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一)这个宰相不寻常
王安石个人资料
王安石资料王安石简介(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生平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家始定居于江宁。
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感事‣)的感情。
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固书‣)。
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
庆历二年(1042)登杨□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
庆历年(1047)调知鄞县,便着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
嘉□元年(1056)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
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在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
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
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强。
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
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
元□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稗类钞‣等。
文学主张与创作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
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轶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轶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以下收藏了王安石的几则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1、"害"爹挨雨淋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邻居们都夸他心眼多,脑瓜灵。
他爹听了,自然喜上眉梢,甜进心里。
有一年秋天,正下着毛毛细雨,他爹穿着单衣,坐在屋里,于是把王安石叫到跟前说:“安石啊,大家都说你聪明,我不信。
如果我坐在屋里,你能叫得我站到院子里去挨雨淋,才算你真聪明。
”王安石知道父亲在考自己,就笑着说:“爹,落雨天当然是坐在屋里,我怎么能叫你站到院子里去淋雨呢?”他爹说:“哪你不算聪明。
”王安石接着说:“爹,你要是站到院子里,我就能把你请到屋里来,你信不信?”他爹连声说着“不信”,就走到院子里去了。
王安石在屋里来回走着,就是不喊爹进屋来,让他爹挨淋雨。
他爹等了好久好久,实在不耐烦了,催问他为什么还不开始?王安石说:“爹,这不是‘叫你站到院子里挨雨淋’了吗?”他爹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还真有两下子。
”王安石说:“爹,快回屋里来,要不淋雨受凉会生病的。
”他爹立即回来了,王安石又说:“爹,又‘把你请到屋里来’了。
”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
2、对联成婿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富户人家在对诗选婿,难住了许多人。
他细一打听,这上联是小姐出的: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求对下联。
王安石略一思索,对出“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众人齐声称好。
于是,王安石约定科考后完婚。
巧的是,考场上收毕试卷,主考官又另出一题:“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求对上联。
王安石灵机一动,对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主考官闻言大喜,十分赞赏。
不久,王安石与小姐举行婚礼,正进行时,传来王安石高中状元的消息。
正是喜上加喜,王安石非常兴奋,亲自下厨房烹饪菜肴,招待贺喜的四亲八邻。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故事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故事一:拗相公王安石的执拗性格在那时是出了名的,为人极其固执,自己做了决定后这是三头牛都拉不回来。
固执说的好听点是对于原则的遵守,说的难听点就是刚愎自用。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王安石的性格缺陷。
这种固执让王安石听不进劝,刚愎自用,有错也不改,当所有人都在抨击新法的缺陷时,他不闻不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的决心,一心变法。
所以在变法期间,出现了很多用人不当的典例,甚至还出现了很多的天灾人祸,但是面对这种变量王安石没有着手解决,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也让王安石带上了拗相公的称号。
二:王安石待客王安石一生简朴这是出了名的,他崇尚节俭杜绝奢侈浪费。
王安石做宰相期间,有一个亲戚来到京城拜访王安石。
王安石则礼貌的请他吃饭,到了约定时期,那个客人盛装相见,认为王安石肯定会大排场的宴请宾客。
但是那天客人等了很久也不见有宴请的阵仗,临近饭点也不见有果品蔬菜上桌,等了很久才终于开饭,开饭后上来就只有酒水,胡饼和切的很小的肉块,最后上饭伴着很简陋的菜羹。
王安石就用这样的待客之道来宴请宾客,足以看出王安石的清廉朴素。
王安石辞妾的故事王安石辞妾是一个文言文故事,出自《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录》是一本历史笔记,宋朝的邵伯温执笔创作。
这本笔记共有20卷,前16卷主要记述了宋太祖开始的故事,期间更有北宋文人豪客欧阳修,王安石,柳开等人的故事,这些记载有助于后人全面了解北宋的古文运动,包括其兴起与发展。
这本笔记中,对于王安石变法有着多篇幅的记载,更有发生于北宋年间的奇闻趣事。
王安石辞妾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记载中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1061年,王安石任知制诰,这段期间王安石可谓是顺风顺水,家庭和谐,兄弟都已成家立业,家中负担减少,他自己的事业也是如日中天,不仅当知制诰还兼工部郎中,纠察在京刑狱,俸禄高职位好且有升职机会。
王安石一夜步入上层社会,王安石的妻子吴夫人就思考着活了这大半辈子,现在日子好过了,也该享受生活了,让他体会体会什么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生平简介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王安石在政坛上翻云覆雨,好生潇洒,王安石在文坛上也是颇有建树。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安石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个人恩怨说到苏东坡的政敌,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又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王安石去世后,中书舍人苏轼为其撰《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足见关系的不一般。
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忠鲠谠直的他不可能违心地对方兴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势必要成为新党的政敌,也势必要与新党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苏洵与王安石素不相协,嘉祐年间苏洵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安石却未有一言褒奖。
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独不前往。
东坡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
东坡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
但是东坡对王安石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
熙宁二年(1069),东坡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神宗非常重视,当天就予接见,然后又想让东坡修中书条例,王安石阻拦并力荐吕惠卿。
王安石个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
其诗“学杜得其瘦”,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深刻独到,还在于其诗歌形象的理性概括和见解的独到深刻,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王安石出生于临江军府治清河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王益是临江军判官,母亲吴氏是金溪(今江西抚州市金溪县)乌石冈人,也出身于诗书衣冠之家,优渥的家境让吴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吴氏的母亲即王安石的外婆黄氏也是一位有文化的妇女,且兼喜阴阳数术之学。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人丁兴旺的多子女家庭,上有两个哥哥安仁、安道,下有四个弟弟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和三个妹妹。
两个哥哥为父亲前妻徐氏所生,后都在30多岁时英年早逝。
母亲吴氏是金溪(今江西抚州市金溪县)乌石冈人,也出身于诗书衣冠之家,优渥的家境让吴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王安石的生平经历丰富,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年经历: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他的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步入仕途。
2.地方官经历:在宋仁宗末年,王安石曾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宋初以来的法度提出全面批评和改革建议,但未被采纳。
之后,他在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位上担任地方官,表现出色。
3.推行新法:在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得到重用,开始大力推行新法。
他相继制定并实施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新法。
这些新法的实施,旨在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改变封建士大夫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的局面。
4.担任宰相:熙宁二年(1068年),王安石被召入京,升任参知政事。
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讲稿(一)这个宰相不寻常
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讲稿(一)这个宰相不寻常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讲稿(一)这个宰相不寻常【画外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留给后人的传世名句。
然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成员,王安石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文学,更在于政治,在于改革,在于变法。
作为北宋神宗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以主持“熙宁变法”闻名于世。
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又戛然而止的大改革,将王安石这个名字与“变法”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他生前位极人臣,身后骂名滚滚的传奇命运。
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卒于公元1086年,这位66岁的江西老人究竟是如何将传奇进行到底的?他的是非成败、千秋功罪,到底应该如何评说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走近王安石这个“唐宋八大家”中最为独特的传奇人物,揭开一段你不得不看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一集《这个宰相不寻常》,敬请关注。
【康震】朋友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讲唐宋八大家里面最独特也是最不寻常的一大家,王安石。
王安石为什么独特?因为在这八大家里边,他的官做得是最大的,而且他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王安石一生两次担任宰相(国务院总理),又先后两次被罢免宰相之职。
所以他的经历是非常独特的,人们对他的褒贬也不统一。
又为什么说王安石这个人他不寻常呢?他不寻常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今天一讲到王安石这个名字,一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想到另外一个词,是什么呢?变法。
所以王安石和变法,基本等于一个固定词组,就是“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的王安石变法影响力更大。
不但对他当时的影响力大,而且一直影响到了八九百年以后的二十世纪。
所以我们说他的第一个不寻常是他的历史评价力不同寻常。
他的历史评价的不寻常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古今中外,赞不绝口。
我们先来看中国,在1908年的中国,这一年是“百日维新”失败的十周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光绪皇帝和他的姨妈慈禧太后去死了。
王安石清廉轶事
王安石清廉轶事王安石清廉轶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清廉轶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为官清廉,一生锐意改革积弱成习的朝政,虽然因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从而功败垂成,但他忧国忧民、不计个人毁誉的精神,仍为后世所推崇。
北宋的大文学家王安石很珍惜时间,年轻时曾在韩琦手下当幕僚,因经常熬夜读书,从不参加当时官场上极为重视的宴会,一度使韩琦怀疑他是否沉迷于酒色,才不参与关系自己未来前途的应酬。
王安石不但是一位儒者,对于佛、道两家也有相当的造诣,他对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所谓“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此外,他知道作者的原意,很容易被后人所曲解,因此在读诸子百家的著作时,从不拘泥于注释,尽量自己去理解原文。
苏东坡评王安石读书为“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由此可知,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只是单纯的接受书上的知识而已。
他写作的态度非常严谨,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据说改了十几次才定下来。
他诗文方面的成就,对北宋文学影响很大,故被后人推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行止,清白无污王安石虽贵为宰相,却生活简约,且“不溺于财利酒色,视富贵如浮云”。
他为官清廉的事迹很多,甚至连攻击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
有一回,有人送王安石两件古物:古镜和宝砚。
他看了以后,问道:“这镜子和砚台有何用处?”对方回答说:“这镜面光滑透明,不但近照人影一致,且可远照两百里的景物;还有这砚台石质又细又密,只要呵一口气,就能得水磨墨。
”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两件都算是稀奇宝物,但对我而言却没有什么用处。
吾面不及碟子大,哪要什么能照两百里的古镜?再说我有个习惯:写字前必先取水磨墨。
你这砚台就算能呵得一担水来又如何?”说完后就把古镜和砚台还给对方了。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资料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及改革家。
王安石还与韩愈、柳宗元还有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一同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出生在官僚家庭,从小跟父亲游历各地,目睹了宋朝的民生疾苦,立下改变世道的志向。
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身份前往淮南上任节度判官,后调任鄞县知府,任职四年时间,注重水利建设,并扩建学堂,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1501年,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推荐王安石,王安石辞不前往,后来欧阳修又推荐王安石,王安石以侍养老母回绝。
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认识周敦颐并成为知己。
1058年,王安石被调往京城,此次进京,王安石以《上仁宗黄寺言事书》提出了自己变法的内容,但宋仁宗并不采纳。
1063年,王安石辞官回乡守丧,宋英宗多次召王安石进京,王安石都回绝了。
一直到1067年,宋神宗继位,王安石得以重用,1608年。
王安石向宋神宗提出自己的“治国之道”,次年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一直到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废除新法,1086年王安石病逝。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他不仅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文学家,王安石将其政治理想与文学创作进行了一个紧密的结合,王安石一生作品颇丰,流传到现在的诗共有1531首之多。
王安石的诗前期作品有政治诗,咏史诗,送别诗,寓言诗等。
政治诗:如代表作《河北民》这是一首政治诗,当时辽和西夏入侵北宋,但是朝廷委屈求全,忍辱求和,不断的搜刮民脂民膏来求和平,造成底层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从而提出自己的主张,应该要改革弊政。
这类作品均以议论的形式为诗,但是情感真挚,思想深邃而被后人所喜欢。
咏史诗:《明妃曲二首》、《孔子》、《孟子》、《商鞅》、《张良》、《范增》、《贾生》、《谢安》、《杜甫画像》这些作品则是属于咏史作品,借古讽今,这是一种思想与艺术结合的作品。
寓言诗:《同昌叔赋雁奴》、《秃山》等是借助寓言故事的来历来表达主旨,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生平简介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使天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且提高了当时北宋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有一定成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去世于1086年,享年65岁。
王安石字介普,号半山,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老家是抚州临川,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王安石从小就表现的与一般人不一样,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其不仅天赋好后天也很努力,在良好的教育模式下,塑造的王安石可以称的上是一个天才。
王安石于1042年考中进士,此后也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王安石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所以没有好的职位他宁愿做地方官吏,直到被宋神宗任用后,期间他一直都在当一个小官吏,当过鄞县知县,当过舒州通判,当周常州知州等等多个地方官吏。
直到1067年,新皇登基,王安石才得以重用,短短2年时间,王安石从一个知江宁府升到翰林学士再升到参知政事,最后升到宰相一职。
1069年,王安石提出变法,并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变法开始,王安石推行了数十项新法来解决一些列问题,其变法的最终目的就是经济改革,改善”积弱积贫”的社会格局,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但是王安石变法最大程度的损害了官僚集团和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强烈的反对,最终变法失败。
熙宁九年,王安石辞去宰相之位,开始了隐居生活,纵情于山水间,写诗作画安享晚年,最后病死于江苏南京。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积弱问题,北宋财政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解决与改善,但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了变法失败。
但是我们不得不否认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政绩。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王安石自推行新法到变法失败,历时16年,这段期间王安石两次罢相,他不畏艰难,毅然推行新法,但是王安石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与成效,劳心费神,最终变法失败,还给自己捞了个千古骂名。
高考必考:唐宋八大家精品欣赏之王安石散文(一)
王安石和他的散文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省)。
1021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土大夫家庭。
父亲王益曾做过几任地方官,有些政绩,能为民办点实事。
这对青年王安石有较好的影响。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
接着被派往扬州作州政府幕僚。
1047年改任鄞县县令。
他到任后见渠川大多淤塞,早情十分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下降。
他写了《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利用冬闲时,组织当地农民起堤堰,决陂塘,大力兴修水利。
久受干旱之苦的农民,无论老壮稚少都乐于参加。
王安石亲自下乡巡视。
淤塞的水渠疏通了,旧的和新建的渠道发挥了蓄水和排水的作用,解除了旱情。
他又将官仓的粮食,轻息贷给农民,约定秋收后用新谷归还,使农民免受高利贷剥削,受到农民的欢迎。
这次实践成为后来他在熙宁初执政时推行的青苗法的重要思想来源。
又农民受到官府下令要农民出钱雇人捕盐的骚扰,痛苦不堪。
王安石写了《上运使孙司谏书》,请求罢捕盐以纤民困,体现了他爱民如子,关心农民疾苦之心。
1051年以后,王安石历任了舒州通判、群牧司判官、常州知州、江南东路提点刑狱等地方官七、八年。
100年5月被召入朝改任三司度支判官。
1061年春夏朝廷下令让王安石兼管修撰皇帝的“起居注”。
6月下句改任“知制诰”和“纠察在京刑狱”。
1063年秋,母逝,丁忧。
居丧期间,王安石在江宁府招收门徒,从事讲求六率精品欣赏一一三万文学和著述。
从1042年中进士,从政开始,到103年丁优守丧,这前后十二年中,从地方官到京城做官,阅历广博了,实践经验增多了他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人民疾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也善于总朝意英结前人改革的经验,努力学习,“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固书》)从中吸取大量知识来充实和武装自己,使他的变法革新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了,终于显示出他是一个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人才。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简介
多年为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祐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特别是由于变法的设计者王安石与变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其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政局的逆转,使王安石深感不安,当他听到免役法也被废除时,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简介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临川出生,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且能过目不忘,下笔成文。
王安石幼时随父亲到各地出游,因此对民生疾苦深有感触。
十七岁时,王安石跟随父亲来到京师,结识了曾巩与欧阳修等人。
公元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在地方任职,政绩显著。
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得到了其赏识,被召入京城,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变法。
但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变法之路并不顺利,多次被罢免。
公元1086年,王安石在钟山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被葬于江宁半山园。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使天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且提高了当时北宋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有一定成效,但因各种元素还是存在一系列的弊端。
王安石变法虽然并不顺利,但他在文学上却有非常杰出的成就,其诗词、短文都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流传于世的作品有《桂枝香·金陵怀古》、《读孟尝君传》等。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王安石的教育思想与现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先来看看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精髓所在。
一:王安石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注重后天的学习与培养,所以他在任官期间,扩办学校,注重教育与人才的培养。
在教育方面,施行改革,反对死记硬背,倡导自主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进步和革新的。
所以这种主张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这些保守派是儒学者,从小受到了儒家经典的毒害,对于这种创新性的学习思维和方式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
二:王安石注重人才的培养,王安石的思维模式无疑是先进的,人才才是国家之栋梁,一个国家的兴衰与人才有着很大的关联。
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优秀的人才进行铺垫,这也是现在国家所面临与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人才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足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王安石抓住了国家发展的根本。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简介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简介 熙宁元年(1068 年),新即位的宋神宗问王安石 :“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以 择术为始。
” 熙宁二 年,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 法度,?方今所急也。
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 也”。
熙宁二年(1069 年)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翰 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 然“少取与多取, 犹 五十步与百步”, 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 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 舍“尧 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下 必受其祸”。
一次宋神宗和文彦博讨论变法之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 悦, 然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说: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 非与百姓治天下。
” 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王)介甫书》责难王安石“财利 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 弃者取之,??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 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 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 使人愁痛, 你子不相见, 兄弟妻子离散”。
“或所见小异, 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 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 辞之毕也。
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列举实施新 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 弃新法,恢复旧制。
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如君实责我以在位 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 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后来两人完全绝裂,司马光跟皇帝辞职,隐居洛 阳专心编纂《资治通鉴》。
王安石在相位翻译
王安石在相位翻译王安石在相位翻译王安石做宰相时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原文/《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翻译/《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儿媳家的亲戚萧家的一个儿子来京城,于是这个萧公子就来拜会王安石,王安石就约他吃饭。
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他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款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走。
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
酒过三巡后,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旁边只摆着菜汤。
萧公子平时非常娇惯任性,这时候也就不再举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饼中间很少的一部分,而饼的四边他动也不动。
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的告辞了。
注释/《王安石待客》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翌日:第二天。
④馔(zhuàn):准备食物。
⑤方:才。
⑥果蔬:泛指菜肴。
⑦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⑧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⑨箸:筷子。
⑽谒:拜见。
⑾啖:吃。
⑿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⒀置:放置⒁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⒂去:离开。
关于宰相王安石的名人故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
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
北宋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封荆国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
宋神宗熙宁二年(1070年)任宰相,实行变法,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
保守派反对,新法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性格特点王安石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他的拗脾气可是出了名的,从好的一面讲这是一个人的原则,不论外界因素怎么样都不改变立场,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讲王安石不听人劝,一味的坚持错误的原则也不止悔改,从而酿成了大错。
王安石是一个不听人劝的人,而且在他的世界中容不得反对的声音。
变法推行后,许多反对者站出来弹劾新法,弹劾王安石,上书新法不利民。
王安石知道后,就向神宗拿了一份反对者名单,按照这份名单王安石做了一个举措就是党同伐异,不同意变法的人都被流放出了京城,拥护新法的人在王安石的举荐下得到了重用(不论此人人品如何,能力如何,只要同意都能平步青云)。
当百姓上书抱怨新法时,王安石则信誓旦旦的告诉神宗:民言不足畏,意思就是老百姓的话可以不用听,他们讲的都是废话。
变法变法就是以民为本,民的需求都可以不考虑了,王安石就是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下,不允许别人对其做法的半点怀疑与反对。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个人简介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个人简介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个人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文名:王安石别名:介甫、号半山、谥文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出生日期:1021年12月18日逝世日期:1086年5月21日职业:北宋丞相主要成就: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代表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遗》王安石(1021 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汉族,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存有《王临川集》、《临川集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庆历二年登杨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公事[江苏省扬州市]、县知县吏[浙江省宁波市州区]。
舒州通判[安省安庆市]、江南东路刑狱。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家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家王安石在北宋可谓称的上是风云人物,只是后来对于王安石的争议颇大,有人认为此人是祸国殃民的乱国着,有人认为王安石是大改革家,古人史书对王安石的记载也不尽相同,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家一:政治家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先后任职地方官吏,当过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知常州事,知制诰等多个职位,在为官这段期间王安石关注民生,大力兴修水利,扩办学校,注重教育与人才的培养,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而且早年的宦游南北与在底层当官,让王安石知道国家的问题所在,知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以及三冗问题及土地兼并严重等重大社会矛盾。
二:改革家王安石知道国家的矛盾与问题所以,所以当收到皇帝重用时,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要想改变社会格局与解决问题,就要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推行了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其根本就是解决国家的社会矛盾问题,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最终目的。
王安石从理财和整军这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从而推行了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将兵法等一系列的新法。
但是变法最终失败,是因为变法最大程度的伤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从而遭到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
三:文学家王安石将政治与文学创作做了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将艺术与政治结合,从而在文坛上添上了璀璨的一笔。
王安石在诗歌,散文,词等方面均有涉猎,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人王安石世称什么人们经常用王荆公来称呼王安石。
王荆公这个说法来源于他的职位,1076年,宋神宗封王安石为荆国公,于是人们取其姓加职位来称呼王安石,这也就是王荆公的来历。
王安石字介普,号半山,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及思想家,在宋神宗时期,深得宋神宗的器重与信任,并在此期间推行了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推行了一些列新法,旨在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从而抑制兼并,改善北宋“三冗”现状。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上学期间,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意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欲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召试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这耳目,器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苍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仛,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元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
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
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
乃受。
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
诗人王安石的简介
诗人王安石的简介(2)诗人王安石的简介支持改革的故相韩绛为宰相(独相)接替自己外,即是推荐吕惠卿任副相(参知政事),以保护已有的改革成果,继续推行新法,“时号(韩)绛为传法沙门,(吕)惠卿为护法善神”①。
吕惠卿在王安石下野之初,确曾担心改革因此受到守旧派更猛烈的攻击,而尽力维护改革进程。
但野心膨胀的吕惠卿已不满足于在王安石领导下作为改革派的主将,而是乘王安石下野之机,创立新法,作为取代王安石的阶梯。
当年七月,认为旧五等丁产簿不实,“惟使民自供手实,许人纠告”②,重造新的五等丁产薄,以解决免役钱不均的问题,称为手实法。
但因财产计算过细,不断引起邻里纠纷,“民不胜其困”。
又将民户自愿请贷的青苗法,变成通过保甲系统强制发放青苗贷款,“使结甲赴官,不遗一人”,以致“上下骚动”。
吕惠卿任用亲信,打击其他改革派成员,“凡可以害王氏(安石)者无不为”③。
“又欲给田募役以破役法,..朝廷纲纪几于烦紊,天下之人复思荆公(王安石)”④,宰相韩绛于是建议宋神宗重新起用王安石为相。
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复相;十月,吕惠卿罢政出任陈州知州。
王安石随即罢废“手实法”,青苗法也恢复自愿原则。
吕惠卿后历任地方州、府长官,元祐时连遭贬降,哲宗亲政后及徽宗时再次出任地方长官。
政和元年(1111),以观文殿学士领宫观致仕,同年死,终年80 岁。
【王安石故事大全】王安石与马屁精王安石博学多识、富有改革精神,他提出变法主张,深受宋神宗信任,先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年后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看上其权势想升官发财的人,对王安石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然而由于王安石鄙视这些人,他们都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到头来他们的梦想成了泡影。
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官员,原来政见与王安石不合,等到王安石权势渐大,李师中就在舒州(今徐州)花巨资让能工巧匠建了一座豪华的亭子,取名为“傅宕亭”。
因为王安石曾在舒州做过官,后来又被封为舒国公。
李师中这样做,是把王安石比作商朝国王武丁时期治国有方的良相傅说,对王安石可谓推崇备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一、这个宰相不寻常画外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留给后人的传世名句。
然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成员,王安石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文学,更在于政治,在于改革,在于变法。
作为北宋神宗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以主持“熙宁变法”闻名于世。
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又戛然而止的大改革,将王安石这个名字与“变法”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他生前位极人臣,身后骂名滚滚的传奇命运。
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卒于公元1086年,这位66岁的江西老人究竟是如何将传奇进行到底的?他的是非成败、千秋功罪,到底应该如何评说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走近王安石这个“唐宋八大家”中最为独特的传奇人物,揭开一段你不得不看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一集《这个宰相不寻常》,敬请关注。
康震:朋友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讲唐宋八大家里面最独特也是最不寻常的一大家,王安石。
王安石为什么独特?因为在这八大家里边,他的官做得是最大的,而且他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王安石一生两次担任宰相(国务院总理),又先后两次被罢免宰相之职。
所以他的经历是非常独特的,人们对他的褒贬也不统一。
又为什么说王安石这个人他不寻常呢?他不寻常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今天一讲到王安石这个名字,一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想到另外一个词,是什么呢?变法。
所以王安石和变法,基本等于一个固定词组,就是“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的王安石变法影响力更大。
不但对他当时的影响力大,而且一直影响到了八九百年以后的二十世纪。
所以我们说他的第一个不寻常是他的历史评价力不同寻常。
他的历史评价的不寻常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古今中外,赞不绝口。
我们先来看中国,在1908年的中国,这一年是“百日维新”失败的十周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光绪皇帝和他的姨妈慈禧太后去死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当年的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一梁启超写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为王安石立传的,在这本王安石的传记里边,梁启超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他说王安石是什么人呢?说王安石这个人就像千万公顷的湖泊一样广大,就像万仞的高山一样高尚。
说从夏商周一直到现在1908年,过去几千年了,你要说中国有一个最完美的人,这个人是谁?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的改革变法不仅对当时的北宋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梁启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二十世纪的中西方的各国的政治体制都在产生在很大的影响,对他的评价特高。
梁启超说:“我们应该给他塑一个特大号的金像,把他供起来。
”这是在中国。
在国外对他什么评价呢?1906年,这一年,距离俄国的十月**还有十年。
当时的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列宁在和他的同志们讨论俄国土地政策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王安石实行土地的国有政策表示赞同。
还是在二十世纪,不过已经到了1944年,我们来看,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是怎么评价王安石的?这一年,华莱士来到了正处在抗战中的中国,访问中国。
中国的高官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华莱士来到中国访问却对王安石大加地赞赏,特别的感兴趣。
他说什么呢?说王安石当年搞改革变法的时候实行的青苗法对于1929年前后处于大萧条时代的美国的经济危机的扭转,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时美国政府给农民实行农业贷款,这就很像当年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
中国的官员很震惊,不知道这个美国总统对王安石还有这么重的情结。
我们说呀,在中国古代十一世纪的一个宰相王安石,他推行过一次变法,却对二十世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副总统有着这样大的影响。
我想这绝对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我还在想,能够对美国农民兄弟都发生作用的政策,那得是多么好的一个政策,对不对?我们应该为王安石鼓掌,即便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一千年了,掌声依然应该存在,叫好声依然应该不断。
但是我要负责任地,很认真地告诉大家,我们全都错了。
从王安石推行改革变法到现在这八九百年的时间里边,骂王安石的人要比给王安石鼓掌的人要多得多得多。
这些骂声不断,骂声很大,骂的水平很高,而且给他定的罪名是石破天惊,骂得惊心动魄。
所以王安石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很大,他接收到的评价也很独特,也很不寻常。
这是第二个方面:身后骂名,空前绝后。
这里边比起什么商鞅,这不也是改革家嘛,张居正、康有为,包括梁启超,跟这些改革家相比,王安石接受到的骂声,范围广、程度深、骂声大、罪名大。
这其中骂他的级别最高的一个人,就是杀死岳飞的宋高宗赵括。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
两个愚蠢的、无能的皇帝被人家金国人抓走了。
现在一个问题:谁应该为北宋的灭亡买单?谁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得找一个冤大头。
找!赵构多聪明啊,追根溯源,一找就准。
“都是因为王安石搞改革变法,我们北宋才灭亡的。
”原话是这个说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
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
——宋高宗赵构“王安石一意孤行,他蛊惑宋神宗,他诽谤前辈,诽谤祖宗的法度,他就是北宋灭亡的万恶之根源。
”还有人干脆认为王安石就是“天下第一小人”。
这话是这么说的:神宗之昏惑,合赧亥桓灵为一人者也。
安石之奸邪,合莽操懿温为一人者也。
此言最公最明矣。
求之前古奸臣,未有其比。
——明·杨慎“你要问我从古到今哪个皇上最昏庸、最无能?就是宋神宗。
天下所有皇帝里面最昏庸的加在一起,等于宋神宗。
王莽、曹操、司马懿,这些个坏蛋,这些个最坏的奸臣(这当然是当时人的看法),所有最坏最坏的奸臣加在一起就等于王安石,又等于‘天下第一小人'。
”对王安石的诋毁以至于此,他们恨不能说王安石不是人。
宋代的时候有一个笔记,里面编了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出生的时候,有一个小动物叫獾,民间有叫獾猪的,有叫獾狗的,从他们家门旁屋里头跑过去了。
跑过去完了之后,王安石出生了。
所以王安石的小名叫“獾郎”。
用农村现在的话说要么叫猪崽崽,或者小狗子。
就这名字。
中国古代历来的圣贤出生的时候那都是满室生辉、长虹贯日,都有吉兆的。
而且生下来这孩子都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直口方、大耳垂肩、两手过膝,怎么着也是伟岸的形象。
王安石,一直小獾猪从他们家穿过,他落生了。
糟蹋人也就糟蹋到这一份上了。
王安石作为一个宰相,基本这些评价对他等于是全面的否定了。
所以这是王安石的第一个不寻常,那就是有的人把他捧到天上,有的人要把他踩在脚下,还要再踩上一只脚。
画外音:北宋时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丰富。
与前朝相比,官宦士人的俸禄待遇非常优厚。
士大夫们普遍追求高雅而又奢侈的生活方式。
很多官员的家中不仅妻妾成群,还蓄养着不少的歌姬舞女。
朝廷对于这种现象不仅不会干涉,事实上还鼓励有加。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当中,贵为一国宰相的王安石,却始终坚持一夫一妻,终其一生,他始终不离不弃,没有出妻纳妾。
那么,王安石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种违背世俗常规的做法,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康震:王安石的第二个不寻常:婚恋观念与众不同,一夫一妻,不离不弃。
王安石曾经做过一个官叫知制诰。
这是什么官啊?就是专门负责给朝廷起草中央文件,给皇帝负责起草诏书的。
这个官不是特别大,但是内容非常深刻。
王安石做这个官做得大,做得重要,心一点都不花。
有一天晚上在屋里正办公呢,特认真,突然有人给他端茶送水。
王安石抬头看时,却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不认识,“你谁啊?干嘛的?”这时候王安石的夫人,姓吴,吴夫人赶忙走上前来向他解释说:“夫君,这是我给你买的一个小妾,侍奉你的。
”好家伙,你给我买一小妾,我都不知道,该不会是夫人在考验我吧。
那当然不是。
王安石很吃惊,怎么就买一小妾,我都不知道,就问这个女子说:“你从哪儿来的?你什么出身呢?”因为他看这个女子长相端庄,仪态也非常端正。
这个女子告诉他说:“我的丈夫也是一个将军,给朝廷运粮食,走水路,船翻了,粮食全没了,把全家都当完了,卖完了,还补不上这个空缺,就把我也卖了。
”王安石一听这个回事,就说夫人买你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啊?说花了90万。
王安石面有悯色,脸上表现出很难过的样子,说你把你丈夫叫来,我有话要说。
一会儿工夫,她丈夫来了。
说:“你把你夫人带回去好好过日子,再困难也不能卖老婆啊。
90万我不要了,我再给你一些钱,回去把家重新建立起来。
”这个很不寻常啊。
为什么很不寻常?因为在唐宋时代,这读书人,当官的取个三妻四妾那太寻常了。
所以我们就觉得和奇怪,那王安石是怎么回事?他老婆主动给他买了一个妾回来,服侍他的生活,他还视而不见,而且还把人家退回去了,让人家夫妻团圆。
眼睛瞎了?看不见人家这女子长得漂亮啊?长得这么温柔啊?我相信王安石也是个男人,看见美女他也会动心,看见女子长得漂亮,他也会赏心悦目。
那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他这么做实在违背常规,不合情理,特别是不合宋代的情理。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宋代,在古代社会,像王安石这样的做法,不能说绝无仅有,那也是非常罕有了。
他一辈子只有一个夫人,吴夫人,是他的表妹。
他们两个结了婚之后,王安石身边再没有第二个女人。
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王安石在和他夫人结婚的时候是不是赌咒发愿来着?是不是拍着胸脯在这儿发誓来着?我们现在找不到这样的资料。
而且我觉得对这样一个正人君子而言,找这样的资料,对他都是一种侮辱。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王安石心目当中,他和他的妻子吴氏结了婚之后,他心里边就不再有别的女人了。
为什么?因为他要对他的妻子负责任。
当然同样,他的妻子也要对他负责任。
他们结了婚之后成了一家人,成为一对夫妻,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要坚守一种原则,这个原则与别的女人是不是长得越来越漂亮?自己老婆是不是长得越来越难看没有关系。
与什么有关系呢?与承诺有关系。
我无法告诉大家王安石给他的老婆有什么承诺?但是显而易见的,这个结果让我们能够看到他内心里面是有一个承诺。
这个承诺就是:我必须要坚守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纯粹的感情,纯粹的婚姻。
当初的承诺就是坚守,现在所坚守的也就是当年的承诺。
这是一个纯粹的人的表现,他的纯粹不仅仅是表现在不接受贿赂,做官要清廉,而且体现在个人的感情生活当中。
所以我们经常在想什么叫正人君子?我们有时候说起“正人君子”好像有一种讽刺的意思,说你是个“正人君子”。
我告诉你,我们身边有正人君子,只不过是太少了。
现眼前就有一个,就是王安石。
正人君子,不靠赏心悦目活着,靠原则。
这些原则才能支撑起他纯粹的人格,才能受人的敬仰。
我们说王安石的做法违反了当时的常规、行规,但是有很多纯粹的人,他们的做法坚守了自己的原则,违背了世俗的常规,他们的做法和原则才是正确的。
真理往往就在少数人的身上。
这是他的第二个不寻常。
画外音:自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以来,北宋王朝一直坚持重用文臣,抑制武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