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长征》(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七律长征》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诗中的对仗、对偶,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
店铺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七律长征》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思、情感。
2.引导朗读,背诵全诗。
3.通过了解诗中的对仗、对偶,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和作者所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有关《长征》的精彩片段;毛泽东的有关资料;长征的有关资料(文章、地图、宣传语等);课文磁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汇报、交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引导学生理解“五岭”是指五岭山脉;“乌蒙”是指乌蒙山,山势险峻、雄伟。
②理解“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
“腾”:向上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泥丸”:指泥泞的道路。
③“五岭逶迤”侧重写山岭长,“乌蒙磅礴”侧重写山高,“五岭”和“乌蒙”是“千山”的代表。
④理解诗句的意思:五岭山脉连绵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气势雄伟,在红军眼里就像泥丸在脚下滚过。
⑤作者列举“五岭”和“乌蒙”是为了什么?(突出长征途中的困难)⑥红军把“五岭”看作“细浪”,把“乌蒙”看作是泥丸,突出了什么?(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烘托出红军的豪迈气概)⑦指导朗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方法自学,逐字逐句理解。
①观看或讲述《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1935年5月红军巧夺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金沙江形式险要,敌人控制很严,但红军在渡口俘获了过江侦察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侯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军发觉赶来时,我军已经安然到达江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七律 长征∣苏教版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在这个单元中,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领略军人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从这首诗中领略诗人的大气磅礴,感受他的伟人风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同时,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历史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搜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教师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1、词语读音及理解。
七律(lǜ)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云崖(yá)岷山(mín)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1、范读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3、学生齐读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长征2_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长征2_苏教版【教材分析】为了表达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纪念,毛泽东创作了《七律·长征》。
诗中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气概和长远的军事目光,详细描述了艰巨的长征历程,颂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不畏艰巨、奋勇直前对的豪迈情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并诙谐三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来源:ZXXK]3.明白得诗意。
过程与方法:朗读、解读、品读、诵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毛泽东和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领会红军大无畏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了解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英勇豪情以及作为一代伟人的广博胸襟、专门的气质。
【教学难点】重点明白得二、三句诗的意思,同时领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通过让同学们富有感情高声朗读,来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诗歌,堪称是一种炼字炼句富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
因此,读诗要做到关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反复研究,体会表达的深刻内涵,吟诵也是专门重要,了解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增强观赏与朗诵诗歌的本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表达,确实是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
曾经,我们阅读过他的《沁园春雪》,了解他的雄韬伟略。
然而,这首诗高度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实生活,那么《七律长征》有表达了什么样气概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依据题目,我们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刻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够具体的说一下?大伙儿一起交流、总结吧。
1.今天,大伙儿共同了解学习《长征》这首诗。
大伙儿谁能够讲一下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
结合大伙儿搜集的有关长征资料的讲解一下。
适时,教师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解说一下。
1935年10月,创作了这首诗。
当时,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翻越了岷山,标志着长征立即终止。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七律·长征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七律·长征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长征”这篇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入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长征》。
2.学习要点:课文内容概述、历史背景、优美语言、诗意表达、故事情节、军民团结、革命精神等。
3.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互动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长征》这篇课文。
2.引导学生思考:“长征”是什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过程是怎样的?2. 课堂探究步骤一: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1.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引出中国革命的历程,营造出“长征”这个时期的背景氛围。
2.结合教材和图片,讲述长征背景:蒋介石的清剿、红军战略转移等。
3.让学生自己判断,为什么红军要长征?长征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步骤二:表达红军的革命精神1.学习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过程。
2.借助提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红军的革命精神。
3.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表达红军的革命精神。
步骤三:品味优美的语言1.讲解《长征》中的诗意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优美语言。
2.教师为学生详细解读文中的部分语句,让学生理解文学艺术中的意蕴。
3.让学生自己欣赏文中的优美语言,并能够写出一段优美的句子。
步骤四:探讨军民团结的意义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
2.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3.让学生自己表达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自己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3. 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长征》,让学生自己写一篇“我的长征”作文。
2.提供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效果评价1.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有深刻的理解。
2.掌握和运用了一些优美的语言和句子。
3.对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摄云崖冷,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晴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择善:平平常常。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
逶,wēi。
迤,yí。
雄浑:广大无边,气势小。
磅,páng。
礴,bó。
走:本诗中是“滚动”的意思。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山名。
岷,mín。
天下开颜:个个脸上都显露出高兴的样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难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就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这两句诗就是全诗的举例,也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
长征之“容易”,一就是“离”,四海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就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辛;三就是前存有敌人的截住,后存有敌人的迎击。
但这些艰困被红军视为奇怪,这就是多么豪放的气概呀!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就是红军长征走到的地方,就是“千山”的代表。
这两句诗就是说道,五岭山脉那样多寡曲折、延绵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就是翻滚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认为,不过像是泥丸一样在脚下滑过去。
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就是“逶迤”、“雄浑”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写下山势山中,就是红军远征艰困的实际状况;写下山的微不足道,就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都就是红军横跨过的河流,就是“万水”的代表。
金沙江两岸就是悬崖峭壁,水流水流,激流波涛,散发出冷的感觉;大渡河上,铁索高悬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并使人深感寒气逼人。
这两句诗记述了两处斩关夺下隘的殉国经历和红军当时的心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长征1苏教版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 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 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基本信息
名称
七律长征
科目
语文
课时
2
所属教材目录
苏教版五年级下21课
教材分析
《长征》是毛泽东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人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短短八句诗浓缩描绘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蓝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播放这首诗的影视课文。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 报交流,集体解疑。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为了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首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与文本距离。课前可让学生利用联网对长征资料进行收集。课上可让学生汇报对长征的印象,对诗意的理解,从而确定了教学的走向和纵深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的实效。
本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解释。更主要的是紧扣诗眼,咀嚼涵咏,抓住“难”“不怕”“寒”“暖”和“喜”等词,紧扣诗歌的特点,凸现出语文味。以领悟情感为主线,当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背后去发现、去体会语言文字之背后作者那大无畏的豪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
(师边板画边介绍:磅礴的乌蒙山,海拔2000多米,最高峰有4200米,直插云霄。
4200米有多高?看着这样的山,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
●耸人云端的悬崖,这是写金沙江两岸的山势非常险峻,江水拍打着悬崖,渡江非常艰难。
●①介绍泸定桥
②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更喜指翻过了岷山,还指翻过了岷山,红军长征就胜利了,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预设: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观看录像
(坚强、勇敢、乐观)
指导读出愉快的心情。
③
预设:“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④分男女朗读
⑤“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朗读这句话
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三板块:深情诵读背诵(8分钟)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雪(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远征难:
(有多远?二万五千里)这么远的路途,就靠两只脚走路,路途遥远,非常艰难。
3.指名朗读齐读第一句。
A、五岭逶迤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设计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的不朽的作品,用58个字描绘出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红军战士的乐观与勇敢。
全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颔联。
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写出了红军在长征路上遇到的困难,以及红军在对待困难时表现出来的顽强品格和乐观精神。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主旨。
诗歌用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强烈的对比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创造出了宏伟扩大,气势磅礴的艺术境界,从而成功塑造了红军英勇无畏,乐观好买的艺术形象。
【学情分析】从教材内容来看,诗歌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与体会。
所以,如何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和深入地理解,是本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就布置了课前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资料,以使他们对诗歌有清楚地认识。
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文体,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了解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特征,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种文学知识的积累,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这首诗歌是毛主席十分杰出的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增加学生的历史积累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体会,应让学生事先做好预习,预习的内容包括了解七律诗歌的特点和长征这一历史事件。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再给予相应地指导,补充学生预习时的遗漏。
在诗歌的具体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历史事件时,采取了播放视频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这可以使学生获得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从而更深刻地体会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教案(一)【助学目标】▲1.掌握诗中字音、词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理清诗歌思路,学习诗歌语言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等手法地运用。
▲3.理解诗句,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助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二三联的含义2.难点: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助学流程】1.情境设计:长征是中国历史的绝唱,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毛主席以炽热的革命热情,坚定的革命斗志,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绝无先例的艺术构思,熔铸出这首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诗。
2.介绍写作背景。
3.学生自助(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2)结合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
(3)找出这首诗的中心句。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4.求助互助(1)“万水千山”和以下两联有什么关系?(2)《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远征难”,又从哪些地方看出“只等闲”?从中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4)你认为这首诗歌中哪些词使用准确、概括、生动、意味深远?请举例说明。
5.教师补助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6.课堂巩固:熟读课文。
7.课后续助背诵默写课文。
题:《七律长征》班级姓名【助学目标】▲1.掌握诗中字音、词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理清诗歌思路,学习诗歌语言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等手法地运用。
▲3.理解诗句,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查询资料,了解简要写作背景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逶迤( )( ) 磅礴( )( )云崖( ) 岷( )山三、读课文,请用“‖”正确划分诗句句读,读出节奏。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21七律长征苏教版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预习检测
1、读一读:
阿尔卑斯欧洲生涯博物馆装饰草坪巷口光辉
2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1)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2)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合作探究
1“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这句话描写了什么
2“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句话中的摇篮是什么意思?
3“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中有什么作用?
4“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
过
程
预习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逶迤磅礴岷山
2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合作探究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
21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并且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
3、能理解诗意及表达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
4体会红军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课文简介: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难,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和困难,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2.学习理解诗歌形式的七律,感受诗歌的美感。
教学准备:教材、电子设备、图片资料、地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文标题《七律长征》,并让他们猜测这篇课文可能讲了什么内容。
Step 2:欣赏诗歌《七律长征》播放课文《七律长征》,让学生先欣赏一遍,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和诗歌的韵律美。
Step 3:理解诗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诗歌讲述了谁的故事?2.这篇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诗中有哪些词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Step 4:感受诗歌的美感让学生再次欣赏课文的诗歌形式,引导他们欣赏诗歌的美感。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地图等,了解更多关于长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历史事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Step 6:总结回顾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和收获。
Step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Step 8: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诗歌《七律长征》和讨论课文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长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21七律 长征
1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①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句中的“不怕、只等闲”等词语应怎样理解?]赏析: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②这两句写的都是“山”,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写?]赏析:红军对山的征服,充分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运用具体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赏析: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这两句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④“更喜”两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赏析: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1 ☜2①这两句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不怕”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万水千山”则概括了“难”的内外蕴意。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
3②重点句解析:五岭写出山之长,连绵起伏;乌蒙则写出山之高,气势雄伟。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
这样夸张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4③表现红军的乐观精神及大无畏精神,写出了红军在抢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两次战斗中所经历的困难,但这些困难没有吓倒红军,而是被红军征服了。
④“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
3.正确、流利、有韵律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中词语和专有名词的含义。
1.课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和飞夺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一导入新课1.出示毛泽东的相关图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七律长征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七律长征|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摘要: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课原,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教学建议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是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不朽作编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供参希望程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课原长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渡桥横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尽开颜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并背诵全诗、理诗句体会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认识课生理由生组成词语【教学重难】理长征红军遇到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态体会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准备】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情景录象等【教学数】课、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师生交流有关长征二、学生课并提出不理问题三、、教老师先课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学生按节奏试达到能上口会停顿程四、句、释词每句诗先理句词语思(重理这些词语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再诗句说说每句话思五、作业朗这首诗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词语思二课、复习检、朗全诗、指名背诵并释全诗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品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指名()结合长征体会诗这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但红军战士对这切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3)指导朗这两句诗进步体会诗句所表达思想感情、由朗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根据提示组里练说步、出是那句二步、从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难三步、是如何对待困难)3、学生交流汇报、你能有感情地朗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寒等词语所包含思想感情()轻声四句诗想象下红军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情景(观看录象)()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寒这四词语包含着作者怎样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6、红军长征途征了万水千山作者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渡河写?7、齐两句用更喜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什么精神?四、有感情地朗全诗背诵全诗五、欣赏歌曲《长征》六、总结、扩展推荐毛泽东另首歌颂长征词【作业设计】、背诵课默写课、收集有关长征感人故事3、课3、3题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教学建议有条件地方课前可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长征纪录片、故事片或者助学生集些反映长征、图片以增加对长征了课教学可采用下列基步骤()简要介绍长征如历省份、山水些重要战斗等可让学生根据己了介绍老师作必要补充()初全诗交流收获初要尽可能地多几遍力准音通句子交流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滴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地方(3)细全诗理每句诗思弄清每句诗思应引导学生结合(如、图片、影视)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难以及红军战士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就词孤立地分析讲()有感情地朗和背诵诗句诵进步体会红军战士战斗豪情(5)拓展延伸所收集到毛泽东其他诗词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国工农红军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气概是课教学重教学是要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重形象感悟尽量引导学生通己电视、电影、籍、看到实例感悟课诗句思不要孤立地讲词析句二是充分运用对比方法对比助学生领悟蕴体会情感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可先出示绵延不绝五岭山脉和雄伟高乌蒙山图片或录像(如无图片、录像可画示图)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艰难然出示泛着微波河图和路上有些泥球图(也可画简笔画)组织学生讨论红军是什么情况下越五岭和乌蒙山?红军把逶迤五岭和磅礴乌蒙山视什么?你从感受到了什么?三是要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诗句要采用多种方式必要还可以通适当指导些朗技巧如二行红军不怕远征难要出红军不怕难语气语气要坚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只等闲要轻出当作平常事平淡语气三、四行要突出五岭绵延不绝、乌蒙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得平淡表现出红军不怕难五行要出红军欢快心情六行语气要低沉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沉痛缅怀情两行应出欢欣鼓舞语气因红军历千辛万苦终翻了终年积雪岷山更喜二既是红军现心情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展望课要学生认识和会写不多但这些学生容易忘记音容易写错教学要助学生利用熟加深记忆如礴练习薄薄加上石旁b,磅礴礴课有些特指词语如五岭、三军这些词语思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些词语思如远征、等闲、细浪可理诗句不必单独讲5课安排了三道练习题题提出了、背要二题要学生重理诗二、三两句诗提示了课教学重难和体会方法助学生理诗句应予重视选做题可通举办诗歌朗诵会、长征故事会等形式鼓励学生集毛泽东其他诗词或长征其他作品6袋介绍了长征、原因、省份、路程、跨越山水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课理铺垫猜你感兴趣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生组词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目录5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答案。
五下21《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21.七律长征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逶”“迤”“磅”“岷”四个字,能借助工具书、联系整首诗正确理解“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在朗读中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在朗读中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在朗读中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在朗读中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难点: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学困生识、写、读的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在朗读中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反思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反思第六单元21. 七律长征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明白得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情感。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归纳和夸张。
二、教学假想一、预习要求: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二、教法、学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讨。
3、课时安排:一课时4、教具预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进程(一)、导入一、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二、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播放朗诵录音。
二、学生听后自由朗诵,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一、正音。
二、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诵,从节拍、重音、韵脚、情感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全军/事后/尽/开颜。
(三)体味诗中画面一、创设问题情景: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能够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明白得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咱们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归纳每幅画面的要紧内容。
选择你喜爱的一个画面,说说什么缘故喜爱?(学生试探,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判)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述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明白得诗歌高度的艺术归纳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一、背诵并用标准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4个二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而思想感情,感悟红军的长征精神。
3.接触毛泽东诗词,感悟领袖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悟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感受并传承长征精神
三、教学准备
1.搜集长征有关资料,阅读长征古诗;
2.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组织的清明祭先烈活动我们步行去冀鲁豫纪念馆吗?这一路上你觉得累吗?可能体力好的同学没感觉到累。
这段路程来回不到20里路,用时两个小时左右,还有交警叔叔为我们保驾护航。
但是你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段崎岖坎坷的道路,不仅要跋山涉水,还缺吃少喝,让你走上一天。
你能坚持吗?
80多年前,有一支队伍,叫中国工农红军,他们在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不怕苦,不怕累,翻雪山,过草地,忍饥挨饿,走了两万五千里。
两万五千里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从菏泽到北京往返
10趟。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齐读。
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我们之前背过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复习背诵。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出示课件,简介七律。
对长征你了解多少?交流读过的长征故事。
出示课件简介长征以及长征的路线图。
介绍《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提问读这首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