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含答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①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8.“草色遥看近却无”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理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 分)9.两首诗描绘的分别为早春和初冬景致,有人认为思想内容上苏诗更胜一筹,试加以分析。
(6 分)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答案8.答案:美感:这是一幅富有生机的早春图景。
(1 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早春图景的喜爱。
(1 分)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给人一种朦胧感。
(1 分)理趣: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
(答出其中一点给2 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答案:韩诗虽含有一定的哲理,但仍属于写景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分)苏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
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2 分)韩诗所赞乃人人心中皆以为好的早春图景,苏诗却把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可见诗人的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2 分)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简析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答案(¹)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高考语文诗集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集鉴赏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诗一《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这首诗的诗题是____。
A. 大雪B. 赋得古原草送别C. 登高D. 凉州词2. 第一句中“猿”的存在是为了强调____。
A. 干旱B. 雷声C. 孤独D. 刮风3. 现代人常说“了却了却君山巅”,表示彻底完成的意思,与这首诗的主题有何关系?A. 这首诗也是表达了想要超越困境,成功登上高峰的情感。
B. 《了却君王》是关于名士得志,此诗也写名士登高,与刚才的句子用了相同的“了却”。
C. 其他三个选项都是无中生有的胡说,与这首诗无关。
诗二《登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 “更上一层楼”是这首诗的____。
A. 诗题B. 诗人的姓名C. 结尾D. 开头2. 这首诗的意思是__。
A. 赞扬大自然美丽壮观B. 表达哲理思想C. 忧国忧民D. 呼吁大家保护环境3. “欲穷千里目”中“千里”是__。
A. 千里之外的山川景色B. 诗人思考的时间跨度C. 旅途的里程数D. 壮志凌云的意象第二部分:解读下面诗句,简答问题1. 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解释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内涵。
2. 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句话传达的是怎样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3. 诗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我肌肤。
”请解释黄花的文学意象,并简述诗人的感受。
答案:第一部分:1. C2. C3. A第二部分:1.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秋日夕阳下美丽的场景,体现了景色和谐的意境。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内涵是“一色”之中也分有浅深,象征着人生中的浅深阶段和生命历程的终极统一。
2. 这句话传达的人生观和行事态度是:人生是一次旅行,每个人都是在这条旅途上行走的过客,途中遇到风景或者阻碍均为人生历程的一部分,应当平和、自信、豁达。
河北高考古诗鉴赏参考例题及答案

河北高考古诗鉴赏参考例题及答案【商调】梧叶儿•春日张可久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
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
何处游人驻马?1.“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3分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
3分1、答:描绘了一幅万物披绿、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的春意盎然的画面。
2分主要由柳条、桃花构成。
1分2、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春天繁花似锦、盎然生机来反衬主人公愁思满怀思乡之情。
用典,“陶令家”“武陵花”分别运用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的典故来描写春天美好的景色。
手法1分,分析2分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宋]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①来投玉川子②,清风吹破武林③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④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注】①明月:一种外形似明月的茶饼。
颈联中的“冰雪”也是茶的一种别称。
②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此处作者用来指代自已。
③武林:杭州的别称。
④膏油:造茶者以膏油涂之,以欺骗不知茶者。
1诗中描写的新茶有哪些特征?3分2“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咏茶的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13分①鲜嫩清新“仙山灵雨行云湿”;②天生丽质“洗遍香肌粉未匀”;③清香可人“清风吹破武林春”;④本质高雅“要知冰雪心肠好”;⑤朴实无华“不是膏油首面新”。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种得3分。
】24分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
如答想象、拟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也可得分。
】②将佳茗的鲜嫩清新与佳人的天生丽质、蕙质兰心联系一起,比喻贴切、生动,给人丰富的想象和美妙的感受。
【3分。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说明:学生没有提及“比喻”等术语,但能围绕“以佳人之美写佳茗之美”进行赏析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原创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二):___照词选(5首)

原创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二):___照词选(5首)⑵___腮:柳眼指眼角弯曲如柳枝,___指脸颊红润如梅花。
形容女子美貌。
⑶泪融残粉花钿重:泪水和残妆混合在一起,使花钿更显沉重。
花钿为头饰,多用于妇女出嫁时佩戴。
⑷夹衫金缕缝:夹衫为旧时男子的一种上衣,金缕缝指用金色丝线缝制的花纹。
形容衣着华丽。
⑸山枕斜欹:枕头斜倚在山形的枕头上。
山枕为古代枕头的一种,形状如山峰。
⑹枕损___:枕头磨损了头上的钗,钗头上的凤鸟图案也被磨损。
形容长时间独居的孤独和幽伤。
⑺剪灯花弄:剪下来的花放在灯前嬉戏玩耍。
形容长夜无眠,寂寞难耐。
试题:1、本词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词句?试分析其作用。
2、试分析本词的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1、描写春天的词句有“暖雨”“晴风”“春心”等。
这些词句营造出春天的气息,为词中的情感描写提供了背景和基础。
2、本词主题思想是描写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不舍。
词中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华丽的衣着、孤独的夜晚等手法,表现出女子内心的矛盾和苦闷,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情追忆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整首词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1、本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如“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恋处。
”对比了外面的凄凉景象和里面的温馨氛围,突出了留恋之情。
又如“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词诵奇句。
”对比了相逢时的伤感和诵读新词时的兴奋,更加凸显出悲情。
2、___的诗歌语言特点是“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这意味着她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在本词中,她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
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吹动
1.诗歌的中间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答案:
令人心惊的大风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密集的暴雨撕扯着墙上的薜荔。
向远处望去,山岭高耸,树木重重,俯视江流弯曲恰似九回之肠。
(3分)这两联描绘出盛夏大荒之地山高水远、风雨交加遥远而宏大的凄迷景象。
(2分)
2.试析全诗的抒发感情的手法。
(6分)
答案:
直接抒情:“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愁思,即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直接抒发的朋友之间音信不通,彼此隔离的惨痛。
(3分)
间接抒情:中间两联借“惊风”、“芙蓉”、“密雨”、“薜荔”、“岭树”“江流”等意象,抒发自己志向高洁,却被恶势力打击的不平,思念重重,犹如九曲回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田家三首(其一)
王绩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注释:
上皇人:羲皇,指伏羲氏。
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隐居田园过着自由生活的诗人形象。
(2分)他住在箕山下,门枕颍川河,尽情弹琴赏月,饮酒游园,陶醉在美好的春光里,世事纷争与我无关。
(3分)
2.全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分)
答案: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运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3分)喻指自己的居所像桃花源一样,“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既用典,又抒发了自己安然自得甘愿做一个羲皇之世的隐逸之士的感情。
(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北梁:在北边的桥。
古多指送别之地。
1.中间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渲染了怎样的氛围?(5分)答案:
诗中的“西候日”即秋天的落日,“北梁”即北边的桥,作者在秋日夕阳西下之时送别王长史,此时寒雾笼罩原野,山峦正沉入一片暮色之中,(3分)渲染了苍凉、感伤的氛围。
(2分)
2.试析全诗所表达的感情。
(6分)
答案:
“深恩”“难再奉”“怀德”表现直接出作者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3分)“正悲”“更动”“难再奉”“潸然”直接表现出作者对王长史感情深厚与离别的伤感(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县中池竹言怀
钱起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1.分析这首诗的作者形象。
(5分)
答案:
作者是一个不慕名利,视官爵如无物,热爱山居生活且能自得其乐的县官形象。
(3分)他满足于小小的县官,不慕荣耀。
他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入睡,与苍翠山色为邻。
满足于清贫的生活,内心自由就是最大的快乐。
别人所想是被朝廷征召却是他所愁的,他要像庄子那样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2分)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6分)
答案:
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3分)“官小志已足”“荣耀不关身”浅近直白,直言自己的志向,“自爱赏心处”一句,质朴地点出了自己的爱好。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以近似幽默的口吻,表明了自己不做高官,甘做一个小吏的愿望。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菩萨蛮
米芾
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
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
沙边临望处,紫燕双飞语。
举酒送飞云,夜凉愁梦频。
1.李白“举杯邀明月”,米芾“举酒送飞云”试赏析“举酒送飞云”一句。
(5分)
答案
李白邀“明月”,作者送“飞云”。
一“邀”一“送”,把“明月”、“飞云”当作自己的朋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了醉酒的神态,(2分)“举酒送飞云”飞云无语,飞云散去,更感伤心,写尽了自己内心的孤独。
2.这首词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分)
答案
作者伫立江边,看到江风吹动大片的芦苇,看到绿烟笼罩的垂柳,远山秀丽如眉黛,一阵细雨袭来,使烦闷的心胸顿时敞亮;可是他望见沙洲上紫燕双飞对语,又倍感孤独,只好举酒与飞云话别,夜深愁绪频频如梦,难以排遣心中愁绪。
(3分)全词由愁到忘愁再到愁绪
难以排遣,感情曲折跌宕。
开篇即景生情,因“蒹葭”“烟柳”等美景而心境开阔,又因“紫燕”“飞云”哀景而生出孤独愁绪(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