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合集下载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全)word资料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全)word资料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填空题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有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

应放与蜡烛与光屏之间,调整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3-23所示。

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选填“正立”或“倒立”)15cm 12cm图3-233,如果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之间,将一凸透镜从靠近蜡烛的一方沿主轴慢慢移向光屏的方向,发现在屏上的到两次清晰的像,那么他们一定是像,并且前一次得到的像是后一次得到的是。

4,如图3-24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立”或“正立”)、(选题“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一致的是。

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终极的凸透镜,要是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移动凸透镜(选填“左”或“右”)5,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左蜡烛成像的实验,个透镜距烛焰距离都是30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

二、选择题1、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3-25所示,先后十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3-26中的() A虚像实像B虚像实像C实像虚像D实像虚像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30cm 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
更清晰的像,应( A
)(请看下一个幻灯片)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下一页
物距与放大镜成像大小的关系:
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也随之增大
作业布置 1、[2003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40厘米 B 3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 2、[2001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一侧的光 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所成的 像 ( )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2006年]在图4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 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 (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 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 “能”或“不能”)
C、8cm D、16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 厘米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此时像 距为1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D ) A、f>20cm B、13cm<f<20cm C、10cm<f<13cm D、6.5cm<f<10cm
四、根据像的变化规律判断像的大小变化,像的大小调节
物距(u)
倒立或 正立
一束平行光
像的性质 放大或 缩小 实像或 像距( v) 虚像 实像点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经过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的透镜。

对于凸透镜来说,当光线垂直射入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主轴上形成一个焦点F。

当光线平行于主轴射入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收敛到焦点F上。

根据凸透镜的特性,我们可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材料和仪器:1.凸透镜3.屏幕4.尺子5.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可选)实验步骤:1.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f,并记录下来。

3.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主轴垂直,并拍摄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

4.使用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分析,测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将物体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并记录下成像的相关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1. 物体离透镜的距离(s):25cm2. 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s'):50cm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利用公式1/f=1/s+1/s'来计算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可得:1/f=1/s+1/s'1/f=1/25+1/501/f=3/50f = 50/3 ≈ 16.7cm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的成像距离和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成反比关系,即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增大时,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会减小。

根据公式1/f=1/s+1/s',可以计算得出凸透镜的焦距f,从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明亮以确保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

2.尽量减小误差,例如要保证物体和屏幕的位置调整准确、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准确等。

3.可以使用视频分析软件来测量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

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与f
性质
v与f
像与物在透镜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两侧
倒背如流
• v=2f ,成……,此时 ,此时u……
倒背如流
• u = v ,成…… 此时 u…… v……
3、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 、成倒立、放大、
• 放大的像:是指像的大小大于物体的大小 放大的像: f< u < 2f ,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 v >2f 倒立、
• 将物体移到适当位置后,能否通过移动凸 将物体移到适当位置后, 透镜在光屏上找像? 透镜在光屏上找像?
移动凸透镜后,物距将随之改变,成像性质也会 移动凸透镜后,物距将随之改变, 改变。所以,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位置须固定。 改变。所以,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位置须固定。
实验思考3 实验思考
• 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么? 凸透镜成实像 实像时 都是倒立的么? 倒立的么 • 凸透镜成虚像时,都是正立的么? 凸透镜成虚像时 都是正立的么? 虚像 正立的么
,使 光屏中心、 在同一 高度 。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三、将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处向透 镜靠近, 镜靠近,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 观察物与像的移动方向是否相同? 观察物与像的移动方向是否相同? • 观察像的大小变化。 观察像的大小变化。 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物体靠近透镜时 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 √
实验思考4 实验思考
• 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都是虚像么? 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都是虚像么?
×
• 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都是实像么? 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都是实像么?

实验思考5 实验思考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相关推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凸透镜的基本原理。

2.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倍率与透镜焦距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凸透镜是由透明的玻璃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两个表面都是曲面。

其中一面是凸面,另一面是凹面。

凸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2. 凸透镜的主轴是一个虚线,连接凹面和凸面的中心。

在对称的透镜中,主轴经过透镜的中心,称为光轴。

3.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符号"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符号"v"表示;物体的高度叫做物高,用符号"h"表示;像的高度叫做像高,用符号"h’"表示。

4. 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可以得到以下关系:1/u + 1/v = 1/fh'/h = -v/u其中,f表示焦距。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1. 凸透镜2. 直尺3. 定位器4. 屏幕5. 光源6. 实验装置固定架7. 实验平台四、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装置固定架上,并调整透镜与主轴的夹角为0度。

2. 将光源放在实验平台上,使光线垂直射向凸透镜的中心。

3. 在主轴上方放置一个屏幕,并与凸透镜成一定距离,调整屏幕与主轴的高度对准目标光点。

4. 将不同高度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测量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并记录下物体与屏幕的距离。

5. 分别测量不同物体高度的像高,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物距、像距、物高和像高之间的关系。

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公式可以验证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和成像公式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论。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1.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增加时,像的距离减小。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像距离无限大,即像位于无穷远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放大镜就是凸 透镜,能成放大的、正 立的虚像。
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胶片位于凸透镜1 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f<U<2f),物距小于 像距(U<V),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平面镜


V
像屏

凸透镜
U
投影片 (物)
投影仪
照相机成像原理
2f
f
f
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U>2f),物距大于像距(U>V),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
B.8 cm
C.6 cm D.4 cm
解 u=15cm时,是缩小实像 ∴ u>2f 15 cm>2f f<7.5 cm 又知u=9cm时,是放大实像 ∴ f<9 cm<2f 9cm>f>4.5 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得:4.5cm<f<7.5 cm
答案:C
4.当物体放在交点上时,_不__能__成_像_,光线经折射后平行射出。
随堂练习3
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 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 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2F
F
2F
F
物距(u)
像距(v)
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物像异侧) 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又可用眼睛观察
虚像:
真实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
F
F
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物像同侧)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只能用眼睛观察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物距u
像距v
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像距: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1、调节:调节的目: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会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其方法有:太阳光聚焦法太阳光聚焦法:使凸透镜对着太阳,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

用刻度尺量出透镜中心到纸上光斑间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远物成像法: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或纸屏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近似等于(或稍大于)焦距,此法称为远物成像法理解:【典型例题】例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的哪一位置时能得到放大的像?例2、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则()A. 像距变小,像变小B. 像距不变,像不变C. 像距变大,像变大D. 像距变大,像不变例3、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 cmB. 10 cmC. 15 cmD. 20 cm例4、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说明:当u=2f时,此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例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得不到实像例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孤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孤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像。

例7、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原来放置在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当逐渐靠近12cm时,像距如何变化,以及像是怎么变化的?例8、当蜡烛离凸透镜7cm时,此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2cm处呈现了一个放大的像,试着确定一下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如果物距为20cm时,成什么样的像?例9、一般我们的手表的表蒙子上会有一个透明的玻璃,通过它我们就可以看清手表上的很小的刻度,请问表蒙子上的玻璃相当于什么?例10、我们通过圆形的鱼缸观察鱼时和实际鱼的大小有差别,通过鱼缸观察到的鱼比实际的大,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版)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版)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是常见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详见下表(1)。

表(1)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图a)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图d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图b)u=f不成像射出的是平行光线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图c)a.u﹥2fb. f﹤u﹤2fc.0﹤u﹤fd.u=2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应用:测焦距。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知识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距变化成像规律变化、像的虚实。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

【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器材。

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蜡烛放在远处(此时u>2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3、将蜡烛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2f>u>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4、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能否成像。

八年级物理光学课件(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光学课件(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查看上表的数据:
物距小于像距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
相比,哪个比较大?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
相比,哪个比较大?
物距大于像距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物体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像变大,像距变大; 物体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变小,像距变小。
小结
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u——物距 v——像距 f ——焦距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 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猜想
物距越小,像越大。 物距越大,像越小。 那么像的虚实、正倒怎么变化?
设计实验
用蜡烛做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一块白色 的硬纸板做光屏,承接烛焰在凸透镜中成的像。
烛焰 中心
凸透镜 中心
光屏 中心
三点应调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进行实验
1.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f = 10 厘米;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 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 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移动凸透镜位置,使物距分别为u >2 f ; f < u <2 f ; u < f 再移动光屏找像,眼睛观察 光屏上的像,直到最清晰为止;
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
镜头( B )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5.用线把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与其对应的所 成像的情况对应连接起来:
放大镜 照相机 潜望镜 幻灯机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4)当光屏距透镜18cm时,可在光屏上 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焦距范 围为 9cm <f <18cm 。 (5)当光屏距透镜18cm时,可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焦 距范围为 f <9cm 。
例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中,
(1)当物距为18cm时,可以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 焦距范围为 f <9cm 。 (2)当物距为18cm时,可以在光屏上 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焦 9cm <f <18cm 距范围为_______
(3)当物距为18cm时,通过透镜可以看 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焦距范 围为 f >18cm 。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
1.当凸透镜靠近课本时,透过凸 透镜看课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 么? 2.当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时,透过 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你又有什么 发现?
物体通过凸透镜到底成放大还是 缩小的的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提出猜想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有关 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凸透镜
刻度尺 蜡烛 光屏 光具座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放置在光具座上?
注意: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凸 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 度。目的是能够让像呈到光屏上
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 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也 可用眼睛观察到)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 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 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 镜同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1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到有以下几点收获:1、引入新课的实验是后面学生猜想以及学生实验的依据;同时也在有目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位置;2、通过问题串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需测量什么、观察什么,并使学生成功的获得实验数据;3、分工与合作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4、通过黑板画图,将学生收集到的证据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图上描点,使学生通过统计规律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到尚有以下几点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1、语言不够精炼,尤其在普通班,生源偏差,问题问的复杂,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2、学生实验时间偏短,造成部分数据有偏差,表现在清晰的像位置没找准;3、交流不够充分,在合作方面的收效有待提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结论2本节课是“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重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出成像规律,掌握研究方法。

为了降低学生活动的难度,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而有效的研究过程,我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发他们的观察、探究与思考。

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总体效果不错。

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的情景设置:从学生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出发,设置问题情景。

从学生“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屏幕上的图片”的活动,引入课题,学生觉得亲切、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设计的问题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环环相扣,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过程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如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究情境中;“如何观察虚像?”既复习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也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扫清了障碍。

“实验中,你要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数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在透镜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我们都通过实验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实际练习时仍会因规律遗忘感到做题困难。

现介绍几招记忆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方法一:列表记忆法(f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 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是物体在焦点以外。

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像和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异侧,并且像是倒立的。

2. 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像和物体一定是在透镜的同侧,并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3. 从表中看出,有三个“没有”:①没有正立的实像;②没有倒立的虚像;③没有缩小的虚像。

方法二:数轴记忆法说明:1. 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物距u等于焦距f)时,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平行光不能相交,所以不能成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成虚像,即物体成像以焦点F 分为界点,分成虚像和成实像的区域,物体的位置分别在成虚像和实像的区域时,所成的像就对应数轴图上的规律。

2. 2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实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方法三:口诀记忆法由列表和图像记忆法中可以归纳出下面的简单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远像近像变小。

方法四:图像法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到四幅图,如下: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虽然说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找到成像的原因,但是由于现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不要求掌握,只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只需对此方法简单了解。

5.3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第二课时)

5.3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了解凸透镜结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3、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分界点4、进一步总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证据的分析,归纳找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通过对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分界点,.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总结的兴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分析.【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数据中发现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物距和像距范围。

指导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规律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投影仪Array【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证据,本节我们继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新课教学(一)分析论证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完成学案(一)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在班内展示。

(二)想想议议请学生查看实验数据,是否有新的发现,完成学案(二)思考交流下列问题:(三)思考应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具体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学生完成学案(三)(四)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以下内容;1、凸透镜成像规律:2、照相机的原理:u>2f ,f<v<2f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投影仪的原理:f<u<2f ,v>2f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放大镜的原理:u<f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光屏上无法呈现清晰像的原因三、布置作业课本9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4、5、6【板书设计】1、凸透镜成像规律:2、生活中的凸透镜工作的原理:【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 1、通过试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课前导学:(一)知识回顾:1、照相机:人离照相机镜头比较,成、、像。

2、投影机:物体(图案)离镜头比较,成、、像。

3、放大镜:物体离放大镜很,成、、像。

4、焦点,符号:;叫做焦距。

符号:。

5、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呢?(二)自学导航:1、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物距,符号:u 。

2、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像距,符号:v。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虚实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根据上节所学的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像情况,我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跟物距(填:“有”或“没有”)关系。

设计试验:①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用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等作为参照距离,让物体由远至近移向凸透镜,找出成像的规律。

②为了便于观察像,我们选用明亮的物体,如:点燃的蜡烛。

③为了成像在光屏的中央,我们要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三心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同一高度。

进行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及成像情况。

(图表如下所示)分析表格得出规律:1、()倍焦距分虚实,()倍焦距分大小,2、()像倒立在异侧,()像正立在同侧。

3、成实像时(距)近,(距)远,像变大。

基础知识应用:1、照相时,物距在处,成、、像,此时像距在范围内。

若要使相片上的像大一些,人应(靠近或远离)镜头,同时拉长暗箱的长度。

2、投影机使用时,应将图片放在处,成、、像,此时像距在范围内。

3、放大镜并不总是使物体放大,要得到物体放大的虚像,必须把需放大的物体放置在,此时物体的像是(正立或倒立)。

4、如图所示:是小宁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示意图,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2倍焦距处。

回答: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