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全部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河流与湖泊

【教材分析】

《河流与湖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起始课,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水资源就是其中的一种。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河流和湖泊水仅仅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有浅显的认识,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可能没有系统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简要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初步了解地球上水的基本状况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观察和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河流与湖泊形成的探究兴趣

2.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河流和湖泊的特征。

【教学难点】

做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模拟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彩泥、装水的塑料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旅游吗?生回答。我们国家有很多名山大川,河流湖泊,这几个地方大家去过吗?生回答。这节课老师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这几处的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播放视频)

师: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生:非常美丽,都有水存在.

师:大家看的非常仔细。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地球各处,河流水与湖泊水就是水存在的一种形式。那么,河流与湖泊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河流与湖泊。(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交流见过的河流与湖泊,分析两者的特点,并比较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不同1.师:说一说,你居住的地方有河流和湖泊吗?

生回答:瘦西湖、高邮湖、邵伯湖、大运河、小秦淮河、凤凰岛、玉带河……

2.师:你见过的河流和湖泊是什么样子的?

生回答: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

3.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完成记录单。小组选定代表展示与汇报。4.师总结:大家画的不错。我们国家的河流与湖泊有怎样的分布情况呢?地图上,通常用蓝色的细线表示河流,有长有短。湖泊通常是蓝色的闭合图形,大小不一,形状同湖泊实际形状相同。

5.师: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储水?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生: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

7.师: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

三、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1.师:那么自然界的河流和湖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生:降雨,水

2.这些只是大家的猜测,要想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证据。科学

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如何模拟降雨,怎样才能观察到河流的形成?你能想到哪些方法?生回答。

3.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油泥以及装水的瓶子。你需要先思考几个问题:①什么样的地形才能形成河流与湖泊?②河流的源头在哪?河口在哪?③湖泊有哪几种形成方式?生回答。4.学生动手实验。实验分小组进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四项任务:

①模拟地形的设计与制作②往模拟地形降水③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④整理收拾实验器材5.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形成一条河流必须具备2个条件:①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着的水(河流里的水是降雨、雪山融化的水和地下水共同组成的)②水在其中流动的“槽”。

形成湖泊也必须具备2个条件:包括湖盆与水,其中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有的湖盆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有的是在低洼处筑坝形成的。(湖盆指蓄纳湖水的地表洼地)[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四、介绍河流和湖泊的用途

1.师:有人把河流比作“地球的动脉”,川流不息;把湖泊比作“地球的明珠”,光彩熠熠。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回答:河流与湖泊对我们有很重要的作用。

2.师:河流与湖泊对我们的生活、生产还有着哪些密切的关系呢?生回答。

3.试着看这几幅图来补充一下(PPT展示)

4.教师根据各组的汇报加以概括:灌溉、养殖、航运、发电、重要的淡水资源等。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认识河流和湖泊的作用。]

【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1.河流:蜿蜒曲折,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

湖泊:湖光山色,水是蓄积在洼地里

2.模拟形成过程

3.用途:灌溉、养殖、航运、发电、生活和生产用水

13.地下水

【教材分析】

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逐渐深入地展开三层内容:

1.第一层(描述现象)——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第二层(使用模型)——做一口“水井”,初步了解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以及地下水的储存位置。

3.第三层(阅读资料,提取信息)——阅读课文,认识地下水的成因、储量、使用与补充。

地下水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给学生以思考的提示。借助简易水井模型,能模拟出降雨进入可渗透层后,向下储存在不可渗透层上方石块缝隙中,形成井水的过程,能对“地下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抽象的问题做出直观具体解释。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部分生活经验和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对于泉水和井水有一定的了解但无法建立概念联结说清地下水的成因。地下水资源的多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师要用好地区资源与课堂紧密联系,方便学生直观感受并代入思考。在动手制作水井模型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材料准备,保留学生最需要最直观的制作部分,排除干扰节省时间,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讨论、思考与体验的时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制作水井模型,结合地下水示意图了解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科学态度:

1.通过阅读和研讨,体验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思考模型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建立水井模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知道地下水资源匮乏带来的影响,能举例说明人类怎样科学技术去改善状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