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信息窗1)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册五海鸥回来了_11_20各数的认识教学建议青岛版六三制

一年级数学上册五海鸥回来了_11_20各数的认识教学建议青岛版六三制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建议信息窗l——迎接海鸥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欢迎海鸥回来的情境。

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有:沙滩上的11只海鸥、13个小朋友,礁石上的20只海鸥。

借助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和“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挂图创设大海边的情境,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接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适当介绍素材的背景:由于人们注重环境保护,大海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海鸥又回到了大海边。

看,一群小朋友正在海边欢迎海鸥的到来,在喂食海鸥。

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提出其他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你说我讲”中有两个红点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认识11,并能正确地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

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认识20,并能正确的读写。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教材先出示了两种不同的数法,接着借助小博士的话引出学具,学习数的组成、数位及读写法。

这样,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抽象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初步渗透数形结合。

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数,体验数数方法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再借助教材小博士的提示“可以借助学具来学习”,出示小棒和计数器。

教师可以先提问“11只海鸥需要多少根小棒”,让学生知道1根小棒可以表示1只海鸥,11只海鸥就需要11根小棒,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充分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怎样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呢?”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探究、讨论、交流,使其认识到把“十”作为计数单位的必要性,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然后在旁边再放1根,合起来就是11。

青岛版(5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青岛版(5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例1】你能用2个“”表示出3个不同的数吗?试一试。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位与数,解答时要用数学的“分类讨论思想”来分析和讨论珠子的摆放位置。

当两个珠子都在十位上时,这时表示的数是20,当十位和个位都有1个时,表示的数是11,当2个珠子都在个位上时,表示的数是2。

解答:【例2】猜一猜我家的门牌号。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已知信息按要求写数,解答此类问题注意数位与位数的区别。

门牌号码是两位数,已知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8,也就是9,所以门牌号码是19;门牌号码个位上的数字是2,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少1,就是1,所以门牌号码是12。

解答:19 12【例3】观察下面每组中的各数,找出排列规律填一填。

(1)8 10 12 ( )()( )( )(2)19 16 13 ( )( )( )(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1-20各数的认识。

关键是比较并算一算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多少,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再根据规律填写后面的数字。

第一组数字中的前3个数是8 10 12,计算得出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都是2,即从前往后依次大2,因此第4个数应该是在12的基础上加上2,即12+2=14,那么后面的数应该依次是16 18 20。

第二组数字中的前3个数是19 16 13,计算得出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都是3,即从前往后依次小3,因此第4个数应该是在13的基础上减去3,即13-3=10,那么后面的数应该依次是7、4、1。

解答:(1)8 10 12 14 16 18 20(2)19 16 13 10 7 4 1【例4】两个数相减的差是14,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3,那么差是多少?A. 16B. 11C.17并说一说,你能发现什么?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可以根据“被减数-减数=差”来计算并找出答案。

根据题意举例,并根据被减数与减数的变化情况,来确定答案。

最新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ppt1精品课件

最新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ppt1精品课件
返回
20是由(2 )个十组 成的。
14 16
12 15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19 18 17 16 15 14
4
1
6
13
20






=

5
2 10
2 10
4 10
5 10
数学游戏: 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 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 讲清楚规则后,首先教师和一个 学生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同位合 作游戏。
4、 认识数位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
(1)出示新朋友计数器教师说明:从右 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重 点强调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而十 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学生试拨)
(2)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 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 个一组成的。
5、 读数、写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 来,然后再拨几个数,学生试着写出 来,直观认识数位以及体会十位上的 计数单位“十”(避免出现15写作 105等)
6、掌握方法,揭示课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课本73页自主练习 的第一题,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 (不退位)”,再说一说计算时我们 要注意什么。
■基本练习设计:
4+3= 7 5+4= 9 14+3=17 15+4= 19
6+3= 9 16+3=19
6-4= 2 9-6= 3 7-3= 4 16-4=12 19-6= 13 17-3=14
10个一
1个十
3、 数的组成
(1)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 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教师接着引导 学生再摆出1根是多少?怎样摆的? 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让 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19各数,并 一一说出各数的组成。

2021年秋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2 青岛版(1)

2021年秋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2 青岛版(1)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熟悉第一课时海鸥回来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76—79页“海鸥回来了”。

教学目标:一、借助学具操作,熟悉11—20各数。

二、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熟悉计数单位“一”、“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熟悉计数单位和数位和11—20各数的进程,初步体验计数的进展和应用,形成初步的抽象归纳能力。

4. 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培育环保意识,提高学习爱好。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小朋友们,为了爱惜环境,青岛做出了挽留海鸥的行动,海边来了很多海鸥,咱们一路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二、学生自由观看。

3、集体交流,观看情境图所取得的信息。

4、依照取得的信息自由提出问题。

(如: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多少位小朋友?……)二、合作探讨,成立模型(一)探讨11的组成,熟悉数位。

一、用喜爱的方式数一数。

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请学生用喜爱的方式数,并介绍自己的方式,可提倡学生多种数法,只要数的正确就能够够。

二、用小棒摆一摆,体会计数单位“一”和“十”。

(1)一根小棒表示一只海鸥,请学生用小方块表示沙滩上的海鸥。

(2)出示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发学生试探:如何才能一眼看出根小棒的个数?引导学生想到把10个合成一捆。

看着摆的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探讨11的组成,学习读、写11,熟悉数位“个位”和“十位”。

(1)引导学生看小棒图试探:1组方块表示什么?1个表示什么?(2)这1组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数位,咱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

十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十。

这1个表示1个一,它对应着的数位叫做“个位”。

个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一。

“11”那个数还能够用计数器表示。

找一找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

引导学生总结:从右边起第一名确实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用计数器表示“11”。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这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

2015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教案

2015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教案

信息窗1——迎接海鸥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第十周主备人:刘晓静【教学内容】信息窗1的内容【教材分析】本信息窗有2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是认识11,第二个红点是认识2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关键:通过计数器演示帮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学具】白板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窗2——喂海鸥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第周主备人:刘晓静【教学内容】信息窗的内容【教材分析】本信息窗有2个红点问题。

第一个红点是探索“十几加几”,第二个红点是探索“十几减几”的问题。

【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2、能力目标: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道德情感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关键:通过实物演示帮学生理解加的意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学具】白板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单元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海鸥回来了:1120 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案:《五海鸥回来了:1120 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五章《海鸥回来了》,主要讲述1120各数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相邻数的递增关系,并能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2. 使学生理解相邻数的递增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相邻数的递增关系。

难点: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数轴图、海鸥图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海鸥归来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海鸥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通过数轴图演示相邻数的递增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15比12大几?”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写出1120各数。

13 > ____ 15 < ____ 18 = ____答案:13 > 12 15 < 16 18 = 1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海鸥归来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但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水果、动物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想进行一些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青岛版数学上册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五单元电子备课

青岛版数学上册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五单元电子备课

《11——20各数的认识》四省一查表小学数学学科第五单元电子备课主备人孙文晶课题:信息窗1迎接海鸥——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P66-69页。

教学目标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写11--20各数的名称、读写教学难点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学生准备:计数器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教师出示:“海鸥回来了”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到图,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看挂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水中有多少只海鸥?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学生自己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并汇报自己的结果与过程。

教师可提倡学生多种数法,只要数的正确就可以。

2、教学认识11和数位(1)、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快来摆一摆,摆完后并观察小组内各同学摆得是否与你的相同?若有不同,你认为哪种摆法好,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体会比较可能想到把10根放在一起,1根独放,这样便可以一眼看出11根。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出10根在一起,1根独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生看着展示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10根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十位”。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案:《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中的1120各数的认识。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掌握数的组成,以及能够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2.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3. 能够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数的组成。

难点: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海鸥图片,数字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海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海鸥的数量,引出1120各数。

2. 数的大小顺序(5分钟)用PPT展示1120各数,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 数的组成(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数数字卡片,找出1120各数的组成。

例如,13可以由10和3组成,17可以由10和7组成,以此类推。

4.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1120各数表示课本上的物体数量。

例如,课本上有5个苹果,让学生用1120中的数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20各数的认识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1120各数表示课本上的物体数量。

2. 答案:根据课本上的物体数量,用1120中的数来表示。

例如,课本上有5个苹果,用1120中的数表示为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海鸥图片和数字卡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学生能够掌握数的大小顺序和组成,但在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海鸥回来了)教育教学课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海鸥回来了)教育教学课件

二、你说我讲
10个一 是1个十
1个一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探究: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你说我讲
1个十
1个一
读作:十一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二、你说我讲
试一试
1.先圈出10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个。
13
18
二、你说我讲
2.看图填一填。
1 个十和 3 个一 写作:__1_3_____ 读作:__十__三____
1 个十和 6 个一 写作:___1_6____ 读作:_十__六_____
二、你说我讲
2 个十 写作:___2_0____ 读作:__二__十____
1 个十和 7 个一 写作:___1_7____ 读作:__十__七____
二、你说我讲
3.按顺序连一连,看看像什么。
像大象。
二、你说我讲
4.按顺序写数。
7 10 13 16 19 11 13 15 16 17
19 18 17 15 14
二、你说我讲
5. 在 里填上“>”“<”或“=”。
19 < 20
Hale Waihona Puke 14 < 1812 < 14
15 = 15
18 > 15
10 < 11
17 > 14
20 = 2个十
二、你说我讲
6.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 20 )颗珠子。 (2)从左数第( 16 )颗珠子是 。 (3)把从右数的第19颗珠子涂黑。
× 辨析:不能正确区分数位。
青岛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5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第1课时 认识11,计数单位
情境导入

小学数学_一年级上册 海鸥回来了——11—20个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一年级上册     海鸥回来了——11—20个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以内的认识-窗口一》教学设计一、练习完成课件题目。

二、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

(1)读数写数(2)看谁能说出数的组成,并做出动作。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习内容:数位计数单位数的组成】《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以内的认识-窗口一》课程标准分析《新课标》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认识20以内的数。

会进行读写。

2、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数位与计数单位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数学思考方面: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问题解决方面: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情感态度方面: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方面: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能掌握数位与计数单位。

3、简单计算。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以内的认识-窗口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通过解决“主题情境”、“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

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地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数学上册五海鸥回来了_11_20各数的认识参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一年级数学上册五海鸥回来了_11_20各数的认识参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11~20各数的认识》参考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数20以内的数。

2、进一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介绍背景:市南区发起“挽留海鸥”的活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久“海鸥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3、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1、数11-20各数(1)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

(学生说说数的办法。

)学生数出并回答,师随机板书此数(2)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

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动手操作,认识数位(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习数“沙滩上有几只海鸥?”(用小棒表示海鸥)(2)引导学生把其中10根捆成一捆,强调10个一是一个十,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体会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一捆加两根就是12,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20各数,知道2个十是20。

(4)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教师说明: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1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呢?指学生试拨。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畅所欲言,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教科书第78页的第2题:写一写,画一画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青岛数学一年级上册海鸥回来了说课稿整理

青岛数学一年级上册海鸥回来了说课稿整理

青岛数学一年级上册海鸥回来了说课稿整理青岛数学一年级上册海鸥回来了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预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青岛数学一年级上册海鸥回来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学校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熟悉》课程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检测试题、教学反思五部分。

一、说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应让同学体验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挨次和位置;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洁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量的过程中,进展数感。

(二)教材分析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熟悉的连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熟悉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预备。

教材的素材留意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与已有学问,创设小朋友在海边沙滩上喂养海鸥的生活情景图,借助“数一数”等活动,让同学由10以内的数数到10以上的数,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学情分析通过课堂前测得知,同学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熟悉了10以内的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同时大多数同学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熟悉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

但对于“十”这一计数单位和十位、个位这样的数位是第一次接触,理解有肯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依据课堂前测和教材分析,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1、借助学具操作,熟悉11—20各数。

2、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熟悉“个位”、“十位”,理解计数单位“个”、“十”。

3、经受10个一是1个十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进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力量。

4、通过对详细事物数量的估量,培育同学的数感。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海鸥回来了-青岛版(2021秋)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海鸥回来了-青岛版(2021秋)

第1课时总第()课时课题: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应用,形成初步的抽象能力。

4、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

5、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20根小棒预习要求:观察66页信息窗,说出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预习指导:说给爸爸妈妈听,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并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到海边玩过吗?今天也有一群小朋友来到海边,瞧(多媒体出示情景图),有的小朋友正在给海鸥喂食,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图上有喂食的小朋友;还有沙滩上的海鸥;礁石上的海鸥等等。

根据你发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数11-20各数(1)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那就快来数一数吧!学生自己按照喜欢的方法数。

(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以两只两只地数……(3)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

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导: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根吗?学生观察体会得出结论:不能一眼看出。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皮筋想到把10根小棒合成一块。

学生投影仪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另外一根放在右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