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根据病情采取舒适体位,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指导家长给予患儿正确饮食,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卫生。
乳母注意饮食的搭配和情绪调节,保证乳汁充足。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处理。
对发热患儿,遵医嘱及时采取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并监测体温;对呼吸道疾病患儿注意其呼吸次数、节律,有无呼吸困难、喘憋、缺氧症等;急慢性腹泻病患儿注意观察意识、尿量,大便次数、性质、量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臀部护理,避免臀红;呕吐者应观察其呕吐形式、次数,呕吐物的性状及其伴随症状;皮疹者注意皮疹性质、出疹顺序、有无其他并发症,做好皮肤护理等;传染病患儿做好消毒隔离,加强宣教,避免交叉感染;输液时注意输液速度,或遵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并做好护理记录。
4.用药护理: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观察用药效果,并做好用药指导。
5.基础护理:依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协助家长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专科护理:评估患者的专科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专科护理,如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指导、哮喘患儿雾化治疗、传染性疾病的消毒隔离宣教等。
7.安全护理:对跌倒坠床高危患儿,进行高风险评估,对家长做好告知,加强健康教育,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做好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
8.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病情,针对家长做好宣教,疏导其紧张焦虑的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9.休息与活动:急性病期间协助家长做好症状护理,应注意休息及睡眠;恢复期患儿应在家长监护下适当活动,增强体质,做好安全管理与宣教,避免意外伤害。
10.环境: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
床单位平整清洁。
【健康教育】1.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病区环境、探视及陪护制度和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病室要求:病室内要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2.维持体温恒定: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不稳定,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体温低者,可用暖箱和热水袋保温;体温高者可先松解包被,头部放置冷水袋,一般不用药物降温。
3.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哺乳。
喂奶后应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取头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方可离开。
4.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血管丰富,易擦伤及引发感染,故应做好皮肤护理。
5.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1~2h更换1次。
腹泻患儿随时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发现臀红时尿布不易包得太紧,如有破溃时,及时处理。
6.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周。
如有感染可用3%双氧水消毒脐周,后涂以75%乙醇,每日2次。
7.观察病情: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哭声、面色及对外反应,以判断病情的轻重。
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40bpm,心率120~130bpm,如发现呼吸<20bpm,心率<100bpm,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并给予氧气吸入和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
8.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每日行空气消毒,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及地面。
9.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保证液体均匀滴入,不能过快或过慢。
10.谢绝探视:避免患有上呼吸道、皮肤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新生儿,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
11.做好卫生宣教,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
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按时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1.环境: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冬季要做好保暖,夏季要注意降温,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
2.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注意防止呛奶。
确实无法母乳喂养者可给予配方乳。
人工喂养者,奶具专用并消毒,奶流速以能连续滴出为宜。
3.预防感染: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一般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儿科护理常规一、生活护理:1.安全护理:确保患儿的安全,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和温度适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发育情况和疾病状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过度进食或挑食。
3.健康护理:定期为患儿测量身高、体重和体温,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4.卫生护理: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定期为患儿洗澡、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5.睡眠护理: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和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时间,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二、疾病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给药护理:按照医嘱准确给予患儿药物,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剂量,观察给药后的反应和副作用,并记录相关情况。
3.治疗护理: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措施,如输液、换药、吸痰、理疗等,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护理:帮助患儿进行常规预防接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指导患儿进行个人卫生和疾病预防,加强患儿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提高。
三、心理护理:1.交流护理: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给予患儿关怀和安慰,减轻患儿的恐惧和焦虑。
2.社交护理:提供机会和环境,让患儿与其他患儿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患儿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
3.游戏护理:通过游戏和玩耍,促进患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调节患儿的情绪,陶冶患儿的情操。
4.家庭护理:与患儿的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供家属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增加家庭对患儿的支持和关爱。
总之,一般儿科护理包括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旨在提供安全、舒适和关怀的护理服务,促进患儿的健康发展和康复。
儿科护理常规(精选五篇)
儿科护理常规(精选五篇)第一篇:儿科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儿科患者入院后以亲切和蔼态度做好三测,并送到指定床位,向家属或较大患儿介绍病区规章制度进行卫生安全教育,通知医生。
2.病房内应安静,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床头避免对流风;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节,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3.新入院患儿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连续三日。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四次,体温达到39℃以上,每4h一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2次。
每日询问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
需书写护理病历时,应在48小时内完成。
4.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5.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6.为传染病患儿治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并向患儿宣讲隔离的意义,已取得患儿的合作。
7.加强巡视,主动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8.密切观察患儿神色、囟门、形态、呼吸。
哭声、舌像、指纹、皮肤、四肢、二便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同处理。
9.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食前便后洗手;应鼓励患儿进食,并随时注意饮食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应报告医师;家属送来的食物须经检查符合病情和卫生要求方准给予。
10.婴幼儿煎药液50-150毫升为宜,并采用少量多饮法喂服,严禁捏鼻,以防呛入气管。
丸剂碾细后用温开水调服,并亲视患儿服下。
11.急危重症要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实施,做好记录。
定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
对恢复期患儿或其家长交待有关注意事项。
第二篇:儿科护理常规儿科护理常规小儿泄泻病护理常规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
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一)喂养史,卫生习惯。
(二)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四)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管理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管理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卫生:保持儿童的皮肤清洁,每天多次更换尿布,并保持尿布区域的干燥。
定期为婴儿洗澡,注意保持水温适宜并使用适当的洗浴用品。
2. 饮食护理: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需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儿童,如食物过敏、肠道疾病等,需按医嘱做好饮食调整。
3.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确保儿童免受常见传染病的侵袭。
4. 环境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卧室、浴室等场所的干净整洁。
5. 疾病预防:灌肠、口服或肌肉注射预防传染病。
如流感、轮状病毒等,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儿科疾病护理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监测和评估:定期检查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儿童的情绪、行为和食欲等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儿童,如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2. 用药管理: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确保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正确。
对于长期用药的儿童,需要注意药物的存放和使用情况,避免误用或滥用。
3. 治疗和康复指导: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如给药、使用药物外敷或物理治疗等。
对于康复期的儿童,需要进行康复指导,包括进行适当的运动、接受物理治疗等。
4. 家庭护理指导: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更换尿布、给药的方法、如何进行体温测量等。
同时,教育家长要遵循医嘱,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和饮食。
5. 定期复诊和随访:儿童在得到治疗后,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对疾病的病情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也要对儿童的生活和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 生命体征监测: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新入院者连测3d),但病危、病重、发热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儿应每4h测体温、脉搏及呼吸一次。
测体温一般用肛表或腋表,慎用口表。
长期住院而病情稳定的无发热患儿,查体温可2/d.体温正常范围不超过37.8℃(肛表)。
2. 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食前便后洗手。
应鼓励患儿进食,并随时注意饮食情况。
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应报告医师。
家属送来的食物须经检查符合病情和卫生要求方准给予。
3. 环境:病室内应安静、清洁、整齐,温度适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节,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4. 基础护理:测量体重、修剪指甲每周一次。
夏季沐浴1/d,冬季每周沐浴1次,必要时增加。
不能沐浴者,应予擦浴及定期换衣裤。
经常保持被褥、衣裤、尿布等清洁干燥。
每日登记大便次数,用尿布者,每日洗臀部至少2次,皮肤皱折及出汗处,可扑粉或擦油。
5. 病情观察:随时观察病情,危重患儿每隔15~30min巡视一次,一般患儿2h一次;如病情有特殊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6. 切实执行小儿生活制度,应予卧床休息。
恢复期患儿经医师许可,可适当下床活动,如散步、学习或参加文娱活动等。
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中午及21:00后,应引导患儿入睡。
加强心理护理。
7. 下列情况无医嘱,可按病情进行处理:7.1. 高热、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肾毒性抗生素者,应多喂水,保证入量以便利尿。
一般1岁以内每天120~150ml/kg;1~3岁每日100~120ml/kg;3岁以上每日100ml/kg左右。
7.2. 体温在39℃以上者,用冰袋冷敷头部或温水拭浴。
7.3. 有畏寒、手足发冷及体温过低者,应用热水袋保暖(注意避免烫伤)。
7.4. 唇鼻干裂者,可用油剂涂擦。
7.5. 惊厥、发绀或呼吸困难者,及时吸氧。
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注射必要的呼吸兴奋剂,并报告医师。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关充足,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以利于分泌物排泄。
2.休息高热者要休息至体温恢复正常,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轻者或恢复期病儿适当下床活动。
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如出现呼吸困难时,给氧气吸入,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饮食高热期间因消化功能低下,食欲减退,年长儿童应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婴幼儿根据病情酌情减少奶量,喂奶间增加喂水次数,以降低体温并保进毒素排泄。
4. 保持口腔清洁根据具体情况,可用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朵贝尔氏液、洗必泰溶液等漱口,每日3-4次,以防止口腔炎。
5. 注意隔离按呼吸道疾病隔离,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如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
6.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液粘稠不易咳出时,除给止咳祛痰药外,必要时给雾化吸入。
7. 呼吸衰竭的患儿慎用镇静剂,如巴比妥和吗啡类药物,以防抑制呼吸加重病情。
8. 收集标本时按正规操作采样,如留取痰液、血液标本时,取样要新鲜,送检要及时,容器应清洁干燥。
9. 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简易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及心电监护仪以及各种抢救药品等,做到随时配合抢救。
10. 做好出院指导。
心肺脑复苏及护理常规(一)心肺复苏1. 使患儿仰卧于硬板床上保证按压效果,术者以一手张根按压年长儿胸骨上1/3处,另一手压在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赖身体和肩臂肌肉的力量适度用力,使胸骨下陷3—4cm,按压率60-80次/分;新生儿用双指按压胸骨下1/3处,按压率120次/分;婴儿用双手围绕胸部,用双拇指按压,按压率100次/分;幼儿用单掌按压。
2.迅速接好心电监护仪各导联,在监护下进行复苏,认真填写特护单,记录复苏情况。
(二)建立有效通气1.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患儿下颌向前上方托起,使气道拉直,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左手捏紧病人鼻腔,术者深吸气,对准病人口部吸气,然后松开鼻孔,右手紧压腹部使膈肌上升建立被动呼吸,并观察胸廓运动情况,儿童、幼儿、婴儿根据年龄吹气:14-16-20次/分。
儿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儿科疾病的一般护理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定时开窗通风。
2.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防止交叉感染。
3.新病人入院时测T、P、R、体重,7岁以上测量血压,并记录。
4.护士向患者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饮食按遗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做好婴幼儿喂养指导。
5.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保证患儿充足睡眠与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坠床、走失。
6.根据病情,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晨晚间护理,每周剪指甲1次,更换床单1次,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
7.认真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及治疗。
严格查对制度意识留取各种标本。
8.病儿入院4小时内,护士应对患儿全面评估并填写评估表,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
9.值班人员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遇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输液、输血时,应注意滴液速度,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及输液、输血反应的发生,以便及时处理。
10.出院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出院指导。
第二节高热护理高热即体温在39℃以上,发热是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高热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
3.饮食: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少量多次喂水,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液。
4.降温: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头置冰袋(小婴儿用冷水袋)、温水浴等。
效果不佳时,遵医嘱给退热药,同时多喂开水,防止因大量出汗而虚脱。
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药物降温1小时测体温。
5.密切观察病情,没4小时测体温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
同时观察热型及发热时伴随症状,如有无寒战、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
病情骤变时,及时通知医生。
6.加强口腔护理,口唇干裂涂以润滑油。
7.注意皮肤护理,有汗时用毛巾擦干。
保持衣被、床单、尿布干燥清洁。
儿科..护理常规
??常见急症患儿护理常规(一)发热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卧床休息。
给予舒适的卧位。
4.??给予适量脂肪、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和退热效果。
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体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方式,降温后30min测6.??7.??1.??2.??3.??4.??5.??6.??7.??8.??9.??(三)过敏性休克患儿护理常规1.??立即终止与可疑致敏物质接触,更换液体及输液插管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抢救。
2.??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3.??立即皮下或肌注1/1000肾上腺素0.01~0.02mg/(kg.?次),地塞米松0.5mg/(kg.?次)加入5%~10%葡萄糖静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给氧。
喉头水肿者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
5.??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协助抢救。
6.??口头医嘱复述一遍无误后执行,保留安瓿瓶以便核对。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意识、面色、末梢循环、生命体征、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8.??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9.??病情好转后护送住院治疗。
(四)输液反应患儿护理常规1.输液后不适者立即减慢滴数并通知医生。
2.疑为输液反应者马上停药,更换液体及输液插管。
3.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以便抢救和观察病情。
4.5.6.7.1.2.3.4.5.1.2.34.遵医嘱用药,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按时按量,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使用利尿剂后应记录24h尿量。
5.控制输液滴数,根据医嘱及病情限制液体量。
6..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7.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七)心跳骤停患儿护理常规1.分秒必争,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2.立即通畅气道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去枕,头后仰,松衣扣,抬高下颌角,避免舌根后坠。
儿科安全护理常规
儿科安全护理常规
1、离开病儿时必须提起床栏,防止坠床。
2、给婴幼儿喂奶、喂水、喂饭、喂药时应抱起,将头部抬高,以防呛入气管发生窒息。
喂完后取侧卧位观察片刻,方可离去。
3、病儿衣服禁止用钮扣或颈下系带,以防发生意外,给危重、体弱病儿及新生儿、婴幼儿盖被时,勿盖上口鼻,以防窒息。
4、给婴幼儿及不合作病儿测体温时,必须予以扶持,以防将体温表折断造成误伤或被吞服。
5、接触口鼻、肛门等处之玻璃用物,应加用橡皮套管,以防发生意外。
6、玩具应安全,不易损坏,禁止玩弄刀、剪、别针及其他锐利物品,防止发生意外。
7、病床不宜靠近电源、暖气、床旁勿放置暖水瓶、热饭等,以免烫伤。
8、应用热水袋保温时,水温不得超过50℃,且勿直接接触皮肤,并严格操作规程及交接班制度,防止烫伤。
新生儿置于保温箱时,水箱内应及时加水,经常观察箱内的温度,保持温度、湿度的恒定,以防发生意外。
9、病儿不能到窗口、阳台、楼梯逗留,更不能私自外出,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以防滑倒摔伤。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目录: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二、高热病人的护理三、惊厥的护理常规四、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常规五、脑膜炎的护理常规六、血液病护理常规七、肾病综合症的护理常规八、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常规九、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十、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按不同病种、年龄、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分别收住患儿,防止交叉感染。
2、新入院患儿应做好卫生处置,测体温、体重并记录,肾病患儿应测量首次血压并记录,向家长解释清楚病区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3、患儿入院后及时通知医生,危重儿安置于抢救室,并备好抢救物品、药品等做好急救护理准备。
4、入院患儿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一次,7岁以上患儿测脉搏,住院患儿每日记录大便一次。
5、每周测体重一次,7岁以上患儿每周测血压一次,每周病房紫外线照射一次。
6、加强生活护理每日做晨晚间护理,做到一床一巾一湿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床头柜上的物品放置整齐。
7、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在院期间及出院时,向家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防病的卫生宣传教育。
二、高热病人的护理1、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所患疾病、高危因素、心理状态。
(2)了解生命体征、神志、精神状况。
2、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及检查。
3、高热护理(1)每4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至体温恢复正常后三日止。
(2) 体温39度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药等处理,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3)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有无躁动不安,虚脱等情况。
(4)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4、心理社会支持:关心、尊重患者,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5、健康教育(1) 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2) 注意降温后的保暖,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3) 解释病情,消除家长紧张情绪。
三、惊厥的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1) 了解生命体征、患者症状,口鼻有无分泌物等。
(2) 有无惊厥史,患者心理状况。
儿科护理常规(全)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热情按待病儿及家长,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姓名和联系电话。
为病儿安排床位、通知医生,配合治疗及抢救。
2、评估病儿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并制定护理计划。
3、加强饮食管理,根据医嘱、病情及年龄选择适宜的饮食(配方奶、婴儿饭、普食、治疗饮食)、特殊饮食,核对正确后再执行。
4、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做好晨晚间护理,室内通风2次/天,20分钟/次。
5、保持病儿皮肤、衣服、床单位清洁、整齐。
6、病儿入院测量体温2次/天。
发热病儿测量体温4次/天;特级护理、危重病儿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4小时,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
7、每天记录大便次数,3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病重者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水肿病儿每天测体重。
尿检查阳性者,每周2次尿常规检查。
9、病儿每周更衣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每周给病儿剪指甲一次,酌情理发。
10、针对疾病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向家长和病儿介绍喂养及饮食知识、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和病儿紧张及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做好出院指导,如休息、饮食、活动、药物用法、疾病观察及护理等。
13、病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监测的次数根据病情而定,重症患儿须连续24小时监测。
除此之外,还须观察皮肤色泽、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等变化。
(3)昏迷患儿还须观察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受压部位是否有压疮的发生。
(4)观察患儿体温及周围血白细胞的变化、咳嗽、咳痰的性质,发现感染征象及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1)防止窒息:保持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后痰液堵塞呼吸道。
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次。
2、新入院的病人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3天,体温正常改每日2次,高热患者根据体温变化随时测量,5岁以上患儿测量脉搏、呼吸,必要时测量血压。
3、按不同病种、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病儿,防止交叉感染。
4、每位患儿入院时应测量体重,入院后每周测量一次,新生儿、心肾疾病患儿按需测量体重,每周剪指甲一次。
5、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解除恐惧、焦虑的心理状况。
6、根据病情,按分级护理要求作好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位的整洁。
7、根据医嘱给予饮食。
观察食欲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及时报告医生。
进行喂养指导。
8、认真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及治疗,严格查对制度,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9、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证患儿睡眠与休息,各种操作、治疗集中进行。
10、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坠床、走失,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避免携带剪、刀等锐器刺伤患儿。
11、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遇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12、患儿出院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健康宣教。
13、患儿出院后,对病人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第一节儿科住院护理常规1 .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
病室开窗通风,每日2次,10Am、4Pm各1次。
2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患儿,防止交叉感染。
3 .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护理,沐浴更衣,测量体重、体温,6岁以上患儿测量血压并记录。
4 .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患儿心理状况,抚慰患儿,解除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进餐,使其安心治疗。
5 .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保证患儿充足睡眠与休息,每日12〜2Pm及9Pm后为患儿睡眠时间,保持病室安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6 .根据病情,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晨晚间护理,婴幼儿及新生儿每日沐浴更衣,勤换尿布,便后清洗臀部。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沐浴1 次,更衣2次,每周剪指甲1次,更换床单1次。
保持患儿单位清洁、整齐。
7 .认真执行灰嘱,按时给药及治疗,严格查对制度,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8 .患儿入院后24小时内,护士应对患儿全面评估并填写评估表,对危重患儿制定护理计划,并记特护记录。
9 .一般患儿每日测量体温3次,体温不升、发热及发热待查患儿至少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
10 .每周测量体重1次,新生儿、心肾疾病患儿按需要测量体重。
11 .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坠床、走失,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除交病情外,每班要清点病人数。
12 .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遇有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13 .患儿出院前,要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卫生宣教。
14 .患儿出院后,对病人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第二节患儿安全护理患儿安全在儿科护理中极为重要。
因婴幼儿生活不能自理,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事物尚无识别能力,易发生意外。
医护人员除做好治疗护理外,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患儿安全。
护理措施:1 .患儿居住病室内的窗纱及门要加锁,防止患儿由窗户跌下或私自外出。
2 .患儿睡在有床挡的床上,离开患儿时关好床挡,必要时适当约束,严防坠床。
儿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体温恢复正常前应注意休息,经常更换体位, 防止受凉。 3.按医嘱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 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口 腔炎及张口呼吸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5.合并喉炎者,应保持安静,集中护理操作,避 免惊扰。遵医嘱给予吸氧及雾化吸人。 6.观察有无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和体 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婴幼儿腹泻护理常规
❖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对肠道感染性腹泻者,要做好床边隔离,注意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对衣物, 用具、尿布及便盆应分类消毒,污物放人污桶内。 3.合理调整喂养。呕吐,腹泻严重者可禁食4~6小时。但不禁水。所需营养和 液体可经胃肠道外补充。禁食结束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 由淡到浓,由稀至稠,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 4.补充液体,补液原则是:(1)腹泻轻无呕吐者可采用口服补液,应少量多 次服用。(2)呕吐不能口服者,给静脉补液。掌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 后淡.见尿补钾的原则.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臀红及尿布疹的发生。 6.详细记录出入量及大便次数、性状,以供医生了解病情制定补液计划。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面色、意识状态,皮肤弹性,眼眶及前囱凹陷 程度,四肢末梢循环及尿量等。观察有无低钾、低钠、低钙、代谢性酸中毒等电 解质紊乱的表现。发现病情危重时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处理。
八、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 l.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 动量。 3.小量肠道出血时应限制饮食,给少渣或流质饮 食。肠道出血量多时应禁食。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避免食用过多致敏的食物。 4.密切观察患儿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腹痛、 便血、血尿等情况的发生。若有不安、头痛、呕吐 等应警惕颅内出血。 5.对于反复发作的儿童,应加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康复的信念,协助家长寻找病因,避免复发。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儿童护理常规儿童护理是婴幼儿护理形式之一,贯穿婴幼儿期各个阶段,实施护理的目标是提高婴儿的生存能力,保护婴儿的生命安全,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维护其生理状况的平衡和稳定。
一、护理环境1、室外环境:保证室外环境卫生、阳光充足,保护孩子的外出活动有规律,给予孩子室外锻炼的机会;2、室内环境:室内空气循环流通,卫生整洁,家具摆放整齐,婴幼儿活动范围应尽量不受器物拘束;3、得到家长大力支持,沟通合作,增进彼此信任,确保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二、护理措施1、定期体格检查,了解婴儿生活状况;2、婴儿身体活动:用贴身的衣着对婴儿的肌肉发育和灵活度有适当的支持作用;3、营养护理:喂养及时、充足、科学、安全,准确掌握婴儿的胃口和喜恶;4、卫生护理:每天要注意婴幼儿的清洁卫生,平时也要注意洗澡、穿衣、洗头、洗手等;5、心理护理:与婴儿进行多模式沟通,经常谈论一些愉快的事情,提倡积极乐观,鼓励孩子尝试勇敢。
三、平衡膳食1、均衡膳食:充分考虑营养平衡以保证儿童的健康长大;2、适当补钙: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免疫力;3、避免过多饮料:为了控制儿童的体重,减少脂肪对健康的危害;4、疾病饮食:有些疾病要根据病情选择和调节适当的饮食,治愈疾病。
四、日常注意事项1、室外要注意晒太阳,避开紫外线;2、要注意孩子多喝水,补充水分;3、避免孩子受潮湿影响,不要在露地玩耍;4、注意孩子衣物卫生,每周更换一次;5、给孩子上课之前休息,以保护孩子的视力;6、多更换孩子的游戏方式,避免一成不变;7、注意儿童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护理等。
儿童护理的重点是健康养育,在婴儿看护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婴儿需要而调整护理措施,实施有系统、有秩序、有科学、有技巧的护理,帮助婴健康、快乐成长。
用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建立信任关系,构筑优质婴幼儿护理环境,营造温馨家庭气氛,圆父母和婴儿健康快乐的梦想!。
儿科常规护理 儿科护士需要掌握什么
儿科常规护理儿科护士需要掌握什么儿科常规护理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室温以18-20℃为宜,湿度50%-60%为宜。
2、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诊断合理安排病室,重症患儿安排在监护室或抢救间。
3、入院后根据病情做常规处理,如:测体温、体重,3岁以上的患儿测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发热者按发热护理。
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4、责任护士向患儿和家属进行入院宣教、自我介绍,危重病人专人护理。
5、根据医嘱安排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
6、协助留取检验标本,并说明注意事项。
7、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9、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做好床单元的终末处理。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唊炎)护理常规【概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90%以上由病毒引起。
【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舒适度。
2、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的变化。
3、潜在并发症:热性惊厥。
【护理措施】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集中护理,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保持并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4、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0.5%麻黄碱液滴鼻,是鼻腔通畅5、咽部护理:咽部不适可给予雾化吸入,年长儿可给予润喉片并做好口腔护理。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咽部疼痛。
6、高热护理:观察体温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
如有高热惊厥史者,患儿体温在38℃即给予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免发生惊厥。
7、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有无口腔粘膜斑和皮疹,注意咳嗽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以免早期发现某些急性传染病。
8、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的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急症患儿护理常规(一)发热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卧床休息。
给予舒适的卧位。
4.给予适量脂肪、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和退热效果。
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体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方式,降温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鼓励多饮水。
6.对出汗较多的患儿,及时更换湿内衣,避免受凉。
7.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二)惊厥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刺激。
3.发作时立即取平卧位,头偏一侧,按压人中止惊,同时松解患儿的衣领及裤袋,用牙垫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
5.确保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6.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并记录。
7.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外伤。
8.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9.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惊厥的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止惊的紧急措施及降温的方法。
(三)过敏性休克患儿护理常规1.立即终止与可疑致敏物质接触,更换液体及输液插管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抢救。
2.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3.立即皮下或肌注1/1000肾上腺素~(kg.次),地塞米松 mg/(kg.次)加入5%~10%葡萄糖静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给氧。
喉头水肿者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
5.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协助抢救。
6.口头医嘱复述一遍无误后执行,保留安瓿瓶以便核对。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意识、面色、末梢循环、生命体征、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8.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9.病情好转后护送住院治疗。
(四)输液反应患儿护理常规1.输液后不适者立即减慢滴数并通知医生。
2.疑为输液反应者马上停药,更换液体及输液插管。
3.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以便抢救和观察病情。
4.遵医嘱给抗过敏药物。
5. 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脉搏、体温等的变化及用药的效果,加强巡视,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医生并协助处理。
6.根据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寒颤者监测体温并注意保暖。
7.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减轻其恐惧感。
(五)昏迷患儿(门急诊)护理常规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给氧气吸入。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的改变,做好记录。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4.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外伤。
5.联系转诊科室,做好入院前各项准备工作。
(六)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常规1.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给予氧气吸入。
肺水肿时用50%酒精湿化,端坐卧位,下肢下垂,止血带轮扎四肢,应用镇静剂。
3.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呼吸、心率、尿量及缺氧的状况,给予心电监护,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4.遵医嘱用药,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按时按量,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使用利尿剂后应记录24h尿量。
5.控制输液滴数,根据医嘱及病情限制液体量。
6..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7.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七)心跳骤停患儿护理常规1.分秒必争,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2.立即通畅气道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去枕,头后仰,松衣扣,抬高下颌角,避免舌根后坠。
3.采用复苏囊复苏,同时准备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
4.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复苏药物。
6.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复苏效果。
①扪到颈、股动脉搏动,血压>60mmHg.②听到心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率。
③瞳孔收缩。
④口唇甲床转红。
7.安抚家长并作好解释工作。
8.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小儿内科患儿护理常规一、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1.根据患儿的诊断、病情及年龄安置适当的病床。
危重患儿安置在监护室。
2.填写入院病历及护理病历,测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5岁以上患儿),入院3日内,每日测体温4次,如病情稳定改为每日测1次。
每周测体重1次。
3.行入院介绍(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管床医生、护士等)。
4.依据病情安排患儿休息,通知医生接诊。
5.根据病情和年龄安排适当的分级护理和饮食种类。
6.保持病室清洁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基础护理。
每天开窗通风2次,紫外线消毒1次。
7.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8.每日记录大便次数,3日内无大便者通知医生并处理。
9.注意患儿安全,防止坠床。
禁止患儿玩弄尖锐、易燃易碎物品,防止发生意外。
10.根据不同年龄给予心理护理。
11.按疾病种类不同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
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4.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时给予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无效者,可给予药物降温。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处理。
7.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8.向家长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和措施。
三、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3.卧床休息。
4.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充足水分。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扣背吸痰。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7.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情况决定给氧浓度。
8.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2)如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神经系统症状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患儿腹胀时,可采用肛管排气、小剂量盐水灌肠等减轻腹胀。
9.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四、急性肾炎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发病2周内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降至正常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血沉正常后可恢复上学,但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爱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3.有浮肿及高血压患儿,应限制钠盐摄入,血压正常给予低盐饮食;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每日<kg;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小儿热量的需要;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4.应用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尿量、水肿变化并作好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1)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应用利尿剂时每日测体重1次,每周留尿标本送尿常规检查2次。
(2)观察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眼花等提示高血压脑病。
(3)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
如发生循环充血将患儿安置于半卧位、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药。
6.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减轻其心理压力。
五、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严重水肿和蛋白尿时需卧床休息。
症状消失,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水肿时,给予无盐或低盐饮食;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摄入量不宜过多,以控制在每日2 g/kg为宜。
4.重度水肿时适当限制钠、水的入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隔日测量体重1次,有腹水时,每日测量腹围1次,并做好记录。
5.预防感染(1)肾病患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收治,病房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数。
(2)加强口腔清洁及皮肤护理。
6.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1)激素治疗期间注意每日尿量、尿蛋白变化及血浆蛋白恢复等情况,注意观察激素的副作用。
(2)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定期查血钾、血钠,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
(3)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治疗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7.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与坚持按计划用药;教会家长或较大患儿学会用试纸监测尿蛋白的变化,指导家长做好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指导定期复查。
六、哮喘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保证患儿的休息,避免刺激性气味及强光刺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避免刺激性食物。
5.缓解呼吸困难。
(1)哮喘发作时,给予坐位或半坐位,低流量持续给氧。
(2)教会并鼓励患儿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
(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呼吸困难及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6.保持呼吸道通畅,喘憋厉害者,给予吸入治疗。
必要时吸痰、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供给。
7.应用氨茶碱,宜稀释后静脉滴注,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8.向患儿及家长讲授有关用药及防病知识。
急性中毒患儿护理常规1.立即详细询问发病情况,了解毒物的种类,剂量、途径、时间。
2.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
留标本送检。
3.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
4.彻底清除毒物。
遵医嘱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清除毒物。
强酸强碱忌洗胃。
5.根据中毒物采用不同解毒剂,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毒物的排泄。
6.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出入量。
7.做好安全防护。
8.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六、急性中毒患儿护理常规1.立即将患儿置空气流通处,根据病情行心肺复苏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吸入,纠正缺氧。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4.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意识及瞳孔的变化,防治脑水肿,控制高热。
5.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6.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七、窒息(溺水)患儿护理常规1.迅速倒水,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2.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其通畅。
3.自主呼吸恢复后,采用面罩给氧,必要时加压给氧。
4.行胃肠减压,防误吸。
5.低体温者复温。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7.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8.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9.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八、中暑患儿护理常规1.将患儿置于通风阴凉的病室,室温22~25℃,松解衣扣。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3.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抢救用药。
4.测量体温,根据体温的情况进行降温。
体温低于38℃时终止降温。
5.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
6.日射病人头部用冰袋或冰帽。
7.昏迷、躁动病人做好安全防护。
8.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九、触电患儿护理常规1.根据病情行心肺复苏术、电除颤。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