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现代文阅读分析攻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9f39f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6.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四)句段作用1.句子或段落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此类句子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或前面。
(2)为下文作铺垫。
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
(3)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类句子在文章的中间。
(4)总结上文。
此类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的后面。
(5)照应。
此类句子允许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2.句子或段落在内容方面作用有: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深化主题等。
(五)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的作用(六)人物及环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1)揭示人物内心情感;2)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注意:补写人物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结合相关环境、扣住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等。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七)概括与归纳1、段落的划分1)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2)按叙述的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所叙事情的性质划分;5)按人物活动划分(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段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
2、概括、归纳的方法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
2)缩句法: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联合(结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
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出题形式及答题方法与技巧
![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出题形式及答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73164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d.png)
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出题形式及答题方法与技巧第一篇: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出题形式及答题方法与技巧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出题形式及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内容1、概括文章内容可以用线索来概括(1)以事物为线索——围绕这个物,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物件要出现在概括的话里。
(2)以人物为线索——这个人怎么样,干了什么事(或者这个人因为什么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以事件为线索——点出相关的时间地点(有时可有可无),概括人物所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以情感为线索——什么人因为什么事,产生了何种情感(情感的词语一定要出现,可在文中找)(5)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什么时间,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6)以地点(行踪)为线索——突出在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2、把握文章中心:第一、从材料入手提炼中心。
①写人的,要要概括出人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再看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②记事的,要分析事件包含的意义,或者作者对事件的认识。
③要注意这样的文章结构,那就是写几个材料,每个材料都反映出人物一方面的性格品质特点,然后从这些材料总括出文章主旨。
第二、要善于抓住关键句。
对文章主旨起统领或者阐明作用的一般是重要的议论和抒情句,这些句子是把握中心的关键所在。
第三、文章中心往往在开头和结尾部分表露出来(尤其结尾)另外,标题,承上启下的句子,也有提示作用。
这些位置的议论抒情句要认真分析。
第四、顺着线索来分析,抓住了线索,就明白了文章的段落和层次内容,进而理解全文内容及中心。
3、材料的作用(人物、事件)(1)一定要注意:内容上有“表现,描绘,交代,反映”等词语,结构上有“铺垫,衬托,引出,呼应”等词语。
(2)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作用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答:①渲染气氛,②交代背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③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④烘托人物心理,⑤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⑥突出文章中心(如表现作者赞美、批判等思想的主旨)(选其中两三点就可以)二、语言(一)赏析比喻、拟人等修辞句的表达效果表述规范指导:先答相似点,再答蕴涵的思想感情,再答怎样生动形象的。
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及答题技巧方法.doc
![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及答题技巧方法.doc](https://img.taocdn.com/s3/m/9db0bb16f524ccbff021845c.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及答题技巧方法-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近年来上海中考现代文试题一般都是两篇文章(段),一篇是以记叙类为主的写人记事文章(段),1100字左右,出五六道题目;一篇是说明文或议论文(如2001年、2004年分别是说明文《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蒙娜丽莎微笑揭密》;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分别是议论文《读书·养气·写作》《奥林匹克新格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水的感悟》),700字左右,出三四道题目。
两篇文章(段)总阅读字数在2000字左右。
一、试题解析1.说明文的主要题型⑴“概念的理解性填空”,如2001年的第11题;⑵“指示代词的具体指代”,如2004年的第17题;⑶“文中重要短语或句子的理解(暗考或明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2001年的第12题和2004年的第17题;⑷“上下文连贯词语的选择性填空”,如2001年第13题;⑸“概括事物具体的特征”,2001年第14题和2004年第18题;⑹“因果关系的逻辑说明性印证”,如2004年第15题;⑺“筛选信息完成表格”,如2004年第16题;⑻“对某种现象发表议论性见解”,如2001年的第15题和2004年的第19题。
2.议论文的主要题型⑴“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如2002年的第11题;⑵“根据上下文进行词语填空”,如2001年的第10题、2003年的第14题;⑶“指示代词的具体指代”,如2003年的第15题、2005年的第12题;⑷“文学常识填空”,如2002年12题、2003年的第17题;⑸“排比和比喻修辞及其作用”,如2002年12题、2006年第12题;⑹“概括作者观点、分论点和文章主旨(中心论点)”,如2002年13、14题,2003年18题,2005年11题,2006年第13题;⑺“重要语句的理解(包括其中因果关系探究)”,如2003年第16题;⑻“例证论据提供”,如2002年15题,2006年第14题;⑼“标语创作”,如2003年19题;(10)“选用规定词语写一段话”,如2005年13题。
上海中考语文说明文六大考点分析(2)
![上海中考语文说明文六大考点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2e3f82b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6.png)
上海中考语文说明文六大考点分析(2)近年来,上海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都是一篇说明文另外再加一篇记叙文。
如2022年《中国瓷器》、2022年《深层海水的利用》、2022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2022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等等。
通过研究中考试题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明确答题规范,教给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这样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对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的分析与归纳,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考点,十二个题型。
考点一:考查基础知识这是对学生文字的书写、词义的辨析(包括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理解的考察。
要认真仔细阅读对应的段落,思考词义,比较异同,注意搭配等。
题型1: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例:2022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③段中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通过上下文研究得出。
)题型2:在文中找到相应近义词。
例:2022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丰富。
(直接文中就能找到。
)题型3:联系上下文,辨析词义。
例:2022年《中国瓷器》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
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C。
例:2022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C。
A。
丰富陶冶美化B。
美化丰富陶冶C。
美化陶冶丰富D。
丰富美化陶冶(花卉正可以美化环境,美化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此题考查的是词语之间的搭配问题。
功夫在平时。
)例:2022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D。
A、只要因为B、即使何况C、既然何况D、倘若因为近年来,上海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都是一篇说明文另外再加一篇记叙文。
如2022年《中国瓷器》、2022年《深层海水的利用》、2022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2022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等等。
通过研究中考试题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明确答题规范,教给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这样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35003c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d.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汪平现代文阅读: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率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部分。
因此,在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复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很多同学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课外的练习。
这是缺乏取的。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过专家的鉴定和筛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的。
我们能通过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穿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尤其是近阶段的课本教学,老师们往往会将中考的有关精神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同学们还应认真对待,及时梳理总结内化。
第二,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读题来做。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是准确率并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每次阅读文章只追求快速,而未真正读懂文章,甚至有同学不看文章,只看题目就动笔答题,美其名曰"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效率高"。
这实际上本末倒置了。
在初三这个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些都是事实。
可是,既然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或不能静心阅读,都是不会收到实效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就是"利其器",是理解的前提和根底,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表达是理解的外化。
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1000字左右。
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
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功",同学们要养成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
怎样才算读懂了?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答复三个问题: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用何方法去读懂文章?结合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学考试!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学考试!精心整理,绝对有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5111cdc8d376eeaeaa3190.png)
初中语文答题思路/模式总结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答题思路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答题思路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答题思路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答题思路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答题模式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⑵解释词语的意思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答题思路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561fb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e.png)
初中语文答题思路/模式总结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答题思路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答题思路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答题思路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答题思路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答题模式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⑵解释词语的意思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答题思路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
上海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上海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a886d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e.png)
上海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在上海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中,以下是一些技巧和建议:
仔细阅读题目:在阅读理解题目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选项。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问题的要求。
理解文章结构:在阅读文章时,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主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找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通常会提供重要的信息和线索,帮助你回答问题。
注意上下文推断:有时候,文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隐含的信息或者需要进行推断的地方。
通过仔细阅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语境,可以帮助你推断出正确的答案。
多做练习:通过做大量的阅读理解练习题,可以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技巧。
多做一些模拟试题,熟悉题型和考点,有助于你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
注意时间管理:在考试中,要合理分配时间。
如果某个问题花费了太多时间而无法得出答案,可以先跳过,继续做后面的题目。
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那些有困难的问题。
多读多练:平时多读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各种文本,培养对不同文体和题材的理解能力。
现代文答题技巧(适用于上海中考)知识讲解
![现代文答题技巧(适用于上海中考)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074a84aad51f01dc281f1a3.png)
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⑵解释词语的意思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c9058e71fe910ef12df8ab.png)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两题,分值48分。
其中必有一篇记叙文,另一篇是议论文和说明文二选一。
议论文或说明文的题号为16——20,共五题。
一、议论文出题特点:以近期时事热点、与人文生活相关论点为出发点。
考点主要有:1、词语题。
文中一些关联词或副词等能否删除以及原因。
(问答题)常见问题:划线句中的。
关联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划线句中的“据说”,“研究资料显示”等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答题思路:一般情况下,这种词是不能删除的,因此必须先答不能,再答出原因即可。
答题格式一般为:不能+关联词含义及作用+体现议论文的某种语言特征。
2、论证方法及作用。
(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答题思路:论证方法+论证作用+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影响常见问题:。
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一般为:A、举例论证:举。
例子说明了。
,使论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充分说明了。
B、引用论证:通过引用。
强调了。
的观点,使论证更深入,更有权威性。
C、对比论证: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在你逻辑上更严密,使。
的观点更深入人心。
D、比喻论证:将。
比作。
,证明了。
的道理,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3、论证结构(填空题、选择题)结构:层进(递进)、并列式、总分总式、对照式4、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提炼。
答题思路:从文章标题,中心论点中提炼。
5、含义理解题。
主要为重点字词的具体含义,重点句子的理解。
分为问答题和选择题。
常见问题:文章标题中的。
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指什么?文章中。
词代表什么,深层含义是什么?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题思路:联系文章中心论点和词语(或句子)前后句子和分论点的含义。
答题格式一般为:字面意思+在文中的具体所指+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6、语段分析题。
即给定一段议论文字,问放在本文中合适否;或者给定一段文字,问放在文中哪里合适。
答题思路:分析文章论点与文字的关系,找出与文章中某些分论点的相似或关联之处。
上海初三语文 综合运用答题技巧
![上海初三语文 综合运用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c710f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8.png)
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答题技巧一、整体评估与深入分析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对语言文字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谋篇布局,组织语言,表达思想。
这项考试要求深度和广度兼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的答题技巧,并深入剖析这一主题。
二、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究1. 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考生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功底。
这其中需要考虑如何正确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辨认主题,理解作者意图,并准确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
还需要注意文句衔接和段落结构。
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针对性的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2. 写作表达技巧写作表达是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写作表达过程中,考生需要运用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巧,组织语言,把握文题意旨,合理谋篇布局,并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还需要注意语言精准度和句式多样性。
通过对写作表达的熟练掌握和多样化运用,考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该部分题目。
3. 词语运用技巧词语运用是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词语运用过程中,考生需要对词语的意义、解释和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还需要考虑词语的搭配和用法,避免词语的误用和滥用,确保语言的精准和规范。
通过对词语运用的灵活应用和合理搭配,考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词语运用题目。
三、总结回顾与个人观点通过对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的答题技巧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词语运用的训练,提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在此基础上,我个人认为,要想在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反复训练,以及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做到真正的理解并熟练掌握。
上海初三语文综合运用答题技巧对于考生非常重要,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磨砺和提升。
2020年上海中考现代文和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年上海中考现代文和文言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e9d368f4b35eefdc8d333f3.png)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方法复习第一部分记叙文题型及解题思路词语一、词的指代:答题思路:(1)“这”往前文找;“那”往后文找。
(2问“这件事”、“当时的情况”、“那时候”往前文找,注意回答具体。
★【注意把你的答案代入原文中检验是否能讲得通。
】二、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或者能否换成其他的词:解题思路:1、表态;2、解释词语(可从近义词程度、语义、修饰范围等角度辨析地解释);3、带词解句;4、分析该词在文中要表现的人物心情/品质或中心。
5、分析另一词语不好的地方。
★注意:前三条思路基本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后一条,要着重分析记叙文的情感。
三、分析看似矛盾的词解题思路:1、表态;2、分别解释两个词语的意思;3、分别解释两个此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析该词在文中要表现的人物心情/品质或中心。
句子一、句子的类型有: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二、句式转换:1、陈述句改反问句:A、加上反问词,如难道、怎么等;B、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C、加上语气词,如呢、吗等;D、句号变问号2、反问句改陈述句:A、问号改句号;B、去掉语气词,如呢、吗等;C、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D、去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等。
三、修辞★修辞方法作用的答题要求是:既要点出该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又要写出在文中具体的表达作用。
不能只回答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而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回答。
★修辞考点:“三比二问一拟一夸”(一)比喻答题思路:(抓名词)将……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人某物怎样的特点,(体现了……的感情/思想)。
(二)排比答题思路:1、排比的作用:写人,多方面、多角度地将人物刻画细致,体现人物怎样的特点;写景,多方面、多角度地、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景物怎样的特点;说理,多方面、多角度地充分透彻地阐述某种观点。
2、排比答题思路:(1)增强语势。
(2)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八种选择题型考点分析与解题思路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八种选择题型考点分析与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3a0bf4a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66.png)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八种选择题型考点分析与解题思路2019年至今,沪上中考语文试卷的考察结构一年一变,好在自今年开始会步入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的周期。
其中,受综合运用模块赋分增加影响,在全卷分值不变的条件下,记叙文部分的分值由此前的22分左右下调至18分左右,但与此同时,记叙文模块内部的选择题则是大致维持了原有的题量与分值,平均每篇文章中设一题,赋三分。
以上,便体现出记叙文阅读中选择题的重要性,毕竟是“三分”呀!足以撼动总分十位上的数值的“三分”!接下来,我们便来看一下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八种选择题型的考点分析与解题思路。
一、标点用法选择题:(易)1、考点概述: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故而该考点从属于考纲2.1——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对同学们标点知识掌握与结合标点分析词义的能力有基本要求哦。
2、例题分析:虹口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5—一18题(19分)读报纸的人梅子涵③现在的公园里,幸亏还可以看见一个报栏。
有人站在那儿读报,报纸是他们的“广场”,文字里也有歌舞,和公园另几处总有的歌唱、起舞不一样,是另外一种“交谊”,也有脚步和节奏,呼吸平定,同属人生的趣味和欢喜。
在这走进世界,国际的事,国家的事,战火纷飞,天高云淡,添加为知识,增织了思想:然后慢慢走回家,餐桌上的味道,精神小屋的味道,弥漫着连接起来,会落进手中的酒杯,也散入人生的四处。
初高中阶段考察标号,故而“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标号作用需要清晰梳理哦。
(1)引号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②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③表示着重强调,着重强调指一句话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
④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一般为名词。
上海中考语文答题思路复习汇总x修改
![上海中考语文答题思路复习汇总x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2a5910598bd63186bdebbc3d.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记叙文考点一、概括类1、问: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基本格式:……人(在……情况下)做了……事,结果……。
变式题:A概括情节B概括情感的变化C、具体表现在2、把握人物形象、文章主题: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1)找人物描写的句子(2)找议论、抒情的句子注意: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点明文章主题。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人物形象(性格、品质)主题作者的情感(赞美、讽刺、批判、呼唤……)文章给予人们的启示二、理清记叙顺序:1、顺叙(按时间顺序记叙)作用:(1)使文章结构清晰,更有条理(2)考虑在内容和主题上的作用2、倒叙(回忆式)作用:(1)避免平铺直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2)考虑在内容和主题上的作用3、插叙——针对某一段或某几段而言作用:(1)补充交代了(插叙的内容概括),考虑主题上的作用(2)考虑在结构上的作用(呼应、铺垫……)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首先分析环境特征,有可能同时具备几个特点。
2、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气候、人物等)(2)渲染……的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突出文章的……中心*注意: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重在抓住环境特征,思考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表达时可以先写环境特征,再写作用,如果作用很多先主后次。
四、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体现了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比拟物具有怎样的情感特征),体现了3、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4、夸张:更鲜明、更突出地强调了(被夸张物的夸张点)5、设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强调了(一般是问句中的总括性语句或答句内容的概括)(有时还需考虑结构方面的作用)6、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改成陈述句后的大意)五、词的含义以及表达作用词的含义:(1)理解词的本义(2)理解词放在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2020年上海中考现代文和文言文答题技巧
![2020年上海中考现代文和文言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199c48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f.png)
2020年上海中考现代文和文言文答题技巧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方法复第一部分记叙文题型及解题思路词语一、词的指代:答题思路:1)“这”往前文找;“那”往后文找。
2问“这件事”、“当时的情况”、“那时候”往前文找,注意回答具体。
★【注意把你的答案代入原文中检验是否能讲得通。
】二、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或者能否换成其他的词:解题思路:1、表态;2、解释词语(可从近义词程度、语义、修饰范围等角度辨析地解释);3、带词解句;4、分析该词在文中要表现的人物心情/品质或中心。
5、分析另一词语不好的地方。
注意:前三条思路基本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后一条,要着重分析记叙文的情感。
三、分析看似矛盾的词解题思路:1、表态;2、分别解释两个词语的意思;3、分别解释两个此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析该词在文中要表现的人物心情/品质或中心。
句子一、句子的类型有: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二、句式转换:1、陈述句改反问句:A、加上反问词,如难道、怎么等;B、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C、加上语气词,如呢、吗等;D、句号变问号2、反问句改陈述句:A、问号改句号;B、去掉语气词,如呢、吗等;C、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D、去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等。
三、修辞修辞方法作用的答题要求是:既要点出该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又要写出在文中具体的表达作用。
不能只回答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而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回答。
修辞考点:“三比二问一拟一夸”一)比方答题思路:(抓名词)将……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人某物怎样的特点,(表现了……的感情/头脑)。
(二)排比答题思路:1、排比的作用:写人,多方面、多角度地将人物刻画细致,体现人物怎样的特点;写景,多方面、多角度地、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景物怎样的特点;说理,多方面、多角度地充分透彻地阐述某种观点。
2、排比答题思路:1)增强语势。
(2)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怎样的头脑感情)。
上海中考阅读快速满分秘诀
![上海中考阅读快速满分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c211a6faf705cc17552709c0.png)
上海中考阅读快速提分秘诀第一部分阅读理解三个步骤:读原文;读问题;挑选项三步骤重要性排序:读问题〉挑选项〉读原文考试时操作的顺序:先读问题,再读原文,最后挑选项以下依次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一. 读问题1. 把问题分为两类:1) 需要记住的问题:*凡是问题中涉及到原文具体内容信息的问题即细节题,记住问题中的原文信息,圈出表示句子中心的核心词汇,记住这些核心信息。
*重点记数字,时间,地点,大写的词,人名或者名词上(原因:名词在文中不容易改变。
*要记的信息,能读懂的尽量读懂,实在读不懂的记长相。
记中文就可以。
*记信息的目的:a) 为一会儿读原文做准备(读原文时主要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中记住的内容信息,对映处即为问题答案所在位置)b) 在读文章前先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 不需要记住的问题:问题中没有涉及到原文具体内容的(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用原文中某一处信息作答的题目)此类的问题有:1) 主旨题(main idea)This article is mainly talking about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2) 中心思想题From the text, we can learn that________?From the story we know_______?3) 作者态度题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________?What does the writer mean?4) 判断对错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right/true/wrong)in the passage?2.读文章前,重点放在含有原文内容信息的题目上,一会儿做题时也是先做划的题目,再做不划的题目二. 读原文1. 读原文的主要目的:1) 划出解题所需要的内容信息a) 刚才读问题时脑中记的原文信息(把问题中所问的东西在文中找出来)b) 转折词: but, however, although, though 等c) 重点强调的词或是绝对化的词:none, only, all, everything,must, alwaysd) 数字及序数词2) 读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方向及围绕着什么东西说的2. 开始读文章1) 读文章总则:从头到尾读,读时脑中反映中文意思,但是按照英文单词出现顺序接受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分析攻略(一)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4.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7.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9.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0.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
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1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2.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3.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4.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5.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