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精品】

合集下载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

7.1 走进分子世界基本环节基本内容组织教学知识梳理【导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尝试选择一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导学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1、建立分子结构模型;2、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智慧碰撞打开酒精瓶盖子,我们闻到酒精味,酒精是怎么从瓶子里出来的呢?酒精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自主展示活动一:选择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1、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1)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通过投影仪对笔迹仔细观察,描述看到的现象.(2)把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看到的现象.(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至距管口3cm处,用记号笔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用塞子塞紧管口.手按紧塞子,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多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2、组内交流: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选择一种模型,解释上述现象.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我选择。

3、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24最后一段~p.25黑体字的内容.4、独立完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活动二:分子的运动1、根据下列现象判断分子是否运动?A、湖面波光闪烁,B、醋香阵阵扑鼻,C、面汤上下翻滚,D、林中雾霭弥漫,E、空气中沙尘飞舞,F、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色。

G、湿衣服变干了,H、拍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I、雪花漫天飞。

以上现象中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2、自主思考:你还能举出分子运动的例子吗?3、结论:分子处在。

活动三:收集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证据1、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

初二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讲解

初二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讲解

走进分子世界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要点梳理】要点一、分子模型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要点诠释: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

要点二、分子运动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分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要点诠释: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课时练《7.1 走进分子世界》(含答案解析)(1)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课时练《7.1 走进分子世界》(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课堂作业一、单选题1.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减小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引力大于斥力2.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分子的直径约10-1μmB.人们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C.液体的分子结构使得液体容易被压缩,从而没有确定的形状D.为证明液体之间发生了扩散,可以将半杯清水和半杯硫酸铜溶液倒在一起3.关于分子动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雾霾(PM2.5)在高温天气容易消散,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破镜难圆,是因为两片破镜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太小C.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D.人们通常以10-10n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4.学校厨房的墙角边堆放了煤炭,隔一段时间后,煤炭粉末就扩散到墙里面去了,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B.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C.温度越低,煤炭粉末扩散得越快D.相互接触的煤炭粉末与墙壁存在着温差5.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决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都要有自我防控意识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照片,该病毒一般呈球形,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病毒的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消毒水蒸发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6.一根细棉线一拉就断,而一根细铁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A.棉线不是由分子组成的B.棉线的分子之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C.棉线的分子之间的引力远小于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D .棉线的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7.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 .向热汤中滴入香油,很快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 .有时吃到嘴里的菜很咸,是因为盐分子不能发生扩散现象C .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D .用压力锅煮饭容易熟,主要是因为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低8.如图是一个中间系有棉线的铁丝圈,浸过肥皂水后的情形;如图是用手指碰破棉线右侧的肥皂膜后的情形,这个实验说明了()A .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B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 .分子间有空隙9.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下列事实的微观本质相同的是()①红墨水在水中扩散②花香四溢③物体的热胀冷缩④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 .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 .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为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图像,r 0表示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时分子间的距离,F 斥表示斥力曲线,F 引表示引力曲线,F 表示合力曲线。

7.1 走进分子世界 辅导讲义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级下册

7.1 走进分子世界 辅导讲义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级下册

2.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 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如果用微观的分子运动理论去分析热现象,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了间不存在引力4.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其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填“A”或“B”)瓶,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6.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填物态变化名称).【课后巩固训练】1.分子是非常小的,它的直径大约是()A.10-3m B.10-6m C.10-8m D.10-10m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A.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了 B.箱子里放几颗樟脑丸,过几天整个箱子里都充满樟脑味C.刚走近饭堂,就能闻到学校食堂饭菜的香味 D.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C.把一枝粉笔碾细成粉末状就是分子 D.大雾天,人们看到空气中的“白汽”就是一个个水分子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隙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6.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7.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7.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认识分子课件及答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认识分子课件及答案

kg.
4.1 g蔗糖有1.8×1021个分子,把它们均匀地撒在表面积是
352
5.11×108 km2的地球表面上,则1 cm2的表面上约有______
个蔗糖分子.这一客观事实说明了 分子是很小的 .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1
5.质量为1 g的水有3.34×1022个水分子,若这些水的流速是
了;而油从钢罐外壁渗透出来了,可能是钢罐外壁有细小
的裂纹,油就是从细小的裂纹处渗透出来的.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1
小明认为:气球中充的气没了,是由于空气分子太小,在
气球内部气压的作用下从气球的外壳处跑出来的,而油从
钢罐外壁渗透出来了,可能是钢罐内气压把油从钢罐外壁
钢铁分子之间的缝隙处压出来的.
(1)学过本节知识后,你觉得小华与小明的观点谁正确?
你是否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呢?
(2)如果请你设计一个说明分子大小的实验,说说你的
方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1
9.(1)小明的观点正确,但有的地方不是很严谨.气球
中充的气没了,是由于空气分子太小,在气球内部气
压的作用下从气球的外壁处跑出来了一部分,但主要
m≈4.02×107 m,将这些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成一排,
队伍长度为6.7×1022×4×10-10 m=2.68×1013 m,可绕

5圈.
地球的圈数为
≈6.7×10

答案:见解析.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1
1.(2022·惠州模拟)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是( D )

专题04 分子动理论与微观粒子(解析版)

专题04  分子动理论与微观粒子(解析版)

专题04 分子动理论与微观粒子思维导图知识详解知识点一:走进分子世界一、分子模型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间空隙:常见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

如: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二、分子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如:扩散现象,花香等。

三、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典例1、(2020·江苏镇江市·)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高压下,油罐里的油能从罐壁渗出【答案】A【解析】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是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故A 符合题意;B.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校园里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在高压下,油罐里的油从罐的分子间渗出,与分子动理论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2、(2020·江苏徐州市·九年级其他模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戴口罩能有效预防飞沫传播,要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B.口罩有效是因为制作材料分子间没有空隙C.闻到酒精消毒液的气味是因为分子运动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答案】C【解析】A.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飞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由分子热运动可知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故B错误;C.可以闻到酒精味,是由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分子,吸收作用体现的是分子间存在引力,而不是斥力,故D 错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7.1走进分子世界
一、研究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有关物质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想。

二、分子
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证据: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
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
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
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
师: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上述三例只是其中的一些。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水,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保持水的性质了。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四、利用显微镜收集到更多证据支持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观看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分子结构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教学难点】
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
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导入
师:既然引入分子概念,我们从物质微观结构模型就可以得到分子模型请学生总结一下。
生: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总结得很好
六、收集分子永不停息运动的实验证据
8分钟
师:请同学们观察面前的烧杯,看到整杯水都变成了紫红色,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分子之间有空隙造成的,除此之外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呢?
师:结合实验现象解释一下
5分钟
师:以上我们从宏观现象出发建立了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而实际上我们凭肉眼能看到物质的内部吗?
师:假如能看到,这个模型将更有说服力。
师:来看一些图片,这是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的植物细胞,细胞之间是有空隙的,细胞还不是最小的颗粒,要看到分子怎么办?
师:这是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金属微观结构图。
师:放大镜、各种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在科学家收集证据、认识物质微观世界性质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证据,支持了科学家提出的模型。展示苯分子、蛋白质分子图片。

2022年至2022年苏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同步测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2年至2022年苏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同步测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2年至2022年苏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同步测带参考答案和解析选择题有四种物质: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②①④③D. ②④③①【答案】B【解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电子非常小.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现在可以发现的最小微粒是夸克.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细胞,原子,质子,电子.故选B思路分析:根据科学家的先后研究,物质的组成越分越细,现在可以发现的最小微粒是夸克选择题原子的组成()A. 由分子组成B. 由质子和电子组成C.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 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答案】D选择题原子核的组成是由()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电子和中子D. 核子和电子【答案】A选择题根据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物体在固态时,比在液态和气态时所含的分子数目多B. 玻璃容器不会渗水说明固体分子一个挨一个排列,毫无间隙C. 液态蜡在凝固时,凹陷下去,说明液态蜡分子的间距比固态小D. 固态物质的分子比较固定地在原位置轻微振动,液态物质分子运动较剧烈,没有固定位置,气体物质的分子可以随意移动【答案】D【解析】A、同一物体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含分子数目一样多,故A错误;选择题下列说法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大风过后,将树叶吹的漫天飞舞B.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C.扫除时,空中尘土飞扬D.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树叶飞舞是可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大雪纷飞也是可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尘土飞扬也是可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选择题原子中不带电的是()A. 中子B. 核子C. 电子D. 质子【答案】A选择题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酒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在很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被染色的过程,是分子分子发生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春江水暖鸭先知”,指的是水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C.选择题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 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 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答案】B【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故B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走进分子世界
说明: 物质是由 小颗粒组成的。
一.分子模型
视察2: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 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 做一标记,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 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视察 液面的位置,混合后和混合前相比的总 体积有什么变化?
现象: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 积之和。
说明: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 间隙 ,酒精与 酒精之间有间隙 。
既不能用肉眼也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视察。因此:
通过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视察到的微粒肯定不是分子。
3.我们用什么视察分子呢?
一.分子模型 【请你了解】


还原扫

有子描 :力隧
显道
微 镜
微显
镜微

一.分子模型 【请你了解】
1.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行,约为1cm(指甲宽度). 2.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他们的比例就好像乒乓球与地 球之比。1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个分 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s跑出1亿个,则约 需多9000年才能跑完?
你选择: 模型2
一.分子模型 【请你了解】
1.科学家发现:物质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 化学性质就会产生变化。
2.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水是由有水分子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组成的
一.分子模型 【请你了解】
3.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1埃(Å)) 1 Å= 10-10m=0.1nm
信息快递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 注意:扩散是一个宏观现象,是可以看得见的, 而分子的运动是一个微观现象,是人眼所看不见 的,所以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7.1走进分子世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

7.1走进分子世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

7.1走进分子世界(备课作业)1.(2022•武进区一模)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板型较为合理的是()A.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B.固体是连成一片的,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C.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D.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解答】解: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隙;将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2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2.(2022•涟水县模拟)如图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后,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

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与水的总体积变小。

这个实验事实主要说明()A.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有空隙【解答】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故选:D。

3.(2022•连云港一模)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A.分子间存在间隙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D。

4.(2022•丹阳市校级开学)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落叶在风中飞舞表明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没有间隙C.鲜花香气四溢是一种扩散现象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引力【解答】解:A、落叶在风中飞舞是物体在运动即机械运动,不能说明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错误;C、鲜花香气四溢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是扩散现象,故C正确;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D错误。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7.1 走进分子世界一、单选题1.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正确的是()A.B.C.D.2.近年来,我县青树嘴镇全面推进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工作,以美丽河湖滋养翠蔓青树,擦亮生态文明优势,绘就了“水美家乡”的绿色画卷。

居民们介绍:“没整治之前,河道又黑又臭”原来“很远能闻到臭气”,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C.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成都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下列各个季节的事例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季荷香四溢C.秋日银杏飘落D.冬天雪花飘飘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大风起兮云飞扬B.柳絮飞时花满城C.满架蔷薇一院香D.秋雨梧桐叶落时5.关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块很难被拉长,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雾霾天气有大量细微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当某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6.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雪融化成水内能不变B.夏天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秋天雾气弥漫,雾的形成需要吸热D.冬天雾凇挂枝,雾凇由水凝固形成9.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清晨,山顶上云雾缭绕B.风吹过砂石路面,尘土飞扬C.金秋九月,丹桂飘香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10.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分子动理论的解释的是()A.甲图:电子显微镜下金块的微观构造B.乙图:火山爆发时漫天灰霾C.丙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美丽的蝴蝶D.丁图:将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1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B.扫地时灰尘飞扬C.美酒飘香D.炒菜时放点盐,菜就有咸味12.扩散现象可以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定向运动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二、填空题13.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____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______.14.金秋的校园里,能闻到阵阵的桂花香,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当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我们闻到的桂花香味更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上述实验表明:
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 得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既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那么固
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 ,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 积呢?
实验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吗?
(1)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易被拉长.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 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 能把它们拉开.
(3)补车胎时,修车师傅锉好胎和补丁后分别涂上胶, 待胶将干时用力将补丁打击挤压在胎上,补丁和胎就紧 紧粘合在一起.
以 上 现 象 说 明 : 物 体 的 分 子 之 间 存引力在 。(填“引力”或“斥力”)
结论: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定义: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杯热水,另一个同 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 杯中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快慢 .
1、“八月桂花香”,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 种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一根铁棒很难被紧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斥力 ;胶水能 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2、下列 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的是
( B)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周末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小丽就高声喊:“妈妈,你煎的鱼 好香!”正在煎鱼的妈妈说:“小馋猫回来了!妈妈炒了一桌子好菜都 没闻到吗”?小丽回答说:“是吗?怎么只闻到了煎鱼的香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

7.1 走进分子世界7.2 静电现象一.选择题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2.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核子3.下列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A.原子、原子核B.电子、质子C.原子、中子D.质子、中子4.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原子核不能再分5.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6.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7.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C.质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D.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8.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A.B.C.D.9.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10.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1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灰尘的自然堆积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12.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有关的是()A.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B.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C.运送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D.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14.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16.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二.填空题17.无论是广阔无垠的宇宙,还是显微镜下的H7N9病毒,物质都是由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的单位;“神舟九号”从发射升空到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航天员的质量是的(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8.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有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kg水银.(水银密度13.6×103kg/m3)19.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组成的.20.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定,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分子.(选填“是”或“不是”)2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组成的.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米,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纳米,相当于个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1纳米=10﹣9米)22.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这是现象.物理学中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以上两空填“正”或“负”).23.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具有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24.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去靠近不带电的导体B,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请用“+”和“﹣”在导体B的两端大致标出所带的正负电荷情况.25.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穿着化纤布料衣服时,容易发生,从而轻小的尘埃所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消除静电的方法之一是.26.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全带有一些灰尘,其原因是.三.解答题27.如图所示,在带电体A的附近放置一只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A,且离A越近,火焰偏得越厉害.(1)请你说出火焰偏向A的原因,(2)就火焰离A越近,偏得越厉害的现象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2016•绵阳)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分析】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分子距离有关;分子距离在平衡距离处分子势能最小.【解答】解:A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增大或减小气体体积,也就是改变分子间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会发生变化,但引力和斥力仍然是同时存在的.此两选项均错误;CD、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存在分子势能.当拉伸或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势能相应变化.并且无论是拉伸还是压缩固体,势能都是增大的.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我们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特别需要清楚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是同时存在的,对外表现形式决定于分子间距离.2.(2016•上海)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核子【分析】据原子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确定带负电的微粒是哪一个.【解答】解:由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故选A.【点评】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于解决此类识记性的基础题目非常方便.3.下列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A.原子、原子核B.电子、质子C.原子、中子D.质子、中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解答】解:物质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相互抵消,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内部结构以及带电情况的了解,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相对比较简单.4.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D.原子核不能再分【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关于及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解答】解:由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可知: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故选A.【点评】记住课本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此类识记性的基础题非常方便.5.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分析】根据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越是简单的题越要细心,防止粗心大意而出错.6.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所有的原子有相似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就是原子;物质不同状态由组成物质的分子排列、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解答】解: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故A错误.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就是原子,故B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故C正确.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及纳米研究对象等问题,是一道基础题.7.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C.质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D.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分析】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同一个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是相等的.但质子和中子的个数是不一定相等.【解答】解:A、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绝大多数质量;C、质子数和中子数是不一定相等的;D、质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原子的结构.8.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A.B.C.D.【分析】本题主要用到摩擦起电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知识.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解答】解:分别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会使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带上不同的电荷;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能完成;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符合题意;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故选B.【点评】本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9.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解: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若相互吸引,A端有可能不带电或带正电;故AB错误;若相互排斥,A端一定带负电,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综合分析解答.10.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分析】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向周围运动,使人感到花香四溢;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毛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属于摩擦起电;梳子梳头发,梳子和头发摩擦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把头发吸引起来.【解答】解: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摩擦起电,故B不符合题意;C、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属于静电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季晴天,梳头时由于摩擦使梳子与头发间带有异种电荷,头发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属于摩擦起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的现象,这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现象,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灰尘的自然堆积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分析】根据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回答.【解答】解: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属基础知识的考查.12.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有关的是()A.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B.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C.运送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D.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分析】A、头发的蓬松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因此将其与静电联系在一起.B、硅光电池板是一种光电电池,它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C、油罐车的铁链是将导走石油与油罐摩擦产生的静电的.由此可知该现象与静电有关.D、火花的产生,是由于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产生了静电荷,静电荷放电产生了电火花.【解答】解:A、梳子与头发摩擦,摩擦起电,使头发上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致了头发比较蓬松.这是一种与静电有关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B、硅光电池板是一种光电电池,其工作时,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太空中的设备提供电能.与静电现象无关.故B不合题意,故B错误.C、油罐车在运送石油的过程中,石油与油罐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如果产生的静电荷不及时导走,容易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所以在油罐车的下面挂一个铁链,目的是导走石油与油罐摩擦产生的静电荷.故该现象与静电有关,符合题意.D、化纤衣服与身体摩擦,摩擦起电,产生了静电荷,脱衣服时,静电荷之间放电,产生电火花.这一现象也与静电有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点评】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用玻璃棒可以吸引碎纸片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产生静电,现象和上面一样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注意闪电不属于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正负电子引诱,而产生的放电现象.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实质.【解答】解:A、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B、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故B错;C、静电现象是由于物质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产生的现象,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故C错;D、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电子本领强的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使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要牢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14.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回答填写.【解答】解: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由于摩擦带了电,水流是轻小物体,故被带电的梳子吸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解答】解:A、高大建筑上的避雷针是为了将雷雨天气中云层中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不符合题意.B、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在装载、运输及卸油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不符合题意.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符合题意.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16.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分析】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的性质是: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解答】解: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可以相互吸引,会出现吸引现象;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则因物体为轻小物体,也能出现吸引现象;所以该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二.填空题(共10小题)17.无论是广阔无垠的宇宙,还是显微镜下的H7N9病毒,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神舟九号”从发射升空到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航天员的质量是不变的(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1光年=9.4608×1015m;(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神舟九号”从发射升空到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航天员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答案为:分子、长度、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长度单位、质量,是最基础的考查,学生容易在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理解上出错,要特别注意这些最基本的内容.18.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有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子.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13.6kg水银.(水银密度13.6×103kg/m3)【分析】(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已知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则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即可算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3)瓶子容积已经求出,水银密度已知,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即可算出最多能装水银的质量.【解答】解:(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分子.它们又由更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叫原子.(2)瓶子的容积:V=V水===1×10﹣3m3;(3)瓶子最多装水银的质量:m水银=ρ水银v=13.6×103kg/m3×1×10﹣3m 3=13.6kg.故答案为:分子;13.6.【点评】此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及密度公式的应用,同一个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都等于瓶子的容积,这是本题的关键.19.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故答案为:原子;电子.【点评】熟练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微粒的带电情况是解题的关键,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0.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意;“絮”和“沙”是宏观物体,它们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
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 易错总结 】
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是肉眼无法直
接观察到的.
1
2
3
4
5
6
7
4.[2023河源龙川一模]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嗅到明显的中药味,
扩散
这是______现象;药材的有效成分在熬制时快速溶入水中,这是因为温度
D.病毒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分子
1
2
3
4
5
6
【解析】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这是宏观现象,分子间有空
隙是微观的,故A说法错误;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502胶水将其粘起来,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说法正确;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
在斥力,同时分子间也存在引力,
故C说法错误;病毒是由许多分子构成的,故D说法错误.故选B.
剧烈
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用筷子搅拌药液后,筷子上会沾上药液,这是
引力
不合格的装
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请写出一个扩散现象有害的实例:____________
修材料中的甲醛扩散到室内的空气中,对居住的人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
竭.”其意是指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窗台上细
不是
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珠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
【解析】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窗台上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

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解读)(原卷版)•知识点1 分子与物质的组成•知识点2 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3 扩散现象•知识点4 分子间的作用力•知识点5 分子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作业 巩固训练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2310m 。

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x10-10m ,氢气分子的直径约为2.3x10-10m 。

4实验现象与结论: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比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小),这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

【典例1-1】(2023秋•西平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 .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C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D .将一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就是铁分子【典例1-2】(2021秋•集贤县期末)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 、原子构成的,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

(选填“大”或“小”)。

【变式1-1】(2023秋•铁岭月考)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直径2.5μm的尘埃就是一个个小分子【变式1-2】(2022•苏州模拟)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m来量度,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物质中都会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个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12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典例2-1】(2023秋•大安市期末)下列在我们舒兰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稻花飘香C.秋天,红叶满山D.冬天,雪花飘飘【典例2-2】(2022秋•龙岗区期末)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运动的结果。

为了减少新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越高,越剧烈,可以采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分子世界
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子模型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要点诠释: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

要点二、分子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分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要点诠释: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

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答案】C
【解析】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特征,要求记住三种不同状态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特点。

2、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思路点拨】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C
【解析】(1)分子还可以再分割,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所以选项A、B 错误。

(2)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的模型,所以选项C是正确,D是错误的。

故选 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要了解组成物质的粒子都有哪些,要了解分子的结构。

举一反三:
【变式】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有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

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 kg水银。

(水银密度13.6×103kg/m3)【答案】分子;13.6
3、“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答案】D
【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不能达到小于分子直径的10倍的程度,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故无法产生引力。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及应用,要明确玻璃无法重新粘合的原因。

举一反三:
【变式】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A.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铅笔很难被拉断
C.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D.磁体能吸铁
【答案】B
类型二、知识应用
4、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案与解析】由于分子间存在空隙和分子运动的原因,所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会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而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3升。

【总结升华】本题是综合提高训练题目,考查学生利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以下说法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的是()
A.海棉能吸水 B.物体热胀冷缩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D.粉笔能吸水
【答案】A
5、刘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B、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

刘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填序号)。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是:。

【思路点拨】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解答。

【答案】C;弹簧测力计的标数将逐渐增大;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解析】如题中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可以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