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民用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综述论文
民用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综述摘要:为了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建筑防火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国大量火灾实例统计数据表明,因火灾而死亡的人员中有 60%以上的人员是因为火灾中的烟气致死,所以在建筑防火设计中,防排烟工程的设计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排烟口设置排烟口就是防排烟系统中将火场烟气排出防烟部位的第一道关口, 这些风口的设置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防排烟系统能否正常的运行。
排烟口可以分为自然排烟口和机械排烟口。
1.1 自然排烟口面积及设置位置的要求自然排烟系统的排烟口烟气流速低, 要求有足够的排烟口面积。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在民用建筑中采用自然排烟的部位及可开启外窗面积见表1。
表1 自然排烟部位及可开启外窗面积从表1中得到,自然排烟系统对于可开启外窗面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主要就是为了保证发生火灾时有足够的排烟通道。
因此对于自然排烟系统来说, 必须强调有效的能够作为排烟通道的可开启外窗面积, 只有有效开启面积才能在一旦发生火灾时起到排烟的作用。
除了必须保证有效的自然排烟口的面积外,自然排烟口设置位置对于排烟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排烟口设置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自然排烟口应设于房间净高的1/ 2 以上, 宜设在距顶棚或顶板下800 mm 以内( 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 , 若设置有挡烟垂壁,排烟口最好高于挡烟垂壁的下沿。
同时, 自然进风口应设在房间净高的1/ 2 以下( 以进风口上边缘计) ;(2) 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 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应在30 m 以内;(3) 自然排烟窗、排烟口、送风口应由非燃烧材料制成, 宜设置手动或自动开启装置, 手动开关应设在距地坪0. 8 m~ 1. 5 m 处。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_孙瑜
・建筑水暖・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设计孙 瑜1,姜杰文2(青岛沿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摘要: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宜采用自然排烟或加压送风的方式。
本文介绍了各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并就地上与地下分别为防烟楼梯间时加压送风系统设计及注意的问题做简单总结,以期使防排烟设计更为合理有效,保证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加压送风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2-0079-01引言在各类火灾事故中,大部分人员并非被火烧伤,而是由于烟气窒息、中毒,不能安全疏散才导致伤亡,而高层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着火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对这些部位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排烟设计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进行讨论。
1 防烟楼梯间防排烟采用方式及适用场合高层建筑中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宜采用以下方式:1.1 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可利用可开启的外窗或阳台、凹廊等自然排烟。
这种方式的排烟效果会受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其构造简单、经济,火灾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平时还可兼做换气用。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及管理水平,宜优先采用。
此方式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
1.2 加压送风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使其保持正压,阻止烟气侵入。
这种方式防烟效果好,能够保证人员疏散和扑救的需要,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居住建筑及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应采用加压送风的方式。
2 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风量确定及系统设计根据《高规》第6.2.8条规定,所有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均分成上下两段,形成两个独立的楼梯间。
2.1 加压送风量的确定地下部分满足封闭楼梯间要求时,只需考虑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
简述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
简述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摘要: 近几年来, 火灾事故在高层建筑中一直呈显上升趋势,也经常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据统计资料显示, 在各种火灾事故当中, 人员伤亡因烟气窒息、中毒, 不能安全疏散所致占绝大部分。
因此, 本文提出一些针对当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看法。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防排烟系统; 存在问题; 相关站中站; 安全疏散近年来,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 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统计资料显示, 在各类火灾事故中, 绝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 不能安全疏散所致。
如何才能做到火灾发生时及时排除烟气并有效防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较好的能见度下进行安全疏散, 同时使消防人员更有效的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 科学地进行防排烟设计、施工、管理尤为重要。
在此,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谈谈当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引起重视。
1. 防烟楼梯间与防烟前室共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有缺漏。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 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非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分别设置了正压送风。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第8. 3. 1. 1条规定: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规范要求,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 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
但实际的工程中, 都忘了在楼梯与前室之间设计、安装一个余压阀, 导致实际上楼梯间的风压无法进入前室,造成楼梯间的风压太大, 影响到疏散。
2. 对自然排烟方式的限制条件不理解。
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超高层住宅楼随处可见。
为了节省投资, 一些开发商及设计人员对建筑高度超过52m 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 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施设计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而未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高层建筑防排烟
1.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室内自然排烟,在室内设置对外
开口或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 另一种是设置竖井自然排烟,即在高层
建筑的适中位置,设置专用的排烟竖井,并 在各层设置有自动或手动控制的排烟口(排 烟口应设置在上部,发生火灾时能自动或手 动打开),依靠火灾时室内产生的热压和室 外气流的风压,形成的“烟囱效应”进行自 然排烟。
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口可以设置在顶棚上,也可以设置在靠近
顶棚的墙面上,但排烟口必须距顶棚高度800mm以内。如果在室内
净高超过3.0m,则排烟口可设在距地面2.1m以上的高度上。为了
防止顶部排烟口处的烟气溢流,在排烟口一侧的上部应设防烟幕
墙。排烟的面积可根据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排烟速度(v≤10m/s)
2.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根据
补风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机械排烟自然补风的方式,依靠建筑本
身自然补风的排烟方式适合于大型建筑空间的烟气
控制;
另一种是上部机械排烟下部机械送风的方式,
在空间上部设置的排烟口在发生火灾时能敞开,并
在建筑下部位进行机械送风,以提高室内压力将火
灾烟气排除至室外,此种方式多适用于性质重要,
5)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间),如果是封闭的避难层(间)则应设置独立 的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三、高层建筑防烟、排烟的设计程序
进行防、排烟设计时:首先要了解清楚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并且合理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应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其建筑面积 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00㎡。然后,再 确定合理的防、排烟方式和进一步选择合理 的防、排烟系统,继而确定送风道、排风道、 排烟口、防火阀等位置。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研究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民用建筑在城市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这些建筑通常由多层楼组成,包括住宅、商业和办公等功能。
高层建筑所面临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
在火灾发生时,烟气和火焰的蔓延对居住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一、背景介绍1.高层民用建筑的特点高层民用建筑通常指的是楼层在6层以上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由于高度较高,疏散难度大,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2.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防排烟系统是指在发生火灾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通过机械通风、排烟设备、探测设备等手段,将烟气排出建筑内部,确保人员疏散的通道畅通,并减小烟气对人员的危害。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关键技术1.风机和排烟设备防排烟系统的关键在于风机和排烟设备的设计和布局。
在高层建筑中,通常会设置一些机械通风设备,如风机、排烟口等,用于排除烟气和提供新鲜空气。
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布局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和布局来确定,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排烟和通风。
2.探测设备和控制系统另一个重要的技术是探测设备和控制系统。
通过在建筑内设置烟气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等设备,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防排烟设备,进行烟气排除和疏散通道的控制。
3.疏散通道设计疏散通道是高层建筑火灾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需要考虑疏散通道的布局和设计,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建筑。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国外,例如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有较为成熟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而在国内,也有许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于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法。
四、研究内容1.高层建筑火灾的模拟及风险评估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首先需要对高层建筑火灾的可能性进行模拟,并评估火灾对于建筑和人员的风险大小。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优化及效能评估
定期清洗防排烟 系统的管道和部 件,防止堵塞和 腐蚀
定期对防排烟系 统的控制设备和 报警系统进行测 试,确保其灵敏 度和准确性
采用高性能的防排烟设备,如高效风机、防火阀等 优化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如增加排烟口数量、优化排烟路径等 加强防排烟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如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设备等 提高建筑使用者的防排烟意识,如进行防排烟培训、设置防排烟标志等
防排烟系统设计: 考虑建筑结构、 空间布局、通风 条件等因素
疏散路径设计: 合理规划疏散路 线,避免交叉、 拥堵
疏散时间评估: 根据人员密度、 疏散速度等因素, 评估疏散所需时 间
安全性评估:考 虑防排烟系统在 火灾情况下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确保人员安全疏 散
防排烟系统的设 计原则和标准
防排烟系统的可 靠性评估方法
度
自然通风:利用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降低能耗 机械通风:采用机械通风设备,提高通风效率 排气方式:采用合理的排气方式,减少室内污染物 排烟方式:采用高效的排烟方式,确保人员安全
防排烟系统的布局原则:合理、有效、安全 防排烟系统的结构优化: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优化:考虑建筑结构、功能分区、通风条件等因素 防排烟系统的效能评估:通过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和优化
防排烟系统的安 全性评估方法
防排烟系统的维 护和保养要求
优化排烟管道设计,提高排烟效率
增设排烟窗,提高自然排烟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采用高效排烟风机,提高排烟能力
优化防排烟系统控制逻辑,提高系 统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定期检查防排烟 系统的运行情况, 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
定期更换防排烟 系统的过滤材料, 保证过滤效果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筑结构的防火要求:选用符合耐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和构件,确保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
2. 防火分区要求: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火灾危险性,将建筑分割为不同的防火分区,要求每个分区具备独立的防火墙和防火门。
3. 防火间距要求: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火势不会轻易蔓延到相邻建筑。
4.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必须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防烟措施:高层建筑需要设置防烟分区,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控制烟气蔓延。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设备需要满足规范要求,保证排烟效果。
6. 疏散通道和楼梯间:高层建筑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和楼梯间,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
7. 消防设施:高层建筑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安装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栓、灭火器等,以及相应的消防管道和喷头系统。
8. 安全疏散标识:高层建筑需要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标识,指引人员正确疏散。
9. 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要满足防火要求,防止电气设备成为火灾发生和蔓延的源头。
需要根据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规范进行设计,确保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有效的防火和排烟保护,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规范⾼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规范第⼀节⼀般规定1.1 ⾼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然排烟设施。
1.2 ⾼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然排烟设施。
1.3 ⼀类⾼层建筑和建筑⾼度超过32m的⼆类⾼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道。
(2)⾯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调节系统应采取防⽕、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属风道时,不应⼤于20m / s。
(2)采⽤内表⾯光滑的混泥⼟等⾮⾦属材料风道时,不应⼤于15m / s。
(3)送风⼝的风速不应⼤于7m / s;排烟⼝的风速不应⼤于10m / s。
第⼆节⾃然排烟2.1 除建筑⾼度超过50m的⼀类公共建筑和建筑⾼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前室,宜采⽤⾃然排烟⽅式。
2.2 采⽤⾃然排烟的开窗⾯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积不应⼩于 2.00m2,合⽤前室不应⼩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积之和不应⼩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道可开启外窗⾯积不应⼩于⾛道⾯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积不应⼩于该房间⾯积的2%。
(5)净空⾼度⼩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侧窗的⾯积不应⼩于该中庭地⾯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前室,利⽤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并应有⽅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前室。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旳一般规定1.1建筑中旳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立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旳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旳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立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不小于300 m2且常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旳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不小于200 m2或一种房间建筑面积不小于50 m2且常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旳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立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不小于200 m2或设立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旳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高层建筑内设立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立在地下一层旳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4长度超过20m旳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旳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不小于40m旳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不小于24m旳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 m2旳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旳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适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旳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适宜不小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旳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适宜不小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适宜不小于7m/s;排烟口不适宜不小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适宜不小于10m/s,公共汇集场合不适宜不小于5m/s;自然补风口不适宜不小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旳送风机宜设立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旳隔墙和1.5h旳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她部位隔开。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措施
高层 建筑 防排烟设计措施
黄 成 德
【 摘要 】 当高层 建筑发生 火灾时,由于楼道烟 气无 法及 时排 放 出去 ,导致发 生跳楼 求生惨剧以及 窒息身亡 的现 象。基 于此,需要 做好 高层建筑 防 排 烟设计 ,提 高高层 建筑的相 关安全设计 ,切 实保护居 民的人 身安全 。 【 关键 词 】 高层 建筑;防排烟;设计 ;措施 ;安全 ;消防 中 图分 类号 :T U 8 3 4 . 5 + 7 文献 标识 号 :A 文章 编号 :
定的距 离。此种 防排烟方 式投资较 高,设备 比较 复杂 ,要 计算各个 部位 防烟设 计就是 将建筑 由于火 灾产 生 的烟 气控制 在某一 区域, 以此 保 的送风 量,确保其 余压值和 压力差 ,计 算过程较 为复杂 。需要保证 其压 证建筑 的消 防疏散通 道免遭烟 气 的侵 害,进而 确保人 员 的及 时疏散 。排 力要与 人员 的疏散 方 向相 反,也 即确 保楼梯 间比前室大 ,前室要 比走廊 烟则是 及时排 除火灾 发生时产 生 的一 些高温 有害烟气 ,避免有 毒烟气 朝 大,通 常情况 下,楼梯 间 的余压值 要求 为 4 O ~5 0 P a ,前 室 的余压值 为 着 防烟 区域 以外的地 方扩散 ,给 人员疏 散预 留一定 的时间,并 确保人 员 2 5~ 3 0 P a 。并应该在合 用前室与防烟楼梯 间设置独立 的送风系 统,如果 疏 散通 道的安 全性 。防排 烟设计 是 当代 建筑消 防设计 的主要 内容,也 是 设计要求 必须使用 一个送风 系统 ,则 需要在通 向建筑合用 前室 的支 风管 项需 要进行 长期研 究不断发 展的消 防科学技 术。本文 在此背 景下研 究 上 部 位 置 装 置 自动 调 节 压 差 设 备 。 ( 2 )自然 排 烟 方 式 。 自然排 烟 方 式 , 顾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措施 。 名思义 ,就 是利用 热压和风压 作动力进 行排烟 的一种方 式。 自然排烟 方 2 . 高层 建筑防排烟设计的方式 式的构造较 为简单 ,不需要安 装一些专 用的排烟 设备,在 发生火灾 时也 高层建 筑防排烟 设计人 员应该秉 着严谨 认真 的科 学工作态 度,在充 不会因为 电源被切 断就受 到影 响无法 启动进行工 作,平常 还可 以用作 换 有着相当高 的经济效益 。 但 自然排烟方式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风向、 分 理解 并掌握 我国现 行的相关 标准规 范的前 提下,合理 、经济地 使用现 气 用, 代 消防 技术 ,进 行全方位 综合考 虑,确 保建筑 防排烟技 术的可 靠性 ,切 温 度等 的影 响 ,基 于此,排烟 效果也不 是很稳定 。同时必须确 保建筑 楼 实提高 高层建筑 的安全 使用系数 。高层 建筑通常 采取 的防排烟 设计分为 梯 的前室 紧挨着外墙 进行 设计 ,否则排 烟会很 困难 ,开启排 烟窗户较 为 艰难 ,而且在 发生火 灾时依 靠人工开启每层楼梯 的排烟 窗户也不太现实, 自然排 烟方式与机械排烟方式 ,下面进行 详细论述。 ( 1 ) 机械 排烟方 式。机 械排烟 方式 ,顾名 思义 ,就 是采 用机械 进行 也容易 引起 盗窃 。最 为重要 的一 点就是这 种方式在 公共建筑 的高度大 于 加 压送风 的方式 ,借助风机 所产 生的压力 差 以及气 体 的流 动方 向对 有毒 5 O米 时 以及居住 建筑的高度 大于 i 0 0米时就 起不到排烟作 用 了,使用 效 烟 气的流 动方 向加 以控制 或者依 靠排烟 管道稀释 烟气 的浓 度或将 烟气排 果不大 ,因此 ,很少在 出现 以上两种情况 的建筑 中使用此种方式 。 出的一种 防烟技 术。机械 排烟方 式的优 点就是可 以进行 灵活布置 ,防烟 3 .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 中存在的问题 效果 较好 ,且 不会受 到环境 等条件 的影 响和 限制 。机 械排烟 方式 的缺陷 ( 1 )机械排烟量 的设计不科学 。有 的建筑排烟设计人员在进行防排烟 就是排 烟 的适用范 围 比较 小,且确保 排烟 口必须与 人员疏散 出 口保 持一 系统的设计时 ,因为对 《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 范》的理解较为浅薄 ,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设计在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中,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因为排烟设计是确保排除着火的防烟分区产生的烟气并防止烟气向其其它防烟分区扩散。
这样,火灾时候处于建筑物内的人员就可以成功疏散。
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时候的人员伤亡。
通风系统的设计也是暖通专业设计的重要内容。
该系统主要是满足室内人员的新风需求,有时还可以达到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的目的。
在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设计中,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任务通常是包括地下室的消防设计(防排烟设计)和平时的通风设计两方面。
而防排烟设计(在本文中只涉及排烟设计)又包括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补风系统为排烟时候补给新风的系统)。
通风系统设计包括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
虽然防排烟设计和通风设计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时间各不同,但考虑到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都是从室内将空气烟气排出室外,送风系统和补风系统都是将空气由室外送至室内。
相同的气流走向使得它们有共用的可能。
因而,地下室的防排烟设计和平时通风换气的系统设计中常常有以下几种形式:对于平时排风和火灾时排烟系统1.排风和排烟共用同一系统。
排烟风机采用双速风机,高速排烟,低速排风。
2.排风和排烟共用一个管道系统,排烟风机和排风风机独立设置;排风口和排烟口独立设置。
3.排风和排烟分别设置独立的系统。
对于送风和补风系统a.送风和补风共用同一系统,风机采用双速风机,高速补风,低速送风。
b.送风和补风共用同一管道系统,送风机和补风机独立设置。
c.送风系统和补风系统分别独立设置。
下面笔者就这六种系统的优缺点做以简要分析。
一、排风排烟系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高规》)中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 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防排烟系统设计
第六章防排烟系统设计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的危害很严重。
为了及时排除有害烟气,确保建筑物内人员顺利疏散、安全避难,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在一些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内设置防烟、排烟设施是十分重要的。
6.1防烟系统设计6.1.1防烟分区划分及防烟方式选择6.1.1.1防烟分区划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中3.1.2条规定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系统:1)疏散楼梯间;2)前室、合用前室;3)避难层(间)。
根据高规规定,防烟分区不宜跨越防火分区。
本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但超过50m,故建筑不需设置避难层,防烟区域设置在各楼层消防电梯、消防楼梯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
防烟分区用活动挡烟垂壁进行烟气阻挡,挡烟垂壁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并参与消防联动。
本楼设计2个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裙房附楼首层可不设置设置防烟系统。
6.1.1.2送风口的位置及尺寸计算公式1.送风口的布置本设计采用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参与消防联动。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中8.3.8条规定: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2.确定送风口尺寸送风口有效面积计算公式(6-1)工f 二Q^(m 2)iWf式中:Q f 正压送风系统总送风量Wf ----送风口处速度(m/s),计算时可取7(m/s)送风口的尺寸选择按表6.1中选取。
6.1.2防烟设计计算 6.1.2.1设计中的主要参数1.正压值根据国外资料和国内设计人员的经验,正压值一般取25-50Pa 为了促使加压空气的流动以提高疏散入口处空气对烟气的排斥作用,要求楼梯间的正压值略高于前室,前室的正压值略高于走廊,一般取楼梯间正压值为50Pa 。
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为30Pa 。
2.门洞断面的风速门洞断面的风速是阻止烟气通过正在开启的疏散门进入疏散通道,其数值与火灾发热量的大小密切相关,据国外资料介绍,在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中,由于烟气被喷水所冷却,门洞断面风速可减少到0.25~1.25m/s ,我国目前在设计中基本上采取0.7〜1.2m/s 的风速。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置探讨
定是指现场验 收结束后 , 按建筑工程消 防验收评定规则对 比建筑工 程消 防验收记录单 , 进 行验收结论的综合评 定, 形成 《 消防验收意 见书》 ; ⑤ 工 程移交是验 收工作的收尾阶段 , 应将验 收档案 , 如消防验收审批表 、 验收 意见书 、 建审意见 书和 自检 自验报 告等 资料交付各方主管部 门。 建筑消 防系统施工的 内容通常 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现 : 消防联 动 功能 、 防烟 系统 、 通 风系统 、 排烟 系统、 空调 系统、 火灾 自动报警系 统、 应急广播 、 消 防水泵 设置、 消防给水 、 消 防电源 、 火灾应急照 明、 消防控制 室、 建筑配火器 、 建筑 构造等等方面 。通 常来说, 能够将建筑 消防系统施 工划分成 为粗装 修消防验收 以及 隐蔽工程 消防验收、 精装修 消防验 收这 三种 主要形式 , 其 中, 粗装 修消防验 收针对建筑 内部的消 防设施与 系统 所 具备 的实际工程展开合理验收 , 通 常是就 已经安装且调试 完成同时没 有 实施室 内装 修的建筑所实施 的; 隐蔽 工程消防验收主要指 的是针对投 入使用建筑物之 后未能实施消防验收检查 的消防设施与耐火构 件, 就其 施 工阶段情况 实施合理 的检测验收 , 譬如说连接 消防管线 、 喷涂钢 结构 防火材料 等等 : 精装修消防检测验 收主 要指的是针对 已经全 面竣工且准 备投入到 日 常 使用过程 中的建筑实施 的合 理的消防验收 , 其涵盖有 安全 疏 散已经 室内装修、 消防系统、 消防设施等等 方面 内容。
1 工程概 况
作, 板材厚度如表 2 。
表 2 镀锌钢板厚度 某 一高层 建筑 主体地 下一层 ,地 上 3 O层 ,框架 结构 ,建筑 面积 矩 形风管长边 或直径 ≤6 3 0 > 6 3 O 一 1 2 5 0 > 1 2 5 0 — 2 0 o 0 4 6 7 5 0 m  ̄ , 建筑高度 1 3 0 . 3 m, 属高层 民用建筑 楼 内通风专业主要设备有 : 厚度 ( Ⅱ Ⅱ n ) O . 7 5 1 . o 0 1 . 2 5 9台空调机 组, 各类 风机约 1 0 0台 , 风 机盘管 约 4 0 0台, 阀部件 6 0 0多 个, 风 口1 8 0 0个 , 分 布各楼层 。根据 设计要 求, 防排烟 系统管 采用两 管 板材下料后在轧 口之前 , 必须用倒角机或剪刀进行 倒角工作 。采用 制, 新风机组为 四管 制, 通风管道根据相应 图纸设计要求 , 分别采用 镀锌 咬 口连接的风管其咬 口宽度 和留量根据板材厚度而 定, 咬 口宽度严格按 板、 超级风管 、 玻璃钢风 管制作、 安装 地 下室和 首层 以上设置 了多套排 标准要求执行 咬 口形式分 为单平咬 口和联合角咬 口. 其中单平咬 口用 烟系统及排气兼排烟系统风管 。 于管材拼接 , 联 合角咬 口用于直风管和管件 的组对 , 咬 口宽度一般 为 7 ~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解读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解读一、防排烟系统概述防排烟系统是建筑物内的重要安全设施,主要作用是在火灾时及时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
防排烟系统一般由送风系统、排风系统、排烟系统、补风系统等组成,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火灾特点进行设计。
二、设计标准与规范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
同时,还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火灾特点等因素,确保防排烟系统满足消防安全和实际使用需求。
三、防排烟系统组成1. 送风系统:送风系统主要作用是将新鲜空气送至建筑物内,以补充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所需的氧气。
送风系统一般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等组成。
2. 排风系统:排风系统主要作用是在正常状态下排出建筑物内的废气和烟气,以及在火灾状态下配合排烟系统使用。
排风系统一般由排风口、排风管道、排风机等组成。
3. 排烟系统:排烟系统主要作用是在火灾时将建筑物内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及时排出,以减少对人员安全的威胁。
排烟系统一般由排烟口、排烟管道、排烟风机等组成。
4. 补风系统:补风系统主要作用是在火灾时向建筑物内补充新鲜空气,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补风系统一般由补风口、补风管道、补风机等组成。
四、防排烟系统设计1. 送风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确定送风口的位置和数量,选择合适的送风机和送风管道。
2. 排风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确定排风口的位置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排风机和排风管道。
3. 排烟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确定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
同时,应考虑排烟管道的耐火性能和排烟口的风速控制。
4. 补风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确定补风口的位置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补风机和补风管道。
同时,应注意补风口的噪音控制。
五、防排烟系统施工1. 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高层住宅小区采暖及防排烟设计概述
高层住宅小区采暖及防排烟设计概述作者:李承瑞李秋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以某小区为例,概要介绍了高层住宅小区的采暖及防排烟设计,重点阐述了高层民用建筑住宅及其地下室防排烟的设计计算,通过对实际设计案例的分析,初步总结了一些设计经验。
关键词:高层住宅小区,采暖,通风,防排烟Abstract:Overview of heating and smoke control design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focus on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and its base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actical cases,summarize some design experience.Keyword: high-rise residential,heating,ventilation, smoke control中图分类号:TU8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但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因而高层住宅建筑及其配套的地下建筑越来越多,并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高层住宅小区的采暖及通风防排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工程总用地面积约11公顷,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49.7万平方米。
工程建设用地按用途分为住宅用地与商业用地,其中住宅用地分为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南区包括五栋住宅主楼,两层沿街商铺及一层地下车库;北区包括六栋住宅主楼,两层沿街商铺及一层地下车库。
其中主楼一、二层为商铺,三层以上为住宅。
采暖部分设计介绍根据设计规范手册及甲方要求,对住宅及沿街商铺均要求做集中采暖设计。
冬季采暖室外设计温度为-3.8℃;室内采暖设计温度卧室、客厅、餐厅、书房、卫生间以及沿街商铺均为18℃,厨房15℃,前室、走廊不采暖。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1
建筑火灾防排烟概述建筑发生火灾时,及时扑灭火灾,防止火灾蔓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是特不重要的。
为此,设置防烟排烟设施,减少火灾烟气的生成量,操纵烟气蔓延,及时排除烟气,提高逃生通道的能见度,使人员和消防人员能够由楼梯或电梯平安疏散并顺利通行实施救火。
因此,防排烟系统设计是建筑火灾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建筑火灾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全然内容包括: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防排烟系统的设置部位、防烟排烟风量和系统设置方式等。
其中,防火和防烟分区能有效地阻隔和操纵火灾烟气,合理地划分防火、防烟分区是特不重要的设计内容,在此根底上才能合理地设置防排烟设施。
防火和防烟分区的设计属于建筑专业来完成,通风专业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防火和防烟分区划分的设计方法,才能合理设置建筑火灾防烟排烟系统。
因此,建筑火灾防排烟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消防设计、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共同合作协调进行,建筑与热通专业设计人员应紧密配合,依据建筑物用途、平立面组成、单元组合、可燃物数量以及室外气象条件的妨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经济、合理的防排烟设计方案。
一、防排烟的全然概念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物使用性质、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对建筑进行分类。
如下表4-10所示。
表4-10建筑分类的燃烧性能依据其组成材料的不同,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3类。
建筑构件的耐火及极限是指按时刻—温度标准曲曲折折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往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往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刻,以小时表示。
GB50045—9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标准?〔2005年版〕将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划分为一、二级,同时对不同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做了具体的规定。
如表4-11所示。
表4–11耐火等级与耐火极限国家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对非高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制定的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和耐火极限如表4-12表4-12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注:1除本标准另有规定者外,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吊顶采纳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3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确有困难时,可采纳耐火极限不低于0.3h的不燃烧体;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确有困难时,可采纳0.75h不燃烧体。
论高层建筑中防排烟设计
在 超高层建筑设计 中 , 国外一些 设计事 务所 的经 验 , 根据 经 常将工程 中整个走道 作为扩大 的消 防前室 , 楼梯 间 、 对 走道
分别增压送 风 , 个房 间开 向走 道 的门均 采用 自闭 的防火 各 门, 这种设计虽投资大 , 但从疏散路线走 向看 , 应该 优于以上 提到的传统做法 。
烟分 区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 距该 防烟分 区最远 的水
表 2 楼梯 间及 其前 室、 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量
平距 离不超 过 3m, 0 但烟气 运动方 向与人 的疏散方 向一致 , 前室 的门因疏散开启 时 , 气便会进 入竖 向疏散道 , 烟 影响人
员疏散 。对于这种设计是不可取的 , 应注意走道 的排烟 口尽 可能远离疏 散 出 口或使 烟气 运动 方 向逆 于人 员 疏散 方 向。
的问题并提 出几点看键词】 高层建筑; 防排烟系统; 送风量 ; 排风量; 前室; 疏散 【 中图分类号】 " 8 . I 35  ̄47 J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1 6 4ao)4 03 — 2 0 — 8 () o — 1 0 0 6 6 4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用地 日 紧张 , 城市 趋 高层建筑 不 断兴 建, 论其高度 , 已远远 超出登高 消防车 的有效 扑救 范围。据 有关资料介绍 , 内消 防队配置 的登高 云梯 车多 为 5 以 国 0m 下, 这些高层建筑多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 内部装饰豪华 , 现行 的( B4 — 2《 G J 8)高层民用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下 称《 5 ( 高规》 ) 条文仍有一个 完善的过程 。各 种建筑设 计多种 多样 的形式
1 1 机械加压送 风 .
表3
消防 电梯前室的加压送风量
浅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
浅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摘要:提出了几个高层民用的防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交付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提出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正压送风1. 高层防排烟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1.1 自然排烟设施不能达到排烟要求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50m 的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过l00m的民宅,最好设置自然排烟系统。
自然排烟是一种建造、设置简单、容易操作、维护也十分方便的排烟系统。
但是,一些使用自然排烟系统的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不能按规范进行,导致建设的自然排烟设施并不能达到要求,具体的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设置不当:从排烟的效果考方面虑,排烟窗应该设置在尽量靠近屋墙上部的位置。
但是,现在在相当数量的工程中,可能是出于外墙美观,甚至仅仅为了工程建设的方便,自然排烟窗并不是设置在墙上部的,而设置在了中部甚至下部,距顶板的距离较大,非常不利于自然排烟。
(2)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不符合规范:《高规》对采用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均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计算,或将固定窗的面积计算在排烟窗面积之内,导致部分工程排烟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直接影响排烟效果。
(3)排烟窗的安装高度较高或者缺少便于开启的装置:按相关规范要求,排烟窗的开启装置应该以便利和快速为设计基准。
但在一些建筑的设计中,排烟窗的设置高度较高、开启困难,有的甚至变为固定窗完全无法打开,这一点相当不利于火灾情况下使用者的自救。
1.2 机械防烟设施的设置问题在机械防烟设施方面,设计和建造时容易出现送风道截面尺寸过小,送风口尺寸、正压送风系统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这些现象会直接导致送风口实际送风量严重不足,开启门洞处风速近似于零的情况,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相对复杂,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1)风机选型不当: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取两者中较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03T13:39:19.3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作者:吕应生
[导读] 当前随着高层民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单位和科研单位越来越重视建筑的防排烟设计。
44068319901101xxxx 528248
摘要:当前随着高层民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单位和科研单位越来越重视建筑的防排烟设计。
防烟和排烟是建筑防排烟的两种方式,其中在一定区域内封闭烟气,对其在疏散区域扩散的现象进行预防,这是防烟,其主要目的是为通畅的疏散路径提供保障。
通过风机等相关设备及时排出烟气,这是排烟。
当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层民用建筑具有更加规范的防排烟设计。
因此具体研究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就从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1、防排烟系统概述
防排烟系统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排烟系统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1.1机械防排烟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都是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设备组成。
防烟系统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
1.2自然防排烟系统。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排烟设施。
利用建筑的阳台、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进行无组织的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应设于房间的上方,宜设在距顶棚或顶板下800mm以内,其间距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
自然进风应设于房间的下方,设于房间净高的1/2以下。
其间距以进风口的上边缘计。
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应在30m以内。
自然排烟窗、排烟口中、送风口应设开启方便、灵活的装置。
2、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消防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工作的情况可以看出,高层民用建筑的防排烟设计存在问题并不少见。
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建设单位在消防安全意识上淡薄,不愿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
许多建筑在消防上存在问题都是由于建设单位在建筑规划过程中主观的认为火灾离自己很远,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干预设计人员对防排烟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人员由于建设单位的强势而放弃原则。
此外,一些建设单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为受资金不足的影响,也会擅自变更设计图纸。
②概念混淆,设计人员并没有依照相关的防火规范条文进行防排烟设计,而是断章取义、避重就轻。
目前,《高规》和《建规》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例如,两个规范都没有对防排烟风机的安放位置进行明确规定,许多设计单位简单的将防排烟机安置在楼梯间内,这显然与规范的消防安全性不相符。
③消防机构没有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常态性的监督,当前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但消防机构监督人员有限,导致许多建筑的消防监督工作不到位,对工程指导验收时才发现问题。
3、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存在问题及措施
高层建筑的安全需要防排烟设计作为保障,然而在许多建筑的消防工程验收中,却发现许多建设项目并没有依照规范标准去设计防排烟系统,这给高层民用建筑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1防排烟系统功能上的缺失及解决措施
每栋固定的建筑物都需要一套固定的防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的功能比较广泛,它需要对整个建筑负责。
由于建筑的内部空间有限,使用单位通常要重新分隔,改变原有平面布局。
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对其不合适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排烟系统设计改造。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多数使用单位并没有对排烟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从而导致建筑在消防上留下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例如,某大厦高度为86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在该建筑的第二十层疏散走道设计了机械排烟系统。
该层的业主将该层租赁,进行二次装修,办公区和疏散通道的隔墙被拆除,将楼层的大空间作为办公地点。
对内装修进行验收时,仍采用该建筑最初的排烟设施,并没有对原有的排烟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了原有排烟系统的排烟面积,导致原排烟系统的风量不满足其现在排烟量的要求。
当遇到以上问题时,需要修改防排烟系统。
例如,增加排烟口、更换排烟风机,使用单位要购置新设备,确保其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3.2设备安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许多使用单位在后期室内装修设计上没有依照防火规范对排烟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合理安装调整,从而导致排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其排烟效果。
例如,某一类高层建筑裙房室内装修中,由于建筑外部安装了LED广告屏,导致裙房封闭楼梯内本来可以开启的窗户被封堵,自然通风条件不足,依照防火规范整改为防烟楼梯间并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然而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该单位为了省事,将原本设计安装在屋面的正压送风机直接安装在了楼梯间的正上方。
此外,在工程验收过程中,还发现了多处排烟口、送风口的安装位置存在不符合设计图纸的情况。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如果出现以上装修设计安装问题,必须及时整改,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
3.3风机调试问题及解决措施
许多新建工程在施工结束后并没有对系统设备调试予以应有的重视。
例如,在某大厦的消防工程中,该大厦内部有两部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前室设置了正压送风口,送风口的规格和安装位置上也符合设计要求。
但在启动调试设备时,验收人员通过风速仪测定其正压送风量是否合格,却发现实际送风气流方向与送风口的方向是相反的,送风口在实际应用中成为了吸风口。
经过排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风机方向装反,送风机成了排风机。
此类问题虽然修改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发现,则会对排烟系统的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防排烟系统要注重安装调试,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3.4优化设计方案和竣工验收制度的建立
3.4.1优化设计方案
对于大型复杂工程,在最初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当与消防机构进行密切的沟通,依照相关防火设计规范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评
审。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使用性质和平面布局对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的影响,同时在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要兼顾工程施工安装和后期维护检修的难易程度。
3.4.2竣工验收制度的建立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当遵守的消防法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要对消防工程设计的安全质量进行审查,在验收报告中要加盖以上单位的公章。
这也起到了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监督作用,确保消防工程设计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结束语
由此可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防排烟设计,如果没有将防排烟工作做好,对其它环节也具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如果高层民用建筑中,没有相应的防排烟设计工作,建筑安全系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相关设计人员要将防排烟设计理论充分的掌握,从而可以将防排烟系统合理的设计出来,进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罗探赜.浅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材,2013.
[2]刘海涛.试析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