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标准
职务犯罪立案标准
![职务犯罪立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d566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f.png)
职务犯罪立案标准
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特定职务期间,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
私舞弊等行为,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职务犯罪
的立案标准,我国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依法严格审查证据。
对于职务犯
罪案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书面证据、
物证、证人证言等。
只有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才能依法立案追究
责任。
其次,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依法保护合法权益。
在立案过程中,必须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依法告知其权利义务、听取其申辩意见、保障其辩护权等。
同时,对于受害人的合法
权益也必须得到充分保护,依法给予赔偿和补偿。
再次,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依法平等对待。
在处理职务犯罪
案件时,必须依法平等对待各类犯罪行为,不分国籍、种族、性别、职业等因素。
对于职务犯罪行为,不管其身份地位如何,都必须依
法依规予以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最后,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依法严格追责。
对于职务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予以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只有加大对职务
犯罪的打击力度,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律尊严。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依法审查证据、保护合法权益、平等对待、严格追责。
只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才
能有效打击职务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律尊严。
希望广大公民和法律机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社会法治,共同打击
职务犯罪,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职务犯罪量刑标准
![职务犯罪量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f4e25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5.png)
职务犯罪量刑标准在我国刑法体系中,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这类犯罪行为,法律有着明确的量刑标准。
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法律规定,侵吞、窃取、骗取、贪污、挪用、敲诈、勒索、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的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是有着明确规定的。
首先,对于职务犯罪中的贪污、挪用公款、受贿等行为,根据犯罪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对于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贪污犯罪,最高可处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于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挪用公款犯罪,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于受贿犯罪,最高可处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其次,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刑法也有相应的量刑标准。
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如果情节严重,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对于职务犯罪中的敲诈勒索、行贿等行为,刑法也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敲诈勒索犯罪,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对于行贿犯罪,最高可处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总的来说,对于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严格而明确的。
法律对于不同类型的职务犯罪有着不同的处罚标准,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
同时,对于职务犯罪的打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监督和预防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的适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法做出公正的判决。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司法机关的执法能力,有效打击职务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职务犯罪100个罪名最新立案量刑一览表
![职务犯罪100个罪名最新立案量刑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619206d965ce05087732135c.png)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37环境监管失职罪(第408条)致使公私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害的;2.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12小时以上的;3.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5亩以上,其他农用地10亩以上,其他土地20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4.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2500株以上的;5.致使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的;6.致使30人以上中毒的;7.致使3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8.致使1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9.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38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第409条)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2.导致乙类、丙类传染病流行的;3.因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4.因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5.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对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地区或者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未按照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防疫、检疫、隔离、防护、救治等工作,或者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当,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6.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灾情,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7.在国家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拒不执行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最高法关于职务犯罪的认定,职务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最高法关于职务犯罪的认定,职务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e62b88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3.png)
一、最高法关于职务犯罪的认定
最高法关于职务犯罪的认定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的,应当认定为职务犯罪。
二、职务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职务犯罪立案标准是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七十五条
职务侵占案(刑法第271条第1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三、职务犯罪留置最轻会怎么判
被留置三个月的公务员最轻的处理为开除职务的决定。
法律快车提醒您,如果涉嫌利用职务便利犯罪的,检察机关在查明以后,判断该犯罪事实明确、证据充分的,则会提交相关材料和证据进行提请公诉。
公务员一旦被留置,最轻处理是开除公职,有的涉嫌犯罪可能会被判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职务犯罪案件法律分析(3篇)
![职务犯罪案件法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a8f8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6.png)
第1篇一、引言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挪用、侵占公共财物或者他人财物,以及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对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法律分析,旨在探讨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以及预防措施。
二、案件背景本案涉及某市原市长王某,王某在担任市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涉嫌受贿罪。
三、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体资格: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2. 职务便利:犯罪行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3. 非法占有:犯罪行为必须非法占有、挪用、侵占公共财物或者他人财物。
4. 主观故意:犯罪行为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非法的,仍然故意为之。
四、案件分析在本案中,王某作为市长,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符合职务犯罪的主体资格。
王某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符合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
1. 主体资格:王某是国家工作人员,符合职务犯罪的主体资格。
2. 职务便利:王某作为市长,有权决定和影响市政府的各项工作,其职务便利为其实施犯罪提供了条件。
3. 非法占有:王某非法收受他人贿赂,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属于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4. 主观故意:王某明知收受他人贿赂是非法的,仍然故意为之,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
五、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王某的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来说:1. 刑事处罚:王某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刑事处罚。
2. 行政处罚:王某可能面临开除公职、撤销党内职务等行政处罚。
3. 民事赔偿:王某可能需要赔偿因受贿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经济损失。
贪污多少钱构成犯罪(最新贪贿犯罪量刑金额标准)
![贪污多少钱构成犯罪(最新贪贿犯罪量刑金额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cf128e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8.png)
贪污多少钱构成犯罪(最新贪贿犯罪量刑金额标准)贪污,也称贪赃、窃取公款、受贿、贪污受贿、行贿等,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以职权或职务之便,利用公权力或管理资源,非法获取私利的行为。
贪污已成为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也是一种犯罪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文将就贪污犯罪量刑标准来进行阐述。
一、贪污多少钱才构成犯罪?贪污多少钱才构成犯罪一直是困扰司法部门的难题。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以职权或职务之便,侵吞、挪用、私分或者故意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的行为。
按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量刑标准,职务犯罪案件,情节特别严重,则与盗窃罪事实相似的行为,以涉案金额多少来判处相应的刑罚。
职务犯罪的严重性与其涉及金额成正比。
一般说来,职务犯罪涉及的金额越大,其犯罪情节也越严重。
涉案金额也是司法部门判处量刑的重要指标,法律规定贪污数额在2000元以上即为刑事犯罪。
二、最新贪污犯罪量刑金额标准贪污的量刑标准因案情而异,涉及金额越大,判决就越重。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数额特别巨大:100万元以上或者在数量上、质量上特别重大的情况,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以上;5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下的,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宣告刑罚后一年以上十年以下3、数额较大: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10万元以下的,判处拘役或者管制,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缓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4、数额较小或者不足数额:10万元以下的,判处拘役或者管制,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缓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以上量刑标准仅供参考,实际判决仍须考虑具体情况。
共同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
![共同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94f78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d.png)
一、共同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单位人员之间或者单位人员与单位以外的人员之间共同实施职务犯罪或者共同实施侵犯单位财产的犯罪中,由于行为人的身份不一,情况十分复杂,既有同种身份人员的共同犯罪,亦有不同身份人员的共同犯罪;既有利用单位人员职务便利的共同犯罪,也有与单位人员职务没有必然联系的共同犯罪;既有共同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的情形,也有共同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的情形,还有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各自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的情形。
在实践中应当严格区分,准确认定。
1、以下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有关规定,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共同犯罪定罪处罚:(1)单位中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2)单位中国家工作人员与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
2、以下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有关规定,以单位人员职务犯罪共同犯罪定罪处罚:(1)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单位人员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2)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单位人员与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
3、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各自利用职务便利,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定性问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以及《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办理。
4、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各自利用职务便利,与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员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以及《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对单位人员的行为定性后,对单位以外的人员以共同犯罪处理。
5、单位人员单独或者与外部人员共同实施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但并非利用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的,应当按照刑法关于一般侵犯财产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职务犯罪的表现形态是什么1、官商勾结、参股谋利而形成的权钱交易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过私人生活积累财富的机会增多,少数国家公务人员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捞一把"的思想死灰复燃,以权力换取金钱和其它物质利益便成了当今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
职务犯罪立案标准
![职务犯罪立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d8c328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1.png)
职务犯罪立案标准坚持职务犯罪立案标准:一、有依法定程序进行侦查并收集证据证实元凶已犯职务犯罪。
二、严格按照立案依据下列情形之一,以正当职务、考虑公权力、以保护公权公私利益、实施各种措施的违法行为为立案依据:(1)在行应实施的职责范围内,故意占用、非法挪用、挪用、职权超越职责范围减少财产;(2)在行使职权时,商业贿赂、采取私利行为;(3)以欺骗行为取得公权力、公务许可证、招投标及财产等;(4)在行使职权时,为他人提供非法便利;(5)利用职务形式,非法收受财物;(6)在行使职权时,枉法裁决、故意不作出裁决、回避处理;(7)煽动职务犯罪、以及其他违反职务纪律的行为。
三、符合下列情形进行立案:(1)职务犯罪案件涉及重大利益或者特殊形式;(2)职务犯罪案件中,受害人广泛,损害重大;(3)职务犯罪案件辨证认定疑难,应及时立案调查了解;(4)职务犯罪案件中,涉及本市其他地方有关职务犯罪;(5)其他对职务犯罪形式、涉案人数等情况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四、坚决防止行贿、舞弊等职务犯罪。
(1)严格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牟取私利行为;(2)警惕行政审批和补偿支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行贿舞弊行为;(3)严格管理住房核配过程,建立健全对职务犯罪行为的全程监督机制;(4)对于涉嫌职务犯罪者,应针对其行为,追究其刑事责任;(5)严禁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6)坚决杜绝利用职权干扰煽动职务犯罪。
五、立案审查应加强时间管理。
(1)在立案审查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待对象的侦查力度,尽快取得充分有效的证据;(2)在立案审查的过程中,应紧紧把握时间,根据案件的重要性和进展节奏,安排好案件的审理时间;(3)确保立案审查程序完整和规范,确保各环节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不出现时间上的漏洞;(4)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把握时间、把握质量;(5)审查立案的过程中,加强对案件的审查,确保案件的有效审理。
3 立案的标准
![3 立案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e03d8fc910ef12d2af9e781.png)
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贪污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情节较重的(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受贿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3)强行索取财物的;职务侵占罪:5000元~2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罪:10000~30000以上(“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5000~1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单位受贿罪:10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2)强行索取财物的;(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30万元以上;隐瞒境外存款罪:30万元以上;私分国有资产罪:10万元以上;私分罚没财物罪:10万元以上。
2、职务犯罪数额多大可以判死刑?贪污罪:十万元以上;受贿罪:十万元以上;贪污、受贿达到以上数额的就可能判死刑,但不是必然判死刑,现在司法实践中贪污、受贿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判死刑的可能性比较大。
以受贿数额和受贿情节为标准,具体确定行为人的刑罚。
1、个人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个人受贿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l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3、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矛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2022职务犯罪立案标准
![2022职务犯罪立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14370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8.png)
一、2022职务犯罪立案标准1、贪污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情节较重的(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2、受贿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3)强行索取财物的。
3、职务侵占罪:5000元~20000元以上;4、挪用公款罪:10000~30000以上(“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5000~1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5、单位受贿罪:10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2)强行索取财物的;(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020年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找准职务犯罪的原因,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了解职务犯罪是如何发生的,才能使我们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取得积极的效果。
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可以要求减刑。
2022职务犯罪立案标准二、职务犯罪假释的程序职务犯罪假释的程序件即一般假释的程序:事实上,假释主要针对的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与具体的罪名无关。
所以假释的程序也不因罪名而更改。
假释的法定程序如下:(1)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印罪犯评审鉴定表、罪犯奖惩表、终审法院判决书和裁定书、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具体材料、未成年或者老残(自伤自残除外)的材料。
对无期徒刑假释建议书应当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局同意后再提出假释建议。
(2)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
职务犯罪判刑的标准
![职务犯罪判刑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73c430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8.png)
职务犯罪判刑的标准职务犯罪是指一些有权力和地位的官员以职务上的身份,以超越他们正常职权范围的行为,违法侵犯公民的权益、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的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定罪和判刑是司法机关在保证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重要工作,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为此需要确立一套精确的评估标准。
一、职务犯罪的定义职务犯罪定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的是一些有权力和地位的官员以职务上的身份,以超越他们正常职权范围的行为,违法侵犯公民的权益、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的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可以分为三类:(1)滥用职权。
滥用职权是指具有职权的官员滥用职权,越过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谋取私利,侵害公民合法权益,或者破坏社会公序和社会主义制度秩序。
(2)贪污贿赂。
贪污贿赂是指具有职权的官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挪用公款或者其他财物,以谋取私利的行为。
(3)渎职。
渎职是指具有职权的官员当权者,没有正确完成职责,不能履行应尽的义务,造成重大损害,破坏社会秩序。
二、判刑标准(1)滥用职权犯罪滥用职权犯罪的判刑标准,应考虑犯罪人故意、恶意,造成的损害的情节危害和社会的影响的严重性,对该类犯罪的处罚,应重视预防性,严格追究,应当给予较重的处罚,以提醒其他类似犯罪的行为,并制止其滥用职权的行为。
(2)贪污贿赂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的判刑标准,应考虑犯罪人收受贿赂金额,受贿行为重复,数额及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等因素,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处罚,应从解除职务,追究法律责任,以及调整后续职务等多个层面综合考量处罚。
(3)渎职犯罪渎职犯罪的判刑标准,应考虑犯罪人违反的法律法规的情节及错误的举措,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害,对渎职犯罪的处罚,应从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把握,采取Test调整后续的工作,并从解除职务,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层面综合考量处罚。
三、注意事项(1)在定罪和判刑时,对职务犯罪应当严格按照法定标准,一案一判,依法严惩。
(2)在定罪和判刑时,应当适当考虑犯罪人的情节和自首等因素,以做出合理的处罚。
职务犯罪相关案由及标准[1]
![职务犯罪相关案由及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dda98c80b9d528ea81c779e3.png)
职务犯罪相关案由标准汇编二○○九年六月一、玩忽职守案——刑法第397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高检发释字[2006]2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刑事立案: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2、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案——刑法第414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高检发释字[2006]2号)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刑事立案:1.放纵生产、销售假药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2.放纵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犯罪行为的;3.放纵依法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4.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追究职责,致使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得以继续的;5.3次以上不履行追究职责,或者对3个以上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追究职责的;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职务犯罪证据标准
![职务犯罪证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51a33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5.png)
职务犯罪证据标准1. 书面文件:收集和保留涉及职务犯罪的书面文件作为证据。
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协议、报告、备忘录、电子邮件和其他相关文件。
2. 电子证据:确保保留电子数据作为职务犯罪的证据。
这可以包括电子邮件、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即时通讯记录等。
3. 财务记录:职务犯罪常涉及财务不当行为。
要收集和保留所有与财务活动相关的文件和记录,例如会计报表、财务交易记录、银行对账单等。
4. 见证人证言:收集可能具有知情权或亲眼目击到涉嫌职务犯罪行为的见证人证言。
保留他们的陈述、声明和口述证词。
5. 相关人员证词:记录涉案人员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包括面谈、电话记录和其他形式的交流。
保留这些证词作为证据。
6. 视频和影像材料:收集和保存与职务犯罪相关的视频和影像材料。
这可能包括监控摄像头拍摄的录像、现场录像、照片等。
7. 网络痕迹:如果涉案行为涉及互联网或计算机系统,确保收集和保留与职务犯罪相关的网络痕迹。
这可以包括IP地址、登录记录、浏览历史、下载记录等。
8. 口供录音:在对涉案人员或涉案人员之间进行面谈或询问时,进行合法的录音,并保留这些录音作为证据。
9. 鉴定书和专家报告:向专业人士委托进行相关物品的鉴定和评估,收集并保留他们的鉴定书和专家报告作为证据。
10. 其他相关证据:根据具体职务犯罪案件的情况,收集和保留其他相关证据,例如过程记录、证据存放登记、相关当事人的录音录像等。
注意:这些标准提供了广泛的指导,但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特别是涉及敏感信息的文件或证据时,应妥善保护相关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
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
![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ebe7060af1ffc4ffe47ac94.png)
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本文主要介绍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
贪污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情节较重的(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受贿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3)强行索取财物的;职务侵占罪:5000元~2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罪:10000~30000以上(“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5000~1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单位受贿罪:10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2)强行索取财物的;(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30万元以上;隐瞒境外存款罪:30万元以上;私分国有资产罪:10万元以上;私分罚没财物罪:10万元以上。
职务犯罪相关知识链接:释义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次、高智商犯罪,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
腐败制造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对经济建设和政局稳定起着破坏作用,使国家和人民身受其害。
当中国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的今天,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严峻斗争。
最新职务犯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最新职务犯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https://img.taocdn.com/s3/m/0ffe42e7b9f3f90f77c61b34.png)
最新职务犯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刑法条文: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由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是比较大的,故而容易发生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行为,国家立法机关为了防止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罪,在刑事法律规范中规定了各职务犯罪量刑标准,该量刑标准是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最新职务犯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呢?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下吧。
▲一、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针对公务活动制定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简称《刑法》)的规定,职务犯罪被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位于《刑法》分则第四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第八章贪污受贿罪以及第九章渎职罪,共有53个罪名。
▲二、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贪污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情节较重的(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受贿罪: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3)强行索取财物的;职务侵占罪:5000元~2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罪:10000~30000以上(“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5000~10000元以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单位受贿罪:10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2)强行索取财物的;(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职务犯罪判刑的标准
![职务犯罪判刑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710bcf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a.png)
职务犯罪判刑的标准鉴于职务犯罪在我国社会影响深远,相关法律规定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介绍职务犯罪的内涵,以及犯罪行为的受害者的权力原则,并分析职务犯罪判刑的标准。
一、职务犯罪概述职务犯罪指因为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即使有一定的公民权利,但仍犯下一些刑事行为,从而造成严重损害的生活、财产和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因其会对社会安全和秩序,造成影响深远。
除了有职务权力,职务犯罪包括有把握真相,依法行使职权,尊重人民权利,反对私利,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从事危害国家社会利益或公共利益活动等行为,还有破坏者的精神状态,失去控制和执行能力。
二、受害者的权力原则事实上,当一个人被定罪为职务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应当遵循受害者的权力原则,即受害者应当全面参与犯罪情况的研究,并对职务犯罪判刑作出评估,以考虑受害者权利和利益的规定。
该原则包括三个方面:1)受害者参与检察机关的行政处罚;2)受害者参与刑事审判;3)受害者的精神赔偿权利。
受害者参与检察机关的行政处罚,可以使得职务犯罪的判刑更加客观公正,而受害者参与刑事审判,可以使得对职务犯罪的判刑更加细致论证;同时,受害者的精神赔偿权利,可以保障刑事责任权利,向受害者提供精神支持。
三、职务犯罪判刑标准职务犯罪判刑标准,也就是从司法上衡量犯罪行为的重要指标,常规的标准包括犯罪行为的数量、责任和程度的特征,以及犯人起诉的量刑要素,而根据监督机构的调查,除了以上标准外,还有一些可以在特殊情况下,作为判断职务犯罪判刑依据的补充证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犯罪结果是否严重(二)受害者是否偏离司法真相(三)犯罪行为是否明显超出职权范畴(四)犯罪者是否具有重大涉嫌(五)犯罪者可能检举的地位(六)犯罪者是否具有职务滥权行为(七)犯罪者的职务职能(八)犯罪者的思想品质及社会表现四、总结以上,就是职务犯罪判刑的标准,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它不仅极大地威胁社会秩序安全,还会违背社会公德,损害公民和政府的权利和利益,因此,在判断职务犯罪的刑罚时,除了认真考虑首先的犯罪类型、责任、程度,数量及量刑要素外,还要针对受害者的权力原则,以及额外的补充证据,进行全面的推断和审慎的判断,以便作出有效的职务犯罪判刑。
职务犯罪处罚标准
![职务犯罪处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36e72fff00bed5b8f31d27.png)
职务犯罪处罚标准贪污或者受贿罪,数额在3万元至20万元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20万元至300万元,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己现有的一些权力,进行贪污、受贿等破坏公民权利,违反国家相关制度的行为。
这种行为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有关职务犯罪处罚的知识。
▲职务犯罪处罚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次、高智商犯罪,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
腐败制造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对经济建设和政局稳定起着破坏作用,使国家和人民身受其害。
当中国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的今天,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严峻斗争。
随着高科技的运用和人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职务犯罪的特点也就呈现出“犯罪主体特殊性-犯罪手段隐蔽性-追求犯罪安全性-犯罪形式智能化-等多元化特点。
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职务犯罪量刑标准之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职务犯罪量刑标准之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职务犯罪量刑标准之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
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贪污罪(一)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其他较重情节”,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1.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2.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3.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4.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5.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6.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具有上述六种情形之一的,为“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具有上述六种情形之一的,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0.受贿罪(一)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其他较重情节”,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1.多次索贿的;2.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3.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二)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具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具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1.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一)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其他较重情节”,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1.多次索贿的;2.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3.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二)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具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具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2.挪用公款罪(一)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应予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进行非法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3)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4)其他严重的情节。
进行营利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挪用公款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3)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4)其他严重的情节。
(三)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300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数额在50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33.行贿罪(一)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1.向3人以上行贿的;2.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3.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4.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5.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6.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行贿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2.行贿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并具有上述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3.其他严重的情节。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为“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行贿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2.行贿数额在25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并具有上述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3.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为“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34.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定罪量刑适用标准,参照关于行贿罪的规定执行。
单位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35.职务侵占罪(一)职务侵占数额在6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应予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职务侵占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6.挪用资金罪(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10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进行营利活动的;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6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二)下列情形属于“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400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进行营利活动的;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200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37.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一)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在6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应予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8.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个人行贿数额在6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行贿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3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差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属于“差额特别巨大”。
134.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刑法第396条)(一)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应予立案追诉。
(二)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135.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2.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4.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两高2013标准)1.造成伤亡达到前款第(一)项规定人数3倍以上的;2.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3.造成前款规定的损失后果,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4.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的;5.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三)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河南2013标准)1.死亡3人以上的;2.重伤10人以上的;3.轻伤30人以上的;4.导致5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5.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6.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情形。
注:两高标准和河南标准有所不同136.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一)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件)以上的;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4.向非境外机构、组织、人员泄露国家秘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5.通过口头、书面或者网络等方式向公众散布、传播国家秘密的;6.利用职权指使或者强迫他人违反国家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7.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6项(件)以上的;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9项(件)以上的;4.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137.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一)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9项(件)以上的;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12项(件)以上的;4.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