2,∠3和∠8是同旁内角.2)除了基本模型外,我们还经常会遇到稍难一些的平行线加折线模型,主要是下面两类:做这类题型时,一般在折点处作平行线,进而把线的关系转换成角的关系,如上图:2.垂直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4.邻补角1)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邻补角既包含位置关系,又包含数量关系,数量上两角的和是180°,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3)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单独的一个角不能称为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对邻补角.5.对顶角1)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性质: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四、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间的距离1)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性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五、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12,∴AB= 12 =2 3 ,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2 3,即PD+ PE的最小值为2 3 .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类型3 同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 最大. 【解决思路】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AB,当A,B, P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PA-PB|的最大值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并延 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2 AN
-PN=PM′-PN≤M′N=2,延长M′N交BD于点P′,连接P′M,∴
例4题图
当点P运动到P′时,即点M′、N、P′共线时,M′N=P′M′-P′N=2,
∴PM-PN的最大值为2.
例4题解图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模型二 “一点两线”型(两动点+一定点)
【问题】点P是∠AOB的内部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一点N, 使得△PMN周长最小. 【解决思路】要使△PMN周长最小,即PM+PN+MN值最小.根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将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即可.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例5 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 ∠AOB,且OP=6,则△PMN的周长最小值为( C )
213.∴PM-PO的最大值为
13
2.
例3题解图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类型4 异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决思路】将异侧点转化为同侧点,同类型3即可解决.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例4 (2019陕西)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8,AC与BD交于点O,N是AO的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问题线段的旋转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问题线段的旋转

1.旋转—线段1.在ABC 中,AB AC =,060BAC αα∠=︒︒(<<),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 (1)如图1,直接写出AB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2,150BCE ∠=︒,60ABE ∠=︒,判断ABE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 ,若45DEC∠=︒,求α的值.解析:(1) 60ABD ABC ∠=∠-︒ 又18019022ABC αα︒-∠==︒- 1190603022ABD αα∴∠=︒--︒=︒- (2)ABE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连接AD 、CD∵60DBC∠=︒,DB BC = ∴BCD 是等边三角形,60BDC ∠=︒,BD DC =又∵AB AC =,AD AD =,∴ABD ACD ≌∴ADB ADC ∠=∠,∴150ADB ∠=︒∵60ABE DBC ∠=∠=︒,∴ABD EBC ∠=∠又∵BD BC =,150ADB ECB ∠=∠=︒∴ABD EBC ≌,∴AB EB = ∴ABE 是等边三角形(3)解:∵BDC 是等边三角形,∴60BCD ∠=︒ ∴90DCE BCE BCD ∠=∠-∠=︒又∵45DEC ∠=︒,∴EC DC BC ==, ∴1801801501522BCE EBC CEB ︒-∠︒-︒∠=∠===︒, ∵ 302EBC ABD a ∠=∠=︒-, ∴30α=︒.2.在ABC 中,BA BC =,BAC α∠=,M 是AC 的中点,P 是线段BM 上的动点,将线段P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1)若60α=︒且点P 与点M 重合(如图1),线段CQ 的延长线交射线BM 于点D ,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 ∠的度数;(2)在图2中,点P 不与点B ,M 重合,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猜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 在线段BM 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 ,M 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且PQ QD =,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解析:(1)补全图形,见图1;30CDB ∠=︒(2)猜想:90CDB α∠=︒-证明:如图2 ,连结AD ,PC∵BA BC =,M 是AC 的中点,∴BM AC ⊥∵点D ,P 在直线BM 上,∴PA PC =,DA DC = 又∵DP 为公共边,∴ADP CDP ≌∴DAP DCP ∠=∠,ADP CDP ∠=∠又∵PA PQ =,∴PQ PC =∴DCP PQC ∠=∠,DAP PQC ∠=∠∵180PQC DQP ∠+∠=︒,∴180DAP DQP ∠+∠=︒∴在四边形APQD 中,180ADQ APQ ∠+∠=︒∴2APQ α∠=,∴1802ADQ α∠=︒- ∴9012CDB ADQ α∠=∠=︒-(3)4560α︒︒<<提示:由(2)知90CDB α∠=︒-,且PQ QD =QPD CDB ∴∠=∠∴21802PQC QPD CDB CDB PAD PCQ α∠=∠+∠=∠=︒-=∠=∠∵点P 不与点B ,M 重合,∴MAD PAD BAD ∠∠∠<<∴18022ααα︒-<<,∴4560α︒︒<<3.如图1,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AB 边上(不与点A ,B 重合),点F 在BC 边上(不与点B ,C 重合). 第一次操作:将线段EF 绕点F 顺时针旋转,当点E 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G ;第二次操作:将线段FG 绕点G 顺时针旋转,当点F 落在正方形上时,记为点H ;依此操作下去…(1)图2中的EFD 是经过两次操作后得到的,其形状为____________,求此时线段EF 的长;(2)若经过三次操作可得到四边形EFGH .①请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____________,此时AE 与BF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②以①中的结论为前提,设AE 的长为x ,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y 的取值范围.(3)若经过多次操作可得到首尾顺次相接的多边形,其最大边数是多少?它可能是正多边形吗?如果是,请直接写出其边长;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析:(1)由旋转可得:EF FD DE == DEF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CD BCAB ===,90A B C ∠=∠=∠=︒ ∵ED FD =,∴ADE CDF ≌ ∴AE CF =,BE BF =∴三角形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BE 的长为x ,则DE EF==,4AE x =- 在Rt ADE 中,222DE AD AE =+∴ 2224)4()x =+-解得14x =-+,24x =--(舍去)∴EF ==-+(2)①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正方形,此时AE BF = .理由如下:依题意画出图形,如答图1所示:由旋转性质可知,EF FG GH HE === ,∴ 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正方形.12902390∠+∠=︒∠+∠=︒, ,13∴∠=∠ .34902390∠+∠=︒∠+∠=︒, ,24∴∠=∠ .在AEH 与BFE 中,1324EH EF ∠=∠⎧⎪=⎨⎪∠=∠⎩AEH BFE ASA ∴≌()AE BF ∴= .②利用①中结论,易证AEH BFE CGF DHG 、、、均为全等三角形,BF CG DH AE x ∴==== ,4AH BE CF DG x ====- .在Rt BEF 中,222EF BE BF =+∴2224281(60)4y x x x x x =-+=-+(<<) ∵222816(228)y x x x =-+=-+∴当2x =时,y 取得最小值8;当0x =时,16y =∴y 的取值范围是816y ≤<(3)经过多次操作可得到首尾顺次相接的多边形,其最大边数是8,它可能为正多边形,边长为4-.如答图2所示,粗线部分是由线段EF 经过7次操作所形成的正八边形.设边长EF FG x == ,则BF CG x == ,422BC BF FG CG x x x =++=++=,解得:4x =-.4.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P 在直线BC 上,点G 在直线AD 上(P 、G 不与正方形顶点重合,且在CD 的同侧),PD PG =,DFPG ⊥于点H ,交直线AB 于点F ,将线段PG 绕点P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 ,连结EF .(1)如图1,当点P 与点G 分别在线段BC 与线段AD 上时.①求证:2DG PC =;②求证:四边形PEFD 是菱形;(2)如图2,当点P 与点G 分别在线段BC 与线段AD 的延长线上时,猜想四边形PEFD 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解析:(1)①作PM AD ⊥于点M∵PD PG =,∴MG MD =又∵MD PC =,∴2DG PC =②∵PG FD ⊥于H ,∴90DGHADF ∠+∠=︒ 又∵90ADF AFD ∠+∠=︒∴DGP AF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MAD ⊥于点M ∴90A PMD ∠=∠=︒,PMAD = ∴PMG DAF ≌,∴DF PG =∵PG PE =,∴DFPE = ∵DF PG ⊥,PE PG ⊥,∴DF PE∴四边形PEFD 是平行四边形又∵PE PD =,∴PEFD 是菱形(2)四边形PEFD 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HPG ⊥于H ∴90ADC DHG ∠=∠=︒∴90CDG DHG ∠=∠=︒∴90CDP PDG ∠+∠=︒,90GDHG ∠+∠=︒ ∵PD PG =,∴PDG G ∠=∠∴CDP GDH ∠=∠∴CDP ADF ∠=∠又∵AD DC =,90FAD PCD ∠=∠=︒∴PCD FAD ≌,∴DF PD =∵PD PG PE ==,∴DF PE =又∵FD PG ⊥,PE PG ⊥,∴DF PE ∴四边形PEFD 是平行四边形又∵DFPD =,∴平行四边形PEFD 是菱形5.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DE 平分ADF ∠.(1)求证:AE CF DF +=;(本小问不予评分,自行查看解析) (2)当FE 平分BFD ∠时(如图2),将线段DF 绕点F 逆时针旋转45︒,旋转后的线段分别交AD 、ED 于点P 、Q ,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求PEQ 的面积.解析:(1)证明:将AD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到CDG则AE CG =,ADE CDG ∠=∠,AED G ∠=∠∵AB DC ,∴AED EDC ∠=∠ ∴G EDC ∠=∠∵ADE EDF ∠=∠,∴CDG EDF ∠=∠∴FDG FDC CDG FDC EDFEDC ∠=∠+∠=∠+∠=∠ ∴G FDG ∠=∠,∴DFFG = ∵CFCG FG +=,∴AE CF DF +=(2)过E 作EG DF ⊥于G 则ADE GDE ≌,BEF GEF ≌∴2AE GE BE ===,∴DE =∵AD BC ,∴180ADF BFD ∠+∠=︒ ∵DE 平分ADF ∠,FE 平分BFD ∠∴180ADFBFD ∠+∠=︒ ∴90EDFDFE ∠+∠=︒,∴90DEF ∠=︒∴EDF ADE ∽,∴EF =5DF =∴3CF=,1BF = 过Q 作QH DF ⊥于H ,设QH x =45,DFP FH QH x ∠=︒∴== 又21,tan tan 42AE ADE EDH ADE EDH AD ∠=∠∴∠====∠ 2DH x ∴=∴25x x +=,∴ 53x = ,∴ 553DQ =, 523QF =∴3EQ DE DQ =-=,∴15EQ DQ = 过E 作EIBF 交PF 于I ,则EI 是梯形ABFP 的中位线 设EI t =,11,55EQ DP EQ DQ EI DQ =∴== 5DP t ∴=,45AP t =-∴ 4511()2t t =-+, 57t = ,∴ 257DP =过P 作PK DE ⊥于K ,则 25sin7PK PD ADE =⋅∠==∴ 112522342PEQ EQ PK S ⋅=⨯==6.在Rt ABC 中,90ACB ∠=︒,30A ∠=︒,点D 是AB 的中点,DE BC ⊥,垂足为点E ,连接CD .(1)如图1,DE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2)如图2,若P 是线段CB 上一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DP ,将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 ,连接BF ,请猜想DE 、BF 、BP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P 是线段CB 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DE 、BF 、BP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解析:(1)9030ACB A ∠=︒∠=︒, ,60B ∴∠=︒ ,点D 是AB 的中点,DB DC ∴= ,DCB ∴ 为等边三角形,DE BC ⊥ ,2DE BC ∴=;故答案为2DEBC =(或BC =)(2)BF BP += (或()2BF BP DE +=)证明:∵在Rt ABC 中,90ACB ∠=︒,30A ∠=︒∴60ABC ∠=︒∵D 是AB 的中点,∴12CD AB BD == ∴DCB 是等边三角形,∴60CDB PDF ∠=∠=︒∴CDP BDP BDFBDP ∠+∠=∠+∠ 即CDP BDF ∠=∠又∵DP DF =,∴CDP BDF ≌ ∴CP BF =∵BC BP CP =+,∴BC BP BF =+,∵sin60DE BC CD ===︒∴BP BF += (3)如图,与(2)一样可证明DCP DBF ≌ ,CP BF ∴= ,而CP BC BP =+ ,BF BP BC ∴-= ,BF BP ∴-=(或)2BF BP DE -=)7.在ABC 中,4AC BC ==,90ACB ∠=︒,D 是AC 的中点,E 为射线DC 上任意一点,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 ,连接FC ,过点F 作FG FC ⊥,交直线AB 于点G . (1)如图1,当点E 在线段DC 上时,判断FG 与F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当点E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点E 从DC 的中点M 移动到C 点时,直接写出线段FG 的中点N 所经过的路径长.解析:(1)FG FC =证明:连接EF ,延长DF 交AB 于H∵90EDF ACB ∠=∠=︒,∴DH BC∵D 是AC 的中点,∴H 为AB 的中点,12DC AC = ∴DH 是ABC 的中位线,∴12DH BC = ∵AC BC =,∴DC DH =∵DE DF =,∴CE FH =∵90EDF∠=︒,FG FC ⊥ ∴90ECFDFC ∠+∠=︒,90HFG DFC ∠+∠=︒ ∴ECFHFG ∠=∠ ∵DEF 和ADH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DEFAHD ∠=∠=︒,∴135CEF FHG ∠=∠=︒ ∴CEF FHG ≌,∴FG FC =(2)成立证明:连接EF ,设DF 交AB 于H同理可证CE FH =,45CEF FHG ∠=∠=︒90ECF FCB ∠=︒+∠,90HFG DFC ∠=︒+∠∵DF BC ,∴DFC FCB ∠=∠∴ECF HFG ∠=∠,∴CEF FHG ≌∴FG FC =(3)线段FG 的中点N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2提示:延长DF 交AB 于H ,取DH 中点P ,连接PC 、PN 、CN则2CD DP =,2CFFN = ∴CDP CFN ∽,∴DCP FCN ∠=∠∴DCF PCN ∠=∠∵2CD DP =,2CFFN =∴2CP CD =,2CN = ∴CP CD CN CF= ,∴CDF CPN ∽ ∴90CPNCDF ∠=∠=︒ ∴90FPN DPC ∠=︒-∠,是定值∴线段FG 的中点N 所经过的路径是一条线段当点E 与点M 重合时,F 是DH 的中点连接MF 、CG ,则MF 是DCH 的中位线由(1)知,CMF FHG ≌ ∴1122HG MF CH BH === 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点G 与点B 重合,此时N 为BH 的中点∴点N 所经过的路径长即为图中NG 的长∵4AC BC ==,∴2CD =,1DF =,FG FC ==∴2NG=8.已知90ACD ∠=︒,AC DC =,MN 是过点A 的直线,DB MN ⊥于点B .(1)如图1,求:BD AB +=;(2)当MN 绕点A 旋转到如图(2)和图(3)两个位置时,猜想BD 、AB 、CB 满足的关系式,并给予证明;(3)在MN 在绕点A 旋转过程中,当30BCD ∠=︒,BD =时,则CD =_________,CB =_________.解析:(1)证明:如图1,过点C 作CE CB ⊥,交MN 于点E∵90ACB ACE ∠+∠=︒,90ACB BCD ∠+∠=︒∴ACE BCD ∠=∠∵四边形ACDB 内角和为360︒∴180D CAB ∠+∠=︒∵180EAC CAB ∠+∠=︒,∴EACD ∠=∠ 又AC DC =,∴ACE DCB ≌ ∴AE DB =,CECB = ∴E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 =又BE AE AB =+,∴BE BD AB =+∴BD AB +=(2)图2中,AB BD -=;图3中,BD AB -=证明:如图2,过点C 作CECB ⊥,交MN 于点E ∵90ACB ACE ∠-∠=︒,90ACB BCD ∠-∠=︒∴ACE BCD ∠=∠∵90ACD ABD ∠=∠=︒,∴EACD ∠=∠ 又AC DC =,∴ACE DCB ≌ ∴AE DB =,CECB = ∴E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BE CB =又BE AB AE =-,∴BE AB BD =-∴AB BD -=如图3,过点C 作CECB ⊥,交MN 于点E ∵90ACEACB ∠=︒+∠,90BCD ACB ∠=︒+∠ ∴ACE BCD ∠=∠∵90ABD ACD ∠=∠=︒,∴EACD ∠=∠ 又AC DC =,∴ACE DCB ≌ ∴AE DB =,CECB = ∴E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 =又BE AE AB =-,∴BE BD AB =-∴BD AB -=(3)2CD =,1CB =-1+提示:过点C 作CE CB ⊥,交MN 于点E ,连接AD , ACD 和ECB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CAD CEB ∠=∠=︒∵ACE DCB ≌,∴30ACE BCD ∠=∠=︒当C 、D 两点在直线MN 异侧时则15EAC ∠=︒,∴30BAD ∠=︒∵BD =AE BD ==,AD =AB =∴2CD =∵AB BD -=-=∴1CB =-当C 、D 两点在直线MN 同侧时45ABC ADC ∠=∠=︒,∴30BAD BCD ∠=∠=︒∵BD =AE BD ==,AD =AB =∴2CD =∵BD AB +==∴1CB =+9.在ABCD 中,过点C 作CE CD ⊥交AD 于点E ,将线段EC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 (如图1).(1)在图1中画图探究:①当1P 为射线CD 上任意一点(1P 不与C 点重合)时,连结1EP ,将线段1EP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1EG ,判断直线1FG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当2P 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结2EP ,将线段2EP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2EG ,判断直线12G G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若6AD =,43tanB =,1AE =,在①的条件下,设1CP x =,11PFG S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解析:(1)①直线1FG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证明:如图,设直线1FG 与直线CD 的交点为H .∵线段EC 、1EP 分别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依次得到线段EF 、1EG .∴1190PEG CEF ∠=∠=︒,11EG EP =,EF EC =. ∵1190G EFPEF ∠=︒-∠,1190PEC PEF ∠=︒-∠. ∴11G EFPEC ∠=∠,∴11G EF PEC ≌. ∴1190G FEPCE ∠=∠=︒,∴90EFH ∠=︒,∴90FHC ∠=︒. ∴1FG CD ⊥.②按题目要求所画图形见图1,直线12G G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 ADC ∠=∠.∵6AD =,1AE =,43tanB =.∴5DE =,43tan EDC tanB ∠==. 可得4CE= 由(1)可得四边形FECH 为正方形∴4CHCE ==①如图2,当1P 点在线段CH 的延长线上时11G EF PEC ≌(已证) 11FG CP x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 D ∴∠=∠1,6,AE AD ==5ED ∴= 又4tan 3B ∠= 4EC ∴=四边形EFHC 中90,90,90CEF EOD FDH ∠=︒∠=︒∠=︒且EF EC =∴四边形EFHC 为正方形4CH EC ∴==114PH CP CH x ∴=-=-. ∴1112111()222142P FG FG P S x x H x x ⋅==-=- 即22412y x x x =-(>) ②如图3,当1P 点在线段CH 上(不与C 、H 两点重合)时∵11FG CP x ==,14PH x =-. ∴11211(11·4222)12P FG S FG PH x x x x ==-=-+ 即224120y x x x =-+(<<) ③当1P 点与H 点重合时,即4x =时,11PFG 不存在.综上所述,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12(4)2x x yx ->= 或224120y x x x =-+(<<).10.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中点,CE 为AB 边的高,点M 在AB 边上,点N 在线段CE 上,且DM DN ⊥.(1)如图l ,当45B ∠=︒时,线段AM 与CN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2)如图2,当30B ∠=︒时,求证:132ME AB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将射线DM 绕点D 顺时针旋转30︒,交AC 边于点F ,连接MF 、MN ,若:BM CN =MN =MF 的长.解析:(1)AM CN =提示:连接AD ,∵AB AC = ,45B ∠=︒ ,∴90BAC ∠=︒ ,45C ∠=︒ ,∵D 为BC 边上的中点,∴AD BD DC == ,且AD BC ⊥ ,∴45DAB B C ∠=∠=︒=∠∵MD DN ⊥ ,∴90MDA AND ∠+∠=︒ ,且90AND NDC∠+∠=︒ , ∴MDA NDC ∠=∠ ,在ADM 与CDN 中,DAB C AD CDMDA NDC ∠=∠=∠=∠⎧⎪⎨⎪⎩CB∴ADM CDN ≌(2)连接AD∵AB AC = ,D 为BC 中点,30B ∠=︒∴AD BC ⊥ ,30C B ∠=∠=︒ ,60BAD CAD ∠=∠=︒∵CE 为AB 边的高,∴60DCN∠=︒ ∵DMDN ⊥ ,∴ADM CDN ∠=∠ ∴ADM CDN ∽∴tan303AM AD CN CD ==︒= ,∴3AM = ∵1122ME AM AE AC AB -===∴132ME AB -=(3)由:BM CN =CN =,则5BM k =由(2)知3AM=,∴AM k =∴6AB k AC == ,132AE AC k == ,4ME k = ,CE =,NE = 在Rt MEN 中,222ME NE MN +=∴2224)()k +=,解得2k = (舍去负值)∴12AB = ,10BM = ,6AE = ,2AM = ,CE =BC =,BD CD ==连接AD,6AD ===,由(2)知ADM CDN ∽∴3DM AD AD DN CD BD===,∴30MND B MDF ∠=︒=∠=∠∴12DM MN ==∵30MDF B ∠=∠=︒ ,∴150BMD BDM ∠+∠=︒ ,150CDF BDM ∠+∠=︒∴BMD CDF ∠=∠ ,∴BMD CDF ∽ ,∴BM MD CD DF= ∵BD CD = ,∴BM MD BD DF= ∴BMD DMF ∽ ,∴MF MD MD BM =10= ,∴14 2.85MF ==。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几何题中用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几何题中用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

中考专题复习——几何题用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手拉手模型”,归纳掌握其基本特征.2.借助“手拉手模型”,利用旋转构造全等解决相关问题.3.举一反三,解决求定值,定角,最值等一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挖掘和构造“手拉手模型”,学会用旋转构造全等.2.用旋转构造全等的解题方法最优化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师:如图,△ABD ,△BCE 为等边三角形,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生:(1)△ABE ≌△DBC (2)△ABG ≌△DBF (3)△CFB ≌△EGB (4)△BFG 为等边三角形(5)△AGB ∽△DGH (6)∠DHA =60°(7)H ,G ,F ,B 四点共圆 (8)BH 平分∠AHC …… 师:我们再来重点研究△ABE 与△DBC ,这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除了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外,还有什么共同特征呢?生:它们有同一个字母B ,即同一个顶点B .师:我们也可以把△DBC 看作由△ABE 经过怎样的图形运动得到? 生: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2.引入新课师:其实我们可以给这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赋予一个模型,叫“手拉手模型”,谁可以将这个模型的特征再做进一步的简化归纳呢? 生:对应边相等.师:我们可以称之为“等线段”. 生:有同一个顶点.师:我们可以称之为“共顶点”.师:等线段,共顶点的两个全等三角形,我们一般可以考虑哪一种图形运动? 生:旋转.H GFEDC B A师:“手拉手模型”可以归纳为:等线段,共顶点,一般用旋转.3.小题热身图1 图2 图31.如图1,△BAD中,∠BAD=45°,AB=AD,AE⊥BD于E,BC⊥AD于C,则AF=____BE.2.如图2,△ABC和△BED均为等边三角形,ADE三点共线,若BE=2,CE=4,则AE=______.3.如图3,正方形ABCD中,∠EAF=45°,BE=3,DF=5,则EF=_______.师:我们来看第1,第2题,这里面有“手拉手模型”吗?请你找出其中的“等线段,共顶点”.生:题1中,等线段是AC,BC,共顶点是C,△ACF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BCD.题2中,等线段是AB,BC,共顶点是B,△ABD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得△CBE.师:我们再来看第3题,这里有“手拉手模型”吗?生:没有.师:那其中有没有“等线段,共顶点”呢?生:等线段是AD,AB,共顶点是A.师:我们可否利用旋转来构造“手拉手模型”呢?生:将AE旋转,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师:为什么是逆时针旋转90°,你是如何思考的?生:我准备构造一个和△ABE全等的三角形,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即为AD,那么将AE 逆时针旋转90°可得AG,连接GD,证明全等.师:说的不错,谁能再来归纳一下,借助“手拉手模型”,用旋转构造全等的方法吗?生:先找有没有“等线段,共顶点”,再找其中一条“共顶点”的线段,将其旋转.师:旋转角度如何确定,方向怎么选择?生:选择其中一个三角形,将“共顶点”的线段旋转.旋转角为两条“等线段”间的夹角.方向应与所选择的起始“等线段”旋转到另一条“等线段”时的方向一致.师:非常棒,可以说,你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精髓.但是,很多题目中只是隐含了“手拉手模型”的一些条件,剩余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构造,可以如何构造呢? 步骤1:先找有没有“等线段,共顶点”.步骤2:选择其中一个三角形,将其中经过 “共顶点”的线段旋转.步骤3:旋转方向与这个三角形的“等线段”旋转到另一条“等线段”的方向一致,旋转角为“等线段”间的夹角.师:这道题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连接GD 后,要证明G ,D ,F 三点共线.4.例题精讲例1:等边△ABC 中,AD =4,DC =3,BD =5,求∠ADC 度数. 师:这里有没有隐含的“手拉手模型”?要构造全等,该怎样旋转? 生: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做法吗?生:我发现AB =AC ,A 为“共顶点”,我选择的旋转线段 是AD ,因为A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到AB ,所以△ADC 也要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也可将△AD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 【解答】将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到AE ,连接BE ,DE .则△ADE 也为等边三角形.易证△AEB ≌△ADC ,∴BE =DC =4,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BED =90°,则∠AEB =∠ADC =150°例2:如图,△ABO 和△CD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 =COD =90.若△BOC 的面积为1, 试求以AD 、BC 、OC +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师:由于线段分散,如何通过图形变换,使这些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生:将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至OE ,即可使OC ,OD 共线,再通过证明确定△BCE 即是以AD 、BC 、OC +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解答】如图,将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至OE ,连接BE .易证△OAD ≌△OBE ,AD =BE ,∴△BCE 即是以AD 、BC 、OC +EADDCBOAEDBBDDCBAOD 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又∵OC =OE ,∴S △BCE =2S △BOC =2.5.自主练习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4,CD =3,∠ABC =∠ACB =∠ADC =45°,则BD 的长为 _________. 师:请找出隐含的“手拉手模型”,并写出解决方法.生:“等线段”是CA 和BA ,“共顶点”是A .方法是将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2.如图,在△ABC 中,BC =2,AB =2,以AC 为边,向外做正方形ACDE ,连接BE ,则BE 最大值为_________. 师:请找出隐含的“手拉手模型”,并写出解决方法. 生:“等线段”是CA 和EA ,“共顶点”是A . 方法是将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师:你为何要逆时针旋转,你准备旋转哪个三角形?生:△ABC ,因为AC 是逆时针旋转90°到AE ,所以AB 也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 3.如图,点A 在⊙B 上,AB =1,BC =2,△ACD 是等边三角形,求△BCD 面积的最大值.师:请找出隐含的“手拉手模型”,并写出解决方法. 生:“等线段”是CA 和CD ,“共顶点”是C . 方法是将CA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附:自主练习解答1. 如图,将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至AE ,易证△EAC ≌△DAB ,可得CE =BD ,又∵∠EDA =45°,∴∠CDE =90°,CD =3,DE =42,则Rt △CDE 中,CE 2=CD 2+DE 2=32+(42)2=41∴CE =41,∴DB =412.如图,将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至AF ,易证△EAF ≌△CAB ,EDC BAADDFED可得EF=BC=2.Rt△BAF中,AF=AB=2,∴BF=2.由三角形三边关系易知,BE ≤EF +BF ,∴BE 最小值为4.3.如图,将C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至CE ,连接DE ,过点E 作EF ⊥CB 于F ,过点D 作DG ⊥CB 于G .易证△CBA ≌CED , 则DE =1,EF =3,过E 作DG 边上的高,可证DG <DE +EF .当D ,E ,F 三点共线时,DG =DE +EF .即高的最大值为1+3, S △BCDmax =12×2×(1+3)=1+3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FEDCBAG EFABCD。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8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相关计算(原卷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8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相关计算(原卷版)

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相关计算复习考点攻略考点一直线、射线、线段相关概念和性质1.直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性质:若C是线段AB中点.则AC=BC=12AB;AB=2AC=2BC.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5.垂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8.角平分线(1)定义: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2)角平分线的性质:①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BOC=12∠AOB.∠AOB=2∠AOC =2∠BOC.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9.度、分、秒的运算方法1°=60′.1′=60″.1°=3600″.1周角=2平角=4直角=360°.10.余角和补角(1)余角:∠1+∠2=90°⇔∠1与∠2互为余角;(2)补角:∠1+∠2=180°⇔∠1与∠2互为补角.(3)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11.方向角和方位角在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应先说北或南.再说偏西或偏东多少度.而不说成东偏北(南)多少度或西偏北(南)多少度.当方向角在45°方向上时.又常常说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例1】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BC=3CD.若A、D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5和6.且AC的中点为E.BD的中点为M.BC之间距点B的距离为13BC的点N.则该数轴的原点为A.点E B.点FC.点M D.点N【例2】如图.∠AOB=180°.∠BOC=80°.OD平分∠AOC.∠DOE=3∠COE.求∠BOE.【例3】如图.要修建一条公路.从A村沿北偏东75°方向到B村.从B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C 村.若要保持公路CE与AB的方向一致.则∠ECB的度数为A.80°B.90°C.100°D.105°【例4】计算:18°30′=__________°考点二立体图形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球、柱体和锥体.圆柱和棱柱的区别:圆柱的底面是圆.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棱柱的侧面是四边形;圆锥和棱锥的区别:圆锥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棱锥的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三角形.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线没有粗细.点没有大小.3.设立体图形的面数为F.顶点数为V.棱数为E.则F+V-E=2.4.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如下11种类型:【例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积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内的三个数依次为A.0.-2.1 B.0.1.2C.1.0.-2 D.-2.0.1考点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教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教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平面几何基本概念1.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2 平行线、相交线1.3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2. 第二章:三角形2.1 三角形的性质2.2 三角形的判定2.3 三角形的证明方法3. 第三章:四边形3.1 四边形的性质3.2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3.3 四边形的不等式4. 第四章:圆4.1 圆的定义及性质4.2 圆的方程4.3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 第五章:几何变换5.1 平移、旋转的性质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5.3 位似与坐标变换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的情况。

2. 组织中考模拟试题训练,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水平。

3. 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及合作精神,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4课时,共20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章节顺序进行复习,每个章节安排一周时间。

3. 复习方法:先梳理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进行典型例题分析,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4. 课外作业:每章节安排2-3道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复习 专题 手拉手模型(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复习 专题 手拉手模型(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复习手拉手模型一、方法突破问题一:构成手拉手的必要条件.当对一个几何图形记忆并不深刻的时候,可以尝试用文字取总结要点,比如手拉手:四线共点,两两相等,夹角相等.条件:如图,OA=OB,OC=OD(四线共点,两两相等),∠AOB=∠COD(夹角相等)结论:△OAC≌△OBD(SAS)证明无需赘述,关于条件中的OA=OB,OC=OD,有时候会直接以特殊几何图形的形式给出,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1.等边三角形手拉手(1)如图,B、C、D三点共线,△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D、BE,交于点P:结论一:△ACD≌△BCE证明:AC BCACD BCECD CE=⎧⎪∠=∠⎨⎪=⎩→ △ACD≌△BCE(SAS)ABCDOD(2)记AC 、BE 交点为M ,AD 、CE 交点为N :结论二:△ACN ≌△BCM ;△MCE ≌△NCD证明:MBC NAC BC AC BCM ACN ∠=∠⎧⎪=⎨⎪∠=∠⎩→ △ACN ≌△BCM (SAS );MCE NCD CE CDCEM CDN ∠=∠⎧⎪=⎨⎪∠=∠⎩→ △MCE ≌△NCD (ASA ) (3)连接MN :结论三:△MN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60CM CNMCN =⎧⎨∠=︒⎩→△MCN 是等边三角形.(4)记AD 、BE 交点为P ,连接PC :结论四:PC 平分∠BPD证明:△BCE ≌△ACD → CG =CH → PC 平分∠BPD .DDHG ααEDCBAP(5)结论五:∠APB =∠BPC =∠CPD =∠DPE =60°.(6)连接AE :结论六:P 点是△ACE 的费马点(P A +PC +PE 值最小)2.正方形手拉手如图,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C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BE 、DG :结论一:△BCE ≌△DCG证明:CB CD BCE DCG CE CG =⎧⎪∠=∠⎨⎪=⎩→ △BCE ≌△DCG (SAS )结论二:BE =DG ,BE ⊥DG证明:△BCE ≌△DCG → BE =DG ;∠CBE =∠CDG → ∠DHB =∠BCD =90°(旋转角都相等)【重点概述】手拉手模型是一种基本的旋转型全等,与其说看图找模型,不如是“找条件、定模型”.60°60°60°60°PABCDEEDCBAPF问题二:条件与结论如何设计?设计一:我们可以给出手拉手模型条件,得到一组全等来解决问题,就像问题一中所得出的结论那样; 设计二:如果题目已知△ABC ≌△ADE 外,则还可得△ABD 和△AC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有△ABD ∽△ACE ,AB AD BDAC AE CE==.问题三:如何构造手拉手?如何构造手拉手?换句话说,如何构造旋转?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先问一句,旋转能带来什么?图形位置的改变,这一点就够了,因为,若有数量关系,则先有位置关系.二、典例精析例一: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点O 是ABC ∆的中心,120FOG ∠=︒,绕点O 旋转FOG ∠,分别交线段AB 、BC 于D 、E 两点,连接DE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OD OE =;②ODE BDE S S ∆∆=;③四边形ODBEBDE ∆周长的最小值为6.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例二:如图,点P 在等边ABC ∆的内部,且6PC =,8PA =,10PB =,将线段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P C ',连接AP ',则sin PAP '∠的值为 .EDCBAC例三: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将线段AP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 ,连接BQ .若6PA =,8PB =,10PC =,则四边形APBQ 的面积为 .例四: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内有一点P ,分別连结AP 、BP 、CP ,若6AP =,8BP =,10CP =.则ABP BPC S S ∆∆+= .例五: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 到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的面积为( )A.9 B.9 C.18+D.18 例六:在Rt △ABC 中,AB =AC ,点P 是三角形内一点且∠APB =135°,PC =A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QPABCPABCPABCABCP三、中考真题演练1.(2021•日照)问题背景: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30ABD∠=︒,点E是边AB的中点,过点E作EF AB⊥交BD于点F.实验探究:(1)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小王同学将图1中的BEF∆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如图2所示,得到结论:①AEDF=;②直线AE与DF所夹锐角的度数为.(2)小王同学继续将BEF∆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至如图3所示位置.请问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在以上探究中,当BEF∆旋转至D、E、F三点共线时,则ADE∆的面积为.2.(2021•贵港)已知在ABC∆中,O为BC边的中点,连接AO,将AO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钝角),得到EOF∆,连接AE,CF.(1)如图1,当90=;=时,则AE与C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AE CF∠=︒且AB ACBAC(2)如图2,当90≠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且AB ACBAC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延长AO到点D,使OD OABC=时,求DE的长.=,连接DE,当5==,6AO CF3.(2021•黑龙江)在等腰ADE ∆中,AE DE =,ABC ∆是直角三角形,90CAB ∠=︒,12ABC AED ∠=∠,连接CD 、BD ,点F 是BD 的中点,连接EF .(1)当45EAD ∠=︒,点B 在边AE 上时,如图①所示,求证:12EF CD =;(2)当45EAD ∠=︒,把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顶点B 落在边AD 上时,如图②所示,当60EAD ∠=︒,点B 在边AE 上时,如图③所示,猜想图②、图③中线段EF 和CD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4.(2021•通辽)已知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M OA <<,90AOB MON ∠=∠=︒.(1)如图1,连接AM ,BN ,求证:AM BN =; (2)将MO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①如图2,当点M 恰好在AB 边上时,求证:2222AM BM OM +=;②当点A ,M ,N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若4OA =,3OM =,请直接写出线段AM 的长.5.(2021•十堰)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过A点作AC的垂线l,点P为l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连接CP,把线段CP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Q,连QB.(1)如图1,直接写出线段AP与BQ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P、B在AC同侧且AP AC=时,求证:直线PB垂直平分线段CQ;∆,(3)如图3,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点P、B分别位于直线AC异侧,且APQ求线段AP的长度.6.(2020•沈阳)在ABC ∆中,AB AC =,BAC α∠=,点P 为线段C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PB ,将线段PB 绕点P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得到线段PD ,连接DB ,DC . (1)如图1,当60α=︒时, ①求证:PA DC =; ②求DCP ∠的度数;(2)如图2,当120α=︒时,请直接写出PA 和DC 的数量关系.(3)当120α=︒时,若6AB =,BP D 到CP 的距离为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复习手拉手模型一、方法突破问题一:构成手拉手的必要条件.当对一个几何图形记忆并不深刻的时候,可以尝试用文字取总结要点,比如手拉手:四线共点,两两相等,夹角相等.条件:如图,OA=OB,OC=OD(四线共点,两两相等),∠AOB=∠COD(夹角相等)结论:△OAC≌△OBD(SAS)证明无需赘述,关于条件中的OA=OB,OC=OD,有时候会直接以特殊几何图形的形式给出,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3.等边三角形手拉手(1)如图,B、C、D三点共线,△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D、BE,交于点P:结论一:△ACD≌△BCE证明:AC BCACD BCECD CE=⎧⎪∠=∠⎨⎪=⎩→ △ACD≌△BCE(SAS)ABCDOD(2)记AC 、BE 交点为M ,AD 、CE 交点为N :结论二:△ACN ≌△BCM ;△MCE ≌△NCD证明:MBC NAC BC AC BCM ACN ∠=∠⎧⎪=⎨⎪∠=∠⎩→ △ACN ≌△BCM (SAS );MCE NCD CE CDCEM CDN ∠=∠⎧⎪=⎨⎪∠=∠⎩→ △MCE ≌△NCD (ASA ) (3)连接MN :结论三:△MN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60CM CNMCN =⎧⎨∠=︒⎩→△MCN 是等边三角形.(4)记AD 、BE 交点为P ,连接PC :结论四:PC 平分∠BPD证明:△BCE ≌△ACD → CG =CH → PC 平分∠BPD .DDDHG ααEDCBAP(5)结论五:∠APB =∠BPC =∠CPD =∠DPE =60°.(6)连接AE :结论六:P 点是△ACE 的费马点(P A +PC +PE 值最小)4.正方形手拉手如图,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C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BE 、DG :结论一:△BCE ≌△DCG证明:CB CD BCE DCG CE CG =⎧⎪∠=∠⎨⎪=⎩→ △BCE ≌△DCG (SAS )结论二:BE =DG ,BE ⊥DG证明:△BCE ≌△DCG → BE =DG ;∠CBE =∠CDG → ∠DHB =∠BCD =90°(旋转角都相等)【重点概述】手拉手模型是一种基本的旋转型全等,与其说看图找模型,不如是“找条件、定模型”.60°60°60°60°PAB CDEEDCBAPF问题二:条件与结论如何设计?设计一:我们可以给出手拉手模型条件,得到一组全等来解决问题,就像问题一中所得出的结论那样; 设计二:如果题目已知△ABC ≌△ADE 外,则还可得△ABD 和△AC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有△ABD ∽△ACE ,AB AD BDAC AE CE==.问题三:如何构造手拉手?如何构造手拉手?换句话说,如何构造旋转?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先问一句,旋转能带来什么?图形位置的改变,这一点就够了,因为,若有数量关系,则先有位置关系.二、典例精析例一: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点O 是ABC ∆的中心,120FOG ∠=︒,绕点O 旋转FOG ∠,分别交线段AB 、BC 于D 、E 两点,连接DE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OD OE =;②ODE BDE S S ∆∆=;③四边形ODBEBDE ∆周长的最小值为6.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分析】等边三角形中的旋转型全等连接OB 、OC ,易证△OBD ≌△OCE ,∴OD =OE ,结论①正确;考虑∠FOG 是可以旋转的,△ODE 面积和△BDE 面积并非始终相等,故结论②错误;ECBACC∵△OBD ≌△OCE ,∴四边形ODBE 的面积等于△OBC的面积,142OBCS=⨯=,故结论③正确;考虑BD =CE ,∴BD +BE =CE +BE =4,只要DE 最小,△BDE 周长就最小,△ODE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故OD 最小,DE 便最小, 当OD ⊥AB 时,OD此时2DE ==,∴周长最小值为6,故结论④正确. 综上,选C ,正确的有①③④.【小结】所谓全等,实际就是将△ODB 绕点O 旋转到△OEC 的位置.等等,好像和某个图有点神似,如下:当然这个图形还可以简化一下,毕竟和D 点及F 点并没有什么关系.结论与证明不多赘述,题型可以换,但旋转是一样的旋转.例二:如图,点P 在等边ABC ∆的内部,且6PC =,8PA =,10PB =,将线段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P C ',连接AP ',则sin PAP '∠的值为 .【分析】连接PP ',则CPP '△是等边三角形,故6PP PC '==,易证△CPB ≌CP A '△,∴10AP BP '==, 又AP =8,∴APP '△是直角三角形,∴3sin 5PAP '∠=.D例三: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将线段AP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 ,连接BQ .若6PA =,8PB =,10PC =,则四边形APBQ 的面积为 .【分析】分四边形为三角形.连接PQ ,易证△APQ 是等边三角形,△BPQ 是直角三角形,26APQS=168242BPQS =⨯⨯=, ∴四边形APBQ的面积为(.例四: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内有一点P ,分別连结AP 、BP 、CP ,若6AP =,8BP =,10CP =.则ABP BPC S S ∆∆+= .【分析】构造旋转.如图,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 可得△AEP 是直角三角形,△BEP 是等边三角形,21688242APBBPCAEPBEPSSSS+=+=⨯⨯+=+ 所以本题答案为24+QPABCQPABCPABCC搭配一:若222PA PB PC+=,则可任意旋转,得等边+直角.且两条较短边夹角(∠APB)为150°.搭配二:若∠APB=150°,则有222PA PB PC+=.例五:如图,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到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的面积为()A.9B.9C.18+D.18【分析】(3,4,5)是一组勾股数,通过旋转构造直角三角形.法一:如图,将三个小三角形面积分别123S S S、、考虑到△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将△APB 旋转到△ADC位置,可得:21331334642ADP PCDS S S S+=+=+⨯⨯=,同理可得:212143462S S++⨯⨯=,223153462S S+=+⨯⨯=,∴()123218S S S++,∴1239S S S++,故选A.CC CPABCS3S2S1PAB CC法二:如图,易证∠APB =150°,过点A 作BP 的垂线交BP 延长线于点H ,则1322AH AP ==,PH,4BH =)2229271625944S AH BH ==+=+++=+=⎝. 【思考】如果放在正方形里,条件与结论又该如何搭配?作旋转之后,可得△AE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使△PEB 也为直角三角形, 则原∠APD =135°,而线段PA 、PB 、PD 之间的关系为:2222PA PD PB +=.搭配一:若∠APD =135°,则2222PA PD PB +=;搭配二:若2222PA PD PB +=,则∠APD =135°.另外,其实这个图和点C 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也可以将正方形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大概如下图:抓主要条件,舍弃无用条件,也是理解几何图形的一种方式.例六:在Rt △ABC 中,AB =AC ,点P 是三角形内一点且∠APB =135°,PC =A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分析】显然根据∠APB =135,构造旋转.可得:△A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C 是直角三角形,且∠PQC =90°,另外还有条件PC =HPABC EAB CDEPABCPC重新梳理下条件,(1)有一条线段PC =(2)∠PQC =90°,则Q 点轨迹是个圆弧,(3)以PQ 为斜边在PC 异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点A 是直角顶点.∴A 点轨迹是什么?瓜豆原理啦,也是个圆弧:∴AC22=.三、中考真题演练1.(2021•日照)问题背景: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30ABD ∠=︒,点E 是边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AB ⊥交BD 于点F . 实验探究:(1)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小王同学将图1中的BEF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如图2所示,得到结论:①AEDF= ;②直线AE 与DF 所夹锐角的度数为 . (2)小王同学继续将BEF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至如图3所示位置.请问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在以上探究中,当BEF ∆旋转至D 、E 、F 三点共线时,则ADE ∆的面积为 .CPP PCCC【解答】解:(1)如图1,30ABD ∠=︒,90DAB ∠=︒,EF BA ⊥,cos BE AB ABD BF DB ∴∠==, 如图2,设AB 与DF 交于点O ,AE 与DF 交于点H ,BEF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90DBF ABE ∴∠=∠=︒,FBD EBA ∴∆∆∽,∴AE BE DF BF ==,BDF BAE ∠=∠, 又DOB AOF ∠=∠,30DBA AHD ∴∠=∠=︒,∴直线AE 与DF 所夹锐角的度数为30︒,,30︒;(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3,设AE 与BD 交于点O ,AE 与DF 交于点H ,将BEF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BE DBF ∴∠=∠,又BE AB BF DB ==, ABE DBF ∴∆∆∽,∴AE BE DF BF ==,BDF BAE ∠=∠, 又DOH AOB ∠=∠,30ABD AHD ∴∠=∠=︒,∴直线AE 与DF 所夹锐角的度数为30︒.拓展延伸:如图4,当点E 在AB 的上方时,过点D 作DG AE ⊥于G ,2AB =30ABD ∠=︒,点E 是边AB 的中点,90DAB ∠=︒,BE ∴2AD =,4DB =,30EBF ∠=︒,EF BE ⊥,1EF ∴=,D 、E 、F 三点共线,90DEB BEF ∴∠=∠=︒,DE ∴30DEA ∠=︒,12DG DE ∴==由(2)可得:AE BE DF BF ==,∴=AE ∴,ADE ∴∆的面积1122AE DG =⨯⨯==; 如图5,当点E 在AB 的下方时,过点D 作DG AE ⊥,交EA 的延长线于G ,同理可求:ADE ∆的面积1122AE DG =⨯⨯==2.(2021•贵港)已知在ABC ∆中,O 为BC 边的中点,连接AO ,将AOC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钝角),得到EOF ∆,连接AE ,CF .(1)如图1,当90BAC ∠=︒且AB AC =时,则AE 与C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2)如图2,当90BAC ∠=︒且AB AC ≠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延长AO 到点D ,使OD OA =,连接DE ,当5AO CF ==,6BC =时,求DE 的长.【解答】解:(1)结论:AE CF=.理由:如图1中,=,∠=︒,OC OB AB ACBAC=,90⊥,∴==,AO BCOA OC OB∠=∠=︒,AOC EOF90∴∠=∠,AOE COF=,=,OE OFOA OCAOE COF SAS∴∆≅∆,()∴=.AE CF(2)结论成立.理由:如图2中,=,∠=︒,OC OBBAC90∴==,OA OC OB∠=∠,AOC EOF∴∠=∠,AOE COF=,=,OE OFOA OC∴∆≅∆,AOE COF SAS()∴=.AE CF(3)如图3中,由旋转的性质可知OE OA=,OA OD=,5OE OA OD∴===,90AED∴∠=︒,OA OE=,OC OF=,AOE COF∠=∠,∴OA OEOC OF=,AOE COF∴∆∆∽,∴AE OACF OC=,5 CF OA==,∴5 53 AE=,253 AE∴=,DE∴=.3.(2021•黑龙江)在等腰ADE ∆中,AE DE =,ABC ∆是直角三角形,90CAB ∠=︒,12ABC AED ∠=∠,连接CD 、BD ,点F 是BD 的中点,连接EF .(1)当45EAD ∠=︒,点B 在边AE 上时,如图①所示,求证:12EF CD =; (2)当45EAD ∠=︒,把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顶点B 落在边AD 上时,如图②所示,当60EAD ∠=︒,点B 在边AE 上时,如图③所示,猜想图②、图③中线段EF 和CD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解答】(1)证明:如图①中,EA ED =,45EAD ∠=︒,45EAD EDA ∴∠=∠=︒,90AED ∴∠=︒,BF FD =,12EF DB ∴=, 90CAB ∠=︒,45CAD BAD ∴∠=∠=︒,1452ABC AED ∠=∠=︒, 45ACB ABC ∴∠=∠=︒,AC AB ∴=,AD ∴垂直平分线段BC ,DC DB ∴=,12EF CD ∴=. (2)解:如图②中,结论:12EF CD =.理由:取CD 的中点T ,连接AT ,TF ,ET ,TE 交AD 于点O . 90CAD ∠=︒,CT DT =,AT CT DT ∴==,EA ED =,ET ∴垂直平分线段AD ,AO OD ∴=,90AED ∠=︒,OE OA OD ∴==,CT TD =,BF DF =,//BC FT ∴,45ABC OFT ∴∠=∠=︒,90TOF ∠=︒,45OTF OFT ∴∠=∠=︒,OT OF ∴=,AF ET ∴=,FT TF =,AFT ETF ∠=∠,FA TE =,()AFT ETF SAS ∴∆≅∆,EF AT ∴=,12EF CD ∴=.如图③中,结论:EF =.理由:取AD 的中点O ,连接OF ,OE .EA ED =,60AED ∠=︒,ADE ∴∆是等边三角形,AO OD =,OE AD ∴⊥,30AEO OED ∠=∠=︒,tan AO AEO OE ∴∠==∴OEAD =1302ABC AED ∠=∠=︒,90BAC ∠=︒,AB ∴,AO OD =,BF FD =,12OF AB ∴=,∴OF AC =, ∴OE OFAD AC =,//OF AB ,DOF DAB ∴∠=∠,90DOF EOF ∠+∠=︒,90DAB DAC ∠+∠=︒,EOF DAC ∴∠=∠,EOF DAC ∴∆∆∽,∴EFOECD AD =,EF ∴.4.(2021•通辽)已知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M OA <<,90AOB MON ∠=∠=︒. (1)如图1,连接AM ,BN ,求证:AM BN =;(2)将MO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①如图2,当点M 恰好在AB 边上时,求证:2222AM BM OM +=; ②当点A ,M ,N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若4OA =,3OM =,请直接写出线段AM 的长.【解答】(1)证明:90AOB MON ∠=∠=︒, AOB AON MON AON ∴∠+∠=∠+∠,即AOM BON ∠=∠,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 OB ∴=,OM ON =,()AOM BON SAS ∴∆≅∆,AM BN ∴=;(2)①证明:连接BN ,90AOB MON ∠=∠=︒,AOB BOM MON BOM ∴∠-∠=∠-∠,即AOM BON ∠=∠,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 OB ∴=,OM ON =,()AOM BON SAS ∴∆≅∆,45MAO NBO ∴∠=∠=︒,AM BN =,90MBN ∴∠=︒,222MB BN MN ∴+=,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2MN ON ∴=,2222AM BM OM ∴+=;②解:如图3,当点N 在线段AM 上时,连接BN ,设BN x =, 由(1)可知AOM BON ∆≅∆,可得AM BN =且AM BN ⊥, 在Rt ABN ∆中,222AN BN AB +=,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OA =,3OM =,MN ∴=,AB =222(x x ∴-+=,解得:x =,AM BN ∴= 如图4,当点M 在线段AN 上时,连接BN ,设BN x =, 由(1)可知AOM BON ∆≅∆,可得AM BN =且AM BN ⊥, 在Rt ABN ∆中,222AN BN AB +=,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OA =,3OM =,MN ∴=,AB =222(x x ∴++=,解得:x =,AM BN ∴=,综上所述,线段AM . 5.(2021•十堰)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过A 点作AC 的垂线l ,点P 为l 上一动点(不与点A 重合),连接CP ,把线段CP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Q ,连QB .(1)如图1,直接写出线段AP 与BQ 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P 、B 在AC 同侧且AP AC =时,求证:直线PB 垂直平分线段CQ ;(3)如图3,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点P 、B 分别位于直线AC 异侧,且APQ ∆,求线段AP 的长度.【解答】解:(1)在等边ABC ∆中,AC BC =,60ACB ∠=︒, 由旋转可得,CP CQ =,60PCQ ∠=︒, ACB PCQ ∴∠=∠,ACB PCB PCQ PCB ∴∠-∠=∠-∠,即ACP BCQ ∠=∠, ()ACP BCQ SAS ∴∆≅∆,AP BQ ∴=.(2)在等边ABC ∆中,AC BC =,60ACB ∠=︒, 由旋转可得,CP CQ =,60PCQ ∠=︒,ACB PCQ ∴∠=∠,ACB PCB PCQ PCB ∴∠-∠=∠-∠,即ACP BCQ ∠=∠, ()ACP BCQ SAS ∴∆≅∆,AP BQ ∴=,90CBQ CAP ∠=∠=︒;BQ AP AC BC ∴===,AP AC =,90CAP ∠=︒,30BAP ∴∠=︒,75ABP APB ∠=∠=︒,135CBP ABC ABP ∴∠=∠+∠=︒,45CBD ∴∠=︒,45QBD ∴∠=︒,CBD QBD ∴∠=∠,即BD 平分CBQ ∠,BD CQ ∴⊥且点D 是CQ 的中点,即直线PB 垂直平分线段CQ .(3)①当点Q 在直线l 上方时,如图所示,延长BQ 交l 于点E ,过点Q 作QF l ⊥于点F ,由题意可得AC BC =,PC CQ =,60PCQ ACB ∠=∠=︒, ACP BCQ ∴∠=∠,()APC BCQ SAS ∴∆≅∆,AP BQ ∴=,90CBQ CAP ∠=∠=︒,60CAB ABC ∠=∠=︒,30BAE ABE ∴∠=∠=︒,4AB AC ==,AE BE ∴=, 60BEF ∴∠=︒,设AP t =,则BQ t =,EQ t ∴=-,在Rt EFQ ∆中,)QF t =-,12APQ S AP QF ∆∴=⋅=,即1)2t ⋅-=,解得t =t .即AP . ②当点Q 在直线l 下方时,如图所示,设BQ 交l 于点E ,过点Q 作QF l ⊥于点F ,由题意可得AC BC =,PC CQ =,60PCQ ACB ∠=∠=︒,ACP BCQ ∴∠=∠,()APC BCQ SAS ∴∆≅∆,AP BQ ∴=,90CBQ CAP ∠=∠=︒,60CAB ABC ∠=∠=︒,30BAE ABE ∴∠=∠=︒,120BEF ∴∠=︒,60QEF ∠=︒,4AB AC ==,AE BE ∴=, 设AP m =,则BQ m =,EQ m ∴=-,在Rt EFQ ∆中,QF m =,12APQ S AP QF ∆∴=⋅=,即12m m ⋅-解得m m ==.综上可得,AP 6.(2020•沈阳)在ABC ∆中,AB AC =,BAC α∠=,点P 为线段C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PB ,将线段PB 绕点P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得到线段PD ,连接DB ,DC .(1)如图1,当60α=︒时,①求证:PA DC =;②求DCP ∠的度数;(2)如图2,当120α=︒时,请直接写出PA 和DC 的数量关系.(3)当120α=︒时,若6AB =,BP D 到CP 的距离为 .【解答】(1)①证明:如图1中,将线段PB 绕点P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得到线段PD , PB PD ∴=,AB AC =,PB PD =,60BAC BPD ∠=∠=︒, ABC ∴∆,PBD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PBD ∴∠=∠=︒,PBA DBC ∴∠=∠,BP BD =,BA BC =,()PBA DBC SAS ∴∆≅∆,PA DC ∴=.②解:如图1中,设BD 交PC 于点O .PBA DBC ∆≅∆,BPA BDC ∴∠=∠,BOP COD ∠=∠,60OBP OCD ∴∠=∠=︒,即60DCP ∠=︒.(2)解:结论:CD =.理由:如图2中,AB AC =,PB PD =,120BAC BPD ∠=∠=︒,2cos30BC AB ∴=⋅⋅︒,2cos30BD BP =⋅︒=,∴BC BD BA BP= 30ABC PBD ∠=∠=︒,ABP CBD ∴∠=∠,CBD ABP ∴∆∆∽,∴CD BC PA AB=CD ∴=.(3)过点D 作DM PC ⊥于M ,过点B 作BN CP ⊥交CP 的延长线于N . 如图31-中,当PBA ∆是钝角三角形时,在Rt ABN ∆中,90N ∠=︒,6AB =,60BAN ∠=︒,cos603AN AB ∴=⋅︒=,sin 60BN AB =⋅︒=2PN PB ==, 321PA ∴=-=,由(2)可知,CD = BPA BDC ∠=∠,30DCA PBD ∴∠=∠=︒, DM PC ⊥,12DM CD ∴=如图32-中,当ABP ∆是锐角三角形时,同法可得235PA =+=,CD =12DM CD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DM ..。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专题复习教案1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专题复习教案1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六几何(一)【教学笔记】题型一:图像的几何变换1、主视图、左视图、府视图2、图形旋转、折叠3、求最短途径问题题型二:平面几何根底1、平行线、相交线题型三:三角形(全等、相像、三角函数)1、勾股定理1、题型一:图像的几何变换【例1】(2016•资阳)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外外表绽开图,则这个正方体是( )A .B .C .D .【解答】解:∵由图可知,实心圆点及空心圆点肯定在紧相邻的三个侧面上,∴C 符合题意. 故选C .【例2】(2015•资阳)如图1是一个圆台,它的主视图是 ( ) A . B . C . D . 解:B .【例3】(2015达州)如图,直径AB 为12的半圆,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此时点B 旋转到点B ′,则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是( ) A .12π B.24π C.6π D.36π【例4】(2014年四川资阳)如图,在Rt△ABC 中,∠BAC=90°.假如将该三角形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1C 1的位置,点B 1恰好落在边BC 的中点处.那么旋转的角度等于( )A .55°B . 60°C . 65°D . 80°解答:∵在Rt△ABC 中,∠BAC=90°,将该三角形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1C 1的位置,点B 1恰好落在边BC 的中点处,∴AB 1=BC ,BB 1=B 1C ,AB=AB 1,∴BB 1=AB=AB 1,∴△ABB 1是等边三角形,∴∠BAB 1=60°,∴旋转的角度等于60°.故选:B .【例5】(2015自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6,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 ′D 的最小值是( )A .2102-B .6C .2132-D .4解析:【课后练习】1、(2014年四川资阳)下列立体图形中,俯视图是正方形的是( )A .B .C .D .解答: 解;A 、的俯视图是正方形,故A 正确;2、(2015内江)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B ) A 3 B .3.6 D 6解:连接BD,及AC交于点F.∵点B及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BE最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23=BE3、(2015甘孜州)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A. B. C. D.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正确;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错误.故选B.4、(2015遂宁)在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中,其中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C )A.2 B.3 C.4 D.5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而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中心对称图形的有4种.5、(2015泸州)如图,在△ABC中,AB=AC,BC=24,tanC=2,假如将△ABC沿直线l 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E处,直线l及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 A )A.13 B.152C.272D.12解:过点A作AQ⊥BC于点Q,∵AB=AC,BC=24,tanC=2,∴A Q/QC=2,QC=BQ=12,∴A Q=24,∵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处,过E点作EF⊥BC于点F,设BD=x,则DE=x,∴DF=24-x-6=18-x,∴x2=(18-x)2+122,得:x=13,则BD=13.故选A.6、(2015绵阳)如图,D是等边△ABC边AB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折叠,使点C及D重合,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AC和BC上,则CE:CF=( B )A.34B.45C.56D.677、(2015广元)如图,把RI△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26y x=-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 C )A.4 B.8 C.16 D.82解:∵∠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AC=4,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如图,∴四边形BB'C'C是平行四边形,∴A'C'=AC=4,把y=4代入直线y=2x﹣6,解得x=5,即OA'=5,∴AA'=BB'=4,∴平行四边形BB'C'C的面积=BB' ×A'C'=44=16;故答案为:16.8、(2015成都)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3,AD=4,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及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试题分析:点B恰好及点C重合,且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依据翻折的性质,则AE⊥BC,BE=CE=2,在Rt△ABE中,.故答案为:3.由勾股定理得9、(2015达州)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点D落在D′处,C′D′交AE于点M.若AB=6,BC=9,则AM的长为.10、(2015内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E为CD上一点,分别以EA,EB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D恰好落在AB边的点F处.若AD=2,BC=3,则EF的长为.11、(2015宜宾)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及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将△AOB沿直线AB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12、(2015凉山州)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13、(2015绵阳)如图,在等边△ABC内有一点D,AD=5,BD=6,CD=4,将△ABD绕A 点逆时针旋转,使AB及AC重合,点D旋转至点E,则∠CDE的正切值为.14、(2015攀枝花)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D为BC的中点,E是AC边上一点,则BE+DE的最小值为.15、(2015乐山)如图,已知A (23,2)、B (23,1),将△AOB 围着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A 旋转到点A′(﹣2,23)的位置,则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为 .16、(2015南充)(10分)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点P 到点A 、B 和D 的间隔 分别为1,22,10,△ADP 沿点A 旋转至△ABP ′,连结PP ′,并延长AP 及BC 相交于点Q .(1)求证:△AP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BPQ 的大小;(3)求CQ 的长.17、(2015自贡)(14分)在△ABC 中,AB=AC=5,cos∠ABC=53,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 1B 1C .(1)如图①,当点B 1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①求证:BB 1∥CA 1;②求△AB 1C 的面积;(2)如图②,点E 是BC 边的中点,点F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在△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点F 的对应点是F 1,求线段EF 1长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题型二:平面几何根底【例1】(2015资阳)如图,已知AB ∥CD ,∠C =70°,∠F =30°,则∠A 的度数为( C ) A .30° B.35° C.40° D.45°【例2】(2015广安)如图,半径为r 的⊙O 分别绕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用一样速度匀速滚动一周,用时分别为1t 、2t 、3t ,则1t 、2t 、3t 的大小关系为 .解:设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为3.14,等边三角型的边长为a≈2,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正方形的边长为b≈1.7,正方形的周长为1.7×4=6.8; 圆的周长为3.14×2×1=6.28,∵6.8>6.28>6,∴t 2>t 3>t 1.【例3】(2016•资阳)如图,AC 是正五边形ABCDE 的一条对角线,则∠ACB= 36° .【解答】解:正多边形内角和;∵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B=108°,AB=CB,∴∠ACB=(180°﹣108°)÷2=36°;故答案为:36°.【课后练习】1、(2015内江)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 B.45° C.60° D.70°2、(2015凉山州)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m]A.52° B.38° C.42° D.60°3、(2015泸州)如图,AB∥CD,CB平分∠ABD.若∠C=40°,则∠D的度数为()A.90° B.100° C.110° D.120°4、(2015成都)如图,直线m∥n,△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则∠1=________度.5、(2015遂宁)下列命题:①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②点G是△ABC的重心,若中线AD=6,则AG=3;③若直线y kx 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k<0,b>0;④定义新运算:a*b=22a b-,若(2x)*(x﹣3)=0,则x=1或9;⑤抛物线2243y x x=-++的顶点坐标是(1,1).其中是真命题的有(只填序号)6、(2015宜宾)如图,A B∥CD,AD及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 .[来7、(2015绵阳)如图,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AGF=130°,则∠F= .题型三:三角形(全等、相像、三角函数)【例1】(2016•资阳)如图6,在△ABC中,∠ACB=90º,AC=BC=1,E、F为线段AB 上两动点,且∠ECF=45°,过点E、F分别作BC、AC的垂线相交于点M,垂足分别为H、G.现有以下结论:①AB=2;②当点E及点B重合时,MH=12;③AF+BE=EF;④MG•MH=12,其中正确结论为( C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答:①由题意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故①正确;②如图1,当点E及点B重合时,点H及点B重合,∴MB⊥BC,∠MBC=90°,∵MG⊥AC,∴∠MGC=90°=∠C=∠MBC,∴MG∥BC,四边形MGCB是矩形,∴MH=MB=CG,∵∠FCE=45°=∠ABC,∠A=∠ACF=45°,∴CE=AF=BF,∴FG是△ACB 的中位线,∴GC=AC=MH,故②正确;③如图2所示,∵AC=BC,∠ACB=90°,∴∠A=∠5=45°.将△ACF顺时针旋转90°至△BCD,则CF=CD,∠1=∠4,∠A=∠6=45°;BD=AF;∵∠2=45°,∴∠1+∠3=∠3+∠4=45°,∴∠DCE=∠2.在△ECF和△ECD中,,∴△ECF≌△ECD(SAS),∴EF=DE.∵∠5=45°,∴∠EBD=90°,∴DE2=BD2+BE2,即EF2=AF2+BE2,故③错误;④∵∠7=∠1+∠A=∠1+45°=∠1+∠2=∠ACE,∵∠A=∠5=45°,∴△ACE∽△BFC,∴AE/BC=,∴A E•BF=AC•BC=1,由题意知四边形CHMG是矩形,∴MG∥BC,MH=CG ,MH∥AC,∴=;=,即=;=,∴MG=AE;MH=BF ,∴MG•MH=AE×BF=AE•BF=AC•BC=,故④正确.故选:C.【例2】(2016•资阳)如图5,透亮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视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 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 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途径是()图5 A.13cm B.261cm C.61cm D.234cm考点:平面绽开-最短途径问题..解答:解:如图:∵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3cm及饭粒相对的点A处,∴A′D=5cm,BD=12﹣3+AE=12cm,∴将容器侧面绽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间隔,A′B===13(Cm).故选:A.【例3】(2016•资阳)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CO⊥AB于点O,点D、E分别在边AC、BC上,且AD=CE,连结DE交CO于点P,给出以下结论:①△D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CDE=∠COE;③若AC=1,则四边形CEOD的面积为;④AD2+BE2﹣2OP2=2DP•PE,其中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④.【解答】解:①正确.如图,∵∠ACB=90°,AC=BC,CO⊥AB∴AO=OB=OC,∠A=∠B=∠ACO=∠BCO=45°,在△ADO和△CEO中,,∴△ADO≌△CEO,∴DO=OE,∠AOD=∠COE,∴∠AOC=∠DOE=90°,∴△D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②正确.∵∠DCE+∠DOE=180°,∴D、C、E、O四点共圆,∴∠CDE=∠COE,故②正确.③正确.∵AC=BC=1,∴S△A B C=×1×1=,S四边形D C E O =S△D O C+S△C E O=S△C D O+S△A D O=S△A O C=S△A B C=,故③正确.④正确.∵D、C、E、O四点共圆,∴OP•PC=DP•PE,∴2OP2+2DP•PE=2OP2+2OP•PC=2OP(OP+PC)=2OP•OC,∵∠OEP=∠DCO=∠OCE=45°,∠POE=∠COE,∴△OPE∽△OEC,∴=,∴OP•OC=OE2,∴2OP2+2DP•PE=2OE2=DE2=CD2+CE2,∵CD=BE,CE=AD,∴AD2+BE2=2OP2+2DP•PE,∴AD2+BE2﹣2OP2=2DP•PE.故④正确.【例4】(2016•资阳)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结BD,过点D作DF⊥AC于点F.(1)如图1,若点F及点A重合,求证:AC=BC;(2)若∠DAF=∠DBA,①如图2,当点F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推断线段AF及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点F在线段CA上时,设BE=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F.【解答】解:(1)由旋转得,∠BAC=∠BAD,∵DF⊥AC,∴∠CAD=90°,∴∠BAC=∠BAD=45°,∵∠ACB=90°,∴∠ABC=45°,∴AC=CB,(2)①由旋转得,AD=AB,∴∠ABD=∠ADB,∵∠DAF=∠ABD,∴∠DAF=∠ADB,∴AF∥BB,∴∠BAC=∠ABD,∵∠ABD=∠FAD由旋转得,∠BAC=∠BAD,∴∠FAD=∠BAC=∠BAD=×180°=60°,由旋转得,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在△AFD和△BED中,,∴△AFD≌△BED,∴AF=BE,②如图,由旋转得,∠BAC=∠BAD,∵∠ABD=∠FAD=∠BAC+∠BAD=2∠BAD,由旋转得,AD=AB,∴∠ABD=∠ADB=2∠BAD,∵∠BAD+∠ABD+∠ADB=180°,∴∠BAD+2∠BAD+2∠BAD=180°,∴∠BAD=36°,设BD=x,作BG平分∠ABD,∴∠BAD=∠GBD=36°∴AG=BG=BC=x,∴DG=AD﹣AG=AD﹣BG=AD﹣BD,∵∠BDG=∠ADB,∴△BDG∽△ADB,∴.∴,∴,∵∠FAD=∠EBD,∠AFD=∠BED,∴△AFD∽△BED,∴,∴AF==x.【课后练习】1、(2015成都)如图,在△ABC中,DE//BC,AD=6,BD=3,AE=4,则EC的长为()A.1 B.2 C.3 D.42、(2015达州)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 B.36° C.30° D.24°3、(2015遂宁)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A.1cm B.2cm C.3cm D.4cm4、(2015宜宾)如图,△OAB及△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像比为1: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A.(1,2) B.(1,1) C.(2,2) D.(2,1)5、(2015泸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B(32,32),动点C 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A.2 B.3 C.4 D.56、(2015眉山)如图,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过A点作AC⊥x轴,交OB 于D 点,垂足为C .若△ADO 的面积为1,D 为OB 的中点,则k 的值为( )A .34B .38C .3D .47、(2015眉山)如图,AD ∥BE ∥CF ,直线l 1、l 2这及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和点D 、E 、F .已知AB =l ,BC =3,DE =2,则EF '的长为( )A .4B .5C .6D .88、(2015绵阳)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 :DB =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及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 :CF =( )A .34B .45C .56D .67 9、(2015绵阳)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E ,∠CBD =90°,BC =4,BE =ED =3,AC =1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6B .12C .20D .2410、(2015绵阳)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BE ,CD 相交于点F ,∠ABC =42°,∠A =60°,则∠BFC =( )A .118° B.119° C.120° D.121°11、(2015广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27100x x -+=的两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A.12 B.9 C.13 D.12或912、(2015甘孜州)如图,在△ABC中,∠B=40°,∠C=30°,延长BA至点D,则∠CAD 的大小为()A.110° B.80° C.70° D.60°13、(2015乐山)如图,1l∥2l∥3l,两条直线及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D、E、F.已知,则DEDF的值为()A.32B.23C.25D.3514、(2015成都)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3,AD=4,将平行四边形ABCD 沿AE翻折后,点B恰好及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_.15、(2015南充)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度.16、(2015自贡)将一副三角板按图叠放,则△AOB及△DOC的面积之比等于.17、(2015宜宾)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PC是等边三角形,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D于点E、F,连结BD、DP,BD及CF相交于点H.给出下列结论:①△ABE≌△DCF;②;③2DP PH PB=⋅;④.其中正确的是.(写出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18、(2015宜宾)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PE⊥AB于点E.若PE=3,则点P到AD的间隔为.19、(2015宜宾)如图,AB∥CD,AD及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 .20、(2015凉山州)在▱ABCD中,M,N是AD边上的三等分点,连接BD,MC相交于O点,则S△MOD :S△COB= .21、(2015泸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AB,∠ADC的平分线交边BC于点E,AH⊥DE于点H,连接CH并延长交边AB于点F,连接AE交CF于点O.给出下列命题:①∠AEB=∠AEH;②DH=22EH;③HO=12AE;④BC﹣BF=2EH.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填上全部正确命题的序号).22、(2015眉山)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EBF≌△DFC;②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③当AB=AC,∠BAC=1200时,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请写出正确结论的番号).23、(2015绵阳)如图,在等边△ABC内有一点D,AD=5,BD=6,CD=4,将△ABD绕A 点逆时针旋转,使AB及AC重合,点D旋转至点E,则∠CDE的正切值为.24、(2015广元)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2m 、5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cm . 25、(2015巴中)如图,在△ABC 中,AB =5,AC =3,AD 、AE 分别为△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过点C 作CH ⊥AE 于点H ,并延长交AB 于点F ,连结DH ,则线段DH 的长为 . 26、(2015巴中)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 、b 满意229(2)0a b -+-=,则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 .27、(2015攀枝花)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 中,D 为BC 的中点,E 是AC 边上一点,则BE +DE 的最小值为 .28、(2015乐山)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DE 垂直平分AB ,已知∠ADE=40°,则∠DBC= °.29、(2015乐山)(10分)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A 落在平面上的F 点处,DF 交BC 于点E .(1)求证:△DCE≌△BFE;(2)若CD=2,∠ADB=30°,求BE 的长.30、(2015南充)(8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 ,将△AMP 和△BPQ 分别沿PM 和PQ 折叠(AP >AM ),点A 和点B 都及点E 重合;再将△CQD 沿DQ 折叠,点C 落在线段EQ 上点F 处.(1)推断△AMP ,△BPQ ,△CQD 和△FDM 中有哪几对相像三角形?(不需说明理由)(2)假如AM =1,sin ∠DMF =53,求AB 的长.31、(2015南充)(8分)如图,△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 . 求证:(1)△AEF ≌△CEB ;(2)AF =2CD .32、(2015内江)(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将▱ABCD 的边AB 延长至点E ,使AB =BE ,连接DE ,EC ,DE 交BC 于点O .(1)求证:△ABD ≌△BEC ;(2)连接BD ,若∠BOD =2∠A ,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33、(2015广安)(6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BCD沿BD翻折,使点C落在点E处,BE和AD相交于点O,求证:OA=OE.解析:∵AD∥BC ∴∠CBD=∠ADB又∵∠EBD=∠CBD∴∠EBD=∠ADB∴OB=OD∵BC=BE AD=BC ∴BE=AD∴AD-OD=BE-OB∴OA=OE34、(2015巴中)(10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及BD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及边AD、BC分别交于点M和点N.(1)请你推断OM和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当AB=6,AC=8时,求△BDE的周长.。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_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_几何综合题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几何综合题主备人 毛琴香 学校 访仙中学 审核人 陈海青 一、教学目标: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 全或构造基本图形.⑵能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⑶能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二、教学重点: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几何证明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基本图形及辅助线:解决几何综合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中档几何题目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图形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举例:1、与相似及圆有关的基本图形 2、正方形中的基本图形3、基本辅助线(1)角平分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翻折;【参见(一)1;(二)1;】*(2)与中点相关——倍长中线(八字全等),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参见(一)2、3、4、5】*(3)共端点的等线段——旋转基本图形(60°,90°),构造圆;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翻折; 转移线段——平移基本图形(线段)线段间有特殊关系时,翻折;【参见C'A B C B'C'B'C B AB'C'C B A OAB C C'B'B'OABC OB'C'A BCF E AB D CE DAB C O DC AB O D AC B E OF E C A B D F DC B A E G(一)6,7,8,9】(4)特殊图形的辅助线及其迁移——梯形的辅助线(什么时候需要这样添加?)等【参见(一)7】作双高——上底、下底、高、腰(等腰梯形)三推一;面积;锐角三角函数 平移腰——上下底之差;两底角有特殊关系(延长两腰);梯形——三角形 平移对角线——上下底之和;对角线有特殊位置、数量关系。

最新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模型手拉手模型

最新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模型手拉手模型
秒杀技巧: 共端点,等线段,出全

手拉手模型秒杀技巧
2.如图,△ABC、△D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图中全等三角形 为:
秒杀技巧: 共端点,等线段,出全

手拉手模型秒杀技巧
3.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全等三角形为:
秒杀技巧: 共端点,等线段,出全

手拉手模型秒杀技巧
4.如图BA=BC,BD=BE,∠EBA=∠DBC,若BC=7,BD=6,DC=5,则AE是
秒杀技巧: 共端点,等线段,出全

手拉手模型秒杀技巧
5.如图AB=AC,AD=AE,∠BAC=∠DAE,∠BAD+∠ACE+∠ADE=94°,则∠ADE=
①共端点,等线段,定全等
秒杀技巧: ②三组对应边
③对应边夹角相等
手拉手模型秒杀技巧
8.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ABC外一点,连接AD、BD、CD,且 BD交AC于点O,在BD上取一点E,使得AE=AD,∠EAD=∠BAC,若∠ACB=70°, 则∠BDC的度数为:
①共端点,等线段,定全等
第一讲
手拉手模型
CONTENTS
1 技巧讲解 2 例题讲解 3 对应习题 4 课程总结
Part 1
手拉手模型秒杀技巧
手拉手全等问题:共端点 等线段 定全等
手拉手中角度问题:①共端点,等线段,定全等 ②三组对应边 ③对应边夹角相等
手拉手模型秒杀技巧
1.如图,AB=AC,AD=AE,且∠BAC=∠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为:
秒杀技巧: 共端点,等线段,出全

手拉手模型秒杀技巧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优秀5篇)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优秀5篇)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优秀5篇)篇一: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篇一(一)复习目标(1)第22章、23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习,加入适当的练习,特别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题型: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在课堂上要逐一对这些题型归纳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

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2)第24章、25章“相似图形”、“解直角三角形”是几何部分。

这凉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应用是重点。

要学会生活中的图形是随时都可以转化成数学问题,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对常见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题要多练多总结。

(3)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是要能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两步或以上的事件的概率。

(二)复习措施(1)强化训练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特别是一元二次方程和解直角三角形,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

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

对能力较强的个别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通过近三年的学习,我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

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

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篇二: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篇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将利用2个周时间结束九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习。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最新)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最新)

最新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精选5篇)一、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

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

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

如,给你一个习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配套练习以《中考复习指南》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8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

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

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6)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7)注重对优生的培养。

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使其冒“尖”。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题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题

【北师大版2020中考数学专项复习】:几何综合问题【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已知正方形中,为对角线上一点,过点作交于,连接,为中点,连接.(1)直接写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2)将图1中绕点逆时针旋转,如图2所示,取中点,连接,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将图1中绕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思路点拨】本题的核心条件就是G 是中点,中点往往暗示很多的全等关系,如何构建一对我们想要的全等三角形就成为了分析的关键所在.连接AG 之后,抛开其他条件,单看G 点所在的四边形ADFE ,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梯形,于是根据我们在第一讲专题中所讨论的方法,自然想到过G 点做AD,EF 的垂线.于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出现了.第三问在△BEF 的旋转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依然是G 点是FD 的中点.可以延长一倍EG 到H ,从而构造一个和EFG 全等的三角形,利用BE=EF 这一条件将全等过渡.要想办法证明三角形ECH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就需要证明三角形EBC 和三角形CGH 全等,利用角度变换关系就可以得证了.【答案与解析】ABCD E BD E EF BD ⊥BC F DF G DF EG CG ,EG CG BEF ∆B 45︒DF G EG CG ,BEF ∆B 图3图2 图1F EA B C D A B C D E FG GF E DC BA(1)(2)(1)中结论没有发生变化,即.证明:连接,过点作于,与的延长线交于点.在与中,∵,∴.∴.在与中,∵, ∴.∴在矩形中,在与中,∵, ∴.∴.∴(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CG EG =CG EG =AG G MN AD ⊥M EF N DAG ∆DCG ∆AD CD ADG CDG DG DG =∠=∠=,,DAG DCG ∆∆≌AG CG =DMG ∆FNG ∆DGM FGN FG DG MDG NFG ∠=∠=∠=∠,,DMG FNG ∆∆≌MG NG =AENM AM EN =Rt AMG ∆Rt ENG ∆AM EN MG NG ==,AMG ENG ∆∆≌AG EG =EG CG =MN图2A BC D E F G【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图形旋转题.从旋转45°到旋转任意角度,要求讨论其中的不变关系.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1),射线射线,是它们的公垂线,点、分别在、 上运动(点与点不重合、点与点不重合),是边上的动点(点与、不重合),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且.(1)求证:∽;(2)如图(2),当点为边的中点时,求证:;(3)设,请探究:的周长是否与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答案】 (1)证明:∵,∴.∴.又∵,∴.∴.∴∽.(2)证明:如图,过点作,交于点,G图3F E ABCD//AM BN AB D C AM BN D A C B E AB E A B EC DE ⊥a AB DE AD ==+ADE ∆BEC ∆E AB CD BC AD =+m AE =BEC ∆m m BEC∆EC DE ⊥︒=∠90DEC ︒=∠+∠90BEC AED ︒=∠=∠90B A ︒=∠+∠90EDA AED EDA BEC ∠=∠ADE ∆BEC ∆E EF BC //CD F∵是的中点,容易证明. 在中,∵ ,∴ . ∴ . ∴ .(3)解:的周长,.设,则.∵ ,∴ .即.∴ . 由(1)知∽,∴ . ∴ 的周长的周长. ∴ 的周长与值无关.2.在△ABC 中,∠ACB=45º.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为一E AB )(21BC AD EF +=DEC Rt ∆CF DF =CD EF 21=)(21BC AD +CD 21=CD BC AD =+AED ∆DE AD AE ++=m a +=m a BE -=x AD =x a DE -=︒=∠90A 222AD AE DE +=22222x m x ax a +=+-am a x 222-=ADE ∆BEC ∆的周长的周长BEC ∆∆ADE BEAD =m a a m a --=222a m a 2+=BEC ∆⋅+=m a a 2ADE ∆a 2=BEC ∆m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 =,,CD=,求线段CP 的长.(用含的式子表示)【思路点拨】(1)由题干可以发现,正方形中四条边的垂直关系是不动的,于是利用角度的互余关系进行传递,就可以得解.(2)是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问法,那么思路很简单,就是从一般中构筑一个特殊的条件就行,和上题一样找AC 的垂线,就可以变成第一问的条件,然后一样求解.(3)D 在BC 之间运动和它在BC 延长线上运动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已给的线段长度就需要分情况去考虑到底是4+X 还是4-X.分类讨论之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CP.【答案与解析】(1)结论:CF ⊥BD ;证明如下:AB=AC ,∠ACB =45º,∴∠ABC=45º.由正方形ADEF 得 AD=AF ,∵∠DAF=∠BAC =90º,∴∠DAB=∠FAC ,∴△DAB ≌△FAC , ∴∠ACF=∠ABD .∴∠BCF=∠ACB+∠ACF= 90º.即 CF ⊥BD .(2)CF ⊥BD .(1)中结论仍成立.理由是:过点A 作AG ⊥AC 交BC 于点G ,∴AC=AG可证:△GAD ≌△CAF ∴∠ACF=∠AGD=45º∠BCF=∠ACB+∠ACF= 90º. 即CF ⊥BD3 BC xx(3)过点A 作AQ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Q ,①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CA=45º,可求出AQ= CQ=4.∴DQ=4-x ,易证△AQD ∽△DCP ,∴ ,∴, .②点D 在线段BC 延长线上运动时,∵∠BCA=45°,∴AQ=CQ=4,∴DQ=4+x .过A 作AQ ⊥BC ,∴∠Q=∠FQC=90°,∠ADQ=∠AFC ,则△AQD ∽△ACF .∴CF ⊥BD ,∴△AQD ∽△DCP ,∴, ∴, CP CD DQ AQ =44CP x x =-24x CP x ∴=-+CD DQ AQ 4+4x x =.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性强,需要综合运用全等、相似、正方形等知识点,属能力拔高性的题目.3.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cm ,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交射线DC 于点F ,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落在点B′ 处.(1)当=1 时,CF=______cm , (2)当=2 时,求sin∠DAB′ 的值; (3)当= x 时(点C 与点E 不重合),请写出△ABE 翻折后与正方形ABCD 公共部分的面积y 与x 的关系式,(只要写出结论,不要解题过程).【思路点拨】动态问题未必只有点的平移、图形的旋转,翻折(即轴对称)也是一大热点.(1)给出比例为1,(2)比例为2,(3)比例任意,所以也是一道很明显的从一般到特殊的递进式题目.需要仔细把握翻折过程中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哪些条件没有发生变化.一般说来,翻折中,角,边都是不变的,所以轴对称图形也意味着大量全等或者相似关系,所以要利用这些来获得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尤其要注意的是,本题中给定的比例都是有两种情况的,E 在BC 上和E 在延长线上都是可能的,所以需要分类讨论,不要遗漏.【答案与解析】(1)CF=6cm ;(2)① 如图1,当点E 在BC 上时,延长AB ′交DC 于点M ,24x CP x ∴=+CE BE CE BE CEBE 图1∵ AB ∥CF ,∴ △ABE ∽△FCE ,∴ . ∵ =2, ∴ CF=3. ∵ AB ∥CF ,∴∠BAE=∠F .又∠BAE=∠B ′ AE , ∴ ∠B ′ AE=∠F .∴ MA=MF .设MA=MF=k ,则MC=k -3,DM=9-k .在Rt △ADM 中,由勾股定理得:k 2=(9-k)2+62, 解得 k=MA=. ∴ DM=. ∴ sin ∠DAB ′=; ②如图2,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延长AD 交B ′ E 于点N ,FCAB CE BE =CE BE 13252135=AM DM图2同①可得NA=NE .设NA=NE=m ,则B ′ N=12-m .在Rt △AB ′ N 中,由勾股定理,得m 2=(12-m)2+62, 解得 m=AN=. ∴ B ′N=. ∴ sin ∠DAB ′=. (3)①当点E 在BC 上时,y=; ②当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y=. 【总结升华】动态几何问题当中有点动,线动,乃至整体图形动几种可能的方式,动态几何问题往往作为压轴题出现,所以难度不言而喻,但是拿到题后不要慌张,因为无论是题目以哪种形式出现,始终把握的都是在变化过程中那些不变的量.只要一个个将条件抽出来,将大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去解决,就很轻松了.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已知如图,在梯形中,点是的中点,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是等腰梯形;(2)动点、分别在线段和上运动,且保持不变.设 求与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当取最小值时,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属于纯静态问题,只要证两边的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2)是双动点问题,所以就需要研究在P,Q 运动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题目给定∠MPQ=60°,其实就1529253='AN N B 18x x 1+18x 18x -ABCD 24AD BC AD BC ==∥,,,M AD MBC △ABCD P Q BC MC 60MPQ =︒∠PC x MQ y ==,,y x y PQC△是将静态的那个等边三角形与动态条件联系了起来.因为最终求两条线段的关系,所以很自然想到要通过相似三角形找比例关系.(3)条件又回归了当动点静止时的问题,由第二问所得的二次函数,很轻易就可以求出当x 取对称轴的值时y 有最小值,接下来就变成了“给定PC=2,求△PQC 形状”的问题了,由已知的BC=4,自然看出P 是中点,于是问题轻松求解.【答案与解析】(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是中点∴∵∴∴∴∴梯形是等腰梯形.(2)解:在等边中, ∴ ∴∴∴ ∵ ∴∴ ∴MBC △60MB MC MBC MCB ===︒,∠∠M AD AM MD =AD BC ∥60AMB MBC ==︒∠∠,60DMC MCB ==︒∠∠AMB DMC △≌△AB DC =ABCD MBC △4MB MC BC ===,60MBC MCB ==︒∠∠,60MPQ =︒∠120BMP BPM BPM QPC +=+=︒∠∠∠∠BMP QPC =∠∠BMP CQP △∽△PC CQ BM BP=PC x MQ y ==,44BP x QC y =-=-,444x y x -=-2144y x x =-+(3)解:为直角三角形,∵ ∴当取最小值时,∴是的中点,而∴∴∴为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以上题目是动点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动点移动中出现特殊条件,例如某边相等,某角固定时,将动态问题化为静态问题去求解.如果没有特殊条件,那么就需要研究在动点移动中哪些条件是保持不变的.举一反三:【高清课堂:几何综合问题 例3】【变式】已知:如图,N 、M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两点,B 是上一动点(B 不与点M 、N 重合),∠MON=90°,BA ⊥OM 于点A ,BC ⊥ON 于点C ,点D 、E 、F 、G 分别是线段OA 、AB 、BC 、CO 的中点,GF 与CE 相交于点P ,DE 与AG 相交于点Q .(1)四边形EPGQ (填“是”或者“不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EPGQ 是矩形,求OA 的值.PQC △()21234y x =-+y 2x PC ==P BC MP BC ⊥,60MPQ =︒∠,30CPQ =︒∠,90PQC =︒∠PQC △MN【答案】(1)是.证明:连接OB,如图①,∵BA⊥OM,BC⊥ON,∴∠BAO=∠BCO=90°,∵∠AOC=90°,∴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AB=OC,∵E、G分别是AB、CO的中点,∴AE∥GC,AE=GC,∴四边形AECG为平行四边形.∴CE∥AG,∵点D、E、F、G分别是线段OA、AB、BC、CO的中点,∴GF∥OB,DE∥OB,∴PG∥EQ,∴四边形EPGQ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②,∵口EPGQ 是矩形. ∴∠AED+∠CEB=90°.又∵∠DAE=∠EBC=90°,∴∠AED=∠BCE .∴△AED ∽△BCE ,∴, 设OA=x ,AB=y ,则 得y 2=2x 2,又∵OA 2+AB 2=OB 2, 即x 2+y 2=12.∴x 2+2x 2=1,解得:x=. 即当四边形EPGQ 是矩形时,OA 的长度为. 5.在中,过点C 作CE ⊥CD 交AD 于点E,将线段EC 绕点E 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F (如图1)(1)在图1中画图探究:①当P 为射线CD 上任意一点(P 1不与C 重合)时,连结EP 1绕点E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EC 1.判断直线FC 1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当P 2为线段DC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结EP 2,将线段EP 2绕点E 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C 2.判断直线C 1C 2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AD AE BE BC=::222x y y x =3333ABCD 909090(2)若AD=6,tanB=,AE=1,在①的条件下,设CP 1=,S =,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1 备用图【思路点拨】(1)本题在于如何把握这个旋转90°的条件.旋转90°自然就是垂直关系,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直角三角形,于是证角、证线就手到擒来了.(2)是利用平行关系建立函数式,但是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1)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证明:如图1,设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线段分别绕点逆时针旋转90°依次得到线段,∴.∵,, ∴. 43x 11P FC y y xx 1FG CD 1FG CD H 1EC EP 、E 1EF EG 、111190PEG CEF EG EP EF EC ∠=∠===°,,1190G EF PEF ∠=-∠°1190PEC PEF ∠=-∠°11G EF PEC ∠=∠FDC BAE 图1 G 2 G 1P 1 H P 2∴. ∴. ∵,∴, ∴.∴.∴.∴.②按题目要求所画图形见图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可得.由(1)可得四边形为正方形.∴.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11G EF PEC △≌△11G FE PCE ∠=∠EC CD ⊥190PCE ∠=°190G FE ∠=°90EFH ∠=°90FHC ∠=°1FG CD ⊥12G G CD ABCD B ADC ∠=∠461tan 3AD AE B ===,,45tan tan 3DE EBC B =∠==,4CE =EFCH 4CH CE ==1P CH∵, ∴. ∴. ②如图3,当点在线段上(不与两点重合)时,∵, ∴. ∴. ③当点与点重合时,即时,不存在.1114FG CP x PH x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4)2y x x x =->1P CH C H 、1114FG CP x PH x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04)2y x x x =-+<<1P H 4x =11PFG △综上所述,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或. 【总结升华】本题着重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形的旋转变换、三角形全等、探究垂直的构成情况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点P 是∠MON 的平分线上的一动点,射线PA 交射线OM 于点A ,将射线PA 绕点P 逆时针旋转交射线ON 于点B ,且使∠APB+∠MON=180°.(1)利用图1,求证:PA=PB ;(2)如图2,若点C 是AB 与OP 的交点,当S △POB =3S △PCB 时,求PB 与PC 的比值;(3)若∠MON=60°,OB=2,射线AP 交ON 于点D ,且满足且∠PBD=∠ABO ,请借助图3补全图形,并求OP 的长.【答案】(1)作PE ⊥OM,PF ⊥ON ,垂足为E 、F∵四边形OEPF 中,∠OEP=∠OFP=90°,∴∠EPF+∠MON=180°,已知∠APB+∠MON=180°,∴∠EPF=∠APB ,即∠EPA+∠APF=∠APF+∠FPB ,∴∠EPA=∠FP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E=PF ,∴△EPA ≌△FPB ,即PA=PB ;y x x 212(4)2y x x x =->212(04)2y x x x =-+<<(2)∵S △POB =3S △PCB ,∴PO=3PC ,又∵∠BPC=∠OPB (公共角),∴△PBC ∽△POB ,即PB 2=PO •PC=3PC 2,(3)作BH ⊥OT ,垂足为H ,当∠MON=60°时,∠APB=120°,又∵∠PBD=∠ABO ,∠PBD+∠PBA+∠ABO=180°,在△OBP 中,∵∠BOP=30°,∴∠BPO=45°,在Rt △PBH 中,PH=BH=1,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巩固练习(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直角三角板ABC 的斜边AB=12cm ,∠A=30°,将三角板ABC 绕C 顺时针旋转90°至三角板A ′B ′C ′的位置后,再沿CB 方向向左平移,使点B ′落在原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上,则三角板A ′B ′C ′平移的距离为( )A.6cmB.4cmC.cmD.cm2.如图,△ABC 和△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90°,AB=2,DE=4.点B 与点D 重合,点A ,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ABC 沿DE 方向平移,至点A 与点E 重合时停止.设点B ,D 之间的距离为x ,△ABC 与△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准确反映y 与x 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二、填空题3.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斜边重合,E 是两直角三角形公共斜边AC 的中点.D 、B 分别为直角顶点,连接DE 、BE 、DB ,∠DAC=60°,∠BAC=45°.则∠EDB 的度数为_______.4.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ABC ,将其在水平面上沿斜边AB 所在直线按顺时针方向翻滚,使它滚动(6-()6cm .三、解答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AF 平分∠BAC ,交BD 于点F.(1)EF+AC =AB ; (2)点C 1从点C 出发,沿着线段CB 向点B 运动(不与点B 重合),同时点A 1从点A 出发,沿着BA 的延长线运动,点C 1与点A 1运动速度相同,当动点C 1停止运动时,另一动点A 1也随之停止运动.如图,AF 1平分∠B A 1 C 1,交BD 于F 1,过F 1作F 1E 1⊥A 1 C 1,垂足为E 1,试猜想F 1E 1,A 1 C 1与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当A 1 E 1=3,C 1 E 1=2时,求BD 的长.21216.如图,等腰Rt△ABC 中,∠C=90°,AC=6,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沿△ABC 的边运动,当Q 运动到A 点时,P 、Q 停止运动.设Q 点运动时间为t 秒,点P 运动的轨迹与PQ 、AQ 围成图形的面积为S.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7.正方形ABCD中,点F 为正方形ABCD 内的点,△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1)如图1,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BE=1,FC=,求证:AE ∥BF ;(2)如图2,若点F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点,且AF :FC=3:1,BC=2,求BF 的长.8.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如图1摆放,连DF .3∠DMC=_____;∠DMC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DMC=_________.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用证明).9.已知△ABC≌△ADE,∠BAC=∠DAE=90°.(1)如图(1)当C、A、D在同一直线上时,连CE、BD,判断CE和BD位置关系,填空:CE_____BD.(2)如图(2)把△ADE绕点A旋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试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将△ACE绕点A旋转一个角度到如图所示的△AC′E′的位置,连接10.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GEF 如图1摆放,使D 点在CF 边上,M 为AE 中点,(1)连接MD 、MF ,则容易发现MD 、MF 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2)操作:把正方形CGEF 绕C 点旋转,使对角线CE 放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CG >BC ),取线段AE 的中点M ,探究线段MD 、MF 的关系,并加以说明;(3)将正方形CGEF 绕点C 旋转任意角度后(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直接写出猜想,不需要证明.图3D E C F GM B A 图2CF MA B D E G 图1A B G MF ED C【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2.【答案】B.二、填空题3.【答案】15°.4.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 (1)证明:如图1,过点F 作FM ⊥AB于点M ,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于点E . ∴AE=AC ,∠ABD=∠CBD=45°, ∵AF 平分∠BAC ,∴EF=MF ,又∵AF=AF ,∴Rt △AMF ≌Rt △AEF ,∴AE=AM ,∵∠MFB=∠ABF=45°,∴MF=MB ,MB=EF ,∴EF+AC=MB+AE=MB+AM=AB .1212证明:如图2,连接F1C1,过点F1作F1P⊥A1B于点P,F1Q⊥BC于点Q,∵A1F1平分∠BA1C1,∴E1F1=PF1;同理QF1=PF1,∴E1F1=PF1=QF1,又∵A1F1=A1F1,∴Rt△A1E1F1≌Rt△A1PF1,∴A1E1=A1P,同理Rt△QF1C1≌Rt△E1F1C1,∴C1Q=C1E1,由题意:A1A=C1C,∴A1B+BC1=AB+A1A+BC-C1C=AB+BC=2AB,∵PB=PF1=QF1=QB,∴A1B+BC1=A1P+PB+QB+C1Q=A1P+C1Q+2E1F1,即2AB=A1E1+C1E1+2E1F1=A1C1+2E1F1,(3)解:设PB=x,则QB=x,∵A1E1=3,QC1=C1E1=2,Rt△A1BC1中,A1B2+BC12=A1C12,即(3+x)2+(2+x)2=52,∴x1=1,x2=-6(舍去),∴PB=1,∴E1F1=1,又∵A1C1=5,6.【答案与解析】当P运动到C点时:t=6当Q运动到A点:t=∴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0≤t≤6时,如图:作PH⊥AB于H,则△A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AP=t,BQ=t,则AQ=-tPH=APsin45°=t∴S△AQP=AQ·PH=·(-t)·t=t2+3t(2)当6<t≤时,如图:过P过PH⊥AB于H,此时△PB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CP=t,BQ=t∴BP=AC+CB-(AC+CP)=12-t∴PH=BPsin45°=(12-t)∴S四边形AQPC=S△ABC-S△BPQ=AC·BC-BQ·PH=·6·6-·t·(12-t)=18-t+t 2=t 2-t+18.综上,.7.【答案与解析】(1)证明:∵△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BE=BF=1,∠EBF=∠ABC=90°,∠AEB=∠BFC在△BFC 中,BC2=22=4∴BF 2+FC 2=BC 2∴∠BFC=90°…(3分)∴∠AEB+∠EBF=180°∴AE ∥BF …(4分)(2)解:∵Rt △ABC 中,AB=BC=2,由勾股定理,得∵AF :FC=3:1,∵△BFC 绕着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与△BEA 重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90°∴∠BAC+∠ACB=90°∴∠EAB+∠BAC=90°即∠EAF=90°在Rt△EBF中,EF2=BE2+BF2∵BE=BF8.【答案与解析】(1)如图2,连接BF,∵四边形ABCD、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FBC=∠CBD=45°,∴∠CBD=∠GBC=90°,而BF=BG,BD=BC,∴△BFD∽△BGC,∴∠BCG=∠BDF,=而∠DMC=180°-∠BCG-∠BCD-∠CDF=180°-∠BDF-∠BCD-∠CDF=180-45°-90°=45°,∴=,∠DMC=45°;(2)如图3,∵将图1中的正方形BEFG绕B点顺时针旋转45°,DF的延长线交CG于M,∴B、E、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2DFCGBFBGDFCG2而四边形ABCD 、四边形BEFG 是正方形,∴△BFD ∽△BGC, 而∠DMC=180°-∠BCG-∠BCD-∠CDF=180°-∠BDF-∠BCD-∠CDF=180-45°-90° =45°,即∠DMC=45°;9.【答案与解析】(1)CE ⊥BD .(2)延长CE 交BD 于M ,设AB 与EM 交于点F .∵∠BAC=∠DAE=90°,∴∠CAE=∠BAD .又∵△ABC ≌△ADE ,∴AC=AE ,AB=AD ,∴∠ACE=,∠ABD=, ∴∠ACE=∠ABD .又∵∠AFC=∠BFM ,∠AFC+∠ACE=90°, ∴∠ABD+∠BFM=90°,∴∠BMC=90°,∴CE ⊥BD .(3)过C ′作C ′G ⊥AM 于G ,过D 作DH ⊥AM 交延长线于点H . 01802CAE -∠01802BAD -∠∵∠∠E ′NA=∠AGC ′=90°,∴∠NE ′A+∠NAE ′=90°,∠NAE ′+∠C ′AG=90°,∴∠NE ′A=∠C ′AG , ∵AE ′=AC ′∴△ANE ′≌△C ′GA (AAS ),∴AN=C ′G .同理可证△BNA ≌△AHD ,AN=DH .∴C ′G=DH .在△C ′GM 与△DHM 中,∠C ′GM=∠DHM=90°,∠C ′MG=∠DMH ,C ′G=DH ,∴△C ′GM ≌△DHM ,∴C ′M=DM ,∴. 10.【答案与解析】如图1,延长DM 交FE 于N ,图1∵正方形ABCD 、CGEF ,∴CF=EF ,AD=DC ,∠CFE=90°,AD ∥FE ,∴∠1=∠2,又∵MA=ME ,∠3=∠4,∴△AMD ≌△EMN ,∴MD=MN ,AD=EN .∵AD=DC ,12DM DC ='∴DC=NE.又∵FC=FE,∴FD=FN.又∵∠DFN=90°,∴FM⊥MD,MF=MD;(2)MD=MF,MD⊥MF.如图2,延长DM交CE于N,连接FD、FN.∵正方形ABCD,∴AD∥BE,AD=DC,∴∠1=∠2.又∵AM=EM,∠3=∠4,∴△ADM≌△ENM,∴AD=EN,MD=MN.∵AD=DC,∴DC=NE.又∵正方形CGEF,∴∠FCE=∠NEF=45°,FC=FE,∠CFE=90°.又∵正方形ABCD,∴∠BCD=90°,∴∠DCF=∠NEF=45°,∴△FDC≌△FNE,∴FD=FN,∠5=∠6,∠DFN=∠5+∠CFN=∠6+∠CFN=90°,∴△DF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M为斜边DN上的中线,∴MD=MF,MD⊥MF;(3)FM⊥MD,MF=MD.如图3,过点E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DM、DC的延长线于N、H,连接DF、FN.∴∠ADC=∠H,AD∥EH,∴∠3=∠4.∵AM=ME,∠1=∠2,∴△AMD≌△EMN,∴DM=NM,AD=EN.∵正方形ABCD、CGEF,∴AD=DC,FC=FE,∠ADC=∠FCG=∠CFE=90°.∴∠H=90°,∠5=∠NEF,DC=NE.∴∠DCF+∠7=∠5+∠7=90°,∴∠DCF=∠5=∠NEF.∵FC=FE,∴△DCF≌△NEF.∴FD=FN,∠DFC=∠NFE.∵∠CFE=90°,∴∠DFN=90°.∴FM⊥MD,MF=MD.。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7几何最值之费马点问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7几何最值之费马点问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问题分析“费马点”指的是位于三角形内且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高之和最短的点。

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当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小于120°的三角形.通常将某三角形绕点旋转60度.从而将“不等三爪图”中三条线段转化在同一条直线上.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2)当三角形有一个内角大于120°时.费马点就是此内角的顶点.费马点问题解题的核心技巧:旋转60° 构造等边三角形将“不等三爪图”中三条线段转化至同一直线上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解问题模型展示:如图.在△ABC内部找到一点P.使得PA+PB+PC的值最小.当点P满足△APB=△BPC=△CPA=120º.则PA+PB+PC的值最小.P点称为三角形的费马点.特别地.△ABC中.最大的角要小于120º.若最大的角大于或等于120º.此时费马点就是最大角的顶点A(这种情况一般不考.通常三角形的最大顶角都小于120°)费马点的性质:1.费马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

2.费马点连接三顶点所成的三夹角皆为120°。

最值解法:以△ABC任意一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这条边所对两顶点的距离即为最小值。

证明过程:几何最值之费马点问题方法技巧将△APC 边以A 为顶点逆时针旋转60°.得到AQE.连接PQ.则△APQ 为等边三角形.PA=PQ 。

即PA+PB+PC=PQ+PB+PC.当B 、P 、Q 、E 四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BE【例1】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A B =6.且△ABC =60° .M 是菱形内任一点.连接AM .BM .CM .则AM +BM +C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63【详解】将△BMN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度得到△BNE .△BM =BN .△MBN =△CBE =60°.△MN=BM△MC=NE△AM +MB +CM =AM +MN +NE .当A 、M 、N 、E 四点共线时取最小值AE .△AB =BC =BE =6.△ABH =△EBH =60°.△BH △AE .AH =EH .△BAH =30°.△BH =12AB =3.AH =3BH =33.△AE =2AH =63.故答案为63.题型精讲【例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M 为对角线BD (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 、AM 、CM.(1)求证:△AMB△△ENB ;(2)△当M 点在何处时.AM +CM 的值最小; △当M 点在何处时.AM +BM +CM 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3)当AM +BM +CM 的最小值为13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答案】(1)△AMB△△ENB.证明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专题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例1.如图1,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是DE ,则△BEC 的周长为 。

例2.如图2,菱形ABCD 中,60A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2EF =,菱形边长______. DEBCA图1 图2 图3例3 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AB =3cm ,PB =4cm ,则BC =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例4 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沿DE 折叠,若48CDE ∠=°,则APD ∠等于 。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 EF 折叠, 使点A 与点C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 8 B .112 C . 4 D .52EDBC A P图4 图5 图6【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

例6如图3,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A ,AB 是⊙O 的直径,PB 交⊙O 于C ,BCD GFFDCBA EFGPA =2cm ,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 ( ) A.2235cm π- B 2435cm π- C 24235cm π- D 2232cm π- 【题型四】证明题型: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一)——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1:SAS 】例1.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AE=AF 。

求证:△ACE ≌△ACF例2 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EB 、ED .(1)求证:△BEC ≌△DEC ; (2)延长BE 交AD 于F ,当∠BED =120°时,求∠EFD 的度数.【判定方法2:AAS (ASA )】例3 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 E ,BF DE ∥,交 AG 于F , 求证:AF BF EF =+.例4如图,在□ABCD 中,分别延长BA ,DC 到点E ,使得AE=AB ,CH=CD 连接EH ,分别交EBD A C F AFDEB C A DFE BCAD ,BC 于点F,G 。

求证:△AEF ≌△CHG.【判定方法3:HL (专用于直角三角形)】例5在△ABC 中,AB=CB,∠ABC=90º,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 且AE=CF. (1)求证:Rt △ABE ≌Rt △CBF (2)若∠CAE=30º,求∠ACF 度数.对应练习: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BC 中点,AE 的延长线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证明:∠DFA = ∠FAB ;(2)证明: △ABE ≌△FCE.2.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CDE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EB 、EA ,延长BE 交边AD 于点F .(1)求证:BCE ADE ∆≅∆;(2)求AFB ∠的度数. AB CEF3.如图,已知∠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CE与AB相交于F.(1)求证:△CEB≌△ADC;(2)若AD=9cm,DE=6cm,求BE及EF的长.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二)——三角形相似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接DE,F为线段DE上一点,且∠AFE=∠B.(1)求证:△ADF∽△DEC.(2)若AB=4,AD=33,AE=3,求AF的长.例2如图9,点P是正方形ABCD边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D并将线段PD绕点P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PE交边BC于点F.连接BE、DF。

(1)求证:∠ADP=∠EPB;(2)求∠CBE的度数;(3)当APAB 的值等于多少时.△PFD∽△BFP?并说明理由.ABCDFEF ED CBA2.相似与圆结合,注意求证线段乘积,一般是转化证它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将乘积式转化为比例式→比例式边长定位到哪个三角形→找条件证明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例3 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与E ,交BC 与D . 求证:(1)D 是BC 的中点;(2)△BEC ∽△ADC ;(3)BC 2=2AB•CE .3.相似与三角函数结合,①若题目给出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将给出的三角函数值用等角进行转化,然后求线段的长度 ②求某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先将这个角用等角转化,间接求三角函数值例4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中CD 边上一点,⊿BCE 沿BE 折叠为⊿BFE,点F 落在AD 上.(1求证:⊿ABE ∽⊿DFE;(2)若sin ∠DFE=31,求tan ∠EBC 的值.练习 一、选择题1、如图1,将非等腰ABC △的纸片沿DE 折叠后,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点D 为AB 边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②DFE CFE ∠=∠;③DE 是ABC△AOB C XY 1A 的中位线,成立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2.如图,等边△ABC 中,BD=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则∠APE 的度数是( )A .45°B .55°C .60°D .75° 3.如图3,在ABC △中,13AB AC ==,10BC =,点D 为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点E ,则DE 等于( ) A .1013 B .1513 C .6013D .7513MEDCBA图4 图5 图6 图74.如图4,⊿ABC 和⊿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 在一条直线上,点M 是AE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 ∠AEC=CDBC;②S ⊿ABC +S ⊿CDE ≧S ⊿ACE ;③BM ⊥DM;④BM=DM.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如图5,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为AB 、BC 边上的两个动点,且总使AD=BE ,AE与CD 交于点F ,AG ⊥CD 于点G ,则FGAF= . GFECBAD边形ABCD 的周长为10cm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32B.3C. 23D. 43 7.如图7,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点1A 处。

已知3=OA ,1=AB ,则点1A 的坐标是( )A 、(23,23)B 、(23,3) C 、(23,23) D 、(21,23) 三、解答题1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一点,AE =AD ,DF ⊥AE 于F ,连结DE.求证:DF =DC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A =PQ .3.点D 为等腰直角△ABC 内一点,∠CAD =∠CBD =15°,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1)求证:DE 平分∠BDC ;(2)若点M 在DE 上,且DC=DM ,求证: ME=BD .4.如图5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CD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AD ⊥CD 于点D .求证:(1)∠AOC =2∠ACD ; (2)AC 2=AB ·AD .、 ACBD PQADEF5.把一张矩形ABCD 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E 重合,点C 与点F 重合(E 、F 两点在BD 上),折痕分别为BH 、DG 。

(1)求证:△BHE ≌△DGF ;(2)若AB =6cm ,BC =8cm ,求线段FG 的长。

6.在Rt △ABC 中,∠BAC=90°,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结BE 、EC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三)——四边形例1.分别以Rt △ABC 的直角边AC 及斜边AB 向外作等边△ACD 、等边△ABE 。

已知∠BAC=30º,EF ⊥AB ,垂足为F ,连结DF 。

(1)试说明AC=EF ;(2)求证: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E例2如图,AD ∥FE ,点B 、C 在AD 上,∠1=∠2,BF =BC ⑴求证:四边形BCEF 是菱形⑵若AB =BC =CD ,求证:△ACF ≌△BDE例3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G ,点E 、F 分别在AG 上,连接BE 、DF ,∠1=∠2 , ∠3=∠4.(1)证明:△ABE ≌△DAF ;(2)若∠AGB=30°,求EF 的长.例4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2AD =,4BC =延长BC 到E ,使CE AD =.(1)证明:BAD DCE △≌△;(2)如果AC BD ⊥,求等腰梯形ABCD 的高DF 的值.ACBDEF G1423DABECF【对应练习】1.在菱形ABCD 中,∠A=60°,点P 、Q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AP=BQ .(1)求证:△BDQ ≌△ADP ;(2)已知AD=3,AP=2,求cos ∠BPQ 的值(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E F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两点,AF CE DF BE DF BE ==,,∥.求证:(1)AFD CEB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3.在一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连接EB 、ED ,(1)求证:△BEC ≌△DEC : (2)延长BE 交AD 于点F ,若∠DEB=140°.求∠AFE 的度数.4.在梯形ABCD 中,AD ∥BC ,延长CB 到点E ,使BE =AD ,连接DE 交AB 于点M .ABDEFC(1)求证:△AMD ≌△BM E ;(2)若N 是CD 的中点,且M N=5,BE =2,求BC 的长.第二轮复习之几何(四)——圆 Ⅰ、证线段相等例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的中点,CE ⊥AB 于 E ,BD 交CE 于点F .(1)求证:CF =BF ;(2)若CD =6, AC =8,则⊙O 的半径为 ___ ,CE 的长是 ___ .2、证角度相等例2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圆周上一点,30ABC ∠=︒,过点B 的切线与CO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求证:(1)CAB BOD ∠=∠;(2)ABC ∆≌ODB ∆.3、证切线:证明切线的方法——连半径,证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