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合集下载

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概述

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概述

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概述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是指为了改善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提高水利工程安全等级,以及保障水库、水电站和其他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建立的一种数据汇集和分析平台。

在过去,水利枢纽的监测数据往往分散在各个监测点、各个单位或者各个系统中,不便于综合分析和综合利用。

而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则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汇集、集中管理和统一分析,为水利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以促进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

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水利枢纽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分析,可以为水利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掌握水库的水位、水质等情况,从而合理调度水库的蓄水和放水,保证了下游的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还可以为水电站的发电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率,从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水利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及相关的科研、技术、信息化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监测设备的建设和更新。

监测设备是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的基础,其建设和更新是保障数据采集的第一步。

水利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水利枢纽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监测设备的建设和更新工作,确保监测设备的类型齐全、配置合理、覆盖范围广泛、精度可靠。

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是水利枢纽监测数据汇集平台的重要环节。

水利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采集和传输网络,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精确采集和传输到数据汇集平台,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保障。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201009-0940(2021)-1-20-22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总体架构、硬件建设和数据平台建设等,对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标准化 信息平台 水利工程张飞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昌市 3300290 概况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安市峡江县巴邱镇约6k m的上游峡谷河段,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46.0m,防洪高水位49.0m,设计洪水位49.0m,校核洪水位49.0m;防洪库容6.0×108m 3,水库总库容11.87×108m 3;发电厂房安装了9台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60MW;灌溉耕地面积32.95万亩。

为了让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达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明细化、管理运行安全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管理范围界定化、理人员专业化等,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通过进行标准化运行管理建设,建立完善的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工程标准化建设水平,从而实现工程安全、持续、高效运行管理,确保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江西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树立“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

1 信息平台架构设计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采集层、传输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

数据采集层包括视频监控、水情监测、闸门监控、安全监测、移动巡查以及O A系统等方式采集数据,还从气象、国土、环保等行业系统采集数据;传输层主要包含由交换机、路由器、光纤等设备组成的通信网络。

数据资源层是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包括工程基础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工程运行数据库及业务管理数据库等;应用支撑层包括统一用户体系、统一地图服务、数据采集汇聚服务、工作流引擎、报表工作、消息服务等;应用层包括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桌面端及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移动端。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

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052-01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上世纪80年代以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模式。

即:借助常规的工具机电设施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来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控制,发布水情、工情调度指令等工作。

到90年代初期,通信、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开始得到初步应用,部分流域和水库进行了局部区域的山区水文和灌区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但数据还仅限于本流域内使用,不能与上一级指挥部门连接。

计算机设备多处于单机运行状态,没有形成网络。

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其技术特性和系统效益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新思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应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综合数据库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三、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应考虑以下几个部分:①网络通信系统;②数据采集系统;③综合数据库系统;④专家决策系统。

1.网络通信系统。

网络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应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

水利枢纽工程运行代管方案

水利枢纽工程运行代管方案

水利枢纽工程运行代管方案一、前言水利枢纽工程是指利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资源,通过建设堤坝、水闸、泵站等工程设施,调节水流,控制水位,利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工程。

水利枢纽工程在保障城乡供水、防洪排涝、灌溉农田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水利枢纽工程涉及到大量的水资源调度、管理和运行工作,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运行代管方案,以确保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文将从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管理和代管方案、现行代管方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水利枢纽工程运行代管方案,以期促进水利枢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管理和代管方案1. 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对水文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水资源调度和调控、工程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等内容。

首先,对水文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是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的基础,通过对水位、流量、降雨等水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水库蓄水情况、河流水位和流量等信息,为后续的水资源调度和调控提供依据。

其次,水资源调度和调控是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可以满足城乡供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等需求,同时有效地防洪排涝,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最后,对工程设施的检修和维护是保障水利枢纽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定期的设施检修和维护,可以保证工程设施的良好状态,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 水利枢纽工程的代管方案水利枢纽工程的代管方案是指对水利枢纽工程的管理和运行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由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或机构担任水利枢纽工程的代管单位,负责水利枢纽工程的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

水利枢纽工程的代管方案应该合理设置代管单位和代管内容,明确代管单位和代管责任,确保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 水利枢纽工程代管单位的设置水利枢纽工程的代管单位可以根据水利枢纽工程的规模和特点,从水利部门、设施管理公司、专业代管机构等单位中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或机构担任水利枢纽工程的代管单位。

浅谈WDS9002系统在水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WDS9002系统在水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m ,电站装 机 容量 4×1MW。主 体 工程 于 19 5 95
年 1 月开工 ,19 年截流 ,20 年元月通过竣 0 97 03
WD 90 S02系统 的数据 采集 平 台- A S O M - CC M
是集成 多种通讯 信道 和多种 R U协议 的通用水 T
工初步验收 ,20 O9年 9月通 过水 利部 组 织 的竣 情遥 测数 据采集 平 台 ,具 有后 台数 据处 理和 实
工验收 。
时查询功能,可独立运行。通过该数据采集处
理平台 ,能将 乌鲁 瓦 提水 利枢 纽工 程 的坝前水 位站 、出库 水 文 站 及 喀 拉 喀 什 河 干流遥 测 站 、
N R S02 AI WD 90 水调 自动化系统是专 门针对
大型系统工程 的需要 进行 研究 开发 的 ,主要 为
王振 华 :浅谈 WD  ̄) ¥ 0 2系统在 水情 信 息化 管理 中的应 用
2 2 实现 海 量 的数 据 存 储 及 快 捷 的数 据 查 询 .
・4 ・ 7
及水文气象信 息过 程线 ,创建各 类水 务信息报
表图形 ,编 制各 种 坐标 柱 状 图、雨量 雨 强 图、
D90 系统数 据存 储 模 式是 采 用数 据库 S0 2 列表 的形式 进行数 据 的存储 和 分类 ,数据 库列 表可 以存储 若干条 甚 至十 多万 条水 情数 据 ,因
23 提供友好 的人机 编辑界 面 .
续 2h 4 在线执 行计 算 过程 ,适 合枢 纽工 程水情 系统和电 网水 调 系统 中水 情数 据 的计 算及水情
查找,使水情信息整理归档更加规范,查询使 信息 的后处理 ,主要运行模式有运行监视模式 、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于百分之十 。
3 实例 分 析一 以 陡河水 库 为例
陡河 水 库 位 于 陡河 上 游 ,在 唐 山市 市 区 东 北 1 5 k m ,是 一座 以防 洪 为 主 ,兼 供 唐 山市 市 区 工 业 和 生 活 用 水 及 库 区 周 边 和 下 游 工 农 业 生 产 用 水 等 综 合 利 用 的大 型 水 利 枢 纽 工程 ;引滦 入 唐 工 程 修 建 后 ,又 是 引 滦 入 唐 终 端 调 节 水 库 。水 库 兴 建
也不尽相 同。 2 . 1 中 心站
作 者简介 :贾瑞 红 ( 1 9 7 0年一 ) ,女 ,教授 级高 级工 程师 。
般 采用具有 A / D 转 换接 口的传感器 , 一些情况
下 该 装 置 还 兼 备 显 示 、存 数 以及 打 印 的功 能 ,我
水交 7 k 资 源
水利规 划 与设计
了实例 分析 。 【 关键词】 水 情 自动 测报 系 统 水 利 工程 陡 河水 库 【 D O I编 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4 6 9 . 2 0 1 4 . 0 3 . O ( ) 8
【 中 图分类 号 】
如优 化输配水方 案,确 保水利工程安全 ,提高 水 的利 用率 , 在 一定条件下 , 可多蓄水 、 多发 电等 。 水情 自动测报系统按 功能可 以分 为三 大部分 : 即 数据 采集 、数据传输和 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装 置

站和测站 的结构是 由系统 的规模和作用 决定的, 不 同 的 系 统 功 能 要 求 选 择 的 中 心 站 和 测 站 结 构
们将这些采集装 置称为非 电量 电测 。 数据传输主 要是有传输 的控制装置 以及信道两方 面组成的 。 信道也是 由传输介 质和信道机组成 。 传输控制装 置是对信 号进 行采集控制 、 传 输控制 以及发送控 制 ,它 还 可 接 受 遥 控 指 令 执 行 命 令 。数 据 处 理 是 在 中心站 由计 算机 完成 的, 这 里的处理计算机一 般有两 台, 分别为主机和前置机 , 负责数据 收集 、 预处理等工作 , 并且还可 以按 照数据收集 目的做 出相应处理 。 实 际使用 中可 以用作水库防洪发 电 调度 、灌 区输 配水优化 以及实 时洪水 预报 等 。

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与系统选择

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与系统选择
着经济 的发展和水资源 的 日益紧缺 ,汾河二库的重要性将更为
报, 制定正确及时 的水库调度方案 , 通过科学调度 可使水库多蓄
水、 多供水 , 而提高水库防汛抗旱 的能力 。通 过水 情 自动测报 从 系统 的建设 , 可提高水库供水计量 和水质监 测的 自动化 , 提高水
突出, 因此 , 建立与汾 河二 库地位相适 应 、 能有效地促 进水库 可
作者 简介 : 原建 强 , ,9 1 出生 ,2 0 毕业 于 山西省 委 护为原则。系统关 键设备配备必要的备份。 男 17 年 0 3年
1 水情 自动测报 系统功能 水情 自动测报 系统 是采用现代科技对水 文信息进行实 时遥 测 、 送和处理 的专 门技 术 , 传 系统将水情 的动态数 据监测 、 数据
库水文站和寨上水文站 , 主要用来监测河道流量 的增加。中继站
2个 , 在水头 乡和横岭乡各有 1 个站点 。 中心站 1 。 个 使用超短波 O O Y H N I I N EA D T C N L G S
21 0 2年 第 2 7卷 第 2期
●应 用 技 术
水库水情 自动测报 系统 的建立 与系统选择
原 建 强
( 山西 省 汾河二 库管 理局 , 山西太原 ,306 0 00 )
具 体的原则 为 : 一标准 、 统 统一格 式 、 协议公开 、 明 ; 透 系统
收 稿 日期 : 0 2 0 — 7 2 1— 2 0
设备 的选择 以结构简单 、 性能先进 、 性高 、 可靠 防雷省电 、 于维 便 系统工作体制应符合水利部 、 防总 的要 求和《 国家 水文 自 动

个 , 别为 : 分 天池河 1 站点 , 子河 2个站 点 , 兰川 1个站 个 狮 屯

智慧水利巡检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水利巡检系统建设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水平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智慧水利巡检系统将实现更 高程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 高巡检效率和准确性。
02
多源数据融合
未来智慧水利巡检系统将实现 多源数据的融合,包括实时监 测数据、历史数据、地理信息 数据等,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 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03
跨平台集成
目前,许多水利设施的巡检仍采用人 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 到人为因素影响。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预警手段,水 利设施的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隐患。
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不足
传统水利设施缺乏智能化的数据采集 和处理能力,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设 施运行状态。
智慧水利巡检系统需求分析
自动化巡检
01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水利设施的全面、快速、
03
身份验证与访问控 制
建立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或人 员接入系统。
数据库设计和存储优化
01 02
数据库选型
选用高性能、高可扩展性的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等 )或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Cassandra等),根据实际需求 进行合理选型。
常见问题库
建立常见问题库,收录已知问题和解决方案,方便用户或维护人员 随时查阅。
版本迭代计划和更新日志
版本迭代计划
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制定系统的版本 迭代计划,明确每个版本的功能增强、性能 提升等目标。
更新日志
详细记录每个版本的更新内容,包括新增功能、修 复的问题、优化的性能等,方便用户了解系统的更 新情况和变化。
数据分析与挖掘
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 深入分析,为水利设施的运维提供有力支持。

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方案

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方案

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方案第一章绪论1.1 概述水利枢纽工程是指为了调节水利工程水库、沟渠、泵站、输水枢纽等设施以及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运行,所规划、建设的设置在重大水利工程中的关键设施。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水流的调节,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防洪减灾和排洪排涝。

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理有效地运行管理水利枢纽工程,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大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国家水资源的安全供应,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目的本方案的目的在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保证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同时提高节约资源和经济效益。

1.3 本方案的编制依据本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条例》、《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规程》、《水利枢纽工程维护和管理规程》、《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及经验总结。

第二章运行管理组织与人员2.1 运行管理组织机构为了保证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稳定的运行管理,我们将建立以下运行管理组织机构:1. 总经理办公会:最高领导层,负责决策和指导工作。

2. 运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水利枢纽工程的日常运行、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工作。

3. 监测监控部门:负责对水利枢纽工程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及分析,提供运行管理部门和总经理办公会决策的依据。

4.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培训、事故应急处置等。

2.2 人员配备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的人员配备应符合国家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其中包括:1. 运行管理部门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2. 监测监控部门人员:包括数据采集员、分析师等。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包括安全生产主管、安全检测员等。

同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软件1.1项目概况1.2系统需求。

1.2.1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应基于各测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自动化处理进入为本系统运行配置的数据库,实现对水情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测报的功能,应满足不同数据源的接收方式维护,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模型库、预报库等其它专用库,按照满足水情预报成果的制作与发布要求。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处理、数据库管理、标准数据库创建。

1.2.2水文预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模式,坚持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

建立满足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服务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

1.2.2.1系统功能水文预报作业系统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的平行运行,并可进行多方案成果的交互式分析、比较,为水库的预报调度运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运行模式可采用自动定时预报和交互式预报两种模式并举。

水文预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水情数据预处理、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模型(方法库)指定、作业预报计算、考虑预见期降雨的预报计算、水文预报成果交互式分析和预报精度评定。

1.2.2.2预报项目预报项目为入库流量、坝址区重要站水位;预见期包括6h、12h、24 h、48h定时过程预报和洪峰预报。

1.2.2.3运行功能要求短期作业预报运行程序,采用交互方式指定本次使用的模型程序,以方便加入新的预报方法库和在不同的预报站上进行不同的预报模型的组合。

系统具有实时校正的交互修正等综合分析功能;具有利用降雨综合分析信息,对预见期不同降雨量级水文情势变化的模拟功能。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检索功能。

作业预报系统还应包括成果输出、精度评定、方案参数率定等配套功能。

1.2.2.4水文预报系统集成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应将短、中期水文预报的全部功能集成到一个总平台上,并具有水雨情信息查询、报表生成、资料整理归档等功能,供用户完成全部短、中期水文预报等相关的工作。

江垭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垭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计 多年 平 均发 电量 7 5 .6亿 k ・ , 机 设 计 引用 流量 W h单
1 16 /, 游 正 常尾 水位 15 4 .8 s下 2 m。
该 水 利 枢 纽 的 水 情 自动 测 报 系 统 为 某 局 设 计 。 19 年 1 信 道 测 试 完 毕并 开 始 建 设 施 工 , 19 98 2月 至 99 年 9月投 入 试 运行 。本 系统 包 括水 文 站 3 , 位站 1 个 水 个 , 量站 1 个 , 雨 2 中继 站 5个 , 中心 站 1 , 2 个 站 个 共 2 点 。 在试 运行 期 间系 统 运行 情 况 较 好 ( 库 水 位 最 高 水
达 到 2 7 8 , 于 19 1 .m) 并 9 9年 l 2月通 过 验 收并正 式投 入
报系统从这里采集 的数据而计算出来 的水情预报就偏 差 很 大 , 电厂 运行 、 洪 调度 、 料 整 理 等 带 来 极 不 对 防 资
利影 响 。江 垭 水 库 是 一 个 年 调 节 水 库 , 容 系 数 为 库 02 , .8 机组 年 利用 小 时数 仅 250 , 2h 大部 分 处 于空 载 或 停 机 状态 , 此 下去 江垭 水 文 站所 测 的 数 据 将 严 重 影 长 响江垭 水 利枢 纽 工 程 的正 常运 行 。 为满 足 目前 电厂 运行 需要 ,00年 1 20 2月在 尾水 出 口增设 一 套水 位 装 置 , 通过 实 测水 位 换算 流量 , 在无 泄
水情 自动测报系统投 运以来所暴露 的江垭 水 文站 、 溪河水 文站 、 阳能 电池容 量等设 计 问题 进 淋 太 行 了比较 详细的分析 和研究 , 并提出对策 , 对测报 系统 的运行管理有 一定 的指 导作用 。 关键 词 水情 测报 问题 对策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现阶段,为实现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多源异构数据的集中管理与轻量化展示,项目管理单位自主研发了基于Web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总体架构采用C/S模式,开发中的功能模块采用B/S模式,降低了数据泄露风险的同时缩短了研发周期。

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可为其他Web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用引言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感器、物联网、水利卫星通讯站、大数据处理方法、现代测绘技术、水情数据库等配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与深度不断精进,水质、水量、水位、水情等实时数据得以动态收集与有序组织管理,有力支撑着水利工程地质三维模型建立、地表形变监测、水质污染分析、汛期洪灾风险评估与预警等综合研判与水利应用,为当地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灾害预警等提供水利水情大数据与多样化的业务功能应用,以良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的实质性运营效益。

1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1.1实用性原则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前调研不充分、功能目标不明确,往往造成系统不适应用户端软硬件配置、功能模块不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轻量化结构设计不能有效替代专业软件、操作流程复杂影响信息数据使用效率等问题。

IMS开发采用PDCA循环机制保证系统质量,即每个版本都经历了需求分析、代码开发、版本测试和发布上线四个阶段。

另外,IMS中包含大量全景数据、地理信息和BIM模型,这些数据的使用具有专业性强、软硬件配置要求高、体量庞大等特点,系统的开发应首先考虑降低数据使用门槛,将基础数据的计算处理、图形渲染交由高性能计算机和专业人员完成,再由信息管理系统轻量化展示,这样可以减少用户端软硬件投资,项目管理人员可将注意力更多集中于信息的使用。

1.2信息化、智能化数据收集与传输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农田水利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对水资源、农田灌溉作业的全天候实时监控,并将具体的信息数据全面的收集、传输到信息数据库中。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的信息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的信息管理

文 类 件别

存号 档

×××工程监理部收文处理签
上签字 , 接受 人员 应该 是 接受单 位 指 定 的或 双方 约 定 的人
来 单 文位
标 题
文 编 I 收 时 I 件 号 文间
复号 文
员, 不要 随便找人代收 , 以避免产生麻烦 。

拟办意见 领导意见
21 年 01
第 6期
( 3 卷) 第 9
黑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H i nj n c nea dT cn l yo tr osrac e og agS i c n eh o g f l i e o Wae nevn y C
N .

程 和单元 工程 、 部工程 验 收格式 、 同计 量 支付 和变 更 申 分 合 请及 审批格式 。 32 监 理部 收发文编码方式 . 32 1 收发文编 码方 式 ..
XX X |X X |SX X |X X XX XX XX XX
或信 号的输送 、 和记忆 的作用。 反馈
4 3 监理月报 .
监理 月报是监理对 1 个月监 理工作 的总结 , 监理月报 包 括 的主要 内容 : 监理工作概述 、 程进度与 形象面貌 、 工 工程 质 量与控制 、 投资控制与支付 证书 、 同执行情 况 、 合 现场会议 和 往来信 函 、 安全生产 、 明施工及 环境保护 、 文 监理 机机构 与监 理工作 、 承包人情况 、 工程大事记 、 程进度 照片。 工
R)
位)
范》 S28 20 ) (I8 — 03 支持监理 的工作 开展 , 管理亦是 保存 _ 信息 监理工 作的痕迹便 于 以后 必要 时有稽 可 查 的依据 。信息 管 理 的具 体任务包括 4个方面 : 1进行信 息管理规划 , 信息采集 目标。 ) 确定 2 建立信息管理 系统 , ) 收集及整理相关 信息。 3 交流信息管理成果 , ) 实现信息传递 与共 享。 4 运用信息管理成果 , ) 指导工程建设管 理。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摘要】安全监测是了解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监测及数据分析,可以掌握各个建筑物的工作状况,评估其安全性,预测、预报工程的运行情况,提高管理的水平,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为设计施工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结合某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工程的特点,统一规划设计了全面的安全监测系统,并对该工程监测断面及测点布置、监测系统自动化设计进行了介绍,以了解工程施工及运行期的性态,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

【关健词】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监测设计某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右岸引水发电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坝顶高程390.00 m,最大坝高138.00 m,电站装机2台,单机容量35 mw。

工程等别为ⅱ等,相应拦河坝、电站引水洞进口等建筑物为2级。

电站引水洞、电站厂房、开关站等建筑物为3级。

坝址区主要岩层为天河板组泥质条带灰岩、豆状灰岩,石龙洞组白云岩、白云岩夹灰岩,岩体较完整,抗压强度较高,坝基上游为石牌组砂质页岩、粉砂岩。

坝址区岩溶不发育,岩体透水性弱,断层不发育。

根据该工程特点,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将按照重点、一般两个层次选择监测部位,有针对性地布设各类监测设施;充分考虑当前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力求采用可靠、先进的监测手段,及时、准确地掌握建筑物及其基础从建设到运行全过程的安全性状,为分析、评价工程安全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监测设计力求做到施工期与永久运行期监测相结合,仪表量测与人工巡查相结合,人工采集与自动化半自动化采集相结合。

监测系统的重点则放在对两个效应量的监测上,即变形和渗流。

1安全监测的目的该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安全监测以确保各类建筑物在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的安全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验证设计、指导施工等需要。

首先,通过对各类建筑物整体状态全过程持续的监测,采集建筑物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温度变化各效应量的初始值、基准值和各阶段变化过程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与评价。

潮州供水枢纽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潮州供水枢纽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潮 州供 水 枢纽 ( 以下 简称 枢纽 ) 省 级 重 点 工 程 , 是 担 负着 韩江 下游 三 角洲 地 区水 资源 统 一 调 配 ,解 决 当 地 人 民群众 生 活用水 和工 农 业 生 产用 水 等 任务 。枢纽
分集 中到 服务器 上 ,简化 了系统 的开 发 、维 护 和使用 。 2 )使 用 Sl rgt i el h 技术 的 R A平 台 v i I 微软 Sl rgt 一个跨 浏览 器 、跨 客 户平 台 的技 i el h 是 v i
台帐管 理 、物资 管理 等集 成 为 一 个数 据 充 分 共享 的管 理 信息 系统 。MI S系统 实 现 分 级 管 理 ,潮 州 供 水 枢 纽 管 理处 和水 力 发 电 中 心 2个 法 人 单 位 实 现 数 据 共 享 ,
业 务独 立 ,相互 配合 。 2 系统体 系结构
闸 、船 闸和 水 电站 等 潮 州供 水 枢 纽 工 程 信 息 化 系统 的 高 度 集 成 与 信 息 共 享 。
关 键 词 :供 水枢 纽 ;信 息共 享 ;RA;Sl rgt I iel h v i
中 图分 类 号 :T 6 V1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0 8—0 1 (0 2 0 0 8 O 12 2 1 )7— 04一 3
(. 广 东省潮 州供 水枢 纽管理 处 ,广 东 潮 州 5 12 ;2 1 20 1 .福 建四创 软件 有 限公 司 ,福 建 福 州 300 ) 50 1
摘 要 :介绍潮州供水枢纽生产信息管理 系统 ,综合利 用网络技 术、R A技术 、S vrgt 术等信 息化技 术 ,实现拦 河 I iei 技 l lh
业 图形 、音频 和视 频 的 We b应用 程 序 ,增 强 了用 户体

浅析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浅析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水为主, 兼顾防洪 、 发电、 灌溉。 工程 由浙 江 成 系 统 瘫 痪 。 这 样 就 对 信 息 管 理 造 成 了 很
及 联 机 预 报 方面 的 工 作也 有 了 显著 的进 步 山 渡 引水 枢纽 和 渠 系两 大 部 分 组 成 , 以 供 的要 求 , 也 经 常 出现 设 备 或 者 软 件 故 障 造 与提 高 ,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的发展 , 在 防 洪 抗 旱 工 作 中 的指 导 作 用 已 经 臼益 突 出与 显
工程 信 息 化 的管 理 工 作 , 就 要将 计算 机 、 交
换 控 制 设备 、 通信设备、 遥 测 遥 控 设 备等 软 集 及 测 绘 成 图 , 它 对 于 水 库 坝 址 的 地 形 及 制 也 不 健 全 有 相 应 的 漏 洞 。 管 理 部 门 对水 硬 件设备处 理安排好 , 将 这 些 设 备 进 行 协 河 道 的 地 形 图 的 绘 制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利 工 程 信 息 不 能 很 好 的 把 控 和 其 他 部 门 配 调调 配, 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 这样 能 够 提 用 。 G P S系统 具 有 高 精 度 及 高 效 的 信 息 自 合不当, 自己的职 责也 弄不 清楚 , 比 较 模
不 健 全
1 水 利工程管理 的信 息化建设概述
水利 工程信 扈 化建 设是 将计算 机 、 通
3 水利工程信息 化管理的实例
温 州 赵 山渡 引水 工程 是 珊 溪 水 利 枢 纽
信、 光电 、 微 电子、 遥 感 等 高 科 技 技 术 普 遍
水利 工程实施 信息 化管理 , 就 必 须 配
学术论坛
S C ; E N O E & 丁 E C H N O L O @ Y 2 0 。 1 4 N O . 。 0 3 . 1 j : 圆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网信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网信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网信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02.27•【文号】办信息〔2024〕65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水利网信工作要点的通知办信息〔2024〕65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贯彻落实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水利部党组关于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要求,切实做好2024年水利网信工作,水利部制定了《2024年水利网信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水利部办公厅2024年2月27日2024年水利网信工作要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统筹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守牢水利网络安全底线,驱动引领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一、全力构建数字孪生流域1.优化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

持续优化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全国水利一张图),完成年度水利对象基础数据更新入库与成果上图,加强数据服务及安全保障。

统筹国产卫星影像资源,开展年度卫星遥感数据生产并更新数据底板。

完成2024年度全国陆域2米分辨率、重点地区亚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支撑水土保持监测监管、水资源监管、河湖管理、数字孪生三峡建设等。

2.完善部本级信息化基础设施。

持续扩充水利部一级水利云,扩建不少于50万亿次双精度浮点高性能算力资源。

完成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视频会商系统改造。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站( 距大坝址上游 6 k 、 3 m)乌鲁瓦提水文站 ( 大坝下游 距 0k 、 . m)库水位 自记水位计组成 , 系统于 2 0 年全面 5 该 01 建成投运 , 监测的主要项 目有流量 、 水位 、 水温、 气温 、 降
3 建设 完善枢纽 工程水情信 息 系统 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水利枢纽工程 的现代化 管理水平 ,必须
韩艳红/ 瓦提 水利枢 纽水情信息监测 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乌鲁
5 7
建水情信 息监测 系统的运行管理研究 ,应从 以下几方 面加 以建设与完善 : a 为精确计量水库实时进库流量 ,必须在水库 回水 . 线及 校核水位 以上 干流和 主要 支流各修建 水文测 站 1 座, 保证可控制坝址 以上 9 %以上的径流 , 5 适时掌握入库 流量 的变化情况 。 由于这些水文站所处位置坡 陡险峻 , 属
流量 自然 就存 在较 大误 差 。
b 现有 的信息系统不能实现信息数据 的 自动采集 、 .
处理 、 分析和报送 , 也没有建立水情信息与闸群操作的联 动机制和响应机制 , 更没有水库调度的预报 、 预警信息反 馈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 所有数据的采集 、 处理 、 分析 、 报 送全部要依靠人工完成 , 其监测手段与方法 比较落后 , 不
5 6
水利建设与管理 ・0 1 2 1 年第 5期
鬟 翻翱嘲 蜱 嘲 藏 黧 鼙 犁 悯 囊薰
韩 艳 红
( 新疆 乌 鲁 瓦提 水利 枢 纽工程 建设 管理局ຫໍສະໝຸດ 和 田 8 80 ) 4 00
【 摘 要 1 本文主要根据乌鲁瓦提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 系统 的建设与管理 现状 , 剖析在运行管理过程 中水情信 息
雨量 、 燕发量、 泥沙含量、 水质化验等。 因工作条件艰苦和 监测手段原始 , 托满水文站每年的工作周期为 5月 1日 ~ 9 3 月 0日, 其余月份水情靠延用历史水文系列资料推算。

“数字大坝”在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

“数字大坝”在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

“数字大坝”在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摘要: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填筑碾压施工质量是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大坝的运行安全,而堆石体的施工质量,主要与坝料级配和填筑密实度有关,因此在堆石坝的施工中,有效地控制坝料级配和填筑密实度是保证大坝施工质量的关键。

堆石坝的填筑施工质量管理,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依靠人工现场控制碾压参数来控制施工质量,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所以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引进了一种具有实时性、连续性、自动化、高精度等特点的堆石坝建设与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即“数字大坝系统”。

对坝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和填筑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数字大坝、信息化管理、主要环节、实时监控、GPS1、工程概况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在保证向塔里木河干流生态供水目标的前提下承担灌溉、防洪和发电等综合利用任务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等别为Ⅰ等大(1)型。

最大坝高 247.0m,总装机容量 750MW,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第一高面板坝。

坝体总填筑量 2200 万 m3,其中砂砾石料填筑量约 1300 万 m3。

为了确保大坝填筑施工质量引进了数字大坝系统。

2、数字大坝的构成及原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数字大坝包含料场料源开采及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坝料自动加水系统、堆石坝填筑碾压质量自动监测与反馈控制系统三大系统。

2.1 料源料场及上坝运输实时监控原理及方法以 GPS 技术为核心,将数据传输技术、GIS 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及相关硬件设备有效的集成运用,在整个大坝施工区内建立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高效的上坝运输监控系统,实现料场料源匹配动态监测及报警、车辆信息及空满载监视,以及车辆运输上坝动态监视,使坝料运输及卸载得到严格控制,可为堆石坝施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监控数据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总控中心,卸料匹配功能指标是通过运输车 GPS 定位数据经计算实现。

百色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施工总结

百色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施工总结
图 2 系统 施 工 过 程 流 程 图
雨量设置等, 最后必须将雨量参数置为零。然后进行人工发
数, 如卫星发数完毕马上 关机 , 中心 站 已收到 该站数据 , 则 信
雨量站大多数建于砖混结构房 屋楼顶 , 直接 利用楼顶作 为施工场地 , 其所在房屋 作 为施 工用房 和仓 库。本 系统 有 5 个雨量站 为柱杆安装方 式 , 临时征用站 点周 围土地作施 工场 地, 租用站点附近房屋作 施工用房及仓 库 。各站 点根据周 围 地形情况 布置 避雷 地 网 , 挖地 沟并 回填。水 文站 的水 位 开 计、 数传 终端 、 电池等仪器设 备安装 在现有 水文站房 内, 蓄 雨
土建施工 l 十 ——岫 土建完成卜—_ 叶设备安装l —— 系统验收
21 设 备安装原则与方法 ,
对设 备的质量把 关从生产到安装 都没有间断过 , 各设 备 要求有产 品合 格证 和 系统 产 品检测 报告 。由于 系统 产 品高 度集成 , 安装时把成 品设 备运 至现场直 接安装接通 即可。为 了保证 没备安装 规范 , 场安 装前还 要 采取检 查产 品 , 识 现 标 隔 离不合格 品等措 施 ; 安装 时严格按 照有关技 术要求对 卫星 天线 、 水位计和雨量计等仪器进行 安装 。
站 3 个 )全部采用北斗卫星通信 , 上和 坝下站外 , 6 , 除坝 其余
的8 个水文站采用 有线 电话 ( SN) 传 网备份 信道。 系统 PT 数 采用 自报式工作体制 , 系统工作流程见 图 1 。
统北 斗卫 星通 信信 道 , 然后依次安装 遥测站设备。
【! 川中 【一 J J心 I !Ⅲ 【)… 兰 H J r (J 苎1 站 l )
施 工质 量管理和施 工安全 管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发表时间:2019-02-13T16:29:34.25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2期作者:宋强
[导读] 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

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宋强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48
摘要: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

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管理;
1建设完善枢纽工程水情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使水利工程管理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由于该河流域水资源的有限性、水雨冰雪情的变化性、农业灌溉的时效性、生态供水的动态性和水资利用的系统性等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提高工程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建设与完善水利枢纽的水情信息监测系统非常必要。

2水情信息监测系统运行建设管理
2.1水情监测项目设计
①大坝渗流监测;②出库、入库水位监测;③出库流速监测;④视频监视;⑤闸门自动化监控。

对于各水利枢纽来说,地处降雨比较少的地区,长期干旱,所以蒸发量和降雨量可以不予计算,关于入库的水位可以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以及量程为20-50m的振弦式水位计进行测量,出库水位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进行监测。

2.2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
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将所有水情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核算、综合分析反馈,实现水情监测、闸群调度的远程控制。

按照防洪调度的总体要求,将相关水情信息接入防汛抗旱专用网,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互补共享,提高枢纽工程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见性管理水平。

同时建管局相关业务人员可按分级权限要求,对水情监测信息进行远程查询、修改、传阅、打印、发布,建成集现地与远程于一体的调度集权控制中心。

2.3修建水文测站
近年来,城市化促使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下垫面与天然状况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因素使城市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短历时局部强降雨发生的频次也显著增加,在城市大面积不透水化的条件下,必然引起降雨期间流域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加,产流时间缩短,汇流时间加快。

每年6-9月,一些地区最易因遭受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引起部分路段、片区出现暂时性积水。

为了及时掌握城市的降雨量与时空分布,适时调整站网,利用遥感、遥测、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建立城市雨水情监测站网,使监测城市暴雨能力明显提高。

为精确计量水库实时进库流量,必须在水库回水线及校核水位以上干流和主要支流各修建水文测站1座,保证可控制坝址以上95%以上的径流,适时掌握入库流量的变化情况。

由于这些水文站所处位置坡陡险峻,属于无人区,交通、通讯不通,所建水文站采用传统的人工值守和中继站通讯模式均不可取,必须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电源可根据当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水文测站的动力需求情况,采用太阳能电池板。

同时将现有的托满报汛水文站改成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

水文测站建成投运后既可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和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大大降低运行管理的劳动强度。

现有的出库水文站由于距离枢纽调度中心较近,仍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光纤通道直接传输模式。

2.4水库精确进库量计算
想要得到精确实施进库水流量,需要在水库回水线和校核水位以上的支流和干流建立水情监测站,这样可以对坝址95%以上的径流进行控制,从而掌握实施进库流量情况。

而且因为水情监测站地处位置比较险峻,交通和通讯都不是很好,选择传统人工水文站值守、中继站模式的通讯,是无法到准确进库量监测的。

所以,关于水库进库量可以选择卫星发送信息、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电源方面可以选择太阳能的方式提供,因为当地的日照时间比较长。

2.5改变目前水库水位计
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套雷达式或是振弦式的自记水位计,实现在涌浪比较大、水库结冰等环境下水位的有效监测。

之后在建设一套形式相同的坝后自动水位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大坝安全监测。

改造现有的水库水位计,增设一套振弦式或超声波式自记水位计,以满足在水库结冰、涌浪较大等不利条件下水位的正常监测。

同时增设一套相同形式的坝后水位自动监测装置,以便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之用。

建立的这两个测点要与枢纽调度中心相距较近,考虑到经济方面,可以使用光纤通道实现数据传输。

2.6建立视频监测
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了解事物、获得信息的需求已经从文字、数据方式发展到媒体方式。

在需求推动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结合,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兴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

有关研究表明,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55%-60%依赖于画面的视觉效果,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只有7%依赖于数据内容。

因此,可以看出视频监测功能在防汛指挥、抢险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利用网络视频传输手段,对各水文站断面、水位站水尺实时画面进行浏览监视。

视频通过网络传送多个站点的水雨情信息,供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实时信息。

水情中心接收显示系统可以实现现场实时图像、数据的同时显示,使各类汛情信息的综合查看与会商更具直观性和便捷性,有助于提高防汛指挥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经验和建议
关于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需要根据当地气象、地理和水文情况进行规划,建立一个连续性、完整性、经济性的监测数据系统。

对于降水比较少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个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监测管理系统。

实现气温、洪峰流量、冰川积雪、高空零度层、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等信息的监测预报。

关于风速风向、蒸发、水温、雨量、湿度等项目可以建立较少的监测设施。

另外,水情监测站关于
出入库水量还需要建立一套人工测量装置系统,每年进行1-2次的人工定期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相互修正和验证。

同时在监测手段上创新不够,应大量引进先进的雨量、流量、水位等先进的监测设备,如遥测翻斗式雨量计、电波流速仪、测量剖面流速分布的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气泡式水位计、雷达式水位计、视频监测系统等。

同时适时调整站网,大量采用雨水情监测新技术、新设备。

参考文献:
[1]巩向伟,侯丰奎,张卫东,等.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自动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2).
[2]钟慧娟.水电站中水情水调自动化遥测系统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7).
[3]李端有.长江水利委员会领导赴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回访并慰问长江科学院大藤峡安全监测项目部职工[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