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2 导体和绝缘体3-苏教版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4.进行安全用电的意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1、材料袋一共4袋(内装钢尺等待检测导电性的物品)2、材料袋二共袋(内装检验装置)教师演示实验等材料:1、“液体导电性探究材料”1组2、材料袋1只(内装钢尺等待检测导电性的物品)3、常见电工材料和电工工具若干4、人体验电球1只教学过程一、创情导入,激发兴趣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各种简单电路(出示上节课学生的作品),如果我们在这些电路中接上一些物体,电路中的小电珠还会亮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都能导电吗?思考:如果把这些物体接人电路中,小电珠会亮吗?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一)、预测:物体接入电路中小电珠是否会亮1.小组合作预测汇报。
2.小组活动:选择研究对象,同时对研究的物体做出自己的预测,并填写实验记录。
(二)、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了解实验要求。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分小组进行实验。
3.每组进行实验时,提醒注意每做完一个物体实验都要做好记录。
4.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验、记录。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的实验结果是否与预测相同,要鼓励学生不要因为预测与结果不一样而改变预测,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了解未知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
5.小组合作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三)、研究水是否能导电1.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水是否容易导电。
2.提示学生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3.交流汇报实验现象与结果。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有的水容易导电,有的水不容易导电,进而认识到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其性质是可以改变的。
(四)、分类总结,游戏激趣1.分类活动:让学生把研究过的物体根据是否容易导电进行分类。
苏教版科学五上《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2omin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同学们打开你的实验盒,哪个同学说说都有些什么?
想一想,哪些接入电路中会像钥匙接入电路中一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到底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想不想试一试?
那让我们来分组验证一下好不好?(分组,分工)
实验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第一呢,实验前我们首先做一个猜想,把你的猜想填入实验记录表中。第二,物品接入电路中要重复检测两到三次再记录实验现象,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这是他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好,来我们首先谢谢这一那,别的小组有没有和他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结果)
.
.
现在实验结束了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实验,现在老师给导体下一个定义,绝缘体:我们把像橡皮擦,木头那样连通后不容易使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一边说一边写)
总结学生的回答。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就是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答:有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组成。
积极举手
答:对。
答:小灯亮了。
认真观察,答小灯不亮了。
认真的想
踊跃举手回答
答:小灯亮了
有点同学答会亮,有点答不会亮。
答:没亮。
答:说明钥匙会导电,尺子不会导电。
答:就是能让电流通过。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总结学生回答的
那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导体和绝缘体呢?
总结学生回答的
看来同学们都很细心,知道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
现在我们看屏幕上的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来看看他们做得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一些生活中的用电常识。)
老师这又一首用电歌,大家来诵读一下(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不讲,根据时间调整)。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二课,这个单元让学生了解了电与磁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电是如何产生的。
使得学生更加了解世界。
《导体与绝缘体》是在学生理解了《简单电路》后的一门课,起到一定的承上作用。
本课主要讲解三个内容:第一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并在生活中能够分出这两种东西;第二是知道水和人体也属于导体,并通过实验证明;第三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组装简单电路,知道了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
其次更是知道了如何制作简单的红绿灯,初步的使用到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
因此,在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导体与绝缘体是本课的重点,懂得区分这两者。
最后,上学期学生学到的预测也可以在这里得到运用。
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起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区分导体与绝缘体,了解其概念;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测试常见物品的导电性;3、知道人体与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
过程与方法:1、收集各类材料,感受导体与绝缘体的存在;2、培养学生先预测在检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观察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探究、热爱观察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并进行预测与检测;难点:认识到人体与水也是导体。
五、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电线、各类导体与绝缘体、验电球六、教学过程: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一)、复习导入:那同学们还知道为什么小灯泡会亮呢?(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都有好好的复习,将我们的知识记得很牢,老师要表扬你们这种认真复习的习惯。
(设计理念:本课与简单电路的关系紧密,因此通过复习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现在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组装一下一个简单电路。
(一个是完整的简单电路材料,一个是缺少一根导线的简单电路材料)学生上来操作后发现缺少了一根导线,这样便无法使得电路畅通,让小灯泡亮起来。
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执教人:李土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食盐、水、搅棒、人体验电球分组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材料实验袋、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谈话:大家先看这里。
见过吗?这是一个简单电路。
如果我把开关按下去,灯泡就会??2、设疑: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二、引入课题1、提问:我们来试试吧,请听实验要求:打开开关、接入物品、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打开开关、取出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3、设疑:奇怪,有些组的灯泡亮了,有些组的灯泡却没有亮。
这是怎么回事?4、灯泡没有亮了,说明了什么?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
5、定义: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品,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导体与绝缘体。
三、制定实验步骤1、提问: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那么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我们需要做实验检测。
请看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2、谈话: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步骤。
3、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教师帮其理出顺序。
4、评价:明德门小学的同学真棒,自己可以独立制定一套基本的实验步骤,老师把大家的实验步骤再进行完善。
教师归纳:小组进行分工;预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检验电流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实际检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重复检验一次;记录;整理实验台;5、小组分工:组长、管理员、检测员、记录员。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经验物体导电性的检测装置;第二、指导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验电器对身边的金属、非金属物品进行导电性检测;三、指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四、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常见的电器、电工工具的导体部分和绝缘体部分。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认识常见的导体个绝缘体。
3、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4、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个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验电器及制作的验电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复习《简单电路》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体和绝缘体》。
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认识常见的导体个绝缘体。
3、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4、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个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三、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33页,回答:如果连接在电路中的导线断了,用其他的物品来连接,电流还能通过吗?2.阅读课本35页,知道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
找一些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辨认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分析它们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四、合作探究电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电又非常危险,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尽量避免接触电?五、汇报交流1、汇报交流: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2、小组间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一)填空题1、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
2、__、大地和自然界的__都是导体。
3、把许多电器连接在一个插座上,或者电器连续使用的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为绝缘体__而引发__。
4、在做实验时,不能用__以外的电源来测试,以免发生危险。
二、(二)选择题1、在电路连接中,可以用来制作开关的材料是 [ ]A、木质材料B、塑料C、铜材料D、纸质材料2、在连接电池组的电路时,由于导线短了一截,下列可以代用的材料是 [ ]A、胶带B、头发C、铅笔D、刀片3、打雷的时候不能站在大树下面,主要是因为 [ ]A、大树可以导电,容易将雷电导下来B、雷电容易把大树劈断,容易造成砸伤C、由于打雷,很多动物,比如蛇要来避雨D、大树是木头,雷电可以引起大火4、电池的电和家用电器所使用的电是 [ ]A、一样的B、家用电是交流电C、家用电更强D、家用电更弱5、当有人因为电线掉在身上而触电,而不能及时关闭电源时,你选择的营救方式是 [ ]A、把人拉开B、用树枝拨开电线C、用确定不能导电的干木棍拨开电线D、回家叫大人来七、回顾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3.2 导体和绝缘体苏教版
2.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手段:实物、投影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插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明标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
)(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③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一)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探究物体是否能导电的检测过程。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单元的第2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应用第1课中学习的简单电路制作的检验器,通过对周围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测,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平安用电常识。
激发同学进一步探索电路秘密的欲望,为继续[第3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做好准备。
二、同学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五年级同学。
1、五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较系统的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同学已经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具备了制作检测电路的能力。
生活中同学对导电和不导电的物体也有一些了解,但还有待于形成清晰的认识。
3、针对同学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采取小组合作、一帮一(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协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的对策,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胜利的乐趣。
三、教法学法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同学科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更是有效培养同学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同学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师以情境设计、探究活动、交流提升、演示说明为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把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同学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目标预设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识别。
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平安用电的生活意识.五、重难点和处置战略根据教材和同学的实际,确定本课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和平安常识.养成认真细致尊重事实的探究习惯。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2 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会发生转变。
2.掌握对材料进行导电性检测的简单方法。
3.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变。
【教学准备】铁钉、干木棒、湿木棒、铁质回形针、包胶回形针、布、硬币、铅笔芯、陶瓷勺、橡皮擦、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为了上好今天的科学课,老师从你们学校借来了这样一个装置,你们看!【实物投影或者图片:展示自制的检测器】2.交流:仔细看一看,它由哪些部分组成?3.小结:这个装置其实就是在木头框架上,固定了灯泡、电池,并用导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其实它就组成了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简单电路。
二、认识导体与绝缘体1.谈话:这个简单电路不简单。
电路里的灯泡明明是正常的、没有损坏的,可是只要一放在这个电路中,它却总是亮不起来。
你们能不能帮忙老师找找原因呀?2.布置任务:(1)每个小组仔细观察此装置,寻找灯泡亮不起来的原因,用手机拍照;(2)尝试解决问题,让装置上的灯泡亮起来。
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说一说,灯泡不亮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做,灯泡就能亮起来?有没有不同意见?5.小结:像铁片、铁丝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科学上称之为导体,而像塑料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科学上则称之为绝缘体。
三、认识不同材料的导电性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会发生转变。
1.交流讨论:(1)生活中,你们认为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又是绝缘体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能说一说你的依据是什么吗?(2)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这个环节用希沃白板现场板书】2.小结:生活中很多的例子,让很多同学意识到**、**材料制成的物体是导体,而**、**材料制成的物体是绝缘体。
3.提问: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该怎么办?刚才的装置能能不能帮上忙?怎么做?4.布置任务: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示先进行预测再动手实验、简单介绍实验注意事项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三起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第2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具有安全用电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趣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请一个学生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生:将电线重新接上就可以了。
(老师让学生操作,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老师设计的电路中,电线不够长,无法连接。
)生:我用回形针将电线连接起来。
生:我用钥匙圈将电线连接起来。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将为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操作性概念做铺垫。
二、检验活动:哪些物品连接在两条电线间也能使小灯泡发亮?1、探究:简单电路演示中,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分析是什么?学生交流答案。
2、预测:同学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能连接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呢?学生填写教材74页《我的检测报告》中的预测现象,并在相应的格子里打“√”,记录下自己的预测结果。
3、学生操作:实际检测。
小灯泡亮、小灯泡不亮、剪刀、钥匙、石子、回形针夹子、铁钉、木头4、讨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把你的想法填到书上74页的记录纸上。
5、交流探索结论: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三、拓展活动:检验水、人体和大地的导电性能1、将检验器的两根导线放入水中,观察灯泡有什么变化。
如果变化不明显,提醒学生:(1)增加电池的数量。
(2)多放点盐再观察。
同时提醒学生导线的另一端需要连接正确。
讨论探究并交流:你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全班同学共享。
生:增加电池的数量,灯泡变亮了,说明电路形成了通路,水是容易导电的物体。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生:多放点盐后,灯泡变亮了,说明电路形成了通路,水是容易导电的物体。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3.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教学目标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推测,并说明依据。
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
3、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的,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常识。
5、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 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五年级学生。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系统的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具备了制作检测电路的能力。
生活中学生对导电和不导电的物体也有一些了解,但还有待于形成清晰的认识。
3、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要采取小组合作、一帮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的对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1)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师:在我们身边,有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的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
来看这根电线: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呢?(师演示:用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用电线里面的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
)2.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生:我发现了铜丝能传电。
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是容易导电的,外面的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
3.引出课题:师: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物体,有的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都有哪些。
(板书: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二、对所带物体进行预测1.师:我们桌面上都有一大堆的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我们先进行预测(全班做手势,教师记录)2.师:到底你们的预测正不正确呢,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生:做实验师: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页,阅读第二段话,并注意观察图中那位同学的做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2导体和绝缘体|苏教版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本课是在学习了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会用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认识人体和大地以及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发现它们的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规范自己的用电行为,注重用电安全。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是按照科学认识的方法,组织学生对“物体是否容易导电”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先做出大胆的猜测,然后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在用简单的电路检验各种物体的导电性,最后分析、总结出结论,以此形成自己的能力,进而解释生活中存在的导电性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推测,并说明依据。
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
3.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的,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指导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常识。
5.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很重要。
教学重点: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授电路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法:合作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电路检验器、铁钉、钥匙、回形针、圆珠笔、牙签、干木片等。
演示实验材料:电路检验器、纯净水、盐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教室里的灯泡为什么会亮?激发探究欲望。
引出课题《导体和绝缘体》。
二.对物体进行预测1.出示图片,让学生大胆猜想哪些物体接通电源后能使小灯泡亮,哪些不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2.我们怎么知道预测的结果是否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预测结果。
苏教版科学五上《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8.趣味活动:师生一起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游戏。
9.交流试验后的想法。
10.总结活动。(注意强调物体的导电性不是绝对的,渗透安全用电教育)
活动二: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
教学过程
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连接简单电路,如果连接在电路中的电线断了,用其他的替代品来连接,也能使电流通过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1.谈话: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了解了一些有关的知识,知道有很多物体都是能够导电的。同学们,如果需要弄清楚实验桌上的这些物体中,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是不容易导电的?我们该怎么做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教学内容
导体和绝缘体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学准备
电流实验盒、水杯、自制的蒸馏水、自来水、饱和浓盐水、验电球、电池等。
2.学生交流。
3.讲述:下面我们就按照刚才设计的实验方案来进行研究,首先我们可以对桌上的物体是否能够让小灯泡发亮进行预测,并把预测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然后再动手实际试一试,把结果也记录下来,好吗?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导体和绝缘体 |苏教版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P3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8中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科学规范”实验方法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检测区分常见物体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理解从物体构成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手段:示范法、实践操作法教学准备:实验盒8套,每套含试验记录表一张、电池1个、灯泡1个、导线若干;塑料尺、纸板、回形针、普通布料、橡胶管、铜条、镊子、玻璃棒8个待检测物体。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今天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春游,休息的时候,小男孩看到地上草丛里露出一截白色的金属丝,就好奇地把手伸了过去,结果男孩发一声惨叫,就倒在地上,全身抽搐。
离他最近的妈妈救子心切赶忙往孩子手上抓,她想把孩子拉开,哪知道手才搭上去,也全身一麻,全身抽搐起来。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小孩的爸爸虽然紧张但是没有慌张。
他迅速地朝四周扫了一眼,没找到合适的工具。
这万分危急得情况下,他一把脱下身上的外厚,包住手,小心地靠过去,迅速拔开小孩触电的手,再把他们拖到旁边,两人终于得救了。
引导提问:听了这个故事,我们的同学有什么感受?或者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的回答:1、不能随便乱碰裸露的电线2、有的物体导电3、有的物体不导电二、新知探究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中有的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通过畅言教学系统展示课题:导体与绝缘体打开畅言教学软件登录,展示第33-34页,教师通过畅言中“编辑—资源库—资源云平台”下载和本课有关的课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导体和绝缘体|苏教版
课题:《导体和绝缘体》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导体和绝缘体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15种物体,让学生在感性经验充足的情况下,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一些关于电的知识。
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
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5、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五、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塑料尺、布、筷子、陶瓷调羹、小玻璃瓶、泡沫、橡皮筋、橡皮擦、小木条、小铁钉、铝条、螺丝帽、1角硬币、5角硬币、一元硬币、回形针、纸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说一说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2、分组组装一个简单电路3、讨论:开关的哪部分材料能使电流通过?(铜铁)4、铜和铁都能使电流通过吗?我们进一步检测一下二、学习检测方法1、师:我准备了回形针,该如何检测?2、师介绍实验方法3、学生分组实验4、结论:铁容易使电流通过(如有不同意见请几个同学发言)生:他没有把检测器的两头先接触一下。
师:你们觉得这一步不做有没有关系?为什么?生: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如果万一电池没电呢,那它就检测不出来了。
师:也就是说如果检测器本身自己就有问题,它就不能去检测别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导体和绝缘体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的有关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块黄铜片让电路中的小灯泡亮起来,你们能做到吗?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实验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要确保你的器材时好的。
2、连接时要确保充分接触。
3、验证时导线两端不能直接靠在一起。
师:老师看同学们都让小灯泡亮起来了吗?谁来上讲台这儿示范一下呢?随机点名生:学生示范师:很好,这位同学之所以能够示范成功,说明他很好的预习了课本,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这种自觉学习的能力,把每门科目都学习好。
二、讲授新课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材料,你们先预测一下,这些材料中哪些能够像黄铜片那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哪些却不能?请你们将预测的结果写在表格中,认为能让小灯泡亮的这一栏“√”,开始预测吧。
生:学生预测师:你们预测好了吗?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检测黄铜片的方法验证一下其它的物品吧,现在开始吧!生: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做实验活动1: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活动2:组内自主探究,检验预测师:请同学们一边做实验,一边把试验中获得的结果填在表格最右边的一栏中。
2、交流展示提升认识师:通过实验大家的结果出来了吗,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1:各小组选代表汇报,展示评价。
汇报时只说明不同的结果,形成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活动2:认识人体,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些物体很容易导电,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而另外一些就不行。
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金属片、铁钉等。
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像塑料、橡皮、木头等。
师:刚才呀,我们研究的都是固态的物质,那么液态的物质是怎样的呢?比如说水,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请你们猜一猜生活中常见的水是导体吗?师: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教师示范),这个烧杯当中我们放了一些盐水,请大家看一看,当我们把另外一端导线放入水中以后,小灯泡会怎样呢?学生观察实验,发现小灯泡亮了。
师: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这能说明什么呢?生:这说明生活中的水也是导体。
师:不过真正的纯净水,比如说,蒸馏水,它是一种绝缘体。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那么我们的人体呢?想一想: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对了,我们人体也是导体,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要注意用电安全,否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都是不安全的呢?生1:在电线上晾晒带水的衣服;生2: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生3:用湿毛巾擦灯泡;生4:在一个插座上插很多用电器等等3、联系实际应用新知活动1:交流电工工具的材料构成及特点。
活动2:深化安全用电知识。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下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课本35页这些物品中那一部分是导体,那一部分是绝缘体,分析它们为什么这样设计?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也了解到了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安全呢?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1.不用湿手按开关;2.按电器插头时,手不要碰到金属部分;3.更换灯泡时先切断电源;4.电视机内有高压器件不能触摸;5.使用电炉、电褥、电熨斗,用完及时关闭电源;6.不要爬电线杆;7.发现掉在地上的电线不要靠近触摸,要及时向电力部门报告。
三、巩固训练为了检验大家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掌握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来完成一份试题,看看大家还有没有没弄清楚的地方。
四、反馈交流小组汇报试题完成情况五、拓展延伸除了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在科学上具有广泛应用的是半导体和超导体呢,你们想了解吗?请大家多看课外书,就能了解它们的奥秘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2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 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3 、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4 、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5 、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 、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7 、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但它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
有时,白天的时候月亮也在天上,只是由于太阳光太强我们看不到而已。
8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 点,美国(华盛顿)7 :00 、德国13 :00 、澳大利亚22 :00 收看实况直播。
9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都有影响,如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状态是不一样的;很多动物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牵牛花凌晨4 点开放,夜里闭合。
合欢树白天叶子张开,夜晚叶子闭合。
10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形式放或闭合。
200 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 花钟” ,他是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的花坛。
林奈的“ 钟” 非常准确,直到现在,欧洲人仍以这种“ 钟” 来布置花坛。
菊花是短日照花卉,减少光照时间可以提前开放。
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
11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是因为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自然光:闪电太阳萤火人造光:灯泡蜡烛焰火常见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蜡烛火等,月亮不是光源。
2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 小孔成像” 。
原理可以用“ 光沿直线传播” 的原理来解释。
3 、可以在水中加入细小颗粒的物质,如粉笔灰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4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直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相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凸透镜的用途:做照相机的镜头、老花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望远镜是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制成的。
研究内容凸透镜凹透镜镜片特点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观察物体有放大作用有缩小作用可聚光使光发散成像特点可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不能5 、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1 )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 2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前后相反的。
( 3 )两面镜子成90 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 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
6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曲,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透过不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
7 、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是正像。
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8 、光是有颜色的。
阳光被三棱镜分解后的色彩: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一现象是1666 年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9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将它们混合后是白色,七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
当七色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
. 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的色光不同,由此显现的色彩也不同。
第三单元:电和磁1 、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一个基本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组成。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2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导体:钢尺、铁钉、铁片、钥匙等金属做的物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常见绝缘体:塑料制品、橡胶、木头、橡皮、布、纸等。
3 、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利用电池、电线和小灯泡所组成的简单电路作为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测定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活中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插座的里面需要导电,用导体金属做,外壳不能导电,用绝缘体塑料做;电线的外面都用橡胶皮包好,是为了绝缘……家庭用电的危险行为:许多电器连接在一条电线的插座上,或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过热发生火灾;用湿布擦拭电灯、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触电,很危险。
当家里的电路发生故障时,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请专业人员来修理。
4 、磁铁有南极(S )和北极(N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的性质:(1 )能吸铁(2 )能指南北( 3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5 、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
磁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North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South 表示。
6 、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
指南的一头称为南极(S ),指北的一头称为北极(N )。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它被称为司南。
指南针指南北的原因是: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 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 端。
7 、测量比较两块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用磁铁去吸大头针或回形针等,吸得多的磁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