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白茶发展史
政和白茶香飘四海
![政和白茶香飘四海](https://img.taocdn.com/s3/m/204ba34652d380eb62946d73.png)
政和白茶香飘四海作者:徐庭盛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年第43期近几年来,政和白茶佳讯频传:政和白茶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是福建省继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之后被认定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政和县又被评定为“中国白茶之乡”;“政和白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政和茶叶生产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其渊源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宋代生产的银针茶被文人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政和东平一带曾是“建安北苑贡茶”的主产地之一。
明朝时期,白茶产量已具相当规模,清朝进入鼎盛时期。
光绪十五年,政和用大白茶试制产银针成功,并于次年打入海外市场。
1920年,东平一带生产的白牡丹开始远销香港。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制法上既不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因此能保持茶叶的毫香毕现。
政和白茶在品质特征上独具一格: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纯,毫香扑鼻,尤以白毫银针和白牡丹驰名。
因为采用独特的全萎凋轻微发酵茶工艺,政和白茶不仅具有解暑、退热、降火、生津止渴等功效,还能降血压、解毒、止泻、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因而白茶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群越来越多。
2004年10月,95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挥毫写下“政和白牡丹茶色、香、味独珍”的题词。
多年来,政和县政府正从两方面着手,努力做好做强茶叶产业。
首先是着手解决茶叶农药残留问题,让更多优质安全的白茶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由于茶叶进口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每年都在增设和改设农药残留检测种类,对农残指标要求十分严格,解决好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茶叶生产和出口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从2001年开始,该县就以科技为手段,大范围实施生态工程,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农户联保、茶价补贴等多种方式,大面积推广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化茶园建设,至今,全县无公害茶园占全县茶园总面积56%,达到5万余亩,其中建立瑞士IMO有机茶园生产示范基地近1.2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2万亩,有3万余亩茶园通过无公害认证或绿色认证。
关于政和白茶的古话
![关于政和白茶的古话](https://img.taocdn.com/s3/m/d8fa9d3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d.png)
关于政和白茶的古话1. 白茶的起源与发展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福建省政和县,这个地方是白茶的故乡,也是中国茶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史书记载,政和白茶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唐代文人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曾提到“白毫出政和”的记载,这表明政和当时就已经有了制作白毫银针等优质白茶的技术。
在宋代,政和县成为了著名的白茶产区。
当时,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完善,政和白茶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直到明代中期,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以及对优质原料的选择,政和白茶开始逐渐走向繁荣。
2. 政和白茶与宫廷文化在明清两代,政和白茶逐渐成为了宫廷贡品。
皇室对于政和白茶非常推崇,并将其视为上等茶品。
据记载,明代嘉靖皇帝曾专门下令将政和白茶列为贡品,并称其为“清香白毫”。
政和白茶在宫廷中备受赞誉的原因之一是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政和白茶采用鲜叶制作,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即可食用,口感清爽甘醇。
同时,政和白茶具有独特的花香气息,散发出淡雅的香气,令人陶醉。
3. 政和白茶与文人墨客政和白茶不仅在宫廷中备受推崇,在文人墨客之间也颇有声望。
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政和白茶情有独钟,并在他们的诗词、书法作品中表达对政和白茶的赞美之情。
唐代文人杜牧曾写下:“烹时舀碗看新月,满碗圆影缺良辰。
”这描述了他对政和银针制作工艺的赞美。
宋代文人陆游也曾描绘过“山头乌帽遮春水,夕阳红袖拂晚霞”的意境,以表达对政和白茶的喜爱之情。
4. 政和白茶与健康养生政和白茶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还有着丰富的保健功效。
政和白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首先,政和白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其次,政和白茶中的氨基酸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疲劳能力非常有效。
此外,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也能够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保健功效,政和白茶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领域。
白茶发展历史及产销现状
![白茶发展历史及产销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847167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3.png)
白茶发展历史及产销现状白茶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中国传统名茶,其历史悠久,产销现状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白茶发展历史及产销现状展开阐述。
一、白茶发展历史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朝时期,福建各地开始陆续种植茶树,但当时生产的茶叶以绿茶和黑茶为主。
直到唐代末年,福建出现了一种新的茶叶,就是现在所称的白茶。
白茶的生产方法与其他茶叶不同。
白茶采摘的时候,先将茶叶晒干,然后再进行干燥、杀青等工艺处理。
这种制茶方法使得白茶的茶叶外形呈现白毫银针状,茶汤清淡,味道清香。
白茶在明代时期逐渐流行起来。
当时南京的白茶是最著名的,因为南京是当时的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白茶也成为了宫廷贡品。
二、白茶产销现状1. 产地及种类福建省是白茶的主要产地,其次是江西、广东、浙江和湖南。
福建省的白茶主要分布在福鼎、泉州、南平、宁德等地。
白茶的种类较多,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等。
2. 产量白茶是一种高档茶叶,其产量相对较少。
2019年,福建省白茶总产量为1.4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0.4%左右。
3. 市场需求白茶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追捧,每年的销售额相当可观。
2019年,福建省白茶销售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7.4%。
国外市场上,白茶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据统计,2019年,中国白茶出口额为1.2万吨,出口金额为2.2亿美元。
4. 未来发展趋势虽然白茶的产量相对较少,但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长,为白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未来,白茶产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白茶的品质和档次,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白茶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白茶是一种传统名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白茶需求的增长,白茶产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和白茶取得的成就
![政和白茶取得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a626e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9.png)
政和白茶取得的成就政和白茶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种传统名茶,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风味和长久的历史使其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政和白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从种植、制作到市场推广都有着显著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政和白茶取得的成就,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这一茶叶的价值和影响力。
首先,政和白茶在茶叶产区的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政和县地处闽南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其成为了白茶生产的理想区域。
这里的丰富降雨和云雾,独特的土壤质地以及适宜的海拔高度,为政和白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政府和农民经过多年的努力,改善了茶园的管理和种植技术,使政和白茶的产量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如今,政和茶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带动了农民的增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政和白茶在制作工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政和白茶主要采用的是嫩叶制作工艺,采摘的茶叶清新嫩绿,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较高,汤色明亮清澈,香气独特。
政和白茶的制作工艺包括摘叶、晒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几个主要步骤,其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茶工精心操作。
政和茶工人的技术熟练度和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使得政和白茶制作出的茶叶品质稳定且品质优秀。
政和白茶的制作工艺成为了中国茶叶制作工艺的经典代表之一。
政和白茶还在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政和白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广大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并逐渐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崭露头角。
政府积极推动政和白茶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活动,加强了政和白茶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渠道的拓展。
同时,政和白茶深受茶文化爱好者的追捧,在茶叶展览会、茶文化节等活动中屡获殊荣,为政和白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政和白茶还积极参与国际茶叶交流和合作,并通过与其他国家茶业组织的合作,增进了政和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总结回顾一下,政和白茶作为福建省政和县的传统名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通过持续的发展和创新,政和白茶在茶叶产区的发展、制作工艺、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白茶核心产区介绍词
![白茶核心产区介绍词](https://img.taocdn.com/s3/m/f33c8af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e.png)
白茶核心产区介绍词。
答:白茶核心产区介绍白茶是一种珍贵的茶叶品种,其产区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政和县。
以下是关于白茶核心产区的详细介绍:1. 地理位置白茶核心产区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闽浙交界处的福鼎市和政和县。
这两个县市的地形复杂,多山、多丘陵,海拔差异较大。
白茶的主要产区包括福鼎市的点头、白琳、磻溪、太姥山等乡镇,以及政和县的铁山、石屯、东平、杨源等乡镇。
2. 气候特点白茶核心产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
产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8-20℃,年降雨量约为1600-2000毫米,降雨分布不均,一般集中在春季和梅雨季节。
此外,产区气候温和,空气湿度较大,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白茶的生长。
3. 土壤性质白茶核心产区的土壤以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通透性好,排水良好。
这些土壤条件为白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土壤环境。
4. 茶树品种白茶核心产区的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为主。
这两个品种是福建省的优良地方茶树品种,具有叶大、芽粗壮、叶片厚实、茸毛多等特点。
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的品质特点为白茶的制成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5. 茶叶特色白茶核心产区的白茶以鲜嫩、香气浓郁、汤色浅黄、滋味鲜美为特色。
白茶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嫩叶萎凋、文火烘焙等方法,使得白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此外,白茶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6. 品质分级白茶核心产区的白茶品质分级主要根据采摘时间、嫩度、形态等因素进行划分。
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其他等多个等级。
特级的白茶采摘时间最早,嫩度最高,品质最优;一级和二级的白茶品质稍有差异,但同样具有一定的品质特点;其他等级的白茶品质相对较低。
品质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7. 历史沿革白茶核心产区的白茶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
不过,在明朝时期,白茶的产量逐渐增多,并因其独特的品质和药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
政和白茶散文
![政和白茶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37520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d.png)
政和白茶散文
政和白茶,源自福建政和县,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
它的特点是色泽金黄,香气清幽,味道鲜爽。
政和白茶的制作方法独特,采用嫩叶和芽尖,经过晒、杀青、揉捻、干燥等多道工序制成。
其茶汤澄清明亮,有利尿、消炎、降脂等功效,是一款极受欢迎的健康饮品。
政和白茶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记录。
它曾经是皇家贡品,受到皇帝的喜爱。
到了明清两代,政和白茶走向民间,深受百姓喜爱。
如今,政和白茶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销海内外。
品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政和白茶不同于其他茶叶,它的茶香不浓郁,却很清淡,给人以淡泊清雅的感觉。
品尝政和白茶,需要用心去品味,慢慢感受它的味道和香气,才能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
在茶香缭绕的空间里,会让人感到身心放松,思绪渐渐舒展。
政和白茶是一种宁静的味道,它让人感到宁静与和谐。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政和白茶带给人们一份淡雅和从容,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美好。
政和白茶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味道和香气,更在于它的文化底蕴。
品尝政和白茶,就是品味中国文化的精髓。
政和白茶的制作过程是一种精细的手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政和白茶的茶香里,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邃和博大。
政和白茶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品尝政和白茶,是一种品味生活的态度。
在品味中悟出人生的滋味。
专家对白茶的历史研究
![专家对白茶的历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1b39df2af90242a995e50d.png)
专家对白茶的历史研究茶学界对白茶起源问题一直有争议,孙威江教授归纳为“远古说、唐朝说、明朝说、清朝说”,茶界泰斗张天福将福鼎1796年创制银针作为白茶起源的标志,认为“白茶制造的历史较其他茶类为短”。
近日,本人仔细观照福鼎、政和两地有关白茶始创过程的记载,发现几处耐人寻味的疑点:其一,从纵向看,福鼎白毫银针从创制到定型的时间跨度长达90年(1796年首创了银针,1857年、1880年分别发现茶树良种福鼎大白、福鼎大毫,1885年制出白毫银针),但白毫银针一经制成便迅速走红(1891年出口国外,1912年就达到鼎盛),这一慢一快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没有?其二,从横向看,两地发现白茶良种(1879年政和也发现大白茶,1880年福鼎又发现大毫茶)和始制白毫银针的时间(福鼎是1885年,政和是1889年)惊奇地接近,是什么原因促成两地共同去找茶,去研发新茶?其三,从事主看,两地白茶树发现者都有名有姓而且还有不同版本(福鼎有陈焕说、张阿钦说,政和有魏春生说、风水先生说),但白茶工艺发明人姓名都只字不提,其中有没有隐情?其四,从传说看,两地都假托得到“仙人”的指点而找到白茶并最初用于治病(福鼎有南极仙翁指点太姥娘娘用茶救麻疹、白发仙翁指点毛义用仙茶救母病、太姥娘娘托梦陈焕种白茶,政和有白发仙翁指点三小妹找到白茶救瘟疫),这仙人是谁?这些疑点,让我隐约觉得前人在论述白茶起源时,似乎在刻意隐瞒了什么。
为探寻白茶起源与传承问题,我决定从中国茶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线索。
白茶源自远古白茶是中国六大类茶之一,但茶分六大类却是现代的事。
因此,我们认定一种茶是不是白茶,不应该看它是不是叫白茶,而应该看它是否符合白茶的定义,即“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方法制作的茶。
陆羽《茶经》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得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结论,告诉我们茶起源于远古。
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地区也流传一个相类似的神话传说:说尧时有一老母,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见山下麻疹流行,便教人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姥娘娘”,并向她学习种茶。
白茶发展历史及产销现状
![白茶发展历史及产销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39188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6.png)
白茶发展历史及产销现状一、前言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其历史悠久,产销遍及全国各地。
本文将从白茶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现今的产销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白茶的起源据史料记载,白茶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当时以福建省福鼎市为中心的地区已经开始生产白茶。
而真正让白茶走向世界的是明朝时期,当时福建省福鼎市的白茶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并被称为“天下名茶”。
三、白茶的发展历程1. 宋代:开始生产白毫银针宋代是中国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白茶发展的关键阶段。
当时,福建省福鼎市已经开始生产出一种叫做“白毫银针”的优质白茶。
2. 明代:成为皇家贡品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高峰时期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名茶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阶段。
明朝时期,福建省福鼎市的白茶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并被称为“天下名茶”。
3. 清代:生产技术逐渐成熟清朝时期,福建省福鼎市的白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同时也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种植和生产。
4. 现代:白茶的国际化现代是中国传统名茶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阶段。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白茶,并将其带到了世界各地。
四、白茶的产销现状1. 产地分布目前,中国主要的白茶产区有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其中以福建省福鼎市为中心的地区生产出来的白茶最为优质。
2. 生产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近300万亩白茶种植面积,年生产量达到40万吨左右。
其中以福建省福鼎市为主要生产基地。
3. 销售情况目前,白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名茶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其销售市场遍及全球各地。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认识白茶,并将其作为健康饮品来享用。
五、结语总之,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历史悠久,产销遍及全国各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信白茶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区别
![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77b4a95376baf1ffd4fad60.png)
政和的萎凋工艺,多用的是复式萎凋法,室内萎凋和室外萎凋相结合,先把采摘的茶叶开筛完,放在通风良好的廊桥或者板房中,利用流通的风和一些漫射光将茶叶阴干,这样的过程大概持续48小时左右,然后再进行日晒,一般选择下午3点到5点左右的时间进行日晒。当然这个阴干过程也得根据茶青的粗嫩度而定,也就制茶师得看青做青、看天做青。
生长环境
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丘陵地貌为主,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境内最高峰(香炉尖)达到1597米,多年平均气温在17℃左走,平均年日照时长1907个小时
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南濒临东海,平均海拔600米左走,境内最高峰(青龙山)达到1141.3米,多年平均气温18,4℃,年平均日照时长1621.7个小时。
茶树品种
主要以政和大白茶(华茶5号)种为主,晚生种,其特点是茶芽条形较长,毫多,色泽灰绿。
主要以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和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种为主,其特点是茶芽肥壮,条形偏短毫多显白。
外观形状
外形稍瘦细长,茶芽披毫,色泽灰绿
芽头短肥,满披白毫,色白隐绿
生长周期
晚生种
早生种
主推品种
主打白牡丹
白毫银针最为出名
福鼎的萎凋工艺,主要还是在于日光萎凋,如果做茶季到福鼎去,就能看到茶厂里的日光萎凋房,茶叶都像图片上那样躺在斜斜的竹编上享受着“日光浴”,萎凋的时间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阳光过于强烈,要在上方挂上黑纱,如果是阴天,萎凋时间会相应的延长。
口感
政和白毫银针(南路银针):南路银针制成之后芽头稍细长,毫略薄,光泽不如福鼎银针,呈现为银灰色,滋味鲜爽稍逊北路银针但更醇厚。
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区别
政和白茶和福鼎白Βιβλιοθήκη 的主要区别如下:品名政和白茶
中国白茶的发展历程
![中国白茶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073e7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3.png)
中国白茶的发展历程中国白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茶叶,其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白茶以制作简单、原料独特、口感清淡为特点,一直在茶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白茶的发展历程。
中国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古丈白茶就已经是人们喜爱的品种之一。
明朝时期,福建南安县的白下镇也开始制作白茶。
清朝时期,福建漳州特别是福鼎一带的白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在20世纪初期,福鼎白茶开始大量出口海外,为福建茶叶出口奠定了基础。
在白茶发展的历程中,最重要的进步是白毫银针的出现。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经典品种,它选用顶级嫩芽制作,外观白毫显露,呈现翻卷的细长形状,汤色清澈鲜明,滋味香气持久。
白毫银针的问世推动了白茶的整体发展,也使白茶成为中国茶叶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白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积极推动着茶文化的传承。
福建地区的白茶生产常常受到当地茶文化的影响,像白下镇的白茶、福鼎白茶等品种,都与当地的茶文化密不可分。
福建的白茶生产区也成为重要的茶文化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品尝、探寻相关文化。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白茶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
白茶作为一种高端饮品,不仅在国内备受追捧,也在国外市场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
福建的白茶生产企业积极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生态环保指标,进一步扩大了白茶的市场份额。
总体来看,中国白茶的发展历程是与茶文化紧密相连的。
从唐朝开端,到今天的现代化生产,白茶以其独特口感和卓越品质,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青睐。
相信在未来,白茶会继续发扬茶文化,并在消费者中有更广阔的市场。
【茶友话茶】政和白茶的发展与传说
![【茶友话茶】政和白茶的发展与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a3f3de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3.png)
【茶友话茶】政和白茶的发展与传说
茶学上的白茶是指前两种合一的茶,也就是采自白茶茶树(品种)的茶青,运用白茶制作工艺做出来的茶,政和白茶就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茶。
政和白茶商品化是在清中期,得益于大白茶茶树品种的发现和推广种植。
大白茶树最早发现在政和县铁山乡,其栽培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中国名茶志》记载了政和县铁山村一个“金失为铁”的传说:很久以前,政和县有一座金山,所以山脚下的一家村落就起名金山村。
村里的百姓以淘金为业。
后来贪心的皇帝派人挖走了金山,而且临走还随手把金山村的“金”字边加上了“失”字。
“金失为铁”,从此金山村,就变成了铁山村。
村里人失去了以淘金谋生的手段,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天,有位仙翁到铁山村化缘,告之村民山上有棵摇钱树,若能找到它,铁山村就能摆脱贫困。
人们上山却只看到了一棵大白茶,于是就把这棵茶树挖回家,精心培育繁殖,栽遍了铁山村。
第二种说法是光绪五年(1879年)东城十余里的铁山乡农民魏春生的院中有一棵野生的树,由于墙塌下来把树压倒,无意中压条繁殖,衍生新苗数株茶树,就移植铁山高嵛山头;这个偶然的事件却发明创造了“茶树压条法”,这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发明,后来被推广到了全国。
第三种说法是在咸丰年问(1851~l861年)铁山乡的一个走遍山野的堪觅风水的堪舆者,一日在黄畲山无意发现一丛奇异的树木,摘数叶回家尝试,味道和茶叶相同,就压条繁殖,长大后嫩芽肥壮,制成茶叶,味道颇香,于是大家争相传植,逐渐推广。
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内容
![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7dee5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9.png)
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内容政和白茶,作为中国重要的名茶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广受茶叶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其国家地理标志内容包括产地范围、茶树品种、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为保护政和白茶的地域特性和质量口碑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政和白茶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和白茶产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
据历史记载,政和白茶的种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成为当地的特产和重要经济支柱。
政和白茶采用当地特有的白茶树品种,经过精心采摘、晒青、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色泽、香气和口感,被誉为“白茶之王”。
政和白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凋谢、炒青、晾青、干燥等环节。
其中,采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选取芽头肥大未开放的鲜叶为原料,手工采摘,确保茶叶的新鲜和质量。
接着是凋谢,将采摘的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促使茶叶自然凋谢。
然后进行炒青、晾青、干燥等步骤,最终形成政和白茶的成品,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和营养成分。
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的设立,对政和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理标志的认证和保护提高了政和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政和白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和推广。
其次,地理标志的保护能有效防范山寨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再者,地理标志的建立推动了政和茶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茶农的增收致富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政和白茶的地理标志保护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合作,制定完善的保护机制和管理规范;另一方面,政和茶业要应对市场竞争、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挑战,提升政和白茶的质量和附加值。
在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利用中,相关部门、企业、专家和消费者等各方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政和白茶的发展。
相关部门应加强支持和法律监管,为政和茶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提高政和白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专家应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支持,推动政和茶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消费者应增强品牌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护政和白茶的地理标志,支持正版产品和正规渠道。
政和舌尖上的非遗
![政和舌尖上的非遗](https://img.taocdn.com/s3/m/11adbcd0866fb84ae55c8d9a.png)
政和舌尖上的非遗
政和县地处闽浙两省交界,与浙江省庆元县、以及周宁、寿宁、屏南、建瓯、建阳、松溪七个县(市)毗邻,是镶嵌在鹫峰山下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2500年前的商周时期,政和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汉唐以来直至宋咸平三年设立县,这片圣洁的土壤在经济与社会文明发展中,逐渐突显了重要的地位。千年古县,沉淀的是悠久的文化。其中,政和的“舌尖文化”源远流长,这里介绍政和获得省、市、县非遗的几项吃文化。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制作工艺是:鲜叶采摘下来,在阁楼或者筛子上自然萎凋、烘焙、筛拣、复火、装箱,其中的关键在于萎凋。但是要制作一泡上等的白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同的白茶品种将在工艺的细节上不尽相同。白茶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之一,但是目前仅有政和与福鼎两个地方有制作和生产,并且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港澳能得到一泡好的白茶人们赞不绝口,可是国内知道政和白茶的人甚少。政和县70%的农户种茶,农户收入40%来自于茶叶。其中白茶产量3000吨,占全国白茶总产量的60%。政和白茶90%出口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国。民间流传“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茶叶与银针”之说。2016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夫茶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品种特色的条型茶。据茶届泰斗之一的陈椽教授编写的《茶叶通史》中记载:“政和工夫”红茶起源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距今140多年。1940年时,政和全县登记的外销茶号47家,茶叶产量达15673担,绝大部分销往欧美,享誉海外。政和县名因茶而得。《政和县志》记载,“政和工夫”有150多年的历史。当年福州的茶行凡是“遂应场仙岩工夫”标号者,便优先开盘,售价倍高。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政和发现大白茶,品种优良,大量繁殖,茶商叶之翔采制政和大白茶品种,改进“政和工夫”红茶,品质进一步提高。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政和工夫”远销英、法、俄、美及中东等国,尤其在欧洲,喝红茶的人没有不知“政和工夫”的。据《茶叶通史》记载: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2年),福建政和有100多家制茶厂,雇用工人多至千计,出茶多至万余箱。民国时期,茶叶外销受阻,茶价下跌,政和工夫几经沉浮。
政和白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政和白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64df3c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8.png)
政和白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要追溯白茶的起源,要先弄清楚白茶的含义。
广义上的白茶常有三种理解:一是指利用白茶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就是不炒不揉,经萎凋、干燥而成的茶叶;二是指茶树品种,茶树的叶片和茶芽密披白毫,如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三是指白片茶,就是叶片偏白色的茶树品种,如安吉白茶、溧阳白茶、资溪白茶,其制作方式是绿茶工艺。
茶学上的白茶是指前两种合一的茶,也就是采自白茶茶树(品种)的茶青,运用白茶制作工艺做出来的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就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茶。
中国茶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不同的茶树品种用最合理的制作工艺制作,才成就了许许多多地方名茶,也才有六大茶类的划分。
近现代,随着茶叶商品化,绿茶好卖的时候就“红改绿”,红茶好卖的时候就“绿改红”“白改红”;商品茶的出现打破了“不同的茶用最合适制作方法”的传统,给中国茶的品质和价值造成极大的伤害。
有的人认为,古代白茶和现代白茶不是一回事,其历史没有必然的延续性。
其实并不尽然,众所周知,白茶的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药食同源的远古时代,人类最早利用茶叶和利用其他植物的方式如出一辙,经历“生食一煮食一晒干备食”的发展过程;茶叶生晒或烘干后留存以备常年饮用,便是当今白茶的制作工艺,只是在那个年代没有人予以命名而已。
同样,作为茶树品种,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记载说明当时的白茶是一种野生的茶树品种,茶树很少。
因此,白茶的制作工艺数千年前就出现了,茶树品种也在北宋就被发现,但两者之间的结合在宋代也初见端倪。
在宋代建茶中有一种银线水芽,其制法有现在白毫银针的雏形,1121年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线水芽,盖将已拣热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差银线然。
其取芽方法详见于《两溪丛语》(南宋.姚宽):唯龙团胜雪、白茶二种,谓之水芽,先蒸后拣,每一芽,先去外两小叶,谓之乌蒂,又次取两嫩叶,谓之白合,留小心芽,置于水中,呼为水芽……茶之极精好者,无出于此……其他茶虽好,皆先拣而后蒸研,其味次第减也。
政和白茶调查报告
![政和白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5132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8.png)
政和白茶调查报告政和白茶调查报告一、引言政和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篇文章将对政和白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产地、制作工艺、品质特点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二、产地与历史政和白茶产地位于福建省南部,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
政和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政和茶已经享有盛名。
经过千年的发展,政和白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
三、制作工艺政和白茶的制作工艺独特,主要分为采摘、萎凋、杀青、晾晒等环节。
首先,茶农在适宜的时间采摘嫩叶,保证茶叶的新鲜度。
然后,将采摘下来的嫩叶摊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进行萎凋,使其水分逐渐散失。
接下来,茶叶经过杀青处理,以阻止茶叶内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的天然色泽和香气。
最后,茶叶在阳光下晾晒,使其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形成政和白茶的特有风味。
四、品质特点政和白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而受到广大茶爱好者的喜爱。
首先,政和白茶的外观呈现银白色,色泽鲜亮,叶片完整。
其次,政和白茶的香气独特,清香幽雅,回味悠长。
再次,政和白茶口感鲜爽,滋味醇厚,不苦涩。
最后,政和白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具有提神醒脑、降脂减肥等功效。
五、市场前景政和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喝茶。
政和白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健康价值,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政和白茶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出口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市场,政和白茶也逐渐成为茶叶市场的热门品种之一。
可以预见,政和白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六、结语政和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政和白茶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其产地、制作工艺、品质特点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政和白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健康价值,成为茶叶市场的热门品种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于政和白茶的神话故事
![关于政和白茶的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de481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d.png)
关于政和白茶的神话故事在中国的茶文化中,政和白茶是备受推崇的一种茶品。
政和白茶的名字中蕴含着一段神秘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神仙、仙草和茶叶的传说,从而赋予了这种茶独特的魅力。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里生活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为人善良勤劳,深受村民们的敬爱。
然而,他非常贫穷,整日为了生计忙碌,过着困苦的生活。
有一天,他路过一棵苍松树下,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木箱。
他好奇地打开了木箱,里面放着一包闪闪发光的茶叶。
小伙子并不认识这种茶叶,但他想可能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于是他决定将茶叶带回家去。
回到家中,他热情地向家人们介绍这种茶叶,大家都被这种茶叶的香气所吸引。
小伙子的家人立即决定将这种茶叶拿到市场上去卖,以改善家庭的贫困状况。
村庄里面一片繁忙,市场上的行人们纷纷驻足,围观这些陌生的茶叶。
其中一位富商看到了这种茶叶,被它散发的香气所吸引,他决定购买了大批的茶叶。
由此,小伙子的家庭生活渐渐变得富足,他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茶园。
然而,富商并不满足于仅仅享用这种茶叶,他想要更多的茶叶,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寻找这种茶的来源地。
富商沿着茶树的痕迹一直走到了悬崖边,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原来,这片悬崖上长满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奇特茶叶,茶叶上布满了银白色的茸毛。
富商决定将茶叶的消息传遍整个世界,他相信这种茶叶一定能成为非常宝贵的传世之物。
于是,他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政和”,以纪念那位年轻的小伙子的善良与勤劳。
随着政和白茶的名声传到世界各地,这个小村庄开始吸引了大量的茶商和茶客前往。
政和白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匠心的制作工艺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
茶叶上的银白茸毛被认为是茶树将它的养分浓缩在上面,因此使得政和白茶更加珍贵。
政和白茶的传说还涉及到了神仙和仙草。
有人相信,政和白茶所种植的茶树是神仙所赠,仙草所育。
这些仙草在月光下生长,泡制的茶汤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和仙气。
政和白茶之所以令人如此着迷,不仅在于它的制作过程中讲究的匠心和细致,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美德和价值观。
介绍政和白茶的短文
![介绍政和白茶的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45d94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3.png)
介绍政和白茶的短文
政和白茶是中国白茶的代表,产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
它以芽头肥大,茶叶嫩绿,
茶汤甘醇清香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中极品。
政和白茶的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朝时期,政和白茶被列为朝廷贡品,
而在宋代,政和白茶达到了巅峰,成为皇帝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茶品。
政和白茶的制作以“摘、晒、杀青、揉捻、干燥”五个步骤为主。
它与普洱茶、龙井茶、黄山毛峰茶等其它茶品有所不同的是,政和白茶在制作过程中不经过揉捻的步骤。
相反,采摘后的鲜叶直接晒干,这样的制作方式保持了茶叶原汁原味的风味,具有天然的甜
香味。
政和白茶的茶汤澄黄,入口后口感清香甘醇,回味悠长。
政和白茶除了口感独特之外,还具有保健功效。
它富含茶多酚和维生素C,具有清热
醒脑、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同时,政和白茶还可以抗氧化、抚平皮肤、促进新陈代谢,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美丽。
在政和县,白茶生产已成为当地著名的传统农业活动,政和白茶也是政和县出口的重
要农产品之一。
政和白茶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当地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相
得益彰,成为了政和县的一张美丽名片。
综上所述,政和白茶口感独特、功效显著,不仅是一种优质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遗
产和文化符号。
越来越多的人从政和白茶中感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政和白茶
成为了世界茶文化的一部分。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政和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政和](https://img.taocdn.com/s3/m/43ee9cf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7.png)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政和白茶因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受人们的喜欢。
白茶品种很多,其中以政和白茶历史最为悠久。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县特产之一。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以中国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茶政和大白茶品种为原料,经政和县茶农特有的制茶技艺加工生产的,所产政和白茶具有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
不仅具有解暑、退热、降火、生津止渴功效,还具有降血压、解毒、止泄、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功效。
驰名中外,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白牡丹条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下白茶:什么是白茶呢?白茶是中国传统六大茶类(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黑茶)之一;是六大茶类中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素为茶中珍品。
白茶成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色泽呈白色如银似雪而得名,故称“白茶”。
白茶主要产区分布在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地,是福建特有的茶类之一,其中约60%产量产自于政和。
白茶制造历史已有200年,由政和首创,进而传到福鼎,最后传到水吉的。
汤色为什么说白茶是政和首创?作为中国白茶重要主产区,政和县白茶渊源极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
到宋代,政和已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生产的银针茶备受推崇,被文人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
1115年(宋徽宗政和年间),当时的关棣县因进献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所以说白茶是由政和首创的。
长期以来,白茶主要是作为外销茶叶,主要销往香港、德国、日本、荷兰、法国、澳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家和地区,而内销极少,以致许多国人和新茶客们不知道中国还有白茶。
晾干茶青政和白茶是什么茶呢?简单的回答就是政和大白茶,亦称“政大”。
政和是中国白茶之乡、福建白茶的原产地重要主产区。
为什么会说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政和”?政和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
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
福鼎、政和两地白茶大PK,谁更胜一筹?
![福鼎、政和两地白茶大PK,谁更胜一筹?](https://img.taocdn.com/s3/m/3211787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68.png)
福鼎、政和两地白茶大PK,谁更胜一筹?回答如下。
客观的分析,不是茶商,纯属爱好。
①各有特色。
两者从历史,生长环境,品种,工艺,品质,口感等方面,各有不同,各有千秋。
②历史不同。
福鼎白茶: 于1857年发现“大白茶”后,就于1885年开始制作以大白茶为原料的芽制银针,称为:大白。
对于以菜茶为原料者称为:小白。
政和白茶:于1880年发现“政和大白茶”,1889年开始制作银针。
③自然环境不同。
福鼎白茶:太姥山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
政和白茶:多为山区丘陵地带,常年浓雾缭绕,海拔在400~1300米之间。
并且,政和白茶主产区石屯,东平两个乡镇,海拔却在380米以下。
④茶树品种不同。
福鼎白茶:原材料来自于著名的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
政和白茶:原材料来自于“政和大白茶” 与“福安大白茶”。
少量使用当地的菜茶,福云六号。
⑤制作工艺不同。
福鼎白茶:日光自然萎凋→炭火烘焙→政和白茶:采用室内萎凋→先阴干→再烈日强光晒成干茶。
⑥品质特征不同。
福鼎白茶: 条索短粗,叶片肥壮。
色泽黄白,满身披毫显白,如银似雪。
口感清淡优雅,甜香纯正。
政和白茶: 条索细长,满身披毫不显白。
色泽灰绿。
口感厚重,茶气足,花果香高浓,汤色浓郁饱满。
⑦对比。
福鼎白茶: 灵气鲜活,生命力十足。
光泽度高,白毫满披显白。
茶汤清淡清甜细腻,优雅纯正,清爽甘甜。
政和白茶:香高气扬,汤厚味重,饱满浓郁,白毫少,光泽度较低。
⑧选择。
喜欢清淡优雅,细腻甜纯,建议选择福鼎白茶。
喜欢味厚汤浓,建议选择政和白茶。
(仅供参考,欢迎评论指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和白茶发展史
政和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历史悠久,享有盛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政和白茶的发展史。
一、起源与发展
政和白茶起源于福建省政和县,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相传,政和白茶最早是在唐朝时期由一位名叫王祥的茶农所发现。
当时,王祥发现政和县的一片茶园中有一些茶树叶上覆盖着白色绒毛,经过一番尝试后,他发现这些茶叶制成的茶汤色泽清亮,滋味鲜爽,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和白茶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喜爱。
宋代时,政和白茶开始在福建省茶叶市场上流行起来,成为当时的贡品之一。
明清时期,政和白茶的产量进一步增加,成为福建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二、制作工艺
政和白茶的制作工艺独特而精细,以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为主。
茶农在选取茶叶时需挑选未开花、未展叶的嫩叶,以保证茶叶品质的优良。
然后,将采摘的茶叶进行萎凋处理,使茶叶中的水分逐渐
蒸发,增加茶叶的韧性和香气。
接着,通过杀青步骤,使茶叶中的酶活性迅速降低,防止茶叶进一步氧化。
揉捻步骤是将已经杀青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的形态变得紧密,释放出更多的茶汁。
将揉捻好的茶叶晾晒干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期。
政和白茶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经验丰富的茶农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三、特点与品种
政和白茶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品种而闻名于世。
政和白茶的特点是色泽金黄,汤色清亮,香气独特,滋味醇厚。
品种上,政和白茶主要有正宗政和白茶、罗汉白、寿眉、白牡丹等。
正宗政和白茶是政和白茶的代表品种,它的茶叶形态紧细匀整,色泽嫩翠,香气高雅,滋味醇厚。
罗汉白是政和白茶中的一种品种,其茶叶形态扁平,状如罗汉袈裟,故得名。
寿眉是政和白茶中的一种经典品种,其茶叶外形如眉毛般弯曲,色泽银绿,滋味清香甘醇。
白牡丹是政和白茶中的一种珍品,其茶叶形态扁平,包覆有白色茸毛,汤色澄黄,香气芳香。
四、文化价值
政和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不仅在茶叶市场上享有盛誉,还具有
重要的文化价值。
政和白茶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政和白茶代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部分,它传承了茶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次,政和白茶作为福建省的特色产品,代表了政和县的地方文化。
政和白茶还与文人墨客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古代文人都以政和白茶为主题进行创作,使政和白茶融入了传统文化之中。
政和白茶还有着独特的健康价值。
研究表明,政和白茶富含多种有益物质,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提神醒脑的功效。
因此,政和白茶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还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叶。
总结起来,政和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品种。
政和白茶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品质享誉中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健康价值。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和白茶会继续追求卓越,为茶叶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