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旋转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十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十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十六》》主要通过各种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运算,以及通过实际问题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旨在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对加减法的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还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但还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练习题:准备一些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巩固。
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课时的内容。
例如:小华有10个苹果,小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加减法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在呈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讲解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一些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
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3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结构,知道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竖式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3.能够根据除法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给出几个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计算方法,并完成计算。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层次,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实时反馈,纠正错误,指导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检查、及时改错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掌握了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复杂的计算过程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算式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保持专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 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仅供参考,内容可修改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2页例3和练习九第2-4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1、会用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法: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探究,讲解法。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预习课本第42页例3和练习九第2-4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3盘苹果,每盘放4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有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苹果?3、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新课导入:1、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超市购物或让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并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1、教学例3.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一个地球仪要8元……)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并订正。
)③怎样解答?(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④怎么知道是否正确?2、想:如果用24元买了6辆小汽车,每辆小汽车多少钱?小组讨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吗?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练习九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2、练习九第4题。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②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
3、7个小汽车可以装一盒,49辆小汽车可以装几盒?4、二年级有63人,7人编成一组,一共可以编成几组?5、学校体育组有36个小皮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2.课本第29页“做一做”。
(1)观察这些图形,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下面的图形,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3条 2条无数条
环节二:新课讲授
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观察图片,并用手势比画动作,初步感知平移特点。
(课件出示图片)师:像缆车、滑滑梯的运动方式,你能用手势表示吗?
环节三: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图形的旋转课件出示教科书P31“做一做”。
环节一:欣赏剪纸图片,激趣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剪纸图片。
环节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下图。
环节三:动手操作
环节一:回顾复习
1.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下面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3题。
下面的哪些小鱼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3.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6题。
写出分针从12点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经过的时间。
4.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9题。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定义。
2.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如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角度旋转。
3.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旋转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2.旋转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1.进行旋转操作时,如何准确地确定旋转的中心和角度。
2.将旋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解答。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旋转相关的教学资料、实物模型等。
2.学生每人准备圆规、直尺等绘图工具。
3.教室黑板准备好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旋转吗?”第二步:讲解旋转的定义和基本属性1.介绍旋转的概念:旋转是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
2.讲解旋转的基本属性:旋转包括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等要素。
第三步: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练习1.教师示范如何绘制和旋转一个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
第四步:讲解旋转的应用1.介绍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园艺设计、建筑设计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课堂练习1.布置几道与旋转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行解答。
2.教师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六、教学延伸1.将旋转与其他几何知识结合,如平移、镜像等,进行综合练习。
2.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并解决新颖的旋转问题,提高灵活思维能力。
七、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旋转知识点。
2.强调旋转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认真思考,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接下来的练习中,请大家多动手实践,加深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平移和旋转》1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平移和旋转》13-人教版一、教材内容分析1.1 教材背景《3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部分,本单元主要围绕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展开教学。
1.2 知识点概述•平移:平移是物体在平面上移动而形状、大小和方向不变的变换。
•旋转:旋转是物体以中心为轴旋转一定角度的变换。
•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利用平移和旋转变换图形的方法。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彩色纸片•图形模型•粘贴胶3.2 教材准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教案、课件四、教学过程4.1 知识讲解1.介绍平移的概念和特点,示范简单的平移操作。
2.介绍旋转的概念和特点,示范简单的旋转操作。
4.2 操作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平移图形,并用笔注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让学生在图形模型上练习旋转操作,观察旋转后图形的变化。
4.3 拓展练习1.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图形,要求他们通过平移和旋转操作,完成相应的变换。
2.带领学生讨论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以上为本节课教学内容,希望各位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七单元_第03课时_认识算盘(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46.算盘与虚拟现实:介绍算盘在虚拟现实中的作用,如算盘虚拟现实体验、算盘虚拟现实应用等。
47.算盘与增强现实:探讨算盘在增强现实中的作用,如算盘增强现实应用、算盘增强现实体验等。
48.算盘与混合现实:介绍算盘在混合现实中的作用,如算盘混合现实应用、算盘混合现实体验等。
65.算盘与人工智能技术:探讨算盘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作用,如算盘机器学习算法、算盘深度学习框架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算盘的基本组成、计算方法和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与延伸
1.算盘的历史:介绍算盘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算盘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算盘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算盘,如珠算、算盘、电子算盘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8.学习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方法;讨论法帮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加深对算盘计算方法的理解。
12.算盘与教育:介绍算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算盘教学、算盘教材等。
13.算盘与国际合作:探讨算盘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如算盘交流、算盘合作项目等。
14.算盘与未来:展望算盘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算盘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最新小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混合运算(3)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5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混合运算(3)【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有括号的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有括号的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有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说说下列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出示:7×7-5 77-42÷7 15-6×2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
2.小敏更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吗?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15-6×2是既有乘又有减的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在诉案件发,结果师3,小明得出的结果是18,说明他是先运算的减法,后运算的乘法,他的运算顺序是错误的。
追问:那么,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吗?怎么办呢?预设:添上小括号。
3.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括号问题1.出示15-6×2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面是加减还是乘除,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教师填上小括号:(15-6)×2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小括号里的15-6),再算什么?你能计算吗?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生共同交流。
(15-6)×2=9 × 2=18提问:如果小明解决的是这道题,他算得对不对?(对)因此,我们再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不要像小明一样粗心,一定要先分析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以免计算错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 第3课时 旋转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 第3课时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并能用文字和图形描述旋转的过程;2.能够通过旋转将一个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践,体会旋转的基本过程;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旋转的概念;2.掌握旋转的基本方法。
难点1.正确描述旋转的过程;2.能够通过旋转将一个图形变换为另一个图形。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实物图形;2.学生准备好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展示图形的旋转变换,引入旋转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相关内容。
2. 理解旋转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图形旋转过程;2.引导学生在纸上模仿旋转的过程,尝试描述旋转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将教师给出的图形进行旋转变换;2.让学生搭档合作,互相展示旋转的过程,相互评价。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旋转的规律,掌握旋转的基本方法,并将学习内容归纳整理。
5. 练习应用1.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2.老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旋转图形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旋转概念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旋转的概念: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旋转的方法:正确描述旋转的过程。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细致地引导学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通用5篇)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2.播放课件,演示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游乐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3.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小组内交流。
4.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指名说。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转圈,4、揭示课题。
师:像缆车、滑梯、小火车等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师:而像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二、自主探究1.看一看我们再来看一组运动,它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课件出示27页情境图你能给他们分类码?学生举手回答(一类是沿直线运动,一类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运动)指着平移:这些物体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位置变了,方向没变)2.议一议:我们再来看一个运动,它属于什么运动方式?(课件出示直线行走的公共汽车)3.演一演:你能用手势来表演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4.做一做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书怎样平移呢?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5.说一说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吗?6.辨一辨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师:课件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旋转》教案(公开课获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3课时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例3,以及练习七第7~9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一、体会感受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像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能不能举例呢?二、感受旋转的方向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小结:像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7题。
师: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们知道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吗?同学们先独立看看,再想一想。
学生独立看题,并判断、思考。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而哪些又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旋转现象,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吗?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那么分针走到“10”的时候又是几分呢?(50分)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两人一组游戏,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出示紫荆花图,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旋转现象有了那些了解呢?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旋转是在生活中不同与平移的另一种现象,他们的特点是围绕一个点转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含有设计意图反思
1数据收集整理2表内除法(一)3图形的运动(一)4表内除法(二)5混合运算6有余数的除法小小设计师7万以内数的认识8克和千克9数学广角──推理10总复习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6页的全部内容。
知识梳理1.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的过程:(1)确定调查对象;(2)确定调查内容;(3)确定调查方式;(4)呈现调查数据;(5)分析调查数据,解决问题。
2.整理数据时,一定要有序观察并记录,记录方法:可以用打“√”、画“○”和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3.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在一定的格式的表格内,这种表格就是统计表,用统计表来呈现调查数据,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复习目标1.通过回顾与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回顾与练习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决策,掌握本单元内容。
复习重难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
复习方法本课时运用引导法,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梳理知识系统,形成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复习铺垫法:1.复习铺垫。
(1)把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叫( )。
(2)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有画( )、( )和( )等方法。
2.揭题明标。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2)质疑明标:你想复习到什么?【品析:虽然这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法,但是通过练习,引出复习课题,然后经过质疑进一步明确目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因为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不是花样翻新的形式。
】游戏体验法: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布”。
(先示范告诉学生游戏的玩法, 然后告诉学生“平”是什么意思。
)提出要求:做 20 次,每完成一次在统计表内画“正”字表示。
同桌开始做游戏。
独立整理记录的结果,填写下表。
赢输平( )次( )次( )次同桌交流,说说输赢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平移和旋转》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平移和旋转》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初步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变化规律,巩固练习平移和旋转。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铅笔、橡皮、纸张、图形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活动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图形的分类知识。
2. 学习内容1.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操作方法。
3.示范一些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3. 练习1.让学生自行进行小组练习,实践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1. 复习1.复习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内容1.继续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变化规律。
2.辅导学生巩固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技巧。
3. 练习1.让学生单独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平移和旋转的掌握情况。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澄清疑惑。
第三课时1. 复习1.对前两节课的内容进行综合复习,强化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2. 学习内容1.引导学生在图形中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2.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拓展活动1.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展示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1.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表扬优秀表现的同学。
2.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
3.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帮助。
4.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旋转》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第3课时《旋转》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31例3、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34~35“练习七”第7~9题。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旋转。
2.通过操作、表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空间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妙。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理解、把握图形旋转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地辨认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陀螺(用教科书P121中的学具照样子做)、数字转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展示游乐场各个项目运动的画面。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公园剩下的这些项目的运动。
请大家用手势比画比画。
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运动特点,并用手势比画物体的运动。
师:同学们做得真好!像这样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动方式——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设计意图】从情境图出发,再次研究情境图中剩下的项目,有始有终。
学生前面对对称、平移知识学习的经验,已为旋转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步感知旋转现象,顺势导入新课。
二、观察图形的旋转,找到旋转特点1.课件出示教科书P31例3。
师:这些物体都是绕着点或轴转动。
它们的方向、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吗?【学情预设】方向发生了变化,形状、大小都没发生改变。
师引导学生小结: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旋转物体的位置、方向在变,形状、大小不变。
(板书)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呢?【学情预设】电风扇扇叶的转动是旋转现象;旋转门是旋转现象;齿轮的运动也是旋转现象。
有些学生会列举出一些不是单一运动方式的现象,引导学生抽离其中的旋转现象进行分析。
师:自己表演一个旋转现象,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观察图形,从各方面去研究图形旋转的特征。
与平移形成对比,更容易抓住特点区分图形的运动状况。
2.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除法竖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除法竖式》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出除法竖式的概念,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部分,也有拓展提高的部分,适合进行分层教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加减法和乘法运算。
但是,对于除法竖式的计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除法竖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除法竖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4.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除法竖式的教具、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
2.学具:学生的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素材:除法竖式的计算题、实际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除法竖式的概念。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可给5分钟时间)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
如:“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
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一qi袋,还剩多少袋?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列式:40-16=24(袋) 24÷8=3(袋)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列式:40+16=56(袋) 56÷8=7(袋)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列式:40+16=56(袋) 56÷7=8(天)答:可以吃8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平移和旋转》15-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平移和旋转》1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2.学会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难点1.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2.能够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图形模型、彩色笔、彩色纸;3.PPT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讨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让学生描述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讲解(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通过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利用彩色纸和彩色笔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比如将一个图形平移三个单位,然后旋转90度。
•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讨论。
4. 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结(5分钟)•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平移和旋转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写一篇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检讨教学方法与效果,以便做到适时调整;•汇总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个别辅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3课时旋转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例3,以及练习七第7~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像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
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能不能举例呢?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小结:像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7题。
师: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们知道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吗?同学们先独立看看,再想一想。
学生独立看题,并判断、思考。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而哪些又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旋转现象,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那么分针走到“10”的时候又是几分呢?(50分)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两人一组游戏,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出示紫荆花图,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旋转现象有了那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旋转是在生活中不同与平移的另一种现象,他们的特点是围绕一个点转动。
我们常见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就是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旋转,所以如果一个物体的旋转方向和钟表的指针方向一样,我们就说它是顺时针旋转,相反地,我们就叫做逆时针旋转。
【板书设计】
第3课时旋转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
旋转现象:电风扇,风车,拧水龙头,方向盘转动,转动的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