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之教学相长》导学案附译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古文二则之教学相长》导学案附译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古文二则之教学相长》导学案附译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古文二则之教学相长》导学案附译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生字,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能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知识链接】《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检测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

长()嘉肴()强()2、理解重点词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是故()困()自反()自强()教学相长【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断句、领悟感情2.示范性朗读。

3.学生互相点评。

4、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全文。

【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2.“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达标检测】1、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这个结论。

2、翻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3、背诵课文【拓展延伸】你知道《学记》中的其他教育思想吗?课文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好。

因此,学了以后才知道(知识)有欠缺,教了以后知到(学问)贫乏。

知道有欠缺,这样以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知道贫乏,这样以后能够自己督促自己。

因此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侯晓旭。

语文版22古文二则《教学相长》课件

语文版22古文二则《教学相长》课件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检讨。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鼓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 “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 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
肴:áo 熟肉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fú 不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到达了极点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因此
困:(受到)阻碍,不通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
自反:自己检讨 自强:qiǎng 自己督促自己 强:勉力、勤奋
“类比推理”。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 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的。告知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字词归纳
1、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 古义:(受到)阻碍,不通 D、教学相长也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2、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 “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 启示?
参考:

八年级《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古文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疏通课文字词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理的方法――举事例、提观点、作阐述、得结论。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孙叔敖.()曾.益()拂.士()教学相长.()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入法家拂士: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举.于版筑()空乏..其身()人恒过.()而后作.()征.于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后世将其二人并称其为“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第1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漸傯鯛鰒拦縋鳆鲻皲槳賃贤戶滨鈰嬌齿項侣绚潷诀澀艫袜龍亚骥罂麸爭鳳拟偽籴渾搖澩鸳醬狹径鴯忧祕龜紕挡遲駘吗绦陘骣绦遞迟紜眯擇绲佇續硕楓詡。

2.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

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自学检测】本文是一篇,按照“举事例——_______——正反论证作阐述——得出结论:”的结构思路,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观。

《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

《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

《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礼记·学记》原文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

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

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1.嘉肴:美味的食物。

佳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

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译文《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后汉书班昭续《汉书》原文: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22.古文二则 教学相长》优课导学案_5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22.古文二则  教学相长》优课导学案_5

《教学相长》教学设计一、前置美1、了解作者简介和背景知识。

2、背诵全文。

二、欣赏美学生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三、创设美导入: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可谓是我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方,你们知道“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吗?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五经”里面《礼记》其中一篇《教学相长》。

四、合作美、展示美三读课文一读课文,读通文句。

读准字音、节奏。

二读课文,读通文意。

自读课文,以圈点、勾划、批注的形式,结合课下注释,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勾划出来。

三读课文,读懂文旨。

(探究论证思路)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何好处?比喻论证。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用不亲自品尝就不能知晓美味比喻不学习就无从了解学问道理的妙处。

联系生活实际设喻比方,可以使所要阐发的道理浅显易懂,利于接受,这种写法在议论文中叫比喻论证比喻论证:也叫喻证法,是指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形象地证明抽象的道理论证方法,其本质是化虚为实。

5.概括本文主题。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

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五、升华美小试牛刀:展现风采。

短片作文训练:采用比喻论证的方式,写一个短片训练。

5分钟训练点评。

六、实践美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教学相长”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和同桌,我的语文学得好,我的同桌数学学得好,我们之间互相帮助,结果,我们两人的总成绩提高很快。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22.古文二则 教学相长》优课导学案_13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22.古文二则  教学相长》优课导学案_13

《教学相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礼记》中的小短文,它会给我们讲些什么呢?一.诵读知文请课代表起个头大家齐读一遍。

请大家看“教”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我请一组同学任选其中一个音来组一个词。

根据大家所组的词,我们发现当它读“jiāo”时,表示的大多为一个具体的行为,而当它读“jiào”时,它多为一个双音节合成词,用来代表抽象意义,那么课文中的“教”我们读哪个音好呢?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里的教是教书,教学这一行为,那么有没有发现文中还有一个与教书教学并列的行为?——学。

文章就是要告诉我们教和学互相促进,所以读“jiāo”请大家自由朗读一边课文,注意我们刚纠正的读音,开始。

我们全班齐读一遍,注意字音。

读准了字音我们还要能读懂文意,这篇小短文中有几个字不好解释,请看屏幕,你们注意它们的意思了吗?“虽有嘉肴”的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大家带着对这些重点词的理解,自主出声翻译这篇小短文,一会儿老师提问。

提问:1.虽有至道····其善也。

2.是故然后知不足,····知困3.知困,····自强也4.教学相长也屏幕上是老师对这篇文章的翻译,请大家结合自己翻译过程中不熟练的地方,再来对照老师的翻译,读一读,记一记。

对于一篇古文,我们读懂了文意,还要读出节奏来。

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自主理解清层次,读出句与句之间的节奏来,开始。

老师想来听一听,大家齐读一遍。

大家发现我在哪个句子后面停顿了吗?我为什在这里选择停顿?(第一层:讲不学就不能获得至道,第二层讲学和教的具体好处第四层:总结全文)作者就是用这样一种层层说理的方式给我们阐释了教学相长的好处。

让我们再读一读吧,每组一层,总结层齐读。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相长》导学案

古文二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相长》导学案

21、《古文二则》导学案八年级语文总人数备课人:复核: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隐含的道理。

二、教学步骤:1、走近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1、课前预习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行拂乱()拂士()嘉肴()教学相长()自强()动心忍性()⑵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百里奚举于市()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⑤必先苦其心志()⑥行拂乱其所为()⑦所以动心忍性()⑧曾益其所不能()⑶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④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⑤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译文:⑦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3、思考探究⑴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义:今义: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今义: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今义:④然后自强也。

古义:今义: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需要有“”和“”(用原文回答)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时期的家家文中写了磨难的作用是,。

(用原文回答)⑸“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是指怎样的人?请你回顾历史,再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个“是人”的例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合集):《古文二则》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合集):《古文二则》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合集):《古文二则》语文考试确实是复杂多变的,五年级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好课本的知识,还要多熟悉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将常见的题型以及答题方法技巧归纳好。

以下是本文库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合集):《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2、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3、结合文中注释,4、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5、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1、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2、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xx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

(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3、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4、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5、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6、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7、善为文章,8、能隶书,9、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10、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11、删繁补略,12、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13、为我国史学名14、著。

名15、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16、讲解《四知》1、杨震2、简介:杨震3、 (一124),4、东汉大臣,5、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6、字伯起。

《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教学相长》是教与学相辅相成。

出自于《礼记·学记》:“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就老师自身的教与学而言。

后引申为师生之间互相促进:一方面老师的教诲使学生得到开展;另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又促使老师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作品原文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虽有嘉肴①,不尝不知其旨②;虽有善道③,不学不达其功。

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不究④。

缺乏,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

由此观之,那么教学相长也。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四〕作品注释1、【虽有嘉〔佳〕肴】即使有美妙的菜肴,虽,即使;嘉,美妙,肴,熟食为"肴“,指鱼肉之类.2、【弗食不知其旨也】不〔亲口〕尝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弗,不;旨,味道鲜美。

3、【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至,至极,最好;道,泛指道理.这里指圣人之道。

4、【弗学】不学习5、【善】好,美妙6、【是故学然后知缺乏】因此,学然后知道〔自己〕有缺乏的地方,是故,因此;知缺乏,知道〔自己}有缺乏龄地方,7、【教然后知困】教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透的地方。

教,此指教新人;知困.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8、【自反】反躬自问,即自己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发奋进取:指自己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

10、【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老师和学者〔学生互相促进各有长进。

长,进步,促进。

〕①。

嘉肴:美妙的菜肴。

肴:熟的鱼肉等。

②。

旨:味道美。

③。

虽:即使〔有版本译为:虽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二则之教学相长》导学案附译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生字,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能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知识链接】《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检测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长()嘉肴()强()
2、理解重点词语。

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虽有至道()
是故()困()
自反()自强()
教学相长
【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断句、领悟感情
2.示范性朗读。

3.学生互相点评。

4、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全文。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2.“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达标检测】
1、用原文填空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这个结论。

2、翻译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故曰:教学相长也
3、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你知道《学记》中的其他教育思想吗?
课文翻译: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好。

因此,学了以后才知道(知识)有欠缺,教了以后知到(学问)贫乏。

知道有欠缺,这样以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知道贫乏,这样以后能够自己督促自己。

因此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