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导论心得体会样本(3篇)

材料科学导论心得体会样本(3篇)

材料科学导论心得体会样本材料科学是一门关于材料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应用的学科。

通过学习材料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我对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于材料科学导论课程的心得体会:首先,材料科学导论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对材料的全面认识。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制备方法。

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表征方法,这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非常重要。

其次,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通过分析和解决材料的问题,我们学会了如何提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

这些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和实验操作都非常有帮助。

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还加深了我对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理解。

材料科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学习材料科学导论,我了解了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这有助于我将来在实际研究中更好地利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此外,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还让我认识到材料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它们在电子产品、建筑材料、医疗设备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最后,材料科学导论课程教会了我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

在课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团队合作,撰写科技报告,并进行学术演讲。

这些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课程还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学术写作,这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让我对材料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通过学习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我相信我能更好地应用材料科学的知识,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分子材料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高分子材料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咼分子材料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 高分子材料在印花涂料中的应用(2) 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高分子材料方向工学硕士的培养(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接地气的材料学(4)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采空区漏风治理的应用(5) 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6)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阻燃技术中的研究进展(7)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9)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探索(10)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11) 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12) 高分子材料耐候性试验中的紫外辐射测定方法研究(13)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14)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15) 农业院校《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探讨(1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问题调查及对策(17) 高分子材料三防技术研究(18)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及防老化研究(19) 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20)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21)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22)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23) 新型高分子材料与应用探析(24) 高分子材料,罢工”脏器的好替身(25) 试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6) 热致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研究(27)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28) 改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29) 高分子材料的金属化(30) 理实一体化”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32) 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分析(33) 聚乳酸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34) 浅谈高分子材料抗静电剂ASA(35)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探索(36)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37)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课程教学探析(38) 浅析Pro/E软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39)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40) 探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4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聚醚酮酮特种高分子材料中铝离子残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自拆卸构件中的应用进展(42) 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能力的培养(22)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43) CAE技术在咼分子材料齿轮箱设计中的应用(44) 浅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45)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46)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47) 耐高温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分析(48) 基于核辐射高分子材料在电线电缆中的作用分析(49)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发展(50)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探索(51)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5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5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质量(54) 有关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55)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56) 浅究影响高分子材料老化的因素及应对措施(57) 探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58)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探索(59) 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研究进展(60)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61) 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62)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堂教学探讨一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阻燃性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63)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64) 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讨(65) 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多晶硅生产中的应用(66) 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技术研究(67) 壳聚糖作为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综述(68) POSS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热性能(69) 对高分子材料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70)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整体设计(7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析(72) 关于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73) 《高分子材料》教学探索与实践(74) 基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CDIO培养模式初探(75)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面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探讨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76) 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研究(77) 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8)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探析(79) 基于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分析(80) 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研究(81)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82)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方法创新研究(83)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84)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85)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86) 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应用(87) 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88)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相关探究(89) 加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讨(90)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教学价值(91) 车用高分子材料耐刮擦性能研究与改善(92) 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93)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高分子材料(94)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行为与老化机理研究进展探讨(95) 基于食品包装产品的高分子材料成分快速鉴别方法研究(96) 对高分子材料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97) 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特有现象(98) 基于实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99)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100) 《高分子材料进展》课程教学方法探索(101)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102)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103) 浅析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墙体建筑中的回收与利用(104) 二聚二异氰酸酯LH1410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军民两用应用前景(105) 刍议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探索(106) 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107)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技术人文耦合”的校企文化建设研究(108)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10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①(110) 具有工程意识的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改革与实践(111) 高分子材料与纺丝技术”多媒体教学效果分析(112) 面向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化工原理教改思考(113) 高分子材料在酒类包装中的应用(114)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高分子材料的教学改革与实践(115) 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116) 基于Abaqus子程序的高分子材料本构关系实现(1仃)合成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118) 高分子材料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的应用(119) 基于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应用问题探索与研究(12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21) 典型高分子材料燃烧性能与火灾危险性研究(122) 增塑剂毒性对于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风险分析(123)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分析(12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125) 独立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特色培养模式(126) 浅谈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12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多媒体教学方法探讨(128) 探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129) 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其阻燃剂研究进展(130)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初探(131)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132) 高分子材料在建筑保温材料中的应用(133)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索(134) 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探讨(13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136) 试论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技术(137)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发展动向及应用研究(138) 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139)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探讨(140) 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应用及发展探讨(141)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14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高分子材料与现实生活(143) 新型高分子材料与应用(144) 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讨(145)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行为与老化机理研究进展(146) 智能高分子材料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应用(147) 为构建具有航空特色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148) 关于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149) 高分子材料实验室老化试验技术详解(150) 高分子材料性能与结构测试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151)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前景(152) 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的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53) 形状记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15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困境与对策(155) 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156) 浅谈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教改探究(157) 利用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高分子材料实践分析(158) 键合型稀土荧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159) 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160)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思考(161) 生物质高分子材料PHA的加工改性探究(162)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双语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原则(163)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164) 高分子材料学”课程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165)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166) 浅谈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技术(167) 自助式高分子材料挤出共混实验教学实践(168) 德威新材:线缆用高分子材料行业龙头(169) 智能高分子材料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探析(仃0)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171)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172) 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仃3)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仃4)德威新材领先的线缆用高分子材料供应商(仃5)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仃6)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仃7)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仃8)新型高分子材料杜仲胶的应用研究(仃9)高分子材料老化机理及防治方法(18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热分析仪器教学的改革与实践(181) 高分子材料PVT特性在线测试技术及其在注射成形CAE仿真中的应用浅谈高分子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182) 浅谈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183)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探究(184) 浅谈几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185)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探究(186) 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材料(18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188) ISO管理体系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实习中的辅助作用(189)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研究(190)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191) 一个学高分子材料”的记者对基层”的独特感悟(192)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的课程特点与教学体会(193)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教学项目设计分析与探讨(194)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理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195) 高分子材料1111修补剂修补轴颈技术(196) 有关高分子材料老化性能的思考(197) 于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点与危害的探讨(198) 高分子材料的现状与发展刍议(199) 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200)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20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高分子材料(202) 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203) 吹响几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集结号”(204)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现阶段的开发及应用情况综述(205) 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206)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207) 高分子材料加工(塑料成型工艺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208) 论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209) 不同相组分对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的探讨(210)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及其对策探讨(21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长句翻译探讨(212)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21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4) 浅谈高分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21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成效(216) 高分子材料名词(2仃)高分子材料相关研究(218)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开发模式探索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新探(219)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220) 高分子材料专业涂料课程教学探讨(221) 高分子材料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探索(222)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高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223) 对人教版选修5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商榷(224) 浅谈高分子材料的特性(225) 材料大类专业《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226) 填充高分子材料泡沫铝的研究现状及展望(227) 荧光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228) 强者之路一一瑞安高分子材料产业(229)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230) 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技术探析(231)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浅谈高分子材料学中的分形(232)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设想(233) 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推动高分子材料新型成型装备产业化(234) 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235) 专题教学在《高分子材料改性》教学中的应用(236) RGD高分子材料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生物学评价(237)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38) 浅析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39) 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240) 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41) 高职院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项目教学的特征与内容(242) 新宇阳:打造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新商机(243) 高分子材料难题(244) 纳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245)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246)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247) 高分子材料(248) 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249)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学习指要(250) 高分子材料选区激光烧结力学性能的研究(251) 基于水溶性导电高分子材料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252) 湿度与时间因素对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253)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与展望(254) 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动向及发展展望(255) 高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256) 刍议国内化学高分子材料应用前景(257) 知识点串讲法在《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授课中的应用(258)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教学方法研究(259) 高分子材料在印花涂料中的应用(260) 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高分子材料方向工学硕士的培养(26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接地气的材料学(262)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采空区漏风治理的应用(263) 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264)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阻燃技术中的研究进展(265)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266)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探索(267)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68) 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269) 高分子材料耐候性试验中的紫外辐射测定方法研究(270)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271)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272) 农业院校《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探讨(27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问题调查及对策(274) 高分子材料三防技术研究(275)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及防老化研究(276) 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277)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278)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279)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280) 新型高分子材料与应用探析(281) 高分子材料,罢工”脏器的好替身(282) 试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83) 热致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研究(284)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285) 改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286) 高分子材料的金属化(287) 理实一体化”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8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289) 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与结构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与结构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与结构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课程简介建筑材料与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与应用,以及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建筑材料与结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的建筑材料,了解其特性、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 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 学习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操作;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分类及特性a. 金属材料:钢材、铝材等;b. 无机非金属材料:混凝土、砖石材料等;c. 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等;d. 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保温材料等。

2. 建筑结构基本原理a. 结构力学基本概念;b. 结构荷载与分析;c. 结构稳定性分析;d. 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3. 建筑结构设计与实践a.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b. 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c. 建筑结构模型制作与分析;d. 结构施工与安全管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2. 实践操作: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建筑工程案例的分析,展示建筑材料与结构的运用和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等。

2.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建筑材料与结构相关的论文,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设计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建筑结构设计项目,通过设计报告与答辩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结构》(教育出版社,作者:XXX);2. 课件:结合教材内容编制的电子课件,供学生复习和预习使用;3. 实验设备: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软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

2014研究生优秀论文

2014研究生优秀论文

COREX熔融气化炉内块煤裂解机理及喷煤燃烧行为研究
张生富
周 菁 女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高温气冷堆耦合蒸汽重整制氢过程数值模拟
王锋
支树播 男 0808电气工程
模块化多路恒流输出LED驱动电源研究
罗全明
杨 涛 男 0808电气工程
温度及电场对油浸绝缘纸微观特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王有元
周君杰 男 0808电气工程
史磊磊 男 0803光学工程
带通长周期光纤光栅制作及其应用实验研究
吴 迪 男 0803光学工程
基于光纤模场突变结构的光纤传感器研究
杜 坤 男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锂离子电池碳纳米导电剂的研究
宋鹏飞 男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Mg-RE-Zn系合金中长周期堆垛有序相的调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余晓伟 男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传感器漂移研究 认知无线电网络动态资源管理与分配策略研究 多摄像机协同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几类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Hopf分岔 蚁群优化改进策略及算法研究 离散神经网络在随机扰动下的脉冲控制 基于简化路网模型的行程时间预测及导航算法研究 高应力下大理岩卸荷破裂分形及应变能转化规律研究 山区碎石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分析及其预测评价 RO膜处理渗滤液结垢污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绿色荧光粉ZnMoO4:Tb3+的化学共沉淀合成与表征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EPS组成特性 非线性光学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溶胶凝胶制备 基于混沌理论的心音信号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MHC-Ⅱ类分子限制性肽表位预测 抗血栓和促内皮化双重功能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与研究 基于模拟微血流状态设计药物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 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方法研究 突发事件下供应链援助协同应急问题研究 生鲜农产品多阶段订货策略研究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法教育研究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组合收益-风险关系研究 城市规划公共性的治理逻辑和制度安排

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材料化学工程方向研究生教学探析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信息、能源并称为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

从人类以石头为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对石器进行加工进入新石器时代,再到后来的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材料的发展史。

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化学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学科以化学、化工、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检测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交叉性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

但随着社会进步,旧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

本文基于材料化学工程的特点,分析了现今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1.1内容广,概念多材料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和化工基础,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研修的主要课程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工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在基础课程中概念多、公式多,如在物理化学中的热熔、积分溶解热、积分稀释热等,有些概念相似如果不仔细区分容易混淆。

在诸如高分子材料这类介绍性的课程中名称特别多,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

但通过学习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识别基本的材料,掌握它们的基本制备工艺和用途。

1.2叙述性的内容多关于三大材料的学习主要是叙述性的内容多,比较抽象。

例如,金属加工中热处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又分好几个种类,每种钢材根据用途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工艺条件。

但是只通过课本的叙述,对于很多材料依旧没有直观的认识。

虽然很多同学有参加过金工实习课,但是时间不长,很难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一些材料的性质、加工方法感到陌生,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机械工程论文范文

机械工程论文范文

机械工程论文范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对机械工程人才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工程论文范文篇一【摘要】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对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训环节进行了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关键词】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改进实践教学《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做铺垫,是进行各种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必要考虑的部分。

可见,这门课十分重要。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体现培养学生“能力”,即不仅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这门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1机械工程材料特点和教学现状这门课安排在第三学期上,是学生开始接触到专业课阶段。

它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和加工四方面。

主要包括材料种类和性能,材料的微观结构、凝固与变形,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热处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特性及选材。

其知识面广,内容多,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但逻辑联系不强。

学生们感觉内容头绪太多、记忆多。

由于专业学时调整,课时现削减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仅为24学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学生接受难度大。

加之,由于此门可前期没有认知实习,而金工实习通常又在此课之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把它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

实验教学多为普通验证性实验,设备老旧数量少,5—6人用一台,教学效果不好。

因此,学生感觉学习空洞、乏味,兴趣低,考试就死记硬背。

没有达到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目的,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材料物理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材料物理专业的特色材料物理专业是“讨论各种材料特殊是各种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物理基础、微观结构以及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进展供应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融合的学科”[1,2]。

材料物理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通过各种物理技术和效应,实现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与应用。

主要讨论范围包括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新型材料的设计以及材料的计算机模拟等[3]。

材料物理将理科的学问传授与工科的工程力量培育相结合,使传统材料工艺学与以现代物理学为基础的材料科学相融合,具有“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特点。

二、材料物理化学在材料物理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材料物理化学是贵州高校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位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讨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问题,从基础的具有共性的原理及方法来论述各种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合成、性能与应用的相互关系。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同学的专业学问水平,培育同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创新力量,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物理专业特别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高校化学、高校物理等理论基础课程为基础。

高等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物理化学只有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才能成其为真正的科学。

熟悉到高校物理和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内容的连接,了解高校物理中原子结构学问的介绍,协调好与高校化学中原子结构部分内容的关系,突出重点,避开重复,讲清难点,是材料物理化学教学中值得留意和仔细对待的问题[4]。

材料物理化学同时也是材料物理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材料腐蚀与防护等)的基础课程。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中的金属与合金的高温氧化的热力学部分,就要运用材料物理化学中诸多热力学基本学问,如G-T平衡图和克拉佩龙方程等。

材料物理化学犹如一座桥梁,将材料物理专业的前期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联接起来,以完善专业学问的系统与连贯性。

结构加固材料范文

结构加固材料范文

结构加固材料范文结构加固材料是指用于增强和改善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耐力和稳定性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加固现有结构来抵抗外部冲击、重力、风力等力量的作用,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结构加固材料。

1.碳纤维:碳纤维加固材料是一种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的材料。

它可以通过包裹在钢筋周围或直接贴附在结构表面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其抗震和抗风能力,并减小结构的变形。

碳纤维加固材料还可以修补破损的混凝土、钢结构和木结构,并提供防火和防腐蚀的保护。

2.纤维增强材料:纤维增强材料是一类由纤维和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

常见的纤维材料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拉伸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可用于增强和修补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

纤维增强材料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结构中,例如桥梁、楼宇、水池等。

3.钢板:钢板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加固材料,用于修补和加固破损的混凝土、钢结构和木结构等。

钢板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胶粘剂固定在结构表面,形成钢板与结构之间的双向作用,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钢板加固广泛应用于桥梁、楼宇、船舶等结构中。

4.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构件内部施加预应力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结构材料。

通常使用预应力钢筋或碳纤维等材料作为加固材料。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抵抗重力、冲击力和地震等外部力量,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聚合物膜:聚合物膜是一种高韧性和耐腐蚀的材料,用于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聚合物膜可通过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包裹在钢筋周围或与混凝土共同使用来提供加固效果。

聚合物膜具有防水、防腐蚀和抗紫外线的特性,可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总之,结构加固材料通过增加结构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各种结构,例如建筑物、桥梁、隧道等,有效防止结构的破坏和损坏,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材料力学性能论文

材料力学性能论文

《材料力学性能》学习之收获与体会通过开学至今近两个月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学习,对本课程学习内容作出以下总结:一、材料的拉伸性能:拉伸试验虽然是简单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拉伸试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弹性、强度、塑性、应变硬化和韧性等许多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

这些性能指标统称为拉伸性能。

它是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根据拉伸性能可以预测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室温大气中,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用用光滑试件测定的具有不同变形和硬化特性的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拉伸性能参数。

二、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任何构件在服役过程中都要承受一定的应力,但又不能产生塑性变形。

对于某些零构件,例如精密机床的构件,即使是微小的弹性变形也不允许,否则就会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

零构件的刚度决定于两个因素:构件的几何和材料的刚度。

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弹性模量。

当应力超过极限,金属就开始塑性变形。

塑性是材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力学性能。

正是因为金属有塑性,才能利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将其制成各种几何形状的零件。

在加工过程中,应当提高材料的塑性,降低塑性变形应力——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

在服役过程中,应当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使零构件能承受更大的应力,同时也要有相当的塑性以防止脆性断裂。

本章联系金属的微观结构讨论了弹性性能、弹性不完善性、塑性变形、应变硬化及有关的力学性指标和测定方法以及它们在工程中的实用意义。

三、其它静加载下的力学性能:机械和工程的很多零件是在扭曲、弯矩或轴向压力作用下服役的。

因此,需要测定材料在扭转、弯曲和轴向压缩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作为零件设计,材料选用和制订热处理工艺的根据。

若不考虑零件服役时的力学状态,采用不恰当的力学性能指标来评价材料,很有可能造成材料选用不合理,热处理工艺不当,以致零件的早期失效。

在工程中往往还应用一些低塑性、以至脆性材料,如高碳工具钢、铸造合金和结构陶瓷等,制作工具和零件。

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范文2篇

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范文2篇

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范文2篇材料成型及控制论文范文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究1现阶段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自从1998年教育局规定新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来,我国各大高校中开设此项专业课程的高校多达30%,经过这十几年的教育推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技术过硬的优秀的专业人才。

但是尽管如此,这项学科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注意。

具体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不一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将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专业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型的专业,它所涵盖的知识领域极广,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就随之增多。

如果只是将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合并,那么在学生们的四年学习中使很难完成这么多的学习量的,因此学校必须对知识点进行取舍,但是由于取舍后每个学校所保留的知识点都不相同,因此很难对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也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个合理的考量。

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老旧落后,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老专业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些老专业的学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科质量。

然而由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铸造、锻造、焊接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然而高校中这些老专业的教学内容却仍然是对过去落后的专业技术的讲解,而且课程设置狭窄、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此基于此种老专业而建立起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如果不及时的跟进相关各项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学科教育注入新鲜的科技内容,将大大降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且即使教育培养出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也难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中的市场要求。

2如何在高校中开展有效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工作2.1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2.1.1实用性原则高校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实用性原则,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杜绝为学生开设过多的理论讲解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并对其的掌握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22个)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22个)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材料化学毕业论文选题(1022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材料化学与高技术新材料和信息材料《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性实验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两平台双能力”材料化学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材料化学“自主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关于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浅论《材料化学》课程兴趣的培养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浅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材料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材料化学实验室创建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材料化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探索与思考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材料化学科研实践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材料化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依托前沿科学研究提升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浅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与成果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土木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分析基于CDIO理念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初探启发式教学在材料化学课中的运用初步探讨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感受《材料化学》的魅力基于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材料化学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型教学在材料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材料化学专业双语教学及课堂发言调查分析地方院校材料化学实验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材料化学研究进展 C.N.R.Rao研究论文选地方院校综合性材料化学实验的改革实践玉米秸秆加工包装材料化学预处理条件研究材料化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地方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探索纳米材料化学的双语课程教学与实践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材料化学专业分层次法开设实验研究材料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材料化学的评述与展望纳米材料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探讨跨材料与化学一级学科改革我校材料专业研究生培养纳米材料的化学和光化学反应以及应用固硫灰复合胶凝材料的化学激发探索废旧聚合物材料的化学循环利用纳米结构材料的化学Ⅱ浅谈纳米材料的化学锂化与电活性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做化学实验硅材料的化学提纯工艺优化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化学-力学平面化分子组装成材料材料化学的实例研究:混合价态、磁性和超导现象采用FSS化学材料加固材料治理滚帮技术高职化学中材料与商品学中材料教学的关系研究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高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浅析金属材料元素化学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教学价值材料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装饰材料中的化学问题探讨基于Ag@BSA核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特异性检测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与认知方法改造金属材料先进化学热处理技术及应用“材料物理化学”绪论课的教学设计研究生《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创设情境、拓展材料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断裂力学力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的集成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化学激发化学材料在消防实践中的应用材料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浅谈有机高分子化学材料—塑料“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题桥梁裂缝化学材料灌浆的处理方法探析新型化学材料在立井过断层破碎带治理片帮中的应用实践掘进过断层带及处理冒顶中化学材料的应用浅谈加固土体化学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浅析高分子化学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材料让世界更美好材料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从化学材料说开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超分子化学新材料\环境与化学复习点拨大量化学材料的应用让摩天大楼成为火灾加速器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小班美工区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材料科学类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第49课时化学与材料的发展电子材料表面抛光中化学和机械的平衡及其改善方法直击中考中化学与材料类试题充分利用拓展材料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张彭义:应用化学与材料学解决室内空气污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玉米塑料——第四类化学新材料生活化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火电厂在市场化条件下如何有效管控化学大宗材料质量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物放大电化学免疫 分析乳制品中的大肠杆菌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及其在混凝土防渗堵漏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化学化工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铝电解用化学防渗材料的研究化学化工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新型高分子化学注浆材料在碱沟煤矿的应用材料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探讨金属材料焊接专业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骨修复材料知识引入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焊接专业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荧光增白剂运用教材中有关化学史的材料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FCC化学填充材料充填技术在高冒区中的应用离子水——新课标高中化学阅读材料节水保水新产品:第四大农用化学生产材料化学固沙材料研究进展刍议国内化学高分子材料应用前景液相化学氢存储材料制氢研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初探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油田化学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技术探讨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学案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工科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化工及材料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成效分析化学课导言材料的选择探索“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材料专业研究生《缺陷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高职化学课外阅读材料教学研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成效甲基丙烯酸甲醋混凝土化学灌浆修补材料的特点与应用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一则高中化学课外阅读材料——锌空气电池材料点石成金且看固体化学机械化学对CaO材料烧结及抗水化性的影响浅谈水工隧洞混凝土化学灌浆工程中材料与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浅谈职专化学新教材阅读材料的教学高职化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电化学基础在新能源材料专业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纳米材料与超分子结构物理\化学与应用中国化学建材及建筑防水材料发展展望利用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高分子材料实践分析扩展新课标高中化学内容的一篇阅读材料低碳经济时代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环境材料课程的探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思考探究建筑专业化学实验课怎么更好的与材料课相结合耐化学腐蚀树脂基功能复合材料的防护机理概述电化学电容器中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研究进展激发“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化学液相气化沉积C/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时的温度场研究钛表面电化学刻蚀及HAP/Ti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电化学方法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化学成分对Al—Zn—Mg系模具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电化学沉积法制备氧化镍/镍电容器电极材料原位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炭黑复合材料及其吸波性能初中化学实验专题教学实例——“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复习课”化学镀碳纤维增强钛酸铝—莫来石基复合材料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科院化学所成功研制出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化学自组装合成Sn掺杂的纳米TiO<sub>2</sub>介孔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无机化学实验WO<sub>3</sub>/g—C<sub>3</sub>N<sub>4</sub>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材料化学与高技术新材料和信息材料《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介绍一个材料化学综合性实验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两平台双能力”材料化学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材料化学“自主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关于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浅论《材料化学》课程兴趣的培养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浅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材料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材料化学实验室创建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材料化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构建浅析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探索与思考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材料化学科研实践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材料化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依托前沿科学研究提升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初步探讨浅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与成果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土木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分析。

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课程论文课程:材料力学性能题目: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姓名:学号:所属单位:指导老师: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王昀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1019001班1101900422摘要:本文介绍了铁碳马氏体的组织结构及马氏体转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了马氏体强化机制。

总体上说,马氏体强化主要有: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形变强化、相变强化、孪晶强化、细晶强化等。

关键词:马氏体,马氏体转变,强化机制,高强度钢1 前言马氏体由于其高强度,高硬度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应用马氏体的同时,要了解马氏体的强化机制,从而通过不同机制对马氏体强度的影响,找到提高马氏体强度的方法。

2 马氏体介绍2.1 马氏体定义马氏体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 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

20世纪以来,对钢中马氏体相变的特征累积了较多的知识,又相继发现在某些纯金属和合金中也具有马氏体相变,如:Ce、Co、Hf、Hg、La、Li、Ti、Tl、Pu、V、Zr、和Ag-Cd、Ag-Zn、Au-Cd、Au-Mn、Cu-Al、Cu-Sn、Cu-Zn、In-Tl、Ti-Ni等。

目前广泛地把基本特征属马氏体相变型的相变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2.2 马氏体晶体学特性2.3 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的一般定义为:过冷奥氏体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无扩散型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变。

(2)产生表面相变时浮突。

(3)新相(马氏体)和母相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位向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专业学习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关注材料性质与结构以及其应用的领域,它对于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生,我将制定以下学习计划,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科研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一、学习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习阶段,我将确定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 深入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2. 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培养科研实践能力;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独立的科研项目;4. 提升学术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二、学习计划1. 第一年:在博士学习的第一年,我将主要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导论的培训。

我计划修习以下几门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物理与化学基础》、《材料表征与测试技术》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我建立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实验技术。

此外,我还将参与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并进行文献调研,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

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我将逐步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2. 第二年:在第二年的学习中,我将选择更加专业和前沿的课程进行学习。

我计划修习《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模拟与计算》、《新型材料设计与合成》等课程,以加深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理解和见解拓展。

同时,我将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和实验室交流,提高学术交流和讨论的能力。

在科研方面,我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并开始展开实际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合作,我将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

3. 第三至四年:在第三至四年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科研方向,并持续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

我计划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向专家学者们展示我的研究成果,并借此机会与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我还计划尝试申请国内外知名期刊进行学术论文发表,以提高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和论文发表经验。

同时,我将继续与导师合作,指导硕士生和本科生的科研工作,锻炼自己的指导和管理能力。

材料导论的论文

材料导论的论文

材料导论的论⽂关于材料导论的论⽂范⽂ 现如今,⼤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吧,借助论⽂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的。

写论⽂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关于材料导论的论⽂范⽂,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材料导论的论⽂篇1 虽然我已经进⼤材料专业两个多⽉,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材料这门基础学科有清楚的认识,甚⾄对于别⼈问我材料是⼲什么的,我也是尴尬地不能回答。

在这10来次的课程中,我终于进⼀步认识到了材料学科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对于⾃⼰的未来也有了更多⾃信和期许。

材料共分为⾦属材料,⽆机⾮⾦属材料和⾼分⼦材料三⼤类。

在这些课程中,教授们着重强调了⽆机⾮⾦属材料中的陶瓷材料。

以前,我总认为陶瓷⽆⾮就是瓷碗,花瓶之类,却没想到它还会有那么多的化学特性和功能。

实际上,陶瓷是瓷器和陶器的统称,它采⽤天然原料如长⽯、粘⼟和⽯英等烧结⽽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艺成熟。

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途⼜可分为⽇⽤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陶瓷等。

⼤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量⽤于制作各种电压的绝缘器件。

陶瓷材料在⾼温下不易氧化,并对酸、碱、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

此外,它在防辐射⽅⾯也发挥着⾄关重要的作⽤。

在所有的材料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学、化学、⽣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被⼴泛应⽤于各类⾼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材料。

它涉及信息技术、⽣物⼯程技术、能源技术、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程技术等现代⾼新技术及其产业。

功能材料不仅对⾼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撑作⽤,有着⼗分⼴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的热点。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论文范文3篇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论文范文3篇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论文1摘要:在高职院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类、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大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学好机械工程材料的效率。

关键词: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高职院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类、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中起到了良好的铺垫、桥梁作用,学好本课程能为学好后续课程金属切削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核心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大部分内容是叙述性文字,系统性不强,牵涉学科较多,各章节之间连贯性较差,记忆性知识点比较多,大一新生又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和感性知识,所以老师授课时难度较大,学生也不容易学好本课程。

针对以上问题及学生现有知识,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既可以学好、学牢知识,又不觉得枯燥无味。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心情,用到学习方面就会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应牢牢抓住第一节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第一节课上可采用设问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假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采用了现代高科技性能的材料,沉船事故是否能避免?距今2400多年的越王勾践的宝剑为何如今还能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刃如秋霜?为何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周时代就能制造出重达875kg,体积庞大、花纹精巧、造型精美的司母戊鼎?三国时期蜀国冶炼名匠蒲元在诸葛亮率军走到斜谷需要他铸造三千把军刀时,为何用蜀江的水而不用汉江的水?火箭尾部采用什么材料才能使其在太空中正常运行?飞机上为何85%的零件都采用铝合金?悬磁浮列车是怎样运行的?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好机械工程材料这门课好处这么多,让学生意识到机械工程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高科技的发展更离不开机械工程材料。

高分子材料论文

高分子材料论文

高分子材料论文1课程设计题目选取课程设计选题合理与否,是课程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应注意课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及层次性[2]。

课程设计环节中增加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工艺探索的题目,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改性原理及方法》等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选择合适的题目是保证学生如期完成课程设计的前提。

课程设计环节比毕业设计环节少了8周的时间,因此课程设计选题应“小而精”,难度应明显低于毕业设计题目。

如果选取完全没有研究基础的题目,学生前期探索实验会花费过多时间,不利丁•课程设计顺利进行。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确定了课程设计相关题目。

例如往届学生曾做过“硅橡胶阻燃材料性能研究”的毕业设计题目,对丁•硅橡胶混炼及硫化工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数据,而硅橡胶材料力学性能指标还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改进配方。

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出两个课程设计题目:“硫化剂种类及用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构控制剂种类及用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由两个学生分别完成以上题目。

由丁•有前人的基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重复探索相关工艺参数,实验直接切入主题,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

此外,两个课程设计题目虽各有侧重,但主要原材料及成型工艺都相同,故两个学生可共用一套成型设备,大大节约了设备预热及清理时间。

将学生按相近课题组成互助小组, 不仅提供设备利用率,也有利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相互讨论,相互促进[3] °2实验人员安排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80人,现有实验室设备条件尚不能满足全部学生同时开展材料改性及工艺制定等实践内容。

因此,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材料改性及工艺制定的学生人数,是如期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的必要保证。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秋季学期最后4周进行。

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已全部完成,学生对丁•口己的就业去向也有了初步规划。

材料成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116个)

材料成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116个)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材料成型毕业论文选题(1116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教学探讨简析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模具制造技术浅谈高校转型背景下材料成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研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探索试述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交通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构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的探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提高材料成型专业本科生CAE技术应用能力的措施基于DSP的冲压材料成型控制规律的研究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浅谈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浅谈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材料成型力学》课程的软件建设的几点体会试论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浅析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力学》课程的硬件改革与实践试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浅谈材料成型及焊接的控制工艺谈材料成型及焊接的控制工艺校企合作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思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初探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研究以工作为向导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新形势下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新模式研究EP/CF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分析浅析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问卷调查与分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浅谈如何提高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实验的教学效果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发展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及优缺点分析对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有关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材料成型技术》课程改革探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材料成型设备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法探析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讨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面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关于材料成型原理的教学初探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探析基于CDIO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课程群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发展进程研究浅谈如何提高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实验的教学效果浅谈如何提高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实验的教学效果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焊接”与“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探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浅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相关探究加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中的应用材料成型专业课程实训实践体系构建与应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探讨地方高校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材料成型CAD/CAE/CAM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初探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实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谈材料成型及焊接的控制工艺网络资源平台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专业”双重特色教育的探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思考依托科研优势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化教育《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初探构建新升本科院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模具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分析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浅谈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问题探讨与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探讨探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初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新形势下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索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探讨地方本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多元化的探索和实践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聚乳酸材料成型方法探析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材料成型力学》课教学手段改革初探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基于创业教育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设想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讨浅谈激光相变技术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基于卓越计划目标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改革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施模块化培养的必要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的融合x浅谈地方高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特色建设浅谈基于金属热处理的材料成型技术发展卓越计划背景下材料成型专业人才数字化技术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金属材料成型加工工艺”课程教学浅析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及核心课程体系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材料成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仿真实习系统面向新能源发展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向地方院校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探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民办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提高“材料成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模式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①基于校企合作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思考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材料成型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新型复合材料成型设备的现状分析地方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训的思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校外实习模式研究“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的探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培育的研究与实践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快速原型技术在复合材料成型方面的应用浅谈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建设探讨宽口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发展“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讨论式教学法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一般普通高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探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技术在材料成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模式研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思考地方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探讨材料成型专业综合实践训练的实施与监控校企合作制定高职材料成型专业职业岗位标准的探索与实践大众教育下材料成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探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探索金属材料成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思考高职材料成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究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CDIO指导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地方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关于强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讨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材料成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精品课的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材料成型工艺基础》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材料成型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材料成型专业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模式试点与研究关于“材料成型”专业建设的思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浅析《金属材料及成型工艺》课程标准制订中间相沥青纤维基自粘结炭材料的成型与微观形貌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从微观设计角度谈材料、成型及形态的互动探析金属材料焊接成型中的主要缺陷及控制措施耐火材料机械成型的几点经验探析金属材料焊接成型中的主要缺陷及控制措施材料焊接成型方法的选择原则与依据ZrO2精细陶瓷材料湿法成型工艺概述航空工业复合材料制件成型工艺进展半刚性基层材料振动成型设计方法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关键技术现状分析研究玻纤增强材料注塑成型工艺特点研究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推动高分子材料新型成型装备产业化pc材料特性及成型工艺浅析PC材料特性及成型工艺PC材料特性及成型工艺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与成型养护工艺新型摩擦材料的低温成型工艺研究塑木复合材料的挤出成型加工工艺研究防火门门芯材料填充一体成型工艺解决方案冲压成型材料综述复合材料结构件固化成型工艺参数控制复合材料LCM整体成型工艺发展及应用复合材料长桁共固化成型工艺研究复合材料叶片RTM成型缺陷研究高分子材料加工(塑料成型工艺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舞美制作材料与舞台道具成型Nd-Fe-B永磁材料的粉末注射成型技术材料机械性能在挤压成型中的作用探析材料机械性能在挤压成型中的作用探析三维立体打印成型技术及其材料研究攻克Z8CND17-04材料中间部位变形的卧锻成型材料参数对汽车发动机隔热板冲压成型性能影响Z值对凝胶注模成型SiC—Sialon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成型压力对Al2O3基复合材料中铁纤维氧化程度的影响压力成型制备SiC—Sialon复相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教学探讨简析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模具制造技术浅谈高校转型背景下材料成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研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探索试述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交通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构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的探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提高材料成型专业本科生CAE技术应用能力的措施基于DSP的冲压材料成型控制规律的研究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浅谈新型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浅谈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材料成型力学》课程的软件建设的几点体会试论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浅析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力学》课程的硬件改革与实践试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浅谈材料成型及焊接的控制工艺谈材料成型及焊接的控制工艺校企合作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思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初探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研究以工作为向导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新形势下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新模式研究EP/CF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分析浅析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问卷调查与分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浅谈如何提高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实验的教学效果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发展。

成分对于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微观结构和 软磁性能的影响综述--研究生课程论文

成分对于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微观结构和 软磁性能的影响综述--研究生课程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论文标题:成分对于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微观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综述提交日期:2016 年12 月19日研究生签名:成分对于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微观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综述1.引言铁基非晶态合金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越性能的新型材料,通过快速凝固在原子层次控制了液态金属的排列,使原子排列保持液态金属的长程无序状态.由于原子排列不规则、长程无序、没有晶粒晶界的存在,因而使得该类材料具有极佳的机械性能、磁性能和耐腐蚀性等优点,通过非晶合金演变纳米晶的可控性,可以进一步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纳米晶和非晶/纳米晶复合结构材料,兼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磁导率和低高频损耗等性能特点[1],是硅钢、铁氧体和坡莫合金等传统软磁材料的替代产品。

要形成非晶合金GFA (玻璃形成能力) 非常重要,井上明久在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非晶合金获得较高GFA需要的3个条件:(1)合金成分含有3种及3种以上元素;(2)不同元素原子半径有较大差异;(3)各元素之间的混合热为负值[2]. 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优异的磁特性由它们的磁致伸缩系数(<20ppm)和磁各向同性都很低。

根据随机各向异性模型(RAM)[3],如果晶粒尺寸减小到低于最小交换长度(D <<L 0)的时候,软磁特性可大大改善。

图.1列出了与在不同的合金化系统,例如铁基非晶合金、无定形/纳米晶合金以及常规的硅钢的矫顽力和晶粒尺寸的关系图。

图1.不同软磁合金的晶粒尺寸和矫顽力的关系图中有两个不同的区域,其中矫顽力的值是最小的,其中包括微观尺度区域和纳米尺度区域。

在微观尺度区域,粒度和H c之间的反比关系(Hc-D-1)表示传统的原则,即大晶粒尺寸利于软磁性能的提高,但是大的晶粒和磁畴尺寸会增加铁损。

在纳米尺度区域,新的非晶微晶合金落在常规的硅钢和铁基非晶合金之间。

矫顽力和晶粒尺寸(Hc-D 6)关系显示,在纳米级别,晶粒尺寸的变化,即使是少量仍可能对最终的软磁特性产生显著影响[3,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微结构参数控制及其强度、热震稳定性和抗渣性能研究学生姓名:周文英学生学号:201502703043撰写日期:2015年11月摘要本文通过使用环境对耐火材料的要求,耐火材料与结构参数的分析,耐火材料结构控制措施进展分析等方面总结了耐火材料的使用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耐火材料的改进措施。

分别是: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硅微粉,改变液相的粘度,提高抗渣性;控制铝镁浇注料基质的粒径分布,使大颗粒含量一定保证其高温强度;使用球形轻骨料代替原来的致密骨料,提高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关键词:铝镁浇注料;高温强度;抗渣性;热震稳定性AbstractRequirements of the apply for fire resistance, analysis of refractory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about the refractor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t included that: add some sillicon power into matrix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cosity of the liquid for abtaining better slag resistance;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 in the matrix to ensure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use spherical light aggregat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density aggregate to improve porosity and the rate of energy.Keywords:Alumina-Magnesia castabl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slag resistance; themal shock resistance.前言铝质材料和镁质材料是耐火材料中的基础材料,其与化合物尖晶石(MgAl2O4)的组合,赋予了材料许多新的特性,拓宽了浇注料组成和性能设计的空间[3]。

铝镁质和铝-尖晶石质浇注料由于其优异的抗渣性能和良好的抗热震性受到青睐,在钢包内衬、钢包透气砖等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熔渣侵蚀是钢包浇注料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损坏形式.在实际使用中有50%是由于熔渣侵蚀而损坏[2]。

此外,钢包使用过程中,还要抵抗钢水的热冲刷,故对镁铝浇注料的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当铝镁浇注料应用于透气砖时,因温度较低气体的喷吹与温度较高的钢水温差较大,使其承受巨大的热应力,因此,透气砖对于铝镁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要求较高。

因此研究铝镁浇注料的强度、抗渣性以及热震稳定性是必要的。

目前,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多数钢包透气砖为刚玉-尖晶石质[1]。

选用这类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刚玉和尖晶石的熔点高(刚玉熔点为2050℃,尖晶石熔点2135℃),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钢、渣发生化学反应。

但刚玉的热膨胀系数大,对透气砖的热震稳定性不利。

虽然通过选用板状刚玉等措施可以提高其抗热震性,但为了进一步延长钢包透气砖的寿命,其热震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1 使用环境对耐火材料性能要求钢包内钢水的温度为1600-1700℃,在使用过程中工作环境十分恶劣[4],渣线部位的浇注料受钢液以及熔渣中多种成分的化学侵蚀。

机械冲刷,损毁很快,因此对浇注料的高温性能要求很高,本文就铝镁浇注料的高温强度、热震稳定性以及抗渣性进行分析。

1.1 高温强度铝镁浇注料主要用于钢包内衬,钢包透气砖。

随着炼钢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钢水温度不断提高,对耐火材料的高温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铝镁浇注料中有大颗粒存在,如果把基质看成均匀的细粉,那么在基质与骨料之间形成一个界面。

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容易在这个界面上产生裂纹,从而对浇注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即使界面上不产生裂纹,当裂纹扩散到界面时,因颗粒与基质之间的结合较弱,裂纹就会沿界面扩展,若颗粒与基质之间的结合较强,裂纹扩散可能被大颗粒阻止,此时若颗粒强度不大,裂纹穿过大晶粒继续扩展直至断裂。

此外,铝镁浇注料在使用前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不稳定状态,在高温状态下可以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组成和显微结构变化以及裂纹的产生和消除,并产生一定的液相使耐火材料产生塑性。

对于铝镁浇注料而言,因方镁石与尖晶石的膨胀系数不匹配,尖晶石颗粒周围产生微裂纹以及环绕尖晶石颗粒周围的环向张应力强化了此复合材料。

但是,过多微裂纹的存在会促进低应力水平上裂纹的扩散与生长,从而导致强度下降。

1.2 热震稳定性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如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热容等对铝镁浇注料的抗热震性能有很大。

浇注料的比热容和密度越大,随温度的升高,在材料中造成的温差较小,热应力较小。

此外,浇注料的导热系数越大,传热速度越大,温度梯度下降,热应力减小,抗热震性能好。

在钢包的使用中,随着出钢的进行,会产生巨大的温差,此时由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也增大,易产生裂纹。

随出钢次数的增多,裂纹扩展,直至材料损毁。

此外,浇注料的任何组成成分或粒度以及生产工艺的变化都有可能在耐火材料中产生裂纹。

此外,显微结构中的晶界、相界以及气孔等也会对裂纹的扩展产生影响。

而裂纹的数量、分布与长度将对其热震性能产生影响。

1.3 抗渣侵蚀性为方便研究渣对耐火材料与侵蚀过程,将渣与耐火材料界面分为几层:原渣层、变渣层、蚀损层、渗透层以及未变层。

变渣层是指在渣的侵蚀中,一部分耐火材料颗粒脱落下来,进入熔渣中,使渣的成分与性质发生变化。

蚀损层是指耐材的基质被大量蚀损掉,耐材的显微结构严重破坏,但大颗粒基本为脱落,基本可以保留原来的形状。

渗透层是渣沿着耐火材料的气孔晶界等向内部渗透而形成的。

渗透层中耐火材料被严重损坏,化学矿物组成以及致密度发生变化,在承受热应力时,因膨胀系数不同会与原质层之间形成裂纹。

钢包中的渣为碱性渣,故选用铝镁浇注料这种碱性耐火材料作为钢包内衬。

铝镁浇注料与渣中的溶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耐火材料与渣界面的化学反应;二是反应产物向渣中扩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这两个方面来改善耐火材料的抗渣性。

2 耐火材料性能与结构参数关系分析2.1 气孔与裂纹图1给出了耐火材料不同方法测得的孔径分布图。

如果峰窄且尖锐,那么气孔孔径的分布范围小,气孔集中于某一固定的范围,气孔尺寸较为均匀。

当颗粒中含有较多气孔时,常易得到双峰孔径分布曲线。

气孔在耐火材料中占据一定的体积,对耐火材料的各项性能影响较大。

气孔率越低,裂纹源越少,另一方面,当裂纹扩展遇到气孔时,可能停止扩散,但总体来说气孔率越高,材料的强度越低;一般熔渣通过毛细管力,经气孔和微裂纹渗透到耐火材料中,因此,显气孔率的提高不利于材料的抗渣性;但是,一定的气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材料的热应力,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图1 气孔孔径分布a-显微镜照片手工测定b-压汞仪测定2.2 相的组成与分布耐火材料由晶相、液相和气相组成。

由于耐火材料运用于高温下,故液相含量及组成对耐火材料的高温性能有很大影响。

而液相量主要是由烧成温度和耐火材料的组成决定的。

一般地,液相的含量越多,材料的高温强度越差,若耐火材料的液相是孤立存在的,那么液相对高温强度的不利影响就小得多。

此外,液相对晶相的润湿性以及液相的粘度对材料的高温性能有一定影响。

液相的润湿性越差,粘度越大,材料的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3 目前耐火材料结构控制措施进展分析3.1 ZrO2相变增韧ZrO2具有熔点高(2 700℃),高温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热导率低,不易被熔渣侵蚀,可发生马氏体相变提高材料的韧性等特点[2],故将单斜ZrO2加入到刚玉-尖晶石浇注料中,研究ZrO2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常温、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期望进一步改善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的抗热震性,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5]。

实验表明,随ZrO2加入量的增加[5],1 100水冷1次后试样的抗折强度保持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ZrO2加入量为4%时达到最大,但都高于不加的试样。

随ZrO2加入量的增加,1 100℃水冷3次后试样的抗折强度保持率呈增加趋势,加入量为8%时达到最大。

随ZrO2加入量的增加,水冷1次和3次后试样的残余强度值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ZrO2加入量为2%时试样的残余强度值最大。

表明加入ZrO2提高了试样的抗热震性能。

试样抗热震性改善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为ZrO2相变后颗粒周围存在残余张应力场,能诱发基质微裂纹的成核和扩展;另一方面,由于ZrO2与刚玉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容易在两相交界处产生微裂纹,当承受热应力时,微裂纹可以吸收一定的热应力,减缓热应力梯度,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

此时,抗热震性提高机理为微裂纹增韧。

表1 ZrO2加入量与热震性的关系3.2 添加尖晶石对高温强度的影响图2为尖晶石加入量对试样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6-7]。

由图2可知,随着加入尖晶石质量分数在0-8%范围内的增加,试样经l550℃ 1 h处理后的高温抗折强度呈增大趋势,以不加尖晶石的试样J-1高温抗折强度最低,仅12.4 MPa。

随着加入尖晶石质量分数在0-6%范围内增加,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呈较明显的增大趋势,但加入尖晶石质量分数在6%-18%范围内增加时,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增加幅度较小。

分析认为:刚玉浇注料中加入尖晶石后,高温下CaO和AI2O3,反应生成的板状CA6晶体穿插在刚玉、尖晶石颗粒中,强化了骨料和基质的结合强度,且随着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烧结性能得到改善,因而,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呈增大趋势;但尖晶石质量分数达6%以后,继续加入尖晶石对烧结性改善幅度下降,因而高温抗折强度增加幅度变小。

图2 尖晶石加入量与材料高温强度的关系3.3 添加尖晶石对试样抗热震性以及抗渣性的影响当不加尖晶石时,l 550 ℃处理后的试样基质组成中有刚玉、CA6等高温相,呈板状结构的CA晶体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因而,刚玉浇注料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

但随着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加,基质中AI2O3相应减少,CA6含量相应下降,浇注料抗热震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尖晶石和刚玉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在经历温度升降的过程后会产生微裂纹,利于浇注料抗热震性能的改善,且随着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加,抗热震性能有改善的趋势。

因而,在本试验中,当加入尖晶石质量分数超过9%以后,试样的抗热震性又开始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