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课时
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
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在明确学习内容、方法和要求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检测,达到对学习内容的简单了解。
2.面向全体,走下讲台,准确把握学生形成问题的关键,注重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3.面向全体设置当堂练习题,帮助学生分析思路总结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归纳新知,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脉络。
设置达标检测环节检测目标达成情况,针对共性问题当场点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使学生在自学、讨论、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体验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学会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
3.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状况教学难点:1.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2.亚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师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学生在预备铃后朗读本节课的课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时间:1分钟)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亚洲的人口和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首先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默读记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时间:1分钟)1.了解亚洲的人口状况,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时间:8分钟)1.认真阅读课文P10—P11,通过数据对比从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等方面分析亚洲的人口现况。
多样的地域文化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教学过程:导入:了解历史的同学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谁知道是哪四个?(学生答),其中有三个完全在我们亚洲,这是亚洲三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他们分别是?(学生答)在上述地区,人们不断的开拓,创造了楔形文字和四大发明,从此文明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各地区不同的民族又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文化之花又开始绽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地域文化。
新课:一、服饰[展示]四幅图片[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
[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为什么?[回答]与唐朝相似。
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文化不断交流。
[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回答]APEC高官会。
[讲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
[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二、饮食习俗礼仪[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
下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
规则: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
[讲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他们有什么感受?[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总13-20课时)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人文环境教案(1-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以便开展学习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教学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教学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重难点突破】通过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南北半球中的;2.亚洲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洲,从哪些方面来描述?3.亚洲地形以什么为主?分布在哪个部位?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1.东半球,南半球。
2.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千米。
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占全洲的3/4,分布在亚洲中部,平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新课导入:我们掌握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之后,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亚洲的人文环境屏幕显示: 1. 本节的教学要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初步掌握收集资料、分析并统计资料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鲁教版)
六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鲁教版】(2012.2)一、学情分析通过六年级上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由于我是一名非地理专业教师,在学法和教法方面还欠缺一定的教学经验,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再就是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加之有些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浓,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新学期开始了,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能扬长避短取得更有成效的教学成果。
二、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完成六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授,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教学措施: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收看《新闻联播》、《世界之窗》、《正大综艺》等节目,增进对世界的了解。
四、教学工作: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本学期应该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课件(共34张PPT)
根据经纬度描述亚洲所在的半球位置,借助亚洲周边相邻的地理事物,描述 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名称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 000年中期, 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 王国。他们具有精湛的航海技术,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 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 “Asu”,即“东方日出之地”。“Asia”是从腓尼基语“Asu”演化 而来,音译为“亚细亚洲”,简称亚洲。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东部三种季风气候的分布是纬度位 置的影响。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对比 (1)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2)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冬夏季风的成因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为亚洲北部冬季盛行的偏北风。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跨经度360°。
北亚地区的交通工具为什么是狗拉雪橇?
北亚靠近北极圈,气候常年严寒,汽车在这里使用率不高,因此生活在这 里的人们的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但为什么是用狗呢?原因有以下几 点:①狗的体重较轻,可以在雪面上飞快奔跑而不会陷下去;②狗的耐力 较好,可以长途奔跑;③狗的食物较易解决,因为气候的原因,当地植物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如何描述区域的地形特点 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形特点,首先描述该区域以哪种地形为 主,其次是描述区域地形类型分布的方位,最后说明区域 的地势特点。
亚洲地势起伏大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的高原。
庙子一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
庙子一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班级姓名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一、设疑。
二、探究展示。
三、知识点巩固。
【人口最多的大洲】1、读图6.13 、6.14。
我们亚洲地广人也多,2007年,在世界亿人口中,亚洲约有亿,占世界人口的%。
、和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其中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
2、读图6.15。
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
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
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最低的大洲是。
3、11页活动2.【多样的地域文化】4、亚洲大小民族共有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5、不同的地域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等。
读图6.17,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的关系,完成14页活动1.6、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
因其气候,的水源,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
【经济发展差异】7、亚洲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8、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西亚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9、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
第二产业是和。
第三产业是和。
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产业为主,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产业比重最大。
四、测试。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 、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2、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 、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3、下列亚洲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A 、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韩国4、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A 、中亚 B、西亚 C、东亚、东南亚、南亚 D、北亚5、下面哪个地方不属于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A 、黄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鄂毕河流域6、现阶段西亚波斯湾沿岸各国经济发展主要以【】A 、出口石油为主 B、发展沙漠旅游业为主 C、开发海洋资源为主 D、发展农业为主7、下面哪一个行业属于第二产业【】A 、捕鱼业 B、餐饮业 C、林业 D、服装制造业8、沙特阿拉伯人居住帐篷,穿宽大白袍的习俗与下列哪项自然条件有关【】A 、气候温暖湿润 B、多山地 C、气候严寒 D、气候干旱、炎热。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精品教案(两节含反思)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教学难点: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
二、讲授新知1.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在教室中的位置。
师引导提问:你在教室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你在XX同学的什么方位?在XXX同学的什么方位?你在教室的第几排、第几列?小结:对于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它——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察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复习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雄踞东方的大洲,这是它的半球位置。
3.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2)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海陆位置。
4.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
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
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2022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青海一中李清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两个小节,这两个小节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但是教材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2、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教学目标的分析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同时还要继续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一、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地区在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占据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3.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4.相对位置:西北与欧洲相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二、世界第一大洲1.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注意:亚洲跨纬度最广,但并不是跨经度最广,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2.亚洲的分区按照地理方位,可以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6 个地区。
其中中国位于东亚。
第二自然环境一、地形地势与河流1.地形地势:中部多高原、山地,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2.河流:(1)流向:大多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提示:河流流向反映地势特征,地势特征决定河流流向(2)主要的河流:注入到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印度河、恒河等,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黄河、长江、湄公河等。
注意:亚洲没有注入到大西洋的河流。
二、气候1.亚洲气候的特点: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2.大陆东部属于季风气候(三种),广大的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青藏高原和一些山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北极圈附近属于寒带气候注意:亚洲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3.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4.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典型的地区。
亚洲的季风气候自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5.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就是使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于使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开朗又疑惑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备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存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但对人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想】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价值的地理”理念启程,非政府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必背知识点总结(附思维导图)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 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地区国家东亚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第二节自然环境5. 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6.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7. 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记住图6.13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关于亚洲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本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学生回答: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我国位于亚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屏幕显示: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面积多大?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七大洲的面积教师总结: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一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因为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3.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水平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通过计算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因为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准确的人口观,培养学生计算地理数据的水平。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4.通过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因为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
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尊重各国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2.通过度析人口的压力,使学生理解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合,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准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人口状况。
2.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
2.亚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
3.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由其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决定的。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列表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课件。
2.课本相关插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采取提问的形式),转折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
板书:第二节人文环境
[讲授新课]
教师:2000年我国实行了第五次人口大普查,在这次普查中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同学回答)
教师:那么大家知道亚洲有多少人口吗?
课件:投影图6.13到大屏幕上。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亚洲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同学回答)
教师:对,61%,也就是说全世界每5个人当中就有3个是亚洲人。
好,我们来计算一下亚洲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2000年统计,世界总人口为60.55亿。
活动:60.55亿×61%≈36.8亿
而其他各洲总共的人口数为:
60.55亿×39%≈23.75亿
课件:投影6.15图,读图分析:按人口多少给各大洲排队。
活动:亚洲36.8亿>非洲7.84亿>欧洲7.29亿>拉美5.19亿>北美3.10亿>大洋洲0.3亿
教师:所以我们能够得出结论:
板书: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课件:投影图6.14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活动:1.找出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多少个,其中亚洲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其他各洲各有几个?
(同学回答,教师协助学生共同找出。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有1个为俄罗斯;非洲有1个为尼日利亚;北美洲有1个为美国;南美洲有1个为巴西)
2.亚洲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同学讨论回答:东亚、南亚)
3.你能试着说出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东亚、南亚相对于其他各地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如地形平坦开阔,多为河流的中下游冲积平原,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降水适宜,农业开发历史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等相关内容。
教师给予鼓励并帮其整理,形成自然决定人文、人文反映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课件:将以上3题答案投影到大屏幕上。
活动:读图6.15回答:
1.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
非洲2.4%>拉美1.6%>亚洲1.4%>大洋洲1.3%>北美0.9%>欧洲0.0%
2.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的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亚洲有多少人?
(教师提示计算方法,学生完成)
课件:投影显示:
(1)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数为:60.55(亿)×1.3%=0.787(亿)≈0.79(亿)
(2)2001年亚洲净增人口数为:36.8(亿)×1.3%=0.478(亿)≈0.48(亿)
(3)亚洲净增人口占世界净增人口的比例,即为世界每增加100人,亚洲有多少人。
亿
亿79.048.0×100%=60% 所以,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60人在亚洲。
教师:亚洲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这种压力,在不同地区有不同
的表现:一是自然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迫于生存的压力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以粗放经营的方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二是自然环境良好、生存条件优越、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大的国家和地区,因为人们的物质享受欲望持续提升,以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方式快速发展,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在我国,有的地区属于第一种类型。
如贫困地区温饱尚未解决。
有些地区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初级阶段,如东部地区,经济刚刚起步,正在高速发展。
环境问题并不是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人地矛盾恶性发展的表现。
下面,我们一起读P11材料“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完成填图题。
A.要求粮食增产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教师:填完后,教师解释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并指出思考问题。
讨论:如何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学生回答: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大量向自然界掘取资源,产生很多问题。
大面积地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持续减少,草原遭到破坏,在很多地方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
所以,人类必须从源头上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
教师:大家试着绘一张良性循环图。
(同学活动,教师帮其指正)
教师:在不同的地域,因为其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民族,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自己各自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即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板书:多样的地域文化
活动: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感知不同地域的文化。
课件:展示各地的文化景观图,并书上图6.17,一同让学生读。
教师:同学们课后要收集一些各地的民族风情、地理景观图,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有条件的同学可从网上下载,从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
活动:完成P14活动题1,填表。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亚洲人文地理中的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以及人口过多带来
的压力;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