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精选9篇)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数学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数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数学单元《数学》。
该单元涵盖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形等。
教学任务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讲授、实践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转变,求知欲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波动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如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2)熟练进行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使用函数、图形等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理解函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4)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如逆向思维、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5)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数学题目,提炼关键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3)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竞赛、实际操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5)结合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克服数学恐惧;(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及时复习等;(4)教育学生遵守数学学习规范,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培养诚信品质;(5)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9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9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明确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重点: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二次根式计算的结果要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过程知识准备1、满足下列条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2、回忆有理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回忆并整理整式的乘法公式。
方法探究1⑴(512+23)某15⑵(3+10)(2-5)归纳:尝试练习:⑴(3+22)某6⑵(827-53)6⑶(6-3+1)某23⑷(3-22)(33-2)⑸(22-3)(3+2)⑹(5-6)(3+2)方法探究2⑴(3+2)(3-2)⑵(3+25)2归纳:尝试练习:⑴(5+1)(5-1)⑵(7+5)(5-7)⑶(25-32)(25+32)⑷(a+b)(a-b)⑸(3-2)2⑹(32-45)2⑺(3-22)(22-3)⑻(a-b)2⑼(1-23)(1+23)-(1+3)2⑽(3+2-5)(3+2+5)例题解析1、计算:(22-3)2023(22+3)20232、若某=10-3,求代数式某2+6某+11的值。
3、若某=11+72,y=11—72,求代数式某2-某y+y2的值。
内反馈1、计算12(2-3)=2、计算⑴(2+3)(2-3)=⑵(5-2)2023(5+2)2023=3、计算:⑴12(75+313-48)⑵(1327-24-323)12⑶(23-5)(2+3)⑷(5-3+2)(5+3-2)⑸(312-213+48)÷234、已知a=3+2,b=3-2,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a2-b2⑵1a-1b⑶a2-ab+b25、若某=3+1,求代数式某2-2某-3的值。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较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证明问题。
2、掌握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的有关问题中辅助线引法的基本规律。
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9篇
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优秀9篇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一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预习导学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另一种运算形式,它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混合运算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1、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优秀5篇)最新单元教学计划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跳绳练习,让学生掌握花式跳绳的技巧。
2、发展学生身体上下肢的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教学资源:篮球场1个、绳子50条、学生(以班为单位)、录音机、校园网等教学资源。
课次、达成目标、学习内容、重点与难点、教学与策略;第一课次1、让学生了解跳绳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2、通过对跳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认识。
1、学习跳绳有关知识。
2.跳短绳。
1、上下肢协调。
2、死绳后快速起跳。
1、多煤体辅助教学。
2、友伴分组练习。
3、游戏比赛。
第二课次1、继续学习单双脚交换跳、并脚跳的跳绳方法。
2、发展学生互帮互学、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
3、初步掌握双人花样跳绳技术。
1、继续学习单双脚交换跳、并脚跳的跳绳技术。
2、双人花样跳绳。
1、掌握手腕快速摇绳的动作。
2、动作熟练连贯上下肢配合协调统一。
1、友伴分组练习。
2、学生示范,老师引导评价。
3、教教学比赛。
第三课次1、进一步提高单双脚交换跳、并脚跳的跳绳技术。
2、培养合作和尊重、团结友爱的意识。
1、复习单双脚交换跳、并脚跳的跳绳技术。
2、二人、多人花样跳。
1、上下肢协调。
2、入绳时间和跳出时间。
1、友伴分组练习。
2、多煤体教学。
3、自主创编第四课次1、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花样跳绳技巧。
2、创编多种花样的组合。
3、展示、并评价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复习双人花样跳绳。
2、尝试并创编多人合作跳绳。
1、同伴间动作的协调。
2、多人同时入绳时间和跳出时间。
1、教学比赛。
2、创编各种花样。
3、交流学习。
4、成果展示。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一〉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共9篇)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共9篇)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一): 怎样调整初中数学教学进度初中数学是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精力很旺盛,特别是对数理一类的知识,只要好好引导,比如多多一些实例例证,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节奏,然后留下更多时间进行查漏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二): 新课标下如何确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摘要: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体现新课程观念、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遵循的原则,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确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还是教育者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剩余2299字)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三):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课型:(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2 技能目标 3 情感目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体现设计思想和策略教学步骤及说明课后小结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四):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进行构造和选择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观,认真领悟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观念带来新变化.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六个内容:①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就是从学习的需要分析开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即编者意图、内容框架、主要观点、问题设置等;③进行学习者分析;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知识和技能;⑤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⑥对教和学的行为作出评价.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搞好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摸索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供同学们参考,如有不妥,请指正为谢!一、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依据《课标》的具体要求,明确思路.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具体内容,而教材又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课标》在整个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它起了方向和导航作用.教学目标的设置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二、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起点.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依据是学生分析,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学情分析.我们用的教材,以前称为“教本”而现在叫做“学本”,“学本”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比如:在七年级《走进数学的世界》的教学中,我能根据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不断反思自我,让数学伴我们成长,让同学们轻松走进数学的世界.三、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抓住教学关键,突出重点,激发兴趣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材是新课标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如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这会使上课产生沉闷的气氛.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例在如在讲授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启发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数学知识只有同实际运用相结合,才能体会到它的使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作业,或者建议学生观察了解数学知识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习惯.,我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为重点,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最终攻克难点,突出重点.因此教师应依据多变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五):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其中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已经由原四中教师在假期补课和开学的两周中上完,我从第二十四章《圆》上到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因此我的教学任务实际就是后面这两章.三、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六):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胡志强、裴玉琴、陈建宏)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学习方式: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六、课时安排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一、负数(3课时)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比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四、统计(2课时)节约用水……………………………………………………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4课时【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七): 如何写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内容可以有以下几块一.基本信息1.课题(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2.作者及工作单位二.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三.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六.(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一)教学环节(二)教师活动(三)预设学生行为(四)设计意图七.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八.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八):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再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喜欢、不接受,也是白搭.我认为学生是活的,死搬方法并不一定行得通.从您的提问可以看出,您是一位尽责的老师,我建议您从自己的学生入手,分析他们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才最有效!我上初中时特别喜欢上数学课,却不是因为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多新颖、多“不传统”,但是她生动活泼的讲课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厚的数学功底、良好的师德、一视同仁的作风、耐心谦逊的品格,都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她、喜爱她,更喜欢这门课!作为初中生,学生对老师的印象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真是太重要了!兴趣是不可能被模式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中数学教案(通用9篇)
初中数学教案(通用9篇)初中数学教案篇1一、内容特点在知识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
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单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设计思路整体设计思路: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具体过程: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介绍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以及平方根的运算。
最后,教材总结了实数的概念和分类,类比介绍了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规律和运算性质。
第一节:数字如何不够:通过拼图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索出无理数是无限无循环小数,实现了无限逼近的思想。
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第二节和第三节:平方根和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价值是什么?介绍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通过估计得到无理数的近似值。
为此,本节介绍了估算方法,包括估算比较大小和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5部分: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体验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
第六节:实数。
概述了实数的概念和分类,类比介绍了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规律和运算性质。
三、一些建议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重视学生的分析、概括、交流等能力的考察。
教学计划初中数学9篇
教学计划初中数学9篇教学计划初中数学9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计划初中数学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计划初中数学篇1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基本情况我们教研组共4位教师,其中七年级2,八年级1,九年级1位;每位教师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为了教育教学工作默默奉献着。
三、工作要点(一)加强理论学习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2、继续开展教科研活动,各位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
(二)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抓好“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批改”“课后辅导”等主要环节。
1、备课:实行集体备课制,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应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
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
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点评要到位。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位教师要定期的、有计划的、组织好学习上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尽力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代数基础、几何图形、概率统计、方程不等式等,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理解与应用上存在差异。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教师需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阶段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应用,如代数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等。
(2)具备一定的数学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几何问题等。
(3)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学计算的熟练度。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推理思维、空间想象等。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你有什么办法?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
具体过程如下:播放美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
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 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1.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活动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线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构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 理解并运用整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则;
- 掌握算术式的简化与变形方法;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包括以下内容:
- 整数的概念与性质;
- 整数的四则运算;
- 算术式的简化与变形;
- 实际问题的解决。
3. 教学活动
活动1: 整数的概念与性质 (课堂讲授)
- 通过举例与图示介绍整数的概念;
- 分析整数的正负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发现整数的性质,并进行总结。
活动2: 整数的四则运算 (小组合作)
-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给出若干整数运算的例子;
- 每组通过讨论与合作,解决所给整数运算的过程与结果;- 汇报结果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整数四则运算的规则。
活动3: 算术式的简化与变形 (个人练)
- 给出一些复杂的算术式,要求学生简化与变形;
- 学生在个人练时完成,然后进行讲评;
- 引导学生总结算术式简化与变形的方法。
活动4: 实际问题的解决 (小组合作)
- 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 学生分为小组,通过讨论与合作解决问题;
- 汇报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与总结。
4. 教学评估
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 课堂参与与回答问题;
- 小组合作活动的表现;
- 个人练与作业的完成情况;
- 实际问题解决的质量与方法。
以上是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整数方面的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篇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二)内容解析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4.用数轴来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二)目标解析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个过程.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U20距离a地50km,要在12U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1.不等式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是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由学生自学再讨论.老师点拨:由x>50÷得x>75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50的解.<,>50,x>50÷都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4.解不等式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由学生回答.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四)数形结合,深化认识问题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x>75呢?问题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x≤ 75,又如何表示呢?由老师讲解,注意规范性,准确性.老师适当补充:“≥”与“≤”的意义,并强调用“≥”或“≤”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就是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数轴的直观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加深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六)布置作业,课外反馈教科书第119页第1题,第120页第2,3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六、目标检测设计1.填空下列式子中属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x +7>②x≥ y + 2 = 0③ 5x + 7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区分不等式、等式与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2.用不等式表示① a与5的和小于7② a的与b的3倍的和是非负数③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它的周长不超过160cm,求x满足的条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既要正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非负数(正数或负数)、不超过(不低于)”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又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实际意义.篇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9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9篇)初中数学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画两个角的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方法.2.掌握用量角器画两个角的和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画法.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的画法.(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画角的和、差、倍、分,三角板和量角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利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的方法,说明几何知识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几何学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简单几何图形组合的多样性,领会几何图形美.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以学生操作为主.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参与,认真思考领会归纳.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及用三角板画特殊角.(二)难点准确使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几分之一.(三)疑点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四)解决办法通过正确指导,规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画法要领,并以练习加以巩固,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教师设,学生动手及思考创设出情境,引出课题.2.通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把握几何语言美的方法,放手由学生自己解决有关角的画法.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角及角的和、差、倍、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二)整体感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对画图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图1(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师:现有工具量角器和三角板,谁到黑板上画一个角等于呢?请同学们观察他的操作,老师要找同学说明他的画法.【教法说明】有上节课的基础,学生会先用量角器测量的度数,再画一个度数等于这个度数的角,学生也会叙述其画法.提出问题:若老师想画的余角、补角呢?学生会想到画、减去的度数后的角,即为的余角、补角.师: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这时学生一定会积极思考,立刻回答还有困难.教师抓住时机点明课题:同学们不用着急,今天我们就研究角的画法,学习用三角板、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以及一些特殊角.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会解决的.另外,角的画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板书课题……)[板书]1.7角的画法探究新知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找学生再次叙述方法: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操作:略.注意:量角器使用三要素:对中、重合、读数.2.用三角板画特殊角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和一副三角板,再找同学说出一副三角板中各角度数.学生活动: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直角、角、角、角.提出问题: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的角吗?学生活动:讨论画、的角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同桌可相互交换检查,找学生到黑板上画.【教法说明】有前一节角的和、差的理解和、、角的。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精选9篇)
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精选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1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内容:老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两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
问题见教材。
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数学教案篇一1.初中数学教案模板1.课题填写课题名称(初中代数类课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
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
(讨论、发现、探究)的过程,提高。
(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1)讨论法(2)情景教学法(3)问答法(4)发现法(5)讲授法5.教学过程(1)导入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解法和步骤)。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
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分组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归纳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骤,设置系数化为一,负号要变号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设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学生再次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再次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3)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2.初中数学教案格式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 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章节名称2.教学目的3.课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8.教学参考资料9.教学后记3.初中数学教案范文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分享九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分享九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分享九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1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却收获多多。
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教九(4)班的数学,我总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教学所得总结如下:一、在备课方面在上课前我总是查阅很多教参、教辅,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总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写教案,力争做到熟知知识要点,心中有数。
二、在教学过程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学生的参与。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究问题,发现知识。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人人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还是难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经验不足,不太敢放手,怕完成不了当趟课的教学任务。
后来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下,才开始进一步尝试,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经验。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4)、差生末抓在手。
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
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
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1)、加强学习,学习新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思想。
2)、熟读初一到初三的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老教师对知识点的处理和对教材的把握,以及他们处理突发事件方法。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精选9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精选9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篇1一、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冀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五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这节课在教学中起着比拟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
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以往的教科书中,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一般安排于介绍三角形的内容之中,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而本书中,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安排在轴对称变换之后,在掌握了轴对称的相关性质之后,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再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的知识给以证明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究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数学考虑:使学生经历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证明的认识图形的全过程,上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结果确实定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难点:“等边对等角”的证明四、教学方法动手体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验证师生互动五、教、学具1、教具:长方形纸,剪刀,幻灯片。
2、学具:长方形纸,剪刀。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施行素质教育,实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才能,进步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才能。
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根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有少数同学根底特差,问题较严重。
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才能。
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七〔3〕班61.06分、七〔4〕班58.69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精选9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精选9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篇一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常见的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棱:相邻两个面的交线。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底面:棱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形状相同。
侧面: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立体图形的分类:锥体、柱体、球体。
也可分为有曲面、无曲面。
还可以分为有顶点、无顶点。
棱柱:分为直棱柱、斜棱柱。
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特殊的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
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圆锥:底面是圆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
球:用一个平面去截,截面图形是圆形。
正方体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
圆柱体的截面: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
展开与折叠:两个面出现在同一位置的展开图形,是不可折叠的。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正面看(主视图)、左面看(侧视图)、上面看(俯视图)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篇二一。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_几人吗?为什么?(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_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2、男生比_了2人。
设男生x人,_人。
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3、本班男生比_2人且男_40人。
设该班男生x人,_人。
方程如何表示?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初中数学单元 -完整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课题:“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包括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函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首先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学习代数式和函数的初步知识。
引入代数式,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次飞跃,也是初中代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一次飞跃。
本章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学习如何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代数式加以表示,进而理解代数式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的重要载体。
由字母表示常量和变量,由代数式到初步函数关系式,由代数式的值引出函数值的概念。
由代数式发展到函数,开始研究变量,实现代数式与函数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十分必要。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现实生活题材,目的是使学生能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学习。
但本单元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以为他们对于字母运算接触并不多,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实际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多层次开展教学内容,又要注意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方法,逐步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三)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和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a+b)2=a2+2ab+b2;(a-b)2=a2-2ab+b2.〈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a+3)2=______________,(-c+5)2=______________,(-7-a)2=______________,(0.5-a)2=______________.2.判断:()①(a-2b)2=a2-2ab+b2()②(2m+n)2=2m2+4mn+n2()③(-n-3m)2=n2-6mn+9m2()④(5a+0.2b)2=25a2+5ab+0.4b2()⑤(5a-0.2b)2=5a2-5ab+0.04b2()⑥(-a-2b)2=(a+2b)2()⑦(2a-4b)2=(4a-2b)2()⑧(-5m+n)2=(-n+5m)23.小试牛刀①(x+y)2=______________;②(-y-x)2=_______________;③(2x+3)2=_____________;④(3a-2)2=_______________;⑤(2x+3y)2=____________;⑥(4x-5y)2=______________;⑦(0.5m+n)2=___________;⑧(a-0.6b)2=_____________.〈四〉、学生小结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
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p34随堂练习p36习题七、课后反思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整式一章中是个重点。
它是多项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种简便运算。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公式两种形式的使用方法,以提高运算速度。
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总结公式等号两边的特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由于语言缺陷的原因,这一点对聋生来说比较困难,让学生说明运用公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
然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形式的应用,为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节课的实际应用和提高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1.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容量恰当,重点突出,体现内容的有效性、系统性和有序性;2.重视启发,活跃思维,方式、方法多样,选择适当;教学环节紧凑、合理;3.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有效。
4.教学结构组合优化,优质高效。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2一、教学设计:1学习方式: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
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学习任务分析: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