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ad2b9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d.png)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街道办事处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址。
该墓葬为西汉时期的汉王朝贵族墓群,被誉为“东方的史前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72年,当时在马王堆地区修建大型隧道时发现了一座汉代墓葬。
经过多次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三座墓葬,其中最为著名的是M1号墓,也被称为“马王堆女墓”。
这座墓葬属于西汉时期的贵族墓葬,墓主人是一位身份显赫的女性贵族,被认为是西汉正始元年(公元前147年)朝政权刚刚建立时的汉代公主。
马王堆女墓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陪葬品。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女墓主的“凤冠、皇叔冠”,以及一件罕见的“血翎”,这些都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国宝级文物。
除了女墓,马王堆汉墓还有其他两座墓葬,分别是M2号墓和M3号墓。
M2号墓是一座由男子墓主,陪葬品有银编镂鐘150个,瓦编钟24个,青铜酒器等;M3号墓是一座由男子、女子合葬,陪葬品有瓦编钟36个,銀器、玉石器等。
这些墓葬及其陪葬品都展示出了西汉时期高度发达的艺术和工艺水平,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目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已经建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物陈列馆,游客可以在陈列馆内
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文物。
馆内展示了女墓主的冠饰、衣饰、饰品等,也展示了其他两座墓葬的陪葬品。
同时,陈列馆还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帮助游客了解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汉代社会、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宝藏。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珍贵的文物,还可以了解到汉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1c0bf8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e.png)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马王堆位于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茶陵县,为汉代著名置陵墓。
它位于醴源河源头茶陵山东南麓,占地近百公顷。
马王堆是一处复杂的大型汉代汉墓群,古墓葬群遗风极为古雅,整体规模宏大,集宫苑、墓葬、会馆为一体,布局谋篇错落有致,气势宏伟。
其中有西汉刘彻陵,东汉刘表陵、何太后陵、蒋钦明王陵、谢思勰王陵、汪兆铃陵和张良陵等砖石建筑。
马王堆是中国古代墓葬技术中的精品,其中一座西汉刘彻陵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砖石结构陵墓。
同时,被称为“墓葬之珍”的墓室西汉刘彻陵西侧的刘表陵,也是东汉第一陵墓,同时也是汉朝封侯考核官吏考核的标准,从而成为以其独特的出土文物揭示汉代法令的“法律石碑”。
另外,还有丰富的墓地环境和文物,可以反映汉代社会及时尚的状况。
马王堆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各社会阶层的重视,并成为历史上汉代墓葬文化艺术的重要载脉。
湖南省博物馆对其进行行专业及专家组组织研究,拆除封墙,还原空间,以便供游客参观。
地处湖南省汉墓群的中心,马王堆是湖南省皇家陵园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国古ɑ物馆处理行业收藏的重要资源,可以研究历史最为全面详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情景。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2217ef76f242336c1eb95e41.png)
一、三号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们是軑侯家各种奴仆的替身。形体最为高大的冠人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丝绸长袍,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两字,出土时身后率领着几十个彩绘木俑。他应该就是軑侯家的家丞,即总管。女侍俑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绣花长袍上还用纹锦镶边,应该是主人的贴身丫鬟。与它们相比,彩绘立俑形体最为矮小,出土的数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是軑侯家中地位最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再加上后面的歌俑、舞俑和奏乐俑等,可以说各类奴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文物:“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伤心之痛,于汉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型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中国警官大学的赵成文教授利用“警星-3人像摹拟复原系统”复原了四张軑侯夫人7岁、18岁、30岁和50岁左右的头部像,并制作了一个中年軑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该馆编辑出版有《湖南省博物馆》 (大型图录《中国博物馆》丛书第2卷)、《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大型发掘报告)、《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考古辑刊》(1~3集)、《新民学会资料》等书刊30多种。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有一件素纱样衣,薄如蝉翼,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非常高超。三号墓出土了10多万字的帛书以及外面已经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制技巧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评价极高。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是防腐学上的奇迹。
来到长沙不可不来博物馆一睹二千多年前的灿烂文明。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0e83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7.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研究马王堆汉墓是中国汉代皇家墓葬的代表之一,汉墓出土的文物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保存完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壁画艺术。
马王堆汉墓壁画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汉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宝贵遗产。
本文将对马王堆汉墓壁画艺术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进行深入研究。
马王堆汉墓壁画不仅从造型和结构上具有浓厚的古代艺术风格,而且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也凸显了当时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首先来看马王堆汉墓的壁画在造型和结构上的艺术风格。
在壁画的造型上,很多画面都以红、黑、蓝这三种颜色为主,用线条描绘出各种人物、花鸟虫鱼等形象,并且画面的色彩饱满、明快、充满动感,整体风格简约而不失丰富多彩。
在结构上,壁画往往采用横幅、立柱、地面等构成画幅,通过分隔和配合的方式来布局和构图,使整个画面既有层次感又有动态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后,我们来看马王堆汉墓壁画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所体现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
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马王堆汉墓壁画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在马王堆汉墓壁画中,我们能够看到衣饰华丽的男女士族和仆从,卧室场景、宴会舞蹈、田园牧歌等各种图案,这些都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安乐景象。
壁画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宗教题材,比如八仙过海、女娲补天、玉帝嫦娥等,这些题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壁画中还出现了大量的花鸟虫鱼等自然景物,这些图案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赞美。
马王堆汉墓壁画所呈现出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是当时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马王堆汉墓壁画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
在画面的构图方式上,壁画往往以中心对称、边缘纵横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布局方式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平衡感,充分展现了古代艺术中“和谐美”的特点。
壁画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阴刻线描,这种表现手法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它不仅可以突出画面的造型和纹样,而且还可以让整个画面更富有动感和层次感。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370051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c.png)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是湖南省著名的古代墓葬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汉寿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马王堆汉墓矗立在湖南省南方,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古墓之一,也是湖南省文物遗存的重要的部分。
马王堆汉墓位置优越,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115米,东西宽约96米,汉墓共有一百五十多处汉墓,其中最大的墓为大坑,尺寸为16.7米×16.7米×10.6米,最小的墓为50方米右。
汉墓出土大量宝贝,其中最重要的文物有马头剑、马头斧、马头铜盆、马头铜铃、铜镜、铜靴等。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丰厚,以其规模和多样性而闻名,反映了汉代西汉晚期军事、军事礼仪、宗教信仰以及铸铁技术、石铸、陶瓷技术等方面的影响。
特别是马头剑,是用铸铁制成的,锻炼工艺很精湛,在石器时代却能够铸造这样一件完美可用的兵器,充分反映了汉代的铸铁技术高超,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
此外,汉墓出土的瓷器、玉器以及刀状玉类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礼仪文化,而且出土的文物大都是品质优异的。
同时,出土瓷器更是可以体现汉代陶瓷制造技术水平之高。
马王堆汉墓因其出土文物丰厚、保存完整,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被公认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汉代文化遗存之一。
湖南省博物馆依据马王堆汉墓的实际情况,对其文物保护和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中国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材料。
同时,马王堆汉墓也成为湖南省文化旅游的热门景点,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马王堆汉墓是湖南省文物遗存的宝藏,在古墓葬文化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深入研究和保护考古发现的文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湖南省博物馆把马王堆汉墓正确的加以保护,让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逐渐得到更多古代文物的发现和研究,使其历史价值得以完整保存。
马王堆导游词
![马王堆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bbb17db0d4d8d15abe234ee6.png)
马王堆导游词篇一:马王堆导游词马王堆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
马王堆汉墓呢是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离市中心约4千米。
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
其中一号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的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2000多年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的尸体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它的名字叫素纱禅衣。
素纱呢是指没有染色的纱!禅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禅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儿了,真可谓是“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啊。
那么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的呢?当时啊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绵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字母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之为“T”形帛画。
据考证这是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
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
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
在它的右边画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当中还画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啊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
人间部分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
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3篇(完整版)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3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8678a8dd88d0d233d46aac.png)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3篇湖南马王堆导游词3篇篇1:湖南马王堆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前言、照片、模型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
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
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但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
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圭人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
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
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堀,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纱。
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
其中一号、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号墓墓曰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墓口南北长19 ̄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 ̄5米深。
自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
墓中共出土漆本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
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
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
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填塞物模型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
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
马王堆汉墓介绍
![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1b7cd4ae45c3b3567ec8bdd.png)
马王堆汉墓介绍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汉墓图片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研究与保护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研究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1cf6b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7.png)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研究与保护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华容区的马王堆山西坡,距离长江不远。
这座汉墓被发现于1972年,是一座岩石墓,规模宏大,墓主人为西汉时期的一位汉代太后。
在这座汉墓中,发掘出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成为了研究汉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汉代的一些传统。
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以丝织品为主,这些丝织品保存得十分完整,给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像这些丝织品这样的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汉代时期的社会文化历史,并且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文物的保护和研究都十分重要。
文物的保护文物保护的问题主要涉及文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破坏问题,同时也包括了文物所在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策划出一整套的文物保护方案,保证文物安全,同时在需要的时候让公众能够参观和学习这些文物。
文物本身的破坏主要是由于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
例如,丝绸易受到细菌和昆虫的侵害,有些金属类的文物可能会受到氧化的损伤,在恶劣的环境下,文物的保存时间会更短。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文物,例如对文物进行维护和修补,调整文物的气候环境等。
文物所在地的环境也需要进行保护。
例如,为了防止自然灾害影响文物的安全,我们需要在文物周围设置遮挡物,以此减缓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
同时,文物所在地的社会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例如,当地环境管理和治安问题都需要得到改善,以此保证文物的安全。
文物的研究文物研究是保护文物的自然延伸,在对文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物,并且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更为有价值的信息。
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尤其是丝织品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
它们提供了汉代时期服装设计和丝绸制造技术的重要线索。
例如,其中一件被称为“天人合一”的丝织品,通过文物研究人员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汉代时期的复杂设计与染色技艺。
文物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通过文物的专业检查和实验分析,结合文献和历史记载,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文物信息。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全)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全)](https://img.taocdn.com/s3/m/8a45c44efe4733687e21aa5e.png)
马王堆汉墓陈列导览词谈起马王堆汉墓文物,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故事。
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
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前言--------略(墓坑模型处)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的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墓。
其中一、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号墓三号墓形制相同,都是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
马王堆汉墓的地理位置: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五里牌,距市中心约4公里。
它建在浏阳河二级阶地一个高约十五米的台地上,四周为开阔的平原。
站在马王堆上环顾四周有一种四面临风兀然而立的感觉。
古人在选择墓地时讲究“风水”,有“信八字望走好运,信风水望坟山贯气”的说法。
如此看来,马王堆这地方确实是挺有“贯气”,“风水”蛮不错的。
马王堆的传说:马王堆究竟是哪位达官贵人的墓地?历史上说法也不一样。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马王堆坟高七尺,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刘发---汉景帝的儿子)埋葬他母亲唐姬及其程姬的墓地,叫做“双女冢”。
其后的《大清一统志》、《长沙县志》、《湖南通志》都沿袭这种说法。
《湖南通志》还引用了《汉书----长沙王传》中的一个故事来证明“双女冢”说法是正确的。
故事的大意是:唐姬是汉景帝爱妃程姬的侍女,长得异常漂亮。
一天,汉景帝召程姬侍寝,而此时恰巧程姬身体不适,于是就叫侍女唐儿冒名入侍。
当夜汉景帝因酒醉不辩真伪,(而宠幸了唐儿,(仅此一次宠幸过)唐儿因此怀上了景帝的“龙种”,被封为妃子。
随后,唐儿生一皇子,取名刘发,被封为长沙王。
景帝死后,刘发将程、唐二姬接到长沙国奉养。
二姬死后,就葬在了马王堆这一带。
此为一说。
马王堆的命名:清嘉庆《长沙县志》:而清嘉庆年间所修《长沙县志》却认为,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有关(公元852—930年)。
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精选作文500字
![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精选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c5da9b82cc58bd63186bdb7.png)
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精选作文500字
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精选作文 3月的一天,我和妈妈乘飞机到长沙去旅游。
我们到长沙的第一站就是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刚进大门,一股凉气便迎面袭来,我们跟着导游走进去。
听导游说,这三座墓的封土高十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年至1974年相继挖出,并证实是西汉初期软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地。
墓葬构造十分严谨,规制宏伟,其中一、三号基棺掉葬具保存完好,而二号墓因密封不严等原因,保存较差。
(中小学生精选作文网)
一号墓中女尸保存十分完整,据说这具女尸刚挖出来时皮肤还有弹性呢!为什么?原来上面盖有五层“土”:第一层,柴炭;第二层,石膏:第三层,封土;第四层,石膏;第五层,封土,这五层“土”起了防腐、吸潮的作用,所以直到现在女尸还未腐烂。
墓中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包括帛书、帛画、竹简、漆器、丝织品、陶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其中有一件丝衣,它的重量仅为45克,就连现在的人也没法织出来,可见中国一占代劳动人民的钾慧。
恨据漆器款式、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软侯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只号墓为利苍之子。
t262.Com
据专家估计,将建造这样三座大型的墓所用的木料,和做棺材所用的木头加起来,居然有2000多立方米,可见,那时封建王朝的官员们是多么的凋射,为了到达自己的日的,而不惜一切地耗用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钱财。
走出马工堆汉墓陈列馆,我不由自主地感慨:古代劳动人民直是太聪明了,太伟大了!这一陈列馆就是股好的见证。
海昏侯博物馆介绍
![海昏侯博物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88092d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f.png)
海昏侯博物馆介绍海昏侯博物馆介绍一、博物馆简介海昏侯博物馆,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下的马王堆汉墓群遗址公园内,是一座以展示汉代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该博物馆于2002年开工建设,2007年正式开放,总建筑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
二、展览内容1. 马王堆汉墓群马王堆汉墓群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西汉帝陵之一,共有5座墓葬。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海昏侯”刘贺的墓葬。
该墓葬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世纪大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2. 海昏侯文物展示海昏侯文物展示是该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内容之一。
这个展区分为多个部分,包括了海昏侯刘贺及其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家族谱系、服饰、器具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精美的玉器和金银器了。
这些文物展示了汉代的文化、艺术和工艺水平。
3. 湖南历史文化展湖南历史文化展是该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展览内容,它主要展示了湖南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这个展区分为多个部分,包括了湖南自然地理、先民遗址、楚汉争霸、三国鼎立、岳麓书院等多个时期和事件。
这些文物和实物展示了湖南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三、建筑特色1. 外观设计海昏侯博物馆外观采用“玉石堆砌”技术,将玉石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质感。
同时,建筑外墙还镶嵌着大量的玻璃幕墙,让整座博物馆看起来非常现代。
2. 内部设计海昏侯博物馆内部设计也非常精美。
整个建筑被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装饰。
比如,马王堆汉墓群展区的地面是用大理石铺就的,墙面则采用了仿古石材和木质材料,让游客感觉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墓葬中。
3. 环保节能海昏侯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节能。
整座博物馆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比如使用太阳能板供电、利用地下水进行冷却等。
这些措施既降低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四、参观体验1. 门票价格海昏侯博物馆门票价格为90元/人。
2. 参观时间海昏侯博物馆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5: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马王堆汉墓探索
![马王堆汉墓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1ca41a431b765ce040814bd.png)
多,保存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1号墓边箱出土的织物,
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绵袍及裙、袜、手套、 香
囊和巾、袱外, 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
卷扎整齐,以象征成匹的缯帛。 3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残破不成
形,品种与1号墓大致相同,但锦的花色较多。最能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 973年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 移入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内辟有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分为墓 葬出土文物陈列和墓坑遗址陈列两大部分。
H
6
在文物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妾辛追”几个字
,说明墓主人的名字叫辛追。另外在一些随葬器物上,印有“軑侯家
丞”和“軑侯家”的字样。根据史书记载,軑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
,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由此基本确定墓葬的年代属于西汉初期,
而地方志里关于五代十国楚王马殷H 墓的说法是错误的。
7
这是一个方形的墓,深20 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 像漏斗的模样,墓坑的底 部摆放着4米多长、1.5米 高的椁室,如此罕见的巨 大椁室让经验丰富的考古 学家感到惊讶。
感谢下 载
H
22
5
湖南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有两座土丘,因外形很像马的鞍具被当 地人叫做“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据一本地方志记载 ,马王堆是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
1971年底,当地驻军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 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 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
H
14
漆器和木俑
汉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
![汉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https://img.taocdn.com/s3/m/407872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7.png)
汉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汉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有:1.辛追夫人古尸:辛追夫人古尸出土时,因皮肤润泽有弹性,脉络清晰可见而震惊世人。
2.素纱单衣:这件单衣衣长140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量仅有49克,轻若烟雾,是历史年代最早最轻薄的一件单衣,代表西汉丝织品纺织织造的最高水平。
3.T型帛画:这幅T型帛画使用矿物颜料色彩鲜艳,线条清晰,通过天堂、人间、地狱三个部分描绘人神共乐的美好景象,体现古人追求永生的美好幻想。
4.博具:包括1个博局、六黑六白共12颗大棋子、20颗小棋子、42根算筹、削、刮刀以及骰子各一件,装在特制的漆盒里。
骰子共18面,分别为一至十六。
.5.车马仪仗图:全画为横式构图,依据内容不同分为四个阵列:左上方绘两排侍卫,簇拥着最上面头带长冠、腰佩长剑、身材高大的墓主缓缓前行;左下方绘方阵和击鼓鸣钟场面;右上方是整齐的车阵;右下方是14列骑兵。
帛画上所有人物、车骑都面向墓主,似在举行一次盛大仪式,应为军队祭祀或检阅之类的大型活动。
该帛画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写实性绘画之一。
6.玉印:印面雕刻阴文篆体“利苍”二字,字体工整清秀。
7.帛书《五星占》: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由占文和行度表两部分组成:占文利用星象预测人间吉凶,行度表记载了秦始皇元年(前246年)至汉文帝三年(前177年)70年间金、木、土星运行的位置,测得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 日只多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只小1.09日;土星的恒星周期为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大0.54年。
这些资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学已取得极高成就。
以上就是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信息。
马王堆汉墓_百度百科
![马王堆汉墓_百度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bae6a461ddccda38376bafc2.png)
1971年底,当地驻军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
湖南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有两座土丘,因外形很像马的鞍具被当地人叫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图集(19张)做“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据一本地方志记载,马王堆是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
2号墓,则因白膏泥堆积较薄,分布不匀,密封程度不好,墓内的保存情况较差。
棺椁结构
1号墓和3号墓的棺椁都保存相当完整,结构大体一致,但规模有一定的差别。1号墓的庞大椁室和4
层套棺,采取扣接、套榫和栓钉接合等方法制作而成,约用木材52立方米。椁室用厚重的松木大板构筑,长6.73米,宽4.9米,高2.8米,下置垫木和两层底板,再树4块壁板和4块隔板,便形成居中的棺房和四周的边箱,上部覆盖顶板和两层盖板。4层套棺用梓属木材制作,内壁均髹朱漆,外表则各不相同。外层的黑漆素棺体积最大,长2.95米,宽
被点燃的那神秘的蓝色火焰让人感到恐惧和不解。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的侯良马上意识到,人们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在湖南土话里把这样的墓叫火坑墓。
1972年1月,考古队正式对神秘的墓葬进行了科学挖掘,显示出这个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属于大型的古代墓葬。
正当人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工作时,发现了一个圆形的盗洞,笔直地朝着墓葬的下方插去,一直向下延伸了17米,盗洞终于消失了。就在这时,人们挖到了一种粘糊糊的泥土,它的俗名叫白膏泥,常常用来保护墓葬,据说具有很好的封闭性。这时,在发掘工地上,忽然有工人在白膏泥中挖出了绿色的树叶,周围的人不敢相信这是古时候的树叶。在随后的发掘中,人们又在填土中陆续发现了翠绿的树枝和黄绿色的竹筐,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https://img.taocdn.com/s3/m/800f41e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c.png)
相似。这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一号墓:印章1件,阴文篆书“妾辛追”等3字,最后一字无法识别。
二号墓:墓主的三颗印章分别为玉质私印一枚,上书阴体篆书“利苍”二字;铜制明器官印二枚,分别用阴
原东屯渡人民公社因境内有马王堆汉墓而改名为马王堆乡),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
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形似马鞍,故也称为马鞍堆。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三座汉墓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
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
围......
马王堆汉墓棺椁(10张) 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和三号墓的棺椁都保存相当完整,结构大体一致,但规模有一定
的差别。
一号墓葬具由椁室、四层套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棺椁放置在墓室底部正中,方向正北,里外共六层(二层板,
四层格板),连垫木,共用木板七十块。椁室长6.72米,宽4.88米,高2.8米。本板系斧斤铸凿,平正方直,制
3座墓的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
一号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即墓坑下部)四部分构成,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方向正北。
一号墓所在的土冢的封土,在挖掘前高20余米,底径50~60米,大部分为夯土,顶部为圆形平台,直径约
有20多米,大部分为人工堆砌,封土下侧为自然形成的一座高约4~5米的小土堆。封土下为墓葬,挖掘自然土堆
居中的棺房和四周的边箱,上部覆盖顶板和两层盖板。4层套棺用梓属木材制作,内壁均髹朱漆,外表则各不相同。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16b60c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5.png)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距离长沙市区约20公里,是汉代时期的一座大型宫墓。
马王堆汉墓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楚国公族乐陵后裔马服子马伯深改良之作,并于公元前2世纪被楚汉双方共同推荐与推崇,后被陈情夫子曾子视为楚国典籍。
该汉墓至今仍是比较完整的汉代大型宫墓,其中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了楚汉双方对文明、艺术、体制等方面的文化发展,同时也是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阶层和文化的综合反映。
马王堆汉墓地处湖南山区,周围是崇山峻岭,山势高耸,有大小石头砌成的坎坷坡道,古木参天,林木葱郁。
宫墓内部复活了汉代历史文化的统一景观,墙内有长达300米的院落,有棋坊、衙门、台角、库房、祠堂等建筑,仿佛把汉代的社会和政治再次活现出来,是古代文化的综合反映。
马王堆汉墓的墓室十分宏伟壮观,墓室内部有三座宏伟的建筑,一座是祖王墓,现存板岩石刻落脚碑及陶器螭形傍岸,用以记载楚国历史;另一座是马伯墓,在其上方有四个柱子支撑一个石碗,碗上镶着小金鱼及金钱等物,但无故座待者;第三座是楚国“公孙”汉王墓,其上有石板印“楚国之圣”字样,用以记载汉武帝故地。
马王堆汉墓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历史文化、艺术、体制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有一件叫“孔圣中有墓碑”的古文物,描绘出一幅楚汉共同礼赞的古老场景,体现出汉楚双方政治文化上的交融与融合。
此外,还有大量楚国历史文物、楚国古籍的收藏件,可以证明马王堆汉墓不仅是汉武帝的故址,也是楚汉古典文学的摇篮。
马王堆汉墓现已列入中国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古文化以及汉楚双方政治文化的研究贡献了很重要的资料,值得弘扬。
总之,马王堆汉墓世代传承的汉楚双方的政治文化,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注脚,标志着汉楚文明的繁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社会结构的完整记录,是深厚的精神文化财富。
因此,马王堆汉墓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工作者努力研究和弘扬的重要遗产。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https://img.taocdn.com/s3/m/e9db513410661ed9ad51f3fd.png)
马王堆汉墓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
马王堆汉墓信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市中心大约有4千米。
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了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古了掘,我们了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侯家族的墓地。
马五堆共有三座墓,其中一号墓中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女尸。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
加上2000多年以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中的尸体以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
它的名字叫素纱襌衣,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
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襌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这样的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丝棉袍上穿,使乡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大写“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为“T”型帛画,据考证这是出葬的时候,由人高举着走的仪仗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大家可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和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是天上部分。
在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
根据“山海经”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
在它右边绘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中绘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
人间部分是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着侯夫人,两们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
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后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
你们看、他们的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
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了,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纵观整幅图,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
马王堆导游词
![马王堆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2d1b8440bcd126fff7050bf3.png)
马王堆导游词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马王堆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前言(略)、照片、模型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
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
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但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
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圭人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
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堀,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纱。
(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
其中一号、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号墓墓曰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墓口南北长19 ̄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 ̄5米深。
自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
墓中共出土漆本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
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
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
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填塞物模型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https://img.taocdn.com/s3/m/a71d8e6fa45177232f60a238.png)
女尸
从最早发掘的一号墓中出土了一具保存完 好的女尸,据考证为利苍的妻子辛追,年 龄约五十岁左右,出土时软组织有弹性, 关节能活动,血管清晰可见,为世界考古 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此后将此类古 尸命名为马王堆尸。尸体经湖南医学院专 家解剖后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长期向游 客开放,已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万 计的游客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东屯渡乡(今 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境内,临浏阳河,为西汉时 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利苍妻子辛追及其子利狶或 兄弟三座墓葬。经发掘,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 尸和极具科学、史料和研究价值的众多殉葬品, 成为197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和世界重要的考古 发现而闻名。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移入湖南省博 物馆,博物馆内辟有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分为墓 葬出土文物陈列和墓坑遗址陈列二大部分。
地名之源
墓址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 相传为五代时期之楚国君王马殷及其家族 墓葬,故名“马王堆”。大土堆东、西方 向各突起一个土冢,二冢相距二十多米, 顶部均平圆而底部相连,形似马鞍,故也 有人称之为“马鞍堆”。
出土文存完 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特别是一号 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尸及三号 墓出土的大量帛书文献,为西汉初期历史 考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震惊了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陈列馆镇馆之宝——素纱襌衣
1、素纱襌衣的意思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它的 名字叫素纱襌(dan)衣,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 没有衬里的衣服。 2、素纱襌衣的重量 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襌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 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 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正可谓是“轻若烟 雾,薄如蝉翼”。 3、素纱襌衣的用途 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着的呢?当时人 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棉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 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5、人间部分
人间部分是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 的奴婢紧跟着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 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 去世后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
6、地狱部分
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了,地神——鲧 (gun)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 欲兴风作浪的鍪(ao)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 纵观整幅图,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 完美统一的杰作。因此,“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 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 瑰宝。
4、辛追夫人的死因 经过对尸体解剖,推断辛追夫人是在吃过甜瓜后由 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 致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猝死的可能性为最大。她死 亡的年龄大约为50岁。
六、结束语
好了,我为大家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 谢谢大家!
资料由PPT 中国() 收集提供下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 王 堆、 汉 墓 出 土 文 物 陈 列 馆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由来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 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马王堆汉墓位于长 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离市中 心大约有4千米。
二、说马王堆汉墓出土陈列馆的基本情况
1、发掘的时间 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 宫的神秘面纱。 2、墓地的基本情况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dai)侯家族的墓 地。马王堆一共有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 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3、一号墓的基本情况 其中一号墓中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得十分完整 的女尸,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了深 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2000多年以来长沙地区没有发过生大 的地震,因此一号墓中的尸体以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 存下来。
4、天上部分
华盖以上是天上部分,
在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人首蛇身
的神。根据“山海经”记载,
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
在它右边绘有九个红色的太阳
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
在最大的太阳中绘着一只
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
其实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
五、2100年前的女尸--辛追
1、马王堆女尸的身份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距今有2100多年的马王堆女尸。她是轪侯利苍的 夫人,叫“辛追”。 2、辛追夫人出土时基本情况 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为1.54米,体重为34.3公斤, 她的血型为A型,我们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头部、 颈部、躯干和四肢均保存了完整的外形,她出土的 时候皮肤湿润面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上 去还有油腻感。
四、陈列馆镇馆之宝—— T型帛画
1、为什么叫T型帛画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 馆之宝。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大写的“T”非常相似, 因此把它称为“T”型帛画。 2、干什么用的
据考证这是出葬的时侯,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 用以“引魂升天”。 3、帛画分为三个部分 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以分为天上、人间 和地狱三个部分。
3、女尸的特点 这具女尸保存的年代之久、保存程度之好,在世界 尸体保存记录当中都是十分罕见的。 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 蜡制模型躯売的“尸蜡”,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 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这类历史悠久、软 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 王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