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
布鲁氏菌病鉴定方法
布鲁氏菌病鉴定方法
布鲁氏菌病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血常规检查:布鲁氏杆菌病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通常会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以及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加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少数异型淋巴细胞。
2. 细菌培养:在对血液和骨髓进行细菌培养时,如果能从血液、骨髓中分离到布鲁氏杆菌,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3. 初期平板凝集试验:如果在初期平板凝集试验中,化验结果为阳性,可作为布鲁氏杆菌病初期筛选的依据。
4. 其他:若存在接触家畜、家禽的情况,或者为生活在疫区的居民,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肿痛、关节肿痛等症状,并且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等情况,应该高度怀疑布鲁氏杆菌病。
5. 标记抗体技术:包括间接ELISA、竞争性ELISA、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试验、斑点ELISA、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等。
标记抗体技术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较高的敏感性。
以上是布鲁氏菌病的鉴定方法,如果您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接触史和暴露史,以便医生更好地为您制定诊疗方案。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具备以下3项者:
1.发病前2-4周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如皮毛工业等)、
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与生活在疫区的居
民,与布病疫苗的生产、使用密切接触;
2.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关节酸痛,
肝、脾、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和体征;
3.布氏菌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内
反应24小时后红肿浸润超过2.5×2.5厘米以上。
二、确诊病例:
1.病原分离、血液、体液培养出布鲁氏病;
2.试管凝集反应1:100-1:160++以上(目前国内定
1:100++,但国际定1:160++)。
对半年内有菌苗接触
史者,虽达1:100-1:160++,过2-4周应再次检查,
效价升高1倍以上方能确定,最好用补体结合试验检
查;
3.补体结合试验1:16++以上;
4.抗人血球蛋白试验1:160++以上;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2、3、4之一。
【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牧民接羔、剪毛、挤奶、剥皮,兽医治疗
病畜,实验室人员接触染菌动物血、尿、分泌物等标
本及工人加工畜产品时,均可由破损或无破损处皮
肤、粘膜而感染。
2.消化道传播:食用染菌饮水、生乳、未煮熟的畜肉等
均可感染。
3.其他:病原菌也可通过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
粘膜而发生感染。
【消毒】
对光、热及常用消毒剂敏感。
日光照射10-20分钟,100℃
3-5分钟可杀灭。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资料是否有流行地区居留史与病畜接触史,进食未严格消毒的乳制品及未煮熟的畜肉史。
(二)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
查体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如有睾丸肿大疼痛,神经痛,则基本可确诊。
(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半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分类可达60%以上。
血沉在各期均增速。
久病者有轻或中度贫血。
2.细菌学检查: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均可做细菌培养。
因牛种菌初分离困难。
要求严格的环境,故各种标本采集两份,一份用含肝浸液的肉汤做培基,在CO2孵箱中培养;另一份放一般环境中孵育,培养时间不得短于2周。
急性期阳性率高,慢性期低。
骨髓标本较血液标本阳性率高。
有人建议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血液接种到鸡胚卵黄中可获较高阳性率。
3.免疫学检查:(1)血清凝集试验(Wright试验):试管法较灵敏。
患者多在第二周出现阳性反应,1:100以上有诊断价值。
病程中效价递增4倍及以上意义更大。
正常人可有低滴度的凝集素;某些传染病的假阳性率可达30%以上,如兔热病该凝集效价升高;注射霍乱疫苗的人90%可呈假阳性;接种布鲁氏菌活菌苗者,凝集效价也增高。
诊断时要注意分析。
另外因为抗体IgA、IgG、IgM量的比例不同,如IgA含量高则可出现患者血清低稀释度为阴性,高稀释度反为阳性的所谓前带现象。
所以做该实验时应增大患者血清稀释范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主要为IgG,出现较迟,持续较久,一般1:16以上即为阳性。
对慢性患者有较高特异性。
(3)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ist):用于测定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不全抗体可阻断完全抗体与抗原的凝集反应,使凝集试验呈假阴性。
Coombs试验是使不完全抗体与不可见抗原结合的复合物通过抗人球蛋白血清结合成块,直接可见。
故凝集试验阴性者可作此检查。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的金标准诊断方法是通过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
具体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步骤包括:
1. 临床症状分析:布鲁氏菌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乏力、头痛等,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骨髓、尿液、淋巴组织或其他体液或组织进行培养。
3. 分离布鲁氏菌: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无菌条件下的培养处理,将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4. 鉴定布鲁氏菌:通过对分离的菌落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嗜碱性试验、免疫荧光试验、PCR等,判断菌株
是否为布鲁氏菌。
金标准诊断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依据是从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中成功分离和鉴定出布鲁氏菌。
但由于布鲁氏菌的培养和鉴定过程较为复杂,诊断通常需要时间,并且技术要求高,因此常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诊断方法来综合判断。
2023布鲁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细则
2023布鲁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细则一、布鲁菌病重要知识点1、布鲁菌病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2、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人以及牛、羊、猪、犬等动物。
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4、布鲁杆菌属由6个种、19个生物种组成,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有羊、牛、猪和犬布鲁杆菌。
5、我国流行的有羊布鲁杆菌、牛布鲁杆菌、猪布鲁杆菌3种,以羊布鲁杆菌最为常见。
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症状较重,牛型较轻。
6、布鲁杆菌是胞内生长的革兰阴性多形球状杆菌,无芽抱形成。
7、布鲁杆菌感染细胞后,可限制补体系统和T1R信号通路,其脂多糖的结构有利于减少DC的激活以及向T淋巴细胞的抗原呈递,并且可抑制自噬和凋亡以避免免疫系统的清除,造成慢性化的病程。
8、布鲁杆菌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周,平均为2周,但少数患者可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才发病。
9、急性期:指病程6个月以内的感染,表现为发热、多汗(深夜、凌晨\厌食、乏力、头痛、肌痛(两侧大腿、臀部λ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热型以弛张热最多,而波浪热占5%-20%o1。
、慢性感染:指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的感染,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还可有抑郁、失目尼等精神症状。
1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少数出现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
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升高等,累及肝脏者肝功能可有异常。
12、诊断血清学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X血清凝集试验(SATXE1ISA x布鲁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1补体结合试验(CFTX二、诊断标准1、确诊试验(1)由血或其他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布鲁杆菌属。
(2)在基于RBPT或SAT阳性者的筛查试验基础上,加以下基于非凝集抗体的检测:①E1ISAIgG阳性;②CoombIgG效价1:400z并出现显著凝集及以上。
2020布病诊疗及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3. 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为 1:10++及以上。 4.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为 1:400++及以上。
PCR技术
实验室检查
针对IS711或IS650,16S-23SrRNA 片段,BCPS31和omp2a基因 的PCR可以用作培养产物的菌种鉴定,也有直接用于临床标 本鉴定。该方法快速、敏感,但由于PCR尚未标准化,在临 床上的应用还需验证,尚不适用常规检测。但对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或者局灶感染可发挥特别作用。
5、布病与其他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布病急性期还应与败血症等鉴别,慢性期 还应与其他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 鉴别。
误诊原因分析
① 早期症状不典型: 多以发热、关节疼痛、肝损 害、乏力、肌肉疼痛为首发症状,容易误诊为其 他相似疾病; 个别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重度 血小板减少症、甲状腺危象等少见情况。 ② 流行病学改变: 目前布鲁菌病流行范围由牧区 向非牧区转移,呈小范围、点状、分散的形式流 行,有向非职业人群扩散的趋势。临床医师对该 病流行病学特点认识不足,首诊常忽略本病可能, 导致误诊。
临床表现
5.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6.67%)、附睾炎、 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 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 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临床表现
6. 乏力
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 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 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 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 病”、“爬床病”。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如下:
(一)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密切联系者。
(二) 临床表现:出现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三)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小时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²以上)
(四)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五) 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触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诊断疑似病例:具备(一)、(二)、(三)者。
诊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四)或(五)中任何一项者。
布病诊断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史,还需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1、流行病学史: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史极为重要,患者多有病牛、病羊的接触史,或者从事畜牧业工作,有与病牛、病羊的密切接触,比如挤牛奶、生吃牛肉、羊肉等途径。
2、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长期的低热,或者患者出现多汗、乏力、全身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或者患者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等临床表现。
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感染性的心内膜炎、脑炎,都需要高度怀疑布氏杆菌病。
3、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进行布氏杆菌血清学试验发现布氏杆菌抗体阳性,或者患者进行血培养、组织培养,培养出布氏杆菌。
总之,需要上述三条共同存在时,可以确诊为布氏杆菌病。
患者确诊为布氏杆菌病后,需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可以选择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者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进行治疗。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
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 C)2.3.1 实验室初筛2.3.1 .1 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 .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2.3.2 .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 .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2.3.2 .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2.3.3 分离细菌1:lO++及以上。
C.1.5) 滴度l:400++及以上。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诊断原则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
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诊断4.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 中任一项者。
4.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正文:----------------------------------------------------------------------------------------------------------------------------------------------------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1988年10月25日)一、诊断方法和标准(一)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1.人的布病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仅供初诊用)。
凡具备(1)、(2)项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内变态反应强弱仅供参考。
2.实验检查阳性判定标准(1)病源分离:检出布鲁氏菌。
(2)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毫升及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
(4)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
(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检查出现可见凝集。
(6)皮内变态反应:皮试后24、48小时分别各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5×2.5厘米及以上(或6.25平方厘米及以上)。
(二)畜间布病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1.家畜布病的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史(2)临床症状(3)实验检查:A、病源分离B、血清学及其他试验a、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牛)、皮内变态反应(羊)、任选一种或多种进行初筛。
布氏杆菌病诊断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诊断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染上感染源的血液、脏器和组织等途径传播。
该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确诊布氏杆菌病,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的金标准诊断方法是通过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并分离出病原体进行诊断。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
1.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布氏杆菌抗体(如IgM、IgG等)来诊断病情。
2. 细菌学检测:通过对组织、血液、骨髓等样本进行培养和分离,检测布氏杆菌的存在。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检测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中的布氏杆菌DNA,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上三种检测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病情。
因此,布氏杆菌病的金标准诊断方法必须采用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并分离出病原体的方法。
- 1 -。
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病例检查1. 确认病史。
在病例检查中,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病史,包括与动物接触史、生活环境等相关信息。
布病的诊断标准
布病的诊断标准
摘要:
1.布病的概念和历史
2.布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3.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4.布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
1.布病的概念和历史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首次被发现可追溯至19 世纪末,当时英国科学家布鲁斯首次从牛身上分离出布鲁氏菌,并因此得名。
后来,研究发现该菌还可引起羊、猪、犬等动物的感染。
2.布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主要通过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乳汁传播。
人感染布鲁氏菌的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病畜,如牛、羊等;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病畜肉制品;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气溶胶。
3.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诊断布病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试验、细菌培养等。
4.布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治疗布病主要采用抗生素疗法,如四环素、链霉素等。
病程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晚期治疗可能效果较差。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
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且症状与感冒等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学、症状、体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一、流行病学布鲁氏菌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特别是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如中东、地中海地区等。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如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动物制品、牛奶等。
此外,食用受感染的食物、吸入空气中悬浮的细菌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的症状轻重及表现形式与感染菌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途径等有关。
二、症状布鲁氏菌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疼痛、乏力等,这些症状与感冒等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视。
另外,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个别病例可长达数月以上。
三、体症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体症包括发热、头痛、关节肿胀、肝脾肿大等。
其中,肝脾肿大可能与布鲁氏菌的免疫反应有关。
四、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均可升高,但无特异性变化。
血沉:患者血沉速度可加快,但与病情严重程度不相关。
免疫学检查:布鲁氏菌病的免疫学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免疫荧光检测等。
其中,血清学检查包括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免疫荧光检测可用于检测布鲁氏菌抗原。
细菌培养:血培养或骨髓培养可用于检测布鲁氏菌,但阳性率较低。
影像学检查:患者可出现骨关节损害的X线表现,如关节间隙变窄、骨侵蚀等。
五、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患者有接触过感染动物或其制品的病史,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高发地区。
症状: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典型症状。
体症: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肿胀、肝脾肿大等典型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或免疫荧光检测阳性,或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诊断,如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肝炎等。
布病诊断标准
布病诊断标准
《布病诊断标准》
一、病变的布局、流行病学及特点:
1、布病常表现为分叶、条斑或斑块状,分布有偏好,多见于胸及腹部,也可及头、面、四肢表面。
2、布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布病可分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布病典型表现为斑片及斑块状,复杂型布病多伴有皮肤灼热感及瘙痒。
3、布病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夏秋之交容易发作,春季发病率较低。
二、临床表现:
1、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斑片、斑块状,而且瘙痒严重,且有皮肤灼热感。
2、布病的皮肤病变表现为有针尖状的小红斑,斑片逐渐增大,皮肤呈现红色、粉红色及紫红色,并伴有明显的皮肤肿胀症状。
三、对抗布病的治疗方法:
1、用抗菌药物: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都可以用于治疗布病,无菌的涂抹在布病病变部位,可以减轻症状,以缓解病情。
2、使用激素药物:采用外用激素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皮肤的痒痛,但也存在依赖性,不宜长期使用。
3、芦荟:芦荟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以清除皮肤炎症,减轻症状。
芦荟汁可以直接用于布病病变部位。
四、预防布病的方法:
1、保护皮肤:尽量避免皮肤接触油脂、水份等可引起炎症的物质,以免促使布病加重。
2、适当更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改换衣物清爽有利于布病的治疗。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一、流行病学调查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本病在流行病学上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地区性、季节性及职业性。
在流行地区,患者多有与家畜或畜产品密切接触史,或与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有旅行史。
二、临床表现1.发热:多数患者以不规则热为常见,也有弛张型、稽留型和短期发热者。
2.多汗:尤其在夜间或清晨时,大汗淋漓。
3.乏力:几乎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
4.疼痛:常表现为全身性疼痛和关节痛。
5.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三、实验室检测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
2.细菌学检查: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等标本,通过培养分离出布鲁氏菌,是确诊布鲁氏菌病的重要依据。
3.免疫学检查:血清学试验(如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特异性抗体,可作为确诊依据。
4.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
四、病理学诊断布病的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结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以及各种脏器的病理改变。
五、鉴别诊断布病应与疟疾、伤寒、结核病等相鉴别,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六、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1.病情评估: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及疾病进展情况。
2.预后判断:布病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治疗,大多可痊愈。
但若延误治疗,可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七、诊断流程图(详见附图)八、诊断标准分级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同时符合实验室检查中的一项阳性指标。
3.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标准,同时符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或分离培养出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 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
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C)2.3.1 实验室初筛2.3.1.1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2.3.2.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1:lO++及以上。
2.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C. 1.5)滴度l:400++及以上。
2.3.3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 诊断原则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
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 诊断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中任一项者。
4.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一、临床诊断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流行病学情况。
患者通常有与患病动物接触或在疫区生活或旅行过的历史,同时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头痛等症状。
然而,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如疟疾、结核病等有重叠,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确认。
二、实验室诊断1.细菌培养:将患者的血液、骨髓或其他体液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出布鲁氏菌,是诊断的金标准。
2.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布鲁氏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强等优点。
3.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布鲁氏菌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 抗体,可以辅助诊断布鲁氏菌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抗体产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确定,血清学检测不能用于确诊急性感染。
4.动物接种试验:将患者的血液或组织接种到易感动物(如小鼠)体内,观察是否出现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以辅助诊断。
三、流行病学情况患者的职业、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也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参考因素。
例如,从事畜牧业、皮毛加工、畜产品加工等工作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此外,患者是否在疫区生活或旅行过也是重要的流行病学线索。
四、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如淋巴结肿大、间质性炎症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病理学检查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布鲁氏菌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情况、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其中,细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是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血清学检测和动物接种试验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摘要:
一、布鲁氏菌诊断简介
二、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三、金标准的重要性
四、结论
正文:
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方法有很多,但金标准一直是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布鲁氏菌抗体,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因此被认为是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金标准的重要性
金标准是医学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个诊断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血清学检测作为金标准,具有其他诊断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其次,血清学检测操作简单、快速,能够满足临床对快速诊断的需求。
最后,血清学检测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病程的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结论
总的来说,血清学检测作为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在诊断布鲁氏菌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然而,血清学检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抗原的质量和检测方法的选择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
(一)流行病学资料
是否有流行地区居留史与病畜接触史,进食未严格消毒的乳制品及未煮熟的畜肉史。
(二)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
查体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如有睾丸肿大疼痛,神经痛,则基本可确诊。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半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分类可达60%以上。
血沉在各期均增速。
久病者有轻或中度贫血。
2.细菌学检查: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均可做细菌培养。
因牛种菌初分离困难。
要求严格的环境,故各种标本采集两份,一份用含肝浸液的肉汤做培基,在CO2孵箱中培养;另一份放一般环境中孵育,培养时间不得短于2周。
急性期阳性率高,慢性期低。
骨髓标本较血液标本阳性率高。
有人建议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血液接种到鸡胚卵黄中可获较高阳性率。
3.免疫学检查:
(1)血清凝集试验(Wright试验):试管法较灵敏。
患者多在第二周出现阳性反应,1:100以上有诊断价值。
病程中效价递增4倍及以上意义更大。
正常人可有低滴度的凝集素;某些传染病的假阳性率可达30%以上,如兔热病该凝集效价升高;注射霍乱疫苗的人90%可呈假阳性;接种布鲁氏菌活菌苗者,凝集效价也增高。
诊断时要注意分析。
另外由于抗体IgA、IgG、IgM量的比例不同,如IgA含量高则可出现
患者血清低稀释度为阴性,高稀释度反为阳性的所谓前带现象。
因此做该实验时应增大患者血清稀释范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主要为IgG,出现较迟,持续较久,一般1:16以上即为阳性。
对慢性患者有较高特异性。
(3)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ist):用于测定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不全抗体可阻断完全抗体与抗原的凝集反应,使凝集试验呈假阴性。
Coombs试验是使不完全抗体与不可见抗原结合的复合物通过抗人球蛋白血清结合成块,直接可见。
故凝集试验阴性者可作此检查。
1:160以上为阳性。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320为阳性。
此法比凝集法敏感100倍,特异性也好。
目前又发展有Dat-ELISA、生物素一新合素ELISA法检测,特异性更好。
(5)皮肤试验:为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发生在起病20天以后。
其方法是以布鲁氏菌抗原作皮内试验,阴性有助于除外布鲁氏菌感染。
阳性仅反映过去曾有过感染。
接种疫苗也可呈阳性,所以对无症状的阳性者可视为本病病人。
(6)其它实验检查:琼脂扩散,对流电泳、被动血凝试验,放射免疫及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等均可应用。
(四)特殊检查
并发骨关节损害者可行X线检查;有心脏损害可做心电图;有肝损伤做肝功能检查。
对于肿大的淋巴结必要时可做淋巴结活检,镜下看有无特异的肉芽肿。
有脑膜或脑病变者可作脑液检查及脑电图。
脑脊液变化类似结核性脑膜炎者,应当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