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的心理援助探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的心理援助探讨【摘要】帮助高校学生改变心理困难。我们应该改变援助机制,完善社会环境,还要对学生的自身进行调整。

【关键词】困难学生贫困情节心里援助调试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23-02

一、贫困情结的心理分析

(一)自卑心理

自卑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以及其它原因(如穿着寒酸)而产生“低人一等”、自轻、自贱的心理。由于家庭生活的相对清苦,面对其他同学富足的生活条件和优裕的个人发展环境,贫困生感到许多方面不如别人,形成一种严重的自卑感,具有很强的自我防卫心理,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旁观者,看着他人尽情挥洒智慧和才干,总想躲在别人后面,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以增加一种自我安全感,企图减少不良刺激的概率,以免造成新的挫折感。

(二)自尊心理

自尊是个人对自身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着人的行动。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家庭生活的相对贫苦,贫困生的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与其他同学相比,贫困生的自尊心较为强烈、敏感、脆弱。比如有的教师在没有把问题讲清之前就

发动全班同学为其捐款、捐物,这本来是件好事,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勉强接受自认为以自尊为代价的救助,从此总觉得低人一等而进入自信滞后发展的心理误区,形成与教师善意相违背的现象。因此,对贫困生的救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更应关注相应的心理援助。

(三)自我封闭心理

贫困生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的心理特点。许多贫困生因无力支付与同学一起游玩、看电影、录相或是其它聚会的开支,而只好在各项活动中悄然隐退、自惭形秽,终日忧郁寡欢,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封闭、单一、时刻背着压力的生活使他们的身心极大地受损,不能较好地适应集体的人际关系环境,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四)自强心理

自强,即努力向上,奋发图强。有些贫困生并没有因为贫困而自卑,他们“穷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处境,勇敢地面对贫困。一方面想方设法进行勤工助学,以获得学习生活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更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更多的奖学金,并且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干。他们不以贫为耻,而以贫为动力,表现出一种奋发拼搏的上进心。对于贫困生来说,自强、拼搏是不愿屈服的心理,是与贫困作斗争所必须的积极的意志品质,教师应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

二、贫困情结的对策思考

(一)高校应建立健全贫困生的援助机制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诸多原因当中,贫困生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主观态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最积极也是最根本的援助措施是加强贫困生的个人素质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自觉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攀比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侵袭。

2.设立扶贫助学基金会,走勤工助学之路。学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贫困生不仅可以尝到自食其力的甜头,还可以获得不少社会经验。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生活补助,更重要的是人格的自立和劳动精神的塑造。

3.改“助学金”为“奖学金”,让贫困生参与平等竞争。有的学校定期为贫困生发放助学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但却有可能碰伤贫困生异常敏感的自尊触角,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领取助学金,毕竟不是一件自豪和值得他人羡慕的事情。如果将一部分助学金改为奖学金,让贫困生与其他同学一样参与平等竞争,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在其他同学面前也觉得人格是平等的。

4.择优推荐,确立贫困生自我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对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学校应该优先推荐他们进入用人单位,这对他们起着一种榜样的作用,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时,就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为自己将来的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工作。高校应大力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贫困生的自助意识,指导他们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

(二)改善社会大环境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社会都要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杜绝“攀比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消除虚荣心,大力弘扬“贫而无谄”、“贫而无怨”、“贫不足羞”的精神,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三)贫困生自身应积极进行身心自我调适

1.树立人穷志不穷的信念,以自尊、自信、自强的态度面对贫困。贫困生的贫困是无可指责的,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痛苦以及不能正确看待和不想办法去解决。贫困生树立人穷志不穷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志不穷,才能在贫困的环境里,以平常的心态面对生活。与他人交往时,才能保持自尊和自信。贫困生为人处事,不要太敏感,遇到要花钱而自己又没有钱时,应坦言相告,而不要“打肿脸充胖子”,造成自己更大的心理压力,更不要为钱而折腰,甚至去干坏事。要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正确的追求,并且要有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难,克服一切暂时的困难。

2.“避己之短,扬己之长”。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处处比别人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贫困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自己虽然贫困,但其它方面并不一定比别人差,应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展示自己的优势,如学习成绩优异、体育能力强等,通过这些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敬。这样,你的人格就会得到不断完善,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适当采取心理自慰。所谓心理自慰,即“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是指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如贫困生家庭贫寒,若埋怨社会不公,生不逢时,那么就会处于心理困境之中。如果认为“千金难买幼时艰”,经过艰苦环境的摔打之后,定成大业,那么,你就会接受自己,接受现实,就会克服贫困,超越贫困。

参考文献:

[1]徐峥. 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

[2]赵光宇,李婷.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 商品与质量,2012,(s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