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研究生思想政治常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实唯物主义自然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一、系统自然观二、人工自然观三、生态自然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二节科学技术的本质与构造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点二、科学技术的系统构造第三节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一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想方法一、剖析和综合二、归纳和演绎三、从抽象到详细四、历史和逻辑的一致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想方法一、思想的收敛性与发散性二、思想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三、直觉与顿悟思想四、移植、交错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想方法一、数学方法及其作用二、系统方法及其作用三、复杂性思想及其方法第四节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一、科学实践的方法二、技术活动的方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系统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转一、科学技术运转与社会支撑二、科学技术运转与公共政策三、科学技术运转与社会文化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式国家第一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一、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三、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四、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第二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点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成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点第三节创新式国家建设一、创新式国家的内涵与特点二、创新式国家建设的背景三、中国特点的国家创新系统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点的创新式国家思虑题1、如何理解朴实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如何掌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6、如何理解18、 19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7、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8、马克思、恩格斯和外国学者对于技术本质的剖析有何主要差别?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点?10、为何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一致?11、如何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详细方法的关系?13、如何理解辩证思想浸透在科学研究的所有过程中?14、如何掌握创建性思想特征?15、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能否有创建性的作用?16、注意多学科的交错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7、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踊跃意义?18、察看能否浸透信念?19、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能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若有指导,能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20、技术构想、技术设计和技术实验三者的关系如何?21、为何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2、如何对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3、科学技术的社会系统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24、为何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2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连续地运转?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协调?27、如何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8、如何理解胡锦涛“鼎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9、为何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好的思想理论系统?30、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华?31、中国特点的创新式国家与其余创新式国家有何异同?32、国家创新系统对中国特点的创新式国家建设有何重义?1、如何理解朴实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23+ 下边(1)古代朴实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证和猜想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掌握认识自然界的根源和发展,但缺少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照,特别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看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以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物主义的产生供给了借口,最后致令人类认识的分化。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 (一)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 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 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 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 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 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 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 生产过程。”
•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 科学本身的发展,“ 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 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 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 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 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 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 功于生产。”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 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 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 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 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 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 形成 •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 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 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 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 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社会条件下形成的。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 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 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 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 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 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三章_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
大量的A,什么是“大量”?其具体数值是多
少? 各种各样的条件能否罗列齐全并全部实现? 在科学观察中能不能真正实现完全的无例外? ……
例如:波义耳发明酸碱指示剂
盐酸是酸,它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硫酸是酸; 硝酸是酸; 所以,硫酸也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硝酸也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确证了n 种酸)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分析和综合—— 归纳和演绎—— 从抽象到具体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思维的发散性与收敛性——直觉与顿悟思维 ——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及其作用——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 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科学实践的方法—— 技术活动的方法
恩格斯说:“以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化学, 如果没有分析的对立的极,即综合,就什么 也不是了。” 分析与综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是形成科学概念、构建和发展科学理论体系 的重要逻辑方法。
分析是研究的方法,综合是创造的方法。
传统的还原主义分析方法着眼点是把事物分成 各个细部,找出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在近代自
然科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使研究越来越
深入;同时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代的新的系统分析方法着眼点正相反,主 要是找出这些细部如何相互作用产生整体效应。 这个整体是系统的、有组织的有机整体,是局部 和整体、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辩证统一。
二、归纳和演绎
这是人类最初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积累经验 的方法。
一、思维的发散性与收敛性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它 以一个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或中心,围绕某一问 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上下左右多方位展 开思考,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5、由“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 中的具体”
从抽象到具体:“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 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把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中介 把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终点。
要求:
逻辑起点是形成理论的起点, 它必须是:①对事物最简 单和最一般的本质规定;②能构成所研究对象的基本 单位;③包含事物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 芽”。逻辑起点既是高度抽象,又是合理抽象。 逻辑中介是联结起点和终点之间由一系列的概念、范 畴所组成的中间环节,有如下特点:①在从抽象到具 体的上升运动中,每一逻辑中介所表现的抽象或具体 都有相对的性质,因为先行的概念、范畴总比后继的 要抽象;②它起着沟通、联结的作用,能把最抽象的 逻辑起点和作为思维具体的逻辑终点联结起来,构成 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整体;③它必须以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为依据,不能任意跳跃。
2、演绎: 演绎法与归纳法相反,是从一般原 理推演出个别结论,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 段论 ,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大前提:所有的M都是P, 小前提:所有的S都是M, 结论:所以,所有的S都是P
1.大前提 2. 小前提 3.结论 狗都是哺乳动物 哈巴是狗 所以哈巴是哺乳动物
3、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
客观事物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列宁说:“自然界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 现象又是本质,既是瞬间又是关系。”
正是这种统一构成了人类认识的基础。整个人类 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从具体到抽象的运动阶 段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阶段。
4、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 定”
波普尔: 从逻辑上看归纳推理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 在:
——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分析 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分别加 以研究考察的方法。 (二)综合 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 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三)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形成了认识事 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 方法与阶段。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 动力和灵魂。要创新,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 研究上和技术发明上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 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 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 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 特征。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 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本章的主要内容
●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 基本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是辩证思维—— 恩格斯指出: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 维形式。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把辩证法贯彻到科学技 术研究中,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 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体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理论要素是: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 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分析与综合 二、归纳与演绎 三、从抽象到具体 四、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范文)2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完整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2科学的分类思想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4科学技术与生产力5科学技术与生产动因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8技术的异化1 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 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般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自然辩证法
文德尔班: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 儿 哲学的中心是科学中心的先导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 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 包括科学,”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 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 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 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二)科学的分类与统一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 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 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 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 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 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等。 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最终讲走向统一。
最后,技术异化造成了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
在机器大丁业生产中,机器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 规律发挥技能和力量,工人的活动都是南机器的运转来决 定和调节的。 机器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已经迫 使工人成为其奴隶,科学技术对‘r人来说表现为“异己的、 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一)科学的本质特征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 的理论关系”, 是一般生产力。 第一,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 的知识”,“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 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 第二,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 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只有从自然界出 发,才是现实的科学。” 第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 量。” 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一般生产力。 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对客观世 界的反映,但它和资本结合起来,就成为资本家统治的工 具而“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2)体制目标不同 科学的体制目标是“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
技术的体制目标是利用知识来谋利(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 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属于实践范畴, 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3)可预见性不同 科学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
(2)表现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 发的周期缩短
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
科学技术化,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 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 应用研究。
技术科学化,是指技术的创造性活动日益受到科 学理论的指导和作用。 包含两层含义: ① 已有的技术上升为技术科学 ② 技术进步以科学为先导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周 期缩短
科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显示出一定的片面性。其共同点 是科技决定论,把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单纯地归咎于科学技术。科 学技术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关键是看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如何使 用它。“双重效应”说主张科学技术的价值总是两面的,既能造福 于社会,也能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如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 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只有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这种双重效应,对科学技术加以合理利 用,发挥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正面功能,有效控制其负面效 应,才能使科技真正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利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等。
基本观点:前科学→常规科学→ 危机→ 科学革命 →新的常规科学
物理学晴朗天空中的两朵乌云
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 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
“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 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自然辩证法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发展是多种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一、数学方法及其作用
二、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三、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
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一、科学实践的方法
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整理ppt
2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 思维方法
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 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 观辩证法的反映。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抽象是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 法,也就是把事物的某一属性、关系、方面在思维中 单独地抽取出来加以认识的方法。
的自然数都是素数。但在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当n = 5 时,f (5) = 2 32 + 1 = 4294967297 = 641*6700417是一个合 数。
整理ppt
12
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它从一般性 的原理出发,对个别的或特殊的事物进行分析、推理, 从而达到相应的结论。三段论是演绎方法最一般的形 式。
……
整理ppt
10
例如:波义耳发明酸碱指示剂
盐酸是酸,它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硫酸是酸;
类
硝酸是酸; 所以,硫酸也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比 归
硝酸也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纳
……(确证了n 种酸)
所以,所有酸都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演
新化合出 X 酸
绎
所以,X 酸也能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整理ppt
11
例 费尔马猜想
整理ppt
5
综合是在分析基础上把对客观对象一定部分、单元、环 节、要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统一整体认识 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建立科学体系的重要方法。 近代物理学的五次大综合: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 电磁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相对论的建立、 量子理论的建立、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5修改版)
(按照2013年大纲重新整理的,知识点都是大纲中内容,有很多觉得没用的可以不用背了,但鉴于中特的坑,还是都整理出来了。
感谢不知道是哪个前人整理的详细资料~加油!——呆兔子)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相邻学科: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高级形态、核心)。
当代形态:系统、人工、生态自然观。
科学技术观:以历史形成为基础,分析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其发展模式和动力,进而概括其规律。
是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统一。
概括升华科学技术研究中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社会建制、社会运行的普遍规律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创新观——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特征。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并汲取辨证法,综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的;2. 列宁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第三章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五)论述了科学的社会作用
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特殊的生产,对社 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 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作用于 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自然科学和 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 对于自然界的无知和蒙昧;把自然科学并入生 产过程,大大提高生产率;科学与哲学相结合, 产生了唯物主义;科学与实践结合,产生政治 革命和社会革命。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做专题论 述,但许多经典的论述分布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之中, 其理论内容包括:
(一)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科学技术的历史,从社会对科学的需求,看到科学本 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从而揭示出科学的社会本质的。 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把科学与社会分割开来的片面 观察方法,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 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 的;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 约。”讲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连”、“相互制约”, 是指科学与社会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自然科学的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 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 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 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 靠的知识基础。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形成,不仅与当时科学 本身的发展相关,而且与他们创立了正确的历史 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有密切联系。唯物史观的 创立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为人们观察 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 方法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 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 会历史现象,对科学也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以 分析和考察,指出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 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由此把 人类对科技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 段。
最新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最新⾃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12《⾃然辩证法概论》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对认识⼈与⾃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法的运⽤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独⽴的⽣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独⽴的⽣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的异化和对⾃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作者进⾏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化与⼈⽂⽂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的、⾰命的⼒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发展民⽣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泽东、邓⼩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物,为唯⼼主义的产⽣提供了借⼝,最终导致⼈类认识的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揭示了科技的自然来源
科技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不是无本之木、 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扎根于客观世界的, 是在自然环境里的创造,所以,科学活动 的主体、客体、工具都是自然界的。
(四)阐明了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多种社会因素中,物质生产是科学产生 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恩格斯在致瓦· 博尔吉 乌斯的信中说:“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 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 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还说:“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 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进展的主 要动力。”
(二)科学是“知识的形态”的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与物质生产的密切关系, 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的力量” 也是“另一种生产力”。在他们看来,“劳动生 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科学的发 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科学是“知 识的形态” 的社会生产力,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 “并进入生产过程”“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自然科学的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 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 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 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 靠的知识基础。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把 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 且他正是把科学当作这种力量来加 以利用”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 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 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 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 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 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恩格斯
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从19世纪50年代 中后期到他逝世的20余 年中,一直坚持研究数 学。他的长达一千多页 的数学手稿,便是他多 年潜心研究的结晶。他 研究了初等数学及其发 展史、微积分发展史。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十九世纪,生产力和资本主 义大工业迅速发展,英、法、德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先后完成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在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所产生的社会影 响重大。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资本主义 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创造了比之前所有世纪更多 更大的财富。”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影响 已经显现,不仅有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的一 面,更出现了破坏环境的情况,对人的精神和思维等 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人的异化非常突出。这些情况 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 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它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 展趋势、内在矛盾、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马恩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十分关注和重视科学 技术发展的状况。他们在创立、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科学技术 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 但他们并不是自然科学家和科技史家。他们 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最终把着眼点放在了人类社会的未 来。 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 点,或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科技学术”或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融入于整个马克 思主义理论之中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 成部分。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 二、技术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形成,不仅与当时科学 本身的发展相关,而且与他们创立了正确的历史 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有密切联系。唯物史观的 创立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为人们观察 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 方法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 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 会历史现象,对科学也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以 分析和考察,指出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 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由此把 人类对科技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 段。
(五)论述了科学的社会作用
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特殊的生产,对社 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 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作用于 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自然科学和 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 对于自然界的无知和蒙昧;把自然科学并入生 产过程,大大提高生产率;科学与哲学相结合, 产生了唯物主义;科学与实践结合,产生政治 革命和社会革命。
(六)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反思的角度来认识科学研究 方法,把科学研究方法与哲学方法进行类比: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 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 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 果开始的。” “正如一切科学的历史进程一样, 总要经过许多曲折,才能达到它们的真正出发点。 科学和其他建筑师不同,它不仅画出空中楼阁, 而且在打下地基之前就造起大厦的各层住室。” 这是对科学研究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的说明。科学 研究不是随心所欲的,人们在进行相关研究之前, 早已有思想中有各种各样的预设。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做专题论 述,但许多经典的论述分布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之中, 其理论内容包括:
(一)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科学技术的历史,从社会对科学的需求,看到科学本 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从而揭示出科学的社会本质的。 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把科学与社会分割开来的片面 观察方法,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 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 的;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 约。”讲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连”、“相互制约”, 是指科学与社会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