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而越来越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不少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理念积极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这一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已经走了样,不少教师追求的只是可见的形式,而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演变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似乎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种“标签”,开课必贴,逢课必用。在很多课堂上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乱哄哄一团,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可以说这样的小组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很显然,这都是由于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组织不当、调控不力所造成的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凡此种种,使“合作学习”在不经意间走进了误区。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真正使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中的体会和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科学规划合作学习的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内部构成对合作学习的实施及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直接关系着学生合作学习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以利于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赛。为了便于课堂中就近合作,而不致于人为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一般情况下,各科任老师可与班主任共同协商安排好便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座位。小组成员一般以四人为宜,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困生得到帮助。而且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分工合作,合理搭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与发展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
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众所周知,“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然而,当前学生的合作学习大多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学生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合作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彼此欣赏、认真倾听的基础之上,它需要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努力,就像集体项目比赛一样,既强调个人的能力,更要发挥集体的协作能力。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全体成员的合作动机。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激发大家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合作水平;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改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强团队意识。只有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让合作学习植根于每个人的思想,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合作动机,为参与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好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一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实施认真思考和预设。
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小组讨论什么时候介入比较合适?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预设的问题。否则的话就会使合作学习这
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走向随意性、程式化、形式化、表面化的极端。因此,我认为:首先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要明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中产生的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对合作学习有价值、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供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合作探究任务。提出一些对突破重难点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都要简述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和合作要求。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让学生明白“你要他们做什么”,才能避免盲目性,准确完成合作任务。其次小组合作的时机要适当。适时,是指适合时宜,不仅是指合适的时机,还包括合适的内容。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不是每节课所有的探究内容或探究环节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果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组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好像没有合作学习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这就将原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异化成了一种表面的形式。只有当所学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必要、才有意义,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只有当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才带着自己不太成熟的结论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去,这样的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有成效的。再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难度要适宜,任务要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不是教材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的有效问题。对问题的要求一般是既要避免复杂化,又要避免简单化;既要保证人人有话可说,又要避免因问题过于复杂而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效;既要保证讨论向着既定目标有步骤地深入进行,又要避免因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合作学习有问题而无对话、有活动而无体验、有交流而无实效。因此,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时,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以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兼备。第四,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团队,发挥主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过程的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外,还要积极地走进学生,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走进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发表见解;共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教师还应通过不断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学生在讨论中有困难时,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