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带来的思考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是指农村学生逐渐减少、转学进城就读或辍学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是导致学生源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比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也是导致学生源流失的重要原因。
农村的家庭收入较低,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有些家庭甚至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一些家庭选择让孩子转学到城市去寻求更好的机会。
农村交通不便也是学生源流失的一个因素。
农村交通不便,学生上下学较为困难,特别是在农忙时期,学生需要帮忙农活,无法按时上学。
这使得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转学到城市,以便孩子能够更方便地上学。
对于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建设更多的优质小学,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培养和管理水平,增加教学资源,确保农村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要加大对农村家庭的经济扶助力度,提供生活费用、学费减免等福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不再成为学生转学的原因。
可以鼓励和引导农村家庭发展农业产业,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经济状况。
要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修建道路、改善交通设施,确保学生上下学的便利性。
可以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或学校班车,解决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减轻家长的负担。
还可以加强农村和城市教育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农村学生的培养和跟踪。
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可以进行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增进城乡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交通条件等一系列举措,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小学生的源流失,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
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及管理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及管理对策研究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探讨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及管理对策,有助于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问题,进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原因1、大城市缺乏吸引力。
由于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大城市的求职面前的竞争是很艰难的,因此大城市的机会吸引力大大降低,而小城镇却有更加丰富的发展机会。
2、家庭经济困难。
很多家庭无力支持子女到大城市发展,即使有能力也害怕孩子在大城市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的未来,决定留在小城镇发展。
3、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大城市教育质量更高,相比之下,农村教育水平偏低,教育资源也相当稀缺,无法给学生提供满意的学习环境,因此不少学生转移到大城市读书。
二、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管理对策1、政策鼓励和经济扶持家庭。
政府采取政策性的措施,鼓励农村家庭,支持他们的子女留在家乡上学,改善经济困难家庭的经济地位,让他们送子女去大城市上学成为可能。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加大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投入,增加人数比例以保证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强政府为学校提供资金投入,促使学校充分释放教学活动性,完善学校基本教学设施,创造宽松、安全、开放、全方位的学习环境,有效增强学校发展吸引力。
3、设立就业就读并肩计划。
开展就业、就读并肩的计划,为年轻人提供就业和学习的双重选择;在学校建立就业咨询服务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之间开展就业辅导工作;针对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失业农民工等,建立专门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学校,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总之,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充分释放教育资源,改善学校条件,依靠政策性的措施和经济扶持,鼓励学生就读本地的学校,让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更加完善,将生活水准提高,实现农村中小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农村教育及社会发展。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现象的思考
影响国家教育公平战略
城乡教育差距扩大
农村生源流失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不利于国家实现教育公平的 战略目标。
影响农村人才培养
农村教育的衰落,将导致农村人才培养的匮乏,进而影响农村的可 持续发展。
阻碍教育均衡发展
生源流失现象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整体水 平的提升。
04
对策建议
改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流失。
03
后果探讨
农村教育生态系统受损
教育资源浪费
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导致农村教 育资源的浪费,包括校舍、教学 设备等,使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
更加匮乏。
师资力量流失
生源流失加剧了农村教师的流失 现象,优秀师资更倾向于流向城 市,农村教育质量进一步下滑。
教育环境恶化
生源流失导致农村学校班级规模 缩小,校园氛围受到影响,不利
教育经费短缺
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相对较 少,难以满足日常教学和 学校发展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城镇化进程
随着城镇化加速,部分农村家 庭为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教育资 源,选择迁往城镇,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部分 家庭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选择 让孩子随迁就读。
家庭经济条件改善
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改善,部分 家庭有能力送子女到城市就读,寻 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质量问题
01
教育理念落后
部分农村学校仍沿用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缺乏创新和改革,难以适应
现代社会需求。
02
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学
生缺乏学习兴趣。
03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农村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相对简单、粗暴,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
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动流失引发的思考论文
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动流失引发的思考(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x〔2012〕ghbz48)近年来,学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流动流失严重,发展不平衡。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的流动和流失状况更是较为严重的。
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重要地位,为更好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生流动流失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一.学生流动流失的原因1.社会因素在陈旧观念的影响下,一类群体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造成学生思想压力大,学习劲头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自卑感,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而在市场经济形成的社会偏见的潮流中,一类群体认为只要能赚钱致富,何必读那么多书。
助长了学生产生成厌学心态,荫佑了学生的流失。
2.名校效应因素尽管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新课改,然而,各地区中高考排名,奖励优惠,“状元学校”“高分名校”效应仍直接影响部分学生的择校去向。
3.学校因素(1)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不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生,致使学生因为不能被理解而产生逆反心理,负气辍学。
(2)由于中考的竞争压力,部分教师过分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致使差生心理不平衡,愤而退学。
(3)学校管理不当,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致使一些学生误入歧途,不得不辍学。
一些学校将工作的重点只放在抓学生学习成绩上档次上,而放松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待违纪学生,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而是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不是劈头盖脑地训斥(有时不去了解内情),就是给予硬性处罚,甚至将其逐出课堂。
这样“教育”的结果,将部分学生推向社会的边缘,逐步走上违纪犯罪道路。
(4)校园生活太死板、太单调,气氛不活跃。
学生整天绝大部分时间是读书、作业,很少有参加其他活动发挥特长的机会,体会不到校园生活的乐趣,觉得回家闲玩要自在得多,于是便辍学回家。
一些学校,整天只知道按课表给学生上课,甚至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和每周日的下午都安排上课,很少开展集体活动。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教育观念以及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在对策方面,应当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解决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与对策,并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解决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迫在眉睫,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源流失, 调查, 社会经济因素, 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观念, 学习兴趣, 对策分析, 解决重要性, 研究展望,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农村地区,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研究显示,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对整个农村教育体系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的调查和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家庭都面临着经济困难,这直接影响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和质量往往无法和城市相提并论,这也是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的教育观念滞后,他们可能更注重孩子的劳动力价值而非教育投入,这也加剧了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问题。
一些农村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化,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因素、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教育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深入研究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留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农村初中优质生源流失原因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初中优质生源流失原因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初中优质生源流失原因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我镇农村初中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向城市、油田流失的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情况在我县其他乡镇也很普遍,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和分析,也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了具体措施,效果明显。
就此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目前,由于农村中学管理体制正在改革中,尚未成型,对本区域的初中教育形象没有很好的认识,教育品牌还未形成,学生家长还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更有学生家长对教师,对本区域的初中教育信任不足的成见,加剧了学生新学年初的转学风,也是在校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部分学校的学校管理、教师综合素质及在老百姓中的信誉确实令人很不满意,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结构失衡,校园环境不好,人才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低下,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家长逐渐丧失信心,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下降,导致了初中优质生源的流失。
部分农村初中因生源缺乏而面临着倒闭。
一、农村初中优秀教师的流失导致生源流失。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农村教师流失并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1.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初中教师流失现象进一步加剧,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每年都有一大批农村初中的骨干、尖子教师被选调到县城、市区和油田的小学初中去任教,以充实他们的师资力量,这种现象和做法,是对农村初中教学的致命打击,也是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大障碍。
2.影响学校的声誉。
由于一部分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既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使得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信心。
一些学生及家长本来是冲着名校、名师而来校的。
由于优秀教师的流失,学生也就转而投读他校,成绩名列全镇前茅的学生跑到市直、油田的重点学校就读,导致本县优质生源流失,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
3.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由于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思走,极不稳定。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和影响。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经济困难、交通不便等问题,导致了不少农村小学生选择辍学或转学到城市就读。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权利,也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给学生们的成长和未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给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深入研究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可以找出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改善农村教育状况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背景】中的相关内容,正是本文探讨的重要话题。
1.2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其原因涉及众多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政府和学校了解农村小学生流失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障农村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通过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有助于找到根本性解决问题的途径,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研究还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各地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深入探究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价值。
【字数:200】2. 正文2.1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经济困难、教育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以及缺乏家庭教育关怀。
家庭经济困难是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长难以承担孩子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可能会选择让孩子辍学或转学到城市就读。
教育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导致学生流失。
小学生源流失
小学生源流失关于如何解农村中小学生源严重流失的建议反映,近年来,由于我国城乡中小学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
生源的流失使农村中小学校面临许多困境,尤其严重的是部分学校面临着无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
通过认真调查分析,得出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流失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是我国多年来城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
在当前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是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县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普遍有所下降。
其原因有: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落后于城镇及周边县市的教育发达地区。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多居于农村,加上交通、设施等条件不足,造成了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固化,现代教学水平严重滞后;②农村中小学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包括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校多数是文化课教师,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这影响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③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偏大,近年来,我县农村中小学年轻教师偏少。
全县教师4500人左右,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受编制、学校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1000人,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制约了学校未来的发展;④教师数量的不断萎缩。
我县有些边缘地区的中小学校不仅面临生源的减少,还面临教师数量的减少,有些教师想方设法调往学校规模大、质量高的好学校,有些教师吃不了苦自动离职或者提前退休,都造成了教师人数的减少。
二、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不到位,影响教学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校“普九”教育的重视,在资金上加大投入,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还要面对许多问题,如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不到位、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短缺教学楼老化、餐厅、宿舍楼的修建、卫生厕所的改造等。
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会大大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经济发展对家长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得改善,家长有了钱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随之加大。
农村学生流失原因及负面影响浅析
农村学生流失原因及负面影响浅析农村学生流失原因及负面影响浅析撰稿人田道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与发展,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学生逐渐流失,且流失趋势日益严重。
本人自从教以来,一直扎根于基层农村学校,对学生流失的原因及负面影响,也略知一二,现作如下剖析供大家参考。
我县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主要从2003年开始,自此以后呈跃增趋势,本人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素造成的。
其一,自1997年以后,我县新增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几乎没有分配到农村边远学校,致使农村学校没有新鲜血液补充,不讲农村学校极度缺乏专业课(如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教师,就是语文、数学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严重老龄化。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平均年龄基本达到50岁左右,虽然这些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他们仅有的教学经验已不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运用,必须要通过新老交替完成师资更新与时代发展吻合的节拍,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进步需要的有用人才。
另外,年轻人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涨,对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教师年龄老龄化必然制约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使学校各方面工作缺乏活力与创新,因此,导致学校工作各方面成效的社会影响力下降,自然就会辐射到生源的数量与质量,潜移默化产生负面效果,生源就会自然流失。
其二,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子女随父母到外地就学的人数也逐渐增加。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导致学生流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口相对集中到城里,随着务工劳力收入的越来越高,农村居民购买商品房住户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生源的自然流失。
从目前调查情况显示,有的自然村随着居民购买商品房能力的增强,十几户的自然村都已经消失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旧房老屋,还能依稀知道原来那里还曾经是一个小山村。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流失原因一、一些人认为读书无用,农村教育不能很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不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
据调查,现在山区农村中学初中毕业生每年大约只有30%的人能够升入高一级学校,其余70%左右的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只能回到家乡,一些初中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的是: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
针对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读书与不读书差别不大,不读了反而能省下一笔钱,也可用这一二年的时间先学一些技能。
有个初一年级的辍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读书了”时这样说:“我学习成绩差,不想读;读了也没有用,我的邻居某某人初中毕业了不是照样回家种地。
”有的家长也这样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不想读就算了,况且像我们村每年读初中的有几十个,到初中毕业就没有几个。
能考上较好高中的一年就是那么一两个,甚至没有。
上不了高中,就不了业,读书没用。
”有的家长说得更彻底:“上得了高中,考不上大学,不还得回家?何必要多读几年书,多识几个字?还不如趁早回家,该务农的务农,该打工的打工,这样还可以减轻家庭负担。
”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感慨。
农村孩子上不了重点中学,就没有了出路;学校不能给学生谋出路,不能教学生以技能,又怎样能动员那些辍学生复学呢?在目前我国仍然是通过考试来进行人才选拔的体制下,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是为了跳出农门,跳出山区,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农村的父老乡亲也深知“知识政变命运”的道理,他们也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好书,“跳出农门,跳出山区,进驻城市”。
然而,如果不能顺利通过升学考试就进不了高中,进了高中如果不能顺利地考上大学,或如果大学毕业了无法顺利就业,就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而这些毕业如果留在农村,往往成为“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的农村边缘人,就算进了城打工,城市给他们提供的也大多数是简单的重体力活的岗位。
农村教育生源流失问题探讨
农村教育生源流失问题探讨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如今,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重点探讨生源流失问题。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一)外部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可谓一大开支,经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失学的第一因素。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是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
3、打工潮流的干扰。
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
4、人口压力。
一般农村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家庭规模大,子女多,要同时供养几个学龄儿童,往往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影响子女的入学。
(二)教育自身的弊端。
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
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
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
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贫困县市却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
民办教师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待遇总体不高。
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3、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调查研究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源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小学的招生人数逐年减少,大量的孩子选择去城市就读,甚至有些家庭选择让孩子留在城市后,他们自己也迁往城市。
这一现象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条件的改善使得家长有能力将孩子送往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城市学校往往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这些都吸引了家长的目光。
传统观念的变化也是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接受更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愿意做出牺牲,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
一些家庭因为工作原因选择在城市定居,他们希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因此孩子也会随着家长去城市。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随着小学生源的流失,农村地区的小学班级容量不足,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室设施空置,教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小学生源的流失,农村小学的招生人数减少,可能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农村家庭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孩子的教育机会也相应减少,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也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
由于人口减少,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变得紧张,可能导致经济活动的减少。
针对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农村地区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提供和城市学校相媲美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家长选择在农村地区就读。
农村地区可以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城市家庭选择迁入农村地区。
提供就业机会、低价的住房、教育补贴等等。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同时加大对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使其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家庭、教育、经济等多个方面。
生源减少情况下办学问题的思考
生源减少情况下办学问题的思考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源萎缩问题日益凸现,不少学校都出现了人走“楼”空,班额减少的严峻情况,一些学校甚至不得不在举步维艰的窘境中逐步走向撤并。
如果说学生数量的减少是给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的话,而生源素质的不断下降,则着实给农村办学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个乡镇的教育领导,我不得不皱紧眉头,去思考这几个带有考验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农村学校生源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呢?农村学校办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这种逆势的处境下,农村中小学办学思路该作出如何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上网查找,也经过与当地群众的普遍沟通,初步找到症结和解决的对策。
现将个人的一些反思简要汇总,拿来与大家商榷。
一、生源减少现状分析1.人口自然减员的原因。
近年来,因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步加强,农村学生自然减少在逐年增加,而且在农村生源减少数额中所占比例最大。
但是,学生自然减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与办学没有关系,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农村中小学校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2.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不少农民进城务工,夫妻双方共同务工的也不在少数,于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权衡之下,认为孩子留守在家靠其祖父、祖母甚至亲戚管教孩子弊端甚多,于是千方百计地将孩子带在身边,送进城市学校就读,或者是干脆把孩子送进一些封闭的私立学校就读,客观上造就了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减少。
3.城乡教育资源发展不均的原因。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应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几间瓦房到教学楼,从一支粉笔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从教学仪器的短缺到现在实验综合楼的成批使用,使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但是与城镇、城市的学校发展相比,无论从硬件建设还是师资力量仍然落后了许多。
作为经过改革开放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想法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于是有了“农村的学生进城镇读书,城镇的学生进城市读书”的流向趋势。
农村学生流失情况分析及思考-最新教育文档
农村学生流失情况分析及思考近年来,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这一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完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现就这一情况做具体分析:一、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在某些贫穷、闭塞、落后的农村,盛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看法:书不读不行,但没有必要读那么多书,念上几年到初中毕业,识些字就行了。
这一错误看法无疑给农村学生的流失找到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另外,社会上一些外出打工人员对有些在校学生大肆渲染:外面打工如何自由、快乐且挣钱多。
涉世不深的某些学生受其蛊惑,不做深入分析就盲目地走上了茫茫打工路,成为年轻打工族中的一员。
二、学校管理不当的影响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减少学生的流失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近些年来,由于学校管理方面的不当而导致学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个别教师从自身利益出发,片面追求升学率、成绩的评定、职称的考核,冷落、歧视、辱骂甚至殴打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使其厌学,进而导致流失;更有甚者,采用哄骗、诱导、到家长面前告恶状等不当手段达到使所谓的“差生”流失的目的。
三、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及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成员间不和谐因素的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关系不和,动辄吵闹打架;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在家得不到照顾,感受不到家庭带给自己的温暖。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心情会变得郁闷,性格变得孤僻,渐渐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再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孩子的辍学就在所难免了。
(二)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在农村,有些家庭生活极端贫困,人多地少,闭塞、恶劣的生存环境使这些家庭无法摆脱贫困,有些家庭年均纯收入不过千元左右,除过一些必要的开支以外,孩子上学的费用自然也就成了困难。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牺牲孩子的学业。
尽管政府有特殊的政策――适当减免一些贫困生的学费及免费发放一些教材,但这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大的困难。
关于乡村小学生源减少的遐想与思考
关于乡村小学生源减少的遐想与思考近日《新京报》报道河南衡阳县某个有着3000人口的村庄小学今年秋季招生没有招到学生,该校仅剩三年级与六年级两个班级有四名学生、三名老师也合并到临镇小学上课,校长:学生外流。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乡村小学学生生源减少这一严峻现实。
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更涉及到乡村社会结构、教育资源分配、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
生源减少的原因分析一、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一是就业机会与吸引力。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市中涌现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无论是工业、服务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能提供多样化的岗位。
相比之下,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就业渠道狭窄。
这使得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经济收入,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从而带动子女一同迁移,导致乡村小学的生源外流。
二是城市的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如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医疗体系、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等。
这些因素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在城市生活,进而导致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二、教育资源的差距一是城市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往往具有明显优势。
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齐全的实验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丰富的图书资源等。
而乡村小学由于资金有限,在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完善上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是师资力量的差距更为突出。
城市学校能够吸引大量优秀的教师,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而乡村小学往往面临着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学科甚至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
三、人口结构变化一是出生率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现代家庭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许多家庭更注重子女的教育质量和生活品质,倾向于少生优生。
此外,生育成本的增加,包括养育费用、教育费用等,也使得一些家庭在生育决策上更加谨慎,导致乡村地区的出生率逐渐下降。
二是人口老龄化。
乡村地区的年轻人大量外流,使得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学生源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
据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对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1.家庭收入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农村家庭的收入也相对较低,生存压力较大。
一些家庭为了减轻负担,选择让孩子辍学或外出打工。
2.家庭重男轻女思想在一些农村地区,家庭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认为男孩比女孩更有希望,更有出息。
所以在许多家庭中,男孩子上学的比例远大于女孩子。
3.学校条件落后农村地区很多小学的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不足,校园环境差,无法吸引学生留在学校。
许多孩子认为上学无望,因此选择辍学。
二、针对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情况的对策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是减少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2.加强农村教育对女童的关注应该加强对女童教育的关注,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环节中,提高女童的地位。
3.改善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加教学硬件设备,打造良好校园环境,吸引学生留在学校学习。
4.开展农村小学“走出去”活动发起“走出去”活动,让学生参观外面世界的先进科技,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与城市学校教材的同步。
三、结论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不仅对农村的教育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因此,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现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为农村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学校学生流失问题的再思考
农村学校学生流失问题的再思考〔关键词〕学生流失;义务教育;问题;思考;对策“学生流失”是困扰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农村学生流失的根源主要是农村经济困难,部分家庭的学生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基于这种认识,党和各级政府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入手进行了不懈努力,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失学儿童少年。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遏制,部分离校学生又重返校园。
尤其是国务院作出“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书费部分或全部免除以及补助寄宿生活费”的决定后,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生因贫困而流失的问题提供了政策和财政保障,应该说农村学生从此可以安心在校读书了。
然而,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在中央关于“两免一补”的决定在农村推行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流失情况与以往相比并无变化。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天水农村中小学生的流失并未减少,仅麦积区三所初中的学生年平均流失率分别达14%、11.7%、13.3%。
由此可见,“两免一补”虽然对家境贫困又有上进心的学生是一个极大的福音,但却并未有效地遏制学生流失。
显然,学生流失另有原因。
一、“两免一补”条件下学生流失的原因探究1.社会因素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读书无用论”又有新的抬头,极易摧垮学业不佳者的心理底线。
他们认为在学校熬不出什么名堂,只有“早挣钱、早致富”才是出路,便等不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过早的辍学,离开学校外出务工了。
这些学生外出一段时间归来后,在衣着等外形上的变化,又给在校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他们也向往外出,轻视学习,形成学生流失的连锁反应。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不同类型的职校为了争抢生源,竞相降低入学条件,有的甚至免试入学,并极力渲染学校管理如何先进,就业形势如何乐观,毕业后“包分配”等等。
这给农村初中学生一个极大的误导,便有意识地放松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甚至不等初中毕业,就上了职校、艺校。
报告总结-关于解决农村中小学流失生问题的思考 精品
关于解决农村中小学流失生问题的思考关于解决农村中小学流失生问题的思考为了解决好全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特别是中小学流失生问题,本人在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通过深入乡村、深入学校、走访农家、召开座谈会、调研会等形式,对全区农村流失生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就全区如何抓好农村教育教学,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流失生的问题作如下思考。
一、全区教育自然情况1、全区现有中学10所、小学54所。
共有中小学生27734人其中中学学生9178人,小学18556人。
2、全区农村小学44所,6个年级共有305个教学班,8672名学生。
农村中学5所3个年级52个教学班,1871名学生。
3、流失生情况。
据统计,2001-2019学年上报全区辍学总数60人。
其中农村中学为48人,小学为12人。
目前,面临辍学的中学生有178人,小学有214人。
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率为234%,农村小学流失率为014%,全年共收回流失生120人。
二、情况综述1、我区教育仍然是以农村学校为主体。
10所中学,农村有5所,占50%。
54所小学,农村44所,占815%。
学生数恰恰相反全区中学生共有9178人,农村中学只有1871人,占学生总数的20%;全区小学共有18556人,农村小学生只有8672人,占总数的444%。
2、从整体办学水平看,城市中小学及厂办校办学水平要比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高。
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等因素制约,表现为校舍和设备条件较差,师资队伍素质薄弱,教育质量不高。
近三年来,中小学生流失的整体趋势是农村初中流失率较高,其次为农村小学。
城市中小学无流失生。
由于多年来,我区采取了一系列控辍措施,中小学生流失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3、中小学生辍学和濒临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正常的生活难以维持,支付不起上学所需费用,因此造成辍学。
这是目前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约占辍学生总数的72%。
二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逐渐跟不上,从而造成辍学。
浅谈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汇总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再加借国家“普九”东风农村小学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黑板+桌椅”的面貌,变得现代化,尤其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各所农村小学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还上了网。
这更加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条件好了可每到开学时,学校总愁眉不展,因为许多当地学生的家长们费尽心思走门路、找熟人、托关系,各显神通以求一张进入城镇学校的“入场券”。
为什么农村漂亮的校舍留不住学生?家长们会这样舍近求远送子女上学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农村小学生流失问题一、农村学校目前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的流失,其中不仅仅是教学硬件,还有老师,许多老师了为了前途不会留在农村学校。
而这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教学环境差。
我县有些农村中学人浮于事,管理松散混乱,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滑坡,招生局面每况愈下,形成了恶性循环。
也有些农村中学畸形发展,为了所谓学校声誉和领导政绩,有些领导不是认真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而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认为“一好便可以遮百丑”。
学生能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的其它各项工作是否搞好了,在他们的眼中都无关紧要,关键是看能否出几个“人才”,这便是他们办教育的功劳。
于是便重视“尖子”,轻视差生;对优生开小灶,对差生熟视无睹,这便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认为自己在班上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这种局面之下家长只能将子女送进城镇中学就读。
二、城镇学校入学门槛降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家里倾尽全力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这也是家长的认识问题,以为升学是唯一的出路。
随着国家对农村学校“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属于山区县的子长各所城镇中学的就学门槛随之降低。
以前城镇中学高昂的借读费取消,学杂费、课本费被各级政府补贴取代,各种费用随之降低,农民子弟上城镇中学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于是一部分农村孩子选择了城镇中学就读,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中学部分学生的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现象总结起来大致如下: 1 农村学 校学生流向县城学校或县外民办学校;2 县城生源流向市直学 校或县外民办学校。3 学生随在外务工父母就读,流向市外、省 外。4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流向社会。总体来看,近年来,农村生 源流失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日趋低龄化,无论义务教育阶段 还是高中阶段,优质生源的流失现象都较为严重。
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民办学校、职业中学,包括一些省示 范高中,无视学籍管理,学生去就读可以不履行任何手续,导 致生源地学校无法控制学生外流。
8 布局调整后,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被撤并学校有的学 生因为上学路途遥远或不满意到指定招生的学校就读, 家长 觉得反正都是寄宿,不如送往好一点的学校,造成生源流失。
一、生源流失的原因 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根源, 中小学生流失 问题情况是复杂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有现 实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其中主要原因不外乎下列 这些: 1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直接后果, 导致出生率下降, 学生总人数减少。 2 人民群众对教育更高的需求同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不足的矛盾导致学生向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流动。 3 农村学校师资相对薄弱,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相对 低下。 4 民办学校对公立学校的冲击日益加剧, 由于一些显性 中、高考成绩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盲目流向民办学校。 5 进城农民工人数剧增带来了农村生源的流失。 6 义务教育已实施多年,但学生辍学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 在,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 造成学生辍学 原因很多,有学生学习基础差、学生厌学原因,有少数是家庭 经济困难、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原因,有高校收费高、教育成 本高、扩招后大中专学生就业率低滋生的新的“读书无用论” 思想影响。 7 学籍管理难度大,招生秩序较为混乱,也是导致学生外
5 引发社会矛盾。 调查表明,全国农村初中生年流失比例 10%,其 中 因 在 薄 弱 学 校 读 书 、教 学 质 量 差 ,对 学 校 不 信 任 而 厌 学辍学的占流失生 40%。 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布局调整 所 带 来 的农村学生求学困难与广大农民对子女教育的强烈愿望之间 产生了矛盾,经济、生活负担的加重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民群众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产生怀疑, 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撤 并自己家门口的学校, 为什么要多花钱让孩子去那么远的学 校读书? 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矛盾,势必会引发农村社会的矛 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地区的稳定。
131
2012年 5 月 第 15 卷·第 5 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生。 4 影响教育质量。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意是通过合理
合并,提高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或 教育主管部门不顾当地情况,盲目合并,使得有些中心学校不 仅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反而因为学校学生 人数陡然增加,住宿和后勤配套无法跟上,财政经费状况没有 改变,教师教学管理压力过大等问题负担沉重,学校建设难以 进展,教育质量难以切实提高。 目前,不少合并后的中心小学 班额都在 50 人以上,有的甚至超过 60 人。 如果按照标准编班 又会出现校舍紧缺, 教师编制不足等情况。 特别是在有的地 方,教育行政部门布局调整指标下得多,教育经费又给得少, 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极为短缺,维持学校运转尚且不易,更不用 说进行校舍建设、后勤配套、师资提高等。 班额的陡增不仅给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 理压力。
第 15 卷·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15,No.5 May.2012
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带来的思考
王秀利① 胡迎春②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 要】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而且 从流失率来看,有明显上升趋势。 本文就农村生源流失的原因,生源流失给农村孩子的教育发展带来的危害 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生源流失的对策。
二、生源的流失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危害 1 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几年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 入,农村学校校舍越来越好,校园越来越美,教学设施日臻完 善,但是由于生源流失,一些校舍闲置,教学设施使用率低,造 成浪费。 同时,生源流失也易使强校和弱校间的教育资源更趋 不均衡。 2 孩子外地入学加重了学生家庭特别是农村学生家庭经 济负担,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 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减轻 了子女上学负担, 但一个家庭供送一个孩子进入民办学校就 读,或把孩子送人城区学校就读,每年的花费是不菲的,给农 村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也是巨大的。 有的家长为了照应孩子 还要租房陪读,影响家庭生产,孩子异地就读交通安全也是一 大隐患。 这些,也是影响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因 素之一。 3 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地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脱离当地 实际,快速撤并,提前完成调整任务,打破了一村一校的格局, 使得许多农村学生上学路途更远了, 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 气,学生的人生安全无法保障。 在交通上隐患最大,不符合营 运要求的车辆、 农村安全系数不高的农用三轮或小四轮车接 送 孩 子 时 ,而 且 经 常 超 载 ,有 时 一 辆 车 里 面 挤 上 10 多 个 小 学
*[收 稿 日 期 ]2012-09-01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本文为 2011 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镇化 进 程 中 皖 北 农 村 中 小 学 生 源 流 失 状 况 的 研 究 课 题 成
果 ,课 题 批 准 号 :JG11312 [作 者 简 介 ]1.师 。 2.胡 迎 春 (1972-),宿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外 语 系 讲 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