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总结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总结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对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全册知识进行总结。

下面将对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述。

第一单元:风的产生与风向的变化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风的产生原因以及风的方向变化。

关键知识点包括:- 大气的重要作用- 风是空气的运动- 高压和低压区的形成- 风的产生原理- 风向的变化和测量方法第二单元:水的重要性与地下水该单元主要讲解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地下水的形成和利用。

关键知识点包括:-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水的来源和循环- 地下水的形成和取水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该单元主要比较了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知识点包括:- 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动植物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单元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关键知识点包括:-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第五单元: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关键知识点包括:- 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的区分- 磁铁用途的探索和应用总结以上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们应当通过课堂研究和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超全)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超全)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超全)1.种植番茄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和充足的阳光,成熟时间为60-100天。

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栽种,但番茄种子不易发芽,需要提前进行试验和温水浸种处理。

2.番茄种子外形为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

3.黄瓜种子外形为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4.栽种记录需要记下日期、高度和形态的变化等内容。

5.蚕豆种子外形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6.苹果种子外形为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7.红松种子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8.冬瓜种子外形为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9.枣种子外形为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

11.种子发芽需要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2.植物幼苗需要细心照料和适时浇水,不能直接浇自来水,要将自来水放在盆里24小时以上,以使水中的氯气等物质挥发,避免烧死幼芽。

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还有固定植株。

3.玉米的根比较特殊,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

它们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5.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6.茎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输送水分和养料。

7.树干和树枝都是茎。

8.平时说的芹菜茎其实是叶柄,而实际的芹菜茎是叶包裹着的短缩茎。

9.叶主要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它们有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持叶片伸展的作用。

10.如果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子叶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11.叶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制造并吸收养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4.果实的外部有(),内部有()。

5,种子是由()、()、()等构成。

6.不管种子怎样放置,发芽后根都朝()长,茎、叶朝()长。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香蕉是果实,大蒜不是果实。

()2.种子萌发离不开水和空气。

()3.有阳光时,种子才会发芽。

()4.桨果的种子可以靠小鸟来传播。

()5.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吃,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6.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种子发芽的速度会更快。

()7.椰子是椰树的果实。

()2课、根和茎一、填一填。

1、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2.胡萝的根是一种特殊的()根。

3.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和()。

4.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有()的形态。

5.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的任务——把土壤中的养料从()运送到()中去,又把()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6.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7.植物的地上茎按照生长状态可以分为()、()、()、().8.肥壮的“特殊根”含有丰富的()和()。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上,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下。

()2.植物发出的小芽是没有茎的。

()3.我们吃的土豆(马铃著)是植物的茎。

()4、植物的根都不能食用。

()5.发芽是植物关键的生长期。

()三、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答:取一林有茎、叶的新鲜植物,切除根部,插入滴有红墨水的花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颜色。

如果茎和叶显红色了,则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

3课、叶和花一、填一填。

1、叶子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的,叶片上有()。

2、针叶和阔叶是按植物叶的()分类的。

3、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如油菜花、桃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蝴蝶等。

4.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如玉米、水稻的花。

5.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新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新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新苏教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蛹经过10-1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最新最全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最全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番茄种子比较小,种子为扁平短卵形,在一端的边缘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种脐,种子外表面覆盖着粗毛,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番茄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是有胚乳的种子黄瓜种子为扁平、近圆至长椭圆形,种皮呈黄白色2.种好番茄和黄瓜需要的条件。

(1)选种。

要挑选那些颗粒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选一个合适的花盆,选择疏松、肥沃、微酸的土壤,并往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3)在花盆土中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两粒种子。

(4)再盖上一层薄土,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并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5)生长期间注意浇水和施肥。

3.要想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和黄瓜的知识,可以:①找种植的书本看;②去种植户那里学习一段时间;③搜集网络资源。

4.种子的特征。

蚕豆种子,绿色或黄褐色,椭圆形,形状像肾;苹果种子,红棕色,卵形;红松种子(松子),呈浅褐色,壳较光滑;近卵性;冬瓜种子,皮色为黄白色或灰白色,近卵圆形或长圆形、扁平形;枣种子,深褐色,梭子形。

5.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6.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7.番茄喜欢生活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8.观察幼苗(1)番茄幼苗,叶片为羽状复叶,每片叶有5—9对小叶;茎大多为绿色;根为丰富的须根。

(2)黄瓜幼苗,叶为掌状长柄大叶,浓绿色或黄绿色,表面着生刺毛;茎蔓性,多为绿色,表面着生刺毛;根系分布浅。

9.植物的根是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供给植物的生长。

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繁殖或者储存营养的作用。

种子萌发最先长出来的就是根部,它长入土壤中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10.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1.植物茎的作用是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并运输水分和养料。

12.大树的树干和树枝都是这棵大树的茎。

13.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4.植物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复习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把固体放到水里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3、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5、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6、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奶粉)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

7、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8、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9、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我们周围的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是植物的母亲。

3、我们在(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4、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5、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6、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二、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7、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8、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沙土)中的颗粒(黏土)中的颗粒(壤土)中的颗粒9、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壤土)的渗水性(黏土)的渗水性(沙土)的渗水性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形状不同,番茄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保持土壤湿润,适合在春季栽种。

蚕豆种子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而苹果籽则是扁水滴型,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红松种子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而冬瓜种子则是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种子则是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2.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仙人柱喜欢温暖向阳的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沙漠中;而雪松则耐阴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围广,可生活在高山上。

水瓶树则能储存水分,抗干旱能力强,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

椰子则喜欢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环境,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地区。

3.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温度、空气和适当水分。

植物的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植物由根、茎、叶组成,它们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叶制造营养物质(淀粉)。

叶包括叶柄、叶脉、叶片。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础的几个节上长出并深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5.花的结构包括花托、花瓣、雌蕊、雄蕊。

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

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黄瓜的雌蕊后面有一根未来的小黄瓜。

6.植物的繁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植物的传粉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昆虫传粉(虫媒花)、风力传粉(风媒花)、自花传粉和人工传粉。

3.叶子有正反两面,表面光滑。

叶片正面颜色较深,反面较浅。

大叶黄杨树叶厚而光滑,覆盖有厚蜡质。

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过冬,而大叶黄杨则靠蜡质减少蒸发过冬。

4.沙漠植物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树、胡杨、仙人掌、沙葱、沙芦草、复活草。

它们的茎长得特别肥大,帮助储存充足的水分。

根系也特别发达,以吸收更多水分。

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在(田野)、(花园里)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3、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4、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5、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6、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7、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8、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
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9、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
殖质)。

10、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11、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
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12、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3、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
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结论: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4、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15、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6、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7、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
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18、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变土壤的贫瘠?答: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
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9、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如:(蚂蚁)、(蚯蚓)、(蜈蚣)、(蜘蛛)等,(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