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工作表中的计算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一、人才培养方案(一)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1、培养方案是指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
2、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选择构建培养方案的主线培养方案主线,也是制订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恰当地确定这条主线,是科学地,规范地构建一个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个环节。
所谓培养方案主线,是指旨在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而设计的一种发展线路或者路径。
选择以什么样的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会导致不同的人才培养结果。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从以“学科本位”为主线转变到以“三位一体”为主线,即应当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作为构建专业培养方案的主线。
(2)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选择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模式,既指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也指教学计划的结构模式,即指按照什么样纵向关系及横向联系排列组合各类课程,是构建培养方案的重要问题。
目前正在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宽口径分流培养”,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
这种将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和跨学科教育课程整合一起的结构模式,我们称为“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
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具有系统综合的知识结构: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平台———模块式结构。
其中的平台是由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按照组成学科专业的大基础教育两级平台;其中的模块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分解,并按其结构与功能组合而成各种课程群。
这种设置体现了"拓宽基础面,夯实基础层"原则。
其二,理论联系实际。
每一个课程模块大都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见习,实习,课程设计,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直至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其三,在普通教育平台,设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模块,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而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上,除继续上述三方面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外,在理论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更要重视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
(完整版)EXCEL统计学应用教程
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教学实验讲义(实验)课程名称统计学贵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制表统计学实验教学讲义Excel 工作界面简介附图1 Excel 工作界面按附图1 从上到下的顺序,Excel 工作界面包含如下几项内容:“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工作表标签、滚动条、和“状态”栏。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
(一)“标题”’栏“标题”栏告诉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名称和正在打开的文件的名称。
如图附-1 所示,标题栏显示“Microsoft Excel-Book1”表示此窗口的应用程序为Microsoft Excel ,在Excel 中打开的当前文件的文件名为Book1.xls。
(二)“菜单”栏“菜单”栏按功能把Excel 命令分成不同的菜单组,它们分别是“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帮助”。
当菜单项被选中时,引出一个下拉式菜单,可以从中选取相应的子菜单。
另外,在屏幕的不同地方单击鼠标右键时,“快捷菜单”将出现在鼠标指针处。
选取“快捷菜单”中的命令同从菜单栏的菜单上选取相应命令的效果是一样的,但选取速度明显增快。
(三)“工具”栏Excel 可显示几种工具栏,这些工具可控制简化用户的操作。
“工具”栏中的按钮都是菜单中常用命令的副本,当鼠标指向某一按钮后,稍等片刻在按钮右下方会显示该按扭命令的含意。
用户可以配置“工具”栏的内容,通过“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子菜单来选择显示不同类型的“工具”或全部显示出来。
下面介绍出现在Excel 开始屏幕中的两种“工具”栏。
1.“常用”工具栏“常用”工具栏中为用户准备了访问Excel 最常用命令的快捷按钮,如“新建文件”按扭,“打开文件”按扭,“保存文件”按钮等。
2.“格式”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专门放那些和文本外观有关的命令,如字体、字号、对齐方式及其他选项。
(四)“编辑”栏“编辑”栏给用户提供活动单元格的信息。
在“编辑”栏中用户可以输入和编辑公式,“编辑”栏位于图1 中第5 行。
八年级信息技术《第9课 编辑工作表》教学设计
《第9课编辑工作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9课《编辑工作表》。
本课学习内容与4年级学习的Word同属于Office 2003办公套件,从界面和操作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为本课的知识起了铺垫作用。
其内容主要包括:单元格的合并居中、单元格的加宽加高、插入行或列、删除单元格。
本课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电子表格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就用电子表格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
学生已经学习本册第7课认识电子表格和第8课工作表中的计算,对电子表格有一定的根底,对本课的学习应该很容易。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作表的编辑方法,掌握单元格的调整方法,会进行、列的插入及单元格的删除等根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教师的微课,课堂讨论、分层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的精神、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穿。
四、学习重点:1、单元格的合并居中。
2、插入行或列。
3、删除单元格。
五、教学难点:1、调整行高、列宽的微操作。
2、删除单元格操作以及删除单元格与去除单元格内容的区别六、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小组协作、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任务驱动。
七、教学准备:局域网、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系统、教学课件、学生成绩表的Excel工作簿、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激趣课题导入师讲:同学们,通过上两节课学习,我们建立学生成绩表,而且学会了用公式法和函数法求和及求平均分。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怎么做的?学生观看微课,并完成。
师讲:任务完成后电子举手现在,请一位代表来给大家演示并讲解的操作过程。
师做:引导学生发现表格存在的问题。
并让学生指出来。
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板书课题,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第9课编辑工作表1.掌握单元格的调整方法〔合并居中、行高、列宽的调整〕;2.会进行行、列的插入等根本操作。
工作表中的计算ppt
工作表中的计算ppt工作表中的计算一、概述《工作表中的计算》是四川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8课。
本节的学习是在前面学习了数据采集、数据录入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Excel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是学习公式及函数的应用。
公式及函数是实现电子表格计算功能的一个保障,由浅入深;主要采用计算各科目成绩的方法,求总分、平均分;准确使用填充柄快速求和、求平均值,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②能够熟练利用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表格的计算统计各类数据;③能够正确使用“填充柄”。
2、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能够有效的运用不同的方法维护自己的计算机安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处理,领略Excel的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1)重点:会求和及计算平均值。
(2)难点:填充柄的正确使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七年级一年的的计算机学习,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8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进入了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时期,年龄特征更为鲜明;此阶段的学生在机房相较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为二十分钟左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法: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
而本节课主要涉及到操作性方面。
鉴于此,我在教学中演示,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八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图表应用
实验八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图表应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数据清单的排序;•熟练掌握数据清单的自动筛选;•熟练掌握数据清单的高级筛选;掌握条件区域的构成并在筛选中熟练应用;•熟练掌握分类汇总的条件,操作及对分级显示的解释;•掌握数据透视表的操作;•掌握利用数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的方法,理解四种图表对于描述数据统计特征的作用;•掌握图表格式的修改(标题、坐标轴、图例等)以及误差线的添加方式。
.2.实验环境•Office办公组件中的Excel电子表格软件。
要求:版本最好是2007之后,机房开机应选择Win7;作业说明也基于2007以后版本。
不建议使用WPS表格、LibreOffice、iWork等软件编辑,以免作业检查程序处理时出现误判。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有的课件、实验要求和相关软件,可在链接https:///s/1Nssig_Bm8xUycPiR-s54VQ,提取密码: yvbx。
Excel 作业可参考网盘中的“2019excel范例.xls”。
3.实验内容打开实验七所保存的工作簿文件,根据实验七批改确认邮件所附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次的实验内容。
切记,不要在其他同学的实验七文件基础上完成本次作业,以免作业检查程序处理时出现误判。
注意:所有针对数据清单的数据分析操作,仅需要定位于数据清单中任一单元格即可。
在执行分析过程中,Excel会自己判断并选择整个数据清单。
如不行,可根据课本P114(5)/125(6)的要求修改以符合数据清单的要求。
3.1.数据排序通过排序可以让数据清单中的数据按某种规则顺序排列,方便数据的浏览和筛选。
排序后,数据的顺序将会改变(因此,切记不要直接针对源数据进行操作)。
数据排序包括单列数据排序、多列数据排序和自定义排序。
数据排序可使用“数据”→“排序”完成,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课本P114-115(5)/125-126(6)的“多关键字排序”部分。
计算机基础课程第四章 EXCEL第八讲打印工作表
1)选择“文件”菜单的“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2)在“页面”选项卡中选择纸张的类型。
3)设置页面的页边距并水平居中。
完成以上操作再次预览即可看到设置效果,如不修改即可打印。
Ⅳ、归纳总结:5分钟
这节课内容不多,主要讲预览工作表及对工作表页面设置的方法,最后打印工作表。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会设置工作表的页面并打印工作表
教学重点
对工作表页面进行设置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准备
教案、教科书
教学方法上机演示教来自学过程
Ⅰ、课堂组织:3分钟
点名,填写教学有关资料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
Ⅲ、讲授新课:72分钟
1.预览工作表的方法?
选择“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或“文件”菜单中“打印预览”命令,EXCEL会打开预览窗口,按默认设置显示活动单元格的打印效果。
Ⅴ、布置作业:5分钟
做一张电器销售表,并进行页面设置,预览,最后看打印效果。
教学反思
(各位教师直接输入教学内容即可)
教研组长签名教务科长签名
年月日
教学设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2、在电子表格中公式的组成元素、组成公式的格式
3、使用电子表格计算数据时的具体操作步骤。具体包括计算各科成绩的总分、平均分和折算总分。(本节课以“综合评分工作表”和“八(1)班学生必修课成绩”两张表中的数据为数据源。)
4、使用电子表格中用公式方便、快捷的计算数据。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上课时的观察和体会,对学生的情况做了一下简单的分析:
之前一起用电子表格的公式计算了“综合评分”表中的基础评分。这节课一起来看怎样用电子表格的公式计算平均分。方法和我们上节课的方法是一样。分别让各个小组代表把自己小组得出来的答案以及过程一一比较。
分发“综合评分”工作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0
书中第54页其他计算
课堂练习:做一做计算八(1)班学生必修课成绩的折算总分
有些同学可能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修改了某单元格中的数据时候那么用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会随之改变。这就是电子表格中强大的自动计算功能。
间接回答为什么会使用单元格地 址 的 引用。扩展新词:相对引用
4
第一学时小结
我们利用这节课知道了电子表格中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组成,并结合书完成了一个做一做任务。这和我们数学中的公式计
总结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情况和完
5
算数据的思路是一样的, 但是表示的方法和工具不一样。
成练习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们的解决方法。
课后练习和预习
1
第二学时:
围绕问题
内容讲述教学作用备注时间(分钟)
课程引入
主要是对上节的提示和补充
5
书中第52页求平均数计算
分小组做一做:在“八(1)班学生信息”工作簿的“综合评分”工作表中,计算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必修成绩、选修成绩这4项的平均分。
计算机表格除法计算公式
计算机表格除法计算公式
步骤1,确定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
在计算机表格中,被除数通常位于一个单元格,而除数通常位于另一个单元格。
步骤2,使用除法运算符进行计算。
在计算机表格中,除法运算符通常用斜杠(/)表示。
将被除数和除数用斜杠分隔。
步骤3,计算商的值。
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的值。
商表示被除数中包含多少个除数。
步骤4,填写商的值。
将计算得到的商的值填写到指定的单元格中。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表格中的除法计算公式可以在多个单元格中进行。
例如,可以使用相对引用或绝对引用来引用被除数和除数的单元格,并在其他单元格中填写公式以计算商的值。
以上是计算机表格中进行除法计算的基本步骤。
具体的实现和使用可能因不同的计算机表格软件而有所差异。
第8课 工作表中的计算课件
用公式法求和:
求和公式: F3=B3+C3+D3+E3
输入结果单 元格:F3
注意:公式输入前必须先输“=”,输入结束敲回车确定。
二、填充
对于其他两个同学的部分求和,不必一个一个输入 公式,因为他们的计算规律是一样的,可使用填充柄进 行公式的复制。
所谓“填充柄”,是单元格黑框的右下角,只有鼠 标变成“+”状态,才能拖动。
用填充方法复制公式:
填充柄: Excel工作表的一个特性,能将原单元格中的内 容复制到它所拖动经过的单元格中。
填充柄
拖动填充柄
填充结果Βιβλιοθήκη 、用函数法求平均Excel中的函数就是一个预先写好的特殊公式。
插入函数
常用函数 求平均数函数
函数的求值对话框:
求值单元格区域 求值结果
探索活动:
“校园商场”上半年销售统计
第八课 工作表中的计算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上)
教学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Excel,同学们会发现Excel的工作表是 “活”的,它具有很强的数值处理能力,它可以根据你提供的公式 自动进行计算,提高统计效率。
一、求和
小计又称为求和,就是把某几个或一批单元格的 数值相加,填入指定的单元格。
求和的第一种方法——公式法。
要求:
在Excel中,用公式法计算每月各种商品销售小计, 用函数法计算上半年每种商品月平均销售量。
课堂小结:
1、计算方法有两种:公式法、函数法 掌握:用公式法求和,用函数法求平均值 拓展:用函数法求和(SUM) 用公式法求平均值 B6=(B3+B4+B5)/3
2、填充柄的作用和使用
3、完成课后的探索活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一、思考题1.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4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
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2.计算机的发展更加趋于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3.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工作自动化、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4.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5.信息具有普遍性、无限性、客观性、共享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转换性、可处理性、超前性和滞后性等特征。
6.(1)信息化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3)信息化程度体现了综合竞争力7.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8.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的要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信息系统设备制造业、通信网络运营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等。
二、选择题(1)A (2)B (3)D (4)A (5)B三、填空题(1)1946(2)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3)电子元器件(4)作用和联系(5)信息高速公路(6)计算机、微电子、通信、传感四、判断题(1)×(2)√(3)×(4)√(5)×(6)√(7)√(8)√第2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思考题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全集第一课认识Excel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3、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进程(见下表)八、板书教学内容、步骤与举措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现如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要求学生讨论格。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经由过程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制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需要对数据进行大量计算的表格很不轻易。
图1-1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学生听教师叙述。
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由此引出研究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二、新课学生听教师介绍。
1.启动Excel一样,是MicrosoftOffice家族同。
作。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测验考试启动Excel。
教学内容、步聚与举措2.认识Excel窗口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窗和不同之处。
联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
3.几个概念教师展现含有多张工作表的工作簿。
联合此工作簿介绍单位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系?教师介绍:按下Ctrl键,再按四个方向键,可以快速抵达工作表各个边界。
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表中共有多少行多少列。
4.建立简单的工作表教师演示在单位格中输入数据的举措。
8excel制作电子表格
项目八 制作电子表格
做一做
在数据有效性中设置日期范围,当输入 日期不在设置日期范围内,会有什么提示?
项目八 制作电子表格
(9)选择G3单元格及以下要输入数据的G列 单元格区域,在“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的“分类”下拉列表中选择“百分比”,设 置小数位数为两位,单击“确定”按钮。 (10)选择G列,单击“开始”选项卡“单元 格”任务组“插入”下拉列表中的“插入工 作表列”命令,在G列前插入新的一列,在 新列中输入交易地点数据,如图所示。
项目八 制作电子表格
2.单元格区域 单元格区域是由多个相邻的单元格组成的 区域,可以用该单元格区域左上角和右下角的 单元格地址表示,两地址之间用冒号(:)分 隔,例如,A1:F6表示1行1列到6行6列的单元 格区域。
项目八 制作电子表格 3.工作表 工作表也称为电子表格,由行、列交叉形成的网 络构成。Office Excel 2007支持的工作表中最多有 1,000,000 行和16,000 列。即Office Excel 2007网格为 1,048,576行乘以16,384 列,与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2003相比,它提供的可用行增加了1,500%,可用列增 1,500% 加了6,300%。在Excel 2007工作表的下方一般显示3个 工作表的名称,即Sheet1、Sheet2、Sheet3,这3个工 作表之间可以直接切换。
项目八 制作电子表格
项目八 制作电子表格
步骤解析
(1)启动Excel 2007,建立一个新的工作表。 (2)输入样例中的基本数据。 (3)选中“开开公司人事档案”,使用“字 体”任务组中的命令设置字体为“楷体”、 字号为“22磅”、字体颜色为“红色”,操 作如图所示。
工作表中的计算教案
工作表中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新建、保存、打开、关闭工作表。
2. 数据输入:文本、数字、日期、公式等。
3.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选择、合并、拆分、格式设置等。
4. 常用函数: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等。
5. 数据排序和筛选:按大小、日期、文本等条件进行排序和筛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常用函数、数据排序和筛选。
2. 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复杂函数的使用、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WPS表格等。
2. 准备教学案例:涉及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实际数据计算和分析案例。
3. 准备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工作表计算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
3. 操作演示:讲解并演示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如新建、保存、打开、关闭等。
4. 实践练习: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完成相关任务。
5. 知识点讲解:讲解数据输入的方法,包括文本、数字、日期、公式等。
6. 实践练习:学生自主进行数据输入练习。
7. 知识点讲解:讲解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如选择、合并、拆分、格式设置等。
8. 实践练习:学生自主进行单元格操作练习。
9. 知识点讲解:讲解常用函数的使用,如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等。
10. 实践练习:学生自主进行函数计算练习。
502076《Excel高级应用》课程标准
《Excel高级应用》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502076参考学时: 90学分: 5课程类型:专业课2015年 1月编一、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年制中职,5年制高职)。
二、开课时间第 3 学期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年制中职,5年制高职)的专业课程。
《Excel高级应用》是办公软件学习的高级阶段,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高级操作员应用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之一。
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操作和使用Excel软件的能力;学会使用Excel解决实际工作情境中的信息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办公能力与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协作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自学能力;(2) 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4) 培养学生独立的决策能力;(5)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培训学生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4)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5)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6) 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1) 能快速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表格的编辑;(2) 能快速准确创建图表并进行编辑与美化图表;(3) 掌握在Excel中使用公式与函数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4) 掌握查看与打印工作表的能力;(5) 掌握Excel中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的创建与编辑;(6) 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合并计算的能力;(7) 掌握Excel中数据共享的方法。
五、课程衔接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高级操作员级应用》等。
第八课 工作表中的计算
第八课工作表中的计算
教学前景分析:
本节的学习是在前面学习了数据采集、数据录入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Excel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是学习公式及函数的应用。
公式及函数是实现电子表格计算功能的一个保障,由浅入深。
主要采用计算各科目成绩的方法,求总分、平均分。
准确使用填充柄快速求和、求平均值,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标
1. 知识和能力:掌握公式法求和,函数法求平均值,能准确使用填充柄。
2. 过程和方法:独立思考,研究学习使用计算总分、平均分的函数。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正确对待考试成绩,要均衡发展。
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式的具体写法和函数的应用。
2.准确操作填充柄。
课前准备
1.为了便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准备一个统一的工作表,供学生操作。
2.录制操作过程视频,方便学生回顾学习。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工作表中的计算
一、知识目标:了解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
技能目标:
1. 熟练掌握利用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计算。
2. 熟练掌握计算求和及平均值。
3.会使用“填充柄”。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电脑的神奇魅力,也领略Excel的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从而带来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让学生尝试与同学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求和及计算平均值。
教学难点:填充柄的正确使用。
三、环境与素材
1. 设置好学生机,保证每台机器都能登录局域网,确保每台学生机都能通过网上邻居看到其他局域网内机器中的共享文件夹。
2.通过上节课的操作,学生机中应该已建立名为“校园商场销售情况表”的文件。
3.在“学生成绩表”文件夹中加入相关的“学生成绩表”实例,供学生练习时使用。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Excel的工作表具有很强的数值处理能力,它可以根据你提供的公式自动进行计算,提高统计效率。
讲授新课
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下面表格:
图1
讲解:小计又称为求和,就是把某几个或某一批单元格的数相加,填入指定的单元格,我们如何计算达长江的四科成绩小计?
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根据他们的情况,请同组的同学协助他们。
每一个小组都完成任务后,小组长举手,看前三名是哪些小组,记录在案。
对已完成任务的同学可让他们探索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和。
二、填充讲解:对于其他两个同学的部分求和,不必一个一个地输入公式,因为他们的计算规律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填充柄进行公式的复制。
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操作填充柄时出错,分析原因所在。
强调:所谓“填充柄”是指单元格黑框的右下角,只有鼠标变成“+”形状,才能拖动。
三、用函数法求平均分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公式的使用,但是当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公式计算时,你会发现输入一个正确高效的公式是相当费时的。
但如使用函数却不同.函数是一个预先写好的特殊公式。
今天就来学习几种函数的使用。
教师演示:以计算“学生成绩表”中的语文科目平均分为例,学习函数法的应用。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在工作表中选中填入平均分的单元格。
2.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函数”选项。
出现图2
图2
3.用鼠标点击函数名,在下面会显示此函数的功能,引导学生重点观察A VERAGE、SUM、MAX、MIN函数的功能。
总结求和的另一种方法。
4.选取A VERAGE,屏幕上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分析其中(B3:B5)的含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范围,观察公式栏的内容,单击“确定”。
5.再用填充柄求出其他学科的平均分。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计算平均分?
教师在机房走动,了解每个同学的完成情况。
教学小结:引导同学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对本节课的活动评价请同学们填入教材第44页。
学生操作:
1.通过网上邻居→teacher→学生成绩表,打开“学生成绩表”文件。
2.阅看教材第39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40页第一个自然段。
3.完成任务:计算达长江的四科成绩小计。
学生尝试操作:
4.通过阅看教材第40页完成其他两个同学小计的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探索。
还有哪些方法可计算平均分?
将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的方法通过转播系统展示给全班同学。
探索活动:
完成“校园商场”半年度销售统计,结果填入教材第43页并将结果作为课堂作业交到教师机。
对学生进行上机安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