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有关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分析综述

有关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分析综述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体育硕士)学号:姓名:报告时间:报告地点:题目:指导教师: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今,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行为改变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

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为这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它把行为变化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成功的应用到行为变化的干预中。

一、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1.1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戒烟活动之中,后因结合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与基础,开始广泛应用于如吸毒、酗酒、减肥和体育锻炼等领域。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重点是告诉我们行为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行为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所述个体从不活动到活动再到保持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单一的方法和理论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过程中,不可能只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明,要把行为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描述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向一个健康行为转变的过程。

1.2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雏形,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在准备成为精神治疗师的时候,父亲因无法相信心理治疗最终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Prochaska教授没能用心理治疗帮助父亲,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理治疗得不到信任,在认真思考的同时Prochaska教授以此为契机在心理治疗方面做了更多研究。

后来他在与别人合写的《向好方向转变》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不健康的行为改变到具有健康行为通常是有挑战性的,改变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马上发生,并且是包括了几个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不同,任何简化行为改变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仅供参考)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仅供参考)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維持期(Maintenance)
表示已經維持改變後的新行為長達六個月以上, 甚至五年。 為了防止舊行為復發而做許多努力。 有信心可以一直維持。
結果(Termination) 完全沒有誘惑物,而且百分之百相信自己可以不再犯。
改變的方法
1. 意識覺醒 2. 情緒紓壓 3. 自我再評估 4. 環境再評估 5. 自我承諾 6. 社會解放 7. 替代行為 8. 刺激控制 9. 外在增強 10. 幫助關係
• 階• 主動報名與積極說服後的參與者差別沒有很大
成果的比較
• 成功戒菸率22-26%,平均24% • 男性24.6%,女性23.6% • 種族也沒有太大差別 • 老年人35.2% 為平均1.45倍 • 大學畢業生的成功率30.1%也比平均高上許多
觀念修改
實際操作上的驗證
階段的分布狀況 • 做行為改變前,要先知道對象群體所在的階段
分布狀況 • 大部分都是處於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
利益與代價
• 調查的十二項行為都可以發現 這樣的二元結構
不同階段利益代價的關係
• 無意圖期:利益 < 代價 • 介於無意圖期和意圖期:利益 ↑ • 意圖期到行動期:代價↓ • 要進入行動期:利益>代價
• 部分or全部?
研究遇到的挑戰
• 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支持TTM模式 成癮模型 vs TTM模型
• 因為批評,而有更進一步的研究
案例
運用TTM模式戒菸 • 動機:吸菸是一項社會成本相當高的行為。
在美國,有四千七百萬的吸煙人口,而每年 有超過五十萬的人死因與吸菸有關。
招募受試者
• 以積極的方式招募吸煙者參與 • 成功的機率約為80-85%
環境再評估(Environmental reevaluation) • 結合認知情感、評估個人習慣如何影響社會。 • 對他人積極或消極的角色模範的查覺。 • 介入:培養同情心、家庭介入。

对跨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的评述-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

对跨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的评述-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

对跨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的评述-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然而久坐和缺乏体力的生活方式却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国民对健康还是处于知而不行的状态中。

于是,将健康与行为结合起来,改变不良行为、培养健康习惯则成为走向健康生活的关键步骤。

锻炼行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提出了众多健康行为转变理论,其主要可概括为两大类:连续体理论和阶段理论。

本文所要介绍的跨理论模型则是在锻炼行为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阶段理论。

1 跨理论模型的相关概念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TTM)是Prochasha比较分析了18种心理治疗和行为变化的精华理论,整合了不同干预理论的变化过程和原理,最终提出的一个改变行为的完整方法。

由于该原理结合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以及罗杰斯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理论,故称为跨理论模型。

跨理论模型的核心结构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和惑。

1.1 跨理论模型的变化阶段(Stages of Change)TTM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

对动机、时间性以及恒心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将行为变化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这五个阶段反映了人们在何时产生行为改变。

前意向阶段(Precontempl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暂时没有改变行为的想法,至少在未来的6个月内没有打算进行行为的改变。

意向阶段(Contempl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有改变行为的意向和动机,想要在未来6个月内付诸一些实际行动。

准备阶段(Prepar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打算在1个月内采取改变行为的行动。

行动阶段(Ac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在6个月内已经采取了一些科学且专业的行动用以改变行为,在生活方式上已经有了显着的改变。

跨理模型在健康教育中应用进展论文

跨理模型在健康教育中应用进展论文

跨理论模型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1、中南大学护理学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心内科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tm)又叫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其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得心理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健康行为领域极为成功,该模型已用于众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被引证为过去十余年里最重要的理论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1]。

本文主要介绍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其应用进展及其拓展领域。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与内容1.1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ttm)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的模型,它把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非社会的、生物学的影响力[2]。

ttm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型。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发展。

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变[3]。

ttm应用于健康行为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于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如戒烟、戒酒、戒毒、控制体重等;另一方面,用于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有益健康的行为,如定期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安全性行为、防止紫外线过度辐射、预防乳腺癌、压力管理、组织变革、合理消费行为等[4]。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ttm的内容架构分为四个部分:变化阶段、变化过程、自我效能、决策平衡。

变化阶段反映了个体何时产生行为改变,变化过程体现了个体的行为改变过程;贯穿于变化阶段和变化过程中的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反映了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因素。

在跨理论模型中,变化阶段是模型的核心,指的是行为发生的时间,各行为变化阶段的划分参考了行为改变的时间性、动机和恒心层面[5]。

ttm将个体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个主要变化阶段,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準備期(Preparation) 將於不久的未來(如一個月)採取行動。 試圖去行動。 在過去一年中已經採取了一些零星的行動。 對所採取的行動已有計畫。
(ex.參加健康教育課程、接受諮詢。)
行動期(Action)
已產生一些規律的行為,對自己的生活型態已經 有所改變,且這種改變還未超過六個月。 生活形態明顯改變。 可見的行動。 須獲得專家認同標準,才能減少風險。
TTM的結構
改變之階段(The Stages of Change) 改變之方法(The Processes of Change) 衡量作決定(Decisional Balance)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改變階段
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 意圖期 (Contemplation) 準備期(Preparation) 行動期(Action) 維持期(Maintenance) 結果(Termination)
講師 : 劉潔心
跨理論模式(TTM)
• Prochaska及DiClemente於1982年發展出 「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 跨理論模式是源自於多樣不同的行為改變理論, 系統性地整合不同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理論模式。
• 在心理療法和行為改變階段的主要理論中, 作比較分析。
外在增強(Contingency management) • 對健康行為採取獎勵、不健康行為則給予處罰。 • TTM的目標是自然行為改變,因此增強物很重要。 • 介入:自我改變較依靠增強物。
幫助關係(Helping relationships) • 健康行為改變的社會支持,結合關懷、信任、坦承、
接受。 • 介入:建立關係、治療團體、顧問電話、夥伴體系。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崇雯鄂绪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4期摘要:跨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各行为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理论。

如何改变一个不良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的行为,并保持健康行为,是该理论模型探索的关键内容。

本文从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测量工具、优缺点及其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有效性,为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的护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

关键词:行为干预跨理论模型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54-03跨理论模型[1](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又称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于80年代初,这一理论首次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提出,该理论模型被认为是众多的行为改变方法中的主流方法之一,在过去十余年里其被引证为最重要的健康促进发展模式理论之一[2]。

近期,诸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广泛应用跨理论模型,护理行为干预研究逐渐亦开始应用跨理论模型。

本研究就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改变中的概念、内容、评价量表、特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跨理论模型概述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是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其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不是社会的生物学影响力[3]。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连续的过程,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个体是随着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而发展的,其描述了个体如何获得积极行为与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4]。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跨理论模型的内容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四部分。

其中,模型的核心组织结构是变化阶段,其指出了行为变化的时间序列,行为变化的发展顺序和动态本质亦是变化阶段。

在变化过程中,个体为修正其行为所运用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之间的策略和技巧。

浅谈跨理论模型对COPD患者行为改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谈跨理论模型对COPD患者行为改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谈跨理论模型对COPD患者行为改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吴崇雯鄂绪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4期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病程长、易发作、预后差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跨理论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改变的方法,对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的行为,已在慢性疾病的干预中展现了其效用。

该文就跨理论模型对COPD患者家庭氧疗、运动锻炼等行为改变的作用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方面进行讨论,为COPD患者行为干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跨理论模型行为改变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52-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展以渐进性发展为特征,进程缓慢,且起病十分隐匿。

COPD作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慢性疾病之一,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还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

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不仅与疾病、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与其行为因素也有密切关系[2-3]。

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也称阶段性变化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为改变领域,对COPD患者行为改变方面亦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1 COPD流行病学特征COPD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死于COPD的患者约有3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该病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病因[1]。

有研究显示,COPD的发病率为8%~10%,有待成为继肺结核后呼吸系统疾病致残、致死的第一大病因[4]。

同时,该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不仅削弱了患者的劳动力,降低了生活质量,对于医药资源也是一种过度消耗。

全球疾病负担推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5位疾病负担。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运用跨理论模型(TTM)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

跨理论模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行为改变理论,涵盖了从预备阶段到行动阶段,再到维持阶段的全方位过程,对于理解和指导个体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生活方式等原因,许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并不理想。

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跨理论模型,旨在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文献分析,梳理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框架和应用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他们在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

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运用跨理论模型,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过程和机制,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实证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文献综述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自其诞生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健康行为改变领域,其影响力日益显著。

该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Prochaska和DiClemente于1983年提出,旨在描述和指导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及其心理、社会和行为特征。

通过深入理解跨理论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内在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学 阶段变化理论

健康教育学  阶段变化理论
针对性干预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健康 教育的效果。
增强自我效能感
通过明确各阶段的特征和挑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 自我效能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行为改变。
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评估个体状态
在实践工作中,首先要评估个体所处的阶段,了解其需求和挑战,为 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灵活调整策略
针对不同阶段,灵活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 性。
促进团队合作
阶段变化理论有助于促进健康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 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持续监测与反馈
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个体状态的变化,并及时 给予反馈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
THANK YOU
阶段三:意识行动无规律
总结词
具备健康知识和意识,开始采取行动,但行为改变不规律。
详细描述
在这一阶段,个体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但这些行动往往 是不规律的、不持久的或缺乏计划性的。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外 部环境的影响或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困难所致。
阶段四:有意识有行动
总结词
具备健康知识和意识,有规律地采取行动,持续改善健康状况。
详细描述
在这一阶段,个体对健康问题缺乏认 识和理解,没有意识到改变行为的必 要性,因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改善 自己的健康状况。
阶段二:意识无行动
总结词
具备健康知识和意识,但尚未采取行动。
详细描述
在这一阶段,个体已经意识到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但还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善自己的行为。这可能是由于缺乏 信心、动力或技能等原因所致。
开发有效的干预措施
02
基于阶段变化理论,开发针对不同阶段的个体化干预措施,提

基于CiteSpace的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 i t e S p a c e的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王丽春,黄芳艳*,李秋萍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533000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o f t r a n s 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d e l r e s e a r c hb a s e d o nC i t e S p a c eW A N GL i c h u n,H U A N GF a n g y a n,L i Q i u p i n gY o u j i a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G u a n g x i53300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H U A N GF a n g y a n,E-m a i l:2430451391@q q.c o mK e y w o r d s t h e t r a n s 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d e l o f c h a n g e;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r e s e a r c h p r o s p e c t;v i s u a l a n a l y s i s摘要目的:分析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研究现状㊁热点㊁前沿及前景,为该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提供参考㊂方法:以中国知网(C N K I)为数据来源,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2月18日公开发表的以跨理论模型为主题的原始研究论文,运用C i t e S p a c e5.8.R3对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㊁聚类分析及突现词分析㊂结果:共检索到985篇相关文献,2004 2021年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近年来增长速度加快;研究热点集中在维持性血液透析㊁体育锻炼㊁冠心病㊁健康教育㊁生活质量㊁运动行为㊁P C I㊁家庭访视㊁糖尿病;研究前沿是应对方式㊁延续性护理和协同护理㊂结论: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热度持续不减,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未来的研究仍有很大研究前景,可着眼于结合数字时代背景,通过提高个体数字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融合创新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强化预防保健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响应 健康中国 行动㊂关键词跨理论模型;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前景;可视化分析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3.14.013跨理论模型(t h e t r a n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m o d e l o f c h a n g e,T T M)又称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是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 r o c h a s k a等[1]创立的一种行为干预理论,该理论模型主张个体的行为改变是一个渐进㊁分阶段㊁螺旋式的动态变化过程,行为出现变化的原因是改变和控制问题行为的关键所在,因此,需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换[2]㊂跨理论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健康行为改变研究,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行为改变理论[3],且其应用效果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验证㊂近年来该理论在我国的相关研究突增明显,而当前对该理论模型的描述性研究多聚焦在某个行为或疾病的应用情况,尚无研究对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整体应用情况进行计量学分析㊂因此,本研究采用C i t e S p a c e5.8.R3软件对中国知网(C N K I)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2月18日公开发表的跨理论模型的研究进行计量学分析,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 Y C S W2022469作者简介王丽春,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黄芳艳,E-m a i l:2430451391@q q.c o m引用信息王丽春,黄芳艳,李秋萍.基于C i t e S p a c e的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循证护理,2023,9(14):2531-2537.以深度了解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研究现状㊁研究热点及前沿,并探讨该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为该理论在我国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参考㊂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检索与筛选以C N K I为数据来源,以 跨理论模型 跨理论模式 阶段转变理论 行为转变理论 T T M 为主题词,检索C N K I自建库到2022年2月18日发表的中文文献,共检索到2117篇文献,排除资讯㊁综述㊁M e t a 分析㊁会议文摘及与跨理论模型不相关的文献,之后将筛选的文献导入N o t e E x p r e s s软件剔除重复文献,最终纳入985篇文献㊂1.2研究方法将纳入的985篇文献转化为R e f w o r k格式后录入C i t e S p a c e5.8.R3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㊂经调试确定参数㊂将跨度设定为2004 2022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㊂1)作者分析:g-i n d e x中k=100,T o p=10, T o p%=100%,T h r e s h o l d s中c㊁c c㊁c c v都调为0,不裁剪,其余设置默认;2)关键词分析: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选择阈值默认,裁剪路径选p r u n i n g s l i c e d n e t w o r k s与p r u n i n g t h em e r g e dn e t w o r k,g-i n d e x中k=100,T o p=10,T o p%=100%,T h r e s h o l d s中c= (2,2,20)㊁c c=(3,3,20)㊁c c v=(4,3,20),关键词进行共现㊁聚类及突现分析;3)发文量分析:根据C i t e S p a c e 5.8.R3软件导出数据结合W P S软件中的查找计数功能进行统计,再生成统计图表㊂2结果2.1发文量最终纳入跨理论模型相关文献985篇,我国2004年开始发表该理论的相关文献,其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㊂2022年截至2月18日,发文量为9篇㊂见图1㊂图1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发文量趋势2.2期刊分布对985篇文献的发表期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排名居前10位期刊的发文量约占总数的1/3,其中9种期刊是护理类期刊,说明跨理论模型多应用在护理领域中㊂发文量排名居前10位的期刊见表1㊂表1发文量排名居前10位的期刊排序期刊期刊级别影响因子发文量(篇) 1护理研究北大核心㊁科技核心1.738402护理学杂志北大核心㊁科技核心2.227393护理实践与研究省级0.562354齐鲁护理杂志省级0.560345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科技核心1.545336全科护理省级0.388257临床研究省级0.250248国际护理学杂志国家级0.384219当代护士省级0.23320 10护士进修杂志科技核心1.305162.3作者共现分析作者合作网络谱图共有2166个节点㊁346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5,说明总体上作者间的合作有待加强㊂前10%的作者合作网络谱图见图2㊂图2跨理论模型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2.4关键词2.4.1关键词共现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90个节点㊁11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27㊂隐藏 跨理论模型 与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 词条后的图谱见图3㊂居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度见表2㊂图3跨理论模型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表2跨理论模型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排序关键词频次中心度1跨理论模型8260.76 2健康教育1420.44 3生活质量1400.44 4护理模式910.56 5动机性访谈660.22 6自我管理640.23 7自我护理570.62 8依从性550.00 9冠心病530.06 10糖尿病530.252.4.2关键词聚类以K e y w o r d和对数似然比(L L R)算法进行聚类,共得到12个聚类,前10个聚类见图4㊂其模块值Q= 0.752(>0.3)表示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S= 0.924(>0.7)说明该聚类是高效率的㊂聚类的序号越小聚类规模越大,表示研究热度越高㊂每个聚类的关键词分布见表3㊂图4跨理论模型研究的聚类图谱表3跨理论模型研究的聚类关键词分布序号聚类平均轮廓值关键词#0维持性血液透析0.961维持性血液透析㊁血液透析㊁依从性㊁洗手㊁钙磷代谢#1体育锻炼0.971锻炼行为㊁大学生㊁负性情绪㊁整体护理干预#2冠心病0.807冠心病㊁老年人㊁初产妇㊁老年㊁妊娠结局#3健康教育0.929健康教育㊁自尊水平㊁认知㊁食管癌#4生活质量0.936生活质量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2型糖尿病㊁自我效能㊁糖尿病#5运动行为0.859肥胖㊁变化阶段㊁脑卒中㊁减重代谢手术㊁儿童肥胖#6P C I0.971P C I㊁服药依从性㊁心脏康复㊁健康行为#7家庭访视0.891家庭访视㊁高血压㊁血压控制㊁戒烟#8糖尿病0.979糖尿病㊁自护行为㊁慢性心力衰竭㊁自我护理能力㊁自我护理#9行为阶段转变理论0.948行为阶段转变理论㊁抑郁㊁焦虑㊁容量管理㊁腹膜透析2.4.3关键词突现突现词是指关键词出现频次突然快速增长的关键词,可体现某一时间段的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㊂共检测到17个突现关键词,见图5㊂图5关键词突现图谱3讨论3.1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跨理论模型是P r o c h a s k a与V e l i c e r通过对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的主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结合12种健康行为的改变过程和利弊因素整合而成的行为改变模式[4]㊂1999年,张雅娟等[5]发表的综述率先将跨理论模型引入我国㊂此后,跨理论模型的应用研究论文逐年递增,其发文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2004 2011年整体呈匀速增长,年均发文量较小;2012 2018年发文量增长加快;2019 2021年发文量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㊂可见跨理论模型引入我国后研究热度持续不减,说明该理论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㊂在研究领域上,该理论在国外多用于专业知识行为和体育活动领域,而在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应用相对较少[4]㊂而在我国,该理论更侧重于对引发及影响疾病预后的不良行为及促进健康行为的干预㊂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囊括了心理㊁社会及医学三大领域㊂心理干预包括自我效能㊁应对方式㊁负性情绪㊁自尊水平㊁焦虑㊁心理因素等方面;社会领域包括健康行为㊁生活方式㊁体育锻炼㊁吸烟行为㊁体重控制等方面;医学领域的应用最广,根据其应用角度可分为4个方面:1)提高依从性,包括饮食依从性㊁服药依从性㊁运动依从性㊁自我监护依从性及治疗依从性等;2)提高能力,包括自我管理㊁自我护理㊁生活自理能力等;3)提高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满意度㊁护理管理水平与健康教育质量,作为家庭访视与动机性访谈的方法学指导,结合其他护理模式;4)改善临床预后,包括生活质量㊁睡眠质量㊁妊娠结局㊁并发症㊁康复等的干预㊂3.2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热点从聚类图谱可见,跨理论模型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体育锻炼㊁冠心病㊁健康教育㊁生活质量㊁运动行为㊁P C I㊁家庭访视㊁糖尿病㊂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跨理论模型最大的研究热点,其干预集中在依从性㊁体质量管理㊁血清钙磷水平㊁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等方面㊂体育锻炼是跨理论模型第2个研究热点㊂突变词图谱显示,体育锻炼是跨理论模型引入我国后最早出现的研究主题,也是早期的研究热点,且研究热度持续了10年,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居民㊁农民㊁职工㊁学生等的健康促进及肥胖人群的体质量管理㊂在冠心病及P C I的应用中,其研究主题主要为自我效能㊁服药依从性㊁自我管理㊁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等;而在糖尿病的应用中,其研究主题主要涉及血糖控制㊁自我管理㊁自我效能㊁生活质量㊁依从性及足部护理等方面㊂总体上,跨理论模型在多数疾病的干预中均涉及健康教育㊁饮食干预㊁自我护理/管理㊁生活质量㊁依从性等内容㊂此外,该理论的研究热点不仅集中在院内的护理干预,近几年院外的延续护理㊁家庭访视的发文量也明显增加㊂3.3跨理论模型的研究前沿从突现图可见,自2020年起,应对方式㊁延续性护理与协同护理的相关论文开始激增,并持续至今,可见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应对方式㊁延续性护理与协同护理㊂3.3.1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指个体在面临应激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与行为的方式[6]㊂研究发现,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改善个体不良情绪㊁行为和身心健康[7]㊂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相关,自我效能感高者,在应对方式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8]㊂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个体做出正确行为决策的前提,而做出决策前的权衡利弊过程可影响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㊂跨理论模型正是通过对个体的自我效能及权衡利弊能力进行干预而发挥作用㊂有研究表明,跨理论模型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正性应对方式[8-10],验证了跨理论模型在改变个体应对方式中的应用价值㊂当前,跨理论模型在改变个体应对方式的研究多集中在患病人群,未来的研究还可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或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面临危险的人群㊂3.3.2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是以满足离开医疗机构病人的服务需求为目标,将护理服务延续到社区或家庭的一种护理模式[11]㊂2016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提出为出院病人提供多样化的延续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与家庭,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12];尹航[13]的研究发现,将跨理论模型应用于社区哮喘病人的延续护理有助于病人坚持长期㊁规律用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㊂胡晓红等[14]对老年膝关节炎病人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发现,该理论可提高病人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症状㊂跨理论模型在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趋向于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通过分阶段干预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护能力和依从性,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㊂3.3.3协同护理协同护理,全称为跨专业协作护理,是指不同专业团体共同努力提高医疗保健质量的过程[15]㊂王静[16]对P C I术后病人实施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该模式能明显增强老年P C I术后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心脏康复效果㊂任慧[17]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㊂协同护理联合不同的专业团队可使其护理方案更具权威性,而跨理论模型则着重于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2个理论的结合可使病人得到更专业的护理,并能提高病人的配合度,因而能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㊂跨理论模型以往的应用多由单个专业主导,缺少跨专业合作,与协同护理的联合应用可为跨理论模型行为改变各个阶段的干预添加新力量㊂3.4研究前景3.4.1结合数字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健康素养是跨理论模型相关论文中近年新出现的关键词,在体育锻炼㊁生活质量㊁血液净化㊁P C I四大聚类中均有涉及㊂健康素养指个体凭借以往的健康知识和经验以及影响个体获取㊁理解和利用健康信息和服务能力的认知能力,作出明智的决策以增进健康的能力[18]㊂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08%,农村居民为20.02%,虽较2019年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居民的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19]㊂研究表明,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个体,更易做出正确的健康行为决策[20]㊂说明健康素养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健康行为㊂数字健康素养指个体在医疗保健中使用数字技术去寻找㊁获取㊁理解和应用健康信息以促进健康的能力[21]㊂研究发现,数字健康素养可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也可通过跨理论模型中的自我效能和变化过程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22]㊂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广泛普及的时代,数字健康素养可为居民满足知识上的需求,而在行动与持续性方面,跨理论模型可提供动力,因此,两者的结合或可成为促进健康行为的新思路㊂3.4.2强化预防保健,推进健康中国我国居民吸烟㊁过量饮酒㊁缺乏锻炼㊁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23]㊂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亚健康及慢性病相关,而健康的行为可提高个体健康水平,预防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24]㊂2016年,我国国务院印发的‘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5]㊂有研究表明,跨理论模型可通过使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26],提高个体定期体检的依从性[27],并能预防疾病复发[28]㊂说明该理论可促进三级预防的落实㊂国外的预防策略新提出了第四级预防,即为保护个体免受可能造成弊大于利的医疗干预而采取的行动[29]㊂避免过度医疗是我国提倡的医疗行为,因此,落实第四级预防也是预防保健的重点㊂当前跨理论模型侧重于第三级预防,而在一二级预防的应用相对较少,在第四级预防上报道较少,未来跨理论模型的应用可进一步强化预防保健,从源头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贯彻健康中国理念㊂3.4.3融合创新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融合创新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创新模式,指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各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飞跃[30]㊂随着护理科研的发展,各种护理理论与护理模式的融合创新也成了护理理论与护理模式融合的创新模式㊂关键词图谱显示,护理模式是跨理论模型排名居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突现图也显示,跨理论模型自2018年开始与其他护理模式的联合应用成为某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如整体护理㊁协同护理㊁延续性护理等㊂可见,跨理论模型与其他护理模式的融合创新可成为研究热点,未来的研究可探讨更多的护理模式与跨理论模型的融合创新,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的发展㊂4小结本研究应用C i t e S p a c e软件对跨理论模型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展示了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研究趋势㊁热点㊁前言及前景㊂跨理论模型是行为改变理论中常用的理论,自引入我国以来,经历了将近20年的研究,研究热度一直未减㊂行为与健康㊁疾病密切相关,行为干预已成为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的重要举措㊂鉴于跨理论模型在行为改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的应用现状,该理论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㊂但本研究仅以C N K I作为数据来源,可能会遗漏部分文献,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的研究可对国内多个数据库进行分析,以更全面展示跨理论模型在我国的研究状况㊂参考文献:[1] P R O C H A S K AJ O,V E L I C E R W F.T h et r a n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m o d e lo fh e a l t hb e h a v i o rc h a n g e[J].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o f H e a l t hP r o m o t i o n:A J H P,1997,12(1):38-48.[2]吴崇雯,鄂绪.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8,16(14):254-256.[3] D A V I S R,C AM P B E L L R,H I L D O N Z,e t a l.T h e o r i e s o fb e h a v i o u r a n db e h a v i o u rc h a n g e a c r o s s t h e s o c i a l a n db e h a v i o u r a ls c i e n c e s:as c o p i n g r e v i e w[J].H e a l t hP s y c h o l o g y R e v i e w,2015,9(3):323-344.[4] H A S H E M Z A D E H M,R A H I M I A,Z A R E-F A R A S H B A N D IF,e t a l.T r a n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m o d e l of h e a l t h b e h a v i o r a l c h a ng e: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I r a n i a nJ o u r n a lo fN u r s i n g a n d M i d w i f e r y R e s e a r c h,2019,24(2):83-90.[5]张雅娟,马骁.青少年吸烟行为干预对策和行为转变理论[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1):68-70.[6]任志玲.肺癌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㊁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相关性及路径分析[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9.[7]向俊玲,陈红宇,胡君娥,等.医学应对方式在慢性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1):35-39. [8]滕沙,张文馨,刘红霞.肝移植受者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4):238-240.[9]阮真,明蕾.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3):64-66.[10]魏敏.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骨肿瘤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8):90-92. [11]陈伟菊,林清然,翟萃球.延续护理实践模式探索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4):444-448. [1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5.[13]尹航.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延续护理干预对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21):3430-3434.[14]胡晓红,王锁良,黎巧玲.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膝关节炎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8): 2166-2170.[15] G O N Z A L OJD,H I M E SJ,M C G I L L E N B,e ta l.I n t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c a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t he o c c u r r e n c e of b e d s i d ei n t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r o u n d s: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J].B M C H e a l t hS e r v i c e sR e s e a r c h,2016,16(1):459.[16]王静.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 C I术后心脏早期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2):1138-1141.[17]任慧.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144-145. [18] P A R N E L L T A,S T I C H L E RJF,B A R T O N AJ,e ta l.Ac o n c e p ta n a l y s i s o f h e a l t h l i t e r a c y[J].N u r s i n g F o r u m,2019,54(3):315-327.[1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3.15%[E B/O L].(2021-04-01)[2022-04-05].h t t p://w w w.n h c.g o v.c n/c m s-s e a r c h/x x g k/g e t M a n u s c r i p t X x g k.h t m?i d=6c e d e3c9306a41e e b522f076c82b2d94.[20]S A N S OM-D A L Y U M,L I N M,R O B E R T S O NEG,e t a l.H e a l t hl i t e r a c y i na d o l e s c e n t sa n d y o u n g a d u l t s:a nu p d a t e dr e v i e w[J].J o u r n a l o fA d o l e s c e n ta n d Y o u n g A d u l tO n c o l o g y,2016,5(2): 106-118.[21]李美茜,李春玉,周丽,等.国内外数字健康素养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7):906-910.[22]罗琳,袁俊锋,李趁丽.基于T T M理论的数字健康素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机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1,37(4): 72-78.[23]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E B/O L].(2019-06-30)[2022-07-11].h t t p s://w e n k u.b a i d u.c o m/v i e w/63482f46b b4a e45c3b3567e c102d e2b d9605d e d8.h t m l.[24] T I A N W H,T I E NJ J.H e a l t hb e h a v i o r s a n dh e a l t h s t a t u s a m o n gm i d d l e-a g e d a n do l d e r a d u l t sw i t h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s i nT a i w a n[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 a n d P u b l i cH e a l t h,2020,17(19):7196.[25]‘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8):770.[26]温彩银,谢冬怡,吴华锋,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康复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27(2):1-3.[27]徐益荣,于朝阳,孙海燕,等.基于 健康小屋 的跨理论模型在老年人健康体检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18): 3231-3233.[28]刘枝健,陆皓,汉瑞娟,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高原驻训官兵预防痔疮健康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5):1121-1125.[29] K I S L I N G L A,D A SJ M.P r e v e n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M].T r e a s u r eI s l a n d:S t a t P e a r l s,2023:1.[30]李茂国,朱正伟.工程教育范式:从回归工程走向融合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7(6):30-36.(收稿日期:2022-11-17;修回日期:2023-07-02)(本文编辑贾小越)阶梯式早期活动在I C 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李晓娟,辜甜田,张霞,王勇,吴华炼,黄仕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563003S t u d y o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s t e p p e d e a r l y a c t i v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m e c h a n i c a l v e n t i l a t i o n i n I C UL IX i a o j u a n,G UT i a n t i a n,Z H A N GX i a,W A N GY o n g,W U H u a l i a n,H U A N GS h i m i n g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Z u n y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G u i z h o u563003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H U A N GS h i m i n g,E-m a i l:1830954479@q q.c o mK e y w o r d s v e n t i l a t o r a s s o c i a t e d p n e u m o n i a;s t e p p e de a r l y a c t i v i t i e s;m e c h a n i c a l v e n t i l a t i o n;I C Ua c q u i r e dw e a k n e s s;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分析阶梯式早期活动方案在重症监护室(I C U)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㊂方法:选取2019年1月 12月入住我院I C U的机械通气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阶梯式早期活动方案,比较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情况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㊁I C 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发生率㊂结果: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㊁I C 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㊁谵妄发生率㊁I C 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㊁收缩压㊁经皮血氧饱和度最高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阶梯式早期活动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安全可行,有益于降低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㊁I C U获得性衰弱以及谵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 C U住院时间㊂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阶梯式早期活动;机械通气;I C U获得性衰弱;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3.14.014基金项目2019年复旦循证护理中心证据转化与临床应用项目,编号:F u d a n e b n201921作者简介李晓娟,副主任护师,本科*通讯作者黄仕明,E-m a i l:1830954479@q q.c o m引用信息李晓娟,辜甜田,张霞,等.阶梯式早期活动在I C 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循证护理,2023,9(14):2537-2542.。

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体育硕士)学号:姓名:报告时间:报告地点:题目:指导教师: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今,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行为改变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

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为这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它把行为变化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成功的应用到行为变化的干预中。

一、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1.1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戒烟活动之中,后因结合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与基础,开始广泛应用于如吸毒、酗酒、减肥和体育锻炼等领域。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重点是告诉我们行为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行为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所述个体从不活动到活动再到保持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单一的方法和理论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过程中,不可能只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明,要把行为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描述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向一个健康行为转变的过程。

1.2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雏形,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在准备成为精神治疗师的时候,父亲因无法相信心理治疗最终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Prochaska教授没能用心理治疗帮助父亲,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理治疗得不到信任,在认真思考的同时Prochaska 教授以此为契机在心理治疗方面做了更多研究。

后来他在与别人合写的《向好方向转变》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不健康的行为改变到具有健康行为通常是有挑战性的,改变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马上发生,并且是包括了几个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不同,任何简化行为改变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实用参考]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

[实用参考]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体育硕士)学号:姓名:报告时间:报告地点:题目:指导教师: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今,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行为改变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

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为这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它把行为变化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成功的应用到行为变化的干预中。

一、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1.1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戒烟活动之中,后因结合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与基础,开始广泛应用于如吸毒、酗酒、减肥和体育锻炼等领域。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重点是告诉我们行为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行为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所述个体从不活动到活动再到保持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单一的方法和理论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过程中,不可能只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明,要把行为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描述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向一个健康行为转变的过程。

1.2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雏形,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在准备成为精神治疗师的时候,父亲因无法相信心理治疗最终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Prochaska教授没能用心理治疗帮助父亲,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理治疗得不到信任,在认真思考的同时Prochaska教授以此为契机在心理治疗方面做了更多研究。

后来他在与别人合写的《向好方向转变》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不健康的行为改变到具有健康行为通常是有挑战性的,改变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马上发生,并且是包括了几个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不同,任何简化行为改变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

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

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TTM),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框架,旨在理解和指导个体如何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和情境下实现健康行为的持久改变。

TTM强调了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多样性,通过识别不同的改变阶段和影响因素,为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将对TTM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行概述,包括其起源、发展以及核心概念和原理。

接着,文章将重点讨论TTM在健康行为改变中的应用,包括饮食、运动、戒烟、酗酒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根据TTM的原理设计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效果评估。

本文将总结TTM在健康行为改变领域的贡献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本文旨在为健康行为改变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跨理论模型概述跨理论模型(TTM,Transtheoretical Model)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为改变理论,旨在帮助个体从一种行为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更健康的行为状态。

该模型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在1980年代初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TTM强调行为改变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

它认为,个体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社会和行为特征。

跨理论模型的核心是阶段理论,它将行为改变过程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挑战,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促进行为改变。

例如,在前意向阶段,个体可能对改变缺乏意识或意愿,因此需要通过教育和启发来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动机。

而在行动阶段,个体已经开始了新的健康行为,但需要持续的支持和强化来保持这种改变。

除了阶段理论外,跨理论模型还包括四个关键过程:意识唤醒、戏剧性解脱、自我再评价和社会解放。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

跨理论行为转变模式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的分析
客观和环境因素 给教师提高更多的锻炼的场所
意向阶段 主观因素
准备阶段
行动阶段
通过各种手段使锻炼者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决策平衡过程的分析
1
前意向阶段:疲劳和浪费时间 意向阶段:增进健康、 减少焦虑以及浪费时间
正面
2
3
准备阶段:增进健康减少焦虑以及经济上的损失
要: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视角: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转变过程的研究
阶段
行为 改变
体育 锻炼
性别及 年龄
决策 平衡
自我 效能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所处阶段以及特征分析
1
前意向阶段( 在未来 6 个月内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向)
• 2“倒 U” 型曲线 意向阶段( 准备在未来 6 个月内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和准备期)培养采取行动的意愿,而“行为水平”则有助于行动和维持
阶段的改变。 • 自我效能感和决策权衡在不同的变化阶段和过程中有所不同,这反映了 影响个体行为变化的因素 •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变化的阶段制定一个阶段匹配的干预方案,以匹配个
体当前行为变化的阶段。
Effects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l-based intervention on the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n ostomy: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9、12和24个月,发送邮件进行随访,然后给没有回应的人打电话。
03
结果 24个月后,健康饮食、锻炼、处理情绪困扰以及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的维持效果
显著。两组研究对象在24个月的减肥情况上存在差异。多重行为干预优于单一

健康教育学——阶段变化理论

健康教育学——阶段变化理论

维持期
无意向期 意向期
行动期 准备期
无意向期
意向期
准备期
行动期
行为改变的螺旋模式
(二)阶段变化理论的内涵-变化阶段与变化过程的关系
阶段转变理论中不同阶段涉及的心理活动
变 化 阶 段 无意向期 意向期 准备期 行动期 维持期 提高认识 情感唤起 环境再评价 自我再评价 自我解放、社会解放 反思习惯 强化管理 刺激控制 求助关系
无法用一个
单独的理论
进行解释。
农民伯伯收到一批种子, 但由于其种类复杂,仅用 同一种种植方法无法取得 好的收成
2、行为变化 在一段时间
内呈现出不
同的阶段。
水稻种植过程中也经历从 种子、秧苗、开花、成熟 的过程
3、就变化而 言,每个阶
杂交稻,品种 影响产量
段都具备稳
定和可变两
除草利于产量
种特质。
水稻管理的行为中,种植 某品种水稻后无特殊情况 不会半途改变;是否去除 杂草的行为容易执行。
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阶段变化理论而言,行
为不再只是一种外显可见的状态(健康信念模式所表 现的行为多属此类),也不仅是单纯的行为意向(如 理性行为理论所示)而已。

在阶段变化理论中,行为是连续且可能不断反复 变化的阶段所组成,对于健康教育或健康促进的 干预计划设计,可以有更多的发挥和解释空间。
阶段变化理论的结构
结构 变化阶段 无意向期 意向期 准备期 解释 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没有采取行动的打算 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有采取行动的打算 打算在接下来的30天里改变行为并在以往已 经有所行动
行动期
维持期
在少于6个月的时间里作出了外在的行为改 变
在多于6个月的时间里作出了外在的行为改 变

跨理论模型在我国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研究现状

跨理论模型在我国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研究现状
跨理论模型是 Prochaska博士提出的一种健康行为改变方 法,它可以根据个体的行为改变需求,给予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 术,从而建立健康行为。跨理论模型共分为 4个部分:①变化阶 段,包括 5个阶段,分别是前意向阶段(未来 6个月并无行为改 变意愿)、意向阶段(准备在 6个月内采取行为改变)、准备阶段 (准备在 1个月内采取行为改变,并已做了一些准备步骤)、行 动阶段(已做出行为改变,但持续时间不足 6个月)、保持阶段 (行为改变已做出且时间≥6个月)[3];②变化过程,即个体行为 改变过程中应 用 的 策 略 和 技 巧,如 认 知、行 为、情 绪 等 [4];③ 自 我效能,即能否成 功 进 行 行 为 改 变 的 自 我 主 观 判 断 [3];④ 决 策 平衡,在决策实践中,在折中协调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大致平衡的 结果[4]。 2 跨理论模型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研究对象 随着跨理论模型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研究 增多,涉及的研究对象也愈加广泛。目前,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 于老年患者。刘甜等[5]对 12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跨理论模 型社区家庭访视护理;黄锦屏等[6]将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试用 于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明月等[7]、韦利花[8]、占颖鹏[9]也对 跨理论模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作了进一步分析; 除此之外,王蕊等[10]、卢吉等[11]、刘曼等 还 [12] 将跨理论模型应 用于成年高血压患者;罗利清等[13]、陈小芳等[14]探索了跨理论 模型护理干预对促进高血压吸烟患者戒烟行为的成效。 2.2 应用领域 高血压患者的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主要应用
75. [7] 明月,贾囡,程淑华.动机性访谈及跨理论模型干预对老年
高血压患者运动状况及 生 活 质 量 的 影 响 [J].中 国 老 年 学 杂志,2016,36(15):3671-3673. [8] 韦利花.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老年 高血压患者服 药 依 从 性 的 效 果 [J].慢 性 病 学 杂 志,2017, 18(7):788-789,792. [9] 占颖鹏.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高血 压患者服药遵从 行 为 的 影 响 [J].中 国 当 代 医 药,2017,24 (36):188-190. [10] 王蕊,陈巍,隋雪芝,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对高 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 32(16):31-34. [11] 卢吉,LindellD.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干预对高血压 病病人 服 药 依 从 性 的 影 响 [J].全 科 护 理,2016,14(6): 599-602. [12] 刘曼,卜秀梅,刘晓亭,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护 理对社区高血压病人低盐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 究,2017,31(15):1850-1853. [13] 罗利清,程芳洲,陈旭嘉,等.跨理论模型建构的健康教育 对促进高 血 压 病 患 者 戒 烟 的 影 响 [J].实 用 临 床 医 学, 2013,14(8):85-88. [14] 陈小芳,薛小玲,卢珏,等.跨理论模型在促进高血压患者 戒烟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30- 433. [15] 官建葵.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在老 年高血 压 患 者 中 应 用 [J].慢 性 病 学 杂 志,2018,19(3): 331-333,336. [16] 杨艳玲.跨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 患者服药 遵 从 行 为 的 影 响 分 析 [J].饮 食 保 健,2017, (18):190-191. [17] 陈小芳,汪国成,曾宇谷,等.跨理论模型在高血压病人低 盐饮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8): 1638-1640. [18] 修瑞娟.军队干休所高血压患者电话随访干预的效果观 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4):343-344. [19] 陈俊锋,陈文辉,王宗朝.跨理论行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 技术在社区老年高血压者自我管理的应用研究[J].哈尔 滨医药,2017,37(6):561-563. [20] 陈小芳,阮爱超,薛小玲,等.跨理论模型建构的健康教育 促进高血压患者规律运动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 杂志,2016,22(10):1402-1405. [21] 路静.跨理论模型干预对住院离退休老干部高血压患者 睡眠质量的影响[A].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国际数字医 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C].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 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7:2.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学 术 论 坛25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4.254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①吴崇雯 鄂绪(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摘 要:跨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各行为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理论。

如何改变一个不良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的行为,并保持健康行为,是该理论模型探索的关键内容。

本文从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测量工具、优缺点及其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有效性,为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的护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

关键词:行为干预 跨理论模型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54-03①作者简介:吴崇雯(198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COPD患者干预研究、护理教育。

鄂绪(1989—),男,满族,黑龙江鸡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康复护理、护理教育。

跨理论模型[1](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又称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于80年代初,这一理论首次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提出,该理论模型被认为是众多的行为改变方法中的主流方法之一,在过去十余年里其被引证为最重要的健康促进发展模式理论之一[2]。

近期,诸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广泛应用跨理论模型,护理行为干预研究逐渐亦开始应用跨理论模型。

本研究就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改变中的概念、内容、评价量表、特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跨理论模型概述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是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其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不是社会的生物学影响力[3]。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连续的过程,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个体是随着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而发展的,其描述了个体如何获得积极行为与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4]。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2022 年第 8 卷第 12 期Vol.8, No.12, 2022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效果研究杨静, 杜红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保健医疗部, 北京, 100730)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效果。

方法 便利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23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115)与对照组(n =11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跨理论模型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干预后3个月末及干预后6个月末预防跌倒自我效能得分、跨理论模型各阶段人数、预防跌倒依从性得分及跌倒次数。

结果 干预后1个月末、干预后3个月末及干预后6个月末观察组老年患者预防跌倒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 =2.348, P =0.023; t =3.592, P =0.002; 7.036; t =0.002, P <0.001),各阶段行为改变的趋势均优于对照组(Z =6.032, P =0.007; Z =9.261, P <0.001; Z =16.137, P <0.001),预防跌倒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 =4.052, P =0.001; t =6.971, P <0.001; t =8.105,P <0.001);干预后3个月末及干预后6个月末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χ2=4.930, P =0.023;χ2=13.870, P <0.001)。

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能有效提升老年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依从性,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次数。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老年患者; 预防跌倒; 依从性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2)12-0149-07Application effect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us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al change on improving elderlypatients ’ adherence of fall preventionYANG Jing ,DU Hongdi(Department of Health Care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 Beijing , 100730)ABS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us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 ) of behavioral change on improving elderly patients ’ adherence of fall prevention. Methods A convenience sampling of 231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from a tertiary class -one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Cases (n=115) and controls (n=116) were randomized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Controls were applied with common fall prevention practices , while the cases were applied with TTM method 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practices applied to the controls. Self -efficacy scores , numbers of patients with TTM intervention at each stage , fall pre⁃vention adherence scores , and times of fall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before intervention , at the end of 1 month , 3 months , and 6 months ,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ing to the control group , the case group had higher fall prevention self -efficacy scores (t=2.348, P =0.023; t=3.592, P =0.002; 7.036; t=0.002, P <0.001), better trend of behavioral change in every stage (Z=6.032, P =0.007; Z=9.261, P <0.001; Z=16.137, P <0.001), higher fall pre⁃vention adherence scores (t=4.052, P =0.001; t=6.971, P <0.001; t=8.105,P <0.001), at the end of 1 month , 3 months , and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 respectively. And the case group had less times of falling (χ2=4.930, P =0.023;χ2=13.870, P <0.001), at the end of 3 months , and 6DOI : 10.55111/j.issn 2709-1961.202207053· 论著 ·收稿日期:2022 - 08 - 10通信作者:杜红娣, E -mail : vosunny@··1492022年第8卷第12期中西医结合护理months of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TTM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fall prevention self-efficacy level, increase fall prevention adherence, and decrease times of falling in elder patients.KEY WORDS: transtheoretical model; elderly patients; fall prevention; adherence跌倒是指由于突发的、不自主的体位改变而导致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不包括由于瘫痪、癫痫发作或者外界暴力作用引起的跌倒[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体育硕士)学号:姓名:报告时间:报告地点:题目:指导教师: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今,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行为改变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

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为这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它把行为变化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成功的应用到行为变化的干预中。

一、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1.1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戒烟活动之中,后因结合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与基础,开始广泛应用于如吸毒、酗酒、减肥和体育锻炼等领域。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重点是告诉我们行为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行为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所述个体从不活动到活动再到保持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单一的方法和理论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过程中,不可能只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明,要把行为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描述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向一个健康行为转变的过程。

1.2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雏形,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在准备成为精神治疗师的时候,父亲因无法相信心理治疗最终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Prochaska教授没能用心理治疗帮助父亲,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理治疗得不到信任,在认真思考的同时Prochaska教授以此为契机在心理治疗方面做了更多研究。

后来他在与别人合写的《向好方向转变》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不健康的行为改变到具有健康行为通常是有挑战性的,改变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马上发生,并且是包括了几个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不同,任何简化行为改变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这直接导致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领域的产生。

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基本内容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组成因素包括:核心组织结构变化阶段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均衡决策、变化过程和自我效能。

2.1 变化阶段变化阶段是指行为变化发生的时间顺序,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把变化阶段划分为5个时间维度。

前预期阶段是指在6个月之内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打算,也称为“我不可能阶段”;预期阶段是指在未来6个月之内开始考虑进行体育锻炼,也称为“我可能”阶段;准备阶段是指在未来的30天内准备进行体育锻炼,也称为“我会”阶段;行动阶段是指已参加但少于六个月的有规律体育锻炼,也称为“我是…”阶段;保持阶段超过6个月并养成习惯的有规律体育锻炼,也称为“我已经是…:阶段。

通常情况下前3个阶段所描述的是不锻炼的阶段,后2个阶段所描述的是已规律性锻炼的阶段。

变化阶段是一个动态变化,循环往复的阶段,不同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假如个体正处在预期阶段,他可能经过各种方式的干预从而进入准备阶段,他也有可能退回前预期阶段,退出后还可能直接从行动阶段重新进入。

2.2均衡决策均衡决策由2个下位因素组成,包括个体评价一种行为对自身可能产生的收益和弊端。

他是行为是否发生变化的决策部分。

如果行为改变的收益大于弊端,则会对行为变化有正面效应;如果行为改变的弊端大于收益,那么会对行为变化有负面效应。

改变的结果显示了个体对正、负面信息的处理情况。

2.3变化过程变化过程是个体随着行动变化而产生的行为上的、认知上的和情绪上的反应,他是由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各包含的5个下位因素组成。

认知过程用于行为变化的早期阶段(前预期、预期、准备),包含意识提高、效果共感、环境再评价、自我再评价和社会性解放;行为过程用于行为变化的后期阶段(准备、行动、保持),包含反条件化、互助关系、强化管理、自我解放和刺激控制。

变化过程提供了行为变化的重要策略,让我们了解到行为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发生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就是让个体明白自己所处的阶段,然后运用适当的策略来推进行为的变化。

因此,变化过程是干预行为变化的重要的中间结果变量。

2.4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整合了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和Shiffman对行为改变的故态复萌阶段与保持阶段的应对模型。

自我效能是指对完成任务信心与实力的评价,是机体由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转变的重要促进因素。

信心的评价是指对某项锻炼任务完成实力的自信程度,例如,个体由准备阶段向行动阶段转换时,对完成锻炼任务的自信程度高,那么机体就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机体向健康的行为方式发展,而不会退回到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中;反之,如果机体对完成某项锻炼任务的自信程度不高,那么自我效能感就低,机体就会摇摆不定或退回到更早的阶段中去。

除此之外自我效能还控制着完成某项锻炼任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

三、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介绍已经不少,但是真正运用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的还是比较的缺乏。

在目前的研究中,多数还是以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少量的研究是以高校教师与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进行。

马爱国等人运用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对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改变做了调查分析。

研究抽取了山东省3个地市的500名公务员为被试。

公务员的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阶段性特点,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在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向两边各个阶依次减少。

在性别上,男性处于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女性出去前预期阶段的人数最多。

公务员存在变化程序的6个因素,即自我释放、自我管理、意识控制、互相关系、效果评估和社会释放。

赵媛媛对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阶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体育读啊年行为上存在阶段性特点,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在5个阶段的分布上是不同的,男性处在前预期阶段的比较多,其余阶段人数依次减少;女性人数分布不规则,处在预期阶段的人数比较多。

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上,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下位因素自我释放与5个变化阶段相关最高,下位因素自我管理与前3个阶段存在高关系,下位因素意识控制与后3个变化阶段存在高相关,在准备阶段就会出现了影响下位因素的重叠的情况。

司琦博士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与锻炼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健康的认识存在极大片面性,工作压力大是影响教师健康的客观因素,但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有占研究人数九成的教师自评处于亚健康状态,印发此现象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心情不好、焦虑、睡眠不良等消极心理状态。

坚持规律性锻炼的高校教师比较少,职称对教师在锻炼利弊的认识上产生了影响,不同年龄、职称和学历的教师在自我效能闪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自评的亚健康状态与锻炼行为之间不存在相关和直接关系。

锻炼对策应从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健康和体育教育,正视工作压力,特别是曾庆锻炼自我效能着手。

自我效能是影响高校教师能否积极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司琦博士在2005年首次对《阶段变化量表》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标准化。

研究表明,把阶段变化理论的前3个部分: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准备阶段经过本土化研究后改变成更符合我国大学生锻炼实际情况的:漠视阶段—条件依存阶段—准备阶段。

在传统的阶段变化理论中前3个阶段是不运动阶段,其余才是真正运动的阶段,而在本研究中只有第一个阶段漠视阶段是不运动阶段,其余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动。

同时研究中还指出,在我国影响阶段变化的心理因素只有8个,并提出了3个影响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转化的心理模型。

2006年司琦博士以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和“阶段变化量表”为基础,进一步对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各心理因素间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在研究中,由漠视阶段想条件依存阶段转变时,环境再评价作用于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和反条件化。

由条件依存阶段向准备阶段转变时,锻炼的益处和弊端直接影响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反条件,而实现反条件化是实现这个阶段转变的关键。

由行动阶段向维持阶段转变时,锻炼的弊端是外生变量,仅通过自我管理对锻炼的益处产生间接影响。

此外,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在我国有较多的干预研究,2010年司琦博士等人以150名听力残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准实验不等同比较组前后测设计,使用散页印刷品为主要干预方式,对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干预情况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干预对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的锻炼行为水平并未产生影响;接受干预前后,实验组学生在不同锻炼阶段的人数分布发生了改变。

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此干预实验并未有效地影响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锻炼行为各心理决定因素的变化;锻炼收益、锻炼弊端和变化过程因素成功地预测了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锻炼行为从预期阶段向准备阶段的转换。

徐莉等人对中小学生久坐行为干预效果评价的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干预对转变中小学生节假日久坐行为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对教学日久坐行为的改变效果不明显。

常生等人对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闲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差别具有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段俩难得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闲暇时间与参与体育锻炼的解读阿安不存在相关。

马申等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干预组参与性体育锻炼的人数有所增加,干预前后处在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各项指标得分发生了变化。

四、总结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以行为改变的阶段变化为核心来描述行为改变的。

在我国,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多为综述类研究,现状分析类研究和干预对策类研究。

对于该模型优势在于它的开放性,它能不断汲取新的理论思想完善自己。

它包含了行为改变的各个阶段,把行为的变化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看待,对于行为变化的研究并非一定得从一而终,可以多元化介入,并且每一个阶段的改变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为促进行为改变的锻炼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而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现阶段的研究多照搬国外的理论直接应用在我国的研究上,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此理论是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该模型提出的对行动变化的5个阶段的界定,因无法准确的界定变化阶段,会使后续的研究出现偏差。

此外,现有的研究被试相对单一,大多是背景相同的人,比如学生、高校教师,研究也只是对被试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