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之我见论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之我见摘要: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讨论了当前生物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这些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能更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活动的实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熟悉操作规程,培养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规程,如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药剂的配制,实验材料的选择、培养等,对生物实验中经常用的观察工具——显微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原理和使用方法,在实验中严格按照显微镜使用规程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使用,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
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
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物体局部和细节。
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
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象了。
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
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了实验的操作规程,才能在实验中按照要求完成操作。
二、学会做记录,培养观察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之我见论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之我见【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生物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将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既是文化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个性品质的重要过程,教师应当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索实验学习的一般方法,激发独立思考与独立研究的能力。
本文就实验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
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
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都没留下完整的印象。
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
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2 积极改进实验,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
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加思索。
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主要的地位。
而新课程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无论从传统知识的继承到新知识的探索,还是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探究知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主参与的意识。
将探究学习应用于生物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新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
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通过老师的“导”,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和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会被充分地激发。
实验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其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博得了学生的喜爱。
探索性实验是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状态,让学生参与重演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
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创造实验教学的最佳情境,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发现,一个小实验就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的情境。
如教学《叶的蒸腾作用》时,教师首先出示实验现象,再介绍实验装置要求,然后问学生:“干燥的塑料袋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可能从下面的瓶里上去吗?可能从外界的空气中进去吗?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做出大胆的猜想并回答,也就是开始了探索创新。
二、引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我们教材上的实验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药品的配置使用到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等都有较为合理完善的安排,是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
但我们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这恰好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不要把生物实验课上成实验验证课,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精选3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精选3篇)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第1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得所有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而参与到了课堂中,因此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而对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生物学科有了更为深厚的兴趣。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互帮互助互补来学习知识,不仅改善了自己同其他组员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和睦共处。
第三,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孤军作战,而是与他人一起完成,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了解了合作学习的几点重要性,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力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1.合理分组,合理搭配组员对于合作小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实不是合作,而是分组,是组建学习小组之前的分配组员工作。
如果小组分组不科学,一个组内都是学困生,或者都是学优生,或者一个组内学生性格不合,经常发生口角,那么便是失败的分组,也就注定了是失败的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等)进行分组,确定每个组都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一般的,都有男生有女生,有沉默的有活泼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学生是具有合作能力与组间竞争条件的。
2.注重课上合作指导初中生物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讨论活动或者是实验活动、比赛活动等,在布置合作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合作学习保障实效性。
例如,本人在学生进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小组内曾经出现了几种看法?(2)小组一致认同哪种看法?(3)评价自己对本小组讨论的贡献。
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利用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提出中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
在教师方面,应该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引导者、设计者的位置上。
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探究式教学,扩展实验空间,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兴趣能力创新实验教学知识技能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包容了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的理论就是人们通过实验结出来的。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更牢固的掌握和记住所学知识。
“新课改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因此,生物实验的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达到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大力度进行实验教学。
1.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主要产生于求知欲和验证所学理论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这一心理需要,学生的创新意识或创新动机主要来源于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他们探索和钻研的起点,也是驱动他们深入探索的最直接动力,有了探索才可能形成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思路、方法或设想,进而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都觉得生物课枯燥乏味,许多理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也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应用层面。
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生物科学特点的理解,忽略了实验教学的价值,一味的狠抓理论知识;二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认为高考还是理论第一,实验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完成,甚至必需的演示实验也没有,这对于及个别学生来说可能会用心记住,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而使教师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就可以使学生收获课本以外的知识,明白很多自然现象。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摘要】生物教学中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主性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主要探讨在生物教学中采取适宜策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主性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
其中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每位生物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采取适宜策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设计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利用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学生实验培养实验分析能力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编入了不少演示实验如“渗透作用”“酶的高效性”实验,生物史中含有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研究历程,并且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学生实验。
这些实验都是实验分析研练的极佳素材。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并根据实验目的、原理确定实验方法、步骤,并进一步讨论交流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帮助学生训练提高实验分析能力,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即从取材、药品与试剂、步骤及操作、器具的使用方法四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
按要求取材,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p11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很少看到分裂的细胞,就是因为切取根尖部位不准确或取材时机不当。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
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p6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中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时,会使细胞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使细胞死亡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潜力也是生物学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认真地研,开发,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里特征。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
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设计和进行的实验,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现成试验器具要深刻得多。
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代替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中,按照书上的要求,探究的是温度的影响,但是,学生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家里没有冰箱,所以这个实验根本无法完成。
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动动脑,除了温度能影响霉菌生活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霉菌的生活呢?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他们想到了很多可能会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决定:探究水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下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实验,同学们做出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实验的成功给了他们极大的激励,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要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加以利用,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会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敢想敢说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能否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主要取决于对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上。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论文]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兴趣是推动学生愉快学习的动力,能力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二者不可分。
教师应根据现有的教材积极去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一、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1.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以自身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树立威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因此,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2.及时当众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学生就会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检查他们的作业,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同时耐心倾听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并给予答复,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自豪感。
3.善于体会学生的情感,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情绪上的种种障碍,并真诚帮助他们加以调整和克服。
4.利用亲切的教态和优美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讲台如舞台,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幽默是一个良好的修养。
教师幽默风趣地授课可使学生百听不厌。
做好以上几点,学生对教师就会爱戴和信赖,会对生物课产生兴趣。
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态度和教学作风,就能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重视实验,培养兴趣和观察、动手能力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形成生物学概念所必需的感性认识。
特别是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生动、有趣的实验跃跃欲试。
因此,我们应尽量创造实验条件,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点拨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实验应让学生亲自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10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一、课外小实验能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学的好奇心在生物课外小实验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的新鲜感以及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
例如,在夏天,没有放在冰箱里的剩饭第二天就会发馊,而放在冰箱里的剩饭不会发馊,可指导学生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对照实验,分析得出结论: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等环境因素。
此类有趣的小实验能把学生引进生物知识的海洋中。
“生物难学”这一畏难情绪被淡化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在课外小实验中得到了启示,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课外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生物课外小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及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创新的实验活动。
课外小实验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中的知识,不迷信,不墨守成规,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力,独立思考,大胆探求,独具匠心。
并且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因此,课外小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特性与特长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学生亲自动手,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操作疑问,通过不断地检验练,由不熟练到熟练,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课外小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学常识,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融入生活中。
如,在研究“植物营养繁殖”时,教师特意组织学生课外进行种植马铃薯、柳树扦插以及草莓压条栽培的实验,可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的爱好以及条件来挑选其中的一项来进行实验。
这样,学生在课外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且向自个的爸爸妈妈研究,向有经验的农民进行讨教,在天然的实验田当中大胆地求证课本上的知识,不断地探究生物的奇特性,既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办法,又领会到了劳作的趣味,并且深刻地认识到生物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生物工程教学实践论文(5篇)-生物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教学实践论文(5篇)-生物工程论文-工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物工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分析为满足生物工程学科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生物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生物工程作为新的高等教育专业产生。
该专业主要课程有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等。
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且又和生产联系紧密。
为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在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培养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心得,就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1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践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已成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共识。
高校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毕业文凭,而是毕业生是否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
工科学生毕业,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实践动手能力都非常重要。
实践表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途径的探索2.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教学,既可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完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建立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可采取以下途径:①转变教师育学思想,加强学生实践学习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没有被老师和学生重视,依赖于理论教学而存在。
②专业课程系统化。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且各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在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就是指动手能力。
它包括正确使用解剖器材、显微镜、玻璃器皿和药品等,并能对实验的材料进行剖析、制作标本、鉴定等过程所具备的技巧和技能。
在实验课堂中,让学生尽快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1.教师演示,完成动作示范初中生对实验具有极强的新鲜感和急于动手操作的欲望,然而学生又不知该如何下手。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演示操作,然后进行模仿,当然教师应该具有准确且熟练的操作。
同时,教师应该耐心严谨地示范,就算是擦载玻片这样的小事。
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连贯性较强的操作就应该进行分步骤来完成,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可以分解为取镜、安放、对光、夹片、调焦、观察、还原来进行。
对有些步骤还可以再分解为更小的几步,如显微镜的对光,可以分为三步:调光圈(选用适当光圈对准通光孔)、调物镜(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反光镜(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
2.规范操作,避免出现意外教师在讲解实验操作时就该预先指出其危害,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警觉,让学生注意自主克服,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例如,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盲目地使镜筒下降,造成玻片、镜头的损坏;有的学生使用单眼看显微镜,既不利于绘图,又易引起视觉疲劳。
再例如,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教师应该重点强调装有酒精的小烧杯一定要放在装清水的大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
若直接给小烧杯加热量易引起酒精自燃而产生危险;给酒精灯点火时,不能采用“碰头”的点火方式,这样容易造成失火等。
3.人人动手,学会独立操作实验技能的掌握是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和提高,如果只看他人操作,而不亲自动手是无法获得的。
例如,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这本是极简单的动作,但是刚开始时却总有学生会出状况,不是夹碎了盖玻片就是夹掉了,要经过多次训练才会得心应手。
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浅谈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以初中生物教材为例,其中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这也正是生物学中所至关重要的。
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如初一上学期内容熟练使用显微镜、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实行模拟实验。
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
此时,一般先采取教师演示学生模拟方式进行实验,不着急让学生先接触仪器。
如《显微镜的使用》一课,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先由老师操作显微镜讲解要点、做示范,学生模仿操作,并且记住要领。
这样模仿操作几遍后,再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由组长领作一两遍,再由学生独自自行操作。
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
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还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对仪器造成的损害。
2.进行分段实验。
对于刚接触实验的学生来说,实验的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所以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
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
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和科技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体验活动过程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中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实验和科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生物学课程标准》,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字:生物实验;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912006年,我县通过了贵州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验收。
通过“普实”验收前的积极准备,我县各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软、硬件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中小学教师通过参加省级集中培训,实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管理水平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实验室建设逐步趋向标准,实验仪器设备更加完善,基本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为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组织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但是,由于一些人为和客观的原因,现在很多学校却把实验仪器作为实验室的装饰品,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普遍很低。
部分老师和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重视不够,很多老师平时不正常开展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更别说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到期末才在“理论上”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
这样的教育态度和观念,导致学生缺乏必要基础训练和实践体验,不仅与落实素质的要求越来越远,更别说培养创新型人才了。
笔者现就了解的一些基本情况做浅显的分析。
1、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自然科学,它们源于自然现象,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奥秘。
获得真实、直观的感受,理解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生物学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1.1、真正开展和完成实验教学的学校少,特别是乡镇学校更甚。
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了解生物仪器的原理及各类药品的特性,培养学生使用食品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验程序的能力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实验课堂。
关键词:实验教学;生物实验;分析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其中基础实验非常多,涉及到的仪器、药品等也非常多。
而在实验过程中,不同的实验其实验程序是不一样的,些微的差别所造成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更会由于不同的情况引发实验中出现各类异常情况。
因此,对于学生们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就是培养他们对常见的仪器、器具的使用能力;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及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几个方面。
作为教师,在生物实验中要对学生讲明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加以纠正,监督。
一、让学生明确各类仪器的原理及药品的特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既然要做实验,那自然就要先对实验仪器有相当的了解,同时,对所用材料,即药品也有充分了解。
如果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都不了解,还谈得上如何使用,如何配制吗?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例如,在显微镜的选择上,如果不了解其基本原理,在选择高、低倍镜的时候就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而进行合理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高倍镜的特点是放大倍数大,但是所观察到的具体实际面积小,而且看到对象的厚度也相对较薄,它适合观察局部和细节。
而选择低倍镜时,就能观察到较大面积,并且方便寻找观察目标,但细节方面需要转换到高位来仔细观察。
此外,也要注意仪器的维护,比如清除镜片中的花斑、异物等等,这就需要对仪器比较了解,比较清楚地了解到污染物在哪里,是目镜还是切片等等。
在清除过程中,也要按照仪器的规定顺序来进行,不能乱拆一气,造成损坏。
在药品使用方面也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如果把药品混淆,就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立足于课堂,开设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立足于课堂,加强常规实验教学,尽量增开一些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我校生物教师根据大纲的规定,积极创造条件,配合生物实验教师,利用课堂、课外时间及星期天时间多开设一些实验。
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
而且每次实验,从实验准备到实验过程,都作好精心、充分的安排,使每位学生都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等,确保其较好地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让学生进行再次实验的尝试,培养学生做科学的能力
我们知道:恩格尔曼选择水绵做实验材料,确定了光合作用放氧的部位是叶绿体;而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是一个认真观察、比较、分析及反复实验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等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中的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一般只列举了一种,但并不表明这是唯一的实验材料,也不代表这是最好的实验材料,这恰好给教师及学生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
教师在教实验的过程中,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取适当的实验材料的探索中,培养学生做科学的能力。
例如: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除了书上提供的用洋葱的鳞片叶外,学生们尝试了用美人蕉花瓣、小白菜叶、天竺葵叶,甚至将校园里木本植物女贞的叶也做了尝试,结果发现用洋葱的鳞片叶和美人蕉花瓣效果不错,因为两者都有颜
色鲜明的大液泡;女贞叶的表皮死细胞多,叶肉细胞重叠,不好观察;天竺葵叶细胞内淀粉粒多,细胞体积相对较小,效果不理想;而小白菜叶细胞气孔多,也不好观察。
可见,在选取不同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寻找多种实验材料→试验材料→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分析材料性质→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发动学生选取多种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熟练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面对不同实验材料出现的实验结果时,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与归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自己也会做科学。
对课本实验材料的再次探索,可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观,培养创新精神。
三、结合多媒体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1、在实验室,对于学生难做出明显实验效果的实验,教师可以把课前做好的实验如“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实验通过摄像机、电视机、显微投影仪、多功能生物显微视频展示台,将显微镜中的实验结果,展示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要观察的实验现象一目了然。
在此基础上,学生做每一个实验的积极性和成功率都要比过去高。
2、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
生物学实验多数是微观的、连续的且十分复杂的实验,实验过程快速,瞬间即完成,学生根本无法细致观察,只能较抽象地推断变化过程。
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模拟许多现有实验仪器无法做的实验,这样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程变
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
对于连续、快速实验。
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先在显微镜下将质壁分离的全过程摄制下来,制成视频文件,并将质壁分离过程和水分子总的扩展方向制作成课件,拆分实验过程让学生分步观察,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对于长时间的实验,例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植物的栽培”、“种子的萌发”等实验,可以先用录像机的慢录功能,将实验过程录下来,再通过快速播放,将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的生长过程高度浓缩,学生就能较好地观察到植物运动的全过程,效果极佳。
另外,我校生物教师利用校园网资源,打开中教育星教学资源库,找到高中生物实验课件。
可以预习实验、复习做过的实验。
这样的教学模式扩大实验教学的空间,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让学生分步观察,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四、由对实验步骤的讲解改为实验过程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理解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完成题目所给条件的实验设计,得出正确结论,已成为高考的主要考查形式。
过去背实验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目前和以后的高考形势。
因此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尤其重要。
例如,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115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在进行这一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处理的:改结构式
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实验一般都是先介绍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动手完成的方式,若实验效果不好,则用有丝分裂的永久装片进行观察。
这对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以及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确有好处。
但我觉得生物课程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态度、观念,运用智力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于生物实验而言知识的验证、巩固只是一个次要的目标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除了能按照实验指导精确完成实验之外,“实验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指运用智力,寻找严密的、简单而又可操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在处理这节内容时,做了较大的改动,将对实验步骤的讲解改为以观察有丝分裂为目标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制定实验计划,再动手按自己的计划完成实验。
我在这一节教学中注意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设计实验并得出实验计划上来,这样就冲破了实验在教学中仅仅起到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局限作用。
同时,重视科学方法,注意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说明选择好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开始。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解离”,再通过染色体的性质引导得出“漂洗”、“染色”等过程。
将物理和化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再通过实验观察,完成过程式教学的全过程。
总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
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的获得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